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00247国际法概论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_第1页
专升本00247国际法概论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_第2页
专升本00247国际法概论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_第3页
专升本00247国际法概论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_第4页
专升本00247国际法概论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升本00247国际法概论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国际法试题课程代码:002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最早建立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C)A.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 B.东南亚国家联盟C.美洲国家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按照我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的规定,我国领海的宽度为(C)A.3海里 B.6海里C.12海里 D.24海里3.中国最早的国籍法是(D)A.《修正国籍法》 B.《民国十八年修订国籍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D.《大清国籍条例》4.1993年6月成立的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是(D)A.由联合国大会决议设立的司法机构 B.普遍性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C.联合国国际法院下属的国际刑事法庭 D.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设立的司法机构5.联合国专门机构是(C)A.一般性国际组织 B.联合国大会下属的机构C.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国际组织 D.区域性国际组织6.从性质上说,《世界人权宣言》是(B)A.一项人权国际公约 B.联合国大会的一项决议C.《联合国宪章》的附件 D.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一项决议7.国际法院全体庭审理案件,出庭法官的法定人数至少应有(A)A.9名 B.11名C.13名 D.15名8.国际法院的组织文件是(B)A.《联合国宪章》 B.《国际法院规约》C.《国际法院规则》 D.《旧金山和约》附件9.第一个规定领空主权的国际条约是(C)A.《东京公约》 B.《国际民用航空公约》C.《巴黎航空公约》 D.《蒙特利尔公约》10.安理会主席职位由(D)A.联合国秘书长担任 B.本届联大主席担任C.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代表轮流担任 D.安理会理事国代表轮流担任11.斡旋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之一,其作用是(A)A.劝告促使争端当事国谈判 B.参加争端当事国谈判并提出建议C.查明争端的事实 D.查明争端的事实,并提出解决办法12.在《南极条约》有效期间内,各国不得对南极地区(C)A.进行环境调查 B.进行科学考察C.提出新的领土主张 D.开发利用海洋资源13.下列各项中,与使馆职务不相符合的是(D)A.在接受国中作为派遣国的代表B.与接受国政府办理交涉C.保护派遣国及其国民的利益D.以一切手段调查接受国的状况并向其本国报告14.国家之间互派使馆馆长的等级由(C)A.派遣国决定 B.接受国决定C.双方协商决定 D.国际公约具体规定15.负责协调联合国与联合国专门机构关系的机关是(C)A.联合国大会 B.联合国托管理事会C.联合国经社理事会 D.联合国秘书处16.根据有关庇护的一般国际法规则,一个国家庇护外国人通常是在(B)A.本国驻外使馆内 B.本国领域内C.本国驻外领馆内 D.停泊或停放在外国的军舰和飞机上17.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条约缔结必经程序的是(C)A.谈判 B.签署C.登记和公布 D.批准18.关于国际习惯所必须具备的要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必须有国际条约的明确规定 B.必须有通例的存在并为各国接受为法律C.必须有国际法院判决的认可 D.必须经过联合国大会决议的认可19.下列国际组织中属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是(B)A.世界卫生组织 B.国际红十字委员会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D.非洲统一组织20.关于新国家国际法主体资格的取得,构成说认为(B)A.须经新国家明示宣告成立后才能取得 B.须经既存国家的承认才能取得C.须经联合国的接纳才能取得 D.只要有新国家业已存在的事实就可取得21.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条约的加入一般是指加入(D)A.双边条约 B.任何多边国际条约C.边界条约 D.开放性的多边国际条约22.根据国家领空主权原则,一国航空器(D)A.在另一国领空享有“无害通过权” B.在另一国领空享有“航行自由”C.一律不得进入另一国领空 D.只有经过特许后才可进入另一国领空23.下列行为中构成国家行为的是(B)A.叛乱运动机关的行为 B.经授权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的行为C.一国驻外记者的行为 D.一国大使在非执行职务时的行为24.严格法律意义上的“归化”是指因(C)A.出生而入籍 B.婚姻而入籍C.自愿申请而入籍 D.收养而入籍25.战争开始后,交战国之间的一般政治与经济性条约(A)A.停止生效 B.废止C.不受影响 D.修改26.国家给予外国人国民待遇时,该外国人(A)A.在民事权利方面享受与该国国民相同的待遇B.在一切方面享受与该国国民相同的待遇C.在经济和政治权利方面享受与该国国民相同的待遇D.在政治权利方面享受与该国国民相同的待遇27.如果父母国籍不同,父母各自国家采取双系血统原则,他们在采取出生地原则的国家所生子女,出生时(B)A.具有双重国籍 B.具有三重国籍C.随父亲的国籍 D.只有出生地国家的国籍28.国际河流的主权属于(B)A.某一沿岸国 B.分别属于各段的沿岸国C.所有沿岸国 D.国际河流委员会29.如果一条约为第三国规定了一项义务,则(C)A.该条约是无效的B.该条约效力及于第三国C.只有经第三国书面明示接受,该国才受这一义务约束D.第三国如无相反表示,应推定其接受这一义务30.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B)A.完全主权 B.主权权利C.非主权权利 D.非排他性权利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国际法的主要渊源包括(ABC)A.国际条约 B.国际习惯C.一般法律原则 D.司法判例E.权威公法学家的学说32.国家的领土主权主要表现为(ACDE)A.国家对领土的所有权 B.领土主权不受任何限制C.领土完整不可侵犯 D.国家对领土的属地最高权E.国家对其领土的自然资源享有永久性权利33.边境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BCDE)A.确定两国边界 B.边界标志的维护C.界河与边境土地的利用 D.边境居民的往来E.边境争端的处理34.背信弃义的作战手段是指(ABCE)A.假装休战或投降 B.假装因伤或因病而无能力C.假装具有平民或非战斗员的身份 D.使用伪装、假情报和假目标E.使用国际组织或中立国的标志或制服而假装享有被保护的地位35.在甲国向乙国派遣的下列人员中,需经乙国事先同意的有(BC)A.各种外交专员 B.使馆馆长C.使馆三军武官 D.使馆参赞E.各级外交秘书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36.简述条约无效的理由。答:条约的无效是指条约因不符合其成立的实质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2分)《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条规定了可能导致条约无效的主要理由:(1)违反国内法关于缔约权限的规定;(1分)(2)(重大)错误;(1分)(3)诈欺;(1分)(4)贿赂;(1分)(5)对国家或缔约代表的强迫;(1分)(6)与国际强行法相抵触。(1分)37.简述国家的基本权利。