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高考与新教材教学研究课件_第1页
化学新高考与新教材教学研究课件_第2页
化学新高考与新教材教学研究课件_第3页
化学新高考与新教材教学研究课件_第4页
化学新高考与新教材教学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新高考与新教材1一、新高考与新教材2普通高中2018级起学生课程学分结构表2普通高中2018级起学生课程学分结构表3高中化学课程结构(2017)高中化学课程结构(2017)新高考3高中化学课程结构(2017)高中化学课程结构(2017)新4新高考与新教材—CH2CH3CH2=CH2催化脱氢—CH=CH2脂肪烯烃的获取芳香烯烃的获取电解熔融的AlCl3能获得Al吗?4新高考与新教材—CH2CH3CH2=CH2催化脱氢—CH=5(1)工业制备铝一般是通过铝土矿制得的纯净的Al2O3,然后电解Al2O3/Na3AlF6得到铝。也可用电

解NaCl—KCl—AlCl3共熔体方法制铝,且比电解Al2O3/Na3AlF6制铝节省电能约30%,但现在仍

用前一种方法制铝,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AlCl3是共价化合物,其熔融体不导电B.电解AlCl3生成的Cl2会污染大气

C.自然界不存在富含AlCl3的矿石D.生产无水AlCl3较困难,成本又较高(3)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

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A.1∶2∶3

B.3∶2∶1

C.6∶3∶1

D.6∶3∶2AlCl3Al?5(1)工业制备铝一般是通过铝土矿制得的纯净的Al2O3,然6最近报道了一种新型可逆电池,该电池的负极为金属铝,正极为石墨化合物Cn[AlCl4],电解质为R+(烃基取代咪唑阳离子)和[AlCl4]—阴离子组成的离子液体。电池放电时,在负极附近形成双核配合物[Al2Cl7]—。充放电过程中离子液体中的阳离子始终不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Cn[AlCl4]+e—=[AlCl4]—+

CnB.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4[Al2Cl7]—3e—=

Al+7[AlCl4]—C.放电过程中,负极每消耗1mol

Al,导线中转移的电子数为3NA(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D.充、放电过程中,R+的移动方向相反AlCl3Al?6最近报道了一种新型可逆电池,该电池的负极为金属铝,正极为石7新高考与新教材“3+1+2”模式下,化学教师面临着的机遇与挑战:“三新一旧”:新高考方案;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旧教材,如何用

教材执行新的方案和标准?如何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7新高考与新教材“3+1+2”模式下,化学教师面临着的机遇与8“三维目标”整合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知识与技能:

化学核心知识或重要技能的具体内容。过程与方法:

化学知识获得所依赖的方法、程序,形成

的观念和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伴生的情绪体验、兴

趣动机,形成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8“三维目标”整合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知识与技能:宏观辨识与微9知识能力素养分析高考规律技能知识能力方法观点品质学科素养高考考查的各种化学素养是综合的整体9知识能力素养分析高考规律技能知识能力方法观点品质学科素养高10化学变化的速率创造物质化学变化的限度化学变化的条件化学变化的方法化学变化的计量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化学变化的价值物质结构确定和表示识别物质物质性质研究和表示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物质组成确定和表示高考要求: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给定情境中通过分析、判断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力。能设计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探究方案,能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收集证据,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探究方案、探究结论等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准确地表述探究结果,并应用探究结果解决相关问题。10化学变化的速率创造物质化学变化的限度化学变化的条件化学变1128.(理综1卷)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SO2的催化氧化SO2(g)+O2(g)SO3(g)ΔH=−98kJ·mol−1。回答下列问题:

(1)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a)所示,V2O5(s)与SO2(g)反应生成VOSO4(s)和V2O4(s)的热化学方为:_____。(2)当SO2(g)、O2(g)和N2(g)起始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7.5%、10.5%和82%时,在0.5MPa、2.5MPa和5.0MPa

压强下,SO2平衡转化率α随温度的变化如图(b)所示。反应在5.0MPa、550℃α=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影响α的因素有__________。(3)将组成(物质的量分数)为2m%SO2(g)、m%O2(g)和q%N2(g)的气体通入反应器,在温度t、压强p条件下进行反应。

平衡时,若SO2转化率为α,则SO3压强为_____,平衡常数Kp=____(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4)研究表明,SO2催化氧化的反应速率方程为:v=k(−1)0.8(1−nα'),式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t升高而

增大;α为SO2平衡转化率,α'为某时刻SO2转化率,n为常数。在α'=0.90时,将一系列温度下的k、α值代入

上述速率方程,得到v~t曲线,如图(c)所示。曲线上v最大值所对应温度称为该α‘下反应的最适宜温度tm。t<tm时,v逐渐提高;t>tm后,v逐渐下降。原因是________。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升高温度,k增大使v逐渐提高,但α降低使v逐渐下降。t<tm时,k增大对v的提高大于α引起的降低;t>tm后,k增大对v的提高小于α引起的降低。1128.(理综1卷)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接触法12新高考与新教材“3+1+2”模式下,化学教师面临着的机遇与挑战:教材的结构、内容或相同的内容编写的出发点、意图不同等发生了变化,今后高考卷的模式、考查的知识点内容有多大改变?12新高考与新教材“3+1+2”模式下,化学教师面临着的机遇13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上册)必修(下册)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学业水平考试选修化学高考教材的结构、内容或相同的内容编写的出发点、意图不同等发生了变化,今后高考卷的模式、考查的知识点内容有多大改变?13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上册)学业水平考试选修化学高考教材142020年理科综合1卷在试卷结构、考试重点和命题风格等方面保持着延续性,稳中有新,稳中有变,信息多样化、素材新颖化,更突出应用性和创新性。

