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唐山高新区的发展论文_第1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唐山高新区的发展论文_第2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唐山高新区的发展论文_第3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唐山高新区的发展论文_第4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唐山高新区的发展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高新区发展摘要:在高新区的发展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产业集群建设。在高新区发展产业集群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只有建设好高新区的产业集群,高新区乃至整个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此外,高新区应定位高、功能准、产业潜力大。只有这样,高新区的发展才会有更好的前景,才会在未来发挥集群作用甚至引领作用。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高新区进行理论研究。本文论述了新区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性、条件和措施。关键词:高新区,产业集群建设,可持续性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由于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市场化的便利性,资源的共享、合作和竞争,低成本和创新的推动,自身和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比如,我市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12个省级开发区。2011年,这些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提供的财政收入和实现的进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市的77%、24%和60.3%,极大地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同时,这些工业园区带来的集群效应和创新竞争力支撑着整个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高新区发展与产业集群理论及其相互关系1.1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定义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指在我国一些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设立的工业开发区。高新技术包括:微电子与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与航天技术、材料科学与新材料技术、光电科学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技术、能源科学与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与环保技术、地球科学与海洋工程技术、基础材料科学与辐射技术、医学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等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高新区将根据国外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进行补充和修订。1.2产业集群的内涵波特将产业集群定义为相互关联的企业、专业化零部件和服务供应商、配套和互补产品制造商、相关产业制造商以及相关配套机构(如大学、标准化机构、工业公司等)的集合。)在一个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特定领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施米特指出,产业集群是指企业在地理上和部门上的集中。他们之间有广泛的分工,他们有广泛的专业创新,这些创新是参与当地市场以外的竞争所必需的。斯科特·乌齐(ScottUzzi)和斯科特·乌齐(ScottUzzi)认为,产业集群是指由各种类型的企业、支持组织和当地劳动力市场组成的网络,即以网络行动者为节点,将它们紧密联系起来而形成的网络组织。网络成员之间既有纵向分工与合作,也有横向竞争与合作。鲍威尔指出,产业集群是一种超越企业的网络组织,是由许多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的组织构成的。其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网络拓扑特征,是组织网络化的表现。戈登和麦肯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围绕产业增值链,由空间上相邻的、独立的和相关的企业和机构形成的具有垂直分工、水平竞争、柔性和专业化的网络组织。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产业集群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其成员企业包括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的上游投入供应商;下游供应商及其网络、客户;它延伸到补充产品、技能和技术培训的制造商、行业中介机构和其他相关企业,以便与基础设施供应商合作等。(2)集群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产业及其配套企业和相应的配套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等,在空间上集聚。(3)集群往往具有跨地区和跨行业的双重特征。首先,自然发展的集群的地理封闭性与信息、贸易和激励政策及其功能跨越的距离有关。它的圈地往往不符合现有的行政边界,很难有一个准确的边界,但它的空间尺度是有限的,在一定的圈地内是相对稳定的。其次,虽然集群企业处于特定的专业化产业领域,但由于其中包含了支撑产业的企业,集群边界一般与标准的产业分类体系不一致,不能包含产业之间的联系和许多重要的竞争对手。相互关联的产业活动对产业集群的界定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产业集群的核心内容。事实上,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不可能由一个孤立的行为体来完成,它的发展可以看作是区域外各种行为体之间交织的各种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产业集群只是保证各种行为体之间的各种活动更有效率的一种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中的参与者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通过区域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区域网络是一种在集群内看似封闭的关系模式,但实际上它仍然与集群外部有许多联系。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来看,产业集群是将一定区域内的各种资源要素以最佳方式有效组织起来,从事对该区域最具竞争优势的某种经济活动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1.3高新技术开发区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关系由于产业集群具有巨大的竞争力和创新优势,用产业集群理论指导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使其在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是产业集群研究的立足点。产业集群可以促进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产业集群是促进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重要途径。