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I
摘要
农村的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发展,若想社会发展,必先治安稳定。农村治安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发展快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形势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来往日益频繁、留守农民群众的思想行为愈加复杂,社会不安定因素也随之增多,由此导致农村治安形势日趋严峻。由于近年来国家的发展重心逐渐转移到城镇化建设上来,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治安维稳,均围绕大中型城市或边缘化城镇展开,无论是理论建设还是实践开展,都忽视了对农村社会的专项治理,这不仅给经济社会带来直接有形的损害,无形中还会损害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削弱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权威性,以至于抑制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
当前农村社会的治安现状,可以概括为社会环境趋于复杂化、社会风气趋于多元化、纠纷矛盾趋于多样性。随着农村经济模式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农民群众之间的纠纷日益增多,各类农村社会矛盾也随之凸显。主要表现为农村民事纠纷明显攀升、侵犯财产犯罪日益猖獗、黄赌毒类活动死灰复燃、农村宗族势力有所抬头、社会矛盾演变为治安问题。农村警务与农村现状有着密切的联系,原有的警务管理模式与实际的农村治安现状已不相适应,只有实时变革与发展现有的农村警务模式,从而深化创新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治安资源的高效应用,实现农村社会警务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合理配置资源,高效治理案件,缓解矛盾纠纷的新型警务模式,才能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安全感,才能逐步提升警务部门的服务效能,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治安的稳定,这也是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本文集中阐述了农村社会治安的现状及特点,围绕当前农村社会形势的转变,对已经或即将产生的治安影响做了相应的分析,剖析了农村社会治安的主要问题和潜在隐患,讨论了导致农村治安不稳定因素的多重原因,并以警务模式改革为重点研究,就农村社会治安的治理对策提出了个人的看法。本文系运用规范研究方法进行的专题研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讨论了农村社会治安的现状特点及问题隐患,其次是导致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几大因素分析,然后指出当前农村警务模式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最后基于警务模式改革提出农村社会治安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警务模式
Abstract
ThedevelopmentofChinadependsonthedevelopmentofruralareas.Thedevelopmentofruralareasdependsonthestabilityofruralareas,andthequalityofsocialsecurityinruralareasdirectlyaffectsthestabilityofruralsociety.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reformandopeningupandtherapiddevelopmentofmarketeconomy,theruralsocialsituationhasundergoneunprecedentedchanges,theflowofmigrantworkershasbecomeincreasinglyfrequent,theideologicalbehaviorofthepeasantmassesleftbehind,theruralsocialunrestfactorsalsoincreased,Thegeneraltrendismoreandmoreserioussecuritysituation.Asinrecentyears,themainstrugglehasbeenmainlyconcentratedinthecity,ignoringthespecialmanagementofruralsocialorder,resultinginsomeareasofruralsecuritysituationisnotoptimistic,notonlytotheeconomicandsocialtangibledamage,virtuallydamagethespiritCivilizedconstruction,thusweakeningtheauthorityofgrassrootspoliticalorganizations,sothatthesuppressionofruralsocial,economicandculturaldevelopmentprocess,becomethebuildingofnewsocialistcountrysideresistance.
Atpresent,thecurrentsituationofpublicsecurityinruralsocietycanbesummarizedasthesocialenvironmenttendstobecomplicated,thesocialatmospheretendstobediversifiedandthecontradictionsofdisputestendtobediversified.Withtheadjustmentofruraleconomicstructure,theredistributionofeconomicinterests,allkindsofsocialcontradictionstofurtherhighlight.Mainlyduetotheapparentriseincivildisputesinruralareas,theincreasingrampantpropertyinfringement,theresurgenceofgamblingandpoisoningactivities,theriseofruralclanforcesandtheemergenceofsocialcontradictionsintolawandorderissues.Ruralpoliceandruralareasarecloselyrelated,theoriginalpolicemanagementmodelandtheactualsituationofruralsecurityisincompatible,Onlybyreforminganddevelopingtheexistingruralpolicemode,sothattheruralpolicereformhasbecomethefocusandbreakthroughofsocialmanagementinnovationinordertotrulyrealizetheefficientmanagementofruralsocialsecurityelements.Establishanewmodelofruralpolice,andeffectivelyenhancethepeople'ssenseofsecurityandsatisfaction,istocreateanewsituationinpublicsecurityneeds.
