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失真及还原机理研究(修改稿)_第1页
网络信息失真及还原机理研究(修改稿)_第2页
网络信息失真及还原机理研究(修改稿)_第3页
网络信息失真及还原机理研究(修改稿)_第4页
网络信息失真及还原机理研究(修改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信息失真及还原机理研究

姓名学号

摘要:网络信息失真是指信息在传导过程中走调变形,歪曲事实真象。层出不穷的网络信息失真现象,日益成为干扰社情民意的重要因素,持续动摇社会群体心态,扰乱民众生活秩序,甚至激化社会矛盾,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因此,合理疏导网络信息失真,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一共分为五章进行研究,第一章是绪论,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进行;第二章是相关理论概述,从网络信息失真、信息还原机理相关理论概述入手;第三章是网络信息失真现象,从网络信息失真现象进行;第四章分析网络信息失真原因,得出贫富差距、生活复杂性导致网络信息失真;第五章是针对网络信息失真提出信息还原机理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信息失真;信息还原;网络舆论

Abstract:Networkinformationdistortionreferstothedistortionofinformationintheprocessoftransmission,distortingthefacts.Theendlessstreamofnetworkinformationdistortionphenomenonhasincreasinglybecomeanimportantfactorthatinterfereswithsocialconditionsandpublicopinion.Itcontinuestoshakethesocialgroupmentality,disruptthepeople'slifeorder,andevenintensifysocialcontradictions,seriouslyaffectingtheoverallsituationofbuildingawell-offsocietyinanall-roundway.Therefore,itisofgreatsignificanceforeconomicdevelopment,socialharmonyandpoliticalstabilitytoreasonablyguidethedistortionofnetworkinformationandcorrectlyguidenetworkpublicopinion.Thispaperisdividedintofivechaptersforresearch.Thefirstchapteristheintroduction,whichisbasedontheresearchbackground,researchpurposeandsignificance.Thesecondchapterisanoverviewofrelatedtheories.Itstartswiththeoverviewofnetworkinformationdistortionandinformationreductionmechanismtheory.ThethirdchapterisTheanalysisofnetworkinformationdistortionanditscauses,fromtheanalysisofnetworkinformationdistortionphenomenonandtheanalysisofthecausesofdistortion;thefourthchaptercombinesrelatednetworkinformationdistortioncasestoconductcaseanalysis;thefifthchapteristherelatedstrategyforinformationreductionmechanismproposedfornetworkinformationdistortion.

Keywords:Informationdistortion;informationrestoration;networkparadox

目录

TOC\o"1-3"\h\u

31054

绪论

3

24880

第一节研究背景

3

12282

第二节研究目的

4

27446

第三节研究意义

4

20965

第一章相关理论概述

4

26402

第一节网络信息失真的理论概述

5

21564

第二节网络信息舆论的形成

5

11373

第三节网络信息舆论的特点

5

5006

第二章网络信息失真现象

6

25720

第一节热点聚集失真现象

6

7815

第二节信息失真激起反响

6

27367

第三节网络信息失真效应

7

21327

一、马太效应

7

14832

二、蝴蝶效应

8

19760

三、龙卷风效应

8

2552

第三章网络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8

19509

第一节贫富差距导致失真

8

18224

第二节社会生活复杂性导致失真

9

20181

第四章网络信息失真还原机理

9

21784

第一节放大网络舆论

10

5611

第二节聚焦网络舆论

10

5899

第三节净化网络舆论

10

19857

第五章网络信息失真还原机理的策略

10

11844

第一节完善相关的信息疏导制度

11

10635

第二节营造良好的信息流通环境

11

8448

第三节加强网名的信息识别能力

12

31345

结论

13

31649

参考文献

14

10420

致谢

15

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网络时代的到来,让人们享受到从未有过的言论自由,越来越多的声音在网络上出现,不管声音的发出者身份及地位如何,他们在网络上享有同等程度的自由。所以我们看到,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平等的话语权力,再小的声音,只要在网络上发布出来,都可能引起广泛的注意。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网络给舆论带了重大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网络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笔者认为网络让很多在传统舆论中被压抑的内容爆发出来,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我们在考察网络舆论对舆论信息失真现象的还原机理外,还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这都是本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内容。

