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纲要(上) 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_第1页
中国历史纲要(上) 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_第2页
中国历史纲要(上) 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_第3页
中国历史纲要(上) 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_第4页
中国历史纲要(上) 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19课辛亥革命课题辛亥革命课时1课时备课人主备人:参与者:教学策略方法:自学辅导法,讨论法,同伴互助法、场景体验法教具: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备课时间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教材分析辛亥革命一课是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第1课,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上承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中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维新运动,下启本单元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由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的拯救国家、改造旧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本课的内容编排上来讲,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部分构成,三者内容上联系紧密,时序性较强。本课内容时间跨度较大,上溯清末甲午时期下启民国。主要讲述了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做的艰辛努力,发动了辛亥革命,结束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的历程,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冲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史来看,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因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最终失败了。但它却对整个近代中国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给后人提供了经验教训。学情分析初中学习过辛亥革命的认知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过程疑惑,比较熟悉武昌起义,但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认识不足,未能对辛亥革命形成客观的合理的历史解释。所以,在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时,首先应该重点关注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性问题。教学目标1.运用时间轴和地图,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认识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过程以及清政府统治的摇摇欲坠。(时空观念)2.通过史料及史料分析,认识辛亥革命前的历史背景以及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艰辛努力,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及偶然性,并渗透情感教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3.运用史料,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学会全面客观地看待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阐释历史。(唯物史观)教学难点理解辛亥革命民主探索的艰难。教学重点能够探究辛亥革命不同时段的意义,正确看待其进步性和局限性。教学过程课堂总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相关图片思考:晚清时期,为挽救危局采取的路线有哪两条?是否成功?讲授新课:一、山河如金力谁任(一)自上而下的改革展示《时局图》图片思考:《辛丑条约》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如何?.清末新政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P108历史纵横:清末新政内容思考: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运动有什么联系?2.预备立宪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思考:预备立宪实际上是一场什么?“皇族内阁”导致什么结果?(二)自下而上的革命展示《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图片、《同盟会成员》图片、《民报》创刊号图片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P109学思之窗“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日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思考:革命党人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军事、组织、思想等)小组讨论:三民主义是哪三大主义,各自的内容是什么,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三民主义有什么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二、长缨在手缚苍龙展示辛亥革命概念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因首先发生的武昌起义是在1911年,即辛亥年,因此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一)有利时机P110历史纵横:四川保路运动思考:为什么保路运动的爆发是一个革命的有利时机。分析保路运动导致湖北空虚,给革命有利时机(二)过程材料一:湖北“铁矿林立,兵工比肩”,经济现代化进程的速度和整体水平仅次于上海而居全国第二位。而湖北枪炮厂制造的枪炮,是全国最优良的。这不仅使起义的新军有良好的装备,而且由于工人的支持,可以就地取得充足的供应。——陈小京《武昌首义的偶然和必然》材料二:湖北革命党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自己的成员以当兵为掩护,长期潜伏于新军,使革命党人充实于新军的各基层骨干之中。到武昌起义前夕,在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已为湖北新军总数的三分之一,为武昌起义的发动和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蒋元重《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随后,新军其他各部的士兵纷纷响应。P110“辛亥革命形势图”,武昌起义之后全国各省的反应材料一:黎元洪:湖北新军统领,一贯仇视和破坏革命,当推举他任都督时,他竟喊道:“莫害我!”起义士兵只好举枪逼其上任。(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材料二:江苏宣布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江苏都督。(中央权威式微,地方势力扩张,投机革命隐藏失败危机)结果:起义军很快就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湖南等14个省份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统治。(三)建立民国(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国名:国名:中华民国时间:1912年1月1日首都: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副总统:黎元洪纪元:民国纪年改用公历意义: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五色旗(五种颜色依次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着“五族共和”)(四)清帝退位,革命果实被窃取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材料: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自由平等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三权分立材料: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责任内阁制目的:限制袁世凯权力,确保民主共和。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和反民族分裂的进步意义局限: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现实需要的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人治主义色彩。三、君子以自强不息(一)积极意义1.政治层面: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2.思想层面: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3.社会层面: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封建主义的藩篱。4.经济层面: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局限性材料: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材料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南京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国家的混乱状态。——《吴玉章回忆录》(1878-1966)材料:民国之政治,比之满清尤为不及……把持国事者,均系军阀武人,争权夺利,祸国误民,有国家共和之名,无国家共和之实。——《孙中山全集》第七卷问题:革命之后实现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吗?概念阐述封建帝制是封建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封建帝制,主要是封建的帝王专制制度,只是一个政治制度。封建制度是主要是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经济制度下的社会。二者是以个小概念和大概念的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1)表现: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反帝反封建),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原因: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孙中山先生在临终时留下了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须努力”,寄希望于我们的后来者,继续实现共和梦,中国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随着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迅速广泛地开展起来。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这场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其中,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为重要。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从两条路线探寻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培养学生阐释历史概念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历史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发生所需的特定的时空框架的理解,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结合材料以及教材中的图片,概括在武昌起义的具体史实以史料为依据,对当时武昌起义的状况进行分析,形成正确且客观的认识。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具体情况,以及认识中华民国的政权性质。让学生体会当时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建立民国的成就。认识当时革命党人所面临的情况,思考孙中山先生为何会妥协。让学生认识孙中山先生的妥协政治智慧,理解为什么辛亥革命也叫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对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具体内容所体现的民主共和思想。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以及孙中山等人因人立法所体现的的目的,以及这种做法体现的人治思想的影响(反映当时的法治观念不够强烈)使学生客观的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意义,以及孙中山等人因人立法的不足之处。学生认识到革命后社会的新变化所代表的社会转变。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因为“共和”徒有虚名,其实际意义在于思想启蒙,是的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成为时代潮流。使学生认识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