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升本0038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课程代码0038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自然数“5”可以代表5个人,5颗星星,5辆汽车……,这体现了数学的(B)A.逻辑性 B.抽象性C.精确性 D.应用性2.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A)A.培养儿童基本数学素养 B.获取丰富数学经验C.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 D.养成良好学习习惯3.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C)A.从抽象到具体 B.从同化到顺应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 D.从不自觉到自觉4.儿童思维的逻辑建构始于(C)A.教学 B.游戏C.动作 D.生活5.从体育、智育、美育等方面提出数学教育目标,这种分类的划分角度是(A)A.教育基本内容 B.儿童身心发展C.数学教育内容 D.社会发展要求6.帮助幼儿对有关数学教育内容有所感知,有所体验,对这些教育内容获得较丰富的感性经验,体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A)A.启蒙性 B.生活性C.探索性 D.启发性7.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是(D)A.演示法 B.讲解法C.游戏法 D.操作法8.活动区、角数学活动的选择和进行的主体是(B)A.教师 B.幼儿C.家长 D.保教人员9.三、四岁幼儿数数时经常出现口手不一致的错误现象,比如,口手不协调、漏数、重复数等,这种现象说明儿童还没有建立说出数词与手的点数、物体、动作之间的(D)A.包含关系 B.等量关系C.序列关系 D.一一对应关系10.儿童已产生对集合的笼统知觉的年龄阶段是(A)A.2~3岁 B.3~4岁C.4~5岁 D.5~6岁1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中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C)A.学习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B.学习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C.学习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D.学习并掌握“分成”、“分开”等词语12.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B)A.口头数数 B.说出总数C.按物计数 D.按数取物13.学习正确书写1~10阿拉伯数字,写字的姿势和握笔的方法正确。这一教育要求针对的是(C)A.小班 B.中班C.大班 D.学前班14.在数的组成的教学中,幼儿首先需要的是(B)A.教师讲解示范 B.分合实物的操作经验C.形成数的组成的表象 D.形成数的组成的概念15.幼儿用移动实物、逐一点数的方法寻求加减运算得数,说明其加减运算概念发展处于(A)A.动作水平 B.表象水平C.概念水平 D.意识水平16.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一些逆向思维的加减应用题,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这一做法适于(D)A.中班前期 B.中班后期C.大班前期 D.大班后期17.研究认为,儿童认知平面几何图形迅速发展的时期是(C)A.3岁半 B.4岁半C.5岁半 D.6岁半18.在几何形体教育中,教师向幼儿提供接触多种变化图形的机会,使幼儿在辨认图形时,能排除图形颜色、大小等无关因素干扰。这一做法是运用(A)A.变式 B.定势C.迁移 D.守恒19.儿童最容易感知的量是(D)A.粗细 B.高矮C.轻重 D.大小20.“能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并掌握相应的词汇”,这一教育要求针对(B)A.小班 B.中班C.大班 D.学前班21.儿童最初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参照系统是(A)A.自己的身体 B.自己的动作C.其他物体 D.其他人22.儿童往往用“昨天”泛指过去,“明天”泛指未来,说明儿童时间概念具有(B)A.主观性 B.含糊性C.周期性 D.不可逆性23.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对儿童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是儿童数学概念及(C)A.思维能力的发展 B.语言能力的发展C.数学能力的发展 D.计算能力的发展24.通过和儿童谈话来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是(C)A.观察法 B.测试法C.临床法 D.作业分析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幼儿园数学教学可以存在不同的形式,包括(ABCE)A.上课 B.语言指导C.提供操作材料 D.鼓励自学E.创设学习环境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包括(ABC)A.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B.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C.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D.儿童能力发展目标E.儿童掌握数学知识目标3.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准备主要有(CDE)A.守恒能力 B.辨识能力C.一一对应观念 D.序列观念E.类包含观念4.各年龄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的指导要点包括(CDE)A.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B.运用教具引导幼儿确定物体的位置C.引导儿童感知10以内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D.引导儿童感知和认识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E.在10以内基数教学中,重视守恒观念的渗透5.量的守恒包括(ABCD)A.长度守恒 B.面积守恒C.容积守恒 D.体积守恒E.数的守恒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答:(1)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1分)(2)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1分)(3)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1分)(4)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1分)(5)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1分)2.简述分类活动在幼儿学习数学中的教育意义。答:分类活动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并在一起,分类活动是感知集合教育的重要内容;(1分)意义:(1)分类活动可帮助幼儿感知集合并逐步形成关于具体物体的集合概念;(2分)(2)分类是计数的前提,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1分)(3)分类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1分)3.简述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答:(1)这是有目的、有计划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2分)(2)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注意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2分)(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对全体幼儿的发展施加影响。(1分)4.简述学前儿童时间概念教育的指导要点。答:(1)帮助儿童学习并理解表示时间的词汇;(1分)(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儿童关注时间,渗透时间教学;(2分)(3)有意识地向儿童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培养儿童的时间观念;(1分)(4)帮助儿童理解时间的先后关系。(1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析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制定的依据。答:(1)儿童。儿童是教育的对象,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需要、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规律性是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之一。(4分)(2)社会。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总是反映社会的要求和愿望。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也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印迹。(3分)(3)学科。数学学科的结构、学科的教育价值和学科学习规律对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3分)(无论述酌情扣分)2.举例说明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排序活动。