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法_第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_第2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_第3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_第4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历史教学法中学历史教学法第⼀章绪论⼀、填空1.历史教育现象应该是很久以前就出现的,它是与()出现的。2.那时,历史知识的传授主要是()的⽅式进⾏,或者⽤()等符号记载下来。3.历史教育现象在⼈们创造出⽂字之前的()⾥就已经出现。4.我国有⽂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在()时期,国家政府机构⾥就有了()。5.孔⼦创办(),提出()的教育思想,编订了()等书作为教材。6.西汉武帝时,把()这五种书列为“五经”,作为()的教科书。7.我国有()等不同体例的各种史书。8.()的学校教育传⼊我国,我国学校开始独⽴的开设()。9.民国时期,我国开始创办(),这时才有了()的内容。10.(),我国真正系统的、完整的开设()课程。11.(),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先⽣翻译的美国()先⽣的专著()。当时,我国就设⽴了基本上是()的历史教学法的课程。12.1949年,新中国建⽴后,我国在教育⽅⾯采取了向()学习的()的做法。13.1955年,由⼈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翻译的()的()。14.由()邀请来的著名教法学专家()先⽣,认为当时的北京第⼆⼥⼦中学的()⽼师的课讲得最为规范。15.(),北京师范⼤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北京教育学院历史系、天津师范学院历史系联合编写了我国第⼀部⾼等师范院校⽤的(),并编写了(),于()年在北京出版,这是我国学者独⾃编写并正式出版的第⼀本历史教学法的教科书。16.(),由于友西主编,叶⼩兵、赵亚夫参与著述的()正式由()出版,()进⾏了第⼀次修订,()是第⼆次修订。17.关于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有()等多种看法。18.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19.研究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具体地说,就是(),在改⾰开放之前,把今天的历史课程标准称作()。20.历史教学⼤纲由国家教育部统⼀制定,教科书有⼈民教育出版社统⼀编写、印刷、发⾏。这就是⼤家所说的()。现在全国各地呈现出()的现象。21.任何学科的教学法的研究和教学,都应该包括()⼜包括()。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只注重于()⽽忽视()的。22.中学历史教学法的两⼤分类:⼀是课堂上()的教学⽅法,⼀是课堂上()的教学⽅法。答案:1.⼈类同时2.⼝⽿相传、结绳、⽊刻3.原始社会4.商朝、殷商、史官5.私学、有教⽆类、《春秋》、《书》、《易》、《诗》、《礼》6.《春秋》、《书》、《易》、《诗》、《礼》、太学7.传记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8.清末,美欧、历史课9.师范学校、学科教学法10.20世纪的20年代、历史教学法11.1926年、何炳松、亨利·约翰⽣、《历史教学法》、美国式12.苏联、“⼀边倒”13.张恒、于同隗;卡夫曹夫;《中学苏联历史教学法概论》14.苏联、普希⾦、宋毓真15.1979年、《历史教学法⼤纲》、《中学历史教学法》、198216.1982年底、《中学历史教学法》、⾼教社、2003年、2009年17.历史学科、“边缘学科”、艺术学科、教育学科18.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全过程19.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历史教学⼤纲20.“⼀纲⼀本”、“⼀纲多本”21.专业教师的教法、学⽣的学法、教法、学法22.以教师的教授为中⼼、以学⽣的学习为中⼼⼆、名词解释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定的教育理论或教育思想指导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逐渐形成的,⽤以组织和实践历史教学的相对稳定的⼀组策略和⽅法,它直接影响着中学历史教学的效果。三、简答题(⼀).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的。2.研究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4.研究中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理和科学的学习⽅法。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法和技能。(⼆)、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任务?答:认识中学历史教学全过程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法。(三)、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答:1.帮助学⽣最有效的掌握这⼀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的胜任⾃⼰的⼯作。2.能帮助学习者⾃觉的意识到该乡别⼈学什么,从⽽缩短⾃⼰的成熟的过程。(四)、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答:1.有⼀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2.在学习重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的练习。3.要下⼤⼒⽓学习制作和使⽤直观教学的⼯具。4.要多观摩、多揣摩。5.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第⼆章第⼀节⼀、填空1、在1898年的()变法中,()等维新派提出(),设⽴()并将历史作为()的课程列⼊中⼩学堂的()之中。2、新式学校在各地相继出现,历史也成为学校的⼀门()。3、20世纪初,清政府实⾏(),建⽴新式学堂,推⾏新的学制。4、1902年,清政府颁布()其中规定在中学开设“中外史学”课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个有关于()的章程规定。5、()只是⼀纸空⽂,并没有实施。6.