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鱼的养殖及疾病防治技术_第1页
福寿鱼的养殖及疾病防治技术_第2页
福寿鱼的养殖及疾病防治技术_第3页
福寿鱼的养殖及疾病防治技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寿鱼的养殖及疾病防治技术福寿鱼是用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子一代。体形上与尼罗罗非鱼很相似。该品种杂交优势明显,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肉质厚且嫩、脂肪多、味鲜美、雌雄个体比较均匀、饵料系数高、耐寒能力较强及杂食粗生等优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很好的养殖前景。在我国习惯称之为非洲鲫鱼或罗非鱼,虽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引种试养,但一直未能在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掌握福寿鱼的养殖技术。近年来,国内有关研究人员围绕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等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在福寿鱼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应用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1

养殖技术1.1

苗种培育1.1.1

培育池条件

培育池面积应在2000平方米,水深应控制在0.8~1.0米,便于管理,放苗前约2周对培育池进行彻底清整和消毒,达到池底平坦。经清塘和施基肥,已培育出浮游生物,然后加注新水,培苗期间要定期更换池水。施约1000千克粪肥及绿肥的混合肥,作为基肥,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0厘米左右。1.1.2鱼种放养和驯食

每1000平方米放苗约10万尾,一般鱼苗规格应在2.0~4.0厘米,规格太小,鱼苗体质嫩弱,拉网对苗种伤害严重,容易造成大量死亡;拉网太迟,鱼种受惊后潜入池底,入网率低。海水养殖中还可以与虾、鲻鱼及梭鱼等混养。而稻田养殖对解决丘陵山区群众吃鱼难和增加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培苗时每日泼洒豆浆饲喂苗种,后期投喂一些米糠及人工配合小颗粒饲料。水温25℃左右,经半月培育,鱼苗可长至1.0克/尾左右,可进行商品鱼饲养。1.2

商品鱼饲养

福寿鱼可在海水、淡水、工厂化温流水及稻田等多种养殖模式下养殖。可以单养也可以混养,初期主要以混养为主,如“四大家鱼”及鲤、鲫、鳊等,而福寿鱼作为一种搭配品种进行饲养。放养水温要保持在18℃以上。以“四大家鱼”为主的成鱼池中,每667平方米可搭配放养福寿鱼、夏花鱼种100~200尾,主养鱼种500尾左右,自然情况下,可增产20%以上。如适当增加施肥和投饵,则增产幅度能达到50%以上,单养也能获得较好养殖效果。如放养春片,无论是混养还是单养,增产幅度都还可以再提高20%左右,商品鱼规格也可提高1倍以上。1.3

放养规格

个体体重在10克/尾左右,虽早繁苗小些,也应大于3克/尾,大个体则可放养40克/尾左右。放养密度,一般可视苗种大小及来源而定。当年孵化的苗种,经3个月饲养,个体体重可达150~250克,与“四大家鱼”混养,单项每1000平方米产量高达150~500千克。2

病害防治水温较高的生长季节,一般疾病比较少,但在转池及亲鱼越冬时鱼病较多。这是因为转池容易造成擦伤,而越冬时水温变化比较频繁也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2.1

水霉病

由水霉科的水霉菌和绵霉菌等多种种类感染所致。初期,肉眼看不出有什么异常症状。该病没有选择性,凡是受伤的鱼均可被感染,卵也只有当未受精或胚胎因故不能正常发育而死时,水霉才能在卵上大量繁殖,并覆盖附近发育正常的卵,引起正常发育卵窒息而死。患处分泌蛋白分解酶分解宿主蛋白激鱼体分泌大量黏液,使被感染鱼焦躁不安。严重时,在体表或卵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棉毛状物,使组织坏死,病鱼浮于水面,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最后衰竭而死。水霉病在水温5~26℃范围内均可发生,水温在15℃以下时,福寿鱼最易感染此病。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预防,可用以下几个方法进行防治:①加强饲养管理,严防鱼体受伤;②加强亲鱼培育,提高鱼卵的受精率,对已染病的卵要及时剔除;③合理消毒,用3.0%~4.0%的盐水浸洗病鱼5分钟(2.0%~3.0%食盐水浸浴10分钟),或全池泼洒400毫克/升食盐和碳酸氢钠(小苏打)合剂(1∶1),浓度为80毫升,或用亚甲基蓝全池泼洒,浓度为0.1~0.2毫升,隔2天再泼洒1次,有较好疗效;④严格控制水源,避免带病水源流入塘中。2.2