答:(1)幼儿在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列顺序时,首先要比较物体之间量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才能按物体的差异排序。(2分)(2)对于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教师应针对他们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2分)(3)在幼儿按量的差异进行排列顺序时,教师应让幼儿了解以下规则:a.要确定排列方向;b.要明确排列的起始现。(2分)(4)幼儿在学习按一定的规律排序时,教师课通过范例,让幼儿接着往下排。(2分)(5)在幼儿按量的差异进行排列顺序时,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排序过程中感知与体验量的相对性。(2分)(无举例酌情扣分)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在桌面上排一行围棋子,让幼儿一面一个一个地按次拨动,一面数;或让他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按次点数,或一面从容器中一个一个地取出来放在桌子上,一面计数。结果发现,第一种方式的计数成绩优于其他两种方式。根据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2)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因素还有哪些?答:(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幼儿计数活动的方式会影响其计数的成绩。(2分)同第一种方式相比,第二种方式较容易产生混乱,而第三种方式则手部的活动频繁,低龄幼儿有时甚至忙于应付从容器中取出棋子的任务,而忘却了计数的任务。(3分)(2)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因素还有哪些?计数物体的空间分布对计数活动有影响;(1分)在物体空间分布相同的情况下,点数物体的大小对幼儿计数活动会产生影响;(1分)同时呈现并继续保持不变的计数对象对幼儿计数活动有利,相继呈现并先后更替的计数对象则较难。(1分)2.小班儿童在“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活动中,在放卡片时,总要先和上面一排对应的卡片碰一下,然后才把它放在下面。阅读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现象反映了幼儿学习数学的什么特点?(2)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还有哪些?答:(1)这个现象反映了幼儿学习数学的什么特点?这一现象生动地说明了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从外部的动作逐渐内化于头脑中。(3分)(2)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还有哪些?从具体到抽象;(1分)从个别到一般;(1分)从同化到顺应;(1分)从不自觉到自觉;(1分)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1分)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1.按照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设计一个以“按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进行分类”的教学活动。答:该活动为小班内容(1分)。要求:(1)活动设计必须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班级、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4分)(2)要求活动名称能反映活动内容,活动目标准确、具体,活动准备兼顾教师和幼儿两个方面,活动过程合理,符合指导要点。(5分)(只要合理,均可酌情给分。)2009年0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课程代码0038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原始人类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表示数目的多少,这实际上是最原始的(B)A.集合观念 B.一一对应观念C.数量观念 D.守恒观念2.学前儿童对数学的兴趣的主要表现为(C)A.操作材料兴趣 B.操作内容兴趣C.具体数学活动兴趣 D.活动结果兴趣3.在整个幼儿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类型是(B)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逻辑思维4.学前期儿童学习的数学知识是(A)A.经验性知识 B.正规化知识C.书本化知识 D.游戏化知识5.从根本上看,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是否遵循了(A)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B.社会发展需要C.数学学科学习规律 D.国家教育方针、政策6.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最概括的陈述是(D)A.幼儿园培养目标 B.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C.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D.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7.教师运用口语说明或解释向幼儿所展示的教具、范例、学具的教学方法是(C)A.操作法 B.演示法C.讲解法 D.讲演法8.“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评议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这一数学教学活动的行为主体是(B)A.幼儿 B.教师C.家长 D.园所领导9.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始于(D)A.数数 B.认数C.点数 D.辨数10.儿童开始出现简单的分类能力的年龄阶段是(B)A.2~3岁 B.3~4岁C.4~5岁 D.5~6岁11.把牙膏和牙刷、脸盆和毛巾、手和手套等归并在一起,这种分类的角度是(C)A.物体的外部特征 B.物体的州途C.物体间的联系 D.材料的性质12.大多数幼儿掌握数的守恒的年龄是(C)A.4岁以后 B.5岁以后C.6岁以后 D.7岁以后13.以下选项中,属于大班10以内基数教育要求的是(A)A.会10以内数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运用顺、倒数的有关事例 B.认识阿拉伯数字1~10C.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D.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14.在数的组成的教学中,幼儿首先需要的是(B)A.教师讲解、示范 B.分合实物的操作经验C.形成数的组成的表象 D.形成数的组成的概念15.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主要手段是(B)A.运用动作 B.运用表象C.运用概念 D.运用思维16.幼儿自编应用题“小华吃了7个桃子,一会儿又吃了6个桃子,他一共吃了儿个桃子?”存在的错误是(C)A.被题目情节所吸引 B.条件不清楚C.不符合生活逻辑 D.问题不明确17.幼儿辨认形状时,其关键在于(D)A.配对 B.指认C.命名 D.掌握形状名称18.以下平面图形中,幼儿最难辨认的是(A)A.梯形 B.圆形C.三角形 D.长方形19.量的本质特征是(B)A.持续性 B.可测量性C.形象性 D.稳定性20.以下选项中,属于自然测量工具的是(C)A.量杯 B.天平C.小棍 D.直尺21.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特点(B)A.先前后、再上下,最后认识左右 B.从自我为中心的参照逐步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参照C.进行空间定位时、儿童最初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 D.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与他的思维能力无关22.时间不具有直观的形象,人们只能通过某种媒介来认识、测量、说明时间概念具有(D)A.流动性 B.不可逆性C.主观性 D.抽象性23.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教育评价是(A)A.价值判断 B.事实判断C.逻辑判断 D.道德判断24.通过和儿童谈话来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是(C)A.观察法 B.测试法C.临床法 D.作业分析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5.现实生活对于儿童形成数概念的重要性表现为(CD)A.使幼儿主动获得发展 B.提供丰寓环境和必要指导C.为幼儿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 D.帮助儿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E.提供活动场所与设施26.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注意其(ABC)A.启蒙性 B.生活性C.可探索性 D.逻辑性E.严密性27.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主要表现在(BC)A.活动区、角教学活动 B.生活活动C.游戏活动 D.家园联系活动E.师幼互动28.指导幼儿认识10以内序数教育的要点包括(ABDE)A.让幼儿明确从哪个方向开始数,开始的一个物体称第一个 B.运用教、学具引导幼儿确定物体的位置C.学习10以内基数,理解数的含义 D.为幼儿序数学习提供操作材料E.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进行序数练习29.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BCDE)A.儿童认识物体大小、长短的次序要比认识物的数序发展的早 B.