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剖析_第1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剖析_第2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剖析_第3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剖析_第4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剖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德意志意识形态》

本书写于1845-1846年,直到俄国十月革命后才全文出版。本书批判了费尔巴哈、鲍威尔、施蒂纳等人的唯心史观,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卡尔·马克思弗雷德里希·恩格斯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概述了本书的根本观点,是该书的导论。1、创作过程“1845年秋天,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打算共同写这部著作,而真正开头写作是在1845年9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工作于1846年夏初就根本完毕了。这时,第一卷的大局部,即批判鲍威尔、施蒂纳的观点的各章(“莱比锡宗教会议”),以及其次卷的大局部都巳脱稿。只有第一卷的第一局部(对费尔巴哈观点的批判)的写作工作,直到1846年下半年还在连续,而且也没有完成”〔马恩全集〔3〕,第695页题注〕。一写作背景2、全书构造〔1〕分作两卷八章。第一卷是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的思辨唯心主义观点的批判,在批判过程中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其次卷集中批判了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及其哲学根底,即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理论。〔2〕第一卷由一篇序言和三章书构成。序言简单地谈了写作本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目的。三章:《费尔巴哈》、《圣布鲁诺》〔批判布鲁诺·鲍威尔〕、《圣麦克斯》〔批判麦克斯·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全部物》〕第一章的标题是《费尔巴哈》,副标题是《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依据巴加图里亚考证,这个标题是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清理这份遗稿时加上去的。首先,这章书虽然也批判了包括其他青年黑格尔分予在内的整个德国哲学,但主要是批判费尔巴哈的哲学;其次,批判历史唯心主义,阐述历史唯物主义,贯穿这一章始终。这一章是全书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局部,它在全书中实际起着总导论的作用。理解这一章,就可以大体把握住全书的根本点。二内容分析本节共25段,说明白唯物史观的前提、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第一次明确了生产力打算生产关系,社会存在打算社会意识的原理。〔一〕《费尔巴哈》中第一节1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及其批判的实质。〔1-5段〕青年黑格尔派仍旧没有脱离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奇妙主义,从来没有对黑格尔体系进展全面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仍把观念作为世界的打算者和制造者,认为只要转变或消退错误观念,世界就会转变;青年黑格尔派与老年黑格尔派都是精神的东西打算物质的东西,宗教、概念、普遍的东西统治着现存世界;青年黑格尔派脱离现实,在“纯粹的思想领域”活动。2人类历史的前提〔教材1-5段,原文6-10段〕〔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前提:1〕它是现实前提,只有想象才能撇开;2〕它是纯粹阅历的前提,可以用纯粹阅历的方法来确认;3〕它的内容: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制造的。〔2〕第一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第一个确定性的存在是个人的肉体及个人与其他自然的联系,包括生理特性、自然环境等。任何历史记载,任何理论都应当从人的自然根底及其在历史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开头。〔3〕生产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人与动物的区分很多,如宗教、意识等,但是,人们一开头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就开头把自己与动物区分开来。1)人们开头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是由人的肉体打算;2)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个人的生活资料与物质生活的关系,物质生活是一个更高的概念〕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全都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全都,又和他们怎样生产全都。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展生产的物质条件。个人=个人生活=个人生产——〔取决于物质条件〕(4)打算人们生产方式的因素:首先,人们已有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产资料本身的特性;其次,个人肉体再生产是一个缘由;第三,更重要的是个人的活动方式——即生活方式,表现自己生活的方式。〔5〕生产与人口增长、交往、交往形式的关系;生产第一次是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开头,而生产本身是由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形式又是由生产打算的。3、生产力打算生产关系的原理〔11-13段〕“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进展程度”,“而且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构造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进展程度”;生产力与分工亲密联系:分工是生产力是否兴旺的最显著的标志;分工与全部制亲密联系:分工进展的不同阶段,也是全部制的各种不同形式;3全部制的几种不同形式〔14-20段〕把资本主义以前的人类社会划分为三种全部制形式;部落全部制;古代公社全部制与国家全部制;封建的或等级的全部制;描述不够准确。4不是意识打算生活,而是生活打算意识