试卷既关注到文化传承、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等核心价值,也反映了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性需要。试题难度与往年相比稍有降低。全卷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既实现了平稳过渡,同时也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选拔高校所需人才。2020年全国新课标1卷分值分布2019年全国新课标1卷分值分布教材的结构、内容或相同的内容编写的出发点、意图不同等发生了变化,今后高考卷的模式、考查的知识点内容有多大改变?142020年理科综合1卷2020年全国新课标1卷分值分布2152020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化学部分试题蕴含的化学学科思想方法高考化学试题:强化“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科基础必备知识、需要较高的化学学科素养围绕关键能力进行层次递进的设问,测量不同认知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

渗透化学学科思想(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五大核心学科素养。试题通过真实的情境体现学科思想方法,渗透化学学科思想方法

重能力——突显知识应用能力;

情境中丰富了学科思想,深入挖掘学科思想方法课堂教学培养考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知识方法能力152020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化学部分试题蕴含的化学学科168.(理综1卷)紫花前胡醇

可从中药材当归和白芷中提取得到,能提

高人体免疫力。有关该化合物,下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14H14O4B.不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

C.能够发生水解反应D.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键6.(山东卷)从中草药中提取的calebinA(结构简式如下)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下

列关于calebinA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其酸性水解的产物均可与Na2CO3溶液反应C.苯环上氢原子发生氯代时,一氯代物有6种D.1mol该分子最多与8molH2发生加成反应168.(理综1卷)紫花前胡醇1713.(理综1卷)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未知浓度的二元酸H2A溶液。溶液中,pH、分布系数

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

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比如A2−的分布系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①代表

,曲线②代表

B.H2A溶液的浓度为0.2000mol·L−1C.HA−的电离常数Ka=1.0×10−2

D.滴定终点时,溶液中

1713.(理综1卷)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0mo1826.钒具有广泛用途。黏土钒矿中,钒以+3、+4、+5价的化合物存在,还包括钾、镁的铝硅酸盐,以及SiO2、Fe3O4。采用以下工艺流程可由黏土钒矿制备NH4VO3。该工艺条件下,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氧化”需要加热,其原因是_______。(2)“酸浸氧化”中,VO+和VO2+被氧化成

,同时还有____离子被氧化。写出VO+转化为VO2+

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_____。(3)“中和沉淀”中,钒水解并沉淀为

,随滤液②可除去金属离子K+、Mg2+、Na+、_____,以及部分______。(4)“沉淀转溶”中,

转化为钒酸盐溶解。滤渣③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5)“调pH”中有沉淀生产,生成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6)“沉钒”中析出NH4VO3晶体时,需要加入过量NH4Cl,其原因是___________。加快酸浸和氧化反应速率(促进氧化完全)Fe2+VO++MnO2+2H+=VO2++Mn2++H2OMn2+

Al3+和Fe3+NaAl(OH)4+HCl=Al(OH)3↓+NaCl+H2OFe(OH)3利用同离子效应,促进NH4VO3尽可能析出完全反应条件与反应速率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转化图表数据的分析和判断物质的转化原理的分析1826.钒具有广泛用途。黏土钒矿中,钒以+3、+4、+5价19第26题:遵守以往传统的实验与工艺流程模块,以黏土钒矿制备NH4VO3为背景,考查了

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基本保持了历年高考的考点和套路,难度相对较低。第27题:不同化合价铁的氧化还原能力是从电化学角度验证下得出的结论,注重实验原理

的考查,要求功底扎实的考生才能得高分。第28题: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其难度较大,为本次高考化学部分的压轴题;本题与以往试

题不同,信息给予较为隐蔽,稳中有变,具体表现在: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规考点,根据三段式计算转化率。(2)用平衡分压来算平衡常数。

