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溶液中导电性最强的是A.1L0.1mol/L醋酸 B.0.1L0.1mol/LH2SO4溶液C.0.5L0.1mol/L盐酸 D.2L0.1mol/LH2SO3溶液2、已知:2Fe2++Br2===2Fe3++2Br-,2Br-+Cl2===Br2+2Cl-,2Fe3++2I-===2Fe2++I2。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还原性:I->Fe2+>Br-B.当通入2mol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C.原溶液中n(Fe2+)∶n(I-)∶n(Br-)=2∶1∶3D.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mol3、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C.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4、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5mol·L-1的是A.41gNaOH溶于1L水中B.58.5gNaCl溶于水制成1L溶液C.28gKOH溶于水制成1L溶液D.1L2%的NaOH溶液5、在2FeBr2+3Cl2===2FeCl3+2Br2的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A.Fe B.Br C.Fe和Br D.Cl6、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A.豆浆 B.淀粉溶液 C.烟、云、雾 D.蔗糖溶液7、下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1gC3H6气体、1gM气体在相同体积的容器中压强和温度的关系,试根据图判断M气体可能是A.PH3 B.N2 C.C3H4 D.N2O8、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由海水(含NaCl)获得蒸馏水蒸馏水的沸点与NaCl的沸点不同B分离汽油和水分液汽油和水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重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分离溶于水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A.A B.B C.C D.D9、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少量小苏打:Ba2++2OH-+2=BaCO3↓++2H2OB.向稀氨水中加稀盐酸:NH3·H2O+H+=+H2OC.少量氢氧化钠与氢硫酸反应:OH-+H2S=HS-+H2OD.标准状况下2.24LCO2通入1mol/L100mLNaOH溶液中:CO2+OH-=10、下列反应中,离子方程式为H++OH-===H2O的是A.CH3COOH+NaOH===CH3COONa+H2OB.HNO3+KOH===KNO3+H2OC.H2SO4+Ba(OH)2===BaSO4↓+2H2OD.2HCl+Cu(OH)2===CuCl2+2H2O11、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4溶于水并和水反应:NaBH4+2H2O=NaBO2+4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aBH4中H为-1价):A.NaB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1:1C.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 D.NaBH4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1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最本质的特征是A.外观澄清、稳定B.丁达尔现象C.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D.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13、结晶水合物KAl(SO4)2·12H2O是()A.纯净物 B.混合物 C.溶液 D.俗称胆矾14、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a+、K+、SO42-、OH-B.Na+、K+、Cl-、HCO3-C.Na+、Cu2+、CO32-、Br-D.Na+、Mg2+、NO3-、Cl-15、已知1L水中溶解了700L氨气(S.T.P),所得溶液密度为0.881g/cm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NH1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25mol/LB.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02mol/LC.向所得溶液中再加入1L水,NH1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01mol/LD.取原溶液10mL,其中NH1的质量分数为14.69%16、在某澄清透明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I-、NO3-、Fe2+、Na+B.Ag+、NO3-、Cl-、K+C.K+、Ba2+、OH-、SO42-D.Cu2+、NH4+、Br-、OH-17、2.0gCO中含有x个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A.x28mol—1B.x14mol—1C.14xmol—1D.18、下列图示的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A.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 B.过滤、蒸馏、蒸发、萃取分液C.蒸发、蒸馏、过滤、萃取分液 D.萃取分液、蒸馏、蒸发、过滤19、已知由AgNO3溶液和稍过量的KI溶液制得的AgI胶体,当它跟Fe(OH)3胶体相混合时,能析出AgI和Fe(OH)3的混合沉淀,由此可知A.该AgI胶粒带正电荷 B.该AgI胶体带负电荷C.该AgI胶体进行电泳时,胶粒向阳极移动 D.该AgI胶体是电解质20、等温等压下,等质量的C2H4和C3H6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密度相等B.体积相等C.原子数相等D.分子数相等21、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B.b点,过滤所得滤液中滴加NaHSO4溶液,则发生的离子反应为:H++OH-=H2OC.c点,两溶液中离子总浓度相同D.a点对应的溶液显中性,d点对应的溶液显酸性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H2O的质量为18g/mol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D.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有四种元素A、B、C、D,其中B2−离子与C+离子核外都有二个电子层,B原子的质子数与C原子的质子数之和等于D原子的质子数,A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变成一个质子,试回答:(1)A、B、C、D的元素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2−的电子式为_______,D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B与C形成的简单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24、(12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CI、Ba(NO3)2、CuSO4、Na2CO3,现做以下实验: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滤液呈无色②向①中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试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以上物质均写化学式),第②步反应中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12分)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A.冷水B.沸水C.氢氧化钠浓溶液D.氯化钠浓溶液(2)甲、乙、丙三名同学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操作如下,其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甲同学取一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B.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氯化铁溶液C.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3)写出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证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10分)实验室用下列方法测定某水样中O2的含量。(1)实验原理①用如图所示装置,使溶解在水中的O2在碱性条件下将Mn2+氧化成MnO(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酸性条件下,再用I-将生成的MnO(OH)2还原为M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反应方程式为I2+2Na2S2O3=2NaI+Na2S4O6。(2)实验步骤①打开止水夹a和b,从A处向装置内鼓入过量N2,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注射器抽取某水样20.00mL从A处注入锥形瓶;③再分别从A处注入含mmolNaOH溶液及过量的MnSO4溶液;④完成上述操作后,关闭a、b,将锥形瓶中溶液充分振荡;⑤打开止水夹a、b,分别从A处注入足量NaI溶液及含nmolH2SO4的硫酸;⑥重复④的操作;⑦取下锥形瓶,向其中加入2~3滴__________作指示剂;⑧用0.005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数据分析①若滴定过程中消耗的Na2S2O3标准溶液体积为3.90mL,则此水样中氧(O2)的含量为__________mg·L-1。②若未用Na2S2O3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则测得水样中O2的含量将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7、(12分)用18mol·L-1浓硫酸配制100mL3.0mol·L-1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③稀释,④转移、洗涤,⑤定容摇匀。回答下列问题:(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________,量取浓硫酸所用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__(填字母)。A.10mLB.25mLC.50mLD.100mL(2)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⑤步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____________。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__________。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____________。D.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________________。28、(14分)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体内含铁元素2g,这2g铁元素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Fe2+易被吸收,所以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补充含Fe2+的亚铁盐(如FeSO4)。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成Fe2+,有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下为常见的铁元素的几种微粒,其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A.FeB.Fe2+C.Fe3+(2)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在此过程中__________是氧化剂,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性。(3)己知下列反应:①2I-+2Fe3+=2Fe2++I2②2Fe2++H2O2+2H+=2Fe3++2H2O,则Fe3+、I2、H2O2三者的氧化性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Fe+4HNO3=Fe(NO3)3+NO↑+2H2O的反应中,HNO3表现的性质为_______,毎有1molFe参加反应转移电子_____________mol。(5)用双线桥标出该反应Fe+4HNO3=Fe(NO3)3+NO↑+2H2O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______________29、(10分)建筑工地常用的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NaNO2+HI―→NO↑+I2+NaI+H2O(1)配平上面方程式。_________(2)上述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若有1mol的还原剂被氧化,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是________。(3)根据上述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水②碘化钾淀粉试纸③淀粉④白酒⑤食醋,进行实验,下列选项合适的是________(填字母)。A.③⑤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②③⑤(4)某厂废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采用NH4Cl,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B【解析】

