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课件_第1页
专题三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课件_第2页
专题三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课件_第3页
专题三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课件_第4页
专题三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10/13专题三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2022/10/10专题三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专题三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课件专题三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课件课程标准权威解读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在经济、思想、文化、政治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影响。2.掌握孝文帝迁都洛阳,使洛阳成为北方乃至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等史实,认识孝文帝改革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课程标准权威解读探讨北魏孝文帝改专题三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课件一、农业生产的发展1.原因(1)均田制的推行,

的改善,农民负担的调整。(2)重视

工程的修建。(3)犁和牛耕广泛使用,新的

得到推广。2.表现政府收入大增。农业水利耕作技术吏治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水利耕作技术吏治3.作用北方农业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使北魏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特别关注]北魏社会经济的复苏和繁荣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促进了北魏社会和历史的发展。3.作用二、繁盛的洛阳1.原因孝文帝迁都洛阳,重新修建洛阳城和宫殿。2.表现(1)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当时最大的

。(2)规模很大,“宫厥壮丽,列树成行”。(3)市场繁荣,城东的

和城西的大市是主要的商业区。(4)专设

方便外商,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商业中心小市四通市二、繁盛的洛阳商业中心小市四通市三、北方民族大融合1.原因(1)鲜卑等少数民族

,通婚杂居。(2)孝文帝改革的推动。2.表现(1)汉语作为“

”被确定下来,中原的先进文化成为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文化。(2)南迁的北方

也把他们的优秀文明成果带到中原,并与中原文化融合。迁居中原正音游牧部落三、北方民族大融合迁居中原正音游牧部落3.影响为

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知识点拨]北魏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主要是北方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实质是封建化,也是少数民族在生活习俗方面的汉化。隋唐大一统3.影响隋唐大一统专题三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课件专题三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课件一、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有哪些?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加,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2.政权封建化加速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有哪些?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1.北魏时洛阳市场繁荣,商人实力雄厚,与外国商人贸易往来频繁。这主要说明了()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政府重视和支持商业③商业活跃④鲜卑族接受汉族生活方式,民族融合趋势加强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题干描述的现象与此时的商业发展、贸易有关,而商业发展活跃说明了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发展。④与题干无关。答案:A1.北魏时洛阳市场繁荣,商人实力雄厚,与外国商人贸易往二、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有何表现?应怎样认识?1.表现(1)从少数民族来看,不仅在生产方式上,还在生活方式上都趋向于汉化,甚至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特征。(2)对于汉族来说,吸取了新鲜血液,加速了发展,丰富了经济文化生活,推动了中华民族这一共同体的发展壮大。二、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有何表现?应怎样认识?2.认识(1)从直接的民族取向看,民族融合的过程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2)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民族融合的过程就是少数民族农业化的过程。(3)从社会角度看,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是多民族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发展趋势。2.认识2.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进步现象,对其含义的解释最为准确的是()A.各民族间人民杂居相处B.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C.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D.各民族人民通婚解析:A项是前提;C项是其作用;D项是其内容之一,但不是根本的。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相互学习彼此的长处,并在交往中逐步消除之间的隔阂,融为一体。答案:B2.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进步现象,对其含义的解释最为专题三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课件高频考点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示例](2012·山东高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高频考点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示例](20[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第(1)问侧重于两次改革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难点在于孝文帝改革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鲜卑族文化与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第(2)问侧重于考查两次改革的形式和历史作用,注意商鞅变法侧重从政治角度,孝文帝改革侧重从文化角度作答。[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答案](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举一例说明即可)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举一例说明即可)(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答案](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图文探究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加快了封建化进程探究目的(1)知识层面: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克服阻力、推进改革(2)能力层面:以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为命题立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图文探究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加快了封建化进程探究目的([探究示例]材料一(秦)用商鞅之法……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探究示例][问题生成](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哪一项措施带来的弊端?后来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怎样解决这一弊端的?(2)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措施?分别指出材料一、二中所反映的这些改革措施在政治、思想上所起的作用。(3)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难点是什么?[问题生成][探究思路]第(1)问首先从土地兼并现象来推想商鞅变法的措施,并根据孝文帝改革中涉及土地问题的内容总结出答案;第(2)问根据图片中服饰的变化分析改革措施;第(3)问通过对比两次改革,理解改革的重点难点。[探究思路][尝试解答](1)废井田,开阡陌,承认私人占有土地合法,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推行均田制,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2)穿汉服、行汉礼。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3)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难点是与旧势力的斗争。[尝试解答]专题三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课件一、学习思考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史学家们对孝文帝褒贬不一:颂扬此举者称他“睿圣天成,才能非凡”;贬抑此事者则说他是“夷狄僭伪,沐猴而冠”。请你结合本专题的学习内容,谈谈自己的想法。(教材P35)一、学习思考提示: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但有人认为他在北魏国家和拓跋鲜卑民族发展史的关键时刻,不自觉地站在腐朽势力一边,对本民族的历史发展起了消极的作用。他的文治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认为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贬抑孝文帝是站在狭隘民族主义的角度评价的,不是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历史作用。提示: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二、自我测评1.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提示:孝文帝的改革核心内容是全方位的汉化。礼乐教化是汉族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并直接表现在政治制度和文化建设上。孝文帝为顺应汉化大潮,必须推行汉族礼乐教化。“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