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第十四章.温里药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十四章.温里药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十四章.温里药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十四章.温里药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十四章.温里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温里药第一页,共四十二页。1寒邪性质致病特点病症特点阴邪易伤阳气恶寒、肢冷、泄泻凝滞气血不通疼痛收引气机收敛、经脉挛缩无汗、肢体屈伸不利、绞痛第二页,共四十二页。2概述(ɡàishù)一、概念:以温里祛寒,主治里寒证为主要(zhǔyào)功用的药物。所谓里寒,包括两个方面:实证,为寒邪内侵,阳气受困,而见呕逆泻利、胸腹冷痛、食欲不佳等脏寒症,必须温中祛寒,以消阴翳;虚证,为心肾阳虚,阴寒内生,而见汗出恶寒、口鼻气冷、厥逆脉微等亡阳症,必须益火扶阳,以除厥逆。第三页,共四十二页。3概述(ɡàishù)二、使用注意:1.外寒内侵,如有表症未解的,应适当配合解表药同用。2.夏季天气炎热,或素体火旺,剂量宜酌量减轻(jiǎnqīng)。3.温里药性多辛温燥烈,易于伤津耗液,凡属阴虚患者均应慎用。第四页,共四十二页。4教学要求掌握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zhùyì)等;熟悉花椒、丁香、高良姜、小茴香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了解八角茴香、荜澄茄、胡椒的功效、主治。第五页,共四十二页。5附子(fùzǐ)【药用】为毛茛科植物(zhíwù)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第六页,共四十二页。6附子(fùzǐ)【性味与归经】大辛,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第七页,共四十二页。7【功效(gōngxiào)主治】功效主治回阳救逆主治亡阳证。纯阳燥烈,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补火助阳治诸阳虚证。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散寒止痛用于寒痹证。秉性纯阳,温散走窜,散寒力大。第八页,共四十二页。8附子(fùzǐ)之应用附子(fùzǐ)药性刚燥,走而不守,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温里扶阳的要药。如属阴虚阳盛,或假寒真热之症,误用附子,则如火上添薪,反使病情增剧,不可不慎。第九页,共四十二页。9附子(fùzǐ)之配伍配干姜,可增强(zēngqiáng)回阳救逆的功效;配人参,则温阳益气;配肉桂,可补阳益火;配白朮,可温脾燥湿;配茯苓,能温肾利水;配桂枝,可温经止痛;配熟地,能补阳滋阴;配苍朮,可散寒除湿;配黄耆,可温阳固表;配麻黄,可温经发表。第十页,共四十二页。10附子中毒(zhòngdú)与处理

乌头碱对各种神经末稍及中枢先兴奋后麻痹。致死量:乌头酊2毫升,乌头碱2毫克。症状:先有唇舌发麻、手足发麻、恶心,继之呕吐、心慌、面白、肤冷、胸闷、烦燥、痛觉减退、心跳慢弱、血压下降(xiàjiàng)、呼吸缓慢、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呼吸中枢抑制。可能突然而死亡。处理:高锰酸钾洗胃,保暖,注射较大剂量的阿托品。休克可用正肾上素、美速克新命。急性心原性脑缺血综合征可用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等。中药方面,可用肉桂泡水催吐,生姜四两、甘草五钱,或绿豆四两、甘草二两,煎服;或用甘草、黄连、犀角煎服解毒。第十一页,共四十二页。11川乌、草乌(cǎowū)、附子附子一药,始载于《本经》,因附于乌头(母根)而生长,故名附子。因此,一般都认为乌头为母根,附子为子根。川乌:毛茛科多年生草本(cǎoběn)乌头的干燥母根。草乌:毛茛科多年生野生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第十二页,共四十二页。12川乌、草乌、附子功效主治(zhǔzhì)异同相同点:三药均为毛茛科植物,来源相近,均有毒,功能散寒止痛、祛风湿,治风寒湿痹痛及寒凝疼痛。同中之异:毒性:草乌>川乌>附子,功用:草乌、川乌祛风散寒、止痛优于附子。不同点:附子为回阳(huíyánɡ)救逆要药,尚可补火助阳,治疗亡阳证、阳虚证为他二药所不及。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13草乌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14肉桂【药用】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ròuguì)树的干燥树皮。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15肉桂【性味与归经】辛、甘、大热。入肝、肾、脾经。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16【功效(gōngxiào)主治】功效主治补火助阳特点:善补命门之火。用于肾阳虚证。