事实上,产业集群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和交易的便利,将产业发展与高新区的区域经济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模式,是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首先,发展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地区生产效率。大量中小企业聚集在某一区域,可以进一步深化区域生产的分工与合作。在这种集群式发展中,不仅可以分享到分工细化带来的高效率,而且由于空间的接近,企业间日间交易带来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此外,在现代产业集群中,经济活动主体的合作交易往往能够就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达成共识。这种基于社会网络信任的合作分工可以减少企业之间的相互欺诈,对维持集群稳定和提高生产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产生滚雪球式的集群效应,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聚集于此。扩大和强化集群效应。集聚本身产生的外部经济是外部企业进入的动力。产业集群的雏形一旦形成,就会进入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即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和单位向集群聚集,新增加的企业和单位又会增加集群效应,从而产生滚雪球效应,促进高新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促进集群内新企业的快速衍生和成长。在集群部,不仅有许多相关企业聚集在这里,也有许多相应的R&D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士。新企业可以面对更多的市场机会,获得更丰富的市场信息和人才支持,降低市场风险。而且由于集群内部分劳动者的不断细化,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新企业,从而进一步提升集群本身的经济竞争力。2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和优势2.1位置条件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区位条件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带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产业发展初期,条件更为重要。欧美几大经济带和城市群的形成,与区位条件有直接关系。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制造业,形成了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和华盛顿为中心,长600多公里,宽100多公里的美国经济核心区。在这块占全国土地面积不到1.5%的土地上,其制造业产值却占全国的30%。高新区与渤海湾的区位优势,不亚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的任何一个城市。(1)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4月,同年5月和7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12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更名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0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原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2009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规划面积扩大到31平方公里。现辖2个办事处、20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1所中学、10所小学,总人口约12万人。这里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其他资源一起非常丰富。(2)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靠近京津,靠近渤海。作为中国环渤海地区第三大工业城市,构成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金三角”,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开放地区。(3)地处环渤海西北地区,北有辽东半岛与东北相连,南有地区和半岛,可与黄淮平原相连,形成新的经济带,环渤海湾经济带。(4)背靠华北平原,腹地极深。除了京津冀,还可以辐射到蒙古、东北等地。(5)靠近东北亚中心,联系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非常方便。同时,它是亚欧大陆桥(沸点深水港建成后)最近的起点,通过它可以沟通中亚和欧洲的国家。这种区位优势也是世界罕见的。2.2资源优势高新区的资源优势也很突出。第一,土地资源。与市中心相比,这里有大量可供开发的荒地和少量房地产农田。如果能合理节约和有效利用这种资源,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二是能源优势。根据渤海湾的资料,石油资源总量为98亿吨。天然气1937亿立方米,地热资源每年可开采2000万立方米。第三,海洋资源。除了能源石油,还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这些资源优势可以通过沸点港和专有高速公路快速便捷的运输。如果能有效利用,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2.3产业优势经过20多年的发展,高新区在跨越式发展中初具规模,发展迅速。(1)高新区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的R&D生产力。2011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9.5亿元,同比增长29.85%。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8.53%,对整体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4.38%。特别是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作为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的龙头,为数百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其技术难题。以中科院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为例,自成立以来,共组织技术交易对接会33场,发布推广先进科技成果400余项,解决企业技术需求260余项,签订技术转移项目37个,成交额2.12亿元,涉及节能减排、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行业。,促进相关企业增加销售收入30多亿元。到目前为止,创业中心已经积累了国内300多家小企业,其中不少已经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军人物。【注:劳动日报,2013年3月2日】(2)企业集聚效应:截至2011年底,开发区企业总数已达570余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61家,涉及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焊接产业、汽车零部件、生物制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重点领域。特别是高新区依托骨干企业,全力推进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在大力支持开城矿山救援检测机器人项目R&D和投产的同时,总投资10亿元的开元集团焊接机器人项目全速推进。项目建成后,将产生世界一流的中厚板焊接机器人系统,未来在机器人领域将有更广阔的发展。(3)一园两基地:积极推进特色招商,打造日本工业园区、焊接切割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基地“一园两基地”品牌。目前,以日本松下电焊机为代表,以小池酸、神户制钢、金盛能焊割设备和焊接材料为框架,以爱信汽配、北唐齿、亚特重工、关东为范例的中国焊割产业基地已基本成型。日资工业园焊接产业基地是我省日资企业最集中的区域。