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靶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_第1页
网络靶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_第2页
网络靶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_第3页
网络靶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_第4页
网络靶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靶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消费者行为研究任务及内容1、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在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下挑选、购买、使用和处置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消费者行为直接决定了营销企业的产品研发、销售、利润乃至兴衰。消费者市场研究实质就是消费者行为研究。2、消费者行为研究任务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揭示和描述消费者行为的表现,即通过科学的方法发现和证实消费者存在哪些行为,也就是观察现象,描述事实,所谓“知其然”。二是揭示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原因,所谓“知其所以然”。把观察到的已知事实组织起来、联系起来,提出一定的假说去说明这些事实发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三是预测和引导消费者行为,即在影响因素既定的条件下预测消费者行为,并通过设置或改变某些条件来引导和控制消费者行为。3、消费者行为研究内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内容分为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消费者个体因素、外在环境因素和市场营销因素四个方面。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是消费者购买动机转化为购买活动的过程,分为确认问题、信息收集、产品评价、购买决策和购后行为五个阶段。个体因素指消费者自身存在的影响消费行为的各类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经济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外在环境因素指消费者外部世界中所有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物质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市场营销因素指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可以控制的各类因素。市场营销因素通过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于消费者,又受到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本书其他章节主要内容就是市场营销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所以本章不展开这部分内容。以上四类因素中,“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即为消费者行为,其他三类因素为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因此,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又可以分为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两大类。行业概况1、网络安全基本情况国际电信联盟(ITU)将“网络安全”定义为可用于保护网络环境、机构组织以及用户资产的政策、理念、技术等的集合。从传统网络安全产业的范围看,网络安全产业主要提供保障网络可靠性、安全性的产品和服务,一般包括网络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传统产品形态主要有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与防御等。随着网络技术的演变与安全形势的复杂化,网络安全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外延。例如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引入了虚拟化安全、云安全等概念,工业互联网的演进让工业网络安全成为新的焦点。同时,新的安全威胁也进一步拓展了网络安全的范畴。根据《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当下网络空间的范围涵盖互联网、通信网、计算机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数字设备及其承载的应用、服务和数据等领域。相较于传统,目前网络空间安全所包括的范围更加广阔。当前,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工控物联网甚至部分军事网络相互集成融合,特别是工控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打通了虚拟空间和实体物理空间的边界,全球互联、虚实一体的新一代网络格局已初步形成。与此同时,网络安全威胁也从虚拟网络空间快速渗透到实体空间,针对卫星通信、电网、交通设施、输油管道、核电站,甚至军事装备和设施的干扰、攻击事件时有发生。网络靶场作为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开展网络对抗技术装备研发、试验、战法演练,提升网络攻防对抗能力,进行大规模网络空间方案推演、验证及决策等任务的重要基础设施也快速发展。