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培训之食疗_第1页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之食疗_第2页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之食疗_第3页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之食疗_第4页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之食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根底知识培训之食疗中医根底知识培训之食疗中医根底知识培训之食疗第一页,共44页。第二页,共44页。?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论语?: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孙思邈:“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前言对食材的孜孜追求诞生了“吃货〞大国,也形成悠久药食同源文化,繁衍了14亿华夏民族。第三页,共44页。第四页,共44页。1.1食物的性味水谷精微入仓廪〔后天之本〕,运化周身。因而既可充饥又可疗病。四气:性是指食物的属性,包括寒、凉、温、热、平。如西瓜、梨性寒凉,羊肉、狗肉性温热,大米、面粉性平和等;五味:味即滋味,包括酸、苦、甘、辛、咸,其中酸可收涩;苦能泻燥;甘能补缓;辛能行散;咸能软下。第五页,共44页。1.2食物的运用运用食疗的四大原那么:1.整体性:人与自然的统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如中部面食、北部羊肉烧酒等;2.辩证施食:寒者热之,凉者温之,虚者补之,反之亦然;3.辩病施食:如西瓜清暑,酒能散寒,萝卜化痰行气等;4.平衡膳食:不在膏梁厚味,而在于合理搭配五味调和。即膳食的种类成分要比例适当;尤其强调营养与机体的需要能保持平衡。第六页,共44页。1.2食物的运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合理食物构造:第七页,共44页。1.2食物的运用例如:四时食疗方法春主升发:宜清淡。不宜过食油腻动火之物,常食绿豆汤等清淡甘凉之品,以免内热蓄积。夏主生长:宜甘寒利湿。少苦寒,节冷饮,严防“病从口入〞。秋主收藏:宜酸收。多食清润,少食辛辣;适进温食,以防秋凉。冬主蛰藏:宜温补。多热食,忌生冷;味稍厚,减咸增苦。第八页,共44页。1.2食物的运用不同阶段的膳食调理:第九页,共44页。1.2食物的运用不同阶段的膳食调理:第十页,共44页。1.3食物的禁忌病中禁忌:如疮疡皮肤病忌公鸡、鹅肉等;配伍禁忌:如柿子忌螃蟹,葱忌蜂蜜等;胎产禁忌:产前宜凉,产后宜温;时令禁忌:如春夏之交忌食狗肉,晚上忌姜;质变禁忌:土豆发芽不能食,鳝鱼、河虾、螃蟹、青蛙、蛇类必须食活且高温处理;偏食当忌:任何食材和饮食都不可偏赖。第十一页,共44页。1.4小结

牢记饮食五字真言节:饮食要有节制,忌暴饮暴食,七分为佳;缓:提倡细嚼慢咽,忌狼吞虎咽或反复进食;软:少粘硬荤腥、油腻炙煿之物,七分软食;淡:饮食应该清淡,少甘辛咸,适当增苦酸;暖:脾胃喜暖而恶寒,啤酒冷饮为脾胃大忌。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不吃夜宵。上帝给每人分配50吨食物,谁先吃完谁先走!第十二页,共44页。第十三页,共44页。2.1中医食疗原理中医食疗是以中医根底理论为根底食物几乎都兼有药食两性。食疗就是针对疾病的不同诱因、机理和危害性,利用食物偏性,单独或与中药配伍,经过烹调加工,制成表达中医不同法那么的膳食。从而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祛邪扶正,使阴平阳秘,恢复安康。第十四页,共44页。2.2中药食疗适宜期第十五页,共44页。2.3中药食疗具体运用第十六页,共44页。2.3中药食疗具体运用第十七页,共44页。2.3中药食疗具体运用第十八页,共44页。2.3中药食疗具体运用第十九页,共44页。2.3中药食疗具体运用第二十页,共44页。2.3中药食疗具体运用第二十一页,共44页。2.3中药食疗具体运用第二十二页,共44页。2.3中药食疗具体运用第二十三页,共44页。2.3中药食疗具体运用第二十四页,共44页。2.3中药食疗具体运用第二十五页,共44页。2.3中药食疗具体运用第二十六页,共44页。2.3中药食疗具体运用第二十七页,共44页。第二十八页,共44页。3.1传统的膳食构造第二十九页,共44页。3.2不同食材的应用第三十页,共44页。3.2不同食材的应用第三十一页,共44页。3.2不同食材的应用第三十二页,共44页。3.2不同食材的应用第三十三页,共44页。3.2不同食材的应用第三十四页,共44页。3.2不同食材的应用第三十五页,共44页。3.2不同食材的应用第三十六页,共44页。3.2不同食材的应用第三十七页,共44页。3.2不同食材的应用第三十八页,共44页。3.2不同食材的应用第三十九页,共44页。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