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热交换器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1页
汽车热交换器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2页
汽车热交换器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3页
汽车热交换器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4页
汽车热交换器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热交换器行业发展概况分析定位的概念和方式(一)市场定位的概念“定位”一词,是由艾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1972年提出的。他们对定位的解释是:定位起始于产品,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定位并不是对产品本身做什么事,而是针对潜在顾客的心理采取的行动,即把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中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他们强调定位不是改变产品本身,改变的是名称和沟通等要素。定位理论最初是被当作一种纯粹的传播策略提出来的。随着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定位理论对营销影响已超过了原先把它作为一种传播技巧的范畴,而演变为营销策略的一个基本步骤。这反映在营销大师科特勒对定位所下的定义中:定位是对企业的产品和形象的策划行为,目的是使它在目标顾客的心理上占据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因此营销人员必须开发所有的营销组合因素,使产品特色确实符合所选择的目标市场(即实体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定位。现在使用的“定位”一词,一般都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的,即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策略,更重要的还是企业的一种营销策略。“定位”概念被广泛使用于营销领域之后,衍生出来多个专门术语,市场定位就是其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市场定位,也被称为产品定位或竞争性定位,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客,使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占有强有力的竞争位置。也就是说,市场定位是塑造一种产品在细分市场的位置。产品的特色或个性可以从产品实体上表现出来,如形状、成分、构造、性能等;也可以从消费者心理上反映出来,如豪华、朴素、时髦、典雅等;还可以表现为价格水平、质量水,准等。企业在市场定位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竞争者的产品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要研究目标顾客对该产品的各种属性的重视程度,然后选定本企业产品的特色和独特形象,从而完成产品的市场定位。(二)市场定位的方式市场定位作为一种竞争战略,显示了产品或企业同类似的产品或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定位方式不同,竞争态势也不同。下面分析三种主要定位方式。1、避强定位这是一种避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优点是能够迅速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能在消费者或用户心目中迅速树立起一种形象。由于这种定位方式市场风险较小,成功率较高,常常为多数企业所采用。2、迎头定位这是一种与在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的、亦即最强的竞争对手“对着干”的定位方式。显然,这种定位有时会产生危险,但不少企业认为能够激励自己奋发上进,一旦成功就会取得巨大的市场优势。例如在碳酸饮料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持续不断地争斗;在摩托车市场上,本田与雅马哈对着干,等等。实行对抗性定位,必须知己知彼,尤其应清醒估计自己的实力,不一定试图压垮对方,只要能够平分秋色就是巨大的成功。3、重新定位这是对销路少、市场反应差的产品进行二次定位。这种重新定位旨在摆脱困境,重新获得增长与活力。这种困境可能是企业决策失误引起的,也可能是对手有力反击或出现新的强有力竞争对手而造成的。不过,也有重新定位并非因为已经陷入困境,而是因为产品意外地扩大了销售范围引起的。例如,本田试图把它的元素(Element)车型定位在21岁的消费者,公司把元素描述成“在轮子上的宿舍”,广告表达的是一群年轻大学生在海滩上围绕他们的汽车开晚会,这吸引了很多新生代年轻人。而实际购买者的平均年龄却是42岁,许多年长的消费者在使用中能够找回自己年轻的激情。将怀旧情结作为卖点,本田开拓了中年消费者市场。实行市场定位应与产品差异化结合起来。如上所述:定位更多地表现在心理特征方面,它使潜在的消费者或用户对一种产品形成了特定的观念和态度。产品差异化是在类似产品之间造成区别的一种战略,因而产品差异化是实现市场定位目标的一种手段。创建学习型企业彼得˙德鲁克在1988年就指出:“我们正在进入变革的第三阶段:从命令一控制型组织、分成许多部门与科室的组织,转变为以信息为基础、由知识专家组成的组织……但是,我们还远没有做到真正建立起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这是将来会遇到的管理上的挑战。”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企业必须以知识作为决策及决策之后的资源分配工作的根据和基础。也就是说,企业要建立新的组织机制,使之懂得如何倾听市场的条件信号,从所听到的内容及其经验中学习,然后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自身能力,以其创造并满足顾客的产品和服务领先于他人。