2、网络靶场基本情况网络靶场最初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2008年1月8日,美国时任总统布什签署“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国家网络靶场(NationalCyberRange,NCR)”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10月,英国宣布建设英国国家网络靶场——联合网络靶场。除了美国、英国建立国家网络靶场外,以色列、韩国等国也积极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推进网络靶场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各种网络战实训与演习。网络安全形势日趋复杂,网络空间已成为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新战场”,网络安全是我国国家战略。为了保障网络安全,提前发现、检验网络风险,需要构建规模匹配的网络靶场设施,作为各级政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单位、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在网络空间中检验战术战法、工具和系统安全性、防御能力以及培养专业人才的练兵场和测试场。行业发展趋势1、国家政策推动行业发展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十九大报告指出,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之一,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的建设为网络安全发展创造了宝贵机遇,同时,国家级产业基金、科技创新专项、重点产业园区以及一系列支持网信企业做大做强、优化完善产业生态的政策举措逐步落地实施。2、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是产业核心带动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日益成为网络攻击的重点目标,安全防护能力建设需求迫切。特别是以社会工程学和APT攻击为代表的新型攻击理念、以网络工具库为代表的攻击新手段、以AI自动化为代表的攻击新方式将极大改变传统攻防博弈格局,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网络安全“三同步”、检测评估、应急处置等细化要求将有效指导和规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实践。预计未来政府、金融、电信、能源、交通、教育、医疗等行业的网络安全投入意愿将进一步增强,特别是教育、医疗、工业领域网络安全保障需求增长突出,在网络威胁监测预警、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保护、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以及安全合规等方面需求迫切。3、技术突破为网络安全产业带来重大契机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经历了近10年的稳步发展,产业结构的稳定格局正面临着技术跨越式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契机,其可能在以下几个方向:从市场需求形态上,真正有效提升云计算安全效能的产品和服务将出现;从安全体系框架上,基于态势感知平台和威胁情报协同的安全体系成为大系统的主流,强调整体、强调情报、强调态势、强调协同;从安全业务落地上,以实战对抗、众测服务为代表的“可验证性安全”,强调安全的可验证性,将得到发展机遇;在安全技术方面,以蜜罐为代表的欺骗式防御、以区块链为代表的高冗余安全等安全技术形态,将成为原有“脆弱性-加固安全技术”的增量补充;在基础实现技术方面,以网络仿真和模拟为代表的第三范式技术将与大数据为代表的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结合起来。4、职业教育和培训成为应对人才紧缺的关键点当前,网络安全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从我国来看,一方面,目前我国网络安全学科教育年度培养规模约1万人左右,远不能适应日益加剧的网络安全人才缺口需要;另一方面,从业人员普遍在知识储备、技能等方面存在短板,难以适应网络安全新形势要求,重要行业和领域网络安全运维保障、监管执法等人才短缺、技能不足等问题日益严峻,亟需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补齐缺口。预计随着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政策重点将有望向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发力,网络安全人才培训教育市场迎来新的增长点。5、网络靶场平台带动网络安全产业的聚集与发展网络靶场已成为各国家进行网络安全研究、学习、测试、验证、演练等必不可少的网络安全核心基础设施,通过网络靶场建设,可为能源、电力、金融、交通等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单位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分析、设计、研发、集成、测试、评估、运维等全生命周期保障服务,解决无法在真实环境中对复杂大规模异构网络和用户进行逼真的模拟、测试,以及风险评估等问题,实现各行业网络空间安全能力的整体跃升。同时,网络靶场可以向相关科研机构与产业开放,在网络靶场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实现靶场应用支撑平台的共享,通过公开技术标准,提供公共的测试环境和开发环境与公共接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个由研究机构、软硬件企业共同参与的开放的网络空间安全试验研究环境,从而推进我国的网络安全技术研究能力,实现面向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保障的网络空间安全学术研究与产业聚集。行业技术水平网络靶场最初由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提出,美国网络靶场是体系最完整、技术最先进、应用最成熟的网络靶场。美国已陆续建设了联合赛博空间作战靶场、海军赛博空间作战靶场、联合信息作战靶场、战略司令部赛博作战靶场、陆军国民警卫队增强型网络训练模拟器靶场等。