答:国家基本权利是指由国家主权直接引申出来的国家所固有的权利,是与派生权利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其他国际法文件,国家基本权利应包括:(1)独立权:即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事务而不受他国干涉的权利,包括自主权和排除干涉两方面的含义;(2分)(2)平等权:即各个国家在国际法上地位平等的权利,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其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分)(3)自卫权:即国家为了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而具有的权利。包括进行国防建设以防范外来侵犯的权利,也包括受到外来侵略时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2分)(4)管辖权:即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物和事(享有豁免者除外),以及对在其领域外的本国人行使管辖的权利。包括领域管辖、国籍管辖、保护性管辖和普遍管辖。(2分)38.简述内水的法律地位。答:内水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它与国家的陆地领土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国家对其享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3分)所有外国船舶非经许可不得在一国的内水航行。(1分)外国商船,可遵照沿海国的法律规章驶入该国开放的港口。(1分)外国军舰进入内水时,必须经过外交途径办理一定的手续。(1分)对于遇难船舶,沿海国通常许可它们驶入,但应遵守沿海国的规章制度,不得从事贸易、捕鱼以及任何违反沿海国利益的活动。(2分)39.简述有关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几种主要学说。答:对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法学界存在不同看法:(1)一种是“一元论”,认为二者属于同一法律体系,因而处于主从关系。(1分)但熟主熟从,又有两排学说:一派是“国内法优先说”,认为国际法只能从国家意志中获得它的效力和权威,是国内法律体系中的“对外公法”;(1分)另一派是“国际法优先说”,认为二者属于同一法律体系,但应以国际法优先,国内法受制于国际法,国家不能为所欲为。(1分)(2)第二种是“二元论”,认为二者分别属于不同的法律体系,彼此对立,不相隶属。(1分)我国学者认为,国际法和国内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它们调整的对象、法律渊源、制定方式、强制实施方式等都是不同的。(1分)但是两者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补充的。(1分)这是因为无论国内法或国际法的制定者都是国家。国家在制订国内法时,应考虑到国际法,不应与国际法相抵触。国家在参与制订国际法时,应考虑到国内法,应尽量使国际法不与国内法相抵触,因此能使国际法与国内法协调一致。(2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6分)40.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职权。答:安理会是联合国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负主要责任的机关,也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机关。(1分)根据联合国宪章,其具体职权包括:一、促使国际争端和平解决:(2分)1、促请各争端方以和平方法解决它们的争端。2、调查任何可能引起争端的情势。3、可建议任何解决争端的程序和方法。(3分)二、维持和平与制止侵略:(2分)1、断定侵略行为的存在。2、促请争端方遵行安理会认为必要或适当的临时解决方法。3、决定采取武力或非武力的强制措施以制止侵略。(4分)三、其他方面的职权:1、拟订军备管制方案;2、在战略性地区行使联合国的托管职能;3、执行国际法院判决;4、选举国际法院法官;5、向联合国大会推荐新会员国和联合国秘书长等;(4分)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12分)41.卓长仁等劫持中国民航A344号班机案1983年5月,中国民航A344号班机在从沈阳飞往上海途中,被中国公民卓长仁等6人劫持至韩国春川机场。当时中韩虽未建交,但两国同为打击空中劫持犯罪之《海牙公约》的当事国,中国外交部据此向韩国提出交涉,要求引渡劫机犯并交还飞机、乘客及机组人员。韩国方面交还了飞机、乘客及机组人员,但未引渡劫机犯。其后,韩国汉城地方法院对卓长仁等6人分别判处了4至6年徒刑。问题:(1)在关于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公约体系中,除了《海牙公约》外还有哪两项重要的国际公约?(2)中国对于卓长仁等人的犯罪行为是否有管辖权?如果有,依据何在?(3)韩国对于卓长仁等人的犯罪行为是否有管辖权?如果有,根据何在?(4)对卓长仁等人的行为,能否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为什么?(5)韩国政府拒绝引渡,是否违反国际法?理由何在?(6)汉城地方法院对卓长仁等人的判决,体现了什么原则?6-答:(1)在关于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公约体系中,除了《海牙公约》外还有哪两项重要的国际公约?《东京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2分)(2)中国对于卓长仁等人的犯罪行为是否有管辖权?如果有,依据何在?中国对于卓长仁等人的犯罪行为有管辖权。(1分)中国是被劫持飞机的登记国,也是六名罪犯的国籍国,根据《海牙公约》享有管辖权。(1分)(3)韩国对于卓长仁等人的犯罪行为是否有管辖权?如果有,根据何在?有;韩国对于卓长仁等人的犯罪行为有管辖权。(1分)韩国是被劫持飞机的降落地国,也是六名罪犯的所在地国,根据《海牙公约》享有管辖权。(1分)(4)对卓长仁等人的行为,能否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为什么?对卓长仁等人的行为,不能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1分)根据《海牙公约》空中劫持是一项国际罪行,空中劫持者是国际罪犯,而国际罪犯是被排除在政治犯之外的。(1分)(5)韩国政府拒绝引渡,是否违反国际法?理由何在?韩国政府拒绝引渡,不违反国际法。(1分)《海牙公约》没有规定强制引渡义务,当事国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引渡。(1分)(6)汉城地方法院对卓长仁等人的判决,体现了什么原则?汉城地方法院对卓长仁等人的判决体现了“或引渡或起诉”原则。(2分)全国2009年7月自考国际法试题课程代码:002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近代国际法基本理论的荷兰国际法学家是(A)A.格老秀斯 B.马克斯·胡伯C.宾刻舒克 D.瓦特尔2.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国际法的主要渊源包括(C)A.条约、国际习惯 B.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C.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 D.条约、国际习惯、国际司法判例3.一元论国际法优先说的首倡者是(C)A.中国学者李浩培 B.英国学者布朗利C.奥地利学者凯尔森 D.德国学者特里佩尔4.国家以国籍为依据行使的管辖权属于(B)A.属地管辖权 B.属人管辖权C.保护性管辖权 D.普遍性管辖权5.在原始国籍的取得方面,目前多数国家的国籍立法采取的原则是(C)A.双系血统主义 B.出生地主义C.混合主义 D.单系血统主义6.构成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基本条款的原则是(C)A.国民待遇原则 B.不低于一般外国人待遇原则C.不推回原则 D.最惠国待遇原则7.承认“域外庇护”有效性的主要是(A)A.拉美国家 B.欧洲国家C.东南亚国家 D.非洲国家8.多国河流的主权属于(B)A.最主要的流经国 B.分别属于各段的流经国C.所有流经国 D.国际河流委员会9.下列情形中,构成对一国主权一般限制的是(B)A.租借 B.领海的无害通过C.国际地役 D.共管10.如果两国以不通航河流为界,一般的划界原则是(A)A.以河道中间线为界 B.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C.以河流的两岸为界 D.以河流的一岸为界11.在目前的国家实践中,领海宽度多为(B)A.3海里 B.12海里C.24海里 D.200海里12.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大陆架区域属于(C)A.公海的一部分 B.沿海国领土的一部分C.自成一类的海域 D.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1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平行开发”是(D)A.