第二节研究目的

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有利一面的同时,也看到网络舆论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舆论信息的繁琐和杂芜,暴力语言和不负责行为的横亘,人们在网络舆论世界中的狂欢与迷失。一些人尚未认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更多的人是把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和发泄的工具,并不了解这一工具的真正价值。本文试图解决这些问题,试图理清人们对网络舆论的迷茫与疑惑,让人们对网络舆论报以更积极的态度,从更积极的角度来引导人们对网络的使用,更好的发挥网络舆论的强大作用。

第三节研究意义

作好本文的研究,探寻网络媒体对舆论发展的积极作用,探寻网络媒体对舆论信息失真的还原过程,并寻找到加速网络媒体对舆论信息失真修复的技术方法,是本文的根本目的所在。扩大网络舆论的积极影响,减小其消极影响,从而使得网络舆论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同时促使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第一章相关理论概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和普及,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网络平台汇集的海量信息,日益形成越来越强大的舆论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由此可见,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力量,网络信息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一节网络信息失真的理论概述

信息失真,是指信息在传导过程中走调变形,歪曲事实真象。网络表现形态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本源性失真,诸如谎言欺骗、诽谤谩骂、恐吓讹诈、谣言惑众等垃圾有害信息;再一种是传播性失真,诸如流言蜚语、虚假浮夸、误传误导、以讹传讹等歪曲不良信息。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无论哪种形态的信息失真,都会持续动摇社会群体心态,扰乱民众生活秩序,甚至激化社会矛盾,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

第二节网络信息舆论的形成

网络信息舆论的形成是其广泛的信息来源,众多网民的网上言论构成了网络舆论,网民发布的信息是网络舆论形成的初始条件。网络上网友们源源不断地发表观点和新闻评论带来网络舆论内容的不断更新。网络舆论的初始条件较之以往任何一种媒体引发的舆论都是理想的,是因为网络媒体的优越性,网民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言论、自由传播信息、自由交换意见。网络的技术特性提供了网络舆论形成的最佳条件:开放性和匿名性。网络的开放性允许网民在公开的网络平台上言论;网络的匿名性保证了网民的言论不受到自身身份和社会群体的压力,在具有交互性的匿名网站上,网友几乎是可以畅所言了。此外,网络上的舆论信息是以数字文本的方式直观和长期的显现,同时网络信息的自由发布使得热点问题更加集中化、显著化。这些都是网络媒体赋予网络舆论的优点。

第三节网络信息舆论的特点

网络信息舆论一共有三个明显特点:

信息舆论的自由性

表达就是要将自己的情感展露出来,表达的方式有很多,有日记、自言自语等自我表达;有聊天、辩论等交互表达,甚至选择听一种音乐、看一幅画也是一种表达。因此表达的不仅仅是意见和情感,还有情绪、爱好等其他一些主体感受。网络为人们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

信息舆论的直观性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是迅捷、广泛、交互性强等特点,舆论内容以数字文本的方式呈现在网络上,很具有直观性。

信息舆论的显著性

在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一定会搬到网络上,从而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使得热点问题更加显著,甚至白热化。

第二章网络信息失真现象

纵观网络信息失真现象,大多集中于官吏腐败、利益贪占、社会不公等负面效应上。

第一节热点聚集失真现象

近年来,网络信息失真热点问题,已经影响到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尚若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群体非理性情绪与行为,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方面,据工商部门资料,网络频传虚假致富信息,有针对农民、无业居民的种植养殖类致富信息,如栽培灵芝、实验冬虫夏草,承诺一本万利;有针对下岗职工、返乡农民的产品加工致富信息,如猪血提取血红素、塑料提炼柴油等,技术成熟,工艺简单,市场前景好;有专门针对离退职工的融资类信息,如炒黄金、大投入,低风险,高回报;这些虚假信息,混淆视听,假作真时真亦假,严重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在社会方面,民众不满情绪和利益诉求愈发强烈,社会问题较为突出。从“天价烟”到“戴名表”,从“为谁说话”到“为人民币服务”,每句潜台词,尖锐撞击官场道德底线;从“楼歪歪”到“桥脆脆”,从假疫苗到毒胶囊,从“被自杀”到“被幸福”,每道黑幕揭开,都让人感到恐惧和忧虑。这些信息通过论坛、短信、博客、微博渲染传播,不可避免带来负面影响。