此外,美国还建设了国家网络靶场(NCR),NCR已具备重现大规模网络和政府网络的能力;重现商用无线网络、战术无线网络及控制系统的能力;支持不同等级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防御、侦查、攻击测试的能力;高度仿真国家级攻防对抗的能力;开发与部署创新性网络测试的能力等。在网络靶场方面,英国也不甘落后,不仅建设了“联合网络靶场”,其还是英国第一个可以用于商业用途的网络靶场。此外,日本、加拿大和北约等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网络靶场,欧洲防务局专门批准了网络攻防测试靶场的建设计划。我国网络靶场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从体系应用角度来讲,我国现有的网络试验环境或测试床规模还比较小,且主要针对某一专业领域,尚不适用于体系化的网络空间安全科研实验与测试评估。与美英等网络强国相比,无论从靶场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还是网络空间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我国都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行业发展情况1、全球网络安全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网络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发达国家强化技术产业布局近年来,全球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棱镜门”、RSA后门、Intel芯片安全漏洞、WannaCry勒索软件、Facebook用户数据泄漏等安全事件引起了全球各界对网络安全的高度重视。此外,随着网络空间安全形势快速变化,国家级博弈更为突出、攻防对抗更为激烈、数字经济安全保障要求不断提升。主要发达国家均加大网络安全领域的投入力度、细化和调整网络安全相关政策和法规要求,在网络空间主导权、话语权方面争夺更加激烈。2017年6月,在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会议上,美国及其盟友力图将《武装冲突法》引入网络空间,与其他国家分歧严重。2017年,根据美国总统指示,美国国防部将网络司令部升级为一级联合作战司令部,成为美军第十个联合作战司令部,地位与美国中央司令部等主要作战司令部持平。2018年以来,美国在国土安全部设立一个新的网络安全机构“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保护局”,将网络安全预算大幅增加至300亿美元,并通过了《提升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的框架》《网络安全战略》等一系列文件;英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2016-2021)提出,英国政府将投入19亿英镑强化网络安全能力;2018年9月,德国宣布未来五年投入2亿欧元组建网络安全与关键技术创新局,机构定位类似于DARPA(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主要致力于推动网络安全技术创新。(2)全球网络安全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19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383.60亿美元,自2017年以来,增速分别为7.20%、8.50%、9.00%。预计在未来几年中,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全面普及,网络安全市场依然会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3)全球网络安全市场结构仍以服务为主2019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结构中,安全服务的规模达到884.10亿美元,软件规模达到369.40亿美元,硬件规模达到130.10亿美元。其中,安全服务的市场份额最大,占整体市场规模的63.90%,与2018年相比,安全服务和安全产品依旧保持着六四分的市场结构。随着网络攻击行为日趋复杂,防火墙、IDS等传统网络安全设备并不能完全阻挡恶意的网络攻击,构建全面的安全防护体系和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网络安全实训、态势感知及处置等安全服务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用户重视。(4)全球各国网络靶场建设情况根据2015年4月人民网转发的中国军网的文章《美国网络“曼哈顿计划”》,早在2008年,美军就启动了被称为新世纪网络安全“曼哈顿计划”的国家网络靶场建设,为美国国防部模拟真实的网络攻防作战提供虚拟环境。美国国家网络靶场具有3个主要特点:在行业领域,国家网络靶场核心涵盖政府、国防、金融、电信、工业等领域,以满足其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建设与科研试验需求;在任务领域,国家网络靶场通过顶层设计与体系建设,完成了网络空间安全体系规划、测试评估、人才教育培养等任务;在应用领域,国家网络靶场可为各类用户提供一系列网络化联合应用,包括支撑国家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自主可控软硬件安全性测试等。2021年7月,据美国国防部网站消息,美国已授权价值24.10亿美元的网络靶场相关合同。在未来的10年中,赢得订单的公司将为军方网络任务部队提供事件规划和执行、场地安全、信息技术管理以及靶场现代化和作战支持,同时通过测试、规划和系列活动来支持国家网络靶场综合设施的运行。总体上,该合同的主要目标是为其国家网络靶场综合设施提供IT服务。美国建设国家网络靶场引起了各国高度重视。英、德、俄、日、韩等国借鉴美国经验,建设了同类项目,作为支撑网络空间安全技术演示验证、网络武器装备研制试验的重要工具。(5)网络安全人才全球紧缺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白皮书(2020)》显示,网络安全人才缺口仍在扩大。全球方面网络安全劳动力缺口127万,需在现有280万的基础上增加45%,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专业人员需求。面对当今严峻的人才短缺形势,各国全力应对,在院校培养资源受限的情况下,积极通过演练、教育和培训、组建网络安全战略联盟等手段,基于网络安全学习平台、虚拟网络学校等载体,探索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新途径。