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文件_第1页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文件_第2页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文件_第3页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文件_第4页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文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8/58宁政发〔2011〕308号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南京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序言服务业门类广,内容多。依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服务业包括15个门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治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治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48大类。当前,服务业正在逐渐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导产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本规划是在世界经济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在南京进入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由全面小康向差不多现代化跨越的新时期,针对国际国内进展的新形势、新情况,依照抢抓以人才为第一资源、教育为第一基础、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创新为第一驱动力,加快进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经济的第三次重大机遇的总体要求编制。规划将进一步梳理南京服务业进展的资源禀赋和特点,明确下一步南京服务业进展的目标、重点和措施,以推动南京走在新一轮进展前列。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一、进展基础“十一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特不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全市服务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努力解放思想,创新举措,攻坚克难,实现了稳定快速增长,逐渐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进展的要紧力量。——服务业总量不断提升。2010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40.57亿元,增长13%,“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14.8%,高出全市GDP年均增速1.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从2005年的46.9%提高到50.7%。通过几年来的高速增长,全市服务业比重差不多稳定达到50%以上,实现了“三二一”经济结构的战略转变,全市经济正在向服务主导型的产业结构迈进。——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进展较快,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104.02亿元,增长16.8%,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3.5%。软件、服务外包、旅游会展等新兴产业增长迅速,成为服务业进展中的亮点。商贸流通、社区服务、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城区服务业进展达到新的高度,所占比重整体达到85%。——服务业载体建设不断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功能质量不断提升,差不多成为南京承接、集聚和进展服务业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集聚区29家,其中省级集聚区17家,占全省总量的比重接近20%。2010年,全市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上缴税收同比分不增长46.5%、27.7%;累计入区企业数达到4198家;累计就业人员数达到9.9万人。服务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2010年全市服务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29.6亿元,有力支撑了全市服务业的加快进展。——服务业企业进展不断加快。2010年江苏省服务业百强企业中,南京居有一半,前10强中占据9席。全国十大连锁企业中,南京有2家名列其中。同时,南京积极引导服务业企业开展行业标准化建设和争创名牌、质量奖,全市差不多拥有市级以上服务业名牌企业81家,获得市级以上质量奖的企业35家。——服务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十一五”期间,我市不断强化服务业招商引资,精心组织境内外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积极引进国际国内服务业品牌企业,有力促进了中国邮政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万达广场、菲律宾首都银行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南京。2010年,全市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12.8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从2005年的不到35%提高到45.5%。——服务业经济社会贡献不断提高。2010年,全市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66.43亿元,同比增长23.9%,“十一五”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7.7%,总量实现翻番,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比重达到50.4%;全市实现服务业税收465.6亿元,同比增长24.5%,“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18%以上,服务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重从2005年的40%提高到44.5%;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就业最大的产业和新增就业的主渠道,2010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231.66万人,占全社会就业的比重达到50.6%。同时,南京的服务业不仅服务江苏全省、服务“南京都市圈”,也是辐射带动中西部进展,整合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平台和面向国际的窗口。专栏12010年南京市服务业要紧行业增加值完成情况表指标增加值(亿元)增速(%)比重(%)第三产业2540.57131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70.3919.410.6批发和零售业519.2912.520.4住宿和餐饮业92.9512.13.7金融业417.3115.116.4房地产业313.59-6.712.3其他服务业927.0417.436.5二、进展环境(一)进展优势分析南京是传统的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区域中心都市,进展服务业具有良好基础,包括区位、中心都市、人文科教、产业集聚、综合交通等多方面的优势。——区位优势。