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化学课件】绪论(案例)_第1页
【医学生物化学课件】绪论(案例)_第2页
【医学生物化学课件】绪论(案例)_第3页
【医学生物化学课件】绪论(案例)_第4页
【医学生物化学课件】绪论(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1h生物化学Biochemistry1h2h2h第一章绪论概述发展简史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医学的关系本书的主要内容3h第一章绪论概述3h生物化学定义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活细胞和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分子及其化学反应的一门科学。生物化学的概念生命的化学,化学的生命任务目的4h生物化学定义生物化学的概念生命的化学,化学的生命任务目的4人为的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叙述生物化学阶段蓬勃发展期-动态生物化学阶段分子生物学时期生物化学

发展简介5h人为的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叙述生物化学阶段生物化学

发展简介叙述生物化学阶段

这一时期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客观描述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含量、分布、结构、性质与功能。这个时期的生物化学更多地依附于有机化学,大量工作是围绕着生命的存在方式——“蛋白质”进行的。

1903年,有人首先使用“biochemistry”这个单词,它反映了作为独立学科的生物化学的诞生。6h叙述生物化学阶段这一时期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客1777-1789Lavoisier(法)研究“生物体内的燃烧”,指出此类“燃烧”耗氧并排出二氧化碳。后人称他是生物化学之父。7h1777-1789Lavoisier(法)研究“生物体内1830-1842Liebig(德)将食物分为糖、脂、蛋白质类,提出“代谢”一词,证明动物体温形成是食物在体内“燃烧”的缘故。最先写出两本生物化学相关专著。8h1830-1842Liebig(德)将食物分为糖、脂、生物化学的创始人埃米尔·费舍尔(EmilFischer)1890-1902Fischer(德)首次证明了蛋白质是多肽;发现酶的专一性,提出并验证了酶催化作用的“锁-匙”学说;合成了糖及嘌呤。190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9h生物化学的创始人埃米尔·费舍尔(EmilFischer)动态生物化学阶段

这一时期发现了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激素,并基本确定主要的物质代谢途径(脂酸β-氧化、糖酵解、鸟氨酸循环、三羧酸循环等)。10h动态生物化学阶段这一时期发现了必需氨基酸、脂肪酸、汉斯·克雷布斯(HansA.Krebs)1932年Krebs(德)提出鸟氨酸循环,1937年

发现三羧酸循环,1953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1h汉斯·克雷布斯(HansA.Krebs)1932年Kre李纳斯·鲍林(LinusPauling)1949Pauling(美)指出镰刀形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分子病,并于1951年提出蛋白质存在二级结构。1954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2h李纳斯·鲍林(LinusPauling)1949Paul分子生物学阶段