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其中规定历史课每周总课时是(11)课时。7、《癸卯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的我国()的开始,也标志着历史课程在新式学校的()。8、1922年,民国政府进⾏学制改⾰,颁布新学制,确⽴了中⼩学的(),影响深远,⼀直延续到当代。9、1950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暂⾏教学计划(草案)》规定,历史课每周总课时为()课时。10、《中学暂⾏教学计划(草案)》奠定了()的基础。11、1956年6⽉,教育部颁布了⼀套(中学历史教学⼤纲),这是建国以来的第⼀套完整的()。12、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从()开始实施。()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纲》()在全国正式实施。13、1996年,《全⽇制普通⾼级中学历史教学⼤纲(供实验⽤)》中把历史课程分为()、()和()三类。14.(),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全⽇制普通⾼级中学历史教学⼤纲》。答案:1.戊戌,康有为,废除科举制,新式学堂,独⽴开设,必修课2.独⽴学科3.新政4.《钦定学堂章程》或《壬寅学制》,中学历史课程设置5.《壬寅学制》6.《奏定学堂章程》或《癸卯学制》7.近代学校教育,正式开设8.“六、三、三学制”9.1810.中国中学历史教育11.中学历史教学⼤纲12.1986年,1988年,1992年秋季13.必修,限定选修,任意选修14.2004年第⼆节⼀、填空1、(课程问题)是学校教育的(核⼼问题),(课程的编制)直接反映了国家的教育⽬标和教育理念。2、历史课程设计模式的三种类型:学科中⼼设计、学习者中⼼设计、问题中⼼设计。⼆、名词解释课程:“课程”含有课业、进程、期限的意思。“课程”⼀词在使⽤时,⼴义上⽤于指学校教学科⽬的总和,狭义上指某⼀教学科⽬,有时课程也⽤于意指学科。在教育学上,课程解释为学校教学的科⽬,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内容排列的顺序、进程、时限等。三、简答题1、影响和制约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答:⼀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是科学技术发展⽔平对教育的影响三是教育对象⾝⼼发展的年龄特征对课程的影响四是民族传统⽂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五是教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六是学校教学的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2、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答:?国家政治和政策的导向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的要求历史学科发展的现有状况学⽣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3、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答:?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历史学科是认识和阐释⼈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门学科,不仅具有科学性,⽽且具有思想性。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原则历史课程的性质、⽬标、作⽤、意义,以及课程内容的范围、分量、程度等,都要符合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要具有教育性,⼀⽅⾯要体现基础性,要⾯向学⽣的学习与发展。建⽴在时序框架下的原则全⾯展⽰历史发展的原则促进学⽣认识历史的原则总之,学校历史课程的编制,既要遵循课程编制的⼀般原则,⼜要体现出本学科的性质、特点和功能。4、历史课程设计的模式学科中⼼设计模式这种模式以学科作为课程设计的中⼼,课程是以学科作为编制的基本依据,围绕着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编排课程内容的体系,并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过程。其长处是将传授学科知识和技能作为明确的教学⽬标。通过教学,学⽣可以循序渐进的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法和基本技能,课程和教学的评价也⽐较明确。学习者中⼼设计模式这种模式以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取向,以学习者的动机作为编制课程的基础,围绕着学习者的兴趣及需求设计教学和组织教学。其长处是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学⽣学习动机、兴趣、经验的重要性,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的活动。问题中⼼设计模式这种模式以社会问题为中⼼,以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作为编制课程的出发点,讲个⼈与社会的⽣存和发展问题作为重点,强调学习者与社会之间的联系,重点在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提⾼学习着适应社会的能⼒。其长处是是学校课程各个内容贴近于社会的发展上述的三种模式也存在着弊端:如学科中⼼的课程偏重于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容易中记忆⽽轻理解,课程内容的学术化⼜容易使教学与社会、⽣活脱节,以及学科之间脱节等;学习者中⼼的课程则由于强调学⽣的需求⽽容易忽略教育的社会⽬标,忽略教育者的主导作⽤,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容易受到影响;⽂体中⼼的课程,其结症在于关⼼社会的问题往往很难界定,很容易将成⼈的问题将强加给涉世不深的学⽣,⽽且这⼀模式对教师理解和驾驭社会问题、统合教材、阐明社会问题的能⼒,要求较⾼,在实际中常会有诸多困难。5、学科中⼼设计模式具体设计⽅案的类型答:?通史式的历史课程主题式的历史课程课题式的历史课程上述历史课程的模式,在中外历史的编排上还都有着两种组合⽅式,即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别编排,或者是中外历史合编。第三节中学历史课程的类型填空1.