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输配管网课后习题以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已改)_第1页
流体输配管网课后习题以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已改)_第2页
流体输配管网课后习题以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已改)_第3页
流体输配管网课后习题以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已改)_第4页
流体输配管网课后习题以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已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体输配管网课后习题以及答案第三章作业(已改)流体输配管网课后习题以及答案第三章作业(已改)流体输配管网课后习题以及答案第三章作业(已改)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流体输配管网课后习题以及答案第三章作业(已改)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第三章作业3-1计算习题3-1中各散热器所在环路的作用压力tg=95℃,tg1=85℃,tg2=80℃,tn=70℃。解:如图示可知,第一个为并联环路双管管网,第二个为串联环路单管管网系统供回水温度,tg=95℃,tn=70℃,tg1=85℃,tg2=80℃,对应的密度为,,,,并联:【双管路各层散热器的进出水温度是相同的,但是循环作用动力相差很大;】第一楼散热器作用压力:第二楼散热器作用压力:第三楼散热器作用压力:串联:【单管路各层散热器的循环作用动力是同一个数,但进出水温度越到下层越低】√√3-2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习题图3-2所示重力循环热水采暖管网的管径。图中立管Ⅲ、Ⅳ、Ⅴ各散热器的热负荷与Ⅱ立管相同。只算I、II立管,其余立管只讲计算方法,不作具体计算,散热器进出水管管长,进出水支管均有截止阀和乙字弯,每根立管和热源进出口设有闸阀。解:(1)选择最不利环路。有图3-2可知,最不利环路是通过立管I的最底层散热器I1(1800w)的环路,这个环路从散热器I1顺序经过eq\o\ac(○,1)、eq\o\ac(○,2)、eq\o\ac(○,3)、eq\o\ac(○,4)、eq\o\ac(○,5)、eq\o\ac(○,6)、进入锅炉,再经管段eq\o\ac(○,7)、eq\o\ac(○,8)、eq\o\ac(○,9)、eq\o\ac(○,10)、eq\o\ac(○,11)、eq\o\ac(○,12)进入散热器I1。查表可得,【简明供热设计手册李岱森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_P88页表4—3】△Pf=350Pa,,(2)计算通过最不利环路的作用压力=×(+3)(-)+350=896Pa(3)确定最不利环路各管段的管径d1)求平均比摩阻。最不利环路长度=+3)++10+10+10+8++3+8)+10+10+10++=2)根据各管段热负荷,计算各管段的流量,比如:管段eq\o\ac(○,2)的流量计算:G2=(*1800)/(95-70)=≈62kg/h同理以此类推可算出全部的流量G写入下表。在通过【简明供热设计手册李岱森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_P115页表5—2】选择最接近Rjp管径。管段号热负荷Q(W)流量G(kg/h)管长L(m)管径D(mm)DN(m/s)R(Pa/m)Py=RL∑Pd(Pa)Pj=∑PdP=Py+Pj备注11800622028散热器1×,截止阀2×10,90º弯头1×,合流三通×12530018232闸阀1×,直流三通1×,90º弯头1×3990034110401直流三通1×4145004991040521直流三通1×51910065710501直流三通1×623700815850闸阀1×,90º弯头2×72370081550闸阀1×,90º弯头2×,直流三通1×8191006571050241直流三通1×91450049910401直流三通1×10990034110401直流三通1×11530018232闸阀1×,直流三通1×,90º弯1×123300114251直流三通1×(4)立管Ⅰ计算富裕度:通过底层散热器总阻力即系统作用压力富裕度的值如下:△℅=℅=℅>10℅富裕度满足要求,到此I1环路计算完毕。