(3)体现试题的区分度,每一个小问考查比较独立,互相之间关联小,根据不同

能力的学生拿到不同的分值。要求考生结合图像,先进行分析,然后进行计算。(4)对图像观察和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2020年全国Ⅰ卷转化(反应)化学实验化学原理学科思想19第26题:遵守以往传统的实验与工艺流程模块,以黏土钒矿制202020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化学部分试题蕴含的化学学科思想方法202020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化学部分试题蕴含的化学学科21➢严重偏离“标准”,整体拔高核心知识的水平要求,考核的能力层次提高。➢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对课程结构选择性的支持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在考查内容上需要进一步增强与课程标准要求的一致性。➢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的整体、贯通和一致性理解。➢构建课程标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选拔协同一致的基础教育体系。➢完善课程标准,推进课程实践环节的改进。➢加强教师培养,促进中学化学教学方法创新。试题存在的问题和我们需要的努力21➢严重偏离“标准”,整体拔高核心知识的水平要求,考核的22二、新教材体现核心素养22二、新教材体现核心素养23新教材(人教版)编写目标和重点突破编写目标•立足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凸显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基本要求•强化基础性、发展性和学科应用•立足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已有经验•以学科逻辑、学习规律建构内容•突出核心知识引领实验探究活动•弘扬化学的伟大贡献和文化自信……•依据内容标准梳理核心知识,整体布局教材体系•依据核心素养不同维度要求,重建单元内容结构•结合化学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适当增加新内容•合并、删减、扩充栏目,明确栏目教育功能定位•合理安排必做实验、探究实验、观察与思考实验•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对知识内容及时提炼与总结•弘扬化学的伟大贡献和文化自信………23新教材(人教版)编写目标和重点突破编写目标•依据内容标准24新教材更加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24新教材更加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25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新教材更加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处于化学核心素养的中心位置,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既是科学探究的内容,又是科学探究的结果;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是科学探究形成结论的思维方法;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是科学探究中形成的正确价值观。25证据推理宏观辨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探究新教材26核心素养之间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从学科观念和思维方式视角对化学科学思维的描述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对化学科学实践的表征对化学科学价值取向的刻画,是化学学科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的具体表现要以前面4项为基础,才能实现26核心素养之间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27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操作层面接受知识(或问题)学科观念(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科价值27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操作层面接受知识(或问题)28课程结构计算做模型讨论探究归纳应用C2H6OC2H6O与Na反应28课程结构计算做模型讨论探究归纳应用C2H6OC2H6O与291-2认识化学变化是条件的,能说明化学变化的质量关系和能量转化,能从物质的组成、构成微粒、主要性质等方面解释或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2-2能分析化学变化中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原理;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能设计物质转化方案,能运用化学符号表征物质的转化,能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和变化规律;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物质转化对资源的影响。3-2能根据反应速率理论和化学平衡原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能运用宏观、微观、符号等方式描述、说明物质转化的本质和规律;能定量分析化学变化的热效应,分析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原理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设计无机化合物转化与制备、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检测与合成的方案;能分析评估物质转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4-2能从调控反应速率、提高反应转化率等方面综合分析反应的条件,提出有效控制反应条件的措施;能选择简明、合理的表征方式描述和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和规律。能根据化学反应原理预测物质转化的产物,确定检验所做预测的证据;能依据化学变化中能量转化的原理,提出利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储存和释放的有实用价值的建议;能基于“绿色化学”的理念设计无机化合物制备和有机合成的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和优化;能分析评估物质转化过程对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影响。变化能量平衡条件学业质量标准291-2认识化学变化是条件的,能说明化学变化的质量关系和3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探究Na、Mg、Al单质的性质初中金属活动性、实验事实、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的规律—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失电子能力—还原性的强弱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具体反应表现的介绍、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的规律—电子层数—原子半径—得电子能力—氧化性的强弱3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探究Na、Mg、Al单质的性质初中金属3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是从分子、原子层次对物质结构、性质、能量转变等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是化学学科“物质结构与性质相联系、宏观与微观相融合”的重要观念。Cl2的性质宏观辨识颜色状态气味具体的反应反应中的能量制备原子结构示意图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价键的形成与能量的关系等Na的性质N及其化合物S及其化合物卤素及其化合物性质3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从分子、原子层次对物质结构、3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是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方向、限度和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是化学学科“物质变化与平衡相统一”的重要观念。溶解平衡结晶与溶解、沉淀转化反应平衡工业生产中条件的控制电离水解平衡电解质的电离水解的反应Ksp的计算3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方向3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是基于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的物质及其变化的事实进行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建构模型以揭示化学变化及其规律的过程,是运用证据推理和模型化思想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品质。实证方法:实验探究、实证推理内容:结构与性质联系变化与守恒统一价值: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实证推理归纳建模结论验证3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基于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的物质34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是指在认识化学科学本质和化学科学的价值,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化学科学技术应有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个人的理解:1、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

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2、真实的STSE问题和化学史实等,都是有价值的情境素材。这些具体的问

题解决任务,促使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实验探究等,正是在这样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和发展。

••••••素材的整体融合SO2、NOx的处理:NaOH、NaClO、NaClO2、NaClO3、Fe3+、H2O2等各种方法,教师在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时,预先应整体考虑,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展示。34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指在认识化学科学本质和化353、具有安全意识,能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生活实际结合,能主动关心

并参与有关的社会议题的讨论,赞赏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所作的贡献;能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讨论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如酸雨防治、

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认识化学科学对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贡献。4、能分析化学科学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合成新物质、保护环境、促进

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等方面的价值和贡献;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

化学”思想的重要性;能从化学视角理解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法律法

规;关注化学产品和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353、具有安全意识,能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生活实际结合,365、能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情境说明化学变化中能量转化、调控反应

条件等的重要应用,认识有机物转化和合成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贡献;能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解释或解决