1950年以后,由于各种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发明和发展,生物化学进入了分子的或综合的生物化学发展时期。这期间,生物化学的进展,更集中、更突出地反映在蛋白质、酶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研究上,使生命起源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同时,开始应用生物化学方法改变遗传特性,创立了遗传工程学。13h分子生物学阶段1950年以后,由于各种现代化技术和设备1953年Watson(美)与Crick(英)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1962年共获诺贝尔奖。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H.Crick)詹姆斯·沃森(JamesD.Watson)14h1953年Watson(美)与Crick(英)提出DNA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意义确立了核酸作为信息分子的结构基础提出了碱基互补配对是核酸复制、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确定了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为认识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5h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意义确立了核酸作为信息分子的结构基础11969-1972,Arber(瑞士),Smith(美)与Nathans(美)在核酸限制酶的分离与应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1978年共获诺贝尔奖。1972Berg(美)在基因工程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成果,获1980年诺贝尔奖。1973Cohen等(美)用核酸限制性内切酶EcoR1,首次基因重组成功。HamiltonO.SmithDanielNathansWernerArberPaulBergHerbertBoyerStanleyCohen16h1969-1972,Arber(瑞士),Smith(美)与2001Venter(美)等报道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图测序。17h2001Venter(美)等报道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图测序。我国近代生物化学的开拓者——吴宪他在临床生物化学、气体与电解质的平衡、蛋白质化学、免疫化学、营养学以及氨基酸代谢等方面都有重大发现,独自完成了血糖定量分析的改进方法,提出了“关于蛋白质变性的第一个合理学说”18h我国近代生物化学的开拓者——吴宪他在临床生物化学、气体与电解1940我国生物化学家刘思职发现抗体、抗原反应存在定量关系。刘思职19h1940我国生物化学家刘思职发现抗体、抗原反应存在定量关系内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核酸化学、酶、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物质代谢:糖、脂、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代谢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工程、基因组学器官生化(重要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肝胆、血液、结缔组织骨牙、感觉系统化学、神经系统化学专题:细胞信息传递、细胞生长调控与肿瘤、生物信息学20h内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核酸化学、酶、维生素与微1.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无机物:人类正常结构和功能所必需有机小分子:参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生物大分子: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功能各异21h1.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21h生物大分子基本特征生物分子中最重要的是糖、酯、核酸和蛋白质四类物质,分子量一般都很大,所以又称为生物大分子。生物信息大分子具有如下特征:(1)由基本结构单元组成.(2)顺序排列。(3)结构复杂:线性信息,三维信息22h生物大分子基本特征生物分子中最重要的是糖、酯、核酸和蛋白质四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元分子20种基本氨基酸23h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元分子20种基本氨基酸23h构成核酸的结构单元分子24h构成核酸的结构单元分子24h构成脂的结构单元分子甘油、脂肪酸和胆碱25h构成脂的结构单元分子甘油、脂肪酸和胆碱25h构成糖的结构单元分子单糖26h构成糖的结构单元分子单糖26h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可分为两种类型:生物大分子的一级结构:构成生物分子的结构单元分子按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线性分子或环状分子。通常将只涉及结构单元的排列顺序的结构类型称为一级结构。27h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可分为两种类型:27h生物大分子的立体结构生物大分子在线性或环状结构基础上,通过分子内或分子之间的基团(包括极性、非极性和带电荷基团)相互作用,可以进一步形成非常复杂的立体结构。例如盘绕成螺旋形,折叠成片层状。有的以线状存在,而有的则形成球状等。28h生物大分子的立体结构生物大分子在线性或环状结构基础上,通过分2、物质代谢及其调节新陈代谢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消化吸收第二阶段:中间代谢过程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互变、代谢调控能量代谢,这是生物化学重点把握的内容。第三阶段:排泄阶段29h2、物质代谢及其调节新陈代谢分为三个阶段:29h3、基因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包括DNA的复制、RNA的转录、蛋白质的合成、基因表达的调控等。30h3、基因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包括DNA的复制、RNA的转录、蛋生物化学与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已渗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1、一大群交叉学科或分支学科正在形成2、生化的理论和技术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帮助31h生物化学与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已渗入基础医学生物化学Biochemistry32h生物化学Biochemistry1h33h2h第一章绪论概述发展简史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医学的关系本书的主要内容34h第一章绪论概述3h生物化学定义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活细胞和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分子及其化学反应的一门科学。生物化学的概念生命的化学,化学的生命任务目的35h生物化学定义生物化学的概念生命的化学,化学的生命任务目的4人为的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叙述生物化学阶段蓬勃发展期-动态生物化学阶段分子生物学时期生物化学

发展简介36h人为的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叙述生物化学阶段生物化学

发展简介叙述生物化学阶段

这一时期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客观描述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含量、分布、结构、性质与功能。这个时期的生物化学更多地依附于有机化学,大量工作是围绕着生命的存在方式——“蛋白质”进行的。