企业对倾听、学习和领先这三项挑战性工作做得如何,将决定其业务经营的成功或失败程度。(一)倾听倾听,或称探察,是指企业感知外部世界的所有活动。企业倾听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建立知识基础,以便作出面向市场的决策。市场调研一直是企业常用的感知手段。但过分依赖市场调研部门,乃至完全依赖营销部门来倾听,并不能保证企业通过有效的倾听达到成功决策。通过相当狭小的感知渠道寻求众多对象的反映,调研机构和信息处理人员对信息的控制、保管和理解,都会成为企业有效倾听的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企业需要建立跨职能决策体系,设计出能促进信任、共享信息、积累知识和建立学习制度的各种决策方法。有效倾听必须保证企业能听取多种声音。这些声音主要来自与企业决策休戚相关的三,组群体:顾客、社区和企业。其中,顾客包括消费者和相关销售系统中的个人;社区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特殊利益集团和竞争者;企业除自身外,也包括供应商和投资者。倾听多种声音的目的是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多种声音往往会互相冲突,如洗衣粉生产商可能发现顾客想要含磷的洗衣粉洗出“更加洁白”的效果,而社区则要求禁止磷化物污染公共水源,使水“更加干净”。这时,企业(股东和员工)则要求生产一种既令顾客满意,又符合企业对环保的责任感,而且还能盈利的产品。企业的责任是,充分听取三大群体的意见,了解和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进行合作和造成冲突的可能性和条件,以作出面向市场的决策。(二)学习通过倾听取得的信息,需要转化为进行决策所需要的情报、知识、理解和智慧,否则就不会使企业得到任何改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企业的学习体系。企业欲在快速变化的复杂环境中获得成功,必须要求其每一个成员不断地学习、快速地学习,同时也必须要求这些个人学习有益于强化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环境所拥有的共同知识(即组织知识),促进个人行为与建立在组织知识之上的集体行动保持一致。组织知识是每一个组织成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与集体相关的知识中得到一致认可、共同拥有的那部分知识。组织知识不是所有人知识的总和,而是相关的和共同的知识,是个人知识的有机综合。它比任何个人知识丰富得多,而且为所有与之相关的人深刻理解和内部化。企业学习系统不仅要重视解决将个人学习和建立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共识)问题,而且要解决彼此独立的职能部门的组织知识与其他组织成员的共享问题,亦即将部门相对福狭的各自“共识”,转化为企业组织知识问题。为此,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相互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还必须将每一项业务程序视为学习过程,明确地将业务程序设计成鼓励学习并从中获得知识的程序。完成一项业务程序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状态。例如,在开发和设计一种新型汽车时,来自销售和服务、生产工艺、工程制造等部门和设计室的人需要有共同知识,以便能够共同明确规定设计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和要求。这个共享知识的过程应当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充分利用各自的知识状态,包括其根据经验获得的信息。这些人一致同意共享的信息就是该业务程序的组织知识状态。企业可以通过连续执行共同业务过程,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组织知识状态,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三)领先倾听和学习的结果,必须落实到做出更好的决策而实现“领先”上。这里的领先是指通过决策过程而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许多企业都有领先的追求。实践证明,达到领先不易,保持领先更难。能持续领先的企业,大都具有下列共性。(1)系统地倾听顾客和社区、竞争对手及企业内部的声音;(2)系统地学习上述声音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道理,以及把这些声音综合起来的方法;(3)拥有促进倾听和学习以及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共同业务程序;(4)企业要具备这些领先要素,就必须建立一个决策网络,把组织的战略方针同资源分配和许多为实行该方针必须做出的决策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的这种决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有下面两点。(1)以资源分配来定义决策。即认为决策实质上是决定如何分配资金、信息、人员、时间及其他企业资源。这一认识将有利于决策的执行和分清责任。如提高市场占有率决策就是用具体的资源分配来降低价格、加强促销、改进产品特性等。这样定义决策,有利于经理执行并对其执行结果负责。另外,也有利于决策者明确地解决相关的各种冲突。如决定提高市场份额,就意味着用于其他业务单位的资源有可能减少。决策者必须预先解决这些冲突,否则,决策的执行就会受到干扰。(2)建立以市场为依据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是组织负责做决策和负责执行决策的两组人员进行有条理的对话。这两组人员共同学习、工作,建立起决策所依据的知识,在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即确定问题、提出备选方案、分析和建立联系)充分对话。