小瓜虫病

病原为多子小瓜虫。在病鱼的体表、鳃、鳍条及鳍基部肉眼观之呈白色小点状囊泡,表面覆盖一层白色黏液,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一层白色薄膜,俗称白点病,这是小瓜虫寄生引起组织感染化脓所致。患处组织发炎糜烂、坏死、鳞片脱落、鳍条腐烂而开裂,鳃组织感染后除发炎外,还伴有出血现象,鳃呈暗红色;虫体侵入眼角膜,能引起眼睛发炎,严重的导致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缓慢,运动失调,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该病对福寿鱼的年龄没有选择性,但主要危害鱼种。多子小瓜虫的适宜水温为15~25℃,pH值6.5~8.0,流行于初冬和春末,所以极易在福寿鱼越冬期出现。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但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水环境《投喂优质饵料,增强鱼体抵抗力,鱼得病机会就会大大减少。主要用以下3种方法进行防治: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放养密度合理;②用2.0毫克/升硝酸亚汞药浴1.5~3.0小时,并可用0.1~0.2毫克/升硝酸亚汞全池泼洒;③Z.0毫克/升浓度的醋酸亚汞水溶液药浴1.5~3.0小时。2.3

溃疡病

由鱼体露出水面或水温过低冻伤引起的。温度低于11℃情况下,福寿鱼体表皮会被冻伤而感染水霉病等疾病,甚至会发生继发性低温昏迷,最终死亡。此病常见于鱼体背部,多发生在露天温水池。防治方法:在越冬前做好防寒二作,如加深塘水,在秋、冬季要多投喂富含脂肪性饵料,以增加鱼的抗寒能力。另外,还要经常对越冬池换注新水,提高水温,改善水质,或加入食盐使越冬池成0.5‰~0.8‰的浓度,可避免冻伤。越冬池上尽可能加盖顶棚或配有取暖装置,防寒保暖,尽量做到不使鱼浮头。至于已冻伤的鱼,目前尚无治疗方法。2.4

细菌性皮肤溃烂病

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病鱼体表充血、发炎、有红斑、鳞片脱落,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溃烂,肌肉腐败,严重时可烂及肌肉至骨骼。病灶没有特定部位,全身都可能发生,得病之后有蔓延趋势,严重时可遍及全身。该病主要在高密度养殖,越冬期间易发生。防治方法主要有:①在捕捞、转运和放养时应操作仔细,避免鱼体受伤;②放养密度适宜,保持水质清新;③疾病早期,改良水质,水温稳定,投喂优质饵料,病鱼会逐渐自愈;④病的早期用1.0~2.0毫克/升漂白粉(28%有效氯)全池泼洒,能取得较好效果。2.5

烂鳃病

病原为柱状屈桡杆菌、或由斜管虫寄生于鳃部、年轮虫寄生于体表所致。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口部张大,鳃盖发红,眼球白浊,鳃区组织坏死呈灰白色或淡红色,常因呼吸困难致死。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停食,食欲减退,或离群独游水面,鳃盖中部的表皮溃烂,形成一个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严重时鳃丝溃烂,鳃的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鳃丝软骨外露,坏死处往往有细菌和污染物黏附。该病从成鱼至鱼种均可感染,水温15~30℃易发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对该病的防治方法有:①鱼种放养前用浓度为2%~3%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