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R·八年级上册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诗词解读诗词翻译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名句赏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此句中“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名句赏析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此句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休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是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写作特色
这首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散文诠释。整首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下课了,同学们再见!龟虽寿R·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诗句意思。2.根据诗句的翻译,给诗歌划分层次。3.谈谈对每一层内容的理解。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今存二十首,都是乐府歌辞。风格悲凉慷慨,气韵沉雄,古直悲凉。四言诗成就尤其突出,今有《曹操集》问世。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曹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但他从不消极,总是主动进取,虽届暮年,还是老当益壮,不失雄心壮志。这是他写这首诗的思想基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词义解释竟腾蛇骥枥烈士盈缩养怡永年终结,这里指死去。传说中一种能腾云驾雾的神蛇。千里马。马槽。有气节有壮志的人。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指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怡,愉快。长寿。灵异的神龟虽然能活几千年,但也有死亡的时候;飞腾的异蛇虽能乘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烬。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他首先点出要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蛰伏在马槽下,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虽到晚年,但他的雄心壮志永远不会停止。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紧接上句既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保养身心健康的益处,就在于能延年益寿。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真是幸运极了,写下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如果擅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写作思路人生哲理的感叹
壮怀激烈的高唱哲理的思辨全诗的核心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老当益壮的雄心,积极奋发的精神和统一全国的壮志。写法上:先比喻后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概!神龟、腾蛇寿命有限老骥、暮年继续奋斗性命在天延年益寿为喻自况否定呼应千里之志,建筑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上板书设计拓展阅读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下课了,同学们再见!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R·八年级上册走近作者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诗词解读诗词翻译
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像旧时的相识。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名句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词人在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前加上带有感叹色彩的词组以后,便把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写出了人们心中所有但为笔底所无的细腻感受。主旨情感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下课了,同学们再见!梁甫行R·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诗句意思。2.根据诗句的翻译,给诗歌划分层次。3.谈谈对每一层内容的理解。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今存二十首,都是乐府歌辞。风格悲凉慷慨,气韵沉雄,古直悲凉。四言诗成就尤其突出,今有《曹操集》问世。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曹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但他从不消极,总是主动进取,虽届暮年,还是老当益壮,不失雄心壮志。这是他写这首诗的思想基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词义解释竟腾蛇骥枥烈士盈缩养怡永年终结,这里指死去。传说中一种能腾云驾雾的神蛇。千里马。马槽。有气节有壮志的人。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指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怡,愉快。长寿。灵异的神龟虽然能活几千年,但也有死亡的时候;飞腾的异蛇虽能乘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烬。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他首先点出要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蛰伏在马槽下,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虽到晚年,但他的雄心壮志永远不会停止。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紧接上句既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保养身心健康的益处,就在于能延年益寿。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真是幸运极了,写下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如果擅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写作思路人生哲理的感叹
壮怀激烈的高唱哲理的思辨全诗的核心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老当益壮的雄心,积极奋发的精神和统一全国的壮志。写法上:先比喻后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概!神龟、腾蛇寿命有限老骥、暮年继续奋斗性命在天延年益寿为喻自况否定呼应千里之志,建筑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上板书设计拓展阅读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下课了,同学们再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R·八年级上册走近作者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诗词解读诗词翻译
我常常记起有一次在溪边的亭子里游赏,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因为喝得大醉而不知道回家的路。尽情地游乐过后,天黑往回划船,却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划呀,却惊动满滩的水鸟,成群的从水面飞起。名句赏析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作者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显露了作者的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名句赏析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有“惊起一滩鸥鹭”,把栖息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写作特色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下课了,同学们再见!庭中有奇树R·八年级上册
《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统称《古诗十九首》。这19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相关介绍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诗词解读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花。攀引枝条。给予,馈赠。送达。历时很久。充满。繁盛。佳美、珍贵的树。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诗词翻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四句诗写得很朴素,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前两句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的景象。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诗词赏析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诗人用“盈”字将人和花作密切融合,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执花在手痴痴久立,任它香满胸怀、衣袖而无可奈何的景象,将作者折花之后色忧愁传达得出神入化。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仿照此诗的格式写一首以“爱”为话题的诗。课后拓展下课了,同学们再见!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R·八年级上册走近作者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诗词解读诗词翻译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西风把自己的泪到扬州。名句赏析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败”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名句赏析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请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看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写作特色
这首词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下片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下课了,同学们再见!赠其弟(其二)R·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诗句意思。2.对诗句进行赏析。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赠其弟(其二)刘祯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作者简介刘桢(?-217),字公干,汉末诗人,以五言诗著称,存诗二十馀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词义解释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亭亭一何凄惨罹凝寒挺拔的样子。多么。严酷。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首联: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是如此地猛烈,而松枝是如此地刚劲!颔联: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颈联: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尾联: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句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上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于高山之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两句的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借款合同模板
- 2025年度服务器设备预防性维护与维保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大豆育种研发合作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党建联学共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低碳环保住宅项目房地产开发居间协议
- 2025版级配碎石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施工合同
- 2025年度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合同
- 2025年高效节能电气系统安装施工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版权转让合同担保协议书
- 股东债务共同承担协议书
- 遗传学第三章第三节基因互作与环境
- 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脑结构与功能
- 齿轮式攻牙机安全操作规程
- 水蓄冷节能方案
- 高中新教材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
- GB/T 15168-2013振动与冲击隔离器静、动态性能测试方法
- GB/T 1266-2006化学试剂氯化钠
- 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课件
- (新版)心理学专业知识考试参考题库50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