关于学校课程类型,从教育阶段的⾓度上划分为():从课程管理的⾓度上划分为();从课程功能的⾓度上划分为();从课程的性质⾓度上划分为();从课程的组织上划分可分为()2.在设计课程和编制课程内容时都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是()3.纵向的维度的组织主要是涉及课程内容的()问题,即课程内容的()等4.横向维度的组织主要涉及课程内容的()问题,即课程内容的()等5.中学历史课程属于()的课程6.我国中学分为()两个阶段7.历史知识具有()等特点8.()式课程的编排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更为适宜9.从国外的情况看,中学历史课程和教学⼤多采⽤()的⽅式10.就学校课程的内容组织⽽⾔,()是两种最主要的课程类型11.近代以来学校课程的主⼲课程是()12.学科课程是以()为依托,其教学内容的()较强,知识结构完整有序13.中学历史课程是采⽤()的类型14.在中学,编制了()作为综合课程15.在历史课程的综合化改⾰中,可采取的不同类型有()16.选修课按学⽣选学的⽅式可分为()两种类型17.在新制定的⾼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已将⾼中历史课程分作()两类,其中历史必修课为(),选修课为()并规定有意在⼈⽂社会科学⽅向发展的学⽣⾄少选修()18.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将学校课程分为三层次,即()答案:1.⼩学课程,中学课程,⾼中课程;国家课程,地⽅课程,学校课程;知识型课程,技能型课程,⼯具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必修课,选修课;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核⼼课程2.纵向的维度问题,横向的维度问题3.序列;结构,逻辑,层次,顺序,连续4.整合,⼴度,联系,综合,平衡5.知识性6.初中和⾼中7.过去性,既定性,具体性,不重复性8.螺旋9.螺旋式10.学科课程,综合课程11.学科课程12.专业学科;系统性和逻辑性13.学科课程14.“历史与社会”15.关联式,组合式,统合式16.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17.必修课和选修课;三门;六门;三门课;名词解释;国家课程,地⽅课程,学校课程1,直线式课程指将课程的内容按照前后相连,严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前后内容循序渐进,由浅⼊深,由简到繁,基本上不重复,宛如⼀条直线,⼀拉到底。2,螺旋式课程⼜叫圆周式课程,指同⼀课程的内容在不同阶段上重复出现,像弹簧的层层旋转,但⼜不是在原地画圈,不是简单的重复,⽽是逐渐提升⾼度和加强深度3,学科课程是以学科为基础所组成的课程形态,是将某门学科的内容进⾏适当的进⾏选择和编排,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成为独⽴的课程。4,综合课程也叫⼴域课程,是指将两门过两门以上的学科加以合并,对课程的内容进⾏整合,组成⼀门综合化得课程,在20世纪后发展较快,逐渐在国际上成为⼀种最主要的基础教育课程类型。5,必修课程指同⼀年级的所有学⽣必须学习的课程,可称为公共学科课程。他⼀般是由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政部门进⾏统⼀的规定,是对各阶段学⽣发展的共同的,基本的要求6,选修课程指根据学⽣的不同特点和兴趣,向学⽣提供选学课程,允许学⽣进⾏选择论述1在初中和⾼中课程编制上注意的问题:应尽量避免课程模式的单⼀化,简单化,⽽是要多样化,层次化。⾼中和初中的课程内容体系应既有区别,⼜能衔接,⽽且初中的体系应以打基础为主,⾼中体系应建⽴在初中基础上,是对初中课程的进⼀步发展。2学科课程发展的不⾜:⼀是课程以学科为依托,受学科本⾝影响⽐较⼤,课程内容学术性较强,专业性倾向⼗分显著,因⽽很容易与社会的现实⽣活拉开距离,也容易忽视学⽣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平,⼆是学科课程强调内容的系统化,有着严谨的逻辑结构,这就使得其只是体系⽐较庞⼤,导致在教学实际中往往是以知识教学为主,甚⾄是偏重于书本知识,偏重对知识的记忆和复述,这就会使学⽣的学习负担加重,⼜使学⽣得能⼒与个性的发展受到约束。3学科课程的改进和完善(1)将学科体系改造为学科教学体系,避免课程的专业化。成⼈化,使课程的正对性更强,更符合基础教育的要求(2)对学科课程的内容进⾏精简,将繁琐,繁多的部分内容删去,精⼼选择学科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突出学科的主⼲知识,减轻学⽣的学习负担(3)对学科知识体系进⾏,⽤学习专题的⽅式重整内容的体系和结构(4)及时更新学科内容,吸收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5)适当降低课程的难度,减少政治史,经济史中难度过⾼的内容,⽽增加社会史。⽂化史,等⽅⾯的内容,使课程更加贴近社会,贴近⽣活,更具有学习的意义4论述历史课程综合化改⾰中的类型;(1)关联式;在保持⽬前的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不变的前提下,加强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从⽽使历史课程内容更为丰富,融合性更强包括程前联系,同步联系。超前联系(2)统合式: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进⾏有机的,有本质联系的整合,⽽不是松散的,形式上堵塞合并,将相关学科合并为⼀个新的学科,⽤⼀个中⼼或⼀种思想统架起来,形成⼀个新的知识体系,学科具有相对完整性(3)组合式:将两门或者两门以上的学科内容加以组合或联系,被组合的学科仍保持原学科的基本体系或框架。5社会综合课程的特点及问题答:特点:总和课程就其性质上讲,是对学科课程的改造,既保留学科课程的长处,⼜能够避免分科过细的缺陷。与学科课程相⽐,综合课程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练习和融合,注重各学科知识的贯通,因⽽其知识的⼴泛性和连通性较强。尤其是综合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从社会的发展和学⽣的发展出发,因此课程内容更为贴近社会,贴近⽣活、贴近学⽣,课程的功能也就更为实⽤。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历史课程是采⽤学科课程的类型。当前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在这⽅⾯就作出了新的尝试,在初中编制了“历史与社会”这样的综合课程。问题主要有俩⽅⾯:⼀是综合课程的教科书编写,⼆是综合课程的教师问题。第四节㈠填空⒈从()开始,启动了新⼀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⒉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三级课程管理。