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简介_第1页
米开朗基罗简介_第2页
米开朗基罗简介_第3页
米开朗基罗简介_第4页
米开朗基罗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米开朗基罗简介 国外艺术大师作品赏析[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475-1564年)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论比的巨大影响。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得天独厚活到89岁,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他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

米开朗基罗13岁就进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的工作室,在那里他最初接触了终生所从事的神圣事业,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后来他又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由于他的超群才华倍受罗伦佐的重视和爱护,宫廷中大量的艺术品成了他学习、研究的对象,经常出入于宫中的人文主义诗人和学者也给了他极大影响。短短四年中,他在美第奇宫里获得了一个伟大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一切条件,为他整个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罗伦佐的府邸里,设有一个“柏拉图学院”,学者们聚在一起研究学问,他们在罗伦佐的支持下创立了一种新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他们的思想是要把世界归还给人,把人归还给他自己。把人的艺术、文学和科学,还有作为个体的独立的思想和感情归还给人,人绝不能像一个奴隶一样被捆绑在教条之上,在锁链中死亡腐朽。

米开朗基罗还经常去听宗教改革家、修道士萨伏纳罗拉揭露教会黑暗的演说,这位为了拯救人类命运而不怕宗教法庭审判的修道士给他的灵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罗伦佐·美第奇死后,米开朗基罗失去了保护人,佛罗伦萨陷于一片混乱,他深感故乡非久留之地,而赴威尼斯和波伦亚,后转道罗马寻找发展机会。罗马到处林立古代雕像,犹如走进巨大的古代艺术宝库。23岁的米开朗基罗受法国红衣主教委托,为圣彼得教堂制作

《哀悼基督》雕像。这件雕像的问世,使米开朗基罗名盖罗马,自多纳太罗之后又一颗雕刻巨星升起。26岁的米开朗基罗载誉回到故乡佛罗伦萨,便立即从事《大卫》云石雕像的制作,三年后完成,安放在韦吉奥宫正门前,作为佛罗伦萨守护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

1505年应教皇朱理二世邀请,米开朗基罗赴罗马为教皇在圣彼得教堂内建造陵墓,雕刻家历经艰辛磨难为陵墓留下名雕《摩西》和奴隶等雕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成就,使教皇的艺术总监勃拉曼特极为妒忌,他唆使教皇暂不修陵墓,强求雕刻家去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米开朗基罗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创世纪》。

41岁的大师重又回到佛罗伦萨,出生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奥十世又强迫米开朗基罗为其祖宗圣罗伦佐陵墓制作雕像,著名的《日》

《夜》《晨》《暮》雕像就是安放在这座陵墓的石棺上。

已经61岁的雕刻家又被教皇召到罗马,在25年前完成的《创世纪》天顶画下的祭坛壁面上绘制《末日的审判》。米开朗基罗是人类天才、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他的光荣与成就属于全人类。

最后的审判

米开郎基罗

1536-1541年

祭坛画

13.7×12.2米

梵蒂冈西斯廷教堂

《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庭教堂所作的祭坛画,场面恢弘,人物众多,分为天上、人间、地狱三个空间。画面中央是耶酥基督挥动着手臂,把右边负有罪孽的人们投进地狱,把左边善良的、遭到不幸的人们的灵魂带进天堂,表现了宗教的因果报应的思想,劝诫人们要扬善除恶。画面构成关系极为复杂,充满着悲壮的效果,而其表现风格已成为17世纪巴洛克艺术之典范。

米开朗基罗生于佛罗伦萨。他的建筑作品不多,但都富有创造性,成就很高,影响很大。他睥睨同代的人,并以自己的贵族出身自豪,然而他又热爱国家、民族、同胞;他有强烈的宗教信仰,因为他的信仰,使他在面临家里无理地索求,压榨他辛苦赚来的金钱时,在面对忘恩负义的弟弟时,他虽然愤怒,却仍选择原谅他们;他不能无视于当时教会的腐败,然而由于对艺术的执著,他和教皇起冲突后,最后还是服从教皇的权威。因为对艺术的执著,迫使他每每向现实低头,虽然他无法成为改革的影响者,从另一方面看,却是胜过他的敌人的。