南京地处沿海、沿江“T”型生产力布局轴线的交叉点,具有“承东启西、承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同时,南京也在江苏沿海、沿江、沿线开发战略中处于枢纽位置。——中心都市优势。南京是省会都市和长江中下游、长江三角洲区域重要中心都市,GDP总量2010年差不多突破5000亿元,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人口总量在5—10年内将达到千万人,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信息中心,综合服务功能强劲。南京是总面积达到5.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400万,GDP总量近12000亿元的“南京都市圈”的核心都市,经济总量占到都市圈的38%,在都市圈都市中具有明显的首位优势,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带动能力较强。——人文科教优势。南京是闻名的古都都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国家级园林都市”、“中国优秀旅游都市”之称。南京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规模集聚,人才人力资源和自主创新资源丰厚。——产业集聚优势。南京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之一,有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四大支柱产业,制造业门类较为齐全,生产配套较为完善,大中型企业集聚度高。——综合交通优势。南京综合交通建设快速推进,江海港是我国内河第一大港;禄口机场已成为华东地区第二大国际机场;“十线汇合”的铁路交通和“两环十二射”的市域高速公路网正在抓紧建设,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增强。(二)面临的要紧机遇服务业是当今经济进展和国际竞争的焦点,是推动世界经济进展的主动力,服务业进展水平差不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处在新的进展时期,我市服务业进展面临五大重要机遇:一是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机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南京“十二五”进展的要紧目标,在构建包括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既对服务业提出了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也为服务业制造了多领域的进展空间。主动顺应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实现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将促进服务业加快向其他产业渗透,迸发服务业的进展活力,并催生大批新兴服务领域,成为促进其他产业进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二是都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的机遇。现代都市具有的要紧功能大多属于服务业范畴,都市化的进程确实是服务业进展的过程,服务业的规模和结构取决于都市化和都市现代化水平。南京都市化率差不多接近80%,“十二五”期间还将进一步提高,在都市化加速进程中,各类服务业都将赢得更多的进展机会,更大地释放进展潜能。同时,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实施,南京都市圈、宁镇扬区域的合作将更趋紧密,更有利于南京融入长三角和培育更宽敞的进展腹地,而区域间的合作进展大多由服务业为先导,从而为南京服务业的进展制造新的机遇。专栏2《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战略定位按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战略定位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都市群。对南京市的功能定位为:发挥沿江港口、历史文化和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长江航运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促进皖江都市带进展,成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进展的重要门户。三是先行先试推动制度创新的机遇。南京是全国首个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都市和首个“中国软件名城”,也是国家创新型都市试点和“三网融合”试点都市。同时,南京作为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都市,拥有在服务业领域先行先试的重大机遇。这些重大制度创新试点工作的全面推进,将对南京进一步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激发服务业进展活力,以更多的资源和力量进展服务业制造有利契机。四是承办第二届“青奥会”提升都市服务功能的机遇。以承办2014年世界青年奥运会为契机,南京将大力加强都市功能建设,提升市容环境、都市品质和人居质量,尤其是将大力提高服务业进展水平,按照国际化要求引进先进业态、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层级,促使南京在服务功能、服务水平、服务环境等方面取得质的突破。五是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不断提高的机遇。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差不多达到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保障的健全,将推动城乡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逐渐从物质消费为主向服务消费为主转变。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对教育服务、卫生保健、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的需求将不断扩大,为服务业加快进展提供了十分宽敞的空间。(三)面临的要紧挑战“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处于工业化后期并向发达经济过渡的重要时期。随着服务业的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一些结构性、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凸显,要紧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服务业内部结构还有待优化。生产性服务业进展相对不足且集聚度不高,缺乏国际国内知名大型企业集团的带动;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尤其现代化治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档升级。二是中心都市服务业的辐射带动功能还有待提高。对比区域共同进展的需求,体现中心都市功能、具有外向辐射能力的服务行业进展缓慢,面向国际和全国的服务能力较弱,在都市圈都市中的首位优势也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服务业城乡二元结构突出问题有待逐步解决。南京城区服务业占比差不多达到85%以上,而郊县服务业占比不到35%,区域服务业进展的不平衡阻碍了全市服务业总量和水平的提升;四是进展服务业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服务业产业开放度还不够高,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国际化程度偏低,政策环境还不够宽松,服务业进展的活力没有充分释放。