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语文上册期末练习试卷二(教师附答案+学生用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92e1ee97af821169fee843f55f50ed/5d92e1ee97af821169fee843f55f50ed1.gif)
![部编版七年语文上册期末练习试卷二(教师附答案+学生用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92e1ee97af821169fee843f55f50ed/5d92e1ee97af821169fee843f55f50ed2.gif)
![部编版七年语文上册期末练习试卷二(教师附答案+学生用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92e1ee97af821169fee843f55f50ed/5d92e1ee97af821169fee843f55f50ed3.gif)
![部编版七年语文上册期末练习试卷二(教师附答案+学生用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92e1ee97af821169fee843f55f50ed/5d92e1ee97af821169fee843f55f50ed4.gif)
![部编版七年语文上册期末练习试卷二(教师附答案+学生用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92e1ee97af821169fee843f55f50ed/5d92e1ee97af821169fee843f55f50e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3131页,总=sectionpages3232页试卷第=page3232页,总=sectionpages3232页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莅临(wèi)蝉蜕(tuì)着落(zhuó)B.憔悴(suì)分歧(qí)徘徊(huái)微薄(bó)C.热忱(chén)怂恿(sǒng)狭隘(ài)称职(chèng)D.怅然(chàng)丰腴(yú)缥缈(miǎo)应和(hè)【答案】D【考点】易误读常见字【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解答】A.错误。莅临lì
B.错误。憔悴qiáo;
C.错误。称职chèn;
D.正确。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杞人忧天人迹罕至浑为一谈油然而生B.沾轻怕重刨根问底哄堂大笑美不胜收C.骇人听闻不可救药麻木不仁参差不齐D.各得其所喜出忘外众目睽睽大相径庭【答案】C【考点】常见易错字【解析】本题考查字的书写,解答时需要回顾所学完成作答。【解答】A.有误,“浑为一谈”应写作“混为一谈”;
B.有误,“沾轻怕重”应写作“拈轻怕重”;
C.正确;
D.有误,“喜出忘外”应写作“喜出望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B.《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C.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D.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答案】A【考点】病句修改【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解答】A正确;
B属语序不当,改为:我对《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很熟悉;
C“歌声”不能“浮现在眼前”;
D属用词不当,“改进”改为“提高”;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B.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C.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答案】B【考点】标点的辨析与用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要首先通读提供各句,明确句意,掌握语气,揣测所用标点是否正确。【解答】A.正确;
B.句意没有疑问语气,前两个问号改为逗号,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C.正确;
D.正确。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鲁迅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林庚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作者是吴承恩B.《西游记》中的故事引人入胜,其中的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C.孙悟空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后追随唐僧完成了西天取经的大业D.唐僧的二徒弟猪八戒,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答案】A【考点】名著综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游记》的文学常识,小说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A.《西游记》是一部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被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的古典文学名著。
B.正确;
C.正确;
D.正确。二、文言文阅读(4分,每小题11分))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庞恭”一作“庞葱”(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信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自为知/屠自后断其股(《狼》)
D、而谗言先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久之,目似瞑(《狼》)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D、夫君子之行(《诫子书》)(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答案】DC①我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
②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
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提高自身素质。【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参考译文:
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不信!”魏王立刻答道。“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我会怀疑。”魏王回答道。“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恭接着问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我会相信。”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可是,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解答】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句意为: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去:距离;/句意为:到了中午朋友没有来,太丘就舍弃他离开了。去:离开。