大陆架的开发制度 B.专属经济区的开发制度C.公海的开发制度 D.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制度14.目前最为重要和最具普遍性的民用航空公约是(A)A.《芝加哥公约》 B.《巴黎航空公约》C.《海牙公约》 D.《蒙特利尔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15.以下海域的上空属于国家领空范围的是(A)A.领海的上空 B.专属经济区的上空C.毗连区的上空 D.大陆架区域的上空16.根据1976年《登记公约》所规定的空间发射物体“登记公开制度”,登记国有义务将登记情况报告(B)A.联合国大会 B.联合国秘书长C.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D.联合国托管理事会17.下列人员中,不具有外交人员身份的是(B)A.外交秘书 B.外交信使C.文化专员 D.武官18.国务院是我国对外关系事务的(B)A.代表机关 B.领导机关C.主管机关 D.执行机关19.对于使馆的不可侵犯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使馆馆舍仅指办公处所,不包括生活寓所,后者不享有不可侵犯权B.即使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未经馆长许可,当地官员亦不得进入馆舍C.接受国负有特殊责任,采取一切适当步骤保护使馆馆舍免受入侵或损害D.使馆所有的交通工具也免受查封、扣押等任何司法程序20.按照《联合国宪章》,会员国缔结的条约应在(C)A.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登记并公布B.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登记并公布C.联合国秘书处登记并公布D.联合国国际法院登记并公布21.按照《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一国对条约所作的保留(C)A.可以在接受条约约束之前或之后的任何时间内做出B.必须采用固定的措辞或名称,如“保留”或“谅解”C.可以随时撤回D.可以影响条约在其他当事国之间的适用22.在目前的国际实践中,国际责任(C)A.只能由主权国家承担B.在实质上只是一种道义责任或政治责任,而非法律责任C.可以因国际法不加禁止的损害行为而承担D.不能因相对方的同意而免除23.《关于国家责任的条款草案》的编纂是由(C)A.海牙国际法编纂会议完成的B.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完成的C.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完成的D.国际法协会完成的24.一国为对抗他国不法行为而采取反措施时(B)A.该措施不须具有针对性B.在决定采取反措施前,应通知责任国并提议进行谈判C.两国间相互承担的所有国际义务即告解除D.反措施与所受的损害之间不必具有相称性25.对于《联合国宪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联合国宪章》本质上是一项多边公约B.《联合国宪章》是造法性的国际法律文件C.《联合国宪章》本身及其规定的义务,是一种“更高级”的法律和义务D.《联合国宪章》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制订的26.在传统的西方人权观念中,人权(A)A.只限于个人人权B.从内容上讲,只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C.本质上只能由国内政府来保障D.应以国家主权为基础,人权原则应从属于主权原则27.国际人权的纲领性文件是(A)A.《世界人权宣言》B.《联合国宪章》C.《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D.《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28.在联合国,目前最主要的专门性人权机构是(C)A.人权高级专员办公室 B.人权委员会C.人权理事会 D.妇女地位委员会29.第三方不直接参与争端谈判,而是主要运用外部手段促成争端当事国进行谈判以解决争端,这种方法被称为(B)A.调停 B.斡旋C.和解 D.协商30.按照战争法规则,下列不属于合法战斗员的是(D)A.民兵 B.志愿部队C.游击队 D.外国雇佣兵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国家的领土包括(ABDE)A.领陆 B.领水C.大陆架 D.领空E.领陆及领水的底土32.享有全部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有(ABC)A.在国外的一国元首 B.在国外的一国政府首脑C.在国外的一国外交部长 D.驻外国的大使E.驻外国某地的领事33.下列行为中可以归因于国家而成为国家行为的有(BCDE)A.国家参与的国际组织的行为 B.国家机关的行为C.国家地方法院的行为 D.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E.国家军队的行为34.被现代国际法所允许的国际争端解决方法有(CDE)A.战争 B.非战争武装行为C.反报 D.报复E.平时封锁35.国际法院法官(CDE)A.应由联合国大会单独选举B.应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C.应代表世界各大文化和各主要法系D.有权参加审理国际法院的所有案件E.不代表任何国家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6、37小题各7分,第38、39小题各8分,共30分)36.与国内法相比,国际法有哪些主要特征?答:由于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的结构截然不同,作为国际社会法律秩序的国际法与调整国内社会关系的国内法相比,国际法的主要特征表现如下:(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国际法的主要调整对象。(1分)而国内法主要调整个人与个人或者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其主体主要是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1分)(2)由于国际社会不存在统一的凌驾于各国之上的立法机构,国际法规范是有组成国际社会的国家以明示的同意(即条约的方式)或者默示的同意(即习惯法的方式)共同确认的。(2分)而在国内法则主要由单个国家的立法机构予以制定或认可的;(1分)(3)国际法的实施主要靠国家的自我遵守,而不是靠国家之上的强制执行机关来维护。(1分)而在国内社会,其权力集中于国家,国内法主要依靠有组织的国家强制机关,如军队、警察和法庭等加以维护,并保证国内法的实施。(1分)37.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应遵行哪七项原则?答:为了实现联合国的宗旨,《联合国宪章》第2条规定了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应尊行下列7项原则:(1)主权平等原则;(1分)(2)善意履行宪章义务原则;(1分)(3)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1分)(4)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原则;(1分)(5)集体协助原则;(1分)(6)保证非会员国遵守宪章义务原则;(1分)(7)不干涉内政原则。(1分)38.何谓永久中立国?其中立义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一、永久中立国是指根据国际条约或国际承认,在对外关系中承担永久中立义务的国家;(2分)二、永久中立义务主要包括:1、不得对他国进行战争或参与战争,但有权对外国的武力攻击进行自卫;(2分)2、不缔结与中立义务相抵触的条约,如军事同盟条约、共同防御协定等;(2分)3、不采取任何卷入战争的行动或承担这方面的义务,如允许外国军队入境或允许外国在其境内建立军事基地等。(2分)39.在国际实践中,国际组织主要有哪几种表决制度?答:在国际组织的实践中,表决制度一般有以下四种:(1)全体一致同意,即国际组织的议案必须取得出席及投票的所有成员的一致同意方可通过;(1分)(2)多数同意制,即议案必须经出席及投票的成员多数同意方可通过。(1分)根据“多数”的情况,这种表决制度又可分为三种:简单多数,特定多数,多数加特定成员通过;(2分)(3)加权表决制,即依据一定标准和规则分别给予国际组织成员国以不同票数或不等值的投票权的表决方式;(2分)(4)协商一致,即成员之间进行广泛协商后,达成一种不经投票而一致合意的表决方式。(2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40.试论条约对第三方的效力。答:(1)条约的效力原则上不及于第三国,这是条约法上一项重要的原则,它被称为“条约相对效力原则”或称“条约不及第三国”原则。(1分)具体而言,条约在原则上只在当事方之间构成法律,只对当事方发生法律效力,而对第三方没有法律拘束力,即对第三方既不创设义务,也不给予权利,所谓“第三方”即非条约当事方的国家或国际组织等。