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复习讲义_第1页
师说复习讲义_第2页
师说复习讲义_第3页
师说复习讲义_第4页
师说复习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说复习讲义师说复习讲义师说复习讲义师说复习讲义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师说》复习讲义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现河南南阳),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称“韩吏部”死后谥号“文”,故又称“韩文公”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选自他的《昌黎先生集》唐代古文运动:唐代中叶散文领域的一次革新运动,以反对六朝以来浮艳的骈丽文风,恢复先秦两汉等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为主要内容韩愈、柳宗元等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经过二百多年,终于恢复了“文以载道”、“言之有物”的传统,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解放,推动了散文创作的发展。“说”:“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师说》、《马说》、《黄生借书说》等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人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六种技术和技能,礼、乐、书、数、射、御梳理课文《师说》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师说》第二段文字运用论证方法: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原因。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本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注音愚()句读()谀()经传()郯()苌()聃()蟠()多音字辨析读:dòu(句读)

相:xiāng(相互)传:zhuàn(经传)dú(读书)

xiàng(丞相)chuán(传说)文言积累一、虚词1.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3.之[来(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来(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学4.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学于余(介词,向,跟)6.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通“逗”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3)或师焉,或不焉(通“否”不从师)2.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用来……的)今(表结果的连词)古(传播道理,文中指传播儒家思想)今(传播宗教思想)3.吾从而师之古(跟从并且)今(表结果、目的的连词)4.无长无少古(无论)今(没有)5.今之众人古(一般的人)今(大众)6.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古(表……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结果)7.小学而大遗古(指小的方面学习)今(学制的初阶阶段)8.师不必贤与弟子古(不一定)今(用不着)3.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4.指出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学习)三、判断文言句式1.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2)吾从(之)而师之3.变式句(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被动句(1)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四、重点字词解释〔1〕学者:求学的人。〔3〕受:通“授”。〔2〕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则。〔4〕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可以参看本书下面所选韩愈《进学解》中所述作者治学内容。

〔5〕人非生而知之者:语本《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非这样。韩愈则进一步明确没有生而知之的人。

〔6〕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其,那,指示代词。

〔7〕闻道:语本《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闻,听见,引伸为懂得。道:这里作动词用,学习、从师的意思。

〔8〕从而师之:跟随(他),拜他为老师。师之,既以之为师。

〔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

〔10〕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知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1〕师道:从师学习的风尚。〔12〕出人:超出(一般)人。

〔13〕众人:普通人。〔14〕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1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聪明人更加聪明,愚蠢的人更加愚蠢。

〔16〕惑矣:(真)糊涂啊!〔17〕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

〔18〕句读(dòu逗):也叫句逗。古代称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句号为圈,逗号为点。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逗的教学。读,通“逗”。

〔19〕或师焉,或不(fǒu)焉:有的(指“句读之不知”这样的小事)请教老师,有的(指“惑之不解”这样的大事)却不问老师。“不”同“否”。此句翻译时应注意交错翻译。〔20〕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句读之不知)要学习,大的方面(惑之不解)却遗忘了。

〔21〕巫医:古代用祝祷、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药物医治疾病为业的人,连称为巫医。《逸周书·大聚》有关于“巫医”的记载。《论语·季氏》:“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视为一种低下的职业。

〔22〕百工:泛指手工业者。〔23〕相若、相似: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24〕位卑则足羞: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感到耻辱。

〔25〕谀(yú于):奉承、谄媚。〔26〕复:恢复。

〔27〕君子:古代“君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一是指品德高的人。这里用前一种意思,相当于士大夫。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齿,原指年龄,也引伸为排列。幼马每年生一齿,故以齿计马岁数,也以指人的年龄。古人常依年龄长少相互排列次序。本句反映封建阶级的传统偏见。

〔28〕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

〔29〕其可怪也欤:难道值得奇怪吗其,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

〔30〕圣人无常师:《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夫子,老师,指孔子。子贡说他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师呢!