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越大,所带电荷数越多,导电性越强。醋酸是一元弱酸、硫酸是二元强酸,盐酸是一元强酸,亚硫酸是二元弱酸,所以在浓度相等的条件下硫酸的导电性最强;答案选B。2、B【解析】

首先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离子,再氧化还原性弱的离子,判断离子的反应先后顺序,然后根据图象判断参加反应的各离子的物质的量,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反应2Fe2++Br2=2Fe3++2Br-中,还原剂Fe2+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Br-,即还原性:Fe2+>Br-,反应2Fe3++2I-=2Fe2++I2中,还原剂I-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Fe2+,即还原性:I->Fe2+,所以还原性I->Fe2+>Br-,A正确;B.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亚铁离子,最后是溴离子,在通入氯气的量为0~1mol的过程中,碘离子从最大量降到0,即得到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通入氯气的量为1~3mol的过程中,亚铁离子从4mol降到0,三价铁的量逐渐增大,所以含有亚铁离子共4mol,在通入氯气的量为3~6mol的过程中溴离子从6mol降到0,所以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即FeBr2的物质的量为3mol,B错误;C.当通入2molCl2时,2mol的I-消耗氯气1mol,余下的1mol氯气再与2molFe2+反应,即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C正确;D.由B可知,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亚铁离子是4mol,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n(Fe2+)∶n(I-)∶n(Br-)=2∶1∶3,D正确。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知识,综合性较强,解答本题时注意根据离子的还原性强弱结合图象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和各离子的物质的量,为解答该题的关键,也是易错点,答题时注意体会。3、B【解析】