1490年米开朗基罗进入罗绫索.麦第奇创办的美术学校,得以出入其宫廷,受到最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薰陶。

1494年,法军入侵义大利,佛罗伦斯人趁机发动革命,推翻当时统治的麦第奇家族,并建立平民共和国,统治者为宗教改革家萨伏那罗拉,萨氏看出义大利在财富和衰败的宗教信仰下日益堕落,便起而反抗。之前他便曾就麦第奇家族的享乐生活和教会的腐败,发出措词强烈的抨击,并警告统治阶级如不悔改,佛罗伦斯的命运将如新约启示录中的巴比伦和罗马。他致力于道德革命,攻击教宗,支持平民政府的建立与共和思想。1498年萨氏以蔑视教皇的名义被处死。

米开朗基罗在政治上完全同情人民的起义,也始终对萨氏「怀著强烈的敬爱之情」,但在萨氏起义时却逃出佛罗伦斯,在萨氏被处死后,米开朗基罗也未对这位友人的死表示任何意见。他保持缄默,但无可否认的是,米开朗基罗目睹他同一时代的人为了理想而奋斗。他的内心没有挣扎吗?答案是有的。

在萨氏被处死的同年,米开朗基罗完成了「哀悼基督」像。圣母膝上抱著由十字架上取下的耶稣,她在为儿子的死而哀恸。耶稣为了世人的过错而道成肉身,死在十字架上,此时最哀痛的应当是他的母亲了。然而痛的只有那个美丽的圣母像吗?萨伏那罗拉为了匡正时弊而挺身站出,却终究敌不过当时腐败

却拥有权势的政府。米开朗基罗透过艺术来表达他的信仰,同时在其中寄托他对萨氏的哀思。

1504年,米开朗基罗完成众所周知的大卫像。大卫是以色列兴盛时期的国王,少年时曾杀死巨人歌利亚,使敌军知难而退。过去雕刻家每把大卫塑造成凯旋归来的小夥子,米开朗基罗所雕刻的大卫却是肌肉结实的成年人,手拿甩石机弦放在肩上,转头怒视前方,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他已准备迎战,纵使

双方看来实力悬殊,也毫无畏惧之意。这座雕像也道出米开朗基罗热爱祖国的心情,他在鼓舞佛罗伦斯的人民,遇强敌来犯时不要害怕,当存当年大卫保卫祖国的勇气和决心。

1505年教皇朱力阿斯二世召米开朗基罗为自己建造陵寝。米开朗基罗花了半年多时间采石后开始建造工程,甚至为此负债,教皇却听信米开朗基罗对手的谗言,认为在生前建造陵墓是不祥的,因而要他停止工程并拒付款项,拒见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在失望之馀决定离开,教皇又以武力挽留之。在几番

折腾后,因米开朗基罗敌手认为他只会雕刻,不会画画,遂怂恿教皇,使其命米开朗基罗绘西斯汀大教堂天板画。

在那时期,米开朗基罗的失望是可以想见的。好不容易由一个和匠人地位不多的雕刻匠晋升到为教皇所重的艺术家,他怀著狂热的心和理想抱负要创造足以盖过所有前人光芒的作品,却因为教皇的三心两意而中断,不仅未拿分文,并且被迫去做一项他自认并不擅长的工作!他动笔作画之日,愤怒地写下:「1508年5月10日,我,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开始作西斯汀的壁画。」

米开朗基罗独力完成此项巨大工程,其过程除了健康耗损、疲累和烦恼之外,还有家里的牵绊和纠缠,从他给家里的信中可窥见一二:「(给父亲)我宁愿自己贫穷而你活著,决不愿拥有全世界金银财富而你不在人世。……不论贫与富,当和基督一起生活,如我在此地所作的那样;因为我是不幸的,我可既不为生活发愁亦不为荣誉-即为了世界苦恼,然而我确在极大的痛苦与无穷的猜忌中度日。十五年来,我不曾有过一天好日子。」「(给弟弟)因为我为了上帝的缘故维持你的生活,因为我相信你是我的兄弟,和其馀的一样。但我此刻断定你不是我的兄弟;因为如果是的,那么你不会威胁我的父亲。……」「(给三弟)我亟欲知道你的忘恩负义……你是否明白在用我的钱,是否知道我历尽千辛万苦来支撑你们。……当一匹马在尽力前奔时,不该再去蹴它,要它跑得不可能地那么快。然而你们从未认识我,而且现在也不认识我。神宽宥你们!是祂赐我恩宠,曾使我尽力帮助你们。

