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单元质量检测ー(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70分)ー、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朝国富军弱的原因宋朝给我们留下了‘‘幽云十六州”“瀆渊之盟”"靖康之耻”这样的负面记忆,其积贫积弱、昏曠无能的形象牢牢地刻在人们心中。然而,宋朝的生产カ水平和社会繁荣程度乃当时世界之最。《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荣景象,千年后的今天仍让西方人惊叹不已。宋朝靠兵变建立,为了防范武将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其政权,宋朝统治者实行崇文抑武、以文制武的策略,千方百计削弱武将手中的权カ,武将地位大大降低。实行兵将分离、将从中御,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极大阻碍了作战效能。过去由武将把持的行政、财政、司法权カ交到了文臣手中。建立枢密院,削弱武将兵权,将权カ集中到皇帝手中,每次出征前,由幽居深宫的皇帝和二三大臣,依据主观臆测,制定作战阵图,交给统兵作战的将领遵照执行,而这也极大抑制了武将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统治阶级有无斗志、进取心和高明的战略,是决定国家和民族能否崛起的重要因素。从宋太宗开始,过去高度重视和依赖军事与武力的传统发生转变,强军强国的意识逐渐被追求文治和稳定的思想取代,以和缓战的思想逐步形成。宋朝自太宗后期始,即不再以积极防御、开疆拓土为能事,军队转而以维护域内统治为主要任务,军队与边防的意义和价值随之降低,主流意识逐渐对战争手段产生怀疑、抵触和排斥。''瀆渊之盟”的缔结,使宋朝统治者自认为ー劳永逸地寻找到了"化干戈为玉帛”之路,从此更倾向于以和的方式解决边患威胁。宋朝军队的规模不可谓不大,国防投入不可谓不多。然而庞大的军队与慷慨的投入却没有锻造出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カ。究其原因,其兵源构成和军队组织结构上的缺陷不容忽视。宋代的兵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ー是招募,宋代募兵的对象主要是流民和饥民。二是抓夫,在军情紧急、兵源枯竭的情况下,也实行强制征召。三是配隶,即让罪犯充军。从中可以看出,宋代士兵的来源多是三教九流之徒,各类人员混杂,士兵地位极低。致使很少有人愿意当兵,即使被迫当兵也想方设法逃亡。''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成为社会共识。军队在整体组织结构上推行禁、厢军互补的制度,随着禁、厢互补制度的异化,特别是厢军逐渐转变为吸收消化不合格禁军的重要载体,厢军成为禁军的养老之地,战斗力严重退化。安史之乱爆发到唐朝走向衰落后,中原王朝重要的战略要地辽东、河套河西走廊ー带,还有蓟北之野等产马良地全部丢失。而燕云十六州地区被辽占领后,更是使宋失去了传统上最重要的防御生命线——东段和中段长城。过了幽燕十六州,便是八百里平川,北宋已经无险可守,辽突破长城阻隔后,挥师南下更为便利,因拥有长城以内农业区的各种经济资源,军事行动补给充足,极大地增强了军事优势。历史是一面镜子,富不简单地等同于强。ー个缺乏尚武精神、没有强大国防力量做后盾的民族,即使经济再强大繁荣,也同样丧权辱国。.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朝统治阶级崇文抑武、以文制武的策略大大限制了武将的权カ,武将的地位大大降低,指挥的机动性也相应受到了限制。B,宋朝统治者实行消极防御、以和缓战的战略,在“浪渊之盟”后,战争手段被逐渐放弃,军队与边防的意义和价值随之降低。C,宋朝的兵员素质不高,军队组织结构僵化落后,致使宋朝兵虽多而战斗力弱,庞大的军队与慷慨的投入没有得到预期效果。D,养马场和战略要地的丧失,使宋军缺少了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和屏障;此消彼长,敌对方的资源得以丰富,军事优势增强。解析:B项,“战争手段被逐渐放弃”与原文意思不符。答案:B.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立枢密院等措施,其重要目的就是要削弱武将的兵权,由于宋朝是靠兵变建立的王朝,因而要防范武将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其政权。B.缓战的思想逐步形成是由于改变了过去高度重视和依赖军事与武力的传统,追求文治和稳定的思想逐渐取代了强军强国的意识。C.“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之所以成为社会共识,是因为其兵员构成过于复杂、土兵的待遇低以及宋朝军队组织结构上的缺陷。