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第篇-诊法-郝庆芝ppt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篇-诊法-郝庆芝ppt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篇-诊法-郝庆芝ppt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篇-诊法-郝庆芝ppt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篇-诊法-郝庆芝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诊(wànɡzhěn)的内容包括:

望全身:神、色、形、态

望局部:头项、五官、躯体、皮肤、

望舌:舌质、舌苔

望排出物:痰涎涕唾、呕吐物、二便等

望小儿指纹:

望诊概念(gàiniàn):望诊是医生用自己的眼睛对患者全身、局部的神、色、形、态变化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形、色、量、质等进行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了解疾病情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第1节望诊第一页,共二十九页。

一、全身(quánshēn)望诊

(一)望神

神的概念:

广义——人体生命(shēngmìng)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神的表现类型(lèixíng)及意义:1.得神:又称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2.少神:又称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3.失神:又称无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4.假神:又称“回光返照”

“残灯复明”,是久病、重

病患者突然出现的暂时精神“好转”的假象.5.神乱:即神志异常,精神错乱.第二页,共二十九页。(二)望面色(miànsè)

1、常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2、病色------晦暗(huìàn)、暴露

五色主病:青、赤、黄、白、黑

(1)青色(qīnɡsè)—脉络瘀滞第三页,共二十九页。全身(quánshēn)望诊

(2)赤色(chìsè)---脉络充盈

(3)黄色(huángsè)---脾虚、湿蕴第四页,共二十九页。全身(quánshēn)望诊(4)白色(báisè)---气血不荣(5)黑色---肾阳虚衰,阴寒(yīnhán)内盛第五页,共二十九页。(三)望形态(xíngtài)1.望形体(xíngtǐ):

强——实证、热证

弱——虚证、寒证

胖——形盛气虚,肥人多痰—易患中风、眩晕

瘦——形瘦阴虚,瘦人多火—易患劳嗽“胖人多痰湿,易得中风;瘦人多火,易得痨嗽”全身(quánshēn)望诊2.望姿态:动、强、仰、伸----阳、热、实证静、弱、俯、屈---阴、寒、虚证第六页,共二十九页。

二、局部(júbù)望诊

(一)望头面

1.望头:囟填(囟门(xìnmén)高突)——实热证(温病火邪上攻)囟陷(囟门凹陷)——虚证(气血精亏、吐泻伤津)解颅(囟门迟闭)——肾气亏虚2.望面:面部(miànbù)浮肿——水肿病痄腮——温病火毒口眼歪斜——中风、风邪阻络面削颧耸——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晚期。第七页,共二十九页。(二)望五官(wǔguān)

1.望目:“五轮学说(xuéshuō)”

目眦——心(血轮)白睛——肺(气轮)黑睛——肝(风轮)瞳仁——肾(水轮)眼胞——脾(肉轮)局部(júbù)望诊目赤肿痛---多属肝经风热白睛发黄---多为黄疸目眦淡白---为气血不足眼睑浮肿---多为水肿眼窝凹陷---多为津液亏耗目睛上视、直视或斜视--多肝风内动瞳孔散大---多为精气衰竭。第八页,共二十九页。

2、望鼻:鼻流清涕---多为外感风寒;鼻流浊涕---多属风热鼻流脓(liúnónɡ)涕,而气味腥臭--多为鼻渊;鼻腔流血---称为鼻衄;鼻头色红生粉刺---是酒渣鼻鼻翼煽动,呼吸喘促---初病多为肺热,久病为肺肾虚衰。局部(júbù)望诊

3.望耳:耳实证(如红肿、流脓)——多肝胆火旺耳虚证(如干枯、瘦薄)——多肾虚(shènxū)耳后红络——麻疹先兆

第九页,共二十九页。4.望口唇:

口唇淡白----气血虚口唇青紫(qīngzǐ)-----寒凝血瘀口唇深红-----血热口唇糜烂---多属脾胃蕴热或阴虚火旺5.望咽喉实证(如咽红肿疼痛(téngtòng))----乳蛾——肺胃热盛虚证(如咽嫩红、少痛)——肺肾阴虚白喉——外感疫邪

(三)望颈项(jǐngxiàng):

乳痈、扁平胸

桶状胸、半身不遂(四)望躯体四肢:瘿瘤、瘰疬(五)望皮肤:

斑疹、水痘、痈、疽、疔、疖第十页,共二十九页。

三、望舌

舌的脏腑分配:舌尖——心肺舌中——脾胃(píwèi)舌根——肾舌边——肝胆舌诊的内容(nèiróng):望舌质——舌的神、色、形、态(候脏腑气血的盛衰(shènɡshuāi))望舌苔——苔质、苔色(候邪气的浅深、胃气的有无)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第十一页,共二十九页。(一)望舌质

1.望舌色(1)淡白舌----主气血(qìxuè)虚证、阳虚寒证(2)红舌----主热证淡白舌红舌(3)绛舌----主热盛(4)青紫(qīngzǐ)舌----主热证、寒证、瘀血证绛舌青紫(qīngzǐ)舌第十二页,共二十九页。2.望舌形(1)大小(dàxiǎo):胖大舌---主水湿痰饮瘦薄舌---主虚证(2)芒刺----主热邪亢盛胖大舌芒刺(mánɡcì)舌裂纹舌(3)裂纹(lièwén)---主热盛伤津、阴虚液涸、血虚

(1)震颤:多属风证(2)歪斜: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3)痿软:多气血俱虚或阴液枯涸(4)强硬:多高热伤津或为中风的征兆(5)短缩:多为危重证候(6)吐弄:吐舌可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弄舌多为动风先兆,或小儿智力发育不良。3.舌态第十三页,共二十九页。(二)望舌苔(shétāi)

1.苔色(1)白苔:多主表证、寒证(2)黄苔:多主里证、热证白苔焦黄(jiāohuáng)苔(3)灰黑(huīhēi)苔:即可主寒证,又可主热证灰黑苔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2.苔质(1)厚薄(hòubó)(2)润燥:厚苔薄苔滑苔燥苔(3)腐腻(4)剥脱(bāotuō):

腐苔腻苔花剥苔光剥苔第十五页,共二十九页。五、望小儿(xiǎoér)指纹---3岁以下小儿

三关划分:风关、气关、命关

正常指纹(zhǐwén):红黄隐隐,隐现于风关之内纹位的变化---三关测轻重(qīngzhòng)纹色的变化---红紫辨寒热纹形的变化---浮沉分表里淡滞定虚实

四、望排出物

色白、质清稀、无臭秽---多虚证、寒证色黄、质稠浊、臭秽---多实证、热证。第十六页,共二十九页。

第二节闻诊

一、听声音(一)发声:新病—多实---多外感(wàigǎn)(“金实不鸣”)久病—多虚---多内伤(“金破不鸣”)(二)语言:谵语(zhānyǔ)、郑声、独语、狂言、言蹇(三)呼吸(hūxī)

气粗与气微

喘与哮

(四)咳嗽----肺气上逆---顿咳、白喉

(五)呃逆、嗳气、呕吐---胃气上逆

二、嗅气味臭秽或腥臭----多实证、热证清淡无臭秽---多虚证、寒证第十七页,共二十九页。

第三节问诊

一、问寒热寒----怕冷---恶寒、畏寒、寒战热---发热(fārè)--实热和虚热张仲景

(一)恶寒(wùhán)发热——多见于外感病的表证阶段

风寒表证---恶寒重发热轻风热表证---恶寒轻发热重伤风表证---恶风发热头痛

(二)但寒不热——多见于里寒证实寒----阴盛虚寒---阳虚

(三)但热不寒

——多见于里热证

1.壮热(>39°):阳热内盛,蒸达于外

第十八页,共二十九页。

2.潮热:按时(ànshí)热如潮汛之有定时,即按时(ànshí)发热,或按时热更甚.