企业决策网络最终使组织知识得以不断增加,并以此加强了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保证了企业能更好地实施市场(顾客)导向的营销观念。行业机遇及挑战1、行业机遇(1)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汽车需求持续增长自2009年以来我国汽车消费市场总体保持稳步上升趋势,我国的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一,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重要的生产和消费国。由于汽车属于可选消费品,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是决定汽车消费的核心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6,467元增长到2020年的43,834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47%;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9,430元增长到2020年的17,131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90%。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80后、90后逐渐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消费理念和消费者构成发生重大变化,汽车从“奢侈品”逐渐成为生活消费中的必需品。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8,087辆,同比增长7.41%。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仍较低,未来人均汽车保有量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汽车热交换器作为汽车的零部件之一,其行业发展受汽车制造业行业、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影响较大。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明显。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提升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水平,能够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支撑汽车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是我国由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国到世界汽车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的引导以及扶持政策,显示了国家大力鼓励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产品研发等提升产品质量。(3)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发展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及汽车热交换器工业正处于由制造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阶段。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汽车热交换器企业的制造工业和装备水平不断发展并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与国家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未来随着我国汽车热交换器行业的技术不断发展,将进一步向智能化、自动化、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当前世界汽车材料技术主要向轻量化和环保化方向发展。在倡导环保的大趋势下,社会越发重视汽车在减重节能、高效安全方面的表现,整车及热交换器厂商对零部件耐热性、耐寒性、耐油性、比强度、抗老化等方面性能的高要求,加速了产品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4)产业链转移及全球化采购为汽车热交换器行业的发展提供全新机遇由于我国消费势头高速增长、汽车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且人力资源成本低,外资品牌通过独资或合资的方式在我国建立汽车制造基地,使全球汽车产业链逐步向我国转移。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全球汽车零部件工业独立化生产趋势越发明显。随着汽车零部件工业逐渐迈向全球化和独立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跨国汽车公司的零部件采购遍布全球。产业链转移及全球化采购对汽车热交换器等零部件产品形成巨大需求。未来,随着汽车产量的逐步提升,我国汽车热交换器行业将会进一步发展。2、行业挑战(1)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外资热交换器企业借助其在资本、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优势,在核心技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国内汽车热交换制造企业研发投入相对较少,其开发方式多为引进国外技术进行产品国产化改造,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不能完全独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未来行业内将会形成更加激烈的淘汰格局,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未来市场的全新需求。