面对严峻的网络安全人才缺口,各国政府均对网络安全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并加大投入。美国政府于2012年发布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教育战略计划,建立了从小学到高等院校学生培养、从业人员培训及普通民众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2019年5月,美国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令,要求举办新总统杯网络安全竞赛,为政府选拔出国家顶级网络安全人才。英国政府于2017年7月启动网络学校计划,选取14至18岁青少年培训网络安全课程。欧盟下属电信委员会于2018年6月通过《网络安全法案》,将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局(ENISA)升级为一个永久性的欧盟网络安全机构,在安全人才培养方面赋予其更多职责。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已成为国家网络安全建设的核心资源,其数量、质量及结构是国家网络安全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我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概况(1)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18年至2020年间,我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增长率维持20%左右,至2020年,我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达到718.80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了18.20%。随着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领域的发展,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1,358.30亿元。网络安全市场结构主要由硬件、软件和服务组成。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中国网络安全发展白皮书》显示,自2016年以来,我国网络安全市场中,硬件所占份额最高,达到了50%左右,软件次之,达到了30%-40%,服务占比最低,占比不足15%。与全球网络安全市场结构中服务与产品六四分的格局差异明显,我国网络安全市场呈现出“重产品轻服务”的特点。但近年来,随着网络安全事件的频发和政策法规的落地,传统的硬件防护产品难以满足需求,软件和服务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2016年至2018年间,硬件占比在逐步下降,软件和服务的占比在逐步上升,预计到2021年,硬件、软件、服务的占比分别为41.3%、38.9%、19.8%。(2)我国网络靶场建设情况我国互联网规模和用户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但核心技术与关键资源依赖国外产品情况严重,网络攻击、信息窃取、病毒传播等事件呈多发态势,我国面临的境外网络攻击和威胁越发严重,网络靶场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网络靶场建设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家网络靶场建设方面,无论从靶场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还是网络空间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都还存在着一定差距。(3)网络安全赛事蓬勃发展当前,国内安全大赛处于蓬勃发展、赛事水平持续上升阶段,赛事影响力持续提升。2018年9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促进网络安全竞赛活动的通知》,对网络安全竞赛活动提出了多项要求,以推动网络安全竞赛健康持续发展。例如:2020年6月,第二届“网鼎杯”网络安全大赛召开,同年11月底在深圳举办总决赛。“网鼎杯”由公安部发起,永信至诚主办,2018年第一届有22,000余名选手报名,第二届有超过50,000名选手报名,来自全国6,000多家单位,线下赛有接近2,000人在现场进行攻防演练。创造了参赛规模和影响力的世界之最,极大的激发了全国各行业对于网络安全实战实训的热情。2020年卫健委举办第一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网络安全技能大赛,2021年第二届举行有将近1,000家医院的接近5,000人报名,为医院、疾控中心等卫生健康领域的关键单位提供了攻防实训的平台。2018年由工信部发起了首届“护网杯”——网络安全防护赛暨首届工业互联网安全大赛,成为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国家级标杆竞赛,并于2020年由人社部批准,成为国家职业技能一类竞赛。中央网信办指导的“强网杯”全国网络安全挑战赛自2018年第二届开始,每年报名人数超过一万人,到2020年开始已经超过20,000人参赛。并于2020年开始,在位于河南郑州高新区的中国首个网络安全主题的科技馆中落成永久赛场,并开发出多条赛道激发广大青少年群体、创新创业人群对网络安全领域的关注。(4)多渠道促进网络安全人才培养2015年6月,为加快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工学”门类下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2016年,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颁发《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后,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网络安全人才相关政策,例如武汉市出台《关于支持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网络安全人才稀缺也带动了培训市场蓬勃发展。发展营销组合根据目标市场和定位的要求,企业需要考虑和选择相应的营销组合。“营销组合”是指一整套能影响市场需求的企业可控制因素,包括产品、价格、地点(分销或渠道)和促销等,是开展营销、影响和满足顾客的工具与手段。