⒊初中历史的新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6个学习板块(),共()个主题。⒋⾼中历史课程分为()。⒌⾼中的各门必修课和选修课都是采⽤()的模式。⒍新历史课程在课程性质上,突出了中学历史教育的()的性质。⒎基础教育中的历史课程,是属于⾮专业教育的()的课程。⒏所谓的“三维⽬标”指的是()。⒐精选历史教学的内容从()的编排转向()的编排。⒑初中和⾼中的历史课程基本都是采⽤()的模式。答案:1.2001年2.国家、地⽅、学校3.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444.必修课和选修课5.中外历史合编6.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7.通识性质8.知识与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囊括式,精选式10主题㈡简答题⒈基础教育课程改⾰的背景答:迈⼊21世纪,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国⼒竞争⽇趋激烈。在综合国⼒的竞争中,⼈才的竞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1999年6⽉,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全⾯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新的基础课程教育体系”。1999年批转教育部的《⾯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提出要改⾰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2001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作会议,作出《关于基础教育改⾰与发展的决定》,进⼀步提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⒉课程改⾰的总体⽬的是什么要以“教育要⾯向现代化,⾯向世界、⾯向未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针,全⾯推进素质教育。同时提出,新课程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提⾼科学和⼈⽂素养;具有适应终⾝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活⽅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代新⼈。⒊课程改⾰的基本思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国家、地⽅、学校三级课程管理⒋新的历史课改出现的主要变化研制和颁发新的课程标准,代替了以往的教学⼤纲在课程结构上,构建了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在课程类型上,改变了过去只设必修课不设选修课的状况,在⾼中阶段增设了选修课程在课程内容上,改变专业化、成⼈化的历史学科体系,构建符合学⽣学习特点的历史教学体系?在教材开发上,实现教材的多样化,⼒图体现“教本”与“学本”的结合在教学⽅式上,改进教师单纯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法,提倡学⽣的⾃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课程评价上,提倡评价的科学性、多样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建⽴促进学⽣全⾯发展的评论体系。在评价中注重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评价发挥出促进教学发展的功能⒌新历史课程改⾰的特点进⼀步明确课程的定位全⾯阐述课程⽬标适合中学⽣的认知⽔平精选历史教学内容构建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历史教育学第三章试题⼀:填空1.历史包含两层含义,⼀是(),另⼀是()。2.我国()提出来“历史通常指⼈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史学研究的对象”的看法。3.与其他各门社会科学相⽐较,历史学具有()和()特征。4.历史教育从⼀开始就成为保存和传递⼈类⽂化的()和(),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教育是⼈类历史的⼀个永恒的范畴。5.历史教育更为重要的作⽤在于引导、帮助青年学⽣形成正确的政治标准体系,即以()和()的基本观点、⽅法来分析、考察社会政治问题。6.现代美国的()⼼理学家()认为,⼈得⾃⾝需要有“⽣理的需要—基本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爱和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尊和受到他⼈尊重的需要”和“⾃我实现的需要”。7.在21世纪来临之际,联⼿⽇益加强,世界越来越“⼩”,整个⼈类都⽣活在⼀个(),⼈类所⾯临的挑战远远超出的了个⼈⾏为的范畴。8.在严峻的现实⾯前,教育界⼈⼠取得了共识,那就是在()的同时,还必须(),包括关⼼()关⼼()。9.中学历史教育⽬标的实质是()10.历史教育⽬标的基本内涵是对历史教育任务要求的的具体化和细化,具有()和()特点。11.为了实施与推动新⼀轮的课程教材改⾰,教育部于2001年和2003年制定、出版了()和(),并在2001年制定、出版了()12.历史学习是⼀个从()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的过程。13.历史学习应当注重()学习,并乐于同他⼈合作。答案:1.⼈类社会的演化;探究其因果关系2.《辞海》3.综合性;整体性4.重要⼿段;途径5.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6.⼈本主义;马斯洛7.“地球村”8.学会⽣存;学会关⼼;他⼈;社会;整个地球9.通过中学历史课程⼒图促进中学⽣在其主动发展中最终达到的国家所期望的要求和⽔准10.进程性;可操作性11.《全⽇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全⽇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12.感知历史;理解历史13.探究式⼆、名词解释1.历史:历史包含两层含义,⼀是⼈类社会的演化,另⼀是探究其因果关系。2.“以学⽣发展为本“的发展观:学⽣的发展是指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得发展,⽽不是部分学⽣的发展;是指学⽣⼈格的全⾯发展,⽽不是只重其智⼒的⽚⾯发展;是指学⽣有个性的发展,⽽不是全部学⽣同⼀个“模式”的发展,是指学⽣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终⾝发展,⽽不是只局限在学校的当前发展。