既有松下电器、伊藤忠商事、爱信精机、神钢焊接材料等一些世界500强企业,也有江东电气、小池酸等一批引领国际行业的知名企业。因为产业集群是建立在一定产业基础上的产业集群,产业发达,基础雄厚,无疑会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4交通优势京哈、京大、通拖四条国铁干线,市内专用铁路113条。“京哈”、“金塘”、“唐刚”三条高速公路形成“X”型高速公路网;距离京唐港、香港港、新港分别为90公里、110公里、88公里,距离首都机场、机场、机场分别为180公里、120公里、130公里。高新区靠近“北京-哈尔滨”高速公路的入口。从高新区到,乘飞机和轮船到全国各地和海外只需一个小时和一个半小时左右。2.5人才优势高新区实行的灵活的人才引进模式也值得借鉴。高新区本着只求能为我所用的原则,研究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着力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科技拔尖人才和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到园区创新创业。高新区建立了首个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院士工作站——建华工程检测公司院士工作站。以我国著名建筑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简为首的专家团队,将在高新区建设我国首个采用新型石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节能绿色高层建筑,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3高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现状和问题虽然高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基础和条件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何正确认识这些不足,创造条件化劣势为优势,也是产业集群顺利发展的重要问题。3.1高新区产业集群的现状3.1.1产业集群数量少。目前高新区能称得上具有产业集群意义的产业,只有日资工业园的焊接产业和机器人产业。这些产业整体上具有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效益。一方面,高新创业中心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可以为自身发展和人才提供支持,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前提条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成为高新区各产业发展的技术源泉。但这些并不意味着每个行业都能成功形成自己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不完善的金融支持随着周边环境的因素影响着每个行业发展自己的产业集群体系。3.1.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快,但人才流动性大。随着战略性产业的发展,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市高新区的机器人产业形成了以松下、开远、开城为龙头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到2015年,全区机器人产业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年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2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5家,建成全国最大的特种机器人生产基地。日资工业园焊接产业基地现已成为中国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焊接产业集群。这些都是高新区产业集群集聚带来的影响,但人才优势并不充分。高层次人才大部分分布在市中心,郊区人才流动性大,人才的长期维系不易。3.1.3高科技创业中心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成立于1998年4月,位于高新技术开发区北门。是由市科技局和市高新区管委会共同创办的,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创业服务的公益性服务机构。与共同管理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创业园共同构成市级科技创业平台。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为处于商业化和创业阶段的科技成果持有人提供政策支持、孵化场地、资金筹集、人才培训和管理咨询等综合服务。将分散的企业三要素:技术、资金、管理进行整合、匹配、优化,形成新的企业雏形。通过提供专业的孵化指导,使其成长为一批发展迅速、发展前景广阔、竞争潜力巨大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培养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家,从而尽快实现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供创业基地,进一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3.1.4高新区土地资源现状目前,高新区规划面积已达31平方公里,但这仍不足以弥补各类企业和产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由于各大产业的集聚,本来就稀缺的土地利用不足以合理配置,再加上产业集群之间距离比较近,所以目前没有问题。但各个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后,必然会相互争夺资源,产生恶性竞争,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的合理配置。3.2高新区存在的问题3.2.1产业集群发展滞后高新区内有多个大型产业集群,包括高新创业园、日资工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焊接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基地等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在建立之初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日资工业园焊接产业基地,已成为中国最大、产业链最全的焊接产业集群,规模居中国第一、世界前列。对于现在的高新区来说,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由于高新区成立才20多年,起步时间相对于其他高新区来说很短。一些产业集群的分布和结构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相当一部分产业集群分布在郊区。这些产业集群远离市中心,缺乏市场,郊区目前也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虽然市场潜力很大,但是对于这些急需人才和资金的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3.2.2整体规模差距与工业园区相比,工业园区形成了大规模的集群,效益可观。一般认为,工业园区发展潜力最大,因为这里有企业间相互繁荣、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例如,2011年5月,工业园区引进外资企业3400多家,合同外资350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0多亿美元,投资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10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6个,占欧美项目的49%,集成电路、TFT-IC和TFT-TFT-TFT-TFT的外资项目数超过1.2万个高新区现有企业570家,其中工业企业205家,服务业企业365家,外资企业61家,规模以上企业80家。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亿元,财政收入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26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出口创汇12.2亿美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新区的产业无论是规模、程度还是效益都远远低于工业园区的发展。