它们需要整合到营销计划中并使用于营销过程,以争取目标市场的预期反应。企业对营销工具和手段的具体运用,会形成不同的营销战略、方法和行动。这些工具、手段或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通常不应割裂开来孤立地考虑。必须从目标市场的需求状态、定位和营销环境等出发,统一、配套和协调使用。营销组合具有以下特性:(1)可控性。由企业可控制和运用的有关营销手段、因素等构成。比如,企业可根据目标市场决定生产什么,制订什么样的价格,选择什么渠道,并采用什么促销方式。(2)动态性。它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态搭配,而是变化无穷的动态组合。比如同样的产品、价格和渠道,可根据需要改变促销方式;或其他因素不变,企业提高或降低价格等,都会形成新的、效果不同的营销组合。(3)复合性。构成营销组合的四大类因素或手段,各自又包含多个次一级或更次一级的因素或手段组合。以产品为例,它由质量、外观、品牌、包装、服务等因素构成,每种因素分别又由若干更次一级的因素构成,如品牌便有多种使用方式。又如促销手段,包括人员促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等;其中,广告依据传播媒体的不同,又有电视广告、广播(电台)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和网络广告等,每一种还可进一步细分。(4)整体性。构成营销组合的各种手段及各个层次的因素,不是简单地相加或拼凑,必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统一的目标指导下相互配合、优势互补,追求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整体效应。市场导向战略规划全面贯彻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要求企业不仅致力于创造近期的顾客满意,而且要积极适应市场环境的变迁,致力于创造长期、整体顾客满意,实施有效的市场导向战略规划与管理。“战略规划的核心—在组织的目标和能力与不断变化的市场机会之间建立和维持战略适配的过程。”“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始于对整体目标和使命的确定,使命随即被转化为详细的目标以指导整个公司的发展。”市场导向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正确选择和调整企业投资经营方向,并将企业的投资业务作为一个组合来管理。企业必须根据环境及其变化的要求,综合考虑顾客、社会和企业利益,决定进入哪些领域生产经营,哪些业务项目(经营单位)需要建立、保持、发展、收缩或撤销,并据以配置企业资源。(2)根据市场增长率、企业定位及其组合,测算每项具体业务单位的未来利润潜力。企业必须根据发展动态,而不是依据目前的销售额或利润来决定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3)从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规划。企业要对每一项业务制定一个“战略方案”,以实现其长期目标。同时,企业还必须根据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它的目标、机会、能力和资源确定一个最有意义的战略规划,并使各项业务战略方案体现企业战略规划的基本要求。在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战略规划通常由四个组织层次构成。包括企业层次、部门层次、业务层次和产品层次。企业总部负责设计企业战略规划,指导整个企业进入有利的前景,决定给每个业务单位分配多少资源以及要开展或取消哪些业务。部门层次的规划,要对企业给予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各业务单位的战略规划则要保证该业务创造价值和利润。最后,每个业务单位内的每个产品层次(产品线、品牌等),为了达到该产品特定市场的预定目标,也要制定营销规划。以上这些规划要由企业的不同层次机构分别执行,并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查、评估,以及采取改正措施。市场需求预测方法科学的营销决策,不仅要以市场营销调研为出发点,而且要以市场需求预测为依据。市场需求预测是在营销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市场需求量及影响需求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规律,为营销管理人员提供关于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性信息,并以此作为营销决策的依据。市场需求预测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购买者意向调查法购买者意向调查法即通过直接询问购买者的购买意向和意见,据以判断销售量。如果购买者的购买意向是明确清晰的,这种意向会转化为购买行为,并且愿意向调查者透露,这种预测法特别有效。但是,潜在购买者数量很多,难以逐个调查,故此法多用于工业用品和耐用消费品。同时,购买者意向会随着时间转移,故此法适宜作短期预测。调查购买者意向的具体方法比较多,如直接访问、电话调查、邮寄调查、组织消费者座谈会等。例如,采用概率调查表向消费者调查耐用消费品购买意向,可能会收到较好效果。(二)综合销售人员意见法综合销售人员意见法即通过听取销售人员的意见来预测市场需求。销售人员包括基层的营业员、推销员及有关业务人员。销售人员最接近市场,比较了解顾客和竞争者的动向,熟悉所管辖地区的情况,能考虑到各种非定量因素的作用,较快地做出反应。由于销售人员中没有受过预测技术教育的居多,往往因所处地位的局限性,对经济形势和企业营销总体规划不够了解,可能存在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的估计。但在销售人员较多时,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值可互相抵消,从而使预测结果趋向合理。这一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比较简捷,无须复杂的计算;缺点是容易受个人认识水平等主观因素影响。(三)专家意见法专家意见法是指根据专家的经验和判断以求得预测值。其具体形式有三种:一是小组讨论法。召集专家集体讨论,互相交换意见,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做出预测。二是单独预测集中法。