(2分)《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4条重申了条约相对效力原则:“条约非经第三国同意,不为该国创设义务或权利。”(1分)但是,条约相对效力原则并不是绝对的,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规定,在下列情况下,条约可以对第三方产生一定的效果或影响:(1分)(1)条约为第三国规定义务。在义务当事国有为第三国规定义务的意图而第三国又以书面形式明示接受该义务的条件下,条约可以为第三国规定义务;(2分)(2)条约为第三国规定权利。条约为第三国规定权利,应得到它的同意;若第三国无相反的表示,应推定其同意;(2分)(3)第三国义务或权利的取消或变更。取消或变更条约对第三国的义务须经条约当事国与该第三国同意;而取消或变更权利则视具体情况而定;(2分)(4)条约所载规则由于是国际习惯法而对第三国具有拘束力;(2分)另外,在国际实践中,关于边界和领土变更的条约所规定的新的边界或领土的归属,应被第三国尊重。(2分)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41.1990年3月20日,甲国军舰“沃尔号"在距离海岸大约16海里的本国毗连区海面,发现一艘被怀疑正准备向甲国走私电器的船舶“幸运号”,该船在乙国登记但所有船员都为甲国人。当“幸运号”往公海逃走时,“沃尔号”对其进行了追赶。3月21日,在追赶至离岸105海里的地方时,由于发生故障,“沃尔号”停止了追赶。3月22日,从另一方向驶来的甲国军舰“狄克号”追上了“幸运号”。当停船和登临检查的要求遭到拒绝时,“狄克号”军舰开炮将“幸运号”击沉。问题:(1)“幸运号”的船旗国应为哪国?为什么?(2)“沃尔号”军舰是否有权执行对“幸运号”的紧追任务?为什么?(3)“狄克号”军舰接替“沃尔号”军舰对“幸运号”展开的紧追是否正当?为什么?(4)“狄克号”军舰将“幸运号”击沉是否合法?为什么?5-答:(1)“幸运号”的船旗国应为哪国?为什么?“幸运号”的船旗国应为乙国;(1分)因为船旗国主要是依登记国确定,船员国籍不是决定船旗国的标准。(2分)(2)“沃尔号”军舰是否有权执行对“幸运号”的紧追任务?为什么?“沃尔号”军舰有权执行对“幸运号”的紧追任务;(2分)因为它是军舰,有权执行紧追任务而无须特别授权。(2分)(3)“狄克号”军舰接替“沃尔号”军舰对“幸运号”展开的紧追是否正当?为什么?“狄克号”军舰无权接替“沃尔号”展开紧追;(2分)因为“沃尔号”的紧追已经中断,不符合“连续性原则”的要求。(2分)(4)“狄克号”军舰将“幸运号”击沉是否合法?为什么?“狄克号”军舰将“幸运号”击沉不合法;(2分)因为其紧追权的行使本身不正当,且即使有权紧追也无权击沉。(2分)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国际法试题课程代码:002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国际法调整的对象主要是(A)A.国家之间的关系 B.国家与外国人之间的关系C.不同国家的私人之间的关系 D.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2.西方国家的传统人权概念比较强调(A)A.个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B.个人的公民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C.个人的公民权利以及国家、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D.个人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3.确定一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的依据是(C)A.血统 B.种族C.国籍 D.住所4.外国人在居留国(C)A.仅受居留国的管辖 B.仅受国籍国的管辖C.受居留国和国籍国的双重管辖 D.不受任何国家的管辖5.在国际海底区域适用的基本法律原则是(D)A.国家主权原则 B.先占原则C.时效原则 D.人类共同继承遗产原则6.根据《芝加哥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决定航空器国籍的标准是(A)A.航空器的登记地 B.航空器的所有国C.航空器的所在国 D.航空器租赁人的国籍7.在下列选项中,一个国家发射空间物体应向其报告并登记的是(C)A.联合国外空委员会 B.联合国经社理事会C.联合国秘书长 D.联合国大会8.接受国准许派遣国领事执行职务的文件是(D)A.领事任命书 B.全权证书C.介绍函 D.领事证书9.在下列有关使馆费用的选项中,不属于免税范围的是(A)A.对使馆提供特定服务的费用,如水、电、煤气等费用B.使馆入境的公务用品,如车辆、办公用具等C.使馆办理公务所收的费用,如办理签证、执照等D.使馆买卖或租赁馆舍的费用10.对我国和外国所缔结的条约与重要协定,有权决定批准的机关是(D)A.国家主席 B.国务院C.外交部 D.全国人大常委会11.《联合国宪章》是在(A)A.旧金山会议上制订的 B.巴黎和会上制订的C.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制订的 D.雅尔塔会议上制订的12.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负责条约登记的机关是(A)A.联合国秘书处 B.联合国安理会C.联合国经社理事会 D.国际法院13.国际法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原则是(B)A.民族自决原则 B.主权平等原则C.不干涉内政原则 D.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14.一般认为对国际法渊源作了权威性说明的国际文件是(C)A.《国际联盟盟约》 B.《联合国宪章》C.《国际法院规约》 D.《维也纳条约法公约》15.国际习惯法是(C)A.由联合国大会制定而成的 B.由国际法委员会编纂形成的C.在国际交往中形成并为各国公认的 D.一些国家协定采用的16.甲国对于外国人在乙国领域内侵犯甲国利益的犯罪行为有权行使管辖,这种管辖是(A)A.保护性管辖 B.属地管辖C.属人管辖 D.普遍性管辖17.内水与领海的主要区别是(A)A.外国船舶在内水不享有无害通过权 B.沿海国对领海享有主权C.内水上空不允许外国飞机飞越 D.沿海国对内水享有主权18.大陆架宽度的起算线是(C)A.领海外部界线 B.毗连区外部界线C.领海基线 D.海岸线19.《芝加哥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所指的国家航空器是(D)A.国家所有的航空器 B.国家经营的航空器C.在该国登记的航空器 D.用于军事、警察等部门执行公务的航空器20.公约通常是许多国家就某一重大法律问题举行国际会议而制定的(B)A.双边条约 B.多边条约C.契约性条约 D.国际组织章程21.被指控犯有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的被告(A)A.不适用时效原则B.不承担个人刑事责任C.无权得到公平审判D.可以以政府和上级命令为理由免除其行为的国际法责任22.域外庇护是(B)A.习惯国际法规则 B.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区域性规则C.普遍国际法规则 D.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规则23.过境通行制度可适用于(D)A.公海 B.领海C.专属经济区 D.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24.在下列水域中,不属于内水的是(D)A.内陆水 B.内海湾C.内海峡 D.领海25.根据《联合国宪章》,有权行使自卫权的国家是(D)A.受到外国威胁的国家 B.与外国发生争端的国家C.国内发生武装冲突的国家 D.受到外国武力攻击的国家26.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战争法规则被称为(B)A.海牙规则 B.日内瓦规则C.纽伦堡原则 D.马顿斯条款27.给予使馆和外交人员以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采取(D)A.代表性说 B.治外法权说C.职务需要说 D.职务需要说与代表性说相结合的主张28.人权问题全面进入国际法领域,成为国际法的主要调整对象之一,是从(D)A.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开始的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的C.19世纪传统国际法逐渐成熟后开始的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的29.在下列权利中,属于集体人权的是(C)11A.生命权 B.自由权C.自决权 D.受教育权30.甲乙两国以小青河为界,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一般国际法规则的是(C)A.小青河沿岸及水域分属甲乙两国,且两国对分属本国部分享有领土主权B.甲乙两国对小青河有共同的使用权,但不得损害对方国家的利益C.