A、一般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氢原子例外,原子核内没有中子,选项A错误;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选项B正确;C、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均为8个,氦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个,选项C错误;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不一定都是8个,选项D错误。答案选B。4、C【解析】

A.41g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溶液的体积不是1L,因此溶液中NaOH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故A错误;B.58.5gNaCl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制成1L溶液,浓度c=n/V=1mol/1L=1mol/L,不是1.5mol/L,故B错误;C.28gKOH的物质的量n=m/M=28g/56g/mol=1.5mol,溶液的体积为1L,浓度c=n/V=1.5mol/1L=1.5mol/L,故C正确;D.根据公式c=1111ρw%/M,因未知该溶液的密度,所以无法求算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故D错误。故选C。5、C【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失去电子的元素,即化合价升高的元素,上述反应中,Fe从+2价升高到+3价,Br从-1价升高到0价,所以被氧化的元素是Fe和Br,选C。6、D【解析】

豆浆、淀粉溶液、烟、云、雾均为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的性质,而蔗糖溶液无此性质,答案为D。7、B【解析】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体积越大;在温度、体积相等的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结合n=解答该题。【详解】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在温度、体积相等的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1gC3H6的物质的量为mol,由图象可以知道在温度为50℃时,两种气体的压强之比为1.2:0.8,则物质的量之比为1.2:0.8,

设气体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0.8:1.2,x=28,只有B符合,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8、A【解析】

A.用蒸馏法从海水中获得蒸馏水,主要是利用水的沸点较NaCl较低,故A正确;B.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汽油和水主要是因为汽油与水不相混溶,故B错误;C.用重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的氯化钠杂质,利用的原理是二者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故C错误;D.乙醇能与水互溶,不用作为分离溶于水的碘的萃取剂,故D错误;答案选A。【点睛】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具体操作有:加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主要是利用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而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故在降温时KNO3会析出。9、A【解析】

A.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少量小苏打,则碳酸氢根离子反应完全,消耗一倍的氢氧根离子,Ba2++OH-+=BaCO3↓+H2O,A离子方程式错误;B.向稀氨水中加稀盐酸,生成铵根离子和水,NH3·H2O+H+=+H2O,B离子方程式正确;C.少量氢氧化钠与氢硫酸反应,氢硫酸为弱酸,写化学式,氢氧根离子少量,则生成硫氢根离子,OH-+H2S=HS-+H2O,C离子方程式正确;D.标准状况下2.24LCO2,即0.1mol,通入1mol/L100mLNaOH溶液,即0.1mol,氢氧化钠少量,则产物为碳酸氢根离子,CO2+OH-=,D离子方程式正确;答案为A。10、B【解析】

A、醋酸是弱酸,用化学式表示,不能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A错误;B、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可以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B正确;C、反应中还有硫酸钡白色沉淀生成,不能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C错误;D、氢氧化铜难溶,不能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D错误;答案选B。11、B【解析】

A.NaBH4中H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为0,为还原剂,而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水为氧化剂,故A错误;

B.由反应可知,只有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1个H失去电子数等于1个H得到电子数,则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1:1,故B正确;

C.B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只有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故C错误;

D.NaBH4中H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为0,只作还原剂,故D错误;

故选B。12、D【解析】

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分散质直径的大小不同。【详解】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00nm,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1nm~100nm,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nm,这是是区分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特征。答案选D。13、A【解析】