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具有对化学技术推广应用

和化工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风险评估的意

识,能分析化学品生产和应用过程对社会和环境可能发生的影响,能

提出降低其负面影响的建议。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合成、条件的控制、平衡的思想、实验手段、试剂的选择、安全措施等等,在高考的综合题或独立题中都有反映。但这些试题大多在对化学反应原理考查中呈现!365、能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情境说明化学变化中能量转化376、能说明化学科学发展在自然资源利用、材料合成、环境保环境保护、

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能运用化学原

理保障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能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对解决生

产和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提出创造性的建议,能够对化学技术推广应用

和化学品使用进行分析和风险评估;能依据“绿色化学”思想分析某

些化学产品生产和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或解决提出处理或解决

化学问题的方案。以上内容也是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标准所要求的376、能说明化学科学发展在自然资源利用、材料合成、环境保38教材如何表征“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材展现学科核心素养的编写创设问题情境助力学以致用链接学科内外满足多样选择引导反思批判发展辩证思维借助化学史实彰显科学精神聚焦中国创造凸显学科价值源于生活实际指导实践应用利用图表栏目降低学习难度重视方法提炼启迪学生思维结合元素化学融入环保观念强化实验探究培养创新意识运用模型思维建立宏微联系立足已有经验探索未知领域38教材如何表征“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材展现学科核心素养39•与原选修教材相比,新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内容结构更为合理,文图表达更清晰,栏目分布更合理,能力指向更明确。•整体考察核心内容、素养目标、知识结构、栏目功能、学生活动等,更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科学探究和决策能力等高阶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切实培养学生

的化学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努力提示化学学科本质,凸显学科价值,强化证据推理和模型思维,弘扬实验探究,

在全面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力求将选择性必修模块内容特征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具

体要求相匹配,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显性化”和“过程化”。选择性必修教材与原选修教材对比39•与原选修教材相比,新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内容结构更为合理,40三、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变化内容40三、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变化内容414142从课标的改变看内容的变化一、体系与结构42从课标的改变看内容的变化一、体系与结构43将“绪言”改为“引言”。简洁。绪言的变化直接提出问题

提出学习方法

增加了很多的插图

43将“绪言”改为“引言”。简洁。绪言的变化直接提出问题44原有效碰撞模型活化分子和活化能反应热催化剂酶••••••无实在内容!仅是一般性的介绍,叙述本册的主要内容?要解决哪些问题和学科价值。有:能量,宏观和微观角度解释能量的变化的原因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和限度电化学新44原有效碰撞模型••••••无实在内容!新45第一章化学反应热效应45第一章化学反应热效应46原新对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作了定义直观地说明能量转化的形式、提出了能量守恒,同时指明学科的价值。第一章的变化46原新对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作了定义直观地说明能量转化的形式47原宏观微观新原教材中没有反应热的确切定义47原宏观微观新原教材中没有反应热的确切定义481、体系与能量:增加体系、环境和内能等概念、定义了反应热内容的变化481、体系与能量:增加体系、环境和内能等概念、定义了反应热49内容的变化原新由内能(焓H)引出焓变(ΔH),科学有梯度!很好地说明了反应热与ΔH的关系。49内容的变化原新由内能(焓H)引出焓变(ΔH),科学50原宏观新宏观新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层面一样在宏观层面,直接用焓变表示反应热,对焓变作了简要的解释。新微观50原新新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层面一样新微观51增加了热化学方程式的篇幅,对物质的状态作了形象化的解释。对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作了详细的说明。原新新51增加了热化学方程式的篇幅,对物质的状态作了形象化的解释。52新原原来是通过一个例题说明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2个要素,没有说明压强。增加了热化学方程式的篇幅,新教材中对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3个要素作了具体说明,有利于学生接受。这给我们在讲授这一内容时,可采取学生阅读,教师仅作引导,简化了教学手段!52新原原来是通过一个例题说明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2个要素,没532、调整内容呈现顺序第一章的变化原:第一节概念(焓变反应热)表示(热化学方程式)测定(中和反应

反应热的测定)第二节反应热的类型(燃烧热)能源(化石能源、新能源)新: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节概念(反应热焓变)

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示(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热的类型(燃烧热)532、调整内容呈现顺序第一章的变化原:第一节概念(焓变54ΔH的解释纠正了很多教师不切实际或无法说明的问题,能更好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数值与系数的关系,同时可说明在表示热化学方程式时是否可用“可逆”符号的问题。54ΔH的解释纠正了很多教师不切实际或无法说明的问题,能更好55中和热的测定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实验的目的和实验过程的细节应思考的问题,明显优于原来的实验直接描述;对量热计作了修正;实验用品的表达方式不同;个人想法:Necessary?新原55中和热的测定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实验的目的和实验过程的细节应563、引导学生关注生产、生活、科技、国防等领域中的能量变化第一章的变化原新增563、引导学生关注生产、生活、科技、国防等领域中的能量57充分运用史实说明化学问题,举例更加符合实际生产,体现学应用价值原新57充分运用史实说明化学问题,举例更加符合实际生产,体现学应58举例更加符合实际生产,体现学应用价值原新58举例更加符合实际生产,体现学应用价值原新59整理与提升更为详细,增加了复习与提高习题是思维性总结总结过程中有任务复习与提高中习题量明显增多,有些试题有一定的深度,与高考题相当。59整理与提升更为详细,增加了复习与提高习题是思维性总结60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强调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彰显规律及实际意义与重要应用。