三、进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和差不多原则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围绕“科学进展争第一、改革创新争第一、和谐稳定争第一”的工作目标,沿着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进展的道路,狠抓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大胆探究、统筹兼顾,以服务业综合改革为差不多抓手,坚持整体系统设计和综合性制度创新,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着力解决进展前进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促进实现经济转型、都市转型、社会转型和创业富民,推动全市服务业实现跨越进展,为将我市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绿色都市、幸福都市,独具特色的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软件与新兴产业名城、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在全省“两个领先”中带好头、在转型升级上作示范提供更有力的产业支撑。差不多原则:一是辐射进展的原则。进一步承担起区域中心都市应有的职责,强化服务于区域的各类都市服务功能,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带动区域共同进展。二是互动进展的原则。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发挥服务业特不是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进展的促动作用,促进服务业在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市场导向的原则。制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集聚。四是综合推进的原则。以进展为要紧导向,创新进展目标,明确进展任务,推进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等方面的深化改革,促进服务业全面进展。(二)总体思路和进展目标总体思路:以坚持科学进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进展方式为主线,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动力,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高端化服务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全面提升服务业进展速度、进展层次和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强化服务业在经济进展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凸显服务业对周边区域进展的辐射带动功能,力争通过五年奋斗,使我市服务业立足南京,带动都市圈,辐射泛长三角,部分功能服务全国,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和有阻碍力的国际服务网络节点。要紧目标: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突破。加快进展速度,提升产业规模,显著增强服务业在经济进展中的主导地位。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到201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和服务业对经济进展的贡献率“四个56%”以上,差不多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二是在服务功能建设上取得突破。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商务、物流、文化、休闲、生活服务六大服务功能,以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务会展中心、旅游休闲中心为重点,建成主体功能突出的区域服务业中心,服务业增加值占泛长三角西部都市总量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同时,以青奥会为契机,按国际标准或惯例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使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得到逐步提高。专栏3泛长三角西部区域按照国家在编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对长三角地区的界定,综合考虑南京市作为中心都市的传统辐射范围,针对南京市服务业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泛长三角西部区域要紧包括南京都市圈范围的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滁州、淮安,以及江苏省北部宿迁、徐州、盐城、连云港,皖江都市带中合肥、宣城、铜陵,共14个都市,土地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人口近7000万,2009年GDP超过2万亿元,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为9.4∶51.2∶39.4。三是在服务业高端化、现代化建设上取得突破。依托科教资源优势,紧抓新技术进展带来的产业创新机遇,大力进展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研发、教育培训等高端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等新兴产业。争取科技研发、信息服务占服务业比重五年翻番,达到20%。四是在扩大内需强化消费特色上取得突破。充分发挥区域消费中心都市的功能和作用,加快培育南京特色消费体系,努力将我市明、清、民国等历史文化元素融合到产业内容中,着力策划和打造一批具有南京唯一性的消费产品,提升南京的市场享誉度和阻碍力。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优化消费环境,引导消费需求,加大消费对经济进展的带动性。五是在促进市民生活品质提高上取得突破。充分挖掘生活性服务业提高生活质量、吸纳安置就业的巨大潜力,积极进展家庭服务、老年服务、卫生保健、康体服务、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内容,促进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经营,努力从服务功能上满足群众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时期目标:第一时期:到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4%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3%以上,服务业就业比重达到53%左右,服务业对经济进展的贡献率达到54%左右。服务业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服务业的专业化、高端化、品牌化进展水平明显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集约、集聚、集群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大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市差不多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初步建成主体功能突出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第二时期: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6%,服务业就业比重达到56%,服务业对经济进展的贡献率稳定保持在56%以上。以承办第二届世界青年奥运会为契机,加快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促进服务业向高端化、国际化进展,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对区域共同进展的辐射带动功能,全市形成较为发达的服务经济,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成为有阻碍力的国际服务网络节点。四、进展布局(一)主城服务业布局在主城打造新街口—鼓楼、红花—火车南站、河西新城三个产业集聚基地,大力进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现代商贸、旅游会展、文化休闲等各类现代服务业,带动主城区产业水平和产业密度整体提升,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现代服务业密集区域。