Thispaperfocusesonthecurrentsituationandcharacteristicsofruralsocialorder,andanalyzesthecurrentandsocialproblemsofruralpublicsecurity,andanalyzesthemainproblemsandpotentialdangersofruralsocialorder.Theauthoranalyzesthecausesofthesecurityoftheruralpublicsecurity,andputsforwardthepersonalviewonthecountermeasuresoftheruralsocialorder.Thispaperisdividedintofourparts:First,itdiscussesthecurrentsituationandproblemsofruralsocialorderandthehiddendangersoftheproblems,followedbythefactorsthatleadtotheproblemofruralsocialorder.Thenpointsouttheshortcomingsandproblemsofthecurrentruralpolicemode,andfinallyputs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ofruralsocialorder.
Keywords:Rural;socialorder;comprehensivemanagement;policemode
目录
引论……………1
一、农村社会的治安现状及其问题……………2
(一)农村社会治安总体保持稳定………2
(二)黄赌毒社会恶现象死灰复燃………2
(三)封建迷信邪教势力活动猖獗………2
(四)侵犯财产型犯罪呈上升趋势………3
(五)暴力激情犯罪比例居高不下………3
(六)留守人员违法犯罪活动增多………3
二、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产生因素………4
(一)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经济因素……………………4
(二)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文化因素……………………4
(三)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法制因素……………………5
(四)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管控因素……………………6
三、当前农村警务模式的问题分析………6
(一)警务资源调配不平衡………………6
(二)警务配置方式不合理………………6
(三)警务制度实践有缺陷………………7
四、我国农村警务模式的改革构想………8
(一)推进农村警务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工作…………8
(二)开展警务模式改革完善警务资源配置…………9
(三)创新治安综合治理调动社会辅助力量…………10
结语…………12
主要参考文献…………………13
引论
国内外学者早已广泛开展关于农村社会治安及其治理对策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农村特殊群体(如留守妇女儿童)、农村帮派行为的研究。但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建设,已经很难找到传统的农村,再加上总体治安状况稳定,所以关于农村治安的研究已不再成为重点。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社会不稳定因素层出不穷,新型犯罪案件接踵而至。因此我国目前关于农村治安的研究比较热烈,但大多只是针对农村普遍治安问题而展开的一般性阐述,这些报告大多缺乏系统性或针对性的研究,不能提出与时俱进的治理对策,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远远不能满足实践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迅速扩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整体生活水平稳步增长,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经济、政治基础愈加稳固,这便对我们身处的社会治安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社会治安的重中之重便是农村社会治安。目前我国展开了对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农业经济逐步繁荣,基层组织日益完善,且由于治安资源的日趋先进,治安投入的逐步增多,人员素质的提升强化等良性因素,总体农村治安形势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恶性刑事案件少有发生,经济贪污犯罪侦破及时。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的意识到,农村治安形势日新月异,愈加频繁的人口流动带来日趋复杂的治安形势,迭代更新的科技网络造成日益艰难的治安治理。
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因素众多,主要分为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法制因素、管控因素等,但是真正能够实现“打防结合”的治理方式便是农村警务综合治理。当前传统的农村警务模式日益暴露出实践执行的种种不足与隐患,警务资源调配不公平、警务配置方式不合理、警务制度实践有缺陷等原因导致其很难适应当前动态变化的农村社会治安形势。如何应对“新常态”下的农村社会治安形势,更好地改革完善农村警务模式,保障农村社会治安形势的持续平稳,已成为当前公安工作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农村警务改革是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的民心工程,是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的维稳工程,是推动公安科学发展的强警工程。