实物顺序的掌握比抽象的数序的掌握先发展C.4~5岁儿童开始尝试真正的排序作业 D.6岁幼儿在进行10以内数的排序时,目测能力明显提高E.排序能帮助幼儿理解数的顺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0.简述数学及其特点。答:(1)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1分)(2)它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应用性的特点。(4分)3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是什么?答:(1)分类、排序与对应;(1分)(2)数、计数与数的运算;(1分)(3)几何图形;(1分)(4)量与计量;(1分)(5)空间和时间。(1分)32.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中有何作用?答:(1)口述应用题是学前儿童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2分)(2)口述应用题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1分)a.促进了幼儿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1分)b.促进了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1分)33.指导几何形体教育的要点有哪些?答:(1)几何形体教育应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联系。(1分)(2)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时,应让幼儿运用视觉、触觉、动觉感知形体的特征。(1分)(3)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感知和体验几何形体的基本特点。(1分)(4)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幼儿感知几何形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分)(5)提供幼儿接触多种变化图形的机会,渗透图形守恒的教育。(1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4.试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一方面应该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让儿童在其自己的水平上主动地获得发展;另一方面也应为儿童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指导,以促进儿童的发展。(2分)为此,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该明确以下几个基本观点:(1)现实生活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来源:a.现实生活为儿童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b.现实生活帮助儿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4分)(2)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数学概念。(2分)(3)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无论述酌情扣分)35.为什么说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答: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2分)说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是因为:(1)数理逻辑知识的获得涉及到对客体的动作,它要求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的协调。即需要操作客体和在内心组织动作,从动作的协调中建立物体之间的关系,是同时协调数种动作而非单一动作的结果。(4分)(2)幼儿从多次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将外部的展开的动作逐渐向内部的压缩的方式发展,形成了可在心理上进行内化的、可逆的动作。(4分)(无论述酌情扣分)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6.下列表格所列是某研究的凋布结果,请仔细阅读:年龄(岁)辩数认数点数215002.5496338131103.59948534997081510093100结合以上调查数据,运用所学知识对儿童数概念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答:(1)2岁-5岁儿童辨数、认数及点数能力逐年提高,通过人数的百分率逐年增加;(2分)(2)儿童数概念的发展是从辨数开始,然后发展到认数,再由认数发展到点数;(4分)(3)儿童数概念的发生是从对集合笼统感知开始的。(2分)37.当告诉儿童:“小红的个子比小明高,小亮的个子比小红高。他们三个人的个子谁最高?”儿童会感到非常困难。请问:(1)这个现象反映了幼儿思维的什么特点?(2)排序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何意义?9-答:(1)这个现象反映了幼儿思维的什么特点?学前儿童的思维经常是不合逻辑的,他们很难在头脑中处理两个抽象事物的关系,从而可能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2分)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是以其对动作和具体形象的依赖为特点的。(2分)(2)排序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何意义?首先,根据事物的某一顺序排列物体,是幼儿时期发展着的一种重要的逻辑能力,对幼儿可逆性、传递性、双重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2分)其次,排序能帮助幼儿理解数的顺序,幼儿通过排序活动,获得了按序排列的经验,在思维中逐步建立起序列结构。(2分)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38.结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设计一个以“感知10以内两数相邻的数差关系”为内容的教学活动。答:该活动为中班内容(1分),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1)活动设计必须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班级、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4分)(2)要求活动名称能反映活动内容,活动目标准确、具体,活动准备兼顾教师和幼儿两个方面,活动过程合理,符合指导要点。(5分)只要合理,均可酌情给分。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课程代码:0038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逐一加减到按群运算的发展过程。按数群加减运算的实质是依靠(C)A.动作B.表象C.概念D.规则2.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是(C)A.观察法B.演示法C.操作法D.讲授法3.小班儿童往往不能坚守“一一对应”的观念,而是依据物体所占空间大小来判断其数量的多少,说明儿童掌握数学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D)A.抽象观念B.数量观念C.应用观念D.逻辑观念4.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掌握一个了解世界的工具,并让幼儿通过数学学习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时,必须注意内容的(B)A.可探索性B.启蒙性C.生活性D.系统性5.提出“重视个别差异”这一数学教育原则是依据了儿童(A)A.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B.个性差异C.学习能力的个别差异D.教育背景的个别差异6.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始于(B)A.数数B.对集合的笼统感知C.识别类D.掌握量7.数学是由两个概念构成的,一个是数,一个是(B)A.量B.形C.时D.空8.在教育条件下,幼儿能够理解测量并表现出很大兴趣的年龄是(C)A.岁B.岁C.岁D.岁9.学前儿童数学兴趣主要表现为(A)A.对数学活动的兴趣B.对数学材料的兴趣C.对数学方法的兴趣D.对数学知识的兴趣10.实验中,儿童能完成一个杯子配一个杯盖的人数分别为:3岁半时有50%,4岁时高达80%,说明岁时获得迅速发展的能力是(B)A.集合能力B.对应能力C.包含能力D.比较能力11.儿童最初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参照系统是(D)A.外部物体B.感觉活动C.操作活动D.自己身体12.最让儿童感到轻松的评价方法是(C)A.观察法B.测试法C.临床法D.作业分析法13.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根本途径是(B)A.生活B.操作C.教学D.训练14.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的表述中,较为合适的行为主体应是(B)A.教师B.幼儿C.院所领导D.家长15.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是(C)A.岁B.岁C.岁D.岁16.“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能正确说出名称”这一教育要求适合(C)A.幼儿园小班B.幼儿园中班C.幼儿园大班D.学前班17.人们只能通过季节的变化、心跳、钟表等来认识和测量时间,说明时间具有(D)A.流动性B.不可逆性C.周期性D.抽象性18.幼儿能口说数词,手点实物,会用数词来表示数的结果,体现这一现象的数学教育内容是(B)A.认识序数B.计数C.数的组成D.数的运算19.一盘纽扣,幼儿先按大小将其分成两类,接着按颜色的不同继续分类,最后按钮扣的形状进行分类。这一分类方法叫做(B)A.多角度分类B.层级分类C.特征分类D.