B.句意为:大王您相不相信。信:相信;/句意为: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信:诚信。
C.句意为:魏王说一切我自己知道。自:自己;/句意为:屠夫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自:从。
D.句意为: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至:到/句意为: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狼又赶到了。至:到。
故选:D。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代词,这件事。
A.虚词;
B.用在主谓之间;
C.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与例句同;
D.用在主谓之间;
故选:C。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有:使,使用;非,不是;于,从;句子翻译为: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②重点词语有:明,明显。然,然而,但是。句意为:集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好像真的有老虎了。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由第一篇选文中“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见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派人询问实情,体现了求实精神;第二篇选文中由“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可见魏王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根据上述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答案:(1)D(2)C(3)①我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
②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4)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
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提高自身素质。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江
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②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③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构思新颖别致,以双鸥相伴来衬托诗人的孤寂。
B、此诗思路严谨,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由所见到所思。
C、一二句分别写静景与动景,动静结合,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
D、用“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了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诗的三四句。【答案】B(1)B(2)运用拟人修辞,用“摩挲”与“汝”将柳树拟人化,用手抚摸着数尺的柳树,希望它快快长大,等你枝条成阴时能系住我漂泊的扁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柳大长大的期和等待,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译文:
秋天青色的江水碧波万顷,澄澈明净的天空如同一面镜子,两只白鸥如飞雪般忽高忽低的飞舞,我抚摸着岸边仅数尺高的小柳树,期盼盼你快快长大,等到你枝条成荫的时候能够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考点】现代诗歌阅读【解析】《江上》是宋代诗人董颖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由江上景写到心中情,虽然传递了诗人一缕轻愁,但景象开阔,格调明快,并不陷于颓丧,表现出诗人豁达开朗的精神气质。【解答】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
ACD.正确;
B.错误,总体上由远望到近观。
故选:B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意思是我抚摸着岸边仅数尺高的小柳树,期盼盼你快快长大,等到你枝条成荫的时候能够系住我垂钓的扁舟。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柳树当成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答案:(1)B(2)运用拟人修辞,用“摩挲”与“汝”将柳树拟人化,用手抚摸着数尺的柳树,希望它快快长大,等你枝条成阴时能系住我漂泊的扁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柳大长大的期和等待,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译文:
秋天青色的江水碧波万顷,澄澈明净的天空如同一面镜子,两只白鸥如飞雪般忽高忽低的飞舞,我抚摸着岸边仅数尺高的小柳树,期盼盼你快快长大,等到你枝条成荫的时候能够系住我垂钓的扁舟。三、综合性学习(共6分))
8.综合性学习
有同学从网上查找到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指出关注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必要性。
【材料一】调查显示,95%的学生喜欢吃肉类、膨化食品,88%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吃“洋快餐”,43%的学生每月都吃“洋快餐”,73%的学生选择放学后在路边摊买羊肉串、麻辣烫等食品。
【材料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影响健康的十大类垃圾食品: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这些垃圾食品仅提供一些热量,而不提供丰富的营养。长期食用,影响健康。(1)请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材料一】________
【材料一】________(2)为引导同学们正确饮食,有同学找到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内容把标题补齐,要求补写部分与前一部分内容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五谷杂粮壮身体,________
经医学专家、营养学家长期研究发现,小米、玉米、荞麦、黑豆、红豆等杂粮比起精制的面粉和稻米,其营养价值更胜一筹。五谷中含有许多保健益寿的营养成分,具有辅助防癌的效能。另一方面,相对于鲜鱼大肉,青菜里含有更为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能提供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保证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而被民间尊为“蔬菜圣品”的萝卜,则更是人们菜篮里的一剂“良药”。(3)请结合“饮食与健康”这一主题写一句宣传语。【答案】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吃垃圾食品,长期食用垃圾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青菜萝卜保健康示例:科学饮食,健康生活。【考点】综合读写【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可知,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吃垃圾食品。从材料二可知,如果长期食用垃圾食品会影响健康。
