事物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思维感官本质现象认识实践课件_第1页
事物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思维感官本质现象认识实践课件_第2页
事物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思维感官本质现象认识实践课件_第3页
事物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思维感官本质现象认识实践课件_第4页
事物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思维感官本质现象认识实践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复习(认识论部分)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分析易混易错点哲学复习知识框架1人区别于物的特点知识框架认识世界的能力、活动改造世界的能力、活动“精神状态”主观能动性是什么为什么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

满足需要

克服困难、错误、失败怎么做正确充分发挥人区别于物的特点知识框架认识世界的能力、活动主观能动性2知识框架正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约因素规律条件客观因素主观因素观念、能力等利益出发点排除错误的、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充分尊重和利用客观因素不夸大也不放弃主观能动性知识框架正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约因素规律条件客观因素主观3知识框架事物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思维感官本质现象认识实践知识框架事物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思维感官本质现象认识实践4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第一次飞跃认识为什么从现象、本质、规律区别看从认识程度、水平看从认识作用看第二次飞跃占有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用科学思维方法加工制作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前提关键怎么做矛盾分析法合理的想象创造性思维分析和综合深化、拓展、推移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第一次飞跃认识为什么从现象、本质、规律区5知识框架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是什么客观物质性目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关系对社会对认识主体基本特征作用知识框架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什么客观物质性关6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实践基本类型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实验

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各种社会关系形成、发展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决定)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实践基本类型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7实践对认识的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基本的观点

实践认识(来源、动力、目的、标准)决定反作用(促进、阻碍)实践对认识的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基本的8知识框架实践人民群众主体同群众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怎么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社会变革

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利益而奋斗(内容、核心)知识框架实践人民群众主体同群众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9一、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基础和前提必要条件方法论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两者结合起来。误点不尊重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唯心主义)片面强调规律,放弃发挥主观能动性(形而上学)一、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基10二、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两者不可分割联系本质现象表现根据方法论无视区别,把现象当成本质。割裂联系,不从现象入手,企图直接把握事物本质。现象是入门的向导,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误点二、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两者不可分割联系11三、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和第二个特征的关系关系客观物质性目的能动性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质上是实践中的主客观关系只承认前者,否认后者,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只承认后者,否定前者,导致唯心主义。错误观点相互渗透三、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和第二个特征的关系关系客观物质性目的能动12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1、认识正误的断定——是否同客观事物相符合2、成为检验标准的原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连接起来、加以对照的特点。3、如何检验一般的,以某种认识为指导的实践,如能达到预期目的,则此认识是对的,否则是错的。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1、认识正误的断定——是13易混易错点纲要1、真相和假象2、假象和错觉3、理性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4、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5、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的根本目的6、实践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易混易错点纲要14比较真相假象区别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以否定的方式或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联系都属于客观范畴,都是本质的表现形式比较真相假象区别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以否定的方式15假象错觉区别

是事物自身、并歪曲地反映本质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知。客观范畴主观范畴联系假象错觉主要原因结果假象错觉区别是事物自身、并歪曲地反映本质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人16真理系统化、理论化科学理论理性认识认识、理性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的关系系统化、理论化理论认识属于属于真理系统化、理论化科学理论理性认识认识、理性认识、理论、真理17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认识的根本目的:指导实践。实践学习书本知识实践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18改造客观世界人类社会自然界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世界提高同时主观与客观统一个人和社会统一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世界提高同时主观与客观统191.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是哲学史上“唯理论”学派的代表,他们认为“感觉给人以欺骗。”英国的培根、霍布斯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主张只谈一分钟、一秒钟,一立方米,二立方米,而不必承认“时间”、“空间”这样的概念。他们的共同错误是

A.否认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B.否认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抹杀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

D.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2.“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B1.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是哲学史上“唯理论”学派的代203.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认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4.在自然状态下观察,使羽毛和金属球在同一高度作自由落体运动,羽毛比金属球着地的时间要长得多。而从本质上说,任何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都与质量大小无关。这说明

A.事物现象和本质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的现象是客观的,事物的本质则是人脑对客观的主观反映

C.有些事物的本质是难以由现象表现的

D.羽毛下落的时间长是对本质的歪曲反映,金属球下落的时间短是对本质的真实反映

A3.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215.锯刀锯木,其温度在升高。火炉烧水,水温在升高。春夏秋冬,气温在变化。在这些热现象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东西,即大量实物粒子无规则的运动。这说明

A.不同的现象表现不同的本质

B.不同的本质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C.本质决定现象,本质相同,现象一定相同

D.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

6.“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

D.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DB5.锯刀锯木,其温度在升高。火炉烧水,水温在升高。春夏秋冬,227.据报道,我国每年因棉蛉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人民币,为此,一项抗虫棉的研究,列入高科技计划。经过五年的艰苦攻关,抗虫棉诞生了。科研人员说:“是农民盼望早日种上抗虫棉的愿望,激励着我们。”这说明