甲乙两国可在边境地区建立靶场或进行武器实验D.甲乙两国船舶可在小青河上平等自由地航行,但一般不能到对岸港口停靠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国际不法行为法律责任的免除事由包括(ABCDE)A.同意 B.不可抗力C.自卫 D.危难和危急情况E.反措施32.一个国家的领土包括(ABDE)A.领陆 B.领水C.大陆架 D.领空E.领陆及领水的底土33.从事违反国际法的战争犯罪行为的人应承担个人责任,在下列原因中,不得成为免除其国际刑事责任的理由的有(ABCDE)A.作为国家官员的地位 B.只是战争犯罪的共谋C.不违反所在国的国内法 D.政府或上级命令E.作为国家元首享有豁免权34.条约必须遵守原则的例外情形有(ACDE)A.该条约违反国际强行法规则 B.该条约违反缔约国国内法C.该条约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 D.具体行为涉及条约保留条款E.情势发生根本变化35.甲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其行为属于国际法上的国家内政范围,其他国家不得进行干涉的有(ACDE)A.甲国决定废除君主立宪制,改用共和制作为其基本政治制度B.为解决该国存在的种族冲突,甲国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种族隔离区C.甲国决定邀请某个外国领导人来访D.甲国决定申请参加某个政府间国际组织E.甲国决定与乙国签署双边贸易协定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36.简述国际法的基本特征。答:国际法是法律,但不是国内法律而是特殊体系的法律。(2分)其基本特征表现为:(1)主体主要是国家,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也在一定范围内享有主体地位。但国际法调整的关系主要是国家之间的关系。(2分)(2)由国家协议制定。国际社会没有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立法机关,国际法只能由国家通过协议制定。习惯法也是来自于国家实践,经反复和一致地实践而被确认为法律。(2分)(3)主要靠国家的自我遵守。国际社会没有强制执行国际法的机关。国际法的强制性主要由国家自己的强制行动来体现。(2分)37.简述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主要特征。答:(1)是国家之间的组织。国际组织本质上是国家间合作的一种有效的法律形式,是建立在国家之间而非凌驾于国家之上的。(2分)(2)根据国际条约或其他受国际法支配的文件而创立。创设国际组织的条约或国际法律文件,构成了该国际组织的法律基础。(2分)(3)具有特定的宗旨和目的。这些宗旨和目的由组织约章予以明确规定,并通过国际组织内部机构的活动予以实施。(2分)(4)必须有一套常设的组织机构。拥有常设机构和经常性的工作地点,是国际组织区别于国际会议的主要特点。(2分)38.简述大陆架的法律地位。答:依据《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1分)大陆架是沿海国管辖范围内的海底区域,但它不属于国家领土。(2分)依据《海洋法公约》的规定:(1)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驶主权权利,且这种权利是专属性的;(1分)(2)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并不取决于有效或象征性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1分)(3)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不影响上覆水域或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1分)(4)沿海国对大陆架权利的行使不得对航行和本公约规定的其它国家的权利和自由有所侵害;(1分)(5)沿海国对200海里以外大陆架非生物资源的开发要向国际海底管理局缴纳一定的费用。(1分)39.简述国际条约的主要特征。答:(1)是国际法主体间签订的协议;(2分)(2)为缔约主体创设国际权利和义务;(2分)(3)必须以国际法为准;(2分)(4)以书面形式为主。(2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6分)40.试述国家豁免原则的发展。答:国家豁免是指国家免受他国管辖的权利。(1分)根据属地原则,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物和事享有管辖权,但对于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外交官员以及外国的国家行为和国家财产除外,因为它们享有管辖豁免权。(2分)国家豁免原则是从“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这一罗马法谚语引申出来的一项国际习惯法规则。(2分)根据这项规则,国家被认为是主权实体,国家行为和国家财产不受外国法院的司法管辖,否则被视为有损于国家作为主权者的地位。(2分)20世纪以前,国家豁免是无例外的,国家的一切行为和财产均免受外国法院的管辖,人们称之为“绝对豁免原则”。(2分)20世纪后,由于国家普遍从事商业活动,一次国家子啊处理国家豁免问题的案件时,开始把国家行为和财产按其运用目的区分为“主权性的”和“非主权性的”;对于用于主权目的的行为和财产可以享有豁免,否则不能享有豁免,这被称为“有限豁免原则”或“相对豁免原则”。(3分)目前,发达国家多采用有限豁免原则,发展中国家则多采用绝对豁免原则。(2分)200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第一次以普遍性国际公约的方式确立了有限豁免原则。目前,有关的实践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2分)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2分)41.美国驻德黑兰外交领事人员案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亲美的伊朗王国政府被推翻。在革命过程中,示威游行的伊朗学生冲击并占领了美国驻德黑兰使馆,扣留了美国驻伊使馆的外交领事人员。为此,美国于1980年宣布冻结了伊朗在美国的资产。在释放人质谈判未能迅速取得结果的情况下,卡特政府派遣特种部队潜入伊朗使用武力营救人质,但行动遭到失败。与此同时,1979年11月29日,美国向海牙国际法院对伊朗提起诉讼,请求国际法院指示临时保全措施,同时请求法院判定伊朗违反了《维也纳外交领事关系公约》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伊朗对国际法院的管辖权提出异议,其理由之一是认为扣押美国外交人员是民众的行为,不是伊朗政府的行为,因此美伊两国之间不存在争端。案件进行过程中,美伊两国继续进行了谈判,并最终达成了解决的方案,被扣押的美国外交领事人员获得了释放。(1)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纠纷是否属于国际争端?理由何在?(2)美伊纠纷如果是国际争端,请问它属于法律性争端还是政治性争端?(3)美国冻结伊朗在美资产的行为属于反报还是报复?理由何在?(4)美伊谈判解决人质问题,属于何种类型的国际争端解决方法?(5)美国能否在谈判的同时,又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为什么?12-答:(1)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纠纷是否属于国际争端?理由何在?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纠纷是国际争端;(1分)根据《维也纳外交领事关系公约》和习惯国际法,一国有责任保证他国外交馆舍和外交人员不受侵犯,因此伊朗不能主张扣押外交领事人员是与本国政府无关的民众行为。(1分)(2)美伊纠纷如果是国际争端,请问它属于法律性争端还是政治性争端?美伊争端,既是法律性争端又是政治性争端。(2分)(3)美国冻结伊朗在美资产的行为属于反报还是报复?理由何在?美国冻结伊朗在美资产的行为属于报复;(2分)因为从美国角度讲,是针对伊朗的国际不法行为所采取的对抗措施。(1分)(4)美伊谈判解决人质问题,属于何种类型的国际争端解决方法?伊谈判解决人质问题,属于外交(或政治)解决国际争端。(2分)(5)美国能否在谈判的同时,又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为什么?美国可以在谈判的同时,又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2分)因为两种方法都是自愿和非排他的。(1分)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国际法试题课程代码:002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通常情况下,国家对某一个人行使外交保护权的条件是,这个人(C)A.在该国居留,是该国的居民 B.向该国提出了庇护的请求C.具有该国国籍 D.