新街口—鼓楼产业集聚基地。依托新街口、鼓楼、广州路—珠江路、新榜样马路等核心功能区,大力进展现代商贸、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文化创意、都市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并带动周边的夫子庙、中央门、下关等区域进展,建设成为都市综合服务核心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和现代化国际性都市历史文化展示区。红花—火车南站产业集聚基地。依托红花(原大校场机场及周边)、火车南站、宁南等核心功能区,其中红花地区大力进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业;火车南站地区大力进展现代商贸、高端商务、科技创新及现代物流业;宁南地区以软件谷为重点,大力进展软件为主的信息服务业,将该基地建设成为南京智慧型产业、现代商务商贸及物流产业进展的新增长极和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进展的示范区。河西新城产业集聚基地。依托河西CBD、新城科技园、江东软件城、江东商业旅游文化中心、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等核心功能区,大力进展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现代商贸以及旅游休闲、文体娱乐、会展博览业,建设成为现代化都市面貌与高端化产业功能有机融合的典范区。(二)副城服务业布局在副城打造东山—禄口—柘塘、汤山—仙林—龙潭、江北三个产业集聚基地,大力进展商贸、物流、旅游休闲等产业,通过产业化和都市化协调互动,成为南京服务业增量生产力布局的集中区域。东山—禄口—柘塘产业集聚基地。依托东山、板桥—滨江、禄口—柘塘等核心功能区,大力进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引进商贸、金融业,联动进展房地产、科教研发业,建设成为南京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进展的重要促进区。汤山—仙林—龙潭产业集聚基地。依托汤山—仙林、尧化—栖霞、龙潭等核心功能区,大力进展软件、现代物流、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业,联动进展房地产、商贸业等消费性服务业,建设成为沿江港口经济集中区、现代化山水人居新城示范区。江北产业集聚基地。依托重化产业、高新技术、浦珠—老山、雄州等核心功能区,大力进展软件、专业物流、研发设计、休闲旅游业、现代商贸业,建设成为江北富有创新力的研发核心区和服务功能完备、旅游休闲功能突出的现代化滨江新区。(三)郊区县服务业布局南京主城和新市区之外的区域,按照各具特色、充满活力、有一定集聚效应的要求,促进符合环保、利于富民、能够有效提升郊县经济水平的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行业进展,打造地质公园休闲旅游区、傅家边休闲旅游区、固城湖旅游度假区、南郊边贸市场群等产业集中区,形成与制造业协调互动、利于民生的郊县服务业进展格局。五、进展重点(一)大力进展服务业重点行业围绕科技创新、商务、物流、文化、休闲、生活服务等六大功能的提升,大力进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研发业、商务会展业、文化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商贸流通业等现代服务业。——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要紧目标:软件业务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实现五年翻两番,到2015年达到4000亿元以上。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40%以上,到2015年超过150亿美元。高标准建成“中国软件名城”,向世界软件名城迈进;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国际服务外包基地。进展重点:推进实施软件人才工程、品牌工程、基地建设工程,加速培育软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进展电子政务、数字家庭与社区、现代物流、文化娱乐、商务会展、商贸旅游、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都市安全、公共交通等现代服务业的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和企业信息化软件,加快进展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以及物联网支撑软件、三网融合应用软件、新能源治理软件、软件服务化(SaaS)、移动互联网服务等软件新兴业态。建设面向都市治理、产业进展、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中心。建立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若干特色软件产业联盟,巩固提升电力自动化、通信、智能交通等软件领域的竞争优势。坚持建设中国软件名城与建设一流服务外包示范都市互动并进。充分利用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的集聚效应,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扩大业务规模,提升业务层次,重点进展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形成通信、电力服务、创意设计、动漫服务、供应链治理、医药研发、金融服务等服务外包产业链,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国际服务外包品牌。大力进展在岸服务外包业务,加快推进制造企业主辅分离,鼓舞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分离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贸易营销、专业配套等业务环节,将辅助性服务环节向社会外包。进展布局:打造软件产业“一谷两园”总体布局,以中国(南京)软件谷、国家级江苏软件园、南京软件园为龙头,带动玄武、鼓楼、雨花、江宁、浦口等软件基地形成特色鲜亮的软件产业集聚区。以“5+1”的布局模式推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进展,“5”即高新技术开发区、鼓楼区、玄武区、雨花台区、江宁经济开发区五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区,“1”即以河西新城科技园为核心的建邺区。专栏4南京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进展情况2010年,全市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013.3亿元,同比增长60.3%,软件业务收入及增幅均居全国都市前列。累计认定软件企业938家,累计认定软件产品4869个,有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7家、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11家,涉软上市企业18家。软件名城创建取得突破,正式由工信部授牌成为全国第一个“中国软件名城”。2010年,全市实现服务外包合同额31.31亿美元,同口径增长58.3%,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2.87亿美元,同口径增长29.6%;服务外包执行额26.5亿美元,同口径增长63%,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为11.22亿美元,同口径增长40.1%。四项指标金额均居全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都市前列。——金融业要紧目标: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左右,到2015年超过100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8%以上。打造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错位进展、互补进展、具有特色的区域金融中心。