(2)国内热交换器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激烈目前,我国汽车热交换器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小,行业内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相对较少,只有少数企业具备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开发与制备、产品与新车上市同步化等多个环节的整体能力。部分小企业通过低成本、低价格参与市场竞争,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水平的降低。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导致企业难以调动较多的资源进行关键技术的研发升级,不利于国内热交换器行业的升级以及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汽车热交换器行业发展趋势1、产品结构紧凑化、整体轻量化和性能高效化轻量化一直是汽车行业及其零部件制造行业的主旋律。在采用相同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的前提下,乘用车的整车质量每减少10%,燃油消耗就可降低6%~8%。巴斯夫公司统计结果表明,汽车每减重100kg,每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L、二氧化碳排放可减少5g/km。相较于汽车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的技术改革,轻量化是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的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随着国家政策和法规对汽车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以及汽车设计的轻量化、多功能化发展,汽车的输出功率不断增加,留给热交换器的安装空间越来越小;未来热交换器势必需要保证其基本的使用性能要求和其成本控制要求的前提下,从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应用新设计、新材料、新技术来实现对汽车整体的减重,向结构紧凑化、整体轻量化和性能高效化方向发展。2、规模增速的重心由整车市场向汽车后市场转移热交换器作为汽车常用零部件,尤其是位于汽车最前端的冷凝器等热交换器品类,属于碰撞件,在汽车的日常使用或交通事故中极其容易损坏,因而其下游需求不仅包括整车出厂时的生产需求,在汽车后市场也存在较大的需求量。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后市场已成为汽车工业的黄金产业,整体盈利性表现好于汽车前市场。以港股上市的中升控股、正通汽车、广汇宝信、永达汽车等四家汽车经销商集团2021年1-6月相关数据为例,剔除新车销售为负毛利的正通汽车后,其余三家前述公司的售后(汽车后服务)毛利占到整体毛利的平均比例约为69%、售后毛利率平均约为45%,而新车销售的毛利占到整体毛利的平均比例约29%、新车销售的毛利率平均不到3%。随着境内汽车行业的发展、人均汽车保有量的提升,境内汽车后市场规模增速将显著提升。3、行业向自动化、智能化制造方向发展随着目前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制造业正不断地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发展,智能制造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国也将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指出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也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热交换器作为汽车散热系统的核心组件,与车型的迭代速度匹配。汽车后市场的产品具有更新换代速度快、批量小、个性化定制等特点,这与汽车前市场的大批量生产相比,汽车后市场生产组织相对复杂、质量控制较高,生产过程中的细微问题必须被迅速感知、及时处理。因此,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执行决策机制的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是热交换器制造行业的必然趋势。4、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内热交换器生产企业众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但多数企业缺乏自主设计能力。与此同时,部分企业通过培养人才、引进技术、增加研发投入等手段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并具备自主设计和开发能力。随着这些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其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规模效应逐步体现。我国热交换器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行业整合,行业集中度将随之逐步提高。汽车热交换器的定义和分类汽车热交换器是一种将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的设备,在汽车的各运行系统中广泛运用。每辆汽车至少会装有一件热交换器,具体来看,绝大部分轿车和客车都会安装空调装置;满足欧Ⅱ排放法规的增压柴油机或采用自动变速箱的汽车都装有一件机油冷却器;重型载重车、大型客车、部分中轻型客车和载重车中,为了排放达标都要安装中冷器。汽车上使用的热交换器品种较多,有空调冷凝器、机油冷却器、散热器(俗称水箱)、中冷器、蒸发器、暖风散热器、尾气再循环系统冷却器、液压油冷却器等,在汽车上分别属于空调系统、发动机、变速箱、车身和液压系统。