开始计算I2环路:通过第二层环路作用压力及散热器资用压力如下:=×(+6)(-)+350=1332Pa通过第二层散热器的资用压力:管段号热负荷Q(W)流量G(kg/h)管长L(m)管径D(mm)DN(m/s)R(Pa/m)Py=RL∑Pd(Pa)Pj=∑PdP=Py+Pj备注1315005231537143500120151520003153516200015压降不平衡率℅=℅>15℅因eq\o\ac(○,13)、eq\o\ac(○,14)管均选用最小管径,剩余压力只能通过第二层散热器支管上的阀门消除。立管Ⅰ,第三层=××资用压力:=1768-896++=931Pa压降不平衡率℅=℅>15℅因管段eq\o\ac(○,15)、eq\o\ac(○,16)、eq\o\ac(○,14)已选用最小管径,剩余压力通过散热器支管的阀门消除。立管Ⅱ,ΔPⅡ1=××管段eq\o\ac(○,1)eq\o\ac(○,7)、eq\o\ac(○,18)、eq\o\ac(○,23)、eq\o\ac(○,24)与管段eq\o\ac(○,11)、eq\o\ac(○,12)、eq\o\ac(○,1)、eq\o\ac(○,2)并联Ⅱ立管第一层散热器使用压力ΔP’Ⅱ,1=+++=管段号热负荷Q(W)流量G(kg/h)管长L(m)管径D(mm)DN(m/s)R(Pa/m)Py=RL∑Pd(Pa)Pj=∑PdP=Py+Pj备注1718006220281846003321918003413401203100401214600350122180050123180032第第Ⅲ、Ⅳ、Ⅴ立管的水力计算与Ⅱ立管相似,方法为:1)确定通过底层散热器的资用压力;2)确定通过底层散热器环路的管径和各管段阻力;3)进行底层散热器环路的阻力平衡校核;4)确定第2层散热器环路的管径和各管段阻力;5)对第2层散热器环路进行阻力平衡校核;6)对第3层散热器作4)、5)步计算,校核。机械循环室内采暖管网的水力特征和水力计算方法与重力循环管网有哪些一致的地方有哪些不同之处答:相同点:计算方法基本相同,都是第一步确定最不利环路,第二步定管径,第三步阻力平衡、校核。不同点:作用压力不同即机械循环管网作用压力:总的作用压力为式子中P——水泵动力。实际情况是循环动力主要由水泵提供,同时有管道内水冷却产生的重力循环作用动力。对机械循环双管系统重力循环作用动力不可忽略,但是在单管系统中就可以忽略掉。重力循环管网作用压力:总的作用压力双管系统单管系统:√√室外热水供水管网的水力计算与室内热水采暖管网相比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答:相同之处:A,室外热水供热管网水力计算的主要任务与室内管网的相同;B,室内管网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对室外热水供热管网是完全适用的;都符合公式不同之处:A,水力计算图表不同,因为室内管网流动大多于紊流过渡区,而室外管网流动状况大多处于阻力平方区B,沿程阻力在总阻力中所占比例不同,室内可取50%,室外可取60~80%。C,在局部阻力的处理上不同,室内管网局部阻力和沿程阻力分开计算,而室外管网将局部阻力折算成沿程阻力的当量长度计算D,最不利环路平均比摩阻范围不同,室内Rpj=60~120Pa/m,室外Rpj=40~80Pa/m。√√开式液体管网与闭式液体管网相比,水利特征和水力计算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水力特征上看,开式液体管网有进出口与大气相通,而闭式液体管网(除膨胀水箱外)与大气隔离。因此,开式液体管网的动力设备除了克服管网流动阻力外,还要克服进出口高差形成的静水压力。此外,开式液体管网(如排水管网)中流体可能为多相流,其流态比闭式管网复杂;由于使用时间的不确定性,开式液体管网中流量随时间变化较大,而闭式液体管风中流量一般比较稳定从水力特征上看,开式液体管网有进出口与大气相通,而闭式液体管网(除膨胀水箱外)与大气隔离。因此,开式液体管网的动力设备除了克服管网流动阻力外,还要克服进出口高差形成的静水压力。此外,开式液体管网(如排水管网)中流体可能为多相流,其流态比闭式管网复杂;由于使用时间的不确定性,开式液体管网中流量随时间变化较大,而闭式液体管风中流量一般比较稳定。在水力计算方法上,开式液体管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与闭式管网没有本质区别。但具体步骤中也有一些差别:(1)动力设备所需克服的阻力项不完全相同,开式管网需考虑高差;(2)管网流量计算方法不同,闭式管网同时使用系数一般取1,而开式管网同时使用系数小于1;(3)水力计算图表不同;(4)对局部阻力的处理方式不同,闭式管网通过局部的阻力系数和动压求局部损失,而开式管网对局部阻力一般不作详细计算,仅根据管网类型采用经验的估计值,局部损失所占比例也小于闭式管网中局部损失所占比例。(5)在并联支路阻力平衡处理上,闭式管网强调阻力平衡校核,而开式管网则对此要求不严,这是开、闭式管网具体型式的不同造成的,开式管网对较大的并联支路也应考虑阻力平衡。答:相同之处:A,在水力计算方法上,开式液体管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与闭式管网没有本质区别不同之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