在政治方面,有些网民通过微博、论坛、邮箱、短信,肆意散布政治斗争、权利博弈、官员贪污腐败恶行,流言蜚语滋生蔓延。据有关方面透露信息,网络管理部门会同通信、公安等部门清理网络谣言信息21万多条,依法关闭网站42家。越来越多的敏感话题、内幕隐情流传于网络信息,耸人听闻,加之缺乏理性的过分评论与不负责任的极度张扬,使政治事务社会化、国内事务国际化,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

第二节信息失真激起反响

自从仇官、仇富、仇不平成为网络流行词以来,网民对贪污腐败的极度愤慨、对为富不仁的莫名怨恨、对社会不公的激烈抨击,常常在网络上形成强烈共鸣。

所谓仇官,实为仇腐。随着网络进入寻常百姓家,网络上惊涛拍岸,冲击着传统的反腐格局。江苏徐州“一夫二妻区委书记”、南京“天价烟房管局长”、浙江东阳“公款按摩局长”等,先后被网友人肉搜索,很快被纪检查处;广西来宾烟草局长“日记门”、内蒙古阿荣旗女检察长“豪车”事件等,表明网民参入反腐热情之高、力量之大!难怪有些贪官污吏患上网络恐惧症,“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网民来说话”。诚然,网络流言可能不太准确,微博话语未必显得真实,但是,这不影响网民反腐求廉的主观愿望,网络信息的失真传播导致社会民众的仇官、仇腐反响日趋强烈。

所谓仇富,实为仇贪。说实话,发了财的富人和贪官虽然令人眼馋,却也招来不少“羡慕嫉妒恨”。轰动中国的宝马车肇事案、保时捷撞人案、红色三菱跑车肇事案、富二代飙车撞人案等闹得沸沸扬扬,在现实社会中的确引起强烈反响。网络评论热闹非凡,凸显国人仇富心理愈演愈烈。

所谓仇不平,实为仇恶。引人关注的“二代”恶行和拼爹游戏背后,实质是挑战社会公平的神经。2010年10月河北大学校园发生飞车撞人案,肇事者口吐狂言,“我爸是李刚”瞬间成为网络媒体热议焦点,社会上广为流传“我爸是李刚”式流行语。人民网公开发表评论,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学会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拼爹游戏滋长“拜金女”和“炫富男”,炫耀权力与财富,公然挑战公平正义,最终危害社会健康发展。

网络信息失真效应

网络信息失真往往表现为群体性情绪极化现象,天然有着从众性、扩散性和迅猛性特点,过度渲染,广泛炒作,消极影响效应显著。

马太效应

网络虚假信息传播,极易造成群体盲从与冲动,引发社会震荡。从2008年“抵制家乐福”行动,到2010年“我爸是李刚”传闻,再到2011年药家鑫乱刀杀人案等一系列网络事件中,网民们大都表现出一种从众心理支配下一哄而上的行为。在网络推手怂恿下,盲目跟帖起哄,或搞地域攻击,或搞有罪推定,或搞人肉搜索,以至于有些网络义举演变成网络暴力,网络善民演变成网络暴民,不仅影响互联网安全管理秩序,同时也影响社会公平正义。

蝴蝶效应

互联网传播信息的广泛性和快速性,使之很容易成为虚假信息、社会谣言的传播平台,甚至达到天涯咫尺、异地同步的效果。2011年5月下旬,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核辐射泄漏事件。有人据此认为,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海盐可能会受到核污染,趁机传话囤盐,加上部分民众担心食盐涨价,盐荒由此风生浪起,很快波及全国。相比地震风暴中从容淡定的日本人,中国民众却爆发一场轰轰烈烈的心理核爆,恐慌弥漫,实在值得人们冷静反思。