用途分类20.根据一组物体的某种特征的差异或按某种规则,按序进行排列的活动叫做(A)A.排序B.比较C.分类D.测量21.幼儿对相邻数的认识的教学,一般安排于(C)A.幼儿园小班B.幼儿园中班C.幼儿园大班D.学前班22.“会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等,能正确表达测量的结果。”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C)A.幼儿园小班B.幼儿园中班C.幼儿园大班D.学前班23.我们通过教育评价来了解一个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否达标,教师教学质量如何,儿童发展状况如何。这体现了教育评价的(A)A.鉴别作用B.诊断作用C.导向作用D.改进作用24.数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数学教育内容的确定是否恰当,从根本上看,取决于是否遵循和利用了(B)A.社会发展的规律B.人的身心发展规律C.学科学习规律D.教育教学规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5.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有(ABCE)A.儿童从出生起,思维能力就开始萌芽 B.儿童出生后的前两年,思维局限于具体的动作C.整个幼儿期,想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D.学前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摆脱了具事物的局限E.学前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尚难摆脱具体实物的局限26.3.4岁幼儿经常会出现口手不一致的错误现象,这种口手不一致往往表现为(ABCDE)A.口数得快,手点得慢B.口数得慢,手点得快C.手跳着乱点 D.漏掉数字E.重复数27.关于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正确的是(ACE)A.先认识平面图形,再认识立体图形 B.先认识立体图形,再认识平面图形C.先认识圆形后认识半圆形、椭圆形 D.先认识半圆形、椭圆形后认识圆形E.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难易和形体本身的复杂程度有关28.评价的第一步是确定评价目的,评价目的主要涉及的具体问题有(ABC)A.为什么评价B.由谁评价C.评价什么 D.根据什么评价E.什么时候评价29.对学前儿童排序能力发展的正确表述是(BCDE)A.分类比排序困难 B.儿童认识物体大小的顺序要比认识事物的数序发展早C.认识事物的数序比认识抽象的数序发展早 D.排序是幼儿需要发展的重要的逻辑能力E.儿童认识物体长短的次序要比认识事物的数序发展早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0.对学前儿童实施物体分类教育有什么意义?答:(1)分类活动可帮助幼儿感知集合并逐步形成关于具体物体的集合概念。(2分)(2)分类是计数的前提,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2分)(3)分类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1分)3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有哪些层次?答:(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课程目标)。(2分)(2)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2分)(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1分)32.简述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特点。答:(1)儿童在生活中积累了几何形体的最初经验。(2分)(2)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状不仅需要视觉感知,还需要通过触摸动作进行感知。(3分)33.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答:(1)帮助学前儿童正确认识世界。(2分)(2)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2分)(3)促进学前儿童情感和个性的发展。(1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4.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哪些?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答:(1)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组织形式有三种:集体活动形式、小组活动形式、集体与小组结合的活动形式。(2分)(2)集体活动形式是指教师直接组织和指导全班幼儿进行学习的活动形式。优点:集中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较容易组织全班幼儿的学习活动;培养了幼儿遵守规则和一定的自制力,体验集体活动和游戏的快乐。问题:教学目标的整齐划一,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很难给幼儿以个别指导和帮助。(3分)(3)小组活动形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优点:较好地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发展。问题:对教师有较高要求;在人数较多情况下,教师观察、了解不同小组幼儿活动情况有一定困难。(3分)(4)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活动形式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既有集体活动也有小组活动形式。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可充分发挥两种活动形式的长处,解决一般的教学要求与个体发展差异的矛盾,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2分)35.结合实例说明学前儿童空间概念教育的指导要点。答:(1)帮助儿童学习并理解方位词的意义。(2分)(2)充分利用儿童的身体和身体动作。(2分)(3)以儿童的实际生活情景为素材,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教儿童认识空间。(2分)(4)鼓励儿童观察、预测和描述物体的空间关系,善于引导儿童的冲突和讨论。(2分)(无举例说明,酌情扣分)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6.将幼儿分为实验班和对比班,实验班经过反复多次的口述应用题教学活动,然后学习用数字和符号记录和表达应用题的内容;对比班则直接学习加减算式题。实验结果是儿童在解答算式题时显示出不同的思维水平,如下面表格所列:不会解答凭知觉行动、具体形象或逐一计数解答运用抽象的数群概念正确解答人数%人数%人数%实验班(N=31)39.6826.452683.8对比班(N=33)412.121236.361751.51“运用抽象的数群概念正确解答”人数百分比差异性Z=2.76**P<0.01根据上表的数据,请回答下列的问题:(1)上表中的实验数据说明了什么?(2)原因是什么?答:(1)上表中的实验数据说明了什么?口述应用题能够促进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3分)(2)原因是什么?口述应用题表达的内容具体,贴近幼儿生活,当幼儿学习用数字和符号记录与表达应用题的内容时,这就对应用题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抽象和概括,随着多次活动经验的积累,幼儿对加减算式的含义就有了具体同时又是概括的认识。(3分)在儿童学习加减运算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过程中,口述应用题起到了中介和桥梁的作用。(2分)37.一位小班儿童在给片片归类,他自己是按照形状特征分的,当看到同桌是按照颜色特征分类时,就说别人“是乱七八糟分的”。这是对方也发现两个人分的不同,就对他说“你是乱七八糟分的。”然后两人哈哈大笑。当研究人员问儿童“你是按照什么分的”时,他们都不能回答。根据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案例反映了幼儿学习数学的什么特点?2.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哪些?答:1.该案例反映了幼儿学习数学的什么特点?该案例说明,小班幼儿意识不到自己归类的根据,而且无法从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对别人的作业加以判断。(2分)2.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哪些?(1)从具体到抽象;(2)从个别到一般;(3)从外部的动作到内化的动作;(4)从同化到顺应;(5)从不自觉到自觉;(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6分)六、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38.根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求,设计一个以“认识10以内序数”为内容的教学活动。答:(1)活动设计必须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班级(中班、大班均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5分)(2)要求:活动名称具体、准确;活动准备兼顾教师和幼儿两个方面;活动过程合理,符合指导要求。(5分)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课程代码0038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进行评价时,应先评价其(A)A.教育目标 B.教育内容C.教育方法 D.教育手段2.数学强调用数量化的手段去描述客观事物,体现了数学的(C)A.抽象性 B.逻辑性C.精确性 D.应用性3.能较好地解决一般的教学要求与个体发展上存在差异的矛盾,从而满足每个幼儿发展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D)A.