米开朗基罗在四年中完成西斯汀教堂天板画「创世纪」。我们无法想像何以艺术家在身心饱受折磨时仍能有如此壮丽的作品。画中充满戏剧性的张力,人物个个健美而栩栩如生,将造物主所创造的万物之灵完美地呈现出来。整个天花板以九幅主题画为主,以圣经创世纪的故事为题材。米开朗基罗不只是为教皇服务,他也用他的生命和他的天赋献给上帝。

他的建筑作品不多,但都富有创造性,成就很高,影响很大。代表作有: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庙(1521~1534)、劳伦齐阿图书室前厅(1523~1526)、罗马的卡比多广场建筑群(1540~1644)和圣彼得大教堂的圣坛部分和穹顶(1547~1564)。

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建筑物,层次丰富,立体感很强,光影变化剧烈,风格刚劲有力,洋溢著英雄主义精神,同他的雕刻和绘画风格一致。他也善于把雕刻同建筑结合起来。常常不顾建筑的结构逻辑,有意破坏承重构件的理性形式,如把圆柱子嵌在墙内,用薄薄的“牛腿”承托柱子,额枋和山花凹凸断折等,表现出一种激动的、不安的情绪。因此,他是手法主义的开创者。巴洛克建筑的建筑师们也把他奉为导师之一。

美第奇家庙的施工虽然没有完成,但从已完工的部分看,它的室内设计完整、紧凑,构图严谨和谐,尺度准确,空间整体性很强,建筑和雕刻配合完美。

劳伦齐阿图书室的前厅,也表现出很强的空间整体性。它正中的台阶,造形富有变化,局部的曲线处理同四壁的刚劲的直线对比强烈。这是最早发挥室内台阶的雕塑性装饰效果的建筑之一。

卡比多广场在罗马行政中心的卡比多山上,呈对称的梯形,前沿完全敞开,以大坡道登山。这种形制是独创的。广场主建筑物是元老院(现今为市政厅的一部分),它的立面经过米开朗琪罗的调整,造了一座钟塔。广场一侧是档案馆(今为雕刻馆),一侧是博物馆(今为绘画馆)。它们的立面都不高大,但雄健有力。广场正中为罗马皇帝马库斯·奥瑞利斯骑马青铜像,由地面的几何图案把它统一在建筑群的构图中。广场前沿栏杆上放三对古代石像,造成富有层次的景色。元老院前的大台阶也有雕刻装饰。这广场是建筑和雕刻的综合体,是罗马最美的广场之一。

圣彼得大教堂圣坛部分的平面是在D.布拉曼特的设计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原来是一个短臂十字形平面的集中式建筑。在造完穹顶下的鼓座时米开朗琪罗逝世,但他完成了穹顶的模型,后来按模型造成了穹顶。它直径419米,顶点高1378米,是人类最伟大的工程之一。穹顶的轮廓饱满而有张力,12根肋加强了这个印象。鼓座上的壁柱、断折檐部和龛造成明确的节奏,有圣坛墙面上的壁柱等与之呼应。它的整体构图很完整。可惜,后来教皇下令在它前面加建了三开间的大厅和一个很深的门厅,以致破坏了大教堂构图的完整性。

1512年朱力阿斯二世谢世,米开朗基罗又签了建造其陵寝的合同,然而因为种种阻挠,陵寝最后只有摩西像和四个奴隶像完成。在这个时期中,创世纪是他献给教皇和世人,同时也是献给上帝的不朽之作,奴隶像则无异是他内新世界赤裸裸的呈现。这些奴隶像或以垂死姿态出现,或挣扎著想摆脱束缚,彷佛只要一点魔力就能让他们变成活人;然而他们的腿部仍然紧连在石块中,他们想从石块中跳脱却是不能。这又何尝不是米开朗基罗的写照!