〔教材6-10段,原文21-26段〕〔1〕社会构造和国家总是从肯定的、现实中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产生的。现实的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展物质生产的人,是在肯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2〕不是意识打算生活,而是生活打算意识〔从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着手进展论证〕;〔3〕新方法不同于德国哲学。批判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理论动身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进展。〔4〕新方法在于描绘消失实个人的能动生活过程。强调这种考察方法的前提是现实的、可以阅历观看到的、在肯定条件下进展的进展过程中的人。〔5〕唯物史观不能离开现实的历史,为整理历史资料供给便利;〔二〕《费尔巴哈》中其次节共30段说明他们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并进一步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包括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阐述了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1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教材、原文的第1段〕;批判鲍威尔认为转变词句就能转变现实;马克思并不否认思想的作用。“理论一经把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气”。2在费尔巴哈那里,唯物主义与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教材第2,3段,原文2-5段〕;提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的论断;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把人看做“一般人”,即抽象的人;看不到现实历史的变化;费尔巴哈脱离了社会现实,仅仅把人看作是“感性对象”,而不是“感性活动”;自然界不是拘束世界,而是人们改造的自然界;“自然界和社会以及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断地发生转变和变化”;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总评价:“历史在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之外”。3、人类历史活动的根本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材4-8段,原文6-10段〕5个根本因素〔1〕人的根本需要和生产,它构成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和一切历史的根本条件;〔2〕在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及其活动的根底上产生的,新的需要和再生产。

〔3〕人自身的再生产,指人繁衍及家庭关系。〔4〕生产活动所结成的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5〕意识。意识最初并非独立的东西,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组成要素。“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但凡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是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说来,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而存在。因而,意识一开头就是社会的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它就照旧是这种产物。”〔马克思与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4——35页。〕4、分工与人类社会的冲突〔教材9-14段,原文11-16段〕

分工的进展,必定引起社会冲突的进展——分工进展引起生产力、社会状况、意识之间的冲突;分工导致私有制产生,导致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锋利冲突;分工产生了国家,国家外表上维护社会利益,实际上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分工存在着,人与社会的“对立”就存在着;5、共产主义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教材16-17段,原文17-19段〕共产主义不是一种给定的抱负状态,而是一种变革现实、使现存革命化的历史运动。

共产主义的任务:作为一种现实的历史运动,共产主义实质是要根本消灭阶级对立和私有制,而要从根本上消退阶级对立和私有制,则必需扬弃异化、消灭分工。6、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20-22段〕

“市民社会”是构成国家、观念的根底;

从“市民社会”可以看到社会进展过程的规律性;

观念的变革在于现实的变革;

社会变革源于肯定生产力的进展水平和群众觉悟7、历史——各个世代的依次更替和向世界历史的转变〔23-25段〕批判“目的论”,确定历史是一个自然进程;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资本主义条件下,个人日益受到世界市场力气的支配;8、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革命〔教材第18段,原文第26段〕

共产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彻底的革命;9、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教材19段,原文第27段〕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与唯心史观的对立:〔1〕从实践动身解释观念;而不是相反;〔2〕历史的动力、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3〕不只是认为人制造环境,而且坚持环境也制造人;〔4〕重视革命群众在历史变革中的打算作用;10、对过去历史观,特殊是青年黑格尔派历史观的批判〔28-30段〕旧历史观的根本缺陷:无视或脱离现实生活的生产来描述描述历史;青年黑格尔派只把历史看作是纯粹的思想进展史;鲍威尔:“批判和批判者制造历史”;批判费尔巴哈,“费尔巴哈从来不谈人类世界,而是每次都求救于外部自然界,而且是那个尚未置于人的统治之下的自然界”;〔三〕《费尔巴哈》第三节

共10段。论述社会意识产生进展的规律性。1、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物质关系的反映2、统治阶级内部成员在观念上存在分歧,但根本观念全都3、革命思想的消失以革命阶级存在为前提4、“思想独立化”具有必定性5、“思想独立化”是唯心史观的根源〔四〕《费尔巴哈》第四节

大致有59段。介绍了唯物史观假设干原理。1、两种生产工具的差异及对社会关系影响的比较〔1-2段〕自然形成的工具〔如耕地、水、气候等〕与文明制造的工具2、资本主义产生、进展和灭亡的历史趋势〔3-29段〕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与条件:城乡分别、无产阶级、资本;资本主义生产进展的过程3、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冲突〔30-31段〕4、个人与阶级的关系以及个人和共同体的关系〔32-43段〕个人隶属于阶级“共性是由特别明确的阶级关系所打算和规定的”;只能在共同体中才有个人自由真正的共同体与虚假的共同体“从前各个个人联合而成的虚假的共同体,总是相对于各个人而独立的”;对于被统治阶级而言,“不仅是完全虚幻的”,“而且是新的桎梏”。5、共产主义的特点及共产主义实现的必定性〔44-47段〕

必定性:旧交往形式被新交往形式所取代的规律;6、制服和占据与历史进展〔48-50段〕“占据的性质是受占据的对象所制约的。”7、只有联合起来的个人,才能占有生产力的总和,消灭私有制和雇佣劳动〔51-59段〕8、国家和法同全部制的关系。〔共5段〕全部制关系是现实根底。扬弃异化和消灭分工的宗旨是恢复人的实践活动的自由自觉的特点。“在共产主义的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进展,社会调整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着我自己的心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