强调能从化学键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能用焓变的数据合理选择和利用化学反应。

增加内能、体系、影响因素、条件等视角,但不做学业要求。个人建议:

区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教学内容和目的。

前者大多是介绍性的知识,对原理、本质仅是提及,而后者则是在原理的基础上揭示本质。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从培养学生思维性角度进行教学。推理、论证、形成结论和相同类型的引用更为重要,这也是高考题的走向。

本章个人分析及建议60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本章个人分析及建议61新原第二章的变化61新原第二章的变化62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方向、限度、速率、调控4个角度,将方向和限度前置62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方向、限度、速率、调控63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原:绪言活化能及有效碰撞理论模型

第一节定量研究(计算、实验测定)

第二节定性研究(影响因素,如何影响、为什么影响)新: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定量)

影响因素(实验研究,定性与

定量)

活化能(有效碰撞)

活化能在正文中单列讲解1、将原来的第一节、第二节合并第二章内容的变化63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原:绪言活化能及有效碰撞理论模64探究:定性与定量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定性研究定量研究64探究:定性与定量研究影响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定性研652、引入新的概念第二章内容的变化个人想法:

显然,这一增加的内容在高考中会得以体现,是否对于四个“基元反应”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分析说明和练习?652、引入新的概念第二章内容的变化个人想法:66第二章内容的变化3、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历程课标要求:知道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历程,对调控化学反应速率具有重要意义。新原原教材仅说明使用催化剂与反应能量的关系,说明了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提高,从而影响反应速率,未涉ΔH。新教材不仅说明了上述所有的问题,而且通过《练习与应用》栏目加以巩固。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在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应用价值66第二章内容的变化3、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历程课标要求:674、介绍较为前沿的知识第二章内容的变化模型认知:有效碰撞674、介绍较为前沿的知识第二章内容的变化模型认知:有效碰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章内容的变化原: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含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常数新: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本节知识点的顺序作了调整符合认知顺序,便于教学和学生的理解,同时可以很好说明温度T与K的关系。教师讲授时可以适当扩充教学内容。可逆反应这一概念在高一已经掌握。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章内容的变化原:69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了解浓度熵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方向间的关系

扩大了平衡移动及判断的命题范围。为解决平衡问题增添了途径:不仅仅从浓度等是否变化入手,定性的角度判断平衡,而是可以从定量的角度去判断。69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了解浓度熵和化学70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3、增加了《研究与实践》栏目体现学生的能力增加了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实验70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3、增加了《研究与实713、知道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焓变和熵变有关第三节化学反应方向(原: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表述更加严谨引入更加直观713、知道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焓变和熵变有关第三节72以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具体反应为例,分析反应的方向。提示我们的教学也应如此!第三节化学反应方向72以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具体反应为例,分析反应的方向。提示73以合成氨工业为例,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第四节化学反应调控73以合成氨工业为例,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74合成氨工业的条件控制是否可以用硫酸工业制备为例进行分析?Fe3++I—

Fe2++I2?74合成氨工业的条件控制是否可以用硫酸工业制备为例进行分析751、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前沿、社会热点第二章整体的变化NO、CO反应的转化751、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前沿、社会热点第二章整体的变化NO762、突出方法、模型、研究视角的建构第二章整体的变化762、突出方法、模型、研究视角的建构第二章整体的变化773、化学反应认识视角第二章整体的变化773、化学反应认识视角第二章整体的变化784、充分运用化学史实第二章整体的变化784、充分运用化学史实第二章整体的变化79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增加反应历程、基元反应、内能、体系等内容,但不做学业要求。

增加“了解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方向间的联系”。

明确了转化率。增加设计简单实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了解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对生产、生活的意义。

知道化学反应是有历程的,认识基元反应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历程、基元反应、内能、体系等内容,对于合格性考试的学生不作要求。个人建议:从实验的角度组织教学。强调实验研究的方法。

从宏观建模到微观分析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学习,让

学生从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化学反应平衡等方面探索化

学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

关于物质变化的科学观念。降低对焓变、熵变的要求,加强平衡常数线索。通过对具体的实例的分析,解决原理的实际应用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即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正向”和“逆向”思维分析问题的方法。本章个人分析及建议降低对焓变、熵变的要求,加强平衡常数线索79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本章个人分析及建议80第三章的变化新原80第三章的变化新原81第三章内容的变化基本不变81第三章内容的变化基本不变82第三章内容的变化名称章节对应突出观念建构利于素养形成82第三章内容的变化名称章节对应83第三章内容的变化1、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原新83第三章内容的变化1、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原新84第三章内容的变化1、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新原84第三章内容的变化1、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新原85第三章内容的变化2、了解浓度熵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方向间的关系。新原85第三章内容的变化2、了解浓度熵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86第三章内容的变化3、突出思路、方法86第三章内容的变化3、突出思路、方法87第三章内容的变化4、突出了应用价值,增添了阅读内容87第三章内容的变化4、突出了应用价值,增添了阅读内容88第三章