相比较而言,高新区的整体规模与其他好的高新区有一定差距,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发展。3.3.3“领先效应”的问题“引领效应”在产业集群发展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产业而言,如果有龙头企业,就会在整个产业集群中起到带动作用,形成产业优势。就区域经济而言,如果一个核心区域发挥了带动作用,整个区域经济就会得到快速协调的发展。比如在长三角,它起着龙头作用,长三角形成了“龙头”“两翼”相对清晰稳定的经济格局。区域龙头——两翼——腹地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比较清晰。经济圈实行点轴发展模式,以中心区为主体,以重点城镇和高速交通要道为轴心,高新区在未来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高新区承担的历史任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城市的大发展关系到沸点的崛起。高新区要想成为龙头和经济中心,还是要做一些努力的。3.3.4政策优势弱化在我国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初期,国家为了使开发区快速发展,给予了许多优惠措施。这些政策对当时开发区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入世的新形势,人们普遍要求按市场规则办事,各种经济要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同一规则下竞争。这种情况下,国家给不了多少优惠政策。因此,开发区的建设要转变观念,寻求高度优势和机遇。此外,土地资源的短缺、土地价值的提升以及与利用外资的过度竞争,都是产业集群与新区共同发展的挑战性问题。高新区虽然位于市中心郊区,但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土地价值正在快速上升,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政府在这里的主导力量正在慢慢减弱,高新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虽然有机会,但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4.高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对策与环渤海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的发展相比,高新区的发展还有很多差距。可以说滞后性还是很大的,高新区的发展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更大的改善。如何加快整个环渤海地区高新区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实现后发赶超,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注意。4.1高新区产业集群建设的科学定位区域经济实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区域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发展,而根据区域特点对产业集群进行准确定位成为重中之重。如果定位不准确,区域的优势就无法发挥,区域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会浪费人和钱,造成巨大的浪费。在高新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高级。所谓先进性,就是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发展在国外要有先进的水平、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在国外市场要有较强的竞争力,要有不断研发和创新的能力,使产品不断更新,跟上时代的发展,具有超前的能力。高新区焊接产业基地集群:现有企业7家,初步形成了松下电焊机、小池酸数控切割机、开元自动焊接设备、神户制钢专用焊丝、彭洪焊接工业切割焊接设备等焊接产业基地。产品涵盖焊接设备、机器人及其系统、切割设备、焊接材料和辅助机械等。,是中国最大、产业链最全的焊接产业集群。但是,500强的企业并不多。中国和世界还有一定的差距。(2)协调性。从以上我们了解到,高新区现有企业570家,其中工业企业205家,服务业企业365家,外资企业61家,规模以上企业80家。初步形成了以松下、爱信为代表的焊接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以NGK、海螺型材为代表的新材料、新型建材产业,以太阳石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开元、凯程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以钟会仪器、工程智能为代表的智能仪器产业。与此同时,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崛起。在高新区发展产业集群,必须注意产业的协调,避免产业间不健康的恶性竞争,增加消费,影响整体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是京津冀地区产业间的协调。在高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区域内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我们不应一味追求完美,而应发挥自身优势,与周边地区更紧密合作,共谋发展。除此之外,新区在发展产业集群、统筹区域经济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总部经济理论”,即产业集群总部设在大城市中心,负责产业R&D、创新转型、技术服务,而生产销售设在其他地方,这也是统筹区域经济、共谋发展的良好形式。第二,产业结构的协调。在产业结构协调方面,一是协调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突出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发展金融、保险、通信、交通、机器人等产业集群。第二,要协调好与中小企业的关系。在重点发展大企业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产销产业链。在发展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过程中,要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同时要迅速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科技水平。第四,在产业集群的增长方式上,要尽快克服粗放经营、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增长方式。第五,要特别重视民营企业集群的发展。目前高新区的民营企业比例很小,不利于高新区的发展。第三,产业集群的发展与环境和整个社会相协调。产业集群的发展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把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建立适宜人类居住的优美环境结合起来,与文化的进步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社会整体。(3)服务型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建立必须以“服务和带动冀东”为导向。提高全方位服务的意识,高新区的产业发展是服务于整个区域经济,促进各方共同发展,而不是自我封闭,画地为牢,行政分割甚至恶性竞争。坚持这一原则是高新区乃至整个区域经济顺利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具有强烈的开放意识、战略意识和大局意识。4.2注重特色,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在高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无疑要借鉴长三角、珠三角尤其是浦东的成功经验。但是,高新区的发展环境、产业基础、产业结构、融资渠道、文化背景等都与其他地区有很大不同,绝不能照搬,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寻求新的跨越式发展道路。