3、基本的历史知识:指重要的历史⼈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三、简答1、史学的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宗旨,在对⼈类⽂明的发展所起的作⽤和积极影响的表现有哪些?答:(1)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深刻把握历史、认清国情,为认识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2)史学具有资治、借鉴、垂训、治乱兴衰的功能。(3)史学与⽣俱来的⿎舞、教育作⽤,能振奋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情操。(4)史学能帮助⼈们正确地认识⼈和⾃然的关系,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历史经验。(5)吸纳消化古今中外优秀⽂化,增加各种各样的知识。2、简要概括关于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的代表性观点。答:(1)⽂化功能(2)政治功能(3)经济功能(4)促进学⽣⾝⼼多⽅⾯协调发展的功能。3、充分体现“以学⽣发展为本”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答:(1)是从学⽣学习历史的全过程,学⽣⼈格发展的视⾓确⽴并提出⽬标要求的,⽽不是从其他视⾓提出的。(2)⽬标的确⽴具有全⾯性,即针对时代的需求和教育的实际,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标要求。4、怎样理解历史课程功能的转变?答:(1)历史课程从强调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历史教育的社会本位,转向社会发展需要与个⼈发展的辩证统⼀。(2)历史课程从注重“专业知识”转向注重“通识知识”。(3)历史课程从关注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转向关注学⽣的发展性要求。5、历史学科教育⽬标的依据有哪些?答:(1)中学⽣⾃⾝发展的需要(2)社会发展的需求(3)学科特有的价值(历史学科)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6、学校教育以“需要”为依据确⽴其任务和⽬的,存在着哪两种不同的教育观?答:(1)教育⽬的强调社会发展的需要,便是⼈们常说的“社会中⼼论”;(2)教育⽬的侧重⼉童⾃⾝发展的需要,即“⼉童中⼼论”。7、中学历史教育⽬标的实质包含哪⼏个要点?答:(1)⼀是时限,即⼀定教育阶段(如初中阶段,⾼中阶段)从其起点到终点的期限,以及在此期间中学⽣参加历史各类学习活动的时间限度。(2)⼆是强调学⽣的主动发展。(3)三是学⽣在每⼀个学段的发展状态与最终的发展⽔平。(4)四是国家的期望,即符合⼀定社会发展的需求。8、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哪⼏个⽅⾯?答:(1)历史基础知识(陈述性知识);(2)历史学习能⼒(程序性知识);(3)情感态度与核⼼价值观(体验性⽬标)9、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还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或能⼒?答:(1)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形成⽤⼝头和书⾯语⾔,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2)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和知识迁移能⼒,在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和具备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10、简述21世纪中学历史教育⽬标的特点?答:(1)积极吸纳当代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和现代⼼理学的研究成果来构建⽬标体系。(2)是对以往的中学历史教育⽬标的继承、发展和创新。(3)也是最为显著的,即充分体现了“以学⽣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11、充分体现“以学⽣发展为本”,主要表现在哪三个⽅⾯?答:(1)是从学⽣学习历史的全过程、学⽣⼈格发展的视⾓确⽴并提出⽬标要求的,⽽不是从其他视⾓提出的。(2)⽬标的确⽴具有全⾯性,即从健全⼈格发展的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到了认知、动机、情绪、情感、态度、意识和价值观,以及审美要求等,并且⽬标要求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3)⽬标的提出具有针对性,即针对时代的要求和教育的实际,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标要求。12、关于历史教育⽬标的总体认识有哪些?答:(1)三维⽬标的相互关系(2)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法(3)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是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13、谈谈对我国历史学科三维⽬标的认识。答:(1)知识掌握、能⼒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这三维⽬标、三⽅⾯任务是⼀个整体,它们统⼀于历史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2)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课应切实贯彻“以学⽣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注重学习过程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学习能⼒的培养。(3)历史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与提升,是在学习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进⾏的;并且,态度的形成、价值观的提升,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的,道德信念也只能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才能确⽴的。