推进农村警务改革,是更好服务保障民生的现实要求,是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是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警务模式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也不能朝令夕改。面对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的诸多问题和农村警务模式的多重弊端,首先得通过理论制度上的分析来寻找实践工作中的切入点,不同的治安问题提出不同的警务模式要求,而不同的警务模式弊端又阻碍治安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基本国情与发展历史与西方国家存在诸多不同,不能照搬照抄他国警务模式改革经验,而且我国警务模式改革也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首先农村治安工作具备坚实的实践基础,再次国家对于农村治安问题历来重视,最后各地基层组织已展开大量试点和探索。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扎根于农村实践经验,顺应于时代发展潮流,从而寻求先进合理的警务模式,不断改善和维护农村社会治安。
一、农村社会治安现状及其问题
(一)农村社会治安总体保持稳定
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形势呈现稳定的态势,随着我国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生产持续繁荣、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且因为我国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公安机关致力于为何农村的治安稳定,开展各种农村治安行动,打击各项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村民的人身和财产的权利不受侵害。同时公安机关结合“平安乡村”这一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平安乡村”建设的各项措施,全面增强农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并且积极开展农村警务改革试点,寻求有效犯罪防范的新途径,大力加强治安管理预防措施,事先处理可预测社会矛盾,从而消除治安隐患、遏制犯罪诱因。
(二)黄赌毒社会恶现象死灰复燃
由于农村基层组织胡是农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贫乏单调,生活无乐趣且意志不坚定的农民群众极易受“黄色”网站、书籍、电影影响且沉溺其中不可自拔。“赌”是万恶之源,部分农民存在根深蒂固的“金钱至上”的观念,却无心勤劳致富而是妄想一夜暴富,所以存在投机或者侥幸的心理,希望通过赌博不劳而获。赌博现象在农村十分普遍,日常小赌打发时间司空见惯,更有甚者赔上身家进行豪赌,很多家庭因赌博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赌徒为偿还债务或满足赌瘾进行盗窃、抢劫、贩毒也时有发生。绝大多数农村吸毒人员是由于身处问题家庭或者缺乏教育引导,且吸毒人员大多没有正当职业,出于追求吸食毒品带来的“享乐主义”以及弥补社会地位产生的弱势心理而沾染毒品。因吸毒导致贫穷破产又促使吸毒人员走上贩毒的恶性循环道路。张廉洁.城中村的主要治安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郑州市金水区为例.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0-15
(三)封建迷信邪教势力活动猖獗
农民群众的文化认知水平有限,封建宗族观念长期植根于农村,且由于农村的政权组织不够强大,基层组织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封建迷信势力对农民精神上的侵蚀和打击,试图分裂国家的宗族势力、传播封建迷信的邪教组织借机大肆组织开展违法叛乱活动。不法分子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宣传,由于农村属于近邻社会,利用农民群众的善良和单纯,给予蝇头小利或者三言两语便可获取信任,采用熟人拉拢可迅速发展下线;由于农民群众被煽动性强,采用派发传单、召开讲座可轻易对无知群众进行洗脑;更有甚者公开寻衅滋事,召集煽动群众开展反动暴力袭击,极大地破坏了农村基层的组织秩序,动摇了党的基层政权在村民心中的地位,甚至危及无辜人民的生命,造成大量不可挽回的人财损失,使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张建瑞.民间信仰有别于封建迷信活动.中国民族报,2017-01-03
(四)侵犯财产型犯罪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农村犯罪类型虽然呈多样化发展趋势,但其中侵犯财产型犯罪仍占较大比重且呈上升趋势。侵犯财产型犯罪主要分为职务型财产犯罪、欺诈型财产犯罪、金融型财产犯罪、假冒伪劣型财产犯罪、商业贿赂型财产犯罪等。胡春红.浅议侵犯财产罪诸罪种之认定界限.科技经济导刊,2017-01-15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家庭往往负担过重,且农民群众普遍文化素质偏低,思想意识落后,再加上各种不正之风的出现,部分农民群众妄图通过歪门邪道非法占有钱财,在犯罪类型上盗窃、抢劫、诈骗成为侵财案件的主流,侵财案件的主要犯罪对象是生产资料和交通工具,且结伙作案和流窜作案的案件居多。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不少农村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闲散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低下,缺乏技术专长,他们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不能满足生活所需。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极易铤而走险,步入违法犯罪歧途。乡、村级干部在管理集体经济时,也易利用职务之便,侵占集体资产,挪用集体公款。
