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件库全册古诗词课件汇总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件库全册古诗词课件汇总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件库全册古诗词课件汇总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件库全册古诗词课件汇总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件库全册古诗词课件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过贾谊宅长沙过贾谊宅1【刘长卿】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走近作者【刘长卿】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德宗建2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写作背景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3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4诗词诵读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词诵读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5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6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7诗词赏析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诗词赏析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三年谪宦”8

“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标举贾谊的身份。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这种生活本就是惊9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件库全册古诗词课件汇总10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11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12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13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14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尾联刻画了作者独立风中的形象。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尾联刻画了作者独立风15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读着这故为设问的结尾,仿佛看到了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听到了诗人一声声伤心哀惋的叹喟。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16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课堂小结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17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18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情感。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学习目标19【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走近作者【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20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21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22诗词诵读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诗词诵读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23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24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25诗词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诗词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26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更多教学资源微信jxzy888666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2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28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29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30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31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断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32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33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课堂小结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3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5【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走近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36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屈、愤慨、悲伤。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写作背景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37诗词诵读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诗词诵读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38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39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40诗词赏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谏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诗词赏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首联直抒自己4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仍旧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三、四句直书“除弊事4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43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促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如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和愤怒。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44“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蓝关”45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结。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一联,景阔情悲,蕴46其诗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然天成之感。艺术特色其诗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夕贬”“九重天”47五、六句跳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五、六句跳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48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9【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走近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50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51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写作背景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52诗词诵读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诗词诵读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53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54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有说。想说却最终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有说。55诗词赏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诗词赏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56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上片的核心。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57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识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58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59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60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件库全册古诗词课件汇总61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62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更多教学资源微信jxzy88666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63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课堂小结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64词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层层铺展,感情真挚委婉,言浅而意深,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高度概括出来,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词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层层铺展,感情真65无题无题66【李商隐】字义山,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走近作者【李商隐】字义山,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67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68诗词诵读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诗词诵读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69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70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71诗词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前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诗词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首联是极度相72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就不能怎样了。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7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74“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75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件库全册古诗词课件汇总76“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77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上句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上句写出了年轻女子“78下句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更多教学资源微信jxzy888666下句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7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80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81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课堂小结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82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连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83咸阳城东楼咸阳城东楼84【许浑】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走近作者【许浑】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晚年归丹阳丁卯85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写作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86诗词诵读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诗词诵读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87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88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89诗词赏析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此诗首联扣题,抒情写景。“蒹葭”,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诗词赏析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此诗首联扣题90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件库全册古诗词课件汇总91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92“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93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94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95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联想。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96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97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尾联作结,融情于景。98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99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课堂小结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100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101行香子行香子102【秦观】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走近作者【秦观】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103诗词诵读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诗词诵读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104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105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106诗词赏析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词一开始“绕树”两句,写所见烂漫春光。词人先从整个村庄写起。村庄的周遭,层层绿树环绕;村子里的池塘,水已涨得满满的与池岸齐平了,显然这是春到农村的标志。诗词赏析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词一开107接着“倚东风”两句,是描写词人乘着温和的春风,兴趣正浓地信步漫游村庄,欣赏着春天的风光,表现了词人喜爱农村景色的神态。接着“倚东风”两句,是描写词人乘着温和的春风,兴趣正108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小园”二句,写词人在漫游中为一座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看上去园子才那么一点点大,但却像收入了全部春光。那么,有哪些春色呢?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109“有桃花红”三句,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正是这些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才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有桃花红”三句,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110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远远”四句,词人移步小园转向远处一带的围墙,在墙内隐现出茅草小堂。在墙外小桥流水不远,飘扬着一面青色酒旗,显然有一家小酒店就在近旁。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远远”四句,11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件库全册古诗词课件汇总112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偶然”二句,写词人突然萌发了酒意,赏春也须酒佐兴,然后乘着一时的兴致,再步行着翻过东边的小山岗。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113“正莺儿啼”三句,承上两句意脉,即翻过小山岗,“柳暗花明又一村”,另有一番景象:莺啼燕舞、蝴蝶采蜜忙。它们最能代表春天,比起小园来,是别一种春光。“正莺儿啼”三句,承上两句意脉,即翻过小山岗,“柳暗114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使朴质自然的村野春光随词人轻松的脚步得到展现。全词下笔轻灵,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如此风格情调在秦观的词中并不多见,但崭然一出便别开一番天地,对后代词曲在题材和意境的开拓方面有较大影响。课堂小结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使朴质115长沙过贾谊宅长沙过贾谊宅116【刘长卿】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走近作者【刘长卿】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德宗建117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写作背景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118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119诗词诵读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词诵读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120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121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122诗词赏析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诗词赏析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三年谪宦”123

“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标举贾谊的身份。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这种生活本就是惊124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件库全册古诗词课件汇总125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126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127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128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129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尾联刻画了作者独立风中的形象。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尾联刻画了作者独立风130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读着这故为设问的结尾,仿佛看到了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听到了诗人一声声伤心哀惋的叹喟。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131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课堂小结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132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133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情感。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学习目标134【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走近作者【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135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136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137诗词诵读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诗词诵读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138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139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140诗词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诗词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141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更多教学资源微信jxzy888666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14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143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144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145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146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断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147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148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课堂小结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149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50【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走近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151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屈、愤慨、悲伤。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写作背景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152诗词诵读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诗词诵读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153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154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155诗词赏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谏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诗词赏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首联直抒自己15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仍旧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三、四句直书“除弊事15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158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促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如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和愤怒。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159“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蓝关”160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结。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一联,景阔情悲,蕴161其诗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然天成之感。艺术特色其诗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夕贬”“九重天”162五、六句跳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五、六句跳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16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164【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走近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165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166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写作背景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167诗词诵读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诗词诵读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168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169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有说。想说却最终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有说。170诗词赏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诗词赏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171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上片的核心。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172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识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173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74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175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件库全册古诗词课件汇总176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177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更多教学资源微信jxzy88666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178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课堂小结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179词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层层铺展,感情真挚委婉,言浅而意深,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高度概括出来,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词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层层铺展,感情真180无题无题181【李商隐】字义山,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走近作者【李商隐】字义山,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182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183诗词诵读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诗词诵读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184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185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186诗词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前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诗词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首联是极度相187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就不能怎样了。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18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189“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190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件库全册古诗词课件汇总191“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19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上句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上句写出了年轻女子“193下句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更多教学资源微信jxzy888666下句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19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95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196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课堂小结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197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连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198咸阳城东楼咸阳城东楼199【许浑】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走近作者【许浑】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晚年归丹阳丁卯200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写作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201诗词诵读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诗词诵读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202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203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204诗词赏析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此诗首联扣题,抒情写景。“蒹葭”,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诗词赏析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此诗首联扣题205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件库全册古诗词课件汇总206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207“一上”表明触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