1、冷凝器的具体分类及技术迭代过程冷凝器集成于整车的前端模块,它属于空调系统组成的一部分,冷凝器通过把制冷剂的能量传递给周边环境,使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汽变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常见的冷凝器按结构划分,主要分为三类:①管片式冷凝器,是最早应用的一种冷凝器结构,由铝质或铜质圆管套上铝翅片组成,经胀管工艺使铝翅片与圆管紧密接触。管片式冷凝器换热效率较差,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现已基本被淘汰。②管带式冷凝器,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现,并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普及,取代了管片式散热器。管带式散热器是由波纹状散热带和冷却管相间排列后经钎焊而成。与管片式散热器相比,管带式散热器在同样尺寸下,散热面积可以增加12%左右,同时波浪状散热带生产效率更高,可使用更薄的材料,轻量化效果显著,但其工艺复杂、焊接难度大且材料要求高。管带式冷凝器由于厚度较大,内孔数目多,制冷剂在内孔流通不均匀,不可逆损失概率增加。③平行流式冷凝器,是由管带式演变而成的改良结构。主体由扁管和散热片组成,散热片上开有百页窗式条缝,扁管每根截断并与集流管相连接,制冷剂由管接头进入圆柱形或方形集流管,然后分流进入扁管,平行地流到对面的集流管,最后通过跨接管回到管接头座或另一管接头。平行流式冷凝器换热系数高,相比管带式冷凝器,其换热能力提高30%以上,产品质量轻、结构紧凑、制冷剂充注量少,在生产成本和散热能效上达到了一个较好的平衡。2、油冷器的分类油冷器,又称为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的作用是冷却机油或润滑油,以保持油温在正常工作范围之内。由于发动机运转时,机油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变稀,降低了润滑能力,在大功率的强化发动机上,由于热负荷大,必须装用机油冷却器。现有的机油冷却器根据原理不同主要分为两类:①风冷式机油冷却器,其芯子由许多冷却管和冷却板组成,在汽车行驶时,利用汽车迎面风冷却热的机油冷却器芯子。风冷式机油冷却器采用空气作为介质和油进行热交换,其优点是以空气作为冷却源,对使用地方没有局限且环保,缺点是由于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在气温较高时,难以使油温降到理想温度。②水冷式机油冷却器,置于冷却水路中,利用冷却水的温度来控制润滑油的温度。当润滑油温度高时,靠冷却水降温,发动机启动时,则从冷却水吸收热量使润滑油迅速提高温度。汽车热交换器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热交换器的发展现状全球汽车热交换器市场主要以日本电装(Denso)、德国马勒(MAHLE)、法国法雷奥(Valeo)、韩国翰昂(Hanon)、德国贝洱(Behr)、日本康奈克(CalsonicKansei)、美国德尔福(Delphi)等自有品牌公司为主,其产品主要以散热器和乘用车空调为主,占据汽车热交换器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根据EVSales的数据,电装、翰昂、马勒、法雷奥四大巨头在2019年的全球汽车热交换器市场份额超过70%。2、中国汽车热交换器行业概况中国换热器行业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国内国产第一台管壳式换热器、第一台板式换热器、第一台螺旋板式换热器才出现。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出现了自主开发传热技术的新趋势,大量的强化传热元件被推向市场,国内传热技术高潮时期的代表产品有折流杆换热器、新结构高效换热器、高效重沸器、高效冷凝器、双壳程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表面蒸发式空冷器等一批优良的高效换热器。21世纪后,大量强化传热技术得以应用,换热器行业在技术水平上迎来大的飞跃;同时,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人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将进一步带动换热器等汽车零部件的售后市场规模增速。2019我国换热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168亿元,下游主要集中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船舶、集中供暖等领域,其中,在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机械行业中应用的换热器约占换热器行业8%的市场份额。2025年全球传统汽车销量7,520万台,国内传统汽车销量2,400万台;根据当前热管理单车配套价值量,预估2025年传统汽车热交换器单车配套价值量为2,000元。到2025年,传统汽车热管理规模1,504亿元,汽车热管理总规模将达2,632亿元。汽车后市场发展概况汽车工业市场包括汽车前市场和汽车后市场。汽车前市场是为汽车制造企业整车装配供应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的市场;而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售后使用环节中各种后继需要和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包括汽车养护、汽车保险、汽车IT、汽车金融、汽车维修及配件、汽车租赁、二手车服务在内的七大行业。汽车后市场的终端客户是已拥有汽车的消费者,其市场容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汽车保有量的数量,即汽车保有量越高,需要采购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基数越大;汽车平均车龄,即在同等的市场汽车保有量下,单个车辆的使用寿命越长,采购汽车售后服务的概率、频率越大。1、全球汽车后市场概况从全球汽车后市场规模来看,美国、欧洲等主要发达国家的汽车后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发展较为稳定;相较而言,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具有起步晚、增速高、车龄平均偏小的特点,随着人均保有量的持续提升,未来国内汽车后市场体量将呈现更强劲的增长。