(2)本题考查学生标题的补写能力。根据题意可知,补写的内容要与前一部分内容相关,并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所以根据材料后斗部分与前半部分标题无关的内容,可知主要讲述的是青菜和萝卜有益健康。据此可补写为:青菜萝卜保健康。
(3)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以“饮食与健康”为主要内容,以对偶的形式表述出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如拟写为:科学饮食,健康生活。【解答】要点:①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吃垃圾食品。②长期食用垃圾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示例:青菜萝卜保健康示例:科学饮食,健康生活。四、根据课文原文填空.(8分))
9.用课文原句填空。(1)水何澹澹,________。(曹操《观沧海》)(2)诗人表达对朋友的担忧牵挂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刘禹锡《秋词》)(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论语》十二章)(5)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回家团聚的欢乐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6)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7)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答案】山岛竦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便引诗情到碧霄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险躁则不能治性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不知何处吹芦管【考点】名篇名句默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和理解名句的能力。解答直接默写时,要结合所给出的语句,联系自己掌握的内容,完成填空即可;解答理解性默写时,要熟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原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把握其含义的基础上默写。【解答】山岛竦峙(重点字:竦)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便引诗情到碧霄(重点字:霄)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重点字:烛)险躁则不能治性(重点字:躁)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不知何处吹芦管(重点字:芦)五、现代文阅读(20分))
10.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内容?(3)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4)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5)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答案】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不能换。因为“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照应前文,含蓄地揭示了主题。从烂漫的菊花中,记起母亲的话“要好好儿活”。不好。“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考点】散文阅读【解析】本文通过“我”瘫痪后母亲所做的一系列小事,表现母亲对我无私的关爱与期望,在母亲伟大精神感召下,我和妹妹坚强的面对生活苦难,好好地活下去。【解答】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常见表现手法有:衬托、象征、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等。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可知,“看花”反复出现,因为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母亲想带我去看花,“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我看到五颜六色的菊花,明白生活的真谛,明白母爱,因此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内容来分析即可。从首段内容可知,我当时正遭遇人生最大的打击﹣﹣双腿瘫痪,母亲对我的心情十分的理解。“悄悄地”是想让我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这一细节,表现了母亲对我的体谅和无微不至的关心更表现出母亲的心里难受。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与辨析。解答此题要结合词语意思与语境,综合进行分析。答题时,首行明确观点:不好。因为“央求”指乞求、恳求,是对别人的最低要求;“期待”指期盼、等待,是对别人的较高要求。结合语境来看,“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本题考查理解结尾的作用。解答此题时,结合文章的内容,从结构和内容上来分析即可。结构上,有与第一段中“北海的花都开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最后写菊花,借菊花的绽放表现作者在母亲的帮助下又重新变得坚强起来,将会积极勇敢的面对生活。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情感去综合分析。先明确不好;表面上,是写季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实际上,是用秋天象征“我”的不幸遭遇,烘托了“我”内心的伤感。另外,从季节顺序上理解,象征着在母亲的激励下,“我”定会战胜自己,走出人生低谷。
11.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