(4)因此,我们可以说知识掌握是基础,能⼒发展是关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是核⼼、是灵魂。14、我国关于历史课的教育⽬标,为什么要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法?答:因为在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其过程;不仅要重视学⽣知识的习得,还要重视⽅法的掌握。15、谈谈历史教育⽬标的世界性发展趋势?答:(1)注意健全⼈格的发展(2)强调学会学习(历史)、学会做⼈(3)关注⼈⽂精神的铸造。㈠填空①现代历史教材主要有(通史教材)和(专题史教材)两⼤类型。②现阶段我国实⾏(中央)(地⽅)(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③教材有(国家教材)(地⽅教材)(校本教材)之分④(历史教科书)是根据国家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编纂并经审查通过的基本教学⽤书⑤(历史教学参考书)是专门供历史教师备课时⽤的教学⽤书。关于教科书在教学中的作⽤,美国学者戴顿认为,教科书的基本任务是呈现学科领域的资料。⑥在各类教学媒介和资源中,教科书是⼀种最重要、最基础、最经济的介质材料⑦历史课程教学⽬标是预期的、基本的教学要求和成果。⑧《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知识点、能⼒培养点、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点在教科书中得到细化和落实。⑨学⽣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有:课堂学习、课外阅读、电视传媒、⽹络资源等。⑩教科书的体例是指教科书的(编年架构)和(组织样式)。中国古代史书编纂体例主要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多种。11.编年体的基本特点是以(时间)为中⼼组织史事,(《资治通鉴》)可谓编年体史书的集⼤成。12.纪传体创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它通常包括(本纪)(列传)(表志)等部分。也可以说是多种体⼒综合⽽成。它以纪、传位编纂重点突出⼈物的活动。13.近百年来,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基本采⽤(章节体通史)或(专题史)的体例。14.南宋袁枢编成(《通鉴纪事本末》),开创了纪事本末体史著的先河。15.90年代初⼈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以及新世纪课程标准初中、⾼中历史教科书的等,就是采⽤⽐较接近(章节体)的课题体。16.⾃清末以来,我国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多采⽤(本国史)与(外国史)分编的⽅式,多数史学家亦赞成分编。17.历史教科书的结构⼀般都包括(引⾔)、(课⽂)、(史料)、(练习)、(复习)等结构。18.德国的历史教科书通常由四部分组成,即(引⾔)、(表述)、(史料及史料练习)、(复习)。19.关于现在历史教科书结构的研究,中国学者⽩⽉桥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将之分为(课⽂系统)和(课⽂辅助系统)两⼤部分。课⽂系统以体现教学内容为主,课⽂辅助系统则以体现教学⽅法为主。20.课⽂系统是历史教科书的基本性结构,它包括(基本课⽂)、(补充性课⽂)、(绪论性课⽂)、(史料性课⽂)、(探究性课⽂)等。21.课⽂辅助系统虽然依附于课⽂系统,但它却具有相对独⽴性并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构成成分。我国历史教科书的课⽂辅助系统结构主要包括:(图表)、(课旁提要)、(课⽂注释)、(课⽂思考题)、(课后习题)等。22.先⾏组织者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理学家——提出的⼀个重要概念。、奥苏泊尔1多选题1.历史教育的基本特点()ABCDA.编排⼒求⽣动活泼B.突出思考和探究C.注意教材内容的科学性D.加强知识的联系与运⽤2.历史教科书编纂的有效连接包括()ABDA.教科书⽬标的有效衔接B.教科书组织要素的有效衔接C.教科书思想的衔接D.教科书语⾔表述的有效衔接㈡名词解释1.历史教材历史教材是师⽣为了达成历史教学⽬标⽽利⽤的相关素材⼯具和⼿段,其中历史教科书居于核⼼地位2.⼀纲多本指在同⼀份课程标准教学⼤纲下编纂出版多种不同风格和规格的教材。3.多纲多本指不同地区分别制定适合本地区的课程标准教学⼤纲,相应的也编制与之配套的教材。㈢简答1.历史教材的含义①指历史教学中利⽤的物化材料②在物化的历史教材中,既有以⽂字材料为特征的历史教材,也有以形象化材料为特征的历史教材。③尽管历史教材种类繁多,不过,历史教科书仍然是历史教学的最主要教材。④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凭借和教学⼯具。2.历史教材的种类①基于学科知识体系的历史教材分类②基于课程管理系统的历史教材分类③基于物质载体种类的历史教材分类3.历史教师所应理解的、使⽤较多的、常见的历史教材⼤致有哪⼏类?①历史教科书②历史教学参考书③历史地图册、填图册、练习册④历史教学挂图⑤历史实物教材⑥历史视听教材4.新版教科书在知识内容的选择⽅⾯有什么特点?①注意选择有利于课程⽬标实现的内容。⾸先,选择基本的历史知识,其次⼒图使学⽣的历史思维得到训练,再次使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健康的发展。②注意选择体现“基础性”特点的内容。具体做法:尽量减少知识的密度,⽽增加知识的跨度。③注意选择体现时代特点的内容。5.如何选择对中学⽣⽐较实⽤的知识?①着眼于学⽣的兴趣,途径学⽣的⽣活,增强休闲性。②着眼于学⽣今后的发展。③着眼于“程序性的知识”。6.新课改历史教科书的呈现⽅式是什么?①采取时序与主题相结合、中外历史分述的通史体教科书。②采取时序与专题相结合、中外历史混编的专题体教科书。7.历史教科书在教学中起什么作⽤?答:第⼀,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媒介和资源;第⼆,是实现历史课程教学⽬标的主要凭据;第三,是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第四,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凭据和基本⼯具。8.教师在教学中应⽤教科书,需要注意什么?答:第⼀,要把握教科书的内容体系、框架结构;第⼆,要吃透教科书,并适当地充实教学内容;第三,要分清主次,把我教科书的教学重点;第四,要以教科书为依据,精⼼设计教学⽅案。9.如何进⾏本国史与外国史合编?国内外主要有三种⽅法:⼀是以本国史为基本线索的合编⽅法。⼆是以世界史为线索的合编⽅法。