A.结晶水合物KAl(SO4)2·12H2O是纯净物,A正确;B.结晶水合物KAl(SO4)2·12H2O不是混合物,B错误;C.结晶水合物KAl(SO4)2·12H2O是固体,不是溶液,C错误;D.结晶水合物KAl(SO4)2·12H2O俗称明矾,胆矾是CuSO4·5H2O,D错误。答案是A。14、D【解析】试题分析:A、在强酸性溶液中OH-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在强酸性溶液中HCO3-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在强酸性溶液中CO32-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在强酸性溶液中Na+、Mg2+、NO3-、Cl-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答案选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离子共存判断【名师点晴】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是:(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即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物质);(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如:Ca2+和SO42-;Ag+和SO42-);(3)能完全水解的离子之间,如多元弱酸和弱碱盐的阴、阳离子(如:Al3+,Fe3+与CO32-、HCO3-、AlO2-等);(4)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H+、NO3-;S2-、ClO-;S2-、Fe3+等);(5)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SCN-),答题时注意灵活应用。15、D【解析】

标准状况下的NH1700L溶于1L的水中,则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1.25mol,溶液质量为11.25mol×17g/mol+1000g=1511.25g,溶液体积为1511.25/0.881mL≈1714mL≈1.714L,则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02mol/L,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为(11.25×17/1511.25)×100%=14.69%,A.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25/1.71)mol/L=18.02mol/L,故A错误;B.氨水中的NH1•H2O不能完全电离,是弱碱,故B错误;C.向所得溶液中再加入1L水,氨水的密度变大,溶液的体积没有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NH1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9.01mol/L,故C错误;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10mL氨水的质量分数为14.69%,故D正确;故选D。16、A【解析】

A.I-、NO3-、Fe2+、Na+各离子之间相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选项A正确;B.Ag+与Cl-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错误;C.Ba2+与SO4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错误;D.Cu2+、NH4+与OH-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一水合氨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答案选A。17、D【解析】

利用CO的构成及n=m/M、N=n×NA来计算,即可解答。【详解】2.0gCO的物质的量为2.0g÷28g/mol=1/14mol,

又一氧化碳分子是由2个原子构成的,

则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14mol×2=1/7mol,

由N=n×NA可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x÷1/7mol=7xmol-1。

故选D。18、A【解析】

由图可知,四个装置中分别有漏斗、蒸发皿、烧瓶、分液漏斗,漏斗用于过滤分离,蒸发皿用于蒸发分离混合物,烧瓶、冷凝管等用于蒸馏分离,分液漏斗用于萃取、分液操作,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把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及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常见仪器的用途。19、C【解析】

A、AgI胶体与Fe(OH)3胶体相混合时,析出AgI和Fe(OH)3的混合沉淀,这是发生了胶体的聚沉,说明AgI胶粒与Fe(OH)3胶粒带相反电荷。而Fe(OH)3胶粒带正电,故AgI胶粒带负电,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故AgI胶粒带负电,但AgI胶体不带电,B错误;C、AgI胶粒带负电,故电泳时向阳极移动,C正确;D、胶体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C。【点睛】选项B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由于胶体可以吸附阴阳离子,因此胶体的胶粒带电荷,但胶体是不带电的,类似于溶液显电中性,而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带电荷。20、C【解析】

等温等压下,等质量的C2H4和C3H6气体物质的量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详解】等温等压下,等质量的C2H4和C3H6气体,物质的量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即为3:2。A.二者密度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3,故错误;B.等温等压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等于3:2,故错误;C.因为物质中都为一个碳原子对应有2个氢原子,所以等质量时原子个数相同,故正确;D.二者物质的量不同,所以分子数不同,故错误。故选C。21、D【解析】

A.Ba(OH)2溶液和H2SO4、NaHSO4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H2SO4+Ba(OH)2=BaSO4↓+2H2O、NaHSO4+Ba(OH)2=BaSO4↓+NaOH+H2O,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据图可知,曲线①在a点溶液导电能力接近0,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Ba(OH)2溶液和H2SO4的反应,则曲线②为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的反应,即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故A正确:B.根据图知,a点为Ba(OH)2溶液和H2SO4恰好反应,H2SO4、NaH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达b点时发生的反应为NaHSO4+Ba(OH)2=BaSO4↓+NaOH+H2O,此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所以在b点过滤所得滤液中滴加NaHSO4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为:H++OH-=H2O,故B正确;C.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c点时两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说明两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相同,故C正确;D.a点时①中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呈中性,d点时②中溶质为Na2SO4,硫酸钠溶液呈中性,故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的定性判断,明确发生的反应及各点溶液中溶质成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特别注意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为易错点。22、C【解析】