由每位专家单独提出预测意见,再由项目负责人员综合专家意见得出结论。三是德尔菲法。该方法用系统的程序,采取不署名和反复进行的方式,先组成专家组,将调查提纲及背景资料提交专家,轮番征询专家意见后再汇总预测结果。该方法的特点是专家互不见面,可避免相互影响,且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有时要经过四五轮,意见才能趋于一致,其结论比较切合实际。(四)市场试验法市场试验法是指在新产品投放市场或老产品开辟新市场、启用新分销渠道时,选择较小范围的市场推出产品,观察消费者反应,预测销售量。该方法由于时间长、费用大,因而多用于投资大、风险高和有新奇特色产品的预测。(五)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是指将某种经济统计指标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序列,再将此序列数值的变化加以延伸,进行推算,用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其主要特点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研究和预测市场需求趋势,排除外界因素影响。采用此法首先要找出影响变化趋势的因素,再运用其因果关系进行预测。产品销售的时间序列(Y),其变化趋势主要是以下四种因素发展变化的结果:(1)趋势(T)。系人口、资本积累、技术发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过去的销售资料,描绘出销售曲线,可看出某种趋势。(2)周期(C)。许多商品销售受经济周期影响,销售额往往呈波浪形运动。认识循环周期,对中期预测相当重要。(3)季节(S)。指一年内销售额变化的规律性周期波动。此种变化通常与气候、假日、交易习惯有关,如果具体到周、日,也可能与上下班时间有关。(4)不确定因素(E)。包括自然灾害、战乱以及其他变故,这些偶发事件,一般无法预测,应从历史资料中剔除这些因素的影响,考察较为正常的销售活动。(六)直线趋势法直线趋势法是指运用最小平方法,以直线斜率表示增长趋势的外推预测方法。(七)统计需求分析法任何产品的销售都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统计需求分析是运用一整套统计学方法,发现影响企业销售的最重要的实际因素及其影响力大小的方法。该方法经常分析的因素是价格、收入、人口和促销等。应当指出,这些变量同销售量(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用严格的数学公式表示,只能用统计分析来揭示和说明。运用多元回归技术在寻找最佳预测因素和方程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多个方程。用上述方程预测需求量,首先要预测平均温度和人均收入,并注意可能影响预测值的因素,如观察值过少、变量之间高度相关、变量与销售之间关系不明朗和未考虑新变量的出现等。市场需求测量(一)不同层次的市场市场作为营销领域的范畴,是指某一产品的实际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的总和,是对该产品有兴趣的顾客群体,也称潜在市场。潜在市场的规模,取决于现实顾客与潜在顾客人数的多少。购买者身份的确认,一般依据三个特性,即兴趣、收入和购买途径。兴趣指购买需求和欲望,是采取购买行为的基础。收入决定支付能力,是采取购买行为的条件。市场规模是兴趣与收入两者的函数。购买途径决定购买者能否买到所需产品。有效市场是指对某种产品感兴趣、有支付能力并能获得该产品的顾客群体。同样的产品,往往因购买者必须具备某一特定条件才能获取,如规定到一定年龄者才能购买汽车。有效市场中具备这种条件的顾客群体,构成该产品的合格的有效市场。企业可将营销努力集中于合格有效市场的某一细分部分,这便成为企业的目标市场。企业及竞争者的营销努力,必能售出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购买该产品的顾客群体,便形成渗透市场。(二)市场需求某一产品的市场总需求,是指在一定的营销努力水平下,一定时期内在特定地区、特定营销环境中,特定顾客群体可能购买的该种产品总量。对需求的概念,可从八个方面考察。(1)产品。首先确定所要测量的产品类别及范围。(2)总量。可用数量和金额的绝对数值来表述,也可用相对数值来表述。(3)购买。指订购量、装运量、收货量、付款数量或消费数量。(4)顾客群。要明确总市场的顾客群、某一层次市场的顾客群、目标市场或某一细分市场的顾客群。(5)地理区域。根据非常明确的地理界线测量一定的地理区域内的需求。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划分区域,测定各自的市场需求。(6)时期。市场需求测量具有时间性,如年度、5年、10年的市场需求。由于未来环境和营销条件变化的不确定性,预测时间越长,测量的准确性就越差。(7)营销环境。测量市场需求必须确切掌握宏观环境中人口、经济、政治、法律、技术、文化诸因素的变化及其对需求的影响。(8)营销努力。市场需求也受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受产品改良、产品价格、促销和分销方式等的影响,一般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弹性,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因此,市场需求也称为市场需求函数。随着行业营销费用的增加,刺激消费的力度加大,市场需求一般会随之增大,但报酬率由递增转入递减。当营销费用超过一定水平后,就不能进一步促进需求,市场需求所达到的极限值,称为市场潜量。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市场需求的规模、结构和时间等,所以也会深刻地影响着市场潜量。在基本销售量与市场潜量之间,显示了不同类型市场整体需求的营销敏感度。受产业营销支出水平影响明显者为可扩张市场,如保健品市场;受产业营销支出水平影响不大者为非扩张市场,如食盐市场。(三)企业需求企业需求指在市场需求总量中企业所占的份额。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与其营销努力成正比。此外,如果营销费用分配于广告、促销、分销等方面,它们有不同的效率及弹性。(四)企业预测与企业潜量企业预测指企业销售预测,是与企业选定的营销计划和假定的营销环境相对应的销售额,即预期的企业销售水平。这里,销售预测不是为确定营销计划或营销努力水平提供基础,而是由营销计划所决定的,它是既定的营销费用计划产生的结果。与销售预测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销售定额,即公司为产品线、事业部和推销员确定的销售目标,是一种规范和激励销售队伍的管理手段,分配的销售定额之和,一般应略高于销售预测。