(五)暴力激情犯罪比例居高不下
农民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农村地区法律知识普及程度不高。农村社会治安很大程度受到“民转刑”案件的影响,农民群众之间交往频繁联系密切,以致纠纷摩擦不可避免,然而很多民众缺乏合法解决纠纷的意识,没有妥善处理矛盾的能力,反而通过争吵群殴等不恰当方式进行处理,使村民日常纠纷演变为恶性暴力事件。农村暴力犯罪多由家庭矛盾激化产生,由于道德的制约作用逐渐削弱,农民群众原有的家庭婚姻伦理观念受到冲击,农村不正当两性关系层出不穷,使得那样本不和谐的家庭矛盾激化,家庭暴力行为及恶性犯罪就难以避免。农村青少年是暴力激情犯罪的主要人群,他们缺乏父母关心而看重江湖义气,在处理矛盾纠纷方面,他们往往采取暴力手段而不考虑后果。
(六)留守人员违法犯罪活动增多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日益不平衡,城乡之间的差距日趋扩大。出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顺应科技发展的需求,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需求因而不再稀缺。为了摆脱沉重的生活重担,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留守农民群众便为老弱妇孺,大多具备文化水平不高、防范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薄弱的特点,因此极易被犯罪分子当作侵害的对象。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留守儿童有关的案件具有双面性,他们既容易成为实施违法犯罪的主体,又容易成为被他人侵害的客体。因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监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缺乏正确是非观念引导。留守儿童多由老年人或亲友代为监护,他们极易监护不力甚至实施侵害,大部分留守儿童也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受到威吓或者收买便会隐瞒案情,因而错过最好的报案时间和治疗机会,导致生理或心理上难以治愈的创伤。陈碧妹.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途径探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11
二、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产生因素
(一)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是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原因。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仍占较大比重,面对日益增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与现有农村资源形成鲜明的对比,导致农村经济受到根本上的阻碍。同时高污染工厂企业在城市地区得不到批准,便向监管力度较弱的农村地区迁移,环境污染与资源匮乏相互影响不断恶化,使得农村治安动荡因素与日俱增。
农民的人口数量庞大且增长迅速,随着城镇化进展加速,人口与失地的矛盾又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原始耕地的减少导致土地纠纷日益增多。城市因发展需求还不断向周边农村征求土地资源而深化城乡资源利益矛盾,从而容易激化农村各类治安事件的发生。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务工无望、回家无土地,在外无知识,只能终日漂泊,打点零工度日。且由于城乡差距日益扩大,部分农民群众心理不够平衡,妄图非法占有金钱财务,由此走上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或通过“黄赌毒”麻痹自己。
此外,伴随着社会转型结构调整,为了承担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生计需求,农村劳动者外流现象十分突出,不少农村家庭只剩下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老弱妇幼,一些犯罪分子趁机实施强奸妇女、拐卖儿童、盗窃诈骗等犯罪活动,严重破坏了农村地区治安的和谐稳定。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导致生活水平低下,邻里亲属之间容易因为蝇头小利而产生纠纷矛盾,一旦处理不当,便会诱发犯罪。“寸土不让,寸利必争”的狭隘小农经济意识和私有观念,导致农村时常发生因利益纷争激化的矛盾。
(二)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文化因素
传统的农村文化存在两面性,一方面文化中的道德伦理可以制约农民群众的思想行为,农村地区邻里亲属之间来往走动频繁,百姓朴实善良、关系单纯和睦,多数纠纷矛盾通过村干部调解便可得到有效缓解。另一方面文化中的封建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又会诱发贪污财产犯罪、激化农村社会矛盾,进而扩大封建宗族势力。农村地区的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且传播迅速,主要是由于农民群众被煽动性强,知识文化水平不高,政治党性素养较弱,容易被不法分子洗脑甚至怂恿违法犯罪。
农村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国家的政策方针无法及时下达,而不法思想和反动言论通过网络传播迅速,正确文化引导的缺乏与不法言论传播的广泛,对文明在农村的传播起到了直接与间接的阻碍作用。农民群众空闲时间未能有效利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基层组织难以传达党的方针政策,精神世界难免无知贫乏。农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也普遍偏低,没有得到良好的基础文化教育及法制思想教育,使得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因此缺乏对于文化的辨识力和判断力,甚至主动学习反动或不法文化。
