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明考向命题统计——知重点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代报刊、影视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创设新情景考查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021·浙江高考,10)2.通过漫画方式考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2018·全国Ⅱ卷,31)3.以20世纪30年代上海集体婚礼仪式考查中西习俗融合的特点。(2017·全国Ⅲ卷,29)4.以报刊广告为切入点,考查近代社会的新思想、新风尚。(2017·全国Ⅱ卷,29)第24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主干梳理知识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原因(1)外因: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2)内因:资本主义发展、政治运动和民主思潮的推动及近代中国政府政策的影响。2.表现:衣①鸦片战争后西服传入,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成为近代社会特有景观。②清政府改革官定服饰。③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形制;洋装促成中国服饰改良,中山装和旗袍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和咖啡店。住一些中国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行在人力车、马车之外出现自行车、汽车、火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习俗习惯①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下令禁止缠足但屡禁不止。②戊戌变法主张“断发”发起“不缠足运动”。③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简化日常礼仪,彰显自由平等,改革传统的婚丧制度,提倡简约文明。3.影响(1)反映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2)发展不平衡,广大内地农村相对闭塞和落后。(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改革开放前(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劳动就业问题。(2)表现: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人们衣着朴素、食物比较简单,城市住房总体看比较拥挤;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3)特点: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较低。2.改革开放以来(1)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2)表现:领域变化服饰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饮食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居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风俗习惯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休闲方式多样化;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
社会生活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由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环境诸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现象,包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两方面。广义的社会生活是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相对应,狭义的社会生活就是指社会日常生活,主要表现为个人、家庭及其他社会群体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消费性生活。<填空>社会生活变迁不仅仅是一场移风易俗,而且与政治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断发易服是反对
的表现,废除缠足和提倡婚姻自由是反对
的表现,改用公历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力图
的表现。概念辨析社会生活清王朝封建制度与西方国家接轨
断发易服到20世纪初随着清王朝的倒台,形成自发的群众运动。是在反封建思想指导下的风俗改良,不同于历代改元易服之举。历史上的“变衣冠”所“变”的是形制,“不变”的是伦理性和等级性,即使起自下层的农民起义也不例外,太平天国的“蓄发易服”,从衣冠上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之别,与清政府并无二致。思考
你如何认识“断发易服”运动?提示
近代“断发易服”不仅仅是一场社会风俗改良运动,更是一场社会革命运动。断发易服考向1华丽转身——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视角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变迁史料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考向探究思考根据史料,列举两例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开放早,较早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经济解体较充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带动近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政府政策的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等。思考根据史料,列举两例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提示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服成为时尚。原因:上海是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经济解体较充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带动近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政府政策的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等。史料2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年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摘编自王文泉、刘天路《中国近代史(1840—-1949)》
思考
(2)根据史料2,概括清末民初时社会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变化;从维持中国旧俗到认同西方先进文明,接受追求新潮。原因∶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平等自由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进步人士的提倡;社会心理的认同等。素养提升唯物史观——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社会风俗的变迁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由于西方工业社会文明的传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代价的。近代西方工业社会文明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促使中国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史论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原因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客观上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⑵政府政策的影响: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清政府、民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这些改革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变化。⑶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⑷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建立,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史论归纳史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地域:受列强侵略的影响,出现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逐渐向内地渗透的趋势,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过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典型特征。(3)水平: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较大,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4)动力:社会运动的影响,上层人物的倡导、示范,工商业经济发展,西方文明的传入等。(5)趋势:平等、民主、文明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3.影响⑴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⑵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⑶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1.铁路(1)清朝后期:19世纪70年代,英国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1881年,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奠定,但半数以上为外国修筑并控制。(2)民国以后:铁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由于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发展缓慢。(3)新中国成立后∶相继修建了宝成、兰新等铁路;到"九五"末期,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知识点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一)交通工具的进步2.水运:(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2)1872年,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3)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统一管理,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事业的发展,轮船运输业受到一定影响,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3.航空:(1)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18年,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水上飞机。(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3)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有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公路:(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外国近代筑路技术开始传入中国。(2)新中国成立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全国建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1)邮政①清朝后期:1896年,设大清邮政局,后设邮传部。,②民国时期:1913年裁撤驿站,1920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邮政后撤销外国在华的“客邮”。(②民国时期:1913年裁撤驿站,1920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2)电报电信①清朝后期: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②民国时期: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有改观。③新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到2003年末,中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二)通讯的发展(三)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1)19世纪中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中国出现近代报刊。(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3)《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馆创办的《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4)《绣像小说》《小说林》《月月小说》《新小说》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5)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6)新文化运动后,读报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2.电影和电视(1)传入中国:19世纪末期。(2)第一部影片:1905年摄制的谭鑫培的京剧短片《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3)第一部故事片: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导演的《难夫难妻》。第一部有声片:1931年摄制的《歌女红牡丹》。(4)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被搬上银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5)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渐普及。3.互联网(1)历程∶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2)特点∶信息传播速度快,表现力和感染力强,高度互动。(3)影响∶①打破了常规的时间、空间界限,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②改变着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知识点三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2.城市化进程加快(1)含义: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________转向城市型的过程。(3)特点①道路多样:__________的发展;农民进城务工经商。②出现城市________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如北京城市群等。农村型乡镇企业区域化3.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1)背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逐渐进入了互联网时代。(2)表现①截至2018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8.29亿。②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覆盖社会生活的各方面。(3)影响①打破了常规的时间、空间界限,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②改变着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4.时尚中国(1)思想观念时尚: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______意识、市场意识、______意识、开放观念、进取观念、终身学习观念等日益为大多数中国人接受。(2)生活方式时尚①穿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讲究穿戴,注重衣服的面料、质地、花色、款式和品位。②居住方面: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开始追求居住的品位、情趣等,出现了“装修热”。(3)语言时尚:新生语言、外来语言、______语言、地方方言等逐渐融合,丰富多彩。竞争效率港台1.铁路是随着西方列强侵略传到中国的,因而近代中国的铁路都是外国人修建的。()2.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最早的轮船公司,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的诞生。()××1.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晚清时创建的第一家官督商办的近代企业。187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与办理海运多年的朱其昂商议试办新式航运业,1873年1月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规定官督商办,招商集股。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
思考
如何认识轮船招商局的历史价值?