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1)给文章命一个标题。(2)文中画线句子是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3)“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4)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请结合本文主题,联系生活谈一谈你对“长大”的体会。【答案】我长大了。环境,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因为我想丢下老太太逃走。示例:真正的长大意味着学会承担责任,懂得从身边的事做起,把每件小事做好,知道关心身边的人等。【考点】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解析】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我”是一个十分渴望长大的孩子,一开始以为进入中学就是长大,也曾以为长了青春痘就是长大,结果父母告诉“握”这些都不是,知道有一天“我”和同学不小心撞到了一位瘦小的老太太,“我”没有逃跑而是送她回家,并且答应她会经常去看望她,回家的时候父亲没有责备“我”,反而恭喜我长大了,“我”才真正意识到,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解答】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标题可以是文章的线索,也可是文章内容的概括,或是文章的主旨。选文主要写了我盼望长大,到真正的长大的过程,可用“我长大了”为题。本题考查理解环境描写及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情感。结合语句内容,从“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中可知,是环境描写;描写天气情况和路上很滑,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此题要联系上下文。联系上文“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可知我惭愧的原因: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结合“责任”谈长大,有自己的见解即可。要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六、作文(40分))
12.按要求作文。
那是一张慈祥的脸,让我感受了生活的温暖;那是一张疲惫的脸,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那是一张陌生的脸,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那是一张阳光灿烂的脸……
生活中,我们见过无数张脸。
请以“难忘那张________的脸”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②文章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答案】【例文】
难忘那张微笑的脸
微笑,是生中最常见的,微笑,是给人温暖的源泉,是心灵的太阳。
微笑,有时不仅给人温暖,它可以给人力量,给自己力量。前段时间,我心情不太好,见谁都板着一张脸。那天,我准备出去散散心,走在院子里,无意中,看见一片淡紫色的小花,便蹲下来仔细地看。真可爱!淡紫色的花瓣吃力地张着,犹如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金黄的花蕊在阳光下微微颤抖,阳光的洗礼下,一朵朵花儿都绽放着最美丽的微笑,望着蓝天。
“开的这么辛苦,可有谁在意呢?”我不禁微微叹息,这么美丽的花儿,却没有一个人去注意,实在太可惜了。
“这朵在意,那朵也在意,还有…”。一个稚嫩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惊异地回过头,看见一个小女孩撅着嘴,指着那些花朵:“姐姐你看,她们多高兴,她们在笑啊…”
是啊,那些重重叠叠的花朵们,的确那么开心。小女孩的话点醒了我。花儿们不求人们庄重地注目,尽管知道自己很渺小,却依然用自己一点儿微薄的力量装扮着这个世界。她们认为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她们的笑容是如此的灿烂,我不禁感到有些羞愧,生活中充满着阳光与快乐,而我却整天郁郁寡欢,那么渺小没人注意的花儿都能发现生活的美丽,为什么我这个受过教育的人却不能发现呢?于是,每天走在院子里,我都会去看一看那些微笑着的花朵,想让他们的笑容感染鼓励我,让我对生活充满信心。
初二来临,学业加重,我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天天看那些花朵,取而代之的是匆匆地从她们身边走过,但我却变得比以前更加快乐了,微笑时刻装在我心中。
气温转凉了,在一个假日,又是无意中,我发现那一大片小花凋零了。
我心中不觉一惊!我想起那曾经吃力张开的、微笑的花瓣落在地上的情景,心中有些莫名失落。我不知道她们什么时候开始这段美丽的生命,也不知道她们什么时候微笑着走向完结,但我并不伤感,因为我看见已凋零的花瓣仍旧保持着不变的微笑。
我知道,对于那些花儿,凋零也是一种美丽,因为她们将“化作春泥更护花”。而我,永不会忘记那张微笑的脸带给我的生命的鼓励,我将要把她们的微笑在我的脸上延续下去!【考点】半命题作文【解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本作文考查考生能不能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富有内涵的思考。
【审题立意】这一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是“难忘”和“脸”,如何从生活中提炼出富有“美意”的瞬间,可以这样考虑:那是一张慈祥的脸,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温馨;那是一张疲惫的脸,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那是一张陌生的脸,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多彩;那是一张阳光灿烂的脸…生活中,我们见过无数张脸,这句话给我们很多写作意图,把题目补充完整,这对于初中生来说,不算是一个难写的题目,但是要写好却有一定难度。
【文体选择】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表达方式】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
【细节描写】观察脸,所以文章中一定要有大段的细节刻画,各种细节描写方式都可以酌情使用。
【创新指导】写作文时,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难忘的眼神,使文章层次清晰,也很好。【解答】【例文】
难忘那张微笑的脸
微笑,是生中最常见的,微笑,是给人温暖的源泉,是心灵的太阳。
微笑,有时不仅给人温暖,它可以给人力量,给自己力量。前段时间,我心情不太好,见谁都板着一张脸。那天,我准备出去散散心,走在院子里,无意中,看见一片淡紫色的小花,便蹲下来仔细地看。真可爱!淡紫色的花瓣吃力地张着,犹如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金黄的花蕊在阳光下微微颤抖,阳光的洗礼下,一朵朵花儿都绽放着最美丽的微笑,望着蓝天。
“开的这么辛苦,可有谁在意呢?”我不禁微微叹息,这么美丽的花儿,却没有一个人去注意,实在太可惜了。
“这朵在意,那朵也在意,还有…”。一个稚嫩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惊异地回过头,看见一个小女孩撅着嘴,指着那些花朵:“姐姐你看,她们多高兴,她们在笑啊…”
是啊,那些重重叠叠的花朵们,的确那么开心。小女孩的话点醒了我。花儿们不求人们庄重地注目,尽管知道自己很渺小,却依然用自己一点儿微薄的力量装扮着这个世界。她们认为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她们的笑容是如此的灿烂,我不禁感到有些羞愧,生活中充满着阳光与快乐,而我却整天郁郁寡欢,那么渺小没人注意的花儿都能发现生活的美丽,为什么我这个受过教育的人却不能发现呢?于是,每天走在院子里,我都会去看一看那些微笑着的花朵,想让他们的笑容感染鼓励我,让我对生活充满信心。
初二来临,学业加重,我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天天看那些花朵,取而代之的是匆匆地从她们身边走过,但我却变得比以前更加快乐了,微笑时刻装在我心中。
气温转凉了,在一个假日,又是无意中,我发现那一大片小花凋零了。
我心中不觉一惊!我想起那曾经吃力张开的、微笑的花瓣落在地上的情景,心中有些莫名失落。我不知道她们什么时候开始这段美丽的生命,也不知道她们什么时候微笑着走向完结,但我并不伤感,因为我看见已凋零的花瓣仍旧保持着不变的微笑。
我知道,对于那些花儿,凋零也是一种美丽,因为她们将“化作春泥更护花”。而我,永不会忘记那张微笑的脸带给我的生命的鼓励,我将要把她们的微笑在我的脸上延续下去!