〔31〕郯(tán谈)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北)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少皞(hào浩)氏(传说中古代帝王)时代的官职名称。

〔32〕苌(cháng)弘:东周敬王时候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师,乐师。

〔33〕老聃(dān丹):即老子,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向他请教礼仪。

〔34〕三人行句:语本《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不必:不一定。〔36〕术业有专攻:学问和技艺上各自有专门的研究。攻:学习,研究。

〔37〕李氏子蟠:李蟠(pán盘),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进士。

〔38〕六艺经传(zhuàn):六艺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经:六经本文。传:注解经典的著作。

〔39〕不拘于时:指没有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不受时俗的限制,不以从师学习为耻。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五、相关素材积累: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3、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曾提到:“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苏轼真是慧眼识英雄,短短几个字,就鲜活地勾画出韩愈的风骨。《师说》复习练习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郯子(tán)六艺经传(chuán)贻(yí)B.句读(dòu)苌弘(chāng)聃(dān)

C.阿谀(yú)授之书(shòu)蟠(pān)D.或否焉(fǒu)谄媚(chǎn)嗟乎(jiē)

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吾从而/师之

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不耻相师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复挺者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师”字的意思。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吾从而师之()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犹且从师而问焉()

6.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圣人无常师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道之所在,师之所在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二、文本研读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众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进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8.指出下列句子各属于什么句式。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A.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其如土石何?

10.对本段文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正面阐发从师学习的重要性。B.反面批判了上层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

C.正面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途径。D.反面批评古人从师的途径和择师标准。

11、翻译下列句子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悠然亭记(明)归有光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归始僦居①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见天壤间物,中无留滞,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②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室间,涉两海③,入闽、越之隩阻④,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⑤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⑥,入之者十九,心犹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选自《明清散文》)注释:①僦(jiù)居:租房。②妒媢:妒忌。③两海:这里指东海与南海。④隩(ào)阻:深险难行之地。⑤礨(lěi)石:大石。⑥缗(mín):在这里指杂芜。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去县三十里去:距离、相距

B.不独一时之所适适:适意、舒适

C.而中无留滞中:中间、里面D.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僭:谦词,超越本分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旧国旧都,望之畅然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B.①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②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C.①盖去县三十里②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D.①又于屋后构小园②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淀山公“悠然”的一组是()①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②所至官,多著声绩。③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④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⑤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

⑥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叙写了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后随遇而安,建筑庭园,修建悠然亭,颇有归隐园田的思想情趣。

B.淀山公现居的马鞍山与泰山的一块大石无异,他现在面对此山与曾经游览泰山等名山的心态,是同样悠然的。

C.淀山公有才能,罢官后,朝廷仍然认为他可被重用,但是他自己却已忘怀,纵情于山水之间。

D.作者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里居、悠然自得的生活。这种选取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在作者的另一篇文章《项脊轩志》中也表现出来。5.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3分)

译文:

(2)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3分)

译文:

(3)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2分)

译文:参考答案:1.D(A.传zhuànB.苌chángC.蟠pán)2.D(吾从/而师之)3.B(师:学习)4.D(A.有—又,暴—曝B.生—性C.受—授)5.A.老师B.以……为师C.掌握专门学问或技术的人D.老师6.C(判断句)7.A.更加B.以……为羞耻C.丢弃D.不屑一提,看不起8.A.宾语前置句B.判断句C.介宾短语后置句D.介宾短语后置句9.C(例句和C是代词,ABD皆为语气词)10.B

三、1.C(中:心中。)2.D(D项相当于“在”,介词;A项“之”,前句指“旧国旧都”,代词。后句音节助词;B项“每”,前句相当于(“常常”。后句相当于“每当”,都是副词;C前句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副词。后句通“盍”,此句见《齐桓晋文之事》。)3.C(①以“悠然见南山”命名,“悠然”之意明显:③与山亲近,随处有高楼曲槛,几席户牖,正是“悠然”的行为,也是以后建亭并命名的由来;⑥被世人记得,而自己忘怀,是离开官场住在此山时的“悠然”心态。②④⑤不属于“悠然”,因为:②表现的是淀山公为官的名声和功绩很大;④虽与“悠然见南山”情景相近,但其属于作者少时的经历:⑤叙写泰山等是为官时的经历,目的是与马鞍山对比。)4.B(写泰山等是为了与马鞍山对比:“顾所以悠然者,特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