市场经济利益导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帮助农民们树立起法治意识、竞争意识以及自主意识,积极主动创造财富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又给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错误的人生价值观不仅使得人们为获取财富而不择手段,而且还会宣扬拜金主义、投机主义以及享乐主义。方虹.警惕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的渗透.人民论坛,2017-01-05
由于农村的思想文化教育工作落后,使得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此外,近年来不断加剧的社会竞争以及不断恶化的生活环境,加之分配不均、教育不公,使得人们的道德出现了滑坡的迹象,道德约束力的作用逐渐下降,违法犯罪活动因为舆论监督的减弱而变得愈加肆无忌惮,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系列的农村社会治安问题。
(三)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法制因素
1.立法滞后,管理无序
知法、守法的良好法制环境是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治安的前提。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群众人数众多,而有关农村、农民的法律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需要。不完善的农村法律体系以及相对滞后的农村立法工作,使得农村目前还不能具备良好的法制氛围。法院在审理有关宅基地买卖、农村拆迁补偿等法律案件时常常面对无法可依的情况,法律的约束和指导作用无法在农村地区充分发挥,同时在法律的制定与修改过程中,农民群众实际的需求和利益不会得到重视,由于农村相关的法律常需要考虑巨大的地方差异和实际的操作难度,即使制定的相关法律也会与农民的实际生活相互脱节,从而难以在农村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关于农村法律法规的管理十分混乱无序,缺乏专门的法律宣传普及渠道,农村相关的法律也更侧重于行政管理,导致相关政府部门要么争着管理、要么互相推诿。
2.执法不严,打击不力
农村基层组织没有严格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以及违法必究,他们在治安治理过程中常常非法行使权力,成为破坏农村社会秩序的帮凶和推手。一方面,农村执法部门往往缺乏足够的办案经费,通过贪污案件罚款或者收受金钱贿赂可以增加灰色收入,相关政府部门受利益驱使,随意执法,以罚代刑,将行政罚款当作生财之道。甚至将明显构成刑事犯罪的案件,人为篡改,降格为治安处罚案件予以治理,使农村执法体系混乱、农民群众丧失信任。另一方面,农村刑事案件破案率较低,由于警务资源缺乏、警力配置不公等诸多原因,使得执法人员无法及时处理破获的刑事案件,甚至将其当作一般治安案件处理,大量的刑事案件“不破不立”或者“立而不破”,有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治安管理“真空”地带,大量的治安案件无法查处、刑事案件不得侦破,部分农民群众因此抱有侥幸心理,妄图违法犯罪而能逃脱法律制裁。此外,农村也是中国典型“人情社会”的缩影,由于缺乏严格的执法监管体系,诸多案件遭到人为操纵,诸多部门暗地甚至明目张胆进行徇私枉法,钱可以买命,权可以掩罪,即使有法可依,也不能得到贯彻执行。
3.普法困难,宣传无门
目前农村的法制教育落后,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农民群众缺乏自我防范意识和法律维权手段,且“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农民群众没有主动学习法律、运用法律武器的积极性。普法工作存在“三无”和“四难”的问题。所谓“三无”是指无专职普法队伍、无专门工作手段、无专项活动经费。农村的普法工作基本是由基层政法部门和相关单位配合进行,普法过程中时常会出现相互推诿、不愿担责的情况;农村的普法工作主要通过派发法律宣传手册、召开法律知识讲座等陈旧的常规手段进行,无法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影响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的普法工作需要占用其他政府工作的拨款,因为没有专项活动经费,相关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更别提想方设法创新工作。“四难”是指人员难集中、时间难安排、内容难理解、效果难体现。农民常年在外务工,只有春节过年才会返乡,召集全体村民进行普法工作的可能性低且代价过高;农民农忙时早出晚归,农闲时外出打工,不像城市居民有着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地点,因而难以确定协调普法的具体时间;农民综合教育素质不够,自身文化知识水平便不高,对于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更加难以理解,因此如何帮助农民理解基本法律知识也是普法工作中的难题。
(四)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管控因素
1.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