要把发展高、大、精、尖产业集群作为主攻方向。“高”是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主要依托当地的科研力量,如名牌大学的科研机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氛围浓厚。“大”是指建设对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型或超大型产业集群。同时,发展大型产业集群也要适应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需要。“精密”主要指产品的精细设计和加工,精密仪器的制造(如机器人行业)。“锐”是指具有创新性的尖端产业和产品。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在区域经济中发挥龙头作用。把传统工业和现代工业结合起来。中国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有许多传统产业。如何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并与现代产业紧密结合,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任务。大中小产业集群紧密结合,企业的大型化、小型化、微型化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势。除了大型工业,小型工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发展高新区的小企业时,应特别注意发展与那些大企业和高科技产业密切相关的中小企业。通过国家政策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促进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强产业集群的环境建设,使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环境的发展相协调。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能源、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要避免这类产业集群的老路。尤其是高新区已经被定位为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在发展产业集群时,应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从而为建设一个高度开放、社会和谐、环境优美、舒适、健康、安全和现代化的新经济区做出贡献。4.3强化产业集群的生存机制产业集群的生物机制思想建立在生物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其基本思想是经济增长速度是由经济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自我推动的。这一理论应用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即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取决于集群的关联性、集群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尤其是人才和创新创业是集群成长的关键因素。这一理论的建立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学意义,而且具体应用了哲学原理的原因和根据。与单纯依靠资本扩张和劳动力增加来促进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传统理论相比,这一理论是一种全新的理论。高新区的发展也需要集群的生存机制。(1)强化分工协作机制。产业集群部门内企业之间、产业链之间、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对集群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产业集群的本质是积累型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关联主要表现在集群中的产业和合作部分,所以产业的“聚集”并不形成产业集群。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一些地方政府在某些区域安排相同或相似的企业,并命名为某某街道、某某公园等。但是这些行业缺乏上下游产业链的联系,缺乏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联系。所以发挥不了产业集群的作用。(2)创新机制。创新是产业集群的生命线。在自主创新和引进的问题上,引进只能让企业做大,而要做强,掌握前沿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是必须的。因此,必须建立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首先,应该建立必要的创新研究机构。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研究,专家和员工的创新活动紧密结合。第二,要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因为创新是有风险的工作,没有风险投资机制,很难有资金来源。第三,要建立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只有将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企业才能发展。第四,要建立奖励机制。国内很多企业喜欢扶大扶好,国外很多企业比如美国加州的产业集群扶新奖新,国家特别支持那些创新型企业。第五,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我们要有专利意识,要有维权措施。第六,建立创新网络体系。因为创新离不开智力、技术、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积累。集群不是这些要素的叠加,而是各种要素的有效组合,并形成一个紧密的社会网络和一个开放的市场,如产业网络、社会网络和人际网络。(3)吸引人才的机制。人才竞争是当今世界最激烈的竞争之一。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创新和高科技的主动权。在建立和吸收人才机制方面,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集群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班加罗尔有8000名高素质的IT专业人员。除了部分外来人才,这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大部分都是本地培养的。在高新区发展产业集群、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要利用好现有的人才优势,认真吸收班加罗尔软件业培养人才的经验,制定人才政策,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此外,投资机制、市场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是产业集群重要的生存机制,对产业集群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见,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具有充分的发展条件,而且对提高与整个环渤海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认真总结国外的先进经验,把发展新区产业集群作为工作重点,才能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参考资料:[1]盛。产业结构演进与专业竞争优势。[J]。社会科学,2003,3[2]泰勒。产业组织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1997[3]公职人员,夏大伟。产业经济学教程[M]。财经大学,2002年[4]陶。滨海新区发展与产业集群。[期刊论文]-环渤海经济展望2007,5[5]张建新。基于全球产业链的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期刊论文]-经济问题2006,5[6]洪再生。滨海新区产业集群空间布局与规划研究。[期刊论文]-时代建筑2006,5[7]王其中有——钟。基于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品牌的思考。[期刊论文]-经济研究指南,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