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火灾烟气控制课件_第1页
建筑火灾烟气控制课件_第2页
建筑火灾烟气控制课件_第3页
建筑火灾烟气控制课件_第4页
建筑火灾烟气控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火灾烟气控制2009.11.27以确保建筑物内人员顺利疏散、安全避难和为消防队员扑救创造有利条件。

防排烟工程设计的目的将火灾时产生的大量烟气及时予以排除阻止烟气从着火区向非着火区蔓延扩散一、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二、为消防扑救创造有利条件三、可控制火势蔓延扩大,减少烟害造成的财产损失设置防排烟设施的必要性1.如何使着火区域产生的烟气尽量的少2.防止烟气由有烟区扩散到无烟区如何将有烟区中的烟气尽快地排放到大气中去二者关系密不可分防烟任务:排烟任务:防排烟方式的分类无烟区有烟区防烟排烟防烟方式非燃化防烟密闭防烟阻碍防烟机械防烟排烟方式机械排烟自然排烟防排烟方式的分类第二章防排烟设施的设置范围①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②封闭避难层(间);③内走道;④房间;⑤中庭;⑥地下室。内走道的长度?是否设有自然通风的窗孔?房间的面积?用途?中庭的高度?是否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地下室的面积?用途?防烟排烟防排烟设施的设置范围1.防排烟设施的设置范围《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版防烟楼梯间前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版防排烟设施的设置范围《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版机械排烟8.4.1.4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防排烟设施的设置范围《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版机械防烟防排烟设施的设置范围第三章建筑中的自然排烟自然排烟概述自然排烟——借助室内外气体温度差引起的热压作用和室外风力所造成的风压作用而形成的室内烟气和室外空气的对流运动。(一)自然排烟的优点(1)不需要专门的排烟设备和外加动力,构造简单、易于操作。(2)投资少,运行维修费低。(3)平时可兼作通风换气用。

靠室内外的温度差和窗孔之间的高度差而引起的空气的对流运动。称为热压或浮力即:一、热压作用tw

ρw

PaPa’Pb

Pb’

tn

ρn

h

b

a

tn>>twρn<

ρ

w

Pa、

Pa’

----窗孔a室内、外静压Pb、Pb’

----窗孔b室内、外静压Tn

----室内烟气温度Tw----室外空气温度ρn----室内烟气密度ρw----室外空气密度已知:窗孔a、b;高度差h

余压:室内外压差a开b关:二、热压作用下的自然排烟分析tw

ρw

PaPa’Pb

Pb’

tn

ρn

h

b

a

bΔPa<0

ΔPb>0

ΔPC=0

中性层ac中性层:余压为零的平面二、热压作用下的自然排烟分析风压作用下的自然排烟风的基本参数风速风速随高度的变化n—指数市区n=1/3郊区n=1/4开阔地n=1/5Ho——标准高度,即10m高度处;Wo——室外标准高度处的风速,m/s;H——计算高度,m;W——计算高度处的风速,m/s;设计建筑物位置风速测定位置ψ值开阔地开阔地1.0市区1.2市区开阔地0.8市区1.0风速修正系数值风压作用下的自然排烟风压作用风压作用——建筑物周围气流静压发生升高或降低的现象。没有受到任何阻挡的风,将按其原有的方向和速度向前流动,这股气流所具有的动能,即动压为:风压作用下的自然排烟风压作用风压作用——建筑物周围气流静压发生升高或降低的现象。任何一座建筑物周围的风压分布与该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和室外风的方向有关。在某一风向下,建筑物外围上任一点的风压为:Pd——室外未受干扰的气流的动压;k——建筑物外围的风压系数,由实验确定,与风向夹角等有关。风压作用下的自然排烟风向夹角a(°)风压系数k值迎风面背风面00.75-0.4150.75-0.5300.72-0.48450.45-0.5600.28-0.48750-0.590-0.4-0.4建筑物外墙墙面的风压系数值重点和难点内容热压作用下的自然排烟风压作用下的自然排烟热压和风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排烟自然排烟——借助室内外气体温度差引起的热压作用和室外风力所造成的风压作用而形成的室内烟气和室外空气的对流运动。公式分析△P为室内外压差,而迎风面上风压为正,减弱热压作用,所以取减号风向H0中性层(热压)Hh2h1中性层(共同作用)迎风面室内外压差:风向H0中性层(热压)Hh2h1中性层(共同作用)迎风面风向H0中性层(热压)Hh2h1中性层(共同作用)背风面采用外窗自然排烟的建筑物的高度极限(1)室外风对中性层的影响中性层离基准面的垂直距离为:室外风的速度达到使迎风面排烟口处的自然排烟失效的值称为临界风速wlj