三是以专题或主题形式的合编⽅法。10.图表的功能?图表包括地图、图⽚、表格、表解、⽰意图等,它具有多重功能,⼀是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是迅速地、清晰地传递历史信息;三是学⽣感知历史对象,形成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四是培养学⽣的能⼒,发展学⽣的历史思维。11.简述制约历史教科书编篡的因素。1,要符合国家的⽴场2,要受制于学术研究的进展情况3,要考虑学⽣的年龄及认识发展程度12.列举历史教科书的编篡原则1,科学性原则2,基础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规定性原则5,⼯具性原则6,渐进性原则13.历史教科书的基础性表现在哪些⽅⾯1,不能与⼤学历史专业教材相混淆,内容不可荚杂堆砌,⾯⾯俱到,知识的深度要符合学⽣的认知⽔平要淡化专业⾊彩,尽量减少抽象概念,语⾔通俗易懂,形式⽣动活泼,图⽂并茂,适当降低难度。14.怎样加强知识的运⽤?第⼀.注意历史的纵向或横向⽐。第⼆.注意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第三.注意与现实的联系。第四.注重知识的必要延伸。15.历史教科书所变现出来的“程度”层次区别?1历史知识的⽬标。2历史能⼒与与⽅法的⽬标3历史感情态度价值观⽬标16.新课改教材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哪⾥?第⼀,注意吸收公认的史学研究、考古发现的新成果以及多样化的史学⽅法。第⼆,取材考虑了学⽣的接受能⼒,淡化了传统的历史学科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删减了⼤量艰深难懂的内容,注意减轻学⽣的记忆负担,减少了许多不太重要的年代、⼈名、地名和数字。第三,关注学⽣的需要和兴趣点。第五章第⼀节⼀.填空。选择1.⼈们的认识过程是⼀种“实践—认识—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2.学⽣的学习与认识,是为了知晓、了解和掌握⼈类已知的科学⽂化知识,⽽不是为了认识⼈类未知的事物和揭⽰尚未被发现的真理3.认识从本质上讲是⼀种间接性的,反思性的认识4.历史研究通过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式对历史进⾏全⽅位的考察5.学⽣的历史过程是在掌握历史知识基础上,运⽤认识历史的技能和⽅法,积累探寻历史的体会和经验,发展历史的思维,提⾼历史⽂化素养,⽣成正确的信念和观念6.以学⽣为主题,以教师为主导,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特征7.历史教学过程的特征有间接性,多维性,导向性,互动性,发展性。8.⼀般说,教学过程主要由俩个阶段构成,是准备阶段和展开阶段9.准备阶段,主要指教学的准备活动,尤其是教师的备课活动10.展开阶段,是指教学过程的实施阶段11.历史教学过程包括激发动机,感知历史,理解历史,运⽤知识,巩固知识,评估反馈12.⼈们的认识过程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先导的13.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主要是对已感知的历史事件进⾏分析、综合、⽐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的操练,形成和掌握历史概念,认识历史规律14.历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有期相对的独⽴性和侧重之处,有是相互作⽤,有所交叉,相辅相成的,构成⼀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反映出历史教学的基本流程和特点⼆.名词解释1.教学过程:⼀般认为,教学过程是⼀种以学⽣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经过师⽣相互作⽤⽽进⾏的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的结构:也称教学过程的阶段,或教学过程的环节,是指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以及教学过程展开的主要模式,指“教学过程内部各个组成环节及其在时间上的有机联系或相互作⽤的⽅式或顺序三.简答1.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表现是:认识的⽬标具有特殊性,认识主体具有特殊性,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认识条件具有特殊性,认识活动具有特殊性2.在历史教学过程感知这⼀环节上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条件是:教师的讲述,教学内容的典型性,教学材料和教学⼿段的直观性,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之间的交流第⼆节⼀,填空,选择1.任何教育都带有⼀定得⽬的,有其出发点和落脚的,⽽教学原则是要受教学⽬的制约的,是要反映和遵循这些教学⽬的2.教学原则具有通⽤性,是学校教学的各科都要遵循的,“是有效进⾏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和始终3.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是教学⽬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规律,相关学科理论4.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所有的史实、材料、概念、观点等要正确5.历史教学的思想性原则要求教师发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教学提⾼学⽣思想修养和⼈⽂素养6.直观⼿段包括语⾔直观性,⽂字直观性,教材直观性,教具直观性,活动直观性7.掌握知识是指对知识的知晓、理解和运⽤,反映出学习历史知识的三个层⾯8.巩固知识是指对知识的记忆和保持9.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有统⼀的要求,⼜要对学⽣区别对待,尤其是对学⽣的个性发展要重视。⼆.名词解释1.教学原则:根据教学⽬的和遵循教学规律⽽制定的对教学⼯作的基本要求,贯穿与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法等⽅⾯的设计及实施具有指导和规范作⽤。2.系统性与量⼒性结合的原则:指要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学⽣的学习与发展的关系,要求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的认知发展规律进⾏教学,并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式具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符合学⽣的实际⽔平三.