进展重点:加强区域内金融合作,实施南京都市圈金融合作战略,着力构建区域投融资中心、金融运营治理中心、金融中介服务中心、金融服务外包中心和海峡两岸金融合作中心。争取中央和省金融监管部门及驻宁机构的支持,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推进保险等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创建。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加大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大力进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等地点类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业态。鼓舞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开展资产重组,申报上市,促进中小企业特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展壮大。加快培育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体系,引进和培育各类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不断壮大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规模。构建和完善以合作金融机构为主体,政策性、商业性及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为辅助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做大做强南京银行、南京证券、江苏紫金农村商业银行等地点金融机构,把紫金控股打造成集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担保、再担保、创投、租赁等多位一体、区域性的金融控股集团,组建地点法人保险公司。大力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来南京进展或者将分行转制为法人机构,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总部在南京设立。进展布局:构建“一城、一区、两带、三基地”的金融功能区,即重点打造河西金融城,启动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区建设,提升洪武路—中山南路、鼓楼—山西路两大金融服务带,建设以雨花软件园、麒麟生态科技园、新城科技园为代表的三大金融研发和服务外包基地,形成核心功能区机构聚拢、两岸金融合作独具特色、金融后台服务功能完备的金融进展格局。专栏5南京金融业进展情况2010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17.3亿元,增长15.1%,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4%。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为12887.43亿元、10915.34亿元,分不增长16.2%、15.6%,金融总量在全国副省级都市中位居第五。全市已有银行类金融机构35家、省级以上保险分公司75个、证券法人机构2家(营业网点70多个)、法人期货公司5家、专业性担保公司80多家、创业投资机构近30家,差不多形成银行、保险、证券各业并举,中外资金融机构并存,功能完备的多样化金融体系。——现代物流业要紧目标: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2015年达到800亿元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1%以上。打造以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和全国性物流节点都市为重点的区域交通物流中心。进展重点:以港区联动为方向,大力进展第三方物流和物流全流程治理等先进产业模式,以提升物流综合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区域和长江航运物流带、环城公铁物流带“一场两带”整体进展。充分利用我市华东铁路枢纽、长江江海转运主枢纽港和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加快推进公铁水一体化的集疏运建设和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形成区域物流、节点、联运有效结合的公铁水综合集疏运体系;发挥南京水运和航空物资集并优势,以物流园区、物流配送和分拨中心为依托,加快建设专业物资交易和集散基地,促进专业物流与产品交易市场一体化进展,建设服务于区域的交易集散和分销配送体系;以电子口岸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支撑,以下关航运服务集聚区为载体,以综合保税政策为引导,建设融合物流公共服务治理、企业运行和市场需求等,提供公开、便捷、高效服务的综合保障体系;大力支持各类有基础、有潜力的综合性或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商进展,加强信用、支付等配套功能建设,着力培育进展一批与电子商务互动进展的物流配送企业,推动形成与现代物流融合进展的电子商务体系。进展布局:打造“四区十节点”的物流产业进展空间格局。“四区”即禄口国际航空物流集聚区,重点依托禄口机场,进展航空快递物流,以及与临(空)港产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物流,并进一步完善口岸、货代、中介、商务等服务功能,加快进展分拨配送等延伸功能,确立在长三角乃至全国航空物流的优势地位。龙潭国际航运物流集聚区,重点构建公铁水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建设龙潭港区铁路支线及集装箱办理站和龙潭疏港高速公路,加快推进龙潭综合保税区建设,进展以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为主的港口物流业和临港产业,成为现代化国际物流平台、临港产业基地和国际贸易窗口。下关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依托下关在航运物流方面的传统产业优势,规划专门的区域,积极吸引航运物流企业总部、口岸治理机构、物流金融、中介、代理等各类企业入驻,在下关打造立足都市圈、面向长江流域、瞄准国际航运市场,航运物流要素集聚、服务高效、交易繁荣、具有国际航运物流资源配置能力的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徐庄物流电子商务集聚区,依托徐庄软件园物联网基地现有基础,以及苏宁“苏易购”平台的物流电子商务进展需求和周边三宝集团物联网产业方面的技术优势,打造服务于物流的物联网产业集中区域,为物流电子商务进展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撑,确保我市物流业现代化、高端化进展方向。“十节点”即在全市打造西坝化工物流园、滨江钢铁物流园、七坝物流园、六合物流园、溧水物流园、高淳物流园、上坊物流中心、雨花物流中心、尧化门物流中心、永宁物流中心十大物流节点,并带动形成若干物流配送网络或体系,与“四区”共同形成我市层级合理、布局优化的物流业进展空间格局。专栏6南京物流业进展情况南京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都市和区域物流中心都市。2010年,全市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70.39亿元,增长19.4%,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6%。南京港是全国最大的内河港口之一,集装箱装载能力达到300万标箱,2010年完成港口物资吞吐量1.5亿吨,同比增长21.2%,集装箱吞吐量145万标箱,同比增长19.9%。禄口机场是华东地区第二大国际机场,航空旅客运输量超过1000万人次。“十线汇合”的环形铁路枢纽格局逐步形成,火车南站是当前亚洲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辐射人口达到1亿人。“两环两横十四射”高速公路网加快建设,都市地铁客运量达2.15亿人次,市域环形放射大交通格局差不多建立。——信息服务业要紧目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2015年达到500亿元以上,占服务业比重达到9%左右。打造立足南京、服务都市圈、辐射中西部,对区域进展有重要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信息服务中心。