。△H=h2中性层(共同作用)(2)

临界风速当△H=h2时自然排烟失效迎风面临界风速H0中性层(热压)h2h1Hc

风向采用外窗自然排烟的建筑物的高度极限极限高度Hjx临界风速wlj(3)

极限高度当建筑物某高度处的室外风速达到临界风速值,称这个高度为该地区采用外窗自然排烟建筑物的极限高度Hjx中性层迎风面中性层中性层采用外窗自然排烟的建筑物的高度极限自然排烟口的选型自然排烟口的开关形式自然排烟口有效面积的确定自然排烟口的特殊结构避风装置遮雨装置均流装置AutomaticOpeningVents(AOV)自然排烟口的开关形式滑板式或插板式旋转式翻转式推转式拉转式推滑式自然排烟口的选型从滑板的运动方向来看,有上下左右之分,从滑板的数目来看,有单滑与双滑之分,这种形式比较适用于矩形进出口。自然排烟口有效面积的确定《建规》《高规》对自然排烟口有效面积的规定1.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可采取自然排烟措施;各部位可开启外窗的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m2;(2)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前室开窗面积,独用前室不应小于2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m2。

2.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面积的5%。3.其它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自然排烟口的选型自然排烟口的设置自然排烟口在房间或堂馆中的设置自然排烟口在走廊中的设置自然排烟口在楼梯间中的设置自然排烟口的设置(一)房间自然排烟设计在实践中采取的措施:(1)可开启的外窗应尽量设置在上方,并应有能方便开启的装置。(2)房间的排烟窗应尽量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不同朝向,使建筑物的主要开窗面平行于当年的主导风向。(3)为防止火焰和烟气由外墙窗口蔓延至上层建筑,在结构上常用的措施:机械加压送风防烟垂直疏散通道防烟部位的设置表组合关系防烟部位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楼梯间及其前室楼梯间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楼梯间与有消防电梯的合用前室楼梯间、合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前室采用自然排烟的楼梯间与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或合用前室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的前室或合用前室与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楼梯间楼梯间(一)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示意图(二)采用自然排烟的前室(合用前室)与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楼梯间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的前室(合用前室)与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楼梯间平面示意图(三)可采用自然排烟的楼梯间,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的楼梯间及其不靠外墙前室(合用前室)示意图当楼梯间可设可开启外窗,但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无法设置时,可只对楼梯间前室加压送风,把楼梯间前室作为防烟部位。(四)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与合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与合用前室示意图(五)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消防电梯前室封闭式消防电梯前室平面布置示意图为确保消防电梯的安全可靠,消防电梯宜靠外墙设置,或其前室可采用加压送风,把消防电梯间前室作为防烟部位。(六)封闭避难层(间)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需要设置避难层(间);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避难层的形式:封闭式和敞开式;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正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较多,这里仅介绍《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推荐的2种基本公式:一是疏散通道需要保持一定的正压值(压差法);二是开启着火层疏散通道时要相对保持门洞处的风速(流速法)。加压区域非加压区域加压区域正压机械防烟送风量的计算分两种工况:关门工况下——保持一定的正压开门工况下——维持一定的风速