集体活动 B.小组活动C.个别教学 D.集体与小组活动4.幼儿园自编应用题:“小明上午吃了6个桃子,下午又吃了7个桃子,他一共吃了几个桃子”中存在的问题是(D)A.被题目情节所吸引 B.未掌握应用题结构C.题目不完整 D.不符合生活逻辑5.幼儿园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的依据是(A)A.数学教育目标 B.数学教育内容C.数学教育方法 D.数学教育形武6.儿童在学习编应用题时,往往会忘记题目中的本质的数量关系,而过分注意同题情境的细节。这一现象表明了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是(A)A.从具体到抽象 B.从个别到一般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 D.从不自觉到自觉7.幼儿在对集合的笼统感知阶段,不必计数就能比较两集合中物体数量相等与否,其比较的基础是(D)A.对应观念 B.大小观念C.序列观念 D.一一对应观念8.学前儿童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是(C)A.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B.正方体-球体-网柱体-长方体C.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D.正方体-球体-长方体-圆柱体9.具备认识物体重量和体积之间关系这一能力大约在(D)A.3岁 B.4岁C.5岁 D.6岁10.教师为了让儿童认识圆形和方形,请他们到教室内外到处寻找。这体现了数学教育培养儿童的(B)A.学习动机 B.主动性C.情感 D.思维11.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最概括的陈述是(C)A.幼儿周培养目标 B.各年龄阶段教育自标C.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D.数学教育活动目标12.从任何一个角度提出教育目标,其归宿都需落实到(C)A.社会需求 B.学科结构C.儿童发展 D.教学活动13.让儿童学习向左或向右运动,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C)A.幼儿园小班 B.幼儿园中班C.幼儿园大班 D.学前班14.评价工作的第一步是(B)A.收集评价资料 B.确定评价目的C.设计评价方案 D.选择评价方法15.提出“重视个别差异”这一数学教育原则是依据了儿童的(A)A.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 B.个性差异C.学习能力的个别差异人 D.教育背景的个别差异16.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活动设计的重点是材料的提供和(D)A.目标的制定与表达 B.活动形式的选择C.教师的指导讲解 D.活动规则的确定17.幼儿对数的认识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l0以内的数。这一现象表明幼儿已经掌握了(A)A.数的守恒 B.数的同化C.数的顺应 D.数的平衡18.“能够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和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教育要求适合于(A)A.小班 B.中班C.大班 D.学前班19.儿童对时间的认识,开始于和生活紧密联系的(C)A.分钟 B.小时C.天 D.星期20.表示物质运动过程中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量是(B)A.空间 B.时间C.速度 D.面积21.以下选项中,属于大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D)A.探索物体的特征,学习讲述物体的异同 B.学习按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进行分类C.学习概括物体的两个特征 D.学习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和在表格中摆放图形22.按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进行排序的依据是(B)A.按规则排序 B.按量的差异排序C.按数量排序 D.按数排序23.排队时,请幼儿说说谁在第一、谁在第二……,这是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认识(B)A.基数 B.序数C.相邻数 D.数列24.原始人类发明的“结绳记事”方法实际上是最原始的(A)A.一一对应关系 B.序列关系C.类包含关系 D.分类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价值在于(ABCE)A.帮助学前儿童正确认识世界 B.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C.培养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D.系统学习数学知识E.培养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任务意识、规则意识26.关于幼儿加减运算的叙述正确的是(ACE)A.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B.学习减法比加法容易C.学习加小数的问题容易 D.学习加大数问题容易E.学习减大数的问题难27.时间概念的特点是(ABCE)A.流动性 B.不可逆性C.周期性 D.固定性E.抽象性28.按照评价的功能以及运行的时间,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包括(CDE)A.学前儿童发展状况评价 B.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E.终结性评价29.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ABCD)A.所选经验是否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 B.所选经验是否是幼儿能理解的C.所选经验是否能给幼儿整体发展产生影响 D.所选经验是否考虑到个体差异E.所选经验是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0.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答:(1)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2分)(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方式是,教师提出问题或设置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操作材料或游戏,获取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2分)(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也是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1分)31.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中“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的具体要求。答:(1)教育内容应和儿童的生活相联系。(2分)(2)在生活中引导儿童学数学。(1分)(3)引导儿童用数学,让儿童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生活中的作用。(2分)32.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发展有哪些特点?答:(1)2岁-3岁左右儿童已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1分)(2)3岁-4岁儿童已能感知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感知也逐渐精确。(2分)(3)4岁-5岁儿童已能够准确地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2分)33.简述学前儿童空间概念教育的指导要点。答:(1)帮助儿童学习并理解方位词的意义。(1分)(2)充分利用儿童的身体和身体动作。(1分)(3)以儿童的实际生活情景为素材,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教儿童认识空间。(2分)(4)鼓励儿童观察、预测和描述物体的空间关系,善于引导儿童的冲突和讨论。(1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4.试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及其所表达的思想。答:一、教育总目标1.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2.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和空间的感性经验,逐步形成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3.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学习独立选择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按照要求检查自己活动的情况、活动结果;4.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5分)二、教育总目标表达的思想1.目标一是有关培养幼儿对数学的情感、态度的目标。2.目标二是有关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方面的目标;3.目标三是培养幼儿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同时还提出了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的要求。4.目标四是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5分)35.结合具体年龄段说明学前儿童(岁)对物体重量感知的发展过程。答:(1)3岁幼儿已能感知和判别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物体重量的不同。