根据麦肯锡数据显示,2017年北美、欧洲、亚洲汽车后市场规模分别为2,720亿欧元、2,420亿欧元、1,820亿欧元,未来新兴市场的成长率将会超过成熟市场,预计2017-2030年北美、欧洲、亚洲汽车市场1-1-108的复合增长率为1.8%、1.3%、6.84%,2030年亚洲汽车后市场规模将会达到4,300亿欧元(33,345.21亿人民币)。2、北美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概况全球汽车市场中,美国的汽车市场发展历史较长,相对更成熟稳定,市场汽车保有量大且渗透率高,因而催生了更发达的汽车售后维修市场。根据AASA(美国汽车售后配件供应商协会AutomotiveAftermarketSuppliersAssociation)的统计,美国汽车售后维修服务市场规模由2000年的1,550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3,08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汽车后市场规模的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以及汽车平均车龄上涨导致的维修保养支出增加。根据世界银行于2019年8月公布的2019年全球20个主要汽车拥有量数据,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837辆,是全球千人汽车保有量最高的国家。根据交通部数据显示,美国汽车总保有量从2010年的2.42亿辆上升至2019年的2.68亿辆。根据美国汽车售后配件供应商协会(AutomotiveAftermarketSuppliersAssociation,AASA)的统计,美国汽车平均车龄从2010年的9.8年,上升至2019年的11.8年,汽车平均车龄保持持续增长态势。3、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概况(1)国内汽车后市场发展历程我国汽车后市场虽然发展历程较短,但经过将近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后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后市场之一,我国汽车后市场可以分为起步阶段、高速发展阶段、洗牌阶段、平缓发展阶段、“互联网+”阶段五个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是汽车后市场的开始阶段,国内新车市场初步形成,政府公务用车是主流,相应地后市场服务对象以公务车为主,采取定点大客户服务方式,市场规模属于萌芽期。1997-2006年是汽车后市场的高速发展阶段,在此期间,中国汽车产销量呈爆发式增长,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汽车后市场发展迎来契机,汽配行业迅猛发展,一些地区开始出现区域性汽车后市场强势企业,汽车后市场的服务对象以公务车为主,私家车占到15%。2007-2010年是汽车后市场的洗牌阶段,自2009年起,私家车用量急剧上涨,呈现井喷式发展。此后汽车后市场的服务对象中私家车的比例逐渐上升到50%左右,公务车50%左右。2011-2015年是汽车后市场的发展阶段,服务对象以私家车为主,上一阶段销售热潮中的新车逐步“脱保”,进入维修期,每个地区有2-3家区域性的龙头店,品牌快修快保店与4S店并行,国外汽车服务连锁巨头进入中国。2015年至今是汽车后市场的“互联网+”阶段,结合电商平台方便快捷、获客渠道多等特点,汽车后市场“互联网+”逐渐涌出,资本也对“互联网+汽车后市场行业”青睐有加,目前正处于激烈竞争阶段。(2)国内汽车保有量情况自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超越美国以来,我国已经连续十年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近年来每年超2,000万辆的新车销量,使得我国汽车保有量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保有量从2010年的9,086万辆增长至2020年的28,087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11.95%,2019年汽车保有量较上年增长7.41%。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81亿辆,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保有量市场。(3)我国汽车平均车龄情况汽车车龄是决定汽车后市场空间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汽车车龄越年轻,汽车发生故障的几率越低,因此汽车车龄的逐步提高,能够不断推动汽车后市场发展。2019年中国全部保有汽车的平均车龄为6.2年,总体较为年轻,据华泰证券研究所测算,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平均车龄会逐步增加至2030年的8.7年。随着中国汽车平均车龄的不断增长,汽车发生故障的概率不断提升,每年都有大量汽车进入维修期,汽车后市场的发展空间不断增大。(4)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中国汽车销量增长趋势放缓,产业链价值逐渐向后市场转移,“车龄与保有量”双效驱动汽车后市场高速发展,汽车后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强劲。据汽车后市场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达到13,327万元,同比增速11.47%。分地区来看,我国汽车后市场需求较高的地区为山东、广东、江苏、浙江、河北、河南、四川、安徽、辽宁和湖南。其中,山东省占比为9.16%,排名第一;其次为广东省,占比约为9.11%;江苏省占比7.65%,位居第三。扩大市场份额应当考虑的因素一般而言,如果单位产品价格不降低且经营成本不增加,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而提高。