龙卷风效应

2008年6月发生的贵州瓮安事件,案发之初整整一个星期,有关部门对闹得满城风雨的失真信息缺乏回应。在网友的追问和官方的澄清中,事件真相才逐渐明朗,“俯卧撑”瞬间成为网络热词。从第一个“做俯卧撑”帖子出现,到成为风靡网络的流行语,仅用几个小时,传播迅猛,影响广泛,由此可见一斑。这个案例,比较典型地反映网络推手制造谣言在网上流传、扭曲、裂变的现实问题。许多网民因此难辨真假,甚至信假为真,非理性表达看法,使网络舆论演变为现实暴力,终于酿成震惊全国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第三章网络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网络信息失真现象,成因颇为复杂。一般来讲,资源分配不公与以人为本基础不牢,是构成当代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网络信息失真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节贫富差距导致失真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竞争激荡,自我利益兴起,生活节奏加快,贫富差别扩大,民生不堪重负,使得人们心理失衡弥漫于网络空间。生活压力激发民愤溢于言表。这几年,民众承受着一波又一波通货膨胀的压力,从“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再到“棉花掌”、“玉米疯”、“药你苦”等网络热词层见叠出,在令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中,既体现网民的智慧与监督意识,又反映民众生活不堪负重的感慨和无奈。这些情绪性意见表达,如果疏导不力,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节社会生活复杂性导致失真

社会风险激动网民情绪。这几年公共安全事件频发,生产安全、食品安全事件,每时每刻都在刺激人们紧绷的神经,加剧着民众生活的恐慌心理。有些谣言直接发源于网络社区论坛、QQ聊天室、电子信箱、博客、微博等,或者通过手机短信连发扩散,真假虚实,浑浊难辨,极易造成信息歪曲失真。社会矛盾激化民怨沸腾。当今社会正处在矛盾多发期,信访洪峰汹涌澎湃,成为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问题。国家信访局某官员凭心而论,“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80%以上是有道理的”。令人遗憾的是,信访解决率只有千分之二。某些政府官员不是认真解决群众上访问题,而是着力于拦访截访。当群众到政府讨说法时,接待他们的不是干部,而是成建制的人民武警,甚至是保安公司。老百姓宁愿千山万水去上访,也不愿就地告状,反映地方执法腐败和政府缺乏公信力。有些公民利益诉求,在上访无路、状告无门、伸冤无果的情况下,利用网络鸣怨叫屈,唤起网友打报不平,显然是现实维权抗争的被迫选择。为求真相激起舆情汹涌。传统媒体千部一腔、回避矛盾、报喜不报忧的宣传模式,明显不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面对突发事件,政府失语和媒体缺位,谣言趁机兴风作浪,加上网络信息瞬间传播速度,难免引起事态升级扩大。

第四章网络信息失真还原机理

通过与网络主体之间的互动促进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从而扩大舆论信息的范围与通道,是网络媒体对舆论信息失真复原的根本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本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信息的多少、真假和效用是网络媒体对舆论信息失真复原的关键。因此,加强网络舆论信息功能是我们要做的有效工作。如图1-1所示。

图1-1网络信息还原机理图

第一节放大网络舆论

想要看清一件事物,最好的办法是将它放大,放大之后事物的面貌更加清晰。然而网络舆论的放大并非虚拟的放大,而是其功能和效用的放大。放大网络舆论有助于扩大网络舆论的影响,有助于辨认其信息真伪度。

第二节聚焦网络舆论

在网络论坛中设置更多的焦点问题,引发人们深度的讨论。可以根据留言推荐数对留言进行排列,将推荐数越高的留言越置于论坛顶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从而发挥网络舆论更大的效用。凤凰网和腾讯网就采用如此方法对网络舆论进行聚焦。也可以根据留言回复数进行排序,回复越多的留言,说明其观点越具有讨论价值,排到版面前方并且将所有的回复内容集中展示,则能引起人们更深入的讨论,从而达到聚焦舆论的目的。采用留言回复数对帖子进行排列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搜狐网就采用此种聚焦舆论的办法。还可以根据词语出现的频率对网络留言加以排序,带有热门词语的帖子向前排列,将网民的目光聚焦起来。占有最高频率词语的帖子排在顶端,最低频率词语的帖子排在低端,以此类推。以上这些方法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交叉使用,本文推荐的做法是在整体排序的基础上进行个别留言排序,例如在进行大体的效用等级排序的基础上实行按推荐数进行排序的方法。聚焦网络舆论有助于使得舆论在某一领域的作用力更强,更多的力量来推动事件的进展。