散寒止痛寒凝脘腹冷痛,寒湿痹痛等。温经通脉寒凝血滞的痛经,闭经。第十七页,共四十二页。17肉桂(ròuguì)之配伍用于命门火衰、畏寒肢冷、阳萎、尿频等症,常与温补肝肾药如附子、熟地、枸杞、山茱萸配伍;对脾肾阳虚所致(suǒzhì)的腹泻,可与山药、白朮、补骨脂、益智仁等同用;治寒痹腰痛,可用独活、桑寄生、杜仲、续断、狗脊等同用;治妇人冲任虚寒、经行腹痛,可与当归、川芎、白芍、艾叶等配伍。第十八页,共四十二页。18肉桂(ròuguì)之应用【一般用量与用法】煎服五分至一钱,研粉吞服或冲服(chōngfú)每次三分至五分。本品含有挥发油,不宜久煎,须后下,或另泡汁服。第十九页,共四十二页。19肉桂与附子(fùzǐ)异同相同点:二者都能温补命火,以疗下焦虚寒、阳气不足之症。不同点:附子以回阳救逆之功见长;在峻补气血之中,用肉桂为辅助药,可以鼓舞(gǔwǔ)气血,促使阳生阴长。第二十页,共四十二页。20桂六药肉桂为樟科肉桂的树干皮,长于补命门(mìnɡmén)火;官桂为肉桂的粗枝皮或5—6年的幼树树干皮,功似肉桂而力弱;桂心为肉桂除去内外皮的中间部分,功似肉桂而力强;桂心木为肉桂的木质部,不堪入药;桂枝为樟科肉桂的嫩枝,发表解肌,温阳化气,温通经脉;桂皮为樟科天竺桂或阴香等的树皮,功能温暖中焦,多做食料,与肉桂等不同。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二页。21肉桂(ròuguì)与桂枝异同相同点:肉桂为树皮,桂枝为嫩枝,两者同出一本。辛、甘,温通经脉(jīngmài)、散寒止痛,治疗寒凝经脉(jīngmài)之痛经、闭经以及风湿痹痛等。同中之异:桂枝性条达,温通经脉胜于肉桂;肉桂性热,散寒止痛优于桂枝。不同点:桂枝气薄,主上行而散表寒,走四肢而温通经脉;肉桂气厚,主温中而止痛,且能下行而补肾阳,又可引火归源,常与附子同用。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二页。22干姜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23干姜(ɡànjiānɡ)温中散寒—特点:长于温脾散寒。用于寒凝脾胃证。回阳救逆—亡阳证。温肺化饮—寒饮喘咳。注意(zhùyì):阴虚、孕妇慎服。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二页。24姜六药生姜辛温,发表(fābiǎo)散寒,温中止呕,温肺化饮,解毒,走而不守;干姜辛热,温中散寒,温肺化饮,回阳救逆,能走能守;炮姜苦涩温,温经止血,守而不走;煨姜性温长于涩肠止血;生姜汁辛温,功能和胃止呕,开窍;生姜皮辛凉,功能利水消肿。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二页。25干姜(ɡànjiānɡ)之方剂举例理中汤《伤寒论》:人参、干姜(ɡànjiānɡ)、白朮、甘草治脾胃虚寒,腹痛下利,以及胃中寒饮,喜唾涎沫。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二页。26吴茱萸【药用】芸香(yúnxiāng)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二页。27吴茱萸【性味与归经】辛、苦,大热。有小毒。入肝、胃、脾、肾经。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二页。28【功效(gōngxiào)主治】功效主治散寒止痛特点:善散肝经寒邪,应用:厥阴颠顶头痛、寒湿脚气肿痛、宫冷不孕、脘腹冷痛等。疏肝降逆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脘痞。助阳止泻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引火下行虚火上炎之口舌生疮等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二页。29吴茱萸之配伍(pèiwǔ)辛苦大热,不但能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且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以止痛与止呕两种功效为最佳;配伍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治脾肾虚寒、腹痛泄泻;配黄连、生姜(shēnɡjiānɡ),疏肝理气,降逆止呕,治肝胃不和而致呕吐涎沫等。第三十页,共四十二页。30吴茱萸与藁本治疗(zhìliáo)头痛之区别相同点:二者均治疗颠顶头痛;不同点:吴茱萸暖肝散寒止痛,重在治肝经寒气上逆之颠顶头痛;藁本发散(fāsàn)风寒止痛,重在治外感风寒之颠顶头痛。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二页。31高良姜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二页。32高良姜温中散寒止痛——特点:长于散胃寒,主治(zhǔzhì)寒凝中焦之气滞腹痛,配香附;(干姜长于散脾寒)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二页。33花椒

温中止痛—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泄泻等。杀虫止痒(zhǐyǎnɡ)—湿疹瘙痒,蛔虫腹痛

温肺止咳—寒饮咳喘。椒目:苦寒,利水消肿,降气平喘。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二页。34

胡椒(hújiāo)

温中止痛(zhǐtònɡ)—寒凝中焦证。

下气消痰—癫痫。用量:水煎服,2~4g。研末服,每次0.5~1g。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二页。35花椒与胡椒(hújiāo)功能主治异同相同点:二者辛热,均能温中散寒止痛,主治寒凝中焦之脘腹冷痛、呕吐清水、泄泻等。不同点:胡椒温中之力大于花椒(huājiāo),且重在温暖肠胃,填脐治疗虚寒性泄泻;花椒温中力弱,但上兼温肺,下又暖肾,治疗肺寒咳嗽及肾阳虚证,且善杀虫,治疗蛔虫腹痛、肌肤瘙痒等。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二页。36小茴香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二页。37小茴香散寒止痛(zhǐtònɡ)—特点:善散下焦寒气。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少腹冷痛、痛经等。理气开胃—脾胃气滞、冷气疼痛等。注意:阴虚火旺者慎服。八角茴香:功似小茴香而善上行,治疗胸胁气滞痛效佳。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二页。38八角茴香(bājiǎohuíxiānɡ)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二页。39八角茴香(bājiǎohuíxiānɡ)与小茴香功能主治异同相同点: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主治肝寒所致之胁肋、少腹、睾丸痛,以及胃寒气滞之脘腹胀痛、食少呕恶等。不同点:散寒之力八角茴香大于小茴香;小茴香紧实下行,长于治寒客肝脉之少腹凉痛、痛经、睾丸胀痛等;八角茴香角出八方,能除诸经寒邪、行诸经气滞,凡阴寒痼冷、疝痛、脚气(jiǎoqì)痛、岔气痛、胁痛等皆可用。第四十页,共四十二页。40小结(xiǎojié)

本类药物可用于真寒假热之症;对真热假寒病症不可应用。若是真寒假热,服祛寒药后出现呕吐现象,是为格拒之象,可采用冷服之法。药性温燥,容易耗损阴液,故阴虚火旺、阴液亏少者慎用;个别(gèbié)药物孕妇亦虚忌用。某些药物,如附子、肉桂等,应用时必须注意用量、用法以及注意事项。第四十一页,共四十二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