1903年,有人首先使用“biochemistry”这个单词,它反映了作为独立学科的生物化学的诞生。37h叙述生物化学阶段这一时期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客1777-1789Lavoisier(法)研究“生物体内的燃烧”,指出此类“燃烧”耗氧并排出二氧化碳。后人称他是生物化学之父。38h1777-1789Lavoisier(法)研究“生物体内1830-1842Liebig(德)将食物分为糖、脂、蛋白质类,提出“代谢”一词,证明动物体温形成是食物在体内“燃烧”的缘故。最先写出两本生物化学相关专著。39h1830-1842Liebig(德)将食物分为糖、脂、生物化学的创始人埃米尔·费舍尔(EmilFischer)1890-1902Fischer(德)首次证明了蛋白质是多肽;发现酶的专一性,提出并验证了酶催化作用的“锁-匙”学说;合成了糖及嘌呤。190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40h生物化学的创始人埃米尔·费舍尔(EmilFischer)动态生物化学阶段

这一时期发现了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激素,并基本确定主要的物质代谢途径(脂酸β-氧化、糖酵解、鸟氨酸循环、三羧酸循环等)。41h动态生物化学阶段这一时期发现了必需氨基酸、脂肪酸、汉斯·克雷布斯(HansA.Krebs)1932年Krebs(德)提出鸟氨酸循环,1937年

发现三羧酸循环,1953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42h汉斯·克雷布斯(HansA.Krebs)1932年Kre李纳斯·鲍林(LinusPauling)1949Pauling(美)指出镰刀形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分子病,并于1951年提出蛋白质存在二级结构。1954年获诺贝尔化学奖43h李纳斯·鲍林(LinusPauling)1949Paul分子生物学阶段

1950年以后,由于各种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发明和发展,生物化学进入了分子的或综合的生物化学发展时期。这期间,生物化学的进展,更集中、更突出地反映在蛋白质、酶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研究上,使生命起源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同时,开始应用生物化学方法改变遗传特性,创立了遗传工程学。44h分子生物学阶段1950年以后,由于各种现代化技术和设备1953年Watson(美)与Crick(英)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1962年共获诺贝尔奖。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H.Crick)詹姆斯·沃森(JamesD.Watson)45h1953年Watson(美)与Crick(英)提出DNA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意义确立了核酸作为信息分子的结构基础提出了碱基互补配对是核酸复制、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确定了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为认识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46h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意义确立了核酸作为信息分子的结构基础11969-1972,Arber(瑞士),Smith(美)与Nathans(美)在核酸限制酶的分离与应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1978年共获诺贝尔奖。1972Berg(美)在基因工程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成果,获1980年诺贝尔奖。1973Cohen等(美)用核酸限制性内切酶EcoR1,首次基因重组成功。HamiltonO.SmithDanielNathansWernerArberPaulBergHerbertBoyerStanleyCohen47h1969-1972,Arber(瑞士),Smith(美)与2001Venter(美)等报道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图测序。48h2001Venter(美)等报道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图测序。我国近代生物化学的开拓者——吴宪他在临床生物化学、气体与电解质的平衡、蛋白质化学、免疫化学、营养学以及氨基酸代谢等方面都有重大发现,独自完成了血糖定量分析的改进方法,提出了“关于蛋白质变性的第一个合理学说”49h我国近代生物化学的开拓者——吴宪他在临床生物化学、气体与电解1940我国生物化学家刘思职发现抗体、抗原反应存在定量关系。刘思职50h1940我国生物化学家刘思职发现抗体、抗原反应存在定量关系内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核酸化学、酶、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物质代谢:糖、脂、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代谢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工程、基因组学器官生化(重要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肝胆、血液、结缔组织骨牙、感觉系统化学、神经系统化学专题:细胞信息传递、细胞生长调控与肿瘤、生物信息学51h内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核酸化学、酶、维生素与微1.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无机物:人类正常结构和功能所必需有机小分子:参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生物大分子: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功能各异52h1.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21h生物大分子基本特征生物分子中最重要的是糖、酯、核酸和蛋白质四类物质,分子量一般都很大,所以又称为生物大分子。生物信息大分子具有如下特征:(1)由基本结构单元组成.(2)顺序排列。(3)结构复杂:线性信息,三维信息53h生物大分子基本特征生物分子中最重要的是糖、酯、核酸和蛋白质四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元分子20种基本氨基酸54h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元分子20种基本氨基酸23h构成核酸的结构单元分子55h构成核酸的结构单元分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