进展重点:以光通信传输、宽带互联网信息服务为重点,大力进展都市光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3G)、新一代移动通信网(LTE)、下一代互联网、卫星传输网络、电信和互联网增值服务等面向产业和面向消费的信息服务业。鼓舞电信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大力开发面向大众和企业的增值业务,加快电信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型企业的战略转变。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智慧南京”、“智慧青奥”的规划与建设,积极进展数字传媒、网络视听、网络游戏、数字设计与创意、集成电路设计等数字内容产业。大力进展电子商务,完善数字认证、电子支付、在线支付等技术体系,鼓舞和支持苏宁、联创、焦点科技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建设B2B、B2C服务平台。加强郊县和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进展面向农村的远程农技服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现代信息服务业。建立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优化社会公共领域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大力进展物联网产业,积极探究物联网进展新模式,重点实施智能工业、智能环保、都市智能交通、智能灾难防控、智能农业、智能公共安全、智能医护、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十大应用示范工程,力争将南京建设成为全国物联网应用示范先行区。进展布局:结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利用城区老校区、老厂房等存量资源培育建设一批信息服务业集聚区。同时,在郊县重点建设一批集“研发、交易、培训、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服务业产业基地。专栏7南京信息服务业进展情况南京是我国传统的通信枢纽中心,是全国五个大区级的通信枢纽之一,也是chinanet的全国八大节点之一,拥有较强的通信传输和互联网区域交换能力,数字产业资源丰富。2010年,全市完成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783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信息技术服务及软件业占67.6%,信息传输服务业占20.1%,信息内容产业占12.3%。全市信息服务企业超过6000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科技研发服务业要紧目标: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2015年达到460亿元左右,占服务业比重达到8%左右。打造充分支撑泛长三角西部区域产业进展,面向全国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进展重点:依托我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较多、研发设计技术水平较高的良好基础,充分利用既有的人才优势和市场地位,推进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创新型都市试点,加快构建技术、市场、资本融合的科技研发服务产业链。鼓舞扶持面向产业的技术研究院、研发与设计中心、实验中心、检验检测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各类科技平台建设,创新各级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方式。加大推动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及研发成果产业化的力度,全面促进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引导各类科技中介加快进展,积极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信息咨询与治理、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服务企业和机构。加强孵化器建设,推进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大力培育科技中小企业。加快进展科技成果交易市场,推进南京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的功能向区域性知识产权展示交易中心提升。鼓舞研发设计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治理模式,做大规模,走出南京、走出江苏,提高在全国相关市场领域的占有率。进展布局:南京主城依托科教人才资源优势,以研究开发、工业设计、技术贸易、科技咨询、风险投资等为主导,构建主城科技研发服务业核心区。江北地区集中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服务业。溧水、高淳县重点围绕农业构筑远郊农业研发服务业。专栏8南京科技研发业进展情况南京是重要的科教都市,有一般高等学校(不含部队院校)53所,在校学生79.3万人,每万人拥有高校学生数全国第一;拥有两院院士77位;有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224家,其中:国家级13家、省级176家、市级35家;有省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94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5家;有各类研发机构600多家,专业技术人员60余万。2010年,全市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05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额76.9亿元,同比增长20.6%,新增技术贸易机构155家,有27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商务会展业要紧目标: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5年达到300亿元以上,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左右。会展数量和会展面积年均增长25%以上,2015年大型展会数量达到3000个以上,大型展会面积超过250万平方米。打造对周边地区有重要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商务会展中心。进展重点:适应产业和市场进展需要,着力拓展商务服务业的进展空间和专业门类。做优做强会计、法律、评估、认证、经纪、代理、策划、广告、融资、租赁、调查、设计以及技术中介、就业中介、产权中介等商务服务业,大力进展经济咨询、规划咨询、投资咨询、科技咨询、工程咨询、治理咨询、决策咨询等咨询服务,形成种类齐全、与国际接轨、与中心都市功能协调的现代商务服务体系。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一流、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端中介机构。鼓舞科研院所和部分社会企业改制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务服务市场中介组织。鼓舞商务服务机构“强强联合”、创新服务产品、开拓服务市场。大力进展总部经济,以把南京建设成为全国领先、“承东启中”的总部经济基地为目标,积极吸引境内外知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金融机构和国内知名现代服务业大集团、大公司总部入驻南京。加快进展会展经济,扩大对外合作交流,提升会展经济的规模和层次,争取更多的国际会展机构和“国字头”大型展会落户南京。进一步做强重洽会、金洽会、软博会等地点会展品牌,大力繁荣会议、论坛和节庆市场,提升南京在全国的会展阻碍力。抓好会展业进展市场主体的培育,扶持进展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会展业公司。进展布局:打造新街口、河西新城和南部新城三大商务服务业聚拢区,加快建设中央路—湖南路—鼓楼带、长江路—珠江路带、环秦淮河带、环紫金山带、下关滨江等若干重点商务服务业聚拢区。