(2.5分)(2)4岁幼儿基本上能用正确词汇表示物体轻重的感知。(2.5分)(3)5岁幼儿判别轻重差异的精确性有较大提高,能理解和运用“轻”、“重”词汇。(2.5分)(4)6岁幼儿已具备了认识物体重量和体积之间关系的能力。(2.5分)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6.儿童在计数能力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1)口能从l-10顺着数,但手却不能按实物一个个地点,而是乱点;(2)能按实物的顺序一个个地点,口却乱数;(3)口与手能有节奏的配合,但却不是一对一的配合。根据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种现象容易出现在哪个年龄阶段?原因是什么?(2)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答:(1)这种现象容易出现在哪个年龄阶段?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在幼儿5岁前容易出现。(1分)按物点数相对复杂,它需要多种分析器参与活动,要求幼儿手、眼、口、脑协同一致活动,5岁前的幼儿由于大脑皮层抑制机能发展较差,手眼协调动作不灵活,口头数数还不熟练,因此,会产生这种手口不一致的现象。(3分)(2)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经历的发展过程: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4分)37.教师问一个儿童小鸡有多少,儿童通过点数说出有四只,再问小虫(和小鸡对应)有多少,他一口报出有4只。又问小猫有多少、他又通过点数得出有4只,再问小鱼(和猫对应)有多少,他又一口说出有4条。根据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反映了什么问题?(2)对应逻辑观念的建立,对幼儿有何意义?5-答:(1)这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反映了儿童对应比较能力的发展,儿童此时已非常相信通过对应的方法确定等量的可靠性。(4分)(2)对应逻辑观念的建立,对幼儿有何意义?这种一一对应逻辑观念的建立,是儿童数概念学习和形成的必要心理准备。(4分)六、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38.根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求,设计一个以“认识圆形”为内容的教学活动。答:(1)活动设计必须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班级(小班);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5分)(2)要求:活动名称能体现活动内容;活动目标具体、准确;活动准备兼顾教师和幼儿两个方面;活动过程合理,符合指导要求。(5分)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提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从任何一个角度提出教育目标,其归宿都需落实到(C)A.社会需求B.学科结构C.儿童发展D.教学活动2.作为人类的发明,数学体现了人类思维的的(B)A.具体化 B.抽象化C.系统化 D.概括化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A)A.集体活动B.小组活动C.个人活动D.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相结合4.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一些逆向思维的加减应用题,以促进其思维发展,这一做法适合于(D)A.小班后期 B.中班后期C.大班前期 D.大班后期5.在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着发散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是(A)A.数量关系 B.集合关系C.对应关系 D.分类关系6.整个幼儿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类型是(B)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逻辑思维7.幼儿数概念的发生过程是(A)A.辩数-认数-点数 B.先数数,后有集合概念C.数数-认数-辩数 D.从口头数数到有数的模糊概念8.幼儿辨认形状时,最难的是(D)A.配对 B.指认C.拼合 D.命名9.量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B)A.连续的 B.可测的C.可比的 D.可逆的10.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C)A.抽象思维能力 B.掌握数学知识C.基本的数学素养 D.钻研的精神11.儿童不能把集合作为一个结构完整的统一体来感知的阶段是(A)A.3岁以前 B.4岁以前C.5岁以前 D.6岁以前12.在描述物体的空间方位时,总是要和一定的参照物联系在一起。这表明空间方位概念具有(A)A.相对性 B.可变性C.可测性 D.连续性13.儿童数学教育评价中工作量最大、技术性最强的步骤是(B)A.确定评价目的 B.收集评价资料C.设计评价方案 D.处理评价结果14.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儿童掌握数学知识只是发展的表面现象,关键在于是否发展了儿童的(A)A.思维结构 B.操作能力C.心智技能 D.学习态度15.富有成效的数学教育的关键在于(C)A.教育目标的确立 B.教学方法的选择C.教育活动的设计 D.教学活动形式的选择16.在数的组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A)A.幼儿自己的探索与操作 B.教师的讲解C.教师的演示 D.家庭教育的配合17.“学习不受颜色、大小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图形”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B)A.幼儿园小班 B.幼儿园中班C.幼儿园大班 D.学前班18.表现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量是(B)A.空间 B.时间C.形状 D.容积19.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主要手段是(B)A.运用动作 B.运用表象C.运用概念 D.运用规则20.研究表明,幼儿对各种量的排序能力发展最早的是(A)A.认识物体大小、长短的数序 B.认识实物的数序C.认识直观图形的数序 D.认识抽象的数序21.“会10以内数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的运用顺、倒数得有关事例”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C)A.幼儿园小班 B.幼儿园中班C.幼儿园大班 D.学前班22.以下表述中,属于小班儿童量的概念教育要求的是(A)A.会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别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物体 B.能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C.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 D.学习量的守恒23.教育评价是要对教育活动的有关要素进行(B)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C.逻辑判断 D.关系判断24.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是(D)A.巴班斯基 B.皮亚杰C.蒙台梭利 D.维果茨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5.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准备主要有(BCD)A.守恒的能力 B.一一对应的观念C.序列观念 D.类包含观念E.计算能力26.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做到(ABC)A.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兴趣 B.清晰地呈现学习内容C.让儿童较好地感知学习内容 D.认真地练习所讲内容E.布置作业进行巩固和提高27.幼儿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的原因是(ABCDE)A.幼儿在生活中接触加法比减法早 B.加法运算是运用顺接数的方法C.加法是两个数群得合并,无需加数之间的比较 D.减法中数群的比较相对复杂E.减法使用倒着数的方法才能解决28.空间方位概念的特点是(ABD)A.相对性 B.可变性C.固定性 D.连续性E.不连续性29.幼儿阶段量的守恒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ABCD)A.长度守恒 B.面积守恒C.容积守恒 D.体积守恒E.数量守恒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5,共20分)30.简述数学及数学知识的特点。答:(1)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2分)(2)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应用性的特点。(3分)31.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常见方法有哪些?答:(1)操作法;(2分)(2)演示、讲解法;(1分)(3)游戏法;(1分)(4)观察、比较法;(1分)32.简述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教育要点。答:(1)提供操作材料,让儿童在操作中感知和比较物体量的特点。(1分)(2)引导幼儿学习排序的方法。(1分)(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比较物体量的差异。(1分)(4)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量的守恒。