基层政权组织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识不足,农村地区治安防控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稳定安全。但是目前村组对于治安防控工作投入不足,没有把社会治安摆上应有的位置。首先是村组干部没有端正思想,认为农村治安仅仅与公安警务有关,遇到治安相关事件,能躲则躲,不予制止,消极配合;其次是村组缺乏相关机制,没有治安相关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案,导致防范措施落实不够,调解作用没有发挥,群防群治力量不足;最后是因为缺乏相应的考核标准和监督机制,村组治安工作不影响村组的目标考核,甚至不影响村组负责人的入党提干,农村治安防控工作的压力不能内化为村组干部自觉肯干的动力,村组干部缺乏开展治安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工作开展好坏与否无关本职评价,对待问题能遮就遮、能拖就拖,从而酿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2.治安防控体系不健全
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的迫切需求,但是当前相关建立措施在农村无法落实。首先是农村缺乏建立治安防控体系的必要投入,紧急的报警求助设施不齐,治安卡点、视频监控、信息平台的防范设施覆盖率低;其次是农村集体主义思想的日趋淡化,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困难重重,而农民群众又缺乏自防自治的能力。因为群众习惯性思维放松警惕,总抱着侥幸心理,防范投入几乎为零,从而降低了犯罪分子的违法成本。农村留守人群多为老弱妇孺,本身就属于弱势人群,大量治安案件无法查处,大量刑事案件不得侦破,大量矛盾纠纷调解不当。另外,农村执法中“以罚代刑”的现象严重,灰色的钱权交易阻碍农村社会治安的有效治理,而且造成更多的不安定因素。
三、当前农村警务模式的问题分析
(一)警务资源调配不平衡
国家在警务资源调配上更倾向于城市、区县以及城乡结合部,根据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警察占总人口的比例不超过万分之九,农村地广人稀也导致治安管辖范围扩大,以致产生警察人数过少与警务责任过重的矛盾,有些乡镇地区的警察甚至要承担全乡刑事、治安以及民间纠纷等所有事宜,分身乏术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也很落后,自从国家实行“天网”工程以来,城市地区监控点不断增多,以盗窃为首的侵财类案件极易被侦破,从而提高了作案风险,遏制了案件发生。而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网络没有完全覆盖,监控设施很难充分发挥作用,破案只能依靠几个主要路口的监控探头,农村居民区的监控探头寥寥无几,一旦犯罪分子利用监控盲区作案,很难予以及时打击。更不用说利用大数据“公安云”警务平台,国家对于科技警务的投入在农村毫无用武之地。这也造成了“重打轻防”的警务观念无法发生根本改变,正是由于警务信息流通渠道的不畅通,导致公安办案时处于被动地位,以致严重影响农村警务的工作成效。
(二)警务配置方式不合理
农村地区警务不符标准及警务资源浪费的情况与警务配置方式不合理息息相关,首先是警务力量配置方式不合理,由于农村警务开支投入过低,警务人员工资津贴等福利保障甚至满足不了基本需求,留不住民警的人;治安案件办理、刑事案件侦查、矛盾纠纷调解、村民求助化解等警务相关事件均需警务人员到场,事无巨细造成警务人员长期超负荷运转,工作任务重、心理负担大,留不住民警的心,因此导致农村警力配置比例低,且农村配置的警力大多缺乏基层工作经验,自身理论或实践素质较低,无法贯彻落实先进的治安治理方式胡立强.推行农村“一村一辅警”战略切实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人民公安报,2016-12-15
其次是警务职能配置方式不合理,农村非警务活动繁杂,地方政府遇上各类棘手问题难以解决,最先想到的就是结合公安“联合执法”,而不是“谁主管谁负责”,从而严重模糊了农村警务职能。基层组织无法及时管理时,农民群众不愿花钱打官司时,基本上都是由派出所包揽调解工作。这些工作原应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却非但不是部门联合协同管理,而是派出所孤军奋战独立承担。最后是警务辅助队伍配置不合理,治安耳目在治安管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国家对于警务辅助队伍的重视程度也只增不减,农村警务辅助资源却缺乏应有的重视和规范的管理,导致群防群治难以实现。
(三)警务制度实践有缺陷
新型警务模式要求公安机关以农村为导向,需要基层民警根据不同管辖区的社会结构和治安状况,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找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而我国传统警务模式强调服从上级指示,民警只能被动应付下派工作,根本没有创新办案方式或者协调联合整治的机会,无法根据各管辖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治理方式,工作积极性不高且办案效率低下。再者,“重视打击、轻视防范”是农村公安机关持有的普遍观念,评价警务工作的主要指标是破案数量和破案效率,民警重视打击犯罪以期完成指标,而忽视了防范犯罪和服务群众,防控治理能力便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导致需要处理的治安案件只增不减,产生的恶性循环只会加重警务负担。最后,警务制度没有规范化的工作章程,制定的管理目标与实际的工作内容不相一致也时常出现,造成农村治安治理工作局面混乱,治安混乱加剧农民群众的不满情绪,不满情绪与不安全感影响到农民群众参与治安工作中群防群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农村治安工作的局面日益恶化。
四、我国农村警务模式的改革构想
(一)推进农村警务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1.树立警务战略思想加强警民宣传教育