1515年至1527年这段文艺复兴的最后时期中,米开朗基罗没有任何作品。新教皇要他建筑麦第奇教堂,朱力阿斯二世的后人催他完成陵墓。家里也带给他很多烦恼。种种绝望更窒塞了他的想像力。他在给朋友的信上说;「烦恼使我受著极大的影响……我一年多没有收到月俸,我和穷困挣扎;我在我的忧患中十分孤独,而且我的忧患是多么多,比艺术使我操心得更厉害!」一代大师就照样枉费了十二年的盛年。

1527年罗马被西班牙攻陷,麦第奇家族被逐,消息激发佛罗伦斯人民革命意识而揭竿起义。米开朗基罗一反过去的怯懦,成为革命党的前锋,甚至被任命为城防司令官,但佛罗伦斯最后仍被教皇和德军的联军攻陷了。教皇命米开朗基罗继续完成麦第奇教堂的工程。米开朗基罗由反对麦第奇家族变成为其工作,他的复杂心情、矛盾痛苦是不难想见的,他的艺术风格自此转为沉郁、悲壮。他屈服了吗?没有!他以他永垂青史的作品和终有一死的敌人奋战。

1534年他完成麦第奇教堂的雕刻工作,计有「朱良诺.麦第奇」、「罗绫索.麦第奇」和四座名为「昼」、「夜」、「晨」、「昏」的男女裸雕等。他以这些作品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悲愤交织的复杂情感,被研究家成为当时「义大利的一面镜子」。其中尤以「夜」这座裸像最为突出。她低著头,右手支著头部,左手腋下有一表情惊愕的面具象徵恶梦,弯著的左腿底下有一只猫头鹰。她虽沈睡却仍美丽,肌肉看来富有弹性,彷佛随时会苏醒并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如她的祖国依样。为什么这些雕像需要取名为「昼」、「夜」、「晨」、「昏」呢?即使对有权有钱的麦第奇家族,命运之神也不会因此而多眷顾一点;生与死的距离不过是一瞬间,放在永恒里来看,生命只不过是短短的一天而已!

此时,米开朗基罗已丧失他的健康、他的精力和他的信心,他的父亲和他最爱的一个弟弟也已死去。人世间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能使他留恋。在这些心力交瘁的年月之后,唯一能安慰这个孤独老人的,只有至有的友谊了。他倾慕加伐利利的美貌、谈吐和高尚的品德;1535年他认识维多利亚,他们在教堂的聚会中聊天,互寄十四行诗,这位赞成宗教改革,和米开朗基罗一样强烈又怯懦的女子更为米开朗基罗在艺术上打开信仰的门户。1541年米开朗基罗完成西斯汀教堂的祭坛画「最后的审判」,描绘的是世界末日来临时,万民都在基督面前接受审判,善者升天和耶稣和众使徒同在,恶者被打入地狱。这是米开朗基罗历经数十年人间不公平待遇,即将走到人生尽头时的控诉。他的一生一直在受苦,如基督一样,但他相信审判的那日终将到来,每个人都得向上帝交账。