3.低热(﹤38°)(四)寒热往来:少阳证、疟疾

(二)里证辨汗

自汗(zìhàn)、盗汗、绝汗、战汗

二、问汗

“阳加于阴谓之汗”

(一)表证辨汗1.表证无汗--多属外感(wàigǎn)寒邪之表实证。2.表证有汗--多为外感风邪之表虚,或外感风热之表热第十九页,共二十九页。

三、问疼痛(téngtòng)

因实致痛——“不通则痛”因虚致痛——“不荣则痛”(一)问疼痛的性质胀痛——气滞刺痛——瘀血冷痛——寒阻或阳虚灼痛(热痛)——热盛绞痛(jiǎotònɡ)——实邪阻滞或阴寒凝滞

隐痛——精血虚或阳虚;重痛——湿阻游走痛——风邪(fēnɡxié)或气滞固定痛——多血瘀或湿痹

第二十页,共二十九页。(二)问疼痛(téngtòng)的部位

1.头痛(tóutòng):

阳明经痛少阳经痛经络为病---太阳经痛(jīngtòng)厥阴经痛2.躯体痛:胸痛--多属心肺病变脘痛--多属胃府病变胁肋痛--多属肝胆病变腰痛--多属肾的病变腹痛---多脾、肠、膀胱、胞宫等病变3.四肢痛:多见于痹证风痹(行痹)---感风邪为主寒痹(痛痹)---感寒邪为主湿痹(着痹)---感湿邪为主热痹---风寒湿邪化热所致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九页。

四、问饮食(yǐnshí)

(一)问饮水的情况(qíngkuàng)1.口渴多饮--见于燥证、热证,或发汗、吐泻、利尿太过等2.口不渴--见于寒证、湿证。3.渴不多饮--见于湿热、痰饮、瘀血等(二)问饮食(yǐnshí)的情况:纳呆、消谷善饥、饥不欲食、除中

五、问睡眠

1.失眠:营血亏虚、邪气干扰2.嗜睡:痰湿困脾、脾胃气虚、正气不足、阳气不足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九页。六、问二便

(一)问大便寒湿泻湿热泻1.泄泻伤食泻脾虚泻五更(wǔgēng)泻2.便秘---热秘、寒秘、虚秘3.便血—多胃肠出血4.完谷不化---多脾肾亏虚5.里急后重—多湿热痢疾6.肛门气坠—多脾虚气陷

(二)问小便(xiǎobiàn)

消渴淋证癃闭余沥不尽(bùjìn)遗尿七、问小儿及妇女(略)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九页。

第四节切诊(qiēzhěn)(脉诊、按诊)

一、脉诊脉象:是心动应脉,脉动(màidòng)应指的形象。(一)切脉的部位(bùwèi)方法及注意事项

1.部位:寸口脉,寸口可分寸、关、尺三部。寸-关前关-高骨内侧尺-关后

脏腑分配:如右图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九页。

体位:坐位或卧位,心脏与寸口同水平,直腕、仰掌,腕

关节(guānjié)背垫脉枕。布指:食指-----寸中指----关无名指----尺总按-----三指同时诊脉(zhěnmài)单按-----单用一指诊脉小儿:“一指定三关”2.方法(fāngfǎ)及注意事项

调息:一息:一呼一吸,一息脉来4----5次

指力:

举-----浮取-----察表证按-----沉取------察里证寻-----中取------察脾胃证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九页。(二)常脉:特点(tèdiǎn)有胃、有神、有根。

1.浮脉:主表证表实——浮而有力(yǒulì);表虚——浮而无力2.沉脉:主里证里实——沉而有力(yǒulì);里虚——沉而无力3.迟脉:主寒证。偶见于热证(如阳明腑实证)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