2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莅临(wèi)蝉蜕(tuì)着落(zhuó)B.憔悴(suì)分歧(qí)徘徊(huái)微薄(bó)C.热忱(chén)怂恿(sǒng)狭隘(ài)称职(chèng)D.怅然(chàng)丰腴(yú)缥缈(miǎo)应和(h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杞人忧天人迹罕至浑为一谈油然而生B.沾轻怕重刨根问底哄堂大笑美不胜收C.骇人听闻不可救药麻木不仁参差不齐D.各得其所喜出忘外众目睽睽大相径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B.《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C.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D.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B.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C.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鲁迅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林庚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作者是吴承恩B.《西游记》中的故事引人入胜,其中的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C.孙悟空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后追随唐僧完成了西天取经的大业D.唐僧的二徒弟猪八戒,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二、文言文阅读(4分,每小题11分))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庞恭”一作“庞葱”(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信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自为知/屠自后断其股(《狼》)
D、而谗言先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久之,目似瞑(《狼》)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D、夫君子之行(《诫子书》)(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江
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②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③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构思新颖别致,以双鸥相伴来衬托诗人的孤寂。
B、此诗思路严谨,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由所见到所思。
C、一二句分别写静景与动景,动静结合,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
D、用“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了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诗的三四句。三、综合性学习(共6分))
8.综合性学习
有同学从网上查找到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指出关注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必要性。
【材料一】调查显示,95%的学生喜欢吃肉类、膨化食品,88%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吃“洋快餐”,43%的学生每月都吃“洋快餐”,73%的学生选择放学后在路边摊买羊肉串、麻辣烫等食品。
【材料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影响健康的十大类垃圾食品: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这些垃圾食品仅提供一些热量,而不提供丰富的营养。长期食用,影响健康。(1)请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材料一】________
【材料一】________(2)为引导同学们正确饮食,有同学找到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内容把标题补齐,要求补写部分与前一部分内容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五谷杂粮壮身体,________
经医学专家、营养学家长期研究发现,小米、玉米、荞麦、黑豆、红豆等杂粮比起精制的面粉和稻米,其营养价值更胜一筹。五谷中含有许多保健益寿的营养成分,具有辅助防癌的效能。另一方面,相对于鲜鱼大肉,青菜里含有更为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能提供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保证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而被民间尊为“蔬菜圣品”的萝卜,则更是人们菜篮里的一剂“良药”。(3)请结合“饮食与健康”这一主题写一句宣传语。四、根据课文原文填空.(8分))
9.用课文原句填空。(1)水何澹澹,________。(曹操《观沧海》)(2)诗人表达对朋友的担忧牵挂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刘禹锡《秋词》)(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论语》十二章)(5)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回家团聚的欢乐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6)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7)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五、现代文阅读(20分))
10.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四川九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售后工程师等岗位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1年中国金工用研磨砂纸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聚乙烯布罩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三通旋塞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物业公司规章制度管理
- 改进的蚁群优化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 基于乳清蛋白-甲壳素纤维复合凝聚物构建益生菌微胶囊及其应用研究
- 2025年螺杆式压缩机项目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综合报告
- 幼儿园名称2025年卫生保健工作计划
- 高校与电商平台合作协议范文
- 空气动力学数值方法:有限元法(FEM):边界条件处理与应用
- 2024-2025年高中化学 第1章 第3节 第1课时 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教案 鲁科版选修3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申报书
-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与相关事故案例培训课件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3.1.1 代数式
- 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服务方案
- NB-T10342-2019水电站调节保证设计导则
- 《麻风病防治知识》课件
- 经典诵读演讲稿6篇
- 乡村医生返聘协议书
- 2024机械买卖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