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足迹》_第1页
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足迹》_第2页
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足迹》_第3页
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足迹》_第4页
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足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足迹》在教学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踪迹》,梦想对大家有所扶助。

学识目标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抬头屹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学识,理解人类登月告成的宏伟意义。

才能目标

1、学习本文按时间依次,领会明白地表达事情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切实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告成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喜欢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登月事情的全过程及宏伟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对登月技术的理解;

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

2、延迟拓展法。

教具打定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及胶片、月球地貌的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学生角度)表示学生的小制作(关于月亮的手工作品、图画等)导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师角度)打定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词。(《静夜诗》、《水调歌头》、《枫桥夜泊》等)

(朗诵诗歌)由学生诵读幻灯上关于月亮的诗歌。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闻、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敬仰。

(教师引导)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诗人们多少憧憬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一句有月亮的诗(“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美好,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获取重要信息,回复月亮课件上的问题。(培养快速阅读的才能)

①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②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③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④火箭名称和飞船分别叫什么?

⑤采用什么依次记叙了什么过程?

(2)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3)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斟酌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打定──飞船升空──登月告成──登月归来。

2、表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才能和说话才能。

(你说我说大家说)

(1)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2)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介绍得最切实,推举一位同学到上面来表示、介绍。

(3)表示各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并请一位同学介绍登月过程。

(4)利用月亮课件表示当时的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过程和登月轨迹。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磨练学生的联想及表达才能,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举行对比学习。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评语言特色

1、(观看课件中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看登月的实况录像。

(2)说说看到这一场景的感受。

(3)质疑登月事情。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形成议论交流的过程,使这节课达成高潮。

①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适合吗?

⑤登月舱与飞船是怎样脱离和对接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象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空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萧瑟死寂;

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

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

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2、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课文,深人体会。(合作探究)

(1)探究1:同学们把登月过程切实地阐明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把登月的繁杂过程写得领会明白,你觉得课文写作上最值得你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让学生谈自己真实的体会,畅所欲言,明确:A、按时间依次领会明白,有条不紊地表达事情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B、恰当的描述,表达中有探讨。C、用数字说明)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2)探究2:你热爱这篇课文吗?阅读时你有什么感觉(我就觉得很慌张,很骄傲)哪一处让你最难忘,请找出来并朗读、评析。

(3)探究3:齐读结果一段,谈谈你对登月意义的熟悉。

(辩论)据说为了这次登月,共有40万人、2万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资239.15亿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只运回了几百斤的月岩、月壤,毕竟值不值?

(总结)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结果一段透露了其宏伟意义。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筹划告成,使人类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头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成向外层空间进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四、你对月亮知多少

(拓展延迟到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1、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也可以进入老师打定好的月亮网,选择自己热爱的举行查阅。

2、各兴趣小组将搜集到的制作成课件。

3、各小组从不同角度交流查阅到的资料:

(1)星空奇观。

(2)月球之谜。

(3)中国航天。

(4)登月筹划。

(5)阿波罗之旅。

(6)登月图集。

五、总结

登月告成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聪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我国已举行了无真人的太空航行,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