加压区域非加压区域加压区域加压送风量的计算压差法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其加压送风量按当防火门关闭时,保持一定正压值的计算,送风量Ly(m3/h):式中—门、窗两侧的压差值,根据加压部位取25~50Pa;b—指数,对于门缝及较大漏风面积取2,对于窗缝取1.6;0.827—计算系数;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A—门、窗缝隙的计算漏风总有效面积,m2。加压送风量的计算门洞风速法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当门开启时,保持门洞处一定风速所需的风量Lv(m3/h):式中F—每个门的开启断面积,m2;对于疏散门,;电梯门,v—门在开启时门洞处所应具有的风速,一般为0.7~1.2m/s;a—背压系数,根据加压间密封程度取0.6~1.0;b—送风管道的漏风附加系数,送风管道为金属管时,b=0.15;混凝土风道时,b=0.25;n—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当建筑物为20层以下时取2,当建筑物为20层~32层时取3。a—排烟系统的背压系数,当走廊采用机械排烟时,a=0.8;采用自然排烟时,a=0.6送风量的取值范围高层民用建筑加压送风量控制标准以基本公式为基础,综合确定出不同方式的加压送风量,供设计者直接选用,详见下表。当计算值与表中值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送风量的取值范围防烟楼梯间及其使用前室的分别加压送风量表8.3.2-2送风量的取值范围消防电梯间前室的加压送风量8.3.2-3送风量的取值范围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的送风8.3.2-4机械排烟机械排烟方式是利用排烟机把着火区域中所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排烟口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机械排烟方式的优缺点优点排烟效果比较稳定造成负压使得烟气不会向其他区域扩散缺点在火灾猛烈阶段排烟效果可能大大降低排烟设备必须耐高温初投资和维修费用高机械排烟概述机械排烟系统的分类(按工作方式分)■局部机械排烟系统局部排烟:在每个需要排烟的部位设置独立的排烟机直接进行排烟。投资高,排烟机分散,维护管理比较麻烦。机械排烟概述1.楼梯间2.前室3.走廊4.房间5.排烟机■集中机械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的分类(按工作方式分)机械排烟概述1.1#楼梯间2.2#楼梯间3.排烟机4.排烟管道图6-3集中机械排烟系统组成示意图集中式排烟系统是由挡烟垂壁、防火阀、排烟口、排烟管道、排烟机、烟气排出口以及电气控制等设备组成。机械排烟量的确定单位面积法换气次数法设计火灾法(性能化设计)■防排烟工程中排烟量的确定方法我国规范《建规》《高规》8.4.2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其排烟风机的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8.4.2.1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00m的不划防烟分区的房间时,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m3/h计算(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8.4.2.2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8.4.2.3中庭体积小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中庭体积大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m3/h。机械排烟量的确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

表9.4.5机械排烟系统的最小排烟量条件和部位单位排烟量(m3/h·m2)换气次数(次/h)备注担负1个防烟分区60-

单台风机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室内净高大于6.0m且不划分防烟分区的空间担负2个及2个以上防烟分区120-应按最大的防烟分区面积确定中庭体积小于等于17000m3;-

6中庭体积大于17000m3-

4

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m3/h。机械排烟量的确定机械排烟量的确定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地下汽车库的建筑面积超过2000m2时,应设排烟设施,无自然排烟条件时,应设机械排烟设施。其排烟量按6次/h计算;汽车库内无自然补风条件时,应设机械补风系统,且补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机械排烟量的确定单位面积法:规定: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排烟量为:

υ=60m3/m2·h对于任何一个防烟分区,其排烟量为:(m3/h)(6-1)Fi——防烟分区的地板面积,m2机械排烟口的设置与选型发生火灾时,建筑物内所产生的烟气排向室外或烟道的出口。排烟口机械排烟口的设置有效尺寸布置数量形状机械排烟口的选型机械排烟口的设置与选型机械排烟口的设置与选型(一)有效尺寸排烟口的尺寸根据烟气通过排烟口有效断面时的速度不应大于10m/s进行计算。Az=Q/v机械排烟口的设置(二)布置对于顶棚高度不超过3m的建筑物,排烟口应设在防烟分区的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即可设在距顶棚800mm以内的高度上;(1)垂直布置对于顶棚高度在3m~4m的建筑物,排烟口可设在距地面2.1m的高度以上;对于顶棚高度超过4m的建筑物,排烟口可设在地面与顶棚之间1/2以上高度的墙面上,如图6—8所示。由于烟气层浮在房间的上部,因此排烟口应设在顶棚平面上或离顶棚较近的高度。过低会吸入室内下部的空气,使排烟量减少。机械排烟口的设置与选型机械排烟口的设置(二)布置6.3机械排烟口的设置与选型机械排烟口的设置(二)布置(1)水平布置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