(1分)(5)引导幼儿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1分)33.简述评价方案设计阶段需要的解决的具体问题。答:(1)明确评价所依据的目标。(2分)(2)设计评价的指标体系。(1分)(3)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法和步骤。(1分)(4)准备评价记录表格和文件。(1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4.试述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依据。答:(1)儿童:儿童是教育的对象,儿童身心发展水平、需要、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规律性,是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之一;(4分)(2)社会: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总是反映社会的要求和愿望。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也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印迹。(3分)(3)学科:数学学科的结构、学科的教育价值和学科学习规律对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3分)35.结合实例论述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教育的指导要点。答:(1)几何形体教育应该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联系。(2分)(2)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运用视觉、触觉、动觉感知形体的特征。(2分)(3)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感知和体验几何形体的基本特征。(2分)(4)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幼儿感知几何形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分)(5)提供幼儿接触多种变化图形的机会,渗透图形守恒的教育。(2分)(无实例扣3分。)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6.研究人员曾问一个儿童,是红片片多还是片片多,儿童一直认为红片片多,直到研究人员向他解释,片片是指所有的片片,而不是(剩下的)绿片片,他才做出正确的回答。但回答的方式是一一点数,得出红片片是8个,片片是19个,因此片片比红片片多。根据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实验反映了幼儿的什么特点?(2)在对幼儿进行分类教学时应注意什么问题?5-答:(1)这个实验反映了幼儿的什么特点?这个实验说明,虽然年龄幼小的儿童能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但在他们的思维中,还没有形成类和子类之间的层级关系,更不知道整体一定大于部分。在幼儿的头脑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并没有形成包含关系,而是并列的两个部分的关系。他们至多只是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理解包含关系,而没有抽象的类包含的逻辑观念。(4分)(2)在对幼儿进行分类教学时应注意什么问题?首先,应明确分类活动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活动。其次,要引导幼儿认识分类标记,让幼儿按标记进行分类,学习运用分类标记。(4分)37.在桌面上排列一行围棋子让幼儿采取三种不同的方式点数:(1)一面一个一个地依次拨动围棋子,一面数数,(2)让幼儿用手指一个一个地依次点数;(3)让幼儿一面从容器里一个一个地取出围棋子放在桌子上,一面计数。结果表明,第一种方式的计数成绩优于后两种方式的成绩。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因素还有哪些?6-答:(1)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说明幼儿计数活动的方式会影响其计数的成绩。(2分)同第一种方式相比较第二种方式容易产生混乱,而第三种方式则是因为手部活动频繁,低龄幼儿有时忙于应付从容器里取出棋子而忘记了计数。(2分)(2)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因素还有哪些?影响幼儿计数能力的因素有:空间分布相同的情况下,点数物体的大小影响计数;物体的空间分布影响计数;计数对象的呈现方式也影响计数,即保持不变的对象计数较易,相继或先后更替呈现的对象计数更难。(4分)六、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38.根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求,设计一个以“区分1和许多”为内容的教学活动。、答:评分要点:(1)活动设计必须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班级(小班);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5分)(2)要求:活动名称能体现活动内容;活动目标具体、准确;活动准备兼顾教师和幼儿两个方面;活动过程合理,符合指导要求。(5分)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课程代码0038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幼儿学习减法比加法困难,说明在以下数量关系中,较难掌握的是(A)A.逆反关系 B.等量关系C.数差关系 D.相邻关系2.幼儿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等特征的方法是(A)A.观察法 B.游戏法C.演示法 D.操作法3.数学提供了一种量化的方法,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解决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说明数学具有(D)A.抽象性 B.逻辑性C.精确性 D.应用性4.数学教育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幼儿所熟悉的、能理解的,这体现了数学教育内容的(C)A.结构性 B.启蒙性C.生活性 D.教育性5.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了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A)A.从具体到抽象 B.从个别到一般C.从同化到顺应 D.从不自觉到自觉6.2岁左右儿童还不能说出数词,但已经对不同数量的糖果产生不同的选择反应,说明数概念发生于(C)A.计数 B.辨数C.笼统感知集合 D.辨别量7.6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利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工具进行测量。为了比较两座塔的高度,儿童会走到一座塔旁边,在身体上与塔同高的地方做个记号,然后走到另一个塔的旁边去比较。说明儿童已感知到等量关系的(D)A.可测性 B.连续性C.可比性 D.传递性8.很多数学活动都有一定的操作要求,需要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这说明数学教育可培养幼儿的(C)A.主动性 B.独立性C.规则意识 D.任务意识9.以下关于数学教育阶段目标的表述中,适合于大班的是(C)A.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 B.认识10以内数字,理解数字含义C.学习10以内单、双数和相邻数 D.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10.儿童能够准确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多少的年龄阶段是(C)A.岁 B.岁C.岁 D.岁11.儿童辨别空间方位关系的难易顺序是(B)A.前后-上下-左右 B.上下-前后-左右C.上下-左右-前后 D.前后-左右-上下12.通过评价揭示、暴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试图在下一阶段的教育中加以改进,体现了教育评价的(B)A.鉴别作用 B.诊断作用C.改进作用 D.选拔作用13.在安排有关数的教育内容时,小班初期只给儿童一些前数学经验,从小班后期到中班,再正式引入数的内容。这一安排体现的数学教育原则是(A)A.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B.让儿童动手操作C.发展儿童思维结构 D.联系儿童生活14.数学教学离不开师幼间的互动交流,互动交流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是(D)A.游戏 B.观察C.模仿 D.问答15.儿童能按数取物,说明其数概念发展所处的阶段是(B)A.数量的感知阶段 B.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C.数的运算初期阶段 D.数的运算阶段16.在比较两种形体时,应注意突出其(D)A.相同点 B.相异点C.变式 D.主要特点17.“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说明时间具有(C)A.流动性 B.不可逆性C.周期性 D.抽象性18.幼儿学习、认识几何图形,可帮助幼儿逐步形成(A)A.空间观念 B.距离观念C.深度观念 D.立体观念19.以下选项中,属于小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A)A.探索物体的特征,学习讲述物体的异同 B.学习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C.学习概括物体的两个特征 D.学习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和在表格中摆放图形20.幼儿要能够按序排列物体,关键在于理解两种关系,即传递性和(B)A.双重性 B.相对性C.测量性 D.可逆性21.儿童数概念发展水平的标志是掌握了(D)A.数的运算 B.数的理解C.数的关系 D.数的守恒22.幼儿最初认识物体的量的特征是通过(B)A.测量 B.感知C.操作 D.讲解23.