1947年维多利亚过世。其后米开朗基罗雕了三座哀悼基督的像。他之所以继续雕塑,已不是因为对艺术的信心,而是为了对基督的信心,而是因为他的利与精神不能不创造。他的最后一件雕塑「龙大尼尼的哀悼基督」,可看出他对艺术已到了漠不关心的地步。他不在像从前一样注重人体美。雕像轮廓粗糙,看起来就像赤裸裸的灵魂。创作的对象不再是给世人看,而是给上帝。米开朗基罗广场米开朗基罗广场(PiazzaleMichelangelo)位于佛罗伦萨市区南端的高地上,站在广场上,可以眺望佛罗伦萨市的全景,因广场上有佛罗伦萨的象征——大卫雕像,米开朗基罗广场也就成为许多游客开始佛罗伦萨之游的第一站。米开朗基罗广场是由朱塞佩·波吉设计,始建于1868年,从广场向佛罗伦萨城内望去,红色砖瓦、古式建筑、阿尔诺河、圣母白花大教堂的圆屋顶等等都看得清清楚楚,全景的佛罗伦萨更显古老和典雅。米开朗基罗广场建成时,广场的中心,摆放了米开朗基罗所雕刻的大理石雕像——《大卫》。上世纪,佛罗伦萨市政府从保护雕塑的角度出发,将雕塑移进了佛罗伦萨美术学青铜雕像院,而广场上则立了一座青铜制的大卫复制品。这座青铜制的大卫复制品,虽是复制品,但也可以从他身上领略大卫的那种坚毅的神采、完美的身材、力与美的结合。据说米开朗基罗创作大卫时,所使用的石头并非一座完好的大理石。就是这块略有瑕疵的石头上,米开朗基罗一改大卫传统的血腥形象,历时3年,创造了一个准备参加战斗的大卫,紧张的肌肉、专注的神情是那么自然,大卫也成为米开朗基罗的不朽之作。根据解剖学专家最新研究表明,这座高5.5米的雕像,人体的肌肉比例极尽完美。世界名画:米开朗基罗作品

米开朗基罗(1475-1564年),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论比的巨大影响。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得天独厚活到89岁,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他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

1、大卫

《大卫》大理石雕刻,高410cm,1501-1504年作,现藏于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美术馆大卫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激情之前的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态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紧张的情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雕像是用整块的石料雕刻而成,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的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

《圣经》中说,在大卫还是个牧羊少年的时候,以色列人经常和非利士交战。一天,两军刚刚摆开阵势,忽然,非利士营中冲出一员大将。他头戴铜盔,身批铠甲,虎背熊腰,身高七尺……这人就是迦特人歌利亚。见此情景,以色列营中无一敢出来迎战。一连40天,歌利亚骂阵不止。

大卫有三个哥哥在以色列王扫罗的军中当兵,一日,大卫给他三位兄长送饭,恰逢歌利亚骂阵,大卫听到这狂言笑骂气得浑身发抖。见到兄长和以色列王扫罗,他坚决要求出去迎战,大卫没有带盔披甲,没有带兵器刀枪,他仍然穿着平日的牧羊服,拿着牧羊时的打狼棍和弹石器,又顺便捡了5个石子来到了阵前。歌利亚看到只是一个牧羊的孩子,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就在歌利亚拿着钢刀恶狠狠地直冲过来,将要接近大卫的一瞬间,大卫使劲一拉早已准备好的弹石器,石子正中歌利亚的脑门儿。这位迦特巨人一头栽到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非利士被这意想不到的结果惊呆了,顿时,营中大乱,以色列人乘胜追杀,非利士人落荒而逃……

米开朗基罗创作这尊雕像时,还不到30岁,但他的艺术风格已趋于成熟。过去的艺术家们多半表现大卫割下敌人的巨头,已经取得胜利的情景。米开朗基罗表现的却是:大卫左手上举,握住搭在肩上的"甩石带",右手下垂,似将握拳。头部微俯,怒目裂眦地直视前方,处于迎接战斗的状态。从艺术效果来看,这种矛盾高潮到来之前的状态更富有吸引力。从思想效果上说,雕像充分体现了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米开朗基罗把大卫作为保卫共和制城市的一名青年战士的典型来塑造,这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在艺术技巧上,艺术家以解剖学为基础,对人体结构和全身的筋肉都表现得极为合理极为自然,同时对手的关节和大腿加上夸张加长,手和脚稍大,这对一个少年来说是正常的。面部表情也非常逼真,他双眉紧锁,目光炯炯,全神贯注,显示出压倒一切敌人的威武姿态。这件作品成为后世艺术家学习雕塑的楷模,是雕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2、创造亚当米开郎基罗壁画1510年280×570厘米藏意大利西斯廷教堂