曾为该国作出过重要贡献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外国向中国提出引渡,其决定机关是(C)A.外交部 B.最高人民法院C.国务院 D.公安机关3.确立国际地役的依据是(B)A.国际惯例 B.国际条约C.公平原则 D.对等原则4.确立边境制度的目的之一是(C)A.划定边界线 B.确定边境居民的国籍C.便于边境居民的往来 D.确定边境地区主权5.《南极条约》对缔约国在南极的领土要求的规定是(C)A.部分肯定 B.全部否定C.冻结 D.全部肯定6.将航空器主要视为犯罪行为场所的国际公约是(A)A.《东京公约》 B.《海牙公约》C.《巴黎航空公约》 D.《蒙特利尔公约》7.按照联合国大会《关于从外层空间遥感地球的原则》之决议的规定(A)A.遥感活动应为所有国家谋取福利和利益B.遥感国有遥感自由,它无需与被遥感国协商其遥感活动C.被遥感国可以无偿取得遥感的原始数据D.遥感国的遥感活动不必特别考虑发展中国家的需要8.最早的全球航空公约是(D)A.《芝加哥公约》 B.《华沙公约》C.《海牙公约》 D.《巴黎航空公约》9.下列使馆人员中,具有外交官身份的是(A)A.秘书 B.信使C.会计 D.译员10.使馆可免纳捐税,但不应免除(B)A.所得税 B.服务费C.交通费 D.进口税11.在下列情形中,不可归因于国家的不当行为是(B)A.国际机关的行为 B.非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C.实际上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 D.经授权行使政府权力的其他实体的行为12.受害国因加害国的国际不法行为而要求加害国给予赔偿的首选方式是(A)A.恢复原状 B.限制主权C.补偿 D.道歉13.国际人权可分为个人人权和(D)A.公民权 B.民族自决权C.发展权 D.集体人权14.我国政府主张,人权在本质上属于(A)A.国内管辖的问题 B.国际管辖的问题C.一个抽象、绝对的概念 D.完全超越国家主权的权利15.国际人权法的主要渊源是(B)A.国际习惯 B.国际人权公约C.一般法律原则 D.国际司法判例16.国际争端一般可分为政治性争端和法律性争端,政治性争端又被称为(D)A.关于权利的争端 B.关于义务的争端C.可裁判的争端 D.不可裁判的争端17.国际法院的判决(B)A.作为国际法渊源对一切国家有拘束力 B.对争端当事国就本案有拘束力C.对普通法系的国家有拘束力 D.是否有拘束力由各国自行确定18.没有第三方介入的国际争端解决方法是(C)A.斡旋 B.调停C.协商 D.仲裁19.战争中禁止使用背信弃义的作战方法,但不禁止(C)A.伪装具有平民和非战斗员的身份 B.假装有在休战旗下谈判或投降的意图C.使用诈术或奇计 D.使用中立国的标志或制服20.《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对情势变迁原则的态度是(C)A.不承认该原则 B.完全承认该原则C.有条件地承认该原则 D.只在边界条约中承认该原则21.国民待遇是(C)A.给予本国国民的待遇B.政治权利方面的待遇C.在互惠基础上给予某些特定国家外国人的待遇D.给予外国驻本国外交官的待遇22.以经纬度标出的边界称为(A)A.天文学边界 B.自然边界C.几何学边界 D.直线边界23.将国家在外层空问的探索和利用活动定性为“全人类的事务”的条约是(B)A.《月球协定》 B.《外空公约》C.《营救协定》 D.《责任公约》24.国家在对外关系上的最高代表是(D)A.使馆馆长 B.外交部长C.政府首脑 D.国家元首25.国际法律责任的主体主要是(B)A.政府间国际组织 B.主权国家C.争取独立的民族 D.个人26.在援引不可抗力解除国家行为的不法性时,不符合条件的是(A)A.该行为所包含的特定风险已被行为国接受B.该行为是由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引起C.该行为是由于发生了该国无力控制或无法预料的事件D.该行为使该国在当时的情况下实际上不可能履行其国际义务27.西方国家主张人权(A)A.从性质上更适合通过国际机构来保障 B.是完全受各国排他性管辖的事项C.只能从属于国家主权 D.只有建立在“集体”基础上才是稳固的28.资本阶级人权观的思想渊源是(C)A.联邦主义 B.国家主义C.人文主义 D.国际主义29.按照国际法,一般不予继承的条约是(C)A.关于边界制度的条约 B.关于中立化区域的条约C.友好同盟条约 D.关于非军事区的条约30.中国公民陆某,系国家工作人员,他通过其甲国亲戚的申请而获得甲国国籍,随后陆某在中国因违法被刑事拘留。此时,陆某提出他合法持有甲国护照,为甲国公民,要求通知甲国驻华领事。经查证,陆某本人到案发时从未离开中国,也从未申请退出中国国籍。根据中国国籍法有关规定(A)A.陆某仍是中国人B.陆某是中国法律承认的具有双重国籍的人C.陆某是中国境内的外国人D.陆某的国籍状态不确定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有权提出引渡罪犯请求的国家主要有(ACD)A.受害的国家 B.罪犯居留的国家C.罪犯本人所属的国家 D.犯罪行为发生地国家E.罪犯财产所在地国家32.使馆馆长的等级包括(ABD)A.大使 B.代办C.临时代办 D.公使E.副大使33.根据国际人道法,战俘享有的待遇包括(ABCDE)A.不得侮辱、虐待、报复和杀害B.人身、宗教信仰和尊严应得到尊重C.应被允许和家庭通信D.医疗应得到必要的保障E.积极敌对行动停止后应立即释放并遣返34.在国际实践中,争端当事国通常为之采取反报措施的情况有(ABCDE)A.在外国的本国侨民遭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B.贸易问题上遭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C.航运问题上遭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D.本国公民遭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E.本国外交人员被无理驱逐35.甲国驻乙国的领事在乙国境内开车执行职务时将乙国人撞成重伤,该乙国人向乙国法院提起诉讼,但乙国法院未受理此案,其理由是该领事(BD)A.是外交代表 B.享有领事特权与豁免C.只受其本国法律的管辖 D.正在执行职务E.享有城外庇护的权利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6、37小题各7分,第38、39小题各8分,共30分)36、简述国际法的渊源。答: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国际法作为有效的法律规范所以形成的方式或程序;其二是指国际法的规范第一次出现的地方。从法律的观点看,前者才是国际法的渊源;后者只能说是国际法的历史渊源。(2分)作为国际法渊源的完整陈述,《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规定,国际法院在裁判争端时应适用的国际法有:(1)一般或特别国际条约;(1分)(2)国际习惯;(1分)(3)文明各国所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1分)(4)(在第59条规定的前提下)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辅助资料的司法判例在各国权威最高的公法学家学说。(1分)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而司法判例和公法学家学说是确定国际法原则的辅助资料。普遍认为,条约和国际习惯在国际法渊源中处于最为重要的地位。(1分)37、简述条约缔结的一般程序。答:条约对国家最有重要意义,各国均谨慎为之,经过一定的过程和履行必要手续,方能生效和约束当事国。(2分)国际法对条约缔结程序没有统一的规则,(1分)但在外交实践中,通常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谈判和约文的起草;(1分)(2)约文的认证和签署;(1分)(3)批准和交换批准书;(1分)(4)登记和公布。(1分)38、简述国际法上的国家管辖权。答: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管辖权是指国家对特定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管辖和处置的权利。(2分)在国际法上,一般将国家管辖权分为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保护性管辖权和普遍性管辖权。(2分)(1)属地管辖权是指国家对本国领域内的一切人、物和所发生的事件有行使管辖的权利,但国际法公认的豁免者除外;(1分)(2)属人管辖权是指国家对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实行管辖的权利,而无论他们在国内还是在国外;(1分)(3)保护性管辖权是指国家对于外国人在该国领域外侵害该国国家或公民重大利益的犯罪行为行使管辖的权利;(1分)(4)普遍性管辖权是指根据国际法规定,对于严重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人类利益的某些特定国际犯罪行为,各国均有管辖权,而不问这些犯罪行为发生的地点和罪犯的国籍。(1分)39、简述国内法与国际法关系的国家实践。答:国内法与国际法关系的国家实践主要体现在国际习惯和国际条约两个方面:(1)关于国际习惯的实践:在其宪法中对习惯法作出规定的国家,一般都对习惯法采取直接适用的方式。