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分类【三篇】_第1页
2018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分类【三篇】_第2页
2018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分类【三篇】_第3页
2018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分类【三篇】_第4页
2018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分类【三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分类【三篇】导读:本文2018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分类【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物态变化过程(篇一)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物态变化熔化:固态f液态(吸热)凝固:液态f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f气态(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f液态(放热)升华:固态f气态(吸热)凝华:气态f固态(放热)(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物态变化现象(篇二):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钢水烧铸成火车轮(凝固)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蒸发)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汽化——蒸发)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蒸发)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蒸发)烧开一壶水(汽化——沸腾)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18、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早晨的浓雾、露水(液化)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液化)21、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玻璃变得模糊不清,一会儿又变得清晰起来(先液化后汽化)22、用电热水器烧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汽”冒出(先汽化后液化)23、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灯丝(钨丝)变细(升华)28.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人工降雨(升华)29.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上形成的冰花(或“窗花”)(凝华)3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31.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32.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33.灯泡(钨丝)发黑(凝华)雪糕纸中发现的“白粉”(凝华)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打造绝妙的舞台效果(先升华后液化)雨的形成:①汽化(或蒸发)f液化f凝固f熔化;②汽化(或蒸发)f凝华f熔化③汽化(或蒸发)f液化水的三大名称: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凇、“窗花”(凝华)、雹(凝固)、白冰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气态:水蒸气【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物态变化的误区讲解(篇三)一、对几对关键字的误写1、"熔"和"溶"固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如对海波加热,海波由因态变成了液态;固体溶于另一种液态物质中的现象叫溶化,如海波放入水中变成了海波溶液。熔化是吸热过程,所以要用到"火",故用"火"旁;而溶解时不需要加热,只不过有的溶解过程是吸热过程,液体的温度会降低,有的是放热过程,学习方法,液体的温度会升高,但必须有液体物质,故用"水"旁。如食盐溶于水,白糖溶于水等。2、"汽"和"气"汽"是指由液体或固体变成的气体,也特指水蒸气。如汽油、汽水等,由于它身上有"水",所以常与液态有关,"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而"气"是指某种气体,如空气、水蒸气等,所以常与气态有关。3、"凝固"和"凝结""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固在一起就成了固态;而"凝结"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将分散的水蒸气结合在一起形成水滴。如常说的凝结成小水滴,就是水蒸气变为液体的过程。二、对"白气"状态的误解能飘浮在空气中的都认为是气态,如对"白气"的误解,形成"白气"时,它在空中也能飘浮,表面上与气体的状态是一样的,但它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不能被人所看到的,我们生活的空间无处不存在水蒸气,但我们却看不到它,可"白气"却能被我们所看到,说明"白气"不是水蒸气,那么它是什么呢?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白气"都是由一些细小的小水滴组成的,它们的平均直径只有几个微米,因此它们能够在空中悬浮成为白色的气状物质。如生活中的雾、吃冰棒时冰棒上冒的白烟、做饭时锅里冒出的"白气"、打开冰箱后出现的"白气"、冬天嘴里哈出的"白气"等,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小液滴。所以学习时我们不但要善于比较,更要善于归纳、总结、善于举一反三、对吸、放热记忆的误区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关于物体的吸、放热过程极易产生混淆,有时死记硬背的效果又不好,所以这部分有时被认为是学习的难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图示来描述,如图1所示,凡是向上的变化,都是吸热的,向下的变化都是放热的。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