3、大洪水

4、杜利圣家族

5、罗摩西

6、哀悼基督

7、胜利

8、巴库斯

9、被缚的奴隶

《垂死的奴隶》两眼紧闭,似乎不是在迎接死亡,好象是在休息。他那安祥的脸上,没有垂死挣扎的痕迹,也没有因痛苦而造成的痉挛,却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平静和陶醉,仿佛是一种摆脱了苦难的昏迷。他左手支撑着头部,右手扶在胸前,好象刚刚经历过严酷的折磨,精疲力尽,正在进入一种解脱的状态。

10、罗伦佐·美第奇

11、美第奇

12、昼

《昼》似乎是一个未完成的男性人体雕像,他好象刚刚从睡梦中被惊醒醒,右手在背后支撑着身体,眼睛圆睁

13、暮

《暮》被表现成为一个强壮的中年男子,他松弛的肌肉无力地下垂着,上了年纪的脸上沉浸在平静的反醒中,或许是由于苦闷而在发呆

14、晨

晨》的形象是处女的化身,她丰满而结实,全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光辉,似乎正从昏睡中挣扎着苏醒过来,但没有欢乐,只有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15、夜

《夜》是一个身材优美的女性,但身体的肌肉松弛而无力,她右手抱着头,正在深深地沉睡着,脚下的猫头鹰象征着黑夜的降临,枕后的面具则象征着恶梦缠身,她似乎已经精疲力尽,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得到安宁《夜》与《昼》、《晨》、《暮》,大理石雕像,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所作,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20-1534年,现位于罗马。

佛罗伦萨巨头美第奇家族的陵墓位于圣洛伦佐教堂的一座小礼拜堂内,断断续续地前后施工长达15年之久。米开朗基罗为这座陵墓制作了几尊著名的雕像,成为他创作盛期最后阶段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尼摩尔公爵朱利亚诺·美第奇陵墓前的一对男女人体雕像《昼》与《夜》和乌尔比诺公爵洛伦佐·美第奇陵墓前的一对男女人体雕像《暮》与《晨》,这是脱胎于古代河神的四件象征性雕刻。

《昼》似乎是一个未完成的男性人体雕像,他好象刚刚从睡梦中被惊醒醒,右手在背后支撑着身体,眼睛圆睁着,正越过自己的肩头向前方凝视着;《夜》是一个身材优美的女性,但身体的肌肉松弛而无力,她右手抱着头,正在深深地沉睡着,脚下的猫头鹰象征着黑夜的降临,枕后的面具则象征着恶梦缠身,她似乎已经精疲力尽,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得到安宁;《暮》被表现成为一个强壮的中年男子,他松弛的肌肉无力地下垂着,上了年纪的脸上沉浸在平静的反醒中,或许是由于苦闷而在发呆;《晨》的形象是处女的化身,她丰满而结实,全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光辉,似乎正从昏睡中挣扎着苏醒过来,但没有欢乐,只有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这四个人物形象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他们辗转反侧,似乎是为世事所扰,显得忧心忡忡,既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也代表着受时辰支配的生与死的命运。

美第奇家族陵墓和其雕塑作品是纪念碑式的杰作,同时也是米开朗基罗艺术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尤其是这四件雕像所表达出的不安、紧张以及带有辛酸的屈从,正是作者心灵深处真实写照。米开朗基罗面对处于动荡之中的意大利现实社会,人文主义的理想破灭了,他的思想开始变得深沉和苦闷,作品中留下的只有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感伤。这些雕塑作品表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并成为后来“样式主义”美术作品的先驱。

16、哀基督

哀悼基督云石雕像,高175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498年,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这件作品是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作品的题材取自圣经故事中基督耶酥被犹太总督抓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雕像中,死去的基督肋下有一道伤痕,脸上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横躺在圣母玛丽亚的两膝之间,右手下垂,头向后仰,身体如体操运动员一般细长,腰部弯曲,表现出死亡的虚弱和无力;圣母年轻而秀丽,形象温文尔雅,身着宽大的斗篷和长袍,右手托住基督的身体,左手略向后伸开,表示出无奈的痛苦;头向下俯视着儿子的身体,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细密的衣褶遮住了她厚实的双肩,面罩却衬托出姣美的面容。圣母的表情是静默而复杂的,不仅倾泻了无声的哀痛,也不只是圣母充满哀思的祈祷,它已经大大超出了基督教信仰所饱含的内容,这是一种洋溢着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的感情。作品采用了稳重的金字塔式的构图,圣母宽大的衣袍既显示出圣母的四肢的形状,又巧妙地掩盖了圣母身体的实际比例,解决了构图美与实际人体比例的矛盾问题。基督的那脆弱而裸露的身体与圣母衣褶的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统一而富有变化。雕像的制作具有强烈的写实技巧,作者没有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并对雕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打磨,甚至还使用了天鹅绒进行摩擦,直到石像表面完全平滑光亮为止。这一切都赋予了石头以生命力,使作品显得异常光彩夺目。米开朗基罗还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作品一经展出,立即轰动了整个罗马城,从此便与作者米开朗基罗的名字一起成为了艺术史册中光辉的一页。