打造河西展览中心、东郊风景区会议中心、汤山会议休闲中心三个会展集中区域,加快建设各类中小型展馆,形成梯度合理、能满足各种规模和特色要求的展馆设施体系。专栏9南京商务服务业进展情况南京是区域商务中心都市。咨询服务以及会计、法律、经纪、代理、策划、融资、租赁等各类商务服务业辐射范围已达周边要紧都市。2010年,全市商务服务业企业总数达7000多家。南京总部经济进展较快,现有总部企业259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7家,总部经济进展能力在全国位居第6位。南京会展经济进展迅速,展会数量、展览面积、拉动经济增长等要紧指标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重洽会、金洽会、软博会、亚洲户外用品展等一批自主品牌展会进展壮大,特大型展览和“国”字头展会明显增多。2010年,全市举办1000个摊位以上的展览26个,同比增长36.8%,大型展会面积达到7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引进了两个规模达到7.8万平方米的超大型展会。——旅游休闲业要紧目标:全市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2015年力争达到2200亿元以上。打造以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都市为核心的区域旅游休闲中心。进展重点:深度挖掘和整合山水城林、人文古都等资源,彰显南京文化特色,全方位推进南京旅游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凸显游憩功能,构建大旅游格局,实现南京从“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休闲大市”的跨越。推动旅游产品创新,打造一批具有震撼力、竞争力、阻碍力的主题旅游大项目。推动文旅融合,进展以古都历史、特色人文为内涵的文化旅游,以佛教胜迹、宗教盛事为代表的宗教旅游,以地域特色、传统民俗为内涵的民俗旅游,推动南京从浅层景观旅游为主向更深层次的文化游、体验游、休闲游转型。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进展”要求,加快对旅游资源行政治理权限的整合,努力形成集资源爱护与开发于一体的新型旅游资源治理体制。制定休闲产业进展规划,在旅游中注入更多休闲因素,以休闲品牌扩大旅游阻碍力。进一步加强南京与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区域都市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对接,从共创区域旅游品牌中实现共赢。进展布局:构建“一体两翼四带五片”进展布局,打造“十二条主线路”,形成“主城—新城—环城—郊区县”中心辐射、轴向进展的格局:“一体”即以紫金山—玄武湖都市中央公园、老城南历史文化街区为主体的古都旅游核心区;“两翼”即江北、江南郊区县旅游进展翼,以乡村旅游、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四带”即明外郭—秦淮新河风光带、滨江两岸风光带、秦淮河上下游风光带、明城墙风光带,建成贯穿主城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观光廊道;“五片”即幕府山—栖霞山、汤山—青龙山、方山、将军山—牛首山—银杏湖、老山—珍宝泉等生态片区,建设生态一流、特色鲜亮、功能完备的环城旅游带;“十二条主线路”为山水风光游、大明文化游、秦淮风光游、宗教文化游、民国风情游、文博科技游、休闲度假游、购物娱乐游、乡村体验游、红色旅游、明城墙游、文创节庆游。专栏10南京旅游业进展情况南京是国家级旅游都市,拥有国家等级旅游景区48个,其中5A级2个,4A级10个;有旅游星级饭店121家,其中五星级15家,四星级21家;有各类旅行社476家,其中具有出境游资质的旅行社18家。2010年,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51.6亿元,增长15.7%;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496.88万人次,增长15.3%,其中国内旅游者6366万人次,增长15.3%,入境旅游者130.88万人次,增长15.4%;国际旅游创汇9.81亿美元,增长17.1%。——文化产业要紧目标: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5年达到650亿元以上,占服务业比重达到12%左右。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全国重要文化产业基地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进展重点: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为动力,大力进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尚设计等设计创意服务业;影视传媒、出版策划、文艺创作等艺术创意服务业;动漫制作、网络游戏、广告服务等网络和信息创意服务业。聚焦工业设计、动漫制作、网络游戏、影视传媒等优势领域,积极培育文化创意骨干企业,打造特色鲜亮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进一步开放文化市场,提升文化产业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进展水平,实现文化产业的大投入、大产出。加快广播、影视、音响、出版、报业、期刊等传统媒体向新型文化产业进军,打造强势主流传媒,培育一批龙头传媒企业,增强产业竞争力。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建立规范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系。建立南京文化产业进展基金,提高促进文化产业进展的资金保障能力。进展布局:打造“三圈协同、四带贯穿”布局,“三圈”即新街口文化消费圈、湖南路文化消费圈和河西新城文化产业圈,“四带”包括滨江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带、秦淮河历史文化创意产业带、明城墙历史文化创意产业带、钟山生态文化休闲产业带。专栏11南京文化产业进展情况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文化资源是南京最有优势的资源之一,六朝文化、秦淮文化、民国文化渊远流长。2010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近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全市拥有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18个,博物馆42个,艺术表演团体14个;有设计创意方面的产业园区近40个,从业人员近10万人。全市绝大多数一般高校开设了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课程,专业学生近10万人,为文化创意产业进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人力资源。南京的文化产业差不多形成包括广播影视、出版发行、表演艺术、工艺美术、动漫游戏、建筑设计、广告设计、工业设计、时尚设计等行业在内的初具规模、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商贸流通业要紧目标: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5年力争超过1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以上,到2015年力争达到5000亿元。进展重点:以信息化和现代经营模式促进商贸流通业加快进展。培育和推进电子商务,打造一批在全国网络购物同行中名列前茅的新型商贸企业。加快建设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批发贸易体系,打造融商品展示、信息公布、价格形成、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采购交易平台。大力进展连锁经营,推动大型连锁企业运用兼并方式加快进展,成为零售贸易市场的主导力量。发挥南京商贸业在都市圈市场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加快转变外贸进展方式,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定期引进境外采购团到宁采购,积极进展对外工程总承包,促进我市外贸快速增长。加强“菜篮子”建设,提升成品粮油储备水平,确保全市粮食副食品供应稳定顺畅。