(1分)在英国,习惯法与普通法的地位相同,因而其效力低于议会的制定法;在美国,国际习惯法在美国的效力与英国的情况相似,得到普遍承认或至少已经美国同意的习惯法规则在美国国内有效,为美国所适用;在日本,习惯法规则不必经过特别立法即具有国内法的效力。(2分)(2)关于条约的实践:它主要体现为条约在国内适用的方式和条约在国内法上的地位两个问题。(1分)条约在国内适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直接使用方式(即纳入)、间接适用方式(即转化)以及混合制(纳入和转化的结合)。(2分)在各国的条约实践中,自动执行条约在国内法上的地位主要分为三种情况:条约效力在宪法之下,但由于一般法律(如法国);条约与本国法律具有同等效力(如美国);以及条约效力有条件地优于宪法(如荷兰)。(2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40、试论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联系和区别。答:(1)公海是指不包括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在内的全部海域。随着国际海底区域制度的建立,国际海底也不再是公海的组成部分。(2分)国际海地区域是指国家管辖权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以及底土。(2分)(2)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在大陆架以外是一个重叠区域,它们都属于国际区域,任何国家都不得提出主权要求。(2分)各国在两个区域所享有的权利及承担的义务,也有重叠之处,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2分)(3)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虽然联系密切,但两者又有很大区别,不可相互取代。(1分)两者的形成历史不同,公海法律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国际海底区域制度是当代国际海洋法的发展结果;(2分)两个海域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有所不同;公海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体现在公海的六大自由之上;而国际海底区域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体现在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及其开发制度之上;(2分)各国在这两个区域内的权利义务也有所不同;(1分)两者的范围或宽度略有不同。(1分)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41、1948年,在巴勒斯坦发生的一系列暴力事件中,一些联合国工作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9月17日,联合国调解专员和首席观察员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控制区内被以色列恐怖主义分子杀害,并由于警察采取措施的迟延,罪犯未受到追捕和查明。事件发生以后,联合国大会就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所遭受伤害如何提出赔偿请求进行了讨论。请根据国际法相关原理,对联合国大会讨论的下列问题进行分析:(1)联合国作为国际组织,能否享有国际法律人格为其工作人员提出国际损害赔偿请求?为什么?(2)如果类似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享有国际法律人格,那么它与国家的国际法律人格有何区别?为什么?(3)在提出赔偿请求的过程中,联合国这种保护性行动的依据是什么?若损害行为由受害人本国所为,这是否会影响联合国的求偿能力?10-答:(1)联合国作为国际组织,能否享有国际法律人格为其工作人员提出国际损害赔偿请求?为什么?联合国具有国际法律人格。(2分)为了有效地履行组织章程所规定的职能以实现其宗旨和目的,国际组织应具有法律人格。(2分)既然联合国会员国已将某些职能委托给联合国,这也就意味着它们赋予了联合国能享有履行其职能所必需的隐含权力。(2分)(2)如果类似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享有国际法律人格,那么它与国家的国际法律人格有何区别?为什么?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其国际法律人格是固有的和与生俱来的;(1分)而国际组织是有限的或派生的国际法主体,其国际法律人格以它的职能范围为前提。(2分)国家具有国际法所确认的全部国际权利和义务;(1分)国际组织的权利和义务则取决于章程所明示或暗示的宗旨和职能、以及在实践中逐渐发展的职能。(2分)(3)在提出赔偿请求的过程中,联合国这种保护性行动的依据是什么?若损害行为由受害人本国所为,这是否会影响联合国的求偿能力?/308联合国的行动依据是受害人代表联合国履行其职能。(2分)即使损害行为责任国是受害人国籍国,也不影响联合国的求偿能力。(1分)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国际法试题课程代码:002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是(C)A.1789年法国革命B.1899年海牙和平会议C.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公会D.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下列国家边界线中,不属于条约边界线的是(D)A.天文学边界B.自然边界C.几何学边界D.传统边界3.通航边界河流,若无边界条约规定,其界线一般应划在(B)A.河床中心线B.航道中心线C.对方河岸D.本国河岸4.现代国际法禁止的领土取得方式是(C)A.先占B.添附C.征服D.赠予5.一国依条约同意为另一国的利益而不在其国境上的特定地点建立军事要塞,这种对领土主权的限制称为(B)A.共管B.国际地役C.势力范围D.租借6.中国对南沙群岛领土主权的取得方式是(C)A.割让B.征服C.先占D.添附7.《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有权确定的专属经济区宽度是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D)A.6海里B.12海里C.24海里D.200海里8.《外空条约》的主要内容是(A)A.外空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B.外空物体登记制度C.外空事故赔偿规则D.营救宇航员原则9.对空间物体的管辖权,只能(C)A.属于联合国外空委员会B.属于联合国秘书长C.根据属人原则确定D.根据属地原则确定10.航空器的国籍是(C)A.航空器所有人的国籍B.航空器承租人的国籍C.航空器登记国的国籍D.机长的国籍11.根据《月球协定》的相关规定,月球及其资源是(B)A.无主物B.人类共同继承财产C.共有物D.专属联合国的开发对象12.在外交关系中,外交团的作用是(A)A.礼仪性的B.政治性的C.商业性的D.永久性的13.接受国准许派遣国领事执行职务的证书是(D)A.领事任命书B.国书C.介绍函D.领事证书14.在下列人员中,具有外交官身份的是(A)A.秘书B.翻译C.会计D.译员15.特别使团的职务由(C)A.《特别使团公约》具体规定B.《外交关系公约》规定C.派遣国和接受国约定D.派遣国自行决定16.使馆可以免纳税费,但不应免除(B)A.所得税B.服务费C.交通费D.进口税17.在不正常或不完全的外交关系中,双方互派的外交使节一般是(C)A.大使B.公使C.代办D.临时代办18.当事国双方通过互换外交照会,就有关事项达成的协议被称为(B)A.协定B.换文C.联合声明D.宣言19.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规定,条约的加入一般是针对(D)A.开放性双边条约B.多边国际公约C.边界条约D.开放性的多边条约或国际公约20.确定联合国安理会表决程序中的“大国一致原则”的国际文件是(C)A.《莫斯科协定》B.《德黑兰宣言》C.《雅尔塔协定》D.《开罗宣言》21.联合国大会对“重要问题”进行表决的多数通过制为(B)A.简单多数B.三分之二多数C.四分之三多数D.多数加特定成员22.在下列国际组织中,被称为最典型的超国家组织的是(C)A.联合国B.美洲国家组织C.欧洲联盟D.世界非洲联盟23.第一个系统地提出基本人权具体内容的国际文件是(B)A.《国际联盟盟约》B.《世界人权宣言》C.《联合国宪章》D.《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24.对近代仲裁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案例是(D)A.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B.英法大陆架仲裁案C.帕尔马斯岛仲裁案D.阿拉巴马仲裁案25.1945年11月10日由英、美、苏、法等国组成军事法庭对德国主要战争罪犯进行了审判,该法庭被称为(D)A.