17、最后的审判米开郎基罗1536-1541年祭坛画13.7×12.2米梵蒂冈西斯廷教堂

《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庭教堂所作的祭坛画,场面恢弘,人物众多,分为天上、人间、地狱三个空间。画面中央是耶酥基督挥动着手臂,把右边负有罪孽的人们投进地狱,把左边善良的、遭到不幸的人们的灵魂带进天堂,表现了宗教的因果报应的思想,劝诫人们要扬善除恶。画面构成关系极为复杂,充满着悲壮的效果,而其表现风格已成为17世纪巴洛克艺术之典范。

米开朗基罗和他的画: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475-1564年)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论比的巨大影响。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得天独厚活到89岁,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他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

米开朗基罗13岁就进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的工作室,在那里他最初接触了终生所从事的神圣事业,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后来他又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由于他的超群才华倍受罗伦佐的重视和爱护,宫廷中大量的艺术品成了他学习、研究的对象,经常出入于宫中的人文主义诗人和学者也给了他极大影响。短短四年中,他在美第奇宫里获得了一个伟大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一切条件,为他整个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罗伦佐的府邸里,设有一个“柏拉图学院”,学者们聚在一起研究学问,他们在罗伦佐的支持下创立了一种新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他们的思想是要把世界归还给人,把人归还给他自己。把人的艺术、文学和科学,还有作为个体的独立的思想和感情归还给人,人绝不能像一个奴隶一样被捆绑在教条之上,在锁链中死亡腐朽。

米开朗基罗还经常去听宗教改革家、修道士萨伏纳罗拉揭露教会黑暗的演说,这位为了拯救人类命运而不怕宗教法庭审判的修道士给他的灵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罗伦佐·美第奇死后,米开朗基罗失去了保护人,佛罗伦萨陷于一片混乱,他深感故乡非久留之地,而赴威尼斯和波伦亚,后转道罗马寻找发展机会。罗马到处林立古代雕像,犹如走进巨大的古代艺术宝库。23岁的米开朗基罗受法国红衣主教委托,为圣彼得教堂制作《哀悼基督》雕像。这件雕像的问世,使米开朗基罗名盖罗马,自多纳太罗之后又一颗雕刻巨星升起。26岁的米开朗基罗载誉回到故乡佛罗伦萨,便立即从事《大卫》云石雕像的制作,三年后完成,安放在韦吉奥宫正门前,作为佛罗伦萨守护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

1505年应教皇朱理二世邀请,米开朗基罗赴罗马为教皇在圣彼得教堂内建造陵墓,雕刻家历经艰辛磨难为陵墓留下名雕《摩西》和奴隶等雕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成就,使教皇的艺术总监勃拉曼特极为妒忌,他唆使教皇暂不修陵墓,强求雕刻家去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米开朗基罗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创世纪》。

41岁的大师重又回到佛罗伦萨,出生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奥十世又强迫米开朗基罗为其祖宗圣罗伦佐陵墓制作雕像,著名的《日》《夜》《晨》《暮》雕像就是安放在这座陵墓的石棺上。

已经61岁的雕刻家又被教皇召到罗马,在25年前完成的《创世纪》天顶画下的祭坛壁面上绘制《末日的审判》。米开朗基罗是人类天才、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他的光荣与成就属于全人类。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475-1564年)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论比的巨大影响。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得天独厚活到89岁,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