第三节净化网络舆论

网络文本过滤技术主要根据因特网上信息的表现形式大多为文本的方式,将信息过滤技术应用于其上,依据用户的信息需求模型,在动态的文本信息流中,搜索用户感兴趣的文本。还可以通过网络舆论中应当限制此种言论的发生,从而保证其他网民自由评论的权利。对暴力语言应当根据其严重程度予以限制,如删除其中一些比较恶劣的内容。当然我们不能对暴力语言全盘否定,因为网络上,人们也有骂人的权利,骂人也体现一种态度,我们不能对这种态度全盘否决。

网络信息失真还原机理的策略

化解网络信息失真,贵在因势利导。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倾心于“严法、健网、育人”三方面建立健全疏导机制,广开言路,畅通信息,尊重民情民意,汇聚民智民力,变风险为机遇,化腐朽为神奇。

第一节完善相关的信息疏导制度

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全面保障国家、社会、个人合法权益免受侵害,务必进一步加强网络法治建设,使网络社会在法治轨道上不断发展和完善。法治是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保障。网络运作实践表明,只有依法治理,才能确保信息流通安全。其一,依法管理网络社会。有必要专门制订一部网络信息法,明确规定政府、组织和个人在网络信息流通中的权利与义务,构成信息引导、调控和监管的基本依据,为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提供法治保障。其二,切实改善行政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尊重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快速高效处理信息反馈和提供服务,在互动中沟通,在参与中利用,从而引导民意,舒缓民怨,提升公信力。其三,有效规制网络信息失范行为。

坚决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维护好信息流通的正常秩序,依法保护公民个人和集体组织的合法权益,营造一个生态洁净、真实可信的网络信息空间。信息公开是疏导信息失真的前提条件。常言道,谣言止于公开。其一,广开言路,允许百家争鸣。实行言论自由、信息公开,允许各种意见在网络平台公开交锋、激烈碰撞,是非好歹自有公论,善恶真假越辩越明。其二,顺势而为,健全信息公开机制。积极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开设官方微博,实行电子政务,促进政务公开,增强信息透明度,随时用透明真相回应围观责难,及时用正确导向赢得舆论先机。其三,转变观念,改善管理。民意沸腾仿佛一壶烧开的水,如果着手捂盖子,最终会将壶底烧穿;如果放手揭盖子,沸腾的民意会像烧开的水,缓慢蒸发,烟消雾散。由此看来,网络管理需要换位思考,解放思想,从捂盖子转向揭盖子,以公开对质疑,用透明破迷雾。

创新网络管理是规范信息流通的关键。现行管理体制不适应网络社会管理,需要进行全方位变革创新。其一,对个人言论,给予充分宽容和谅解。因为现实生活中,真正具备主观恶意又不惧公开暴露的人,所占比例确实很少,且与众多网友交流时一般也会得到融和修正。其二,对机构团体发布信息给予严格监管。

第二节营造良好的信息流通环境

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拓宽了民意表达渠道。鉴于这种情况,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网络新媒体,正确把握信息舆论导向,就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推动媒体良性互助,促进信息全方位传播。其一,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引导作用。主流媒体需要从平民化角度搭建平等交流平台,学会并善于运用网民语言、网民可接受的方式,让真实信息占领网络平台和意见市场,增强网络舆论导向的实际影响力。其二,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

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公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争取第一时间早说话、说实话,适时澄清不实传言和恶意猜测,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其三,增强网络信息互动反馈功能。通过网络交互平台,主动回应网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彼此交流沟通,相互解危脱困,变征服为说服,化干戈为玉帛。