柏林国际军事法庭B.东京国际军事法庭C.莱比锡国际军事法庭D.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26.国际争端的主体主要是(A)A.国家B.国际组织C.跨国公司D.涉外企业27.战争中禁止使用背信弃义的作战方法,但不禁止(C)A.假装具有平民或非战斗员身份B.假装有在休战旗下谈判或投降的意图C.使用诈术或奇计D.使用国际组织或中立国的标志28.关于战俘待遇、保护平民、改善战地及海上武装部队伤病员境遇的日内瓦四公约订立于(B)A.1977年B.1949年C.1929年D.1907年29.国际法院对联合国大会提出的法律问题发表的意见是(A)A.咨询意见B.判决C.终审裁决D.强制性司法解释30.甲国因故驱逐了乙国驻甲国使馆中一名外交人员,后乙国也驱逐了甲国驻乙国使馆中一名外交人员,乙国的行为是(A)A.反报B.报复C.干涉D.制裁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国际不法行为可以单独归于一国的情况有(ABCE)A.一国的国家机关的行为B.行使政府权力要素的人或实体的行为C.由另一国交由一国支配的机关的行为D.一国援助另一国实施国际不法行为E.逾越权限或违背指示的行为32.国家领土在构成上包括(ABDE)A.领陆B.领水C.大陆架D.领空E.领陆及领水的底土33.各国的民用航空器可自由飞越(ABCD)、162、163A.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上空B.公海上空C.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上空D.群岛海道的上空E.领海上空34.联合国国际人权公约所确立的人权国际监督和保护机制主要有(BDE)、354、357A.国际法院审判制度B.缔约国报告制度C.国际仲裁制度D.国家间指控制度E.个人来文制度35.国内外交机关包括(ABD)A.国家元首B.政府C.政府首脑D.外交部E.外交部长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6、37小题各7分,第38、39小题各8分,共30分)36、简述条约保留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答:条约的保留是指一国在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条约时所作的单方面声明,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措辞或名称,其目的在于排除或更改条约的某些规定对该国适用时的法律效果。(3分)根据上述定义,条约的保留有三个主要特征:(1)保留应在一国表示接受条约约束时作出。也就是说,保留的提出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一国没有在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条约时提出保留,那么此后该国就无权提出保留;(1分)(2)保留可以采用任何措辞或名称,如“保留”、“谅解”、“解释性说明”等,但其性质属于单方面的声明,即声明国是为了维护其在有关条约中的特殊利益而单方面提出;(1分)(3)保留的目的在于排除或更改条约中某些条款对提出保留的当事国的拘束力。这是保留定义的核心,是区分保留和其他有关条约的各类声明的关键所在。(2分)37、简述引渡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原则。答:引渡是指一国应外国的请求,把正处于自己领土之内而受到外国通缉或判刑的人,移交给外国审批或处罚的行为。(1分)引渡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原则包括:(1)引渡以条约为依据。在国际法上,国际之间并无引渡罪犯的义务,除非它根据条约承担了这种义务;(1分)(2)政治犯不引渡原则;(1分)(3)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1分)(4)双重犯罪原则。双重犯罪原则是指可引渡的犯罪必须是请求引渡国家和被请求引渡国家双方都认为是犯罪的行为;(1分)(5)罪行特定原则。“罪行特定原则”是指移交给请求国的罪犯,在该国只能就其请求引渡时所指控的罪名予以审批和处罚。这一原则也称为“引渡与追诉一致原则”。(2分)38、在国际实践中,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国际组织为了履行其职能和实现其宗旨,在对外关系中一般具有下列几项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1分)这些权能是国际组织在国际法上的人格的具体体现:(1)缔约能力。有些国际组织有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与其他国际法主体缔结条约。国际组织的缔约能力是国际组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2分)(2)使节权。有些国际组织有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参与国际关系,这表现在它们可以与其成员国、非成员国或其他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相互派遣或者接受常驻使节或临时使节;(1分)(3)享受特权与豁免。为了保证国际组织有效地履行其职能之必需,国际组织及其代表、财产在东道国和常驻地国可以享受一定范围的特权与或豁免。(1分)(4)承认与被承认权。这是指国际组织在同其他国际法主体发生关系时,承认其他国际法主体和被其他国际法主体承认地问题,以及当成员国中出现两个或多个政治实体时,国际组织承认其中一个为该成员国的代表。(2分)(5)国际责任能力。国际组织拥有一定的求偿能力和承担国际责任的能力。(1分)39、简述国际法的渊源及其新发展。答: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的规定,国际法的渊源包括:(1)一般或特别国际条约;(1分)(2)国际习惯;(1分)(3)文明各国所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1分)(4)司法判例和权威公法学家的学说;(1分)此外,经当事国统一,国际法院还可以本着“公允及善良原则”裁判案件。(1分)其中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而司法判例和公法学家学说是确定国际法原则的辅助资料。(1分)随着国际组织的迅速发展,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的决议对国际法渊源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联合国和其他重要国际组织的决议,尤其是那些宣布国际习惯法或正在形成中的国家法规则的决议,是确定法律原则的补助资料,其地位应高于司法判例和公法学家的学说。(2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40、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论述大陆架的概念、外部界限以及沿海国对其所享有的主要权利和义务。答:大陆架是指沿海国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2分)至于大陆架的外部界限,有的国家主张以海水的深度为准,有的国家主张以宽度为准。(1分)根据《海洋法公约》第76条的规定,大陆架的外部界限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如果从领海基线到大路边的外缘的距离不足200海里,其法律上的大陆架可扩展到200海里。(2分)另一种情形是,如果从领海基线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超过了200海里在法律意义上的大陆架可以超过200海里,但最宽不应超过领海基线以外350海里,或不应超过2500公尺等深线以外100海里。(3分)根据《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沿海国对大陆架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主要包括:(1)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1分)(2)沿海国对大陆架资源的勘探和开发的权利是专属性的,未经沿海国明示同意,任何人不得从事此类活动;(2分)(3)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并不取决于有效或象征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1分)(4)沿海国有授权和管理为一切目的在大陆架上进行钻探的专属权利;(1分)(5)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不影响上覆水域或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沿海国对大陆架权利的行使,不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