简答1.历史教学原则:(1)教师主导作⽤与学⽣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3)系统性与量⼒性相结合的原则(4)直观性与抽象性形结合的原则(5)掌握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与原则(6)接受性与探究性相结合的原则(7)全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第三节⼀.填空1、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理论、⽬标、程序、策略、⾓⾊、评价)六⽅⾯。2、(教学理论)是教学模式导向的⽀柱,也是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3、每⼀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标)⽽设计的,(教学⽬标)在教学模式的构成因素中是核⼼因素。4、加涅的教学模式,把学习过程分为(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等⼋个阶段。5、每⼀种教学模式都有着适合⾃⾝特点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法)。⼆.名词解释1.教学模式答:教学模式是在⼀定的教育理论或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逐渐形成的,⽤以组织和实践历史教学的相对稳定的⼀组策略和⽅法。这种策略和⽅法,直接影响着中学历史教学的效果。三.简答1、当代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的表现?答:(1).是由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2).是由单⼀化的教学模式向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发展。(3).是由⼀般化的教学模式向学科化的教学模式发展。2、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类型?答:(1)、信息传递教学模式(2)、情景复现教学模式(3)、资料研习教学模式(4)、问题探究教学模式(5)、社会考察教学模式第六章第⼀节中学历史教学⽅法⼀、历史课堂讲授的基本⽅法填空:1.教学⽅法是为了达到()⽽组织和引导学⽣进⾏学习所采⽤的⽅式、⼿段。2.教学⽅法包括教授⽅法和学⽣的学习⽅法,因⽽具有()和()。3.讲述法⼜可具体细分为()、()和()。4.()是经常采⽤的⼀种基本⽅法,是教学基本功的具体体现之⼀。5.演⽰法主要是指运⽤()进⾏教学。答案:1.教学⽬标2.双边性、互动性3.叙述、描述、概述。4.讲述法5.直观教具名词解释:1.叙述:是指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历史现象的基本状况、历史⼈物的主要活动等进⾏具体⽽完整的讲授。叙述的特点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进⾏⽣动、具体、形象的讲述。叙述要有结构安排和节奏变化,如讲⼀个历史事件,需要讲清事情的由来、开端、发展、⾼潮、后续及结局等。2.描述:是指对⼀些历史内容进⾏细致的语⾔描述。描述的特点是形象化,重在对细节的刻画。描述的运⽤⼀般是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以突出其特征。描述要依据具体翔实的材料,⽽不是夸张的编造。3.概述:是指对教学内容进⾏扼要的概括讲述,已精练的语⾔勾勒出历史发展的⾯貌和基本线索。概述的特点不是像叙述那样有情节,也不是像描述那样要求形象化,⽽是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完整。概述主要运⽤于教学内容的⼀些次要部分。简答:1.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讲授⽅法。答:(1)讲述法,(2)讲解法,(3)讲读法,(4)谈话法(5)图⽰法,(6)演⽰法。2.讲解法的作⽤。答:历史教师的深⼊讲解,可以帮助学⽣更深刻地认识历史,有利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可以调动学⽣的思维,有利于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还可以起到⽰范的作⽤,使学⽣了解到探究历史的⽅法。3.图⽰法的作⽤及其主要⽅式。答:其作⽤是提纲挈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利于学⽣把握历史概念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主要⽅式:⼀是信号⽰意:运⽤各种符号、图例、图形、数字、词组等表达史实和概念;⼆是图表⽰意:运⽤各种历史图表,如年表、图解、图表(包括统计表、对照表、流程表、⽰意图等)。4.使⽤演⽰法应注意的问题?答:演⽰法主要是指运⽤直观教具进⾏教学,直观教具的种类有很多,如实物、模型、地图、图表、图⽚等,以及⼀些电⼦视听技术如投影、幻灯、计算机所呈现出各种图像。运⽤演⽰法关键是要⽬的明确,突出教学重点,讲究操作⽅法,注意教学效果,尤其是要与讲述、讲解、谈话等⽅法紧密结合,注意引导学⽣进⾏观察与思考。5.教师在选择教学⽅法时,应该主要考虑哪⼏⽅⾯?答:是否适于历史教学的特点;是否适于教学⽬标的完成;是否适于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否适于学⽣的学习;是否适于教师本⼈的教学;是否适于教学时间的要求。6.教师在对各种教学⽅法进⾏整合与结合时,应主要考虑哪两个问题?答:⼀是要将教师的教法与学⽣的学法结合起来,既要考虑到⾃⼰如何进⾏教,也要考虑学⽣怎样进⾏学。⼆是要将多种教学⽅法结合使⽤,⽽不要“单打⼀”。第⼆节填空题:1.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式有()、()、()、()、()、()。答:讨论、辩论、史料研习、⾓⾊扮演、竞赛、制作。2.历史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答:参加、访问、调查、阅读、编辑、展览、报告、搜集、观看、⽂艺演出、兴趣⼩组、独⽴研究。3.()是⼀种研究历史的⽅法,也是学习历史的⽅法。答:社会调查4.()是学⽣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答:课外阅读有关历史的读物5.在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运⽤得最多的主要是()和()。答:多媒体教学和⽹络教学6.对于教师来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