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端正网络公司行为,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培育社会责任感。其一,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增进网站“把关人”的意识,在信息提供、信息选择、信息引导、信息舆论、信息规范和监督方面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其二,规范网络行业协会职责。通过制定行业规范、管理条例等多种方式,推动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强化行业引导和社会监督约束,提高网络行业文明水平。其三,治理网络公关行为。对网络公关公司、或者“网络黑社会”的失范行为,对受雇佣的网络水军所发布的有害信息,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给以坚决打击,维护网络社会秩序,构建网络生态文明。

加强网络监管,净化信息扩散空间。政府、社会、网站协力合作,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监管机制。其一,完善政府监管。坚持民主法治原则,着力弥补网络法律真空,整合职能部门交叉管理与协作能量,严格信息审查流程,逐步建立依法有序的网络环境。其二,强化社会监管。充分发挥互联网协会组织管理与协调作用,不断提高网民法治意识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建设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压缩虚假信息传播空间。其三,创新技术监管。针对网络技术自身缺陷,加快开发和安装先进过滤软件,即时发现和剔除不良信息;强化防火墙为主体的多重信息保护措施,随时屏蔽非法信息;利用数字认证技术,预防信息传播变形与失真,确保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第三节加强网名的信息识别能力

加强以青年为主体的网络社会管理,必须重视网民素质教育,提升道德水平,端正价值取向,严格行为规范,增强辨识能力,使不良信息失去生存空间,从而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社会环境。努力提高网民媒介素养。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记者。提高网民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信息的能力,使之勇于承担自我把关人的角色。其一,提升认知力。通过教育,使网民具备正确选择、准确理解、合理评价、甄别辨识能力,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基本媒介素养。其二,增强自制力。教育网民严以律己,规范言行,践行网络游戏规则,增强理性控制力,既是自身媒介修养的主观体现,也是网络社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其三,扩充监督力。通过媒介素质教育,增强网民社会责任感,敢于监督他人信息传播行为,对非法信息、暴力信息、垃圾信息、庸俗信息等,旗帜鲜明地进行抗争和制止,营造健康、有序、和谐的网络舆论氛围。

建立健全网络伦理规范体系。网络主体道德水平高低,决定网络社会文明程度。其一,高度重视意见领袖引领导向作用。意见领袖是在网络信息活动中热衷于传播消息和表达意见的人。着力培养一批坚持正确导向、熟悉网络语言、了解传播技巧的意见领袖,并通过他们巧妙化解民众情绪,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其二,下功夫培养网民道德自律意识。教育网民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准则,贯彻公正、诚实、平等、守法的网络理念,营造文明有礼的网络道德环境。其三,教育网络从业人员坚守道德伦理自律。理性控制网络行为,严防“哄客”炒作网络暴力,严禁传播不良信息,严厉规诫各种“网特”、“网黑”与“网络打手”等不法行为,净化信息流通源头。

着力培育网络公民意识。提高网民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是纠正信息失真问题的根本举措。其一,加强网络公民主体意识教育。核心是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和民主政治参与意识,引导网民积极而负责地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国家和社会主人翁责任感,自觉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其二,加强网络公民权利意识教育。关键是培养基于宪法为准则的公民权利义务观念,教育每位公民懂得,哪些是能够做的,哪些是不能够做的;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必须不做的。其三,加强网络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提高网民政治道德素养,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政治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政治道德目标,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做有政治责任感的公民。

结论

信息时代选择网络技术来实现舆论信息失真的复原是现代人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未来的社会里,几乎每一个人都能使用网络,都能通过网络自由的发表言论。我们可以做的是,完善舆论信息失真复原的方法和技术,能有效的促进舆论信息的传播、交流与沟通,使得舆论信息失真的现象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复原;期待网络舆论的相关法制法规能够更加健全,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并举,人们的道德水平和认识水平得到提高,整个网络舆论风气有所净化。

参考文献

黄璀.

\t":91/KCMS/detail/kcmstarget"

浅析微博传播中的信息失真现象

[J].今传媒.2014(05)

张靖涵.

\t":91/KCMS/detail/kcmstarget"

对新闻反转事件中媒体和受众现状的分析

[J].新闻传播.2017(21)

纪佳旺,徐芳,张雨晴.

\t":91/KCMS/detail/kcmstarget"

信息失真导致网络暴力的治理模式研究

[J].情报探索.2016(08)

祁涛.

H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