A.1molH2O的质量为18g,故A错误;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故B错误;C.3.01×1023个SO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质量为32g,故C正确;D.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故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HONaK【解析】

B2-离子与C+离子核外都有二个电子层,所以B为O、C为Na,B原子的质子数与C原子的质子数之和等于D原子的质子数,推得D的原子序数为19,则D为K,A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变成一个质子,则A为H。【详解】(1)A、B、C、D依次为H元素、O元素、Na元素、K元素,元素符号分别为H、O、Na、K,故答案为H、O、Na、K;(2)B2-为O2-,电子式为,D为K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与C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为过氧化钠或氧化钠,电子式为或,故答案为;;或。24、Ba(NO3)2、Na2CO3NaClBaCO3+2H+=Ba2++H2O+CO2【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和实验过程可知,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溶液呈无色,说明一定不含有CuSO4: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含有Ba(NO3)2、Na2CO3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②向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证明是碳酸钡沉淀;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含有Ba(NO3)2、Na2CO3,一定不含CuSO4,可能含有NaCl,第②步反应是BaCO3溶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aCO3+2H+=Ba2++H2O+CO2↑。25、BAFeCl3+3H2OFe(OH)3(胶体)+3HCl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制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是胶体【解析】

(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2)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应立即停止加热,如继续加热会导致胶体聚沉;(3)取一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据此书写;(4)胶体具有丁达尔性质,是区别其它分散系的独特性质。【详解】(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即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答案为:B;(2)A.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这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正确操作,甲同学正确;B.乙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会促进氯化铁水解,且加热促进HCl挥发,导致溶液产生沉淀现象,故乙同学不正确;C.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继续煮沸会使胶体发生聚沉而产生沉淀,因此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不能继续加热,丙同学不正确;答案选A。(3)取一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4)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道明亮的光路,是区别其它分散系的独特性质,因此证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制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是胶体。【点睛】本题考查胶体制备、胶体性质,知道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易错点是胶体制备方法。26、2Mn2++O2+4OH-=2MnO(OH)2MnO(OH)2+2I-+4H+=Mn2++I2+3H2O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O2的干扰淀粉溶液滴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恰好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7.8偏大【解析】

(1)①溶解在水中的O2在碱性条件下将Mn2+氧化成MnO(OH)2,锰元素化合价升高2价,氧气化合价降低了4价,根据化合价升高降低总数相等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2++O2+4OH-=2MnO(OH)2;②在酸性条件下,再用I-将生成的MnO(OH)2还原为Mn2+,I-被氧化为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OH)2+2I-+4H+=Mn2++I2+3H2O;(2)①由于测定的是水样中氧气含量,必须将装置中的空气赶走,避免干扰测定结果,故答案为赶走装置内空气,避免空气中的O2的干扰;⑦由于反应中有碘单质参与,利用碘遇到淀粉显示蓝色的特性,可以选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⑧用0.005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碘消耗完,蓝色褪去,即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恰好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3)①发生的反应有:2Mn2++O2+4OH-=2MnO(OH)2、MnO(OH)2+2I-+4H+=Mn2++I2+3H2O、I2+2Na2S2O3=2NaI+Na2S4O6,则关系式为:O2~2MnO(OH)2~2I2~4Na2S2O3,1000mL水样中含有的氧气的物质的量是:n(O2)=n(Na2S2O3)×=×0.005mol•L-1×0.0039L×50=2.4375×10-4mol,氧气的质量为:2.4375×10-4mol×32g/mol=7.8mg,此水样中氧(O2)的含量为7.8mg·L-1;②若未用Na2S2O3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会导致标准液的浓度减小,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大。27、16.7mLB先向烧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继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加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塞紧瓶塞,倒转摇匀偏小无影响偏小偏大【解析】

(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所需浓硫酸溶液的体积,根据浓硫酸的体积选取量筒,注意所选量筒的容积应稍大于或等于量取溶液的体积;(2)、(3)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分析;(4)根据c=,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详解】(1)设浓硫酸的体积为V,,;选取量筒的容积应稍大于或等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