在开展数学教育之前,对教育对象进行的预测性评价是(A)A.诊断性评价 B.发展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24.数的组成实质上反映了数群和子群之间存在着的等量关系、互补关系和(C)A.相邻关系 B.包含关系C.互换关系 D.集合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5.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具有(ABCD)A.抽象性 B.逻辑性C.精确性 D.应用性E.对应性26.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包含的特征有(ACE)A.表述具体 B.文字优美C.可观察或可测量 D.简短E.操作性强27.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掌握数概念的指标有(ABC)A.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B.掌握数的顺序C.掌握数的组成 D.理解数的守恒E.理解数群关系28.学前儿童时间概念发展的特点是(BCDE)A.不连续性 B.主观性C.含糊性 D.容易受实际生活的影响E.容易与空间关系混淆2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有(ABCD)A.观察法 B.测试法C.临床法 D.作业分析法E.实验法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0.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答:(1)分类、排序与对应。(1分)(2)数、计数与数的运算。(1分)(3)几何图形。(1分)(4)量与计量。(1分)(5)空间和时间。(1分)31.简述学前儿童学习数的组成的意义。答:(1)数的组成的学习有助于幼儿对组成中蕴含的数量关系的感知和理解。(2分)(2)数的组成的认识是理解加减运算的基础。(2分)(3)数的组成的学习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1分)32.简述中班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教育的要求。答:(1)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梯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知道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2分)(2)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1分)(3)学习不受颜色、大小、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图形。(2分)33.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答:(1)帮助学前儿童正确认识世界。(2分)(2)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2分)(3)促进学前儿童情感和个性的发展。(1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4.为什么说现实生活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的源泉?数学教育如何联系儿童生活?、35答:(1)现实生活为儿童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现实生活帮助儿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5分)(2)要从儿童的生活中选择教育内容;在生活中引导儿童学习数学;引导儿童用数学,让儿童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5分)35.举例说明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答:(1)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3分)(2)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充分地尝试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感受和发现其中的数学关系。(3分)(3)对于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教师应帮助他们归纳、整理,并通过提问,组织讨论,使幼儿获得的零散、点滴的经验能得到及时的整理,使其系统化。(4分)(无举例说明,酌情扣分)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6.在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如下问题:“树林里有3只小鹿,又跑来了1只,一共4只小鹿”;“小明上午吃了10个桃子,下午又吃了8个桃子,小明一共吃了几个桃子?”根据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幼儿自编应用题出现了什么问题?(2)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上述案例对教师进行幼儿自编应用题的教学有什么启示?答:(1)以上幼儿自编应用题出现了什么问题?问题是:不会提出问题,不符合生活逻辑。(2分)(2)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问题的原因是:幼儿对应用题的结构理解、掌握较差;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有难度。(2分)(3)上述案例对教师进行幼儿自编应用题的教学有什么启示?教师教学策略:教师可引导幼儿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学习自编应用题。这种方法幼儿容易理解和比较容易掌握,同时通过描述应用题,模仿教师编题,可以使幼儿对应用题的含义和结构有较好的理解,也为幼儿以后学习自编应用题积累必要的感性经验。(4分)37.我们告诉儿童:“小红的个子比小明高,小亮的个子比小红高。他们三个人的个子谁最高?”儿童会感到非常困难。阅读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问题反映了幼儿的什么特点?(2)如何指导学前儿童进行排序活动?9-答:(1)这个问题反映了幼儿的什么特点?学前儿童的思维经常是不合逻辑的,他们很难在头脑中处理两个抽象事物的关系,从而可能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是以其对动作和具体形象的依赖为特点的。(4分)(2)如何指导学前儿童进行排序活动?首先,提供幼儿学习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和比较物体量的特征。其次,引导幼儿学习排序的方法。第三,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比较物体量的差异和学习排序。最后,引导幼儿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4分)六、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38.根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求,设计一个“以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进行分类”为内容的教学活动。答:要点:(1)活动设计必须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班级(小班);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5分)(2)要求:活动名称能体现活动内容;活动目标具体、准确;活动准备兼顾教师和幼儿两个方面;活动过程合理,符合指导要求。(5分)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课程代码:0038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1.自然数“1”可以代表1个人,1块糖、1枝笔……,体现了数学的(B)A.逻辑性 B.抽象性C.抽象性 D.应用性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方法中的对应比较法可分为重叠比较和(C)A.单排比较 B.双排比较C.并放比较 D.叠放比较3.幼儿自编应用题:“树木里有3只小兔,又跑来1只。树木里一共有4只小兔”存在的问题是(A)A.不会提出问题 B.编题不完整C.不符合生活逻辑 D.被题目情节所吸引4.为培养幼儿数学素养,选择学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河子大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大学生个人实习总结集合3篇
- 石河子大学《饲料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律师实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程序设计》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模拟电路基础》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机械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银屑病的辩证施护
- 沈阳理工大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骨灰安放合同
- 公安警察工作总结汇报PPT模板
- 《砼路面施工方案》word版
- 文书档案归档及整理规范PPT幻灯片课件
- MBTI十六种人格优缺点总结
- 稀土发光材料及其发光原理.
- 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 《西红柿炒鸡蛋》公开课课件
- CP5611连接技术手册(DOC)
- 教师届满考核表填写模板
- Procast倾斜铸造模拟分析案例
- 人教精通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实验二.蛋白质的两性反应与等电点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