但是,切不可认为市场份额提高就会自动增加利润,还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1、经营成本许多产品往往有这种现象:当市场份额持续增加而未超出某一限度的时候,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提高而提高;当市场份额超过某一限度仍然继续增加时,经营成本的增加速度就大于利润的增加速度,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提高而降低,主要原因是用于提高市场份额的费用增加。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市场份额应保持在该限度以内。2、营销组合如果企业实行了错误的营销组合战略,比如过分地降低商品价格,过高地支出公关费、广告费、渠道拓展费、销售员和营业员奖励费等促销费用,承诺过多的服务项目导致服务费大量增加等,则市场份额的提高反而会造成利润下降。3、反垄断法为了保护自由竞争,防止出现市场垄断,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当某一公司的市场份额超出某一限度时,就要强行地将其分解为若干个相互竞争的小公司。西方国家的许多著名公司都曾经因为触犯这条法律而被分解,微软公司也曾引起反垄断诉讼。如果占据市场领导者地位的公司不想被分解,就要在自己的市场份额接近于临界点时主动加以控制。全面质量管理营销管理者应当将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视为头等大事。许多在全球获得成功的公司都是因其产品达到了预期的质量指标。大多数顾客已不再接受或容忍质量平平的产品。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接受全面质量管理(TQM),别无选择。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说:“质量是我们维护顾客忠诚最好的保证,是我们对付外国竞争最有力的武器,是我们保持增长和盈利的唯一途径。”更高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会带来更高的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同时也能支撑较高的价格并因销量增加带来更低的成本。所以,质量改进方案(QIP)通常会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美国质量管理协会认为,质量是一项产品或服务有能力满足明确的或隐含的需求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的总和。这是一个顾客导向的质量定义。顾客有一系列的需要和欲望,当所售的产品或服务符合或超越了顾客的欲望时,销售者就提供了质量。一个能在大多数场合满足大多数顾客需要与欲望的公司就是优质公司。区分适用性质量和适合性质量是很重要的。适用性质量是指产品达到某特定功能的质量。适合性质量是指达到没有缺陷且有稳定一致的性能。重要的是“市场驱动质量”,而不是“工程驱动质量”。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一个组织对所有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进行一种广泛有组织的管理,以便不断地改进质量工作。全面质量管理是创造顾客价值、顾客满意和保留顾客的关键,要求企业全员全程参与,正如营销是每个人的工作一样。在一个以质量为导向的企业,营销经理有两项责任:第一,正确识别顾客需要和欲望,将顾客的要求正确地传达给产品设计者,参与制定旨在通过全面质量获胜的战略和政策。第二,在向目标顾客传递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传递高的营销质量,努力使每项营销活动—订单处理、推销员培训、广告、售后服务等—都达到更高的标准和水平。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任命一位“质量副总经理”专门负责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确认下面有关质量改进的诸条件。(1)质量必须为顾客所认知。质量工作必须以顾客的需要为起始点,以顾客的知觉为终点。(2)质量必须在公司每一项活动中体现出来。不能只考虑产品的质量,还应考虑广告、服务、产品介绍文献、送货、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质量。(3)质量要求全体员工的承诺。唯有当公司全体员工都承诺保证质量,以质量为动力,并得到良好培训时,质量才有保证。(4)质量要求高质量的合作伙伴。一个公司所提供的质量,只有当它的价值链上的伙伴都对质量作出承诺时,才有保证。(5)质量必须不断改进。最佳公司坚信“每个人应持续不断地改善每项工作”。改善质量的最好方法就是以“最佳等级”竞争者作为基准,努力赶上或者超越他们。(6)质量改进有时需要总体突破。尽管质量应持续不断地加以改进,但有时确定一个总体改进目标是必要的。小的改进通过努力工作就可以实现,而大的改进则要求新的思路和更高明的工作。(7)质量未必要求更高成本。质量实际上是通过学习掌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方式得以改善的。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质量必须是设计进去的。当事情在第一次就做得很完美时,诸如抢救、修理等许多成本,以及顾客不满意的损失都可以免除。(8)质量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由于买方的要求越来越高,改进一个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质量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然而,高质量并不保证必胜,尤其是当竞争者也处于大致相同的质量水平时。发展营销组合根据目标市场和定位的要求,企业需要考虑和选择相应的营销组合。“营销组合”是指一整套能影响市场需求的企业可控制因素,包括产品、价格、地点(分销或渠道)和促销等,是开展营销、影响和满足顾客的工具与手段。它们需要整合到营销计划中并使用于营销过程,以争取目标市场的预期反应。企业对营销工具和手段的具体运用,会形成不同的营销战略、方法和行动。这些工具、手段或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