农村稳定发展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推动农村警务模式改革反映了当前农村社会治安治理的迫切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农村治安工作应该是“警察”治安和“社会”治安的结合,警察“治安”是以公安机关为主导的警务模式,而“社会”治安是以农村为主导的新型治安模式,倡导群防群治的治安治理工作局面,强调良好的农村社会治安应该具备畅通的农民利益诉求渠道。基层公安机关首先必须从观念中认识到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的重要性,只有从观念上真正认识到才能落实到行动上。因此要求基层民警积极学习新型警务理论,理解农村警务模式的实质,从而根据不同辖区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开展治安治理工作,全面提升农村警务水平。同时要求基层组织通过广泛宣传,使农民群众了解新型警务模式的工作机制,认识群防群治在治安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自我防范的意识,提高参与治安治理的积极性,切实提升对农村社会治安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2.规范派出所建设建立社区警务室
农村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打击农村犯罪、维护农村治安、服务农村居民的重要窗口,农村派出所的工作与形象直接影响农民群众对治安治理工作的效率与评价。当前农村派出所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辖区划分不规范,其次是硬件装备不齐全,最后是警力不足素质低。辖区划分不规范导致案件难以发现或及时解决,重新划分辖区因事关社会稳定而难以实现,因此可以在现行划分辖区的基础上安排流动执勤,保证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块都有负责的警务人员,从而能够实时预防犯罪、及时处理案情。政府应将财政支出向基层派出所建设倾斜,保证派出所的基本警务资源,改善派出所民警的福利保障,从而改善派出所工作环境,提高派出所办案技术水平。由于农村派出所地处偏远,各类治安案件和纠纷事件繁杂,如果基层民警缺乏扎根农村的奉献精神,会影响基层队伍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因此要开展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提升基层民警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根据国家“警力要下沉”的具体要求,农村警务室已经成为治安防控的“堡垒”和服务群众的“窗口”,农村警务室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村情民意,从而有效防范并主动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实现公安力量和群众力量的有机结合。农村建设警务室旨在夯实社会基层基础工作,破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难题。因此应结合警务室发展的需要,按照协警招录的要求,同时能够尽快熟悉辖区情况、掌握辖区动态,充实警务室协警队伍。
(二)开展警务模式改革完善警务资源配置
1.优化民警结构加强素质培训
民警作为农村警务模式改革重要环节之一,人员结构的优劣,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推进农村警务模式改革的快慢。首先农村警务人员的年龄结构应趋向多样化,年轻警察对工作具有高度的热情,能够快速学习理解先进的警务模式,对待治安治理工作经常具有创新方式,且由于精力充沛、体能较好,适应较差的农村环境不存在问题;老民警具有丰富的实战工作经验,面对突发性或危机性犯罪事件,能够沉重应对、妥善处理,且具有扎实良好的群众基础,在民事矛盾纠纷的调解中更具威信。其次,农村民警队伍应提升女性警务人员的比例,我国农村长期以来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基础结构和经济生产模式,农村矛盾纠纷大多与家庭内部或邻里亲属有关,因离婚、家暴、婆媳、妯娌矛盾又占到了很大一部分。面对此类案件,女性更能感同身受,站在当事人立场上考虑问题,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调解效果。女性更擅长处理人生、情感有关的事务,因此这些纠纷由女性警务人员来处理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节约警力资源,又能提高效率。最后应秉承“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科教强警、质量建警”的方针,提高农村民警的综合素质。因此要重视对基层民警的定期培训,包括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治安章程在内的业务培训,基础体能测试在内的身体素质培训,心理疏导和文化活动在内的心理素质培训,从而提升基层民警业务水平、身体和心理素质,培养出既懂执法办案,又会服务调解,同时具备高度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的警务人员。王媛.警力资源配置问题刍议.法制博览,2016-10-25
2.完善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强警
农村治安防控体系的不健全与警务资源投入不足有直接关系。首先应加强农民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鼓励农村居民对相关安全设施进行改善,家中避免存放大量现金,推广防盗门窗的使用,加固家禽家畜的房舍。其次要加强农村技防建设,除了农村主要路口实施24小时监控探头外,应该完善网络建设,推广天网工程实施,并充分运用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科技,开创“公安云”平台使用新局面。农村推动科技强警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可以实现农村与全国治安体系的统一,可以帮助公安机关全方位对农村治安的监控,可以在提高农村民警工作效率的同时减轻工作负担。农村推动科技强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强化科技装备建设,结合不同辖区的治安需要,为基层民警配备科技基础设施,并提升基层派出所装备科技化;二是强化科技实战应用,积极探索公安信息采集录入、查询比对、分析研判、处置反馈等网上应用实践工作,引导农村民警广泛开展网上信息应用。三是强化民警科技素质。把提升全体民警的科技意识、科技素质和科技应用技能作为警务模式改革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推动基层公安队伍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进一步缓解警力不足的难题,从而实现“空中有监控、路面有巡逻、村内有联防”的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新模式。