进展布局:构建六级商业中心体系,即3个市级商业中心(新街口、河西、城南)、1个市级商业副中心(江北)、4个副城级商业中心(东山、仙林、雄州和湖南路)、33个地区(新城)级商业中心、若干社区(镇)级商业中心和基层社区(村)级商业中心。打造新街口和河西两个集聚能力突出的全国一流商业街区。专栏12南京商贸流通业进展情况南京是区域商贸中心都市。2010年,全市完成批发零售业增加值519.29亿元、住宿餐饮业增加值92.95亿元,分不增长12.5%和12.1%,占服务业总量的比重分不达到20.4%和3.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7.77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1979.3亿元,同比增长15.6%。南京连锁经营进展迅猛,在全国连锁企业百强前10强中占据2席,在全国都市中位列前茅。南京各类大型商业设施齐全,国际一线品牌众多,新街口地区差不多成为全国国际知名品牌最集中的街区之一。“万村千乡”工程、“放心工程”等不断推进,消费环境不断完善。(二)积极培育阻碍和潜力大的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坚持以“人居环境优良”为目标,打造“住有宜居”休闲都市。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供应体系。加速改造传统住宅产业、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民用建筑中应用,构建集约化的住宅产业现代化进展模式,促进住宅产业循环经济的快速进展。提升商务楼宇规划建设档次,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规范进展物业治理,建立物业治理新体制,引导物管行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进展。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增强调控的科学性、针对性,加强交易秩序监管,优化房地产交易环境。接着培育和进展房地产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均衡进展。充分发挥房地产业对建材、家居、装潢等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进展,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社区服务业。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社区服务网络,加快社区服务产业化步伐。积极引导高层次合理消费,促进大众文化、全民健身等新型社区服务业进展。完善和构建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现代社区服务进展机制,制定服务标准,营造优惠环境,积极鼓舞社区服务产业化进展。鼓舞创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引导和培育家政服务、涉老养老、托儿服务、洗染服务、洗浴服务、理发美容服务、修理与维护服务、清洁服务等各类社区服务业进展,以品牌化和连锁化为方向,促进相关社区服务企业做强做大,更好地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化程度。——教育培训业。充分利用南京文教综合优势,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大力进展教育培训业,建设面向区域的人力资源开发基地,满足多层次人才需求。全面扩大教育开放程度,推进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世界一流学校和培训机构来宁联合办学和开展高等级人才培训,吸引留学生来南京求学。加快进展职业技术培训、接着教育培训和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等应用型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推进培训基地建设,培养高素养技工和治理人员。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办学,进一步激活南京教育活力。——医疗保健业。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医疗资源合资合作,鼓舞社会参与,兴办高水平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能级,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鼓舞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积极进展中医药养生、专业康复、护理服务、心理健康保健等医疗保健服务业。——体育健身业。吸引社会力量投入体育产业,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体育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大力进展训练竞赛、健身娱乐、体育培训等体育本体产业和体育转播、体育彩票、体育广告、体育旅游、体育用品产销等体育相关产业。健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网络,广泛开展群众性社区体育活动。(三)努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要紧目标:到2015年,争取省、市级集聚区数量达到60个,其中营业收入超千亿元集聚区2个以上,营业收入超百亿元集聚区10个以上。进展重点:引导集聚区规范治理,强化功能,大力促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软件及服务外包、科技研发、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向集聚区集中进展,着力彰显集聚区在现代服务业进展上的示范、带动和支撑效应。加强对现存老厂房等存量资源的引导和开发,促进形成一批新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区。引导各类集聚区加强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建设,以公共数据库、公共信息网络、公共实验平台等为重点,提高集聚区整合资源和集约进展的能力,促进资金、项目、信息等要素以及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向集聚区集聚。探究创建集聚区人才服务平台,建立统一的人才吸引、人事服务、人员培训系统,强化集聚区进展的内生动力。培育建设一批以楼宇为要紧载体的微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面提高商务楼宇入驻率和入驻企业档次,充分发挥商务楼宇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使楼宇经济成为我市经济进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经济形态,成为提升都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强有力支撑。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一批相对集中、配套完善、治理成熟的特色商务楼宇精品,按照国际公认的“5A智能大厦”标准,提高楼宇智能化水平。积极培育、引进具有一流资质的物业治理公司,提升楼宇经济品质功能。“十二五”期间,要努力打造一批税收超5亿元商务楼宇。专栏13南京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展情况2005年,南京在全省领先提出了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后一直坚持把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推动全市服务业加快进展的重要抓手,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吸引了大批现代服务业企业入驻,差不多成为南京承接和集聚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集聚区29家,其中省级集聚区17家,占全省总量的比重接近20%。2010年,全市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683.5亿元,同比增长46.5%;上缴税收35.4亿元,同比增长27.7%;累计入区企业数达到4198家;累计就业人员数达到9.9万人。雨花软件园、南京高新区软件园、新街口金融商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