A.认识的产生是由人的愿望决定的

B.实践的主体是体力与智力的统一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主要是科研人员的实践C7.据报道,我国每年因棉蛉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人民币238.“知识经济”是21世纪的主导性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此,青年学生应树立科技意识,因为

①科学实验以精确认识自然界为直接目的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科学技术的作用只有通过人才能发挥出来

⑤实践主体是智力与体力的统一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④B8.“知识经济”是21世纪的主导性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49、“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的这首诗蕴涵的哲理()A、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B、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D、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主观世界AC9、“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25哲学复习(认识论部分)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分析易混易错点哲学复习知识框架26人区别于物的特点知识框架认识世界的能力、活动改造世界的能力、活动“精神状态”主观能动性是什么为什么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

满足需要

克服困难、错误、失败怎么做正确充分发挥人区别于物的特点知识框架认识世界的能力、活动主观能动性27知识框架正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约因素规律条件客观因素主观因素观念、能力等利益出发点排除错误的、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充分尊重和利用客观因素不夸大也不放弃主观能动性知识框架正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约因素规律条件客观因素主观28知识框架事物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思维感官本质现象认识实践知识框架事物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思维感官本质现象认识实践29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第一次飞跃认识为什么从现象、本质、规律区别看从认识程度、水平看从认识作用看第二次飞跃占有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用科学思维方法加工制作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前提关键怎么做矛盾分析法合理的想象创造性思维分析和综合深化、拓展、推移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第一次飞跃认识为什么从现象、本质、规律区30知识框架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是什么客观物质性目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关系对社会对认识主体基本特征作用知识框架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什么客观物质性关31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实践基本类型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实验

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各种社会关系形成、发展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决定)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实践基本类型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32实践对认识的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基本的观点

实践认识(来源、动力、目的、标准)决定反作用(促进、阻碍)实践对认识的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基本的33知识框架实践人民群众主体同群众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怎么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社会变革

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利益而奋斗(内容、核心)知识框架实践人民群众主体同群众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34一、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基础和前提必要条件方法论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两者结合起来。误点不尊重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唯心主义)片面强调规律,放弃发挥主观能动性(形而上学)一、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基35二、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两者不可分割联系本质现象表现根据方法论无视区别,把现象当成本质。割裂联系,不从现象入手,企图直接把握事物本质。现象是入门的向导,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误点二、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两者不可分割联系36三、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和第二个特征的关系关系客观物质性目的能动性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质上是实践中的主客观关系只承认前者,否认后者,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只承认后者,否定前者,导致唯心主义。错误观点相互渗透三、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和第二个特征的关系关系客观物质性目的能动37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1、认识正误的断定——是否同客观事物相符合2、成为检验标准的原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连接起来、加以对照的特点。3、如何检验一般的,以某种认识为指导的实践,如能达到预期目的,则此认识是对的,否则是错的。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1、认识正误的断定——是38易混易错点纲要1、真相和假象2、假象和错觉3、理性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4、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5、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的根本目的6、实践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易混易错点纲要39比较真相假象区别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以否定的方式或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联系都属于客观范畴,都是本质的表现形式比较真相假象区别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以否定的方式40假象错觉区别

是事物自身、并歪曲地反映本质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知。客观范畴主观范畴联系假象错觉主要原因结果假象错觉区别是事物自身、并歪曲地反映本质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人41真理系统化、理论化科学理论理性认识认识、理性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的关系系统化、理论化理论认识属于属于真理系统化、理论化科学理论理性认识认识、理性认识、理论、真理42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认识的根本目的:指导实践。实践学习书本知识实践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43改造客观世界人类社会自然界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世界提高同时主观与客观统一个人和社会统一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世界提高同时主观与客观统441.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是哲学史上“唯理论”学派的代表,他们认为“感觉给人以欺骗。”英国的培根、霍布斯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主张只谈一分钟、一秒钟,一立方米,二立方米,而不必承认“时间”、“空间”这样的概念。他们的共同错误是

A.否认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B.否认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抹杀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

D.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2.“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B1.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是哲学史上“唯理论”学派的代453.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认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4.在自然状态下观察,使羽毛和金属球在同一高度作自由落体运动,羽毛比金属球着地的时间要长得多。而从本质上说,任何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都与质量大小无关。这说明

A.事物现象和本质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的现象是客观的,事物的本质则是人脑对客观的主观反映

C.有些事物的本质是难以由现象表现的

D.羽毛下落的时间长是对本质的歪曲反映,金属球下落的时间短是对本质的真实反映

A3.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465.锯刀锯木,其温度在升高。火炉烧水,水温在升高。春夏秋冬,气温在变化。在这些热现象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东西,即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