水溶液中离子反应与平衡各节都是从实验出发讨论各相关内容。从对化合物分类的角度讨论强弱电解质,

增加了强弱电解质的实验,

从实验的角度引入基本概念(基于实验事实的推理论证)。

增加了电导率测定醋酸的稀释电离过程的变化。个人建议:从前一专题复习入手,讨论本专题的教学内容。

根据实验测定数据,微观解释其原理。从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等方面讨论

化学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

成关于物质变化的科学观念。从水解的实际运用的角度强化溶液中反应及平衡的关系。重视水解平衡和Kh

要结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巩固三个单元知识点。本章个人分析及建议88第三章水溶液中离子反应与平衡本章个人分析及建议89第四章的变化原新89第四章的变化原新90第四章内容的变化90第四章内容的变化91第四章内容的变化1、能分析、解释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和电解池。建构模型91第四章内容的变化1、能分析、解释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92第四章内容的变化2、整理与提升中提升对模型的认识建构模型92第四章内容的变化2、整理与提升中提建构模型93第四章内容的变化3、系统性介绍氯碱工业,

形成完整的知识链93第四章内容的变化3、系统性介绍氯碱工业,94第四章内容的变化3、引导学生关注科技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94第四章内容的变化3、引导学生关注科技95第四章内容的变化4、突出方法凸显素养95第四章内容的变化4、突出方法凸显素养96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对原电池的应用增加了新型的电池和对原理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同时增加了燃料电池的实验。电解的内容基本不变,但增加了氯碱工业。对金属的腐蚀的原理作了详细的解释。个人建议:区分必修第二册《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内容和目的。前者

是介绍性的知识,对原理、本质仅是提及,而后者则是在原理的基础上揭示本质。关注新型的原电池和电解池装置,关注电化学的应用。这是高考的方向。本章个人分析及建议96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本章个人分析及建议97四、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建议97四、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建议98教学建议1、注重情境创设,在学习中体会原理的指导作用学起于思,思源于凝以实验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设计科学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对创设问题情境,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98教学建议1、注重情境创设,在学习中体会原理的指导作用学99教学建议2、重视栏目的使用研究与实践方法引导●

了解火箭推进剂●了解汽车尾气的治理●了解水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原理●暖贴的设计与制作……●图像图表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与元素守恒、化学反应

中电子得失守恒在电化学中的应用●化学方程式中的变化与守恒●电化学过程的系统思想与方法

……99教学建议2、重视栏目的使用研究与实践方法引导●了解火箭1003、重视知识、方法、观念的结构化、系统化

教学建议在各章《能力提升》栏目中1003、重视知识、方法、观念的结构化、系统化教学建议在各1014、重视实验教学

教学建议1014、重视实验教学教学建议102一、新高考与新教材1一、新高考与新教材103普通高中2018级起学生课程学分结构表2普通高中2018级起学生课程学分结构表104高中化学课程结构(2017)高中化学课程结构(2017)新高考3高中化学课程结构(2017)高中化学课程结构(2017)新105新高考与新教材—CH2CH3CH2=CH2催化脱氢—CH=CH2脂肪烯烃的获取芳香烯烃的获取电解熔融的AlCl3能获得Al吗?4新高考与新教材—CH2CH3CH2=CH2催化脱氢—CH=106(1)工业制备铝一般是通过铝土矿制得的纯净的Al2O3,然后电解Al2O3/Na3AlF6得到铝。也可用电

解NaCl—KCl—AlCl3共熔体方法制铝,且比电解Al2O3/Na3AlF6制铝节省电能约30%,但现在仍

用前一种方法制铝,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AlCl3是共价化合物,其熔融体不导电B.电解AlCl3生成的Cl2会污染大气

C.自然界不存在富含AlCl3的矿石D.生产无水AlCl3较困难,成本又较高(3)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

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A.1∶2∶3

B.3∶2∶1

C.6∶3∶1

D.6∶3∶2AlCl3Al?5(1)工业制备铝一般是通过铝土矿制得的纯净的Al2O3,然107最近报道了一种新型可逆电池,该电池的负极为金属铝,正极为石墨化合物Cn[AlCl4],电解质为R+(烃基取代咪唑阳离子)和[AlCl4]—阴离子组成的离子液体。电池放电时,在负极附近形成双核配合物[Al2Cl7]—。充放电过程中离子液体中的阳离子始终不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Cn[AlCl4]+e—=[AlCl4]—+

CnB.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4[Al2Cl7]—3e—=

Al+7[AlCl4]—C.放电过程中,负极每消耗1mol

Al,导线中转移的电子数为3NA(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D.充、放电过程中,R+的移动方向相反AlCl3Al?6最近报道了一种新型可逆电池,该电池的负极为金属铝,正极为石108新高考与新教材“3+1+2”模式下,化学教师面临着的机遇与挑战:“三新一旧”:新高考方案;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旧教材,如何用

教材执行新的方案和标准?如何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7新高考与新教材“3+1+2”模式下,化学教师面临着的机遇与109“三维目标”整合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知识与技能:

化学核心知识或重要技能的具体内容。过程与方法:

化学知识获得所依赖的方法、程序,形成

的观念和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伴生的情绪体验、兴

趣动机,形成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8“三维目标”整合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知识与技能:宏观辨识与微110知识能力素养分析高考规律技能知识能力方法观点品质学科素养高考考查的各种化学素养是综合的整体9知识能力素养分析高考规律技能知识能力方法观点品质学科素养高111化学变化的速率创造物质化学变化的限度化学变化的条件化学变化的方法化学变化的计量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化学变化的价值物质结构确定和表示识别物质物质性质研究和表示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物质组成确定和表示高考要求: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给定情境中通过分析、判断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力。能设计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探究方案,能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收集证据,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探究方案、探究结论等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准确地表述探究结果,并应用探究结果解决相关问题。10化学变化的速率创造物质化学变化的限度化学变化的条件化学变11228.(理综1卷)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SO2的催化氧化SO2(g)+O2(g)SO3(g)ΔH=−98kJ·mol−1。回答下列问题:

(1)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a)所示,V2O5(s)与SO2(g)反应生成VOSO4(s)和V2O4(s)的热化学方为:_____。(2)当SO2(g)、O2(g)和N2(g)起始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7.5%、10.5%和82%时,在0.5MPa、2.5MPa和5.0MPa

压强下,SO2平衡转化率α随温度的变化如图(b)所示。反应在5.0MPa、550℃α=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影响α的因素有__________。(3)将组成(物质的量分数)为2m%SO2(g)、m%O2(g)和q%N2(g)的气体通入反应器,在温度t、压强p条件下进行反应。

平衡时,若SO2转化率为α,则SO3压强为_____,平衡常数Kp=____(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4)研究表明,SO2催化氧化的反应速率方程为:v=k(−1)0.8(1−nα'),式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t升高而

增大;α为SO2平衡转化率,α'为某时刻SO2转化率,n为常数。在α'=0.90时,将一系列温度下的k、α值代入

上述速率方程,得到v~t曲线,如图(c)所示。曲线上v最大值所对应温度称为该α‘下反应的最适宜温度tm。t<tm时,v逐渐提高;t>tm后,v逐渐下降。原因是________。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升高温度,k增大使v逐渐提高,但α降低使v逐渐下降。t<tm时,k增大对v的提高大于α引起的降低;t>tm后,k增大对v的提高小于α引起的降低。1128.(理综1卷)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接触法113新高考与新教材“3+1+2”模式下,化学教师面临着的机遇与挑战:教材的结构、内容或相同的内容编写的出发点、意图不同等发生了变化,今后高考卷的模式、考查的知识点内容有多大改变?12新高考与新教材“3+1+2”模式下,化学教师面临着的机遇114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上册)必修(下册)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学业水平考试选修化学高考教材的结构、内容或相同的内容编写的出发点、意图不同等发生了变化,今后高考卷的模式、考查的知识点内容有多大改变?13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上册)学业水平考试选修化学高考教材1152020年理科综合1卷在试卷结构、考试重点和命题风格等方面保持着延续性,稳中有新,稳中有变,信息多样化、素材新颖化,更突出应用性和创新性。

试卷既关注到文化传承、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等核心价值,也反映了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性需要。试题难度与往年相比稍有降低。全卷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既实现了平稳过渡,同时也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选拔高校所需人才。2020年全国新课标1卷分值分布2019年全国新课标1卷分值分布教材的结构、内容或相同的内容编写的出发点、意图不同等发生了变化,今后高考卷的模式、考查的知识点内容有多大改变?142020年理科综合1卷2020年全国新课标1卷分值分布21162020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化学部分试题蕴含的化学学科思想方法高考化学试题:强化“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科基础必备知识、需要较高的化学学科素养围绕关键能力进行层次递进的设问,测量不同认知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

渗透化学学科思想(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五大核心学科素养。试题通过真实的情境体现学科思想方法,渗透化学学科思想方法

重能力——突显知识应用能力;

情境中丰富了学科思想,深入挖掘学科思想方法课堂教学培养考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知识方法能力152020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化学部分试题蕴含的化学学科1178.(理综1卷)紫花前胡醇

可从中药材当归和白芷中提取得到,能提

高人体免疫力。有关该化合物,下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14H14O4B.不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

C.能够发生水解反应D.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键6.(山东卷)从中草药中提取的calebinA(结构简式如下)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下

列关于calebinA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其酸性水解的产物均可与Na2CO3溶液反应C.苯环上氢原子发生氯代时,一氯代物有6种D.1mol该分子最多与8molH2发生加成反应168.(理综1卷)紫花前胡醇11813.(理综1卷)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未知浓度的二元酸H2A溶液。溶液中,pH、分布系数

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

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比如A2−的分布系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①代表

,曲线②代表

B.H2A溶液的浓度为0.2000mol·L−1C.HA−的电离常数Ka=1.0×10−2

D.滴定终点时,溶液中

1713.(理综1卷)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0mo11926.钒具有广泛用途。黏土钒矿中,钒以+3、+4、+5价的化合物存在,还包括钾、镁的铝硅酸盐,以及SiO2、Fe3O4。采用以下工艺流程可由黏土钒矿制备NH4VO3。该工艺条件下,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氧化”需要加热,其原因是_______。(2)“酸浸氧化”中,VO+和VO2+被氧化成