(三)创新治安综合治理调动社会辅助力量
1.强化社会共治建立防控队伍
群防群治是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缓解警力不足、压缩案件发生和打击违法犯罪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如何壮大治安防控队伍、规范群防群治管理是社会共治的重要难题。当前群防群治主要存在不愿意加入、无能力管理、无经费支持等多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加大对群防群治重要性的宣传,巩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农村和谐氛围,动员招募自愿巡逻管理、防控违法犯罪的村民队伍,对于不配合安排的农民群众,采取针对性个别鼓励措施;其次要普及农村地区的法律意识,加强对防控队伍的素质培训,从而当案件纠纷发生时,农民群众能自觉运用法律智慧,避免事件进一步恶化。最后要增强群防群治的物质保障和资金投入,一方面是指政府应将群防群治的必要开支纳入国家财政范畴,从而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并为相关活动或设备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是指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只有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才能保证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才能使其认识到自身安危和村组治安稳定的重要性。
2.规范辅警队伍利用社会安保
农村辅警是警务辅助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村辅警作用发挥得好,不仅可以缓解警力不足的客观难题,还可以缓解农村的就业问题,有助于实现从农村警务局部工作到社会共同治理。但是在农村治安治理的工作中,辅警工作面临着很多困境。首先由于辅警的工作待遇低,很难招募到高素质人员。很多辅警甚至不具备基本文化素质,更不用说规范化、法制化进行治安管理,对于农村治安工作起到了反作用。且辅警社会地位低,即使符合要求的辅警人员,面对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还是会选择另谋职业。面对这种情况应多措并举从而盘活农村辅警资源:一是建立能进能出的选拔机制;二是建立实用有效的培训机制;三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勤务机制;四是建立严谨合理的考评机制。农村警务还应该广泛利用社会资源,一元化的警务模式,繁杂的警务程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安全需求。且从社会安保资源来看,我国安保队伍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无论规模还是服务都在快速发展。目前城市地区已广泛开展社会安保代替民警队伍的实践,很多群体性活动采用社会安保,成为商业化和社会化运作都比较成功的社会辅助治安力量。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初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虽然当前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社会治安大局基本平稳,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农村经济发展保持了持续稳步增长的势头,但是黄赌毒社会恶现象死灰复燃;封建迷信邪教势力活动猖獗;留守人员违法犯罪活动增多;侵犯财产型犯罪呈上升趋势;暴力激情犯罪比例居高不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治安稳定,阻碍了社会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中国线性电源变压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磨砂勺子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师德与主任工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机器学习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行业趋势分析市场机会与挑战
- 中医医疗服务项目运营指导
- 青岛理工大学《行政与行政诉讼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与机遇
-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醴陵市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题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firstaidsforburns
- 新闻编辑(修改版)马工程课件 第六章
- 2023年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34960.5-2018信息技术服务治理第5部分:数据治理规范
- 2023年上海英语高考卷及答案完整版
- 2023年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家推荐信模板
- 危险源风险告知及控制措施(维修电工)
- 自动控制理论的早期发展历史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机械设计基础》机考试题001-009参考答案
- 矿山地质灾害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