提示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缩影,对研究近代企业的发展历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概念辨析2.票证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商品供应匮乏,国家为了保持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实行凭证凭票凭券的计划供应,即票证制度。这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特殊产物,对稳定市场和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必需品供应,曾发挥过积极作用。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各种票证逐渐走出了人们的生活。到1993年,彻底告别了实行近40年的票证制度,步入了商品丰富、市场繁荣的新时代。
思考
你如何认识票证制度?
提示
在经济发展困难时期,票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广大居民在低水平上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是一种保障城市居民基本平均分配短缺资源的方式。经济发展以后,票证制度便成为制约因素,必然会被取消。3.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
思考从“文明传承”的视角认识大众传媒。
提示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日益显现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考向2雨后春笋——近代交通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变迁视角1近代报刊的影响史料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姚福中《中国编辑史》思考史料揭示了近代报刊的社会功能。请以《民报》为例阐述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提示《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保皇派)展开论战的阵地;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素养提升唯物史观——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一般规律(1)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2)变化程度随着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3)在不同的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4)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汇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5)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弭和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史论归纳史论: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影响(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2)制造舆论、唤醒民众。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3)娱乐大众、传播新知。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专业性报刊,促进了新知识的传播。视角2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史料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187021010593822188037316917516581890617224331349191900790284402602024——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思考依据史料,概括19世纪后半期世界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提示
特点:就全世界来看,铁路交通发展迅速,铁路已延伸到世界各地;就各地区来看,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成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带动了铁路交通向全球的延伸;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各地铁路交通发展的不平衡。史料二我的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铁路交通从无到有。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的铁路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摘编自《中国铁路史》高铁肇始于日本、发展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中国的高铁产业和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国际场合推销中国高铁,“高铁外交”席卷全球。
——摘编自“凤凰读书”
思考
依据史料二,比较说明中国铁路与高铁发展背景的异同。答案
(1)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铁路发展是列强侵华与清廷自救的产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国力提升,高铁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同:先进的中国人,创新技术,爱国奉献。史论归纳史论1: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史论归纳
史论2:近代交通发展的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B1.(真题——2017·全国Ⅱ卷,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考点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经典演练解析
材料中产品广告与“国之进步”“人民精神”等新思想相联系,取得巨大成功,用它作广告内容,能够吸引顾客,体现当时民众对新思想的推崇与追求,故B项正确。B2.(真题——2017·全国Ⅲ卷,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解析
由材料“钢琴曲、白纱、蓝袍黑褂、旗袍”可知,婚礼仪式体现了中西融合的特点,故B项正确。“婚姻自主”、“门当户对”在题干中都没有体现,排除A、C项。社会习俗的变迁受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影响,不是由政府主导的,D项说法错误。C3.(真题——2020·天津高考,4)1910—1911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大公报》对鼠疫相关事项的宣传和开设专栏宣传防疫知识的做法,有利于推动民众形成预防鼠疫、加强公共卫生的思想观念,因此报刊宣传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报刊开设防疫专栏宣传鼠疫预防知识不能等同于政府建立防疫体系,A项错误,排除;报刊从属于舆论宣传,而对疫情的专业研究应归属于医疗卫生机构,B项错误,排除;对疫情相关知识的宣传有利于增强民众应对鼠疫的能力,但不能达到控制疫情的效果,D项错误,排除。B4.(2019·海南单科,9)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上的特殊风格。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西方文化影响遍及中国乡村 B.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 C.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 D.西式建筑仅见于通商口岸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字句“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很显然,在这里,中西建筑文化很好地融为了一体,故本题选B。“遍及中国乡村”很显然与题干的“闽南”不是一个概念,排除A项;对于“返乡”海外移民来说,中国建筑风格是根本,最多受西方影响,说受到西方冲击,很显然是夸大了,排除C项;中国的西式建筑应来自于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地方或者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人(也许来自于内地),故D项错误,排除。B5.(衍生题——仿2014·全国Ⅱ卷,28·服饰变迁)1918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时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1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生物质资源采购协议样本
- 大学生环保课堂模板
- 2024年建筑领域项目合作协议样本
- 2024温州一项工程承包协议样本
- 2024年沿海地区渔船买卖协议样本
- 2024年安川机器人电池维护与更换专业教程
- 2024年0以内加减法初学课件
- 2024茶山专属承包及维护协议样本
- 2024简约服装买卖协议模板
- 2024年北京存量房买卖协议范本
- 舞美设计方案
- 缓刑人员心得体会
- 汽车驾驶员日常维护保养及安全驾驶培训课件
- 工程师职称评审工作业绩证明
- 残疾人产品设计毕设
- LW25-252断路器培训资料
- 医学影像学中的物理原理和影像技术的教学设计方案
-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课件
- 内分泌科季度非计划重返住院PDCA质量持续改进报告
-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 2024年云南交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