,同时还有____离子被氧化。写出VO+转化为VO2+

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_____。(3)“中和沉淀”中,钒水解并沉淀为

,随滤液②可除去金属离子K+、Mg2+、Na+、_____,以及部分______。(4)“沉淀转溶”中,

转化为钒酸盐溶解。滤渣③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5)“调pH”中有沉淀生产,生成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6)“沉钒”中析出NH4VO3晶体时,需要加入过量NH4Cl,其原因是___________。加快酸浸和氧化反应速率(促进氧化完全)Fe2+VO++MnO2+2H+=VO2++Mn2++H2OMn2+

Al3+和Fe3+NaAl(OH)4+HCl=Al(OH)3↓+NaCl+H2OFe(OH)3利用同离子效应,促进NH4VO3尽可能析出完全反应条件与反应速率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转化图表数据的分析和判断物质的转化原理的分析1826.钒具有广泛用途。黏土钒矿中,钒以+3、+4、+5价120第26题:遵守以往传统的实验与工艺流程模块,以黏土钒矿制备NH4VO3为背景,考查了

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基本保持了历年高考的考点和套路,难度相对较低。第27题:不同化合价铁的氧化还原能力是从电化学角度验证下得出的结论,注重实验原理

的考查,要求功底扎实的考生才能得高分。第28题: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其难度较大,为本次高考化学部分的压轴题;本题与以往试

题不同,信息给予较为隐蔽,稳中有变,具体表现在: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规考点,根据三段式计算转化率。(2)用平衡分压来算平衡常数。

(3)体现试题的区分度,每一个小问考查比较独立,互相之间关联小,根据不同

能力的学生拿到不同的分值。要求考生结合图像,先进行分析,然后进行计算。(4)对图像观察和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2020年全国Ⅰ卷转化(反应)化学实验化学原理学科思想19第26题:遵守以往传统的实验与工艺流程模块,以黏土钒矿制1212020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化学部分试题蕴含的化学学科思想方法202020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化学部分试题蕴含的化学学科122➢严重偏离“标准”,整体拔高核心知识的水平要求,考核的能力层次提高。➢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对课程结构选择性的支持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在考查内容上需要进一步增强与课程标准要求的一致性。➢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的整体、贯通和一致性理解。➢构建课程标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选拔协同一致的基础教育体系。➢完善课程标准,推进课程实践环节的改进。➢加强教师培养,促进中学化学教学方法创新。试题存在的问题和我们需要的努力21➢严重偏离“标准”,整体拔高核心知识的水平要求,考核的123二、新教材体现核心素养22二、新教材体现核心素养124新教材(人教版)编写目标和重点突破编写目标•立足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凸显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基本要求•强化基础性、发展性和学科应用•立足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已有经验•以学科逻辑、学习规律建构内容•突出核心知识引领实验探究活动•弘扬化学的伟大贡献和文化自信……•依据内容标准梳理核心知识,整体布局教材体系•依据核心素养不同维度要求,重建单元内容结构•结合化学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适当增加新内容•合并、删减、扩充栏目,明确栏目教育功能定位•合理安排必做实验、探究实验、观察与思考实验•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对知识内容及时提炼与总结•弘扬化学的伟大贡献和文化自信………23新教材(人教版)编写目标和重点突破编写目标•依据内容标准125新教材更加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24新教材更加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126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新教材更加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处于化学核心素养的中心位置,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既是科学探究的内容,又是科学探究的结果;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是科学探究形成结论的思维方法;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是科学探究中形成的正确价值观。25证据推理宏观辨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探究新教材127核心素养之间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从学科观念和思维方式视角对化学科学思维的描述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对化学科学实践的表征对化学科学价值取向的刻画,是化学学科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的具体表现要以前面4项为基础,才能实现26核心素养之间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128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操作层面接受知识(或问题)学科观念(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科价值27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操作层面接受知识(或问题)129课程结构计算做模型讨论探究归纳应用C2H6OC2H6O与Na反应28课程结构计算做模型讨论探究归纳应用C2H6OC2H6O与1301-2认识化学变化是条件的,能说明化学变化的质量关系和能量转化,能从物质的组成、构成微粒、主要性质等方面解释或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2-2能分析化学变化中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原理;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能设计物质转化方案,能运用化学符号表征物质的转化,能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和变化规律;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物质转化对资源的影响。3-2能根据反应速率理论和化学平衡原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能运用宏观、微观、符号等方式描述、说明物质转化的本质和规律;能定量分析化学变化的热效应,分析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原理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设计无机化合物转化与制备、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检测与合成的方案;能分析评估物质转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4-2能从调控反应速率、提高反应转化率等方面综合分析反应的条件,提出有效控制反应条件的措施;能选择简明、合理的表征方式描述和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和规律。能根据化学反应原理预测物质转化的产物,确定检验所做预测的证据;能依据化学变化中能量转化的原理,提出利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储存和释放的有实用价值的建议;能基于“绿色化学”的理念设计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