另一个是销售预算,主要是为当前采购、生产和现金流量做决策。销售预算一般略低于销售预测,以避免过高的风险。企业潜量即企业销售潜量,指公司的营销努力相对于竞争者不断增大时,企业需求所达到的极限。当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100%时,企业潜量也就是市场潜量,但这只是一种少见的极端情况。目标市场战略目标市场是企业打算进入的细分市场,或打算满足的、具有某种需求的顾客群体,对市场进行细分之后,企业面对许多不同的子市场,就要进行恰当的评价,结合自身的资源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战略(一)目标市场战略的类型1、无差异性营销战略指企业把整体市场看作一个大目标市场,不进行细分,用一种产品、统一的市场营销组合对待整体市场实行此战略的企业基于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一种是从传统的产品观念出发,强调需求的共性,漠视需求的差异,因此企业为整体市场生产标准化产品,并实行无差异的市场营销战略。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福特公司仅靠着T型车款车型和一种颜色(黑色)占领了美国市场,至1914年时,福特汽车已经占有了美国一半的市场份额和较大的海外市场在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产品导向时代,企业多数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经营,实行无差异战略的另一种思想是企业经过市场调查,认为某些特定产品的需求大致相同或较少差异,比如食盐,因此可以采用大致相同的市场营销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符合现代市场营销理念。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的最大优点是成本的经济性。大批量的生产、销售,必然降低产品单位成本;无差异的广告宣传可以减少促销费用;不进行市场细分,相应减少了市场调研、产品研制与开发以及制定多种市场营销战略、战术方案等带来的成本开支。但是,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对市场上绝大多数产品是不适宜的,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具有极其复杂的层次,某种产品或品牌受到市场普遍欢迎的情况很少,即便一时能赢得某—市场,如果竞争企业都如此仿照,就会造成市场上某个局部竞争非常激烈,而其他部分的需求却未得到满足,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一大汽车公司都坚信美国人喜欢大型豪华的轿车,共同追求这一大的目标市场,采用无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70年代能源危机发生之后,需求发生了变化,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小型、轻便、省油的小型轿车,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都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更没有适当地调整营销战略,致使大轿车市场竞争“白热化”,而小型轿车市场却被忽略,日本汽车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乘虚而入。2、差异性营销战略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需求与愿望大致相同的细分市场,然后根据企业的资源及营销实力,分别为各个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或者说,企业多个营销组合共同发展,不同的营销组合服务于不同的细分市场。采用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的最大优点,是有针对性地满足具有不同特征的顾客群,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以保洁公司为例,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之一,其在中国市场根据不同目标市场及诉求推出了相应品牌。但是,这种战略也会由于产品品种、销售渠道、广告宣传的扩大化与多样化,致使市场营销费用大幅度增加。所以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的优势,基本上也是差异性市场战略的劣势,只有能在总量上扩大销售才有意义。因此,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有时需要“反细分”或“扩大顾客的基数”,作为对差异性营销战略的补充和完善。3、集中性市场战略集中性市场战略是将整体市场分割为若干细分市场后,只选择其中一个或少数细分市场为目标市场,开发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实行集中营销。其指导思想是把人、财、物集中于某一个细分市场,或几个性质相似的小型市场归并的细分市场。不求在较多的细分市场组成的目标市场上占有较小的份额,而要在少数或较小的目标市场上得到较大的市场份额。集中性市场战略也称“弥隙”战略,即弥补市场空隙的意思。它适合资源较少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与大企业硬性抗衡,往往弊多于利,因而必须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微观生存环境。借用“生态学”的理论解释,生物的发展必须找到一个其他生物不会占领、不会与之竞争,而自己却有适应本能的微观生存环境。也就是说,如果小企业能避开大企业竞争激烈的市场,选择一两个能够发挥自己技术、资源优势的小市场,往往容易成功。由于目标集中,可以大大节省营销费用和增加盈利;又由于生产、销售渠道和促销的专业化,也能更好地满足这部分特定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易于取得优越的市场地位。这一战略的不足是经营者承担风险较大。如果目标市场的需求突然发生变化,目标消费者的兴趣突然转移(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时髦商品),或是市场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