D.控制幽云十六州,就等于镇住了汴京的咽喉,幽云十六州丢失,使宋失去了东段和中段长城,这两段长城是最重要的防御生命线。解析:C项,因果关系错,“宋朝军队组织结构上的缺陷”不是原因。答案:c.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ー项是(3分)()A,宋朝的社会繁荣和“瀆渊之盟”“靖康之耻”等负面记忆,对现实都有借鉴意义,能促使我们反思宋朝国富军弱的原因。B.以文制武策略,致使武将地位下降,加之剥夺了武将行政、财政、司法等权カ,极大挫伤了武将戍守边关、报国杀敌的积极性。C,宋朝的生产カ水平和社会繁荣程度成为当时世界之最,而崇文抑武、以文制武策略及以和缓战思想并没起到积极作用。D,宋朝国富军弱的历史启示我们:富不简单地等同于强。我们在建设强大、繁荣经济的同时,也要建设ー支强大的国防力量。解析:C项,“崇文抑武、以文制武策略及以和缓战思想并没起到积极作用”理解错误,对“国富”有一定积极作用。答案: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一路向暖于艳丽父亲坐在轮椅上:他垂着头,看不到脸,花白稀疏的头发掩盖不住头皮,一道勒痕从他低垂的后颈处显露出来,红紫色的瘀血让人触目惊心。她“啊”的一声站起来,埋头工作的同事抬起头莫名其妙地望了一眼,复又低下头去了。每个人都有忙不完的事,谁有工夫关心她的情绪呢?此刻正是中午,一天中最暖的时候,明媚的阳光从窗户外铺展到室内,她用手摸索了一下脸,恍惚中做了一个梦!她觉得有必要请假回老家一趟,这个打算已经有好久了。从去年的秋天开始,她知道父亲的中风更严重了之后,就打算回去。可是,工作实在是太忙了,ー个任务套着ー个任务,她没有办法停下来。无论如何必须回去ー趟了。这几天,网络里、电视上,轮番轰炸似的播报ー个关于保姆弑杀老年雇主的新闻,这让她时不时地做噩梦。伺候父亲的保姆是自己在中介找到的,五十岁左右,圆脸,有一双与年纪不大相符的清澈的眼睛。她就是看中了她那一双带着笑意的眼睛,凭她在社会上多年历练的经验,那笑不是逢迎的、卑微的,而是从心底里生长出来的善良结成的。把ー个失语的瘫痪在床的老人交给有着这样善意笑容的人,她觉得自己是能够放心的。可现在,她对自己的判断有了怀疑。电视上那个老女人看起来多憨厚,多无辜,如果不是证据确凿,她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那样的ー个人竟然会像掐死ー只蚊子ー样害人!终于还是请了假,头也不回地挤进了火车站。她坐在候车室,心神不宁地盯着候车大厅门口那个圆形挂钟上的时针和分针等车。母亲去世后,父亲得了脑中风,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言语,自己又没有能力将他带在身边,只好在老家雇了一个保姆,伺候他的饮食起居。最近两年,新换了工作,压カ大,而她似乎也有意识地逃避着那个有亲人却没有温暖的家,直到最近看到那则保姆出事的新闻,她オ慌乱起来。她想,应该回去看看了,如果父亲出事了,那冥冥中她也成了杀人者的同谋。回乡的路曲折漫长,火车爬过一座山又一座山,越过一道河又一道河,可终点似乎遥遥无期,对面一个回乡的小孩问:妈妈,火车爬得这么慢,为什么不站起来跑呢?她在众人的惊叹中,哑然失笑。小时候,她也问过父母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尽管得不到想要的答案,但是父母亲无一例外地慈祥地笑她,抚摸她的头,甚至给她ー个奖赏性的拥抱,让她觉得问ー些没头没脑的问题虽然没有答案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下了车,神思还在恍惚。有两年多没回来了,站前的大楼在新广告牌的衬托下,似乎更显破旧,一辆黄色的出租车恰当地停在她的身边。司机师傅按响喇叭,这让她竟然有了手足无措的感觉,就像偶遇ー个曾经十分熟悉却又被自己疏远的朋友。
车上,她试探性地提起保姆杀人的案子,司机师傅打着哈哈说,现在这世道,什么稀奇事都有。前段日子,这里一个老人死在家里,十几天才被发现,人已经臭了。她的胃抽搐了一下,嘴里涌出ー股酸水,想吐,却又忍住了。她用ー只手扶着头,转脸看向窗外,马路边的老柳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没了,路边被水泥和花砖铺出了停车场,她想起那几棵老柳树,想起曾经在春天的时候,它们早早地把春天的消息捎给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她拖着行李,走进小区,心脏跟着行李箱的辘辘声,快节奏地跳着。ー个小女孩牵着妈妈的手迎面走了过去,ー只毛毛狗跟在母女俩的身后摇晃着尾巴。隔着几十米远,她看到了那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一个圆脸的老妇人在和旁边的人攀谈,老人坐在轮椅上,春天的阳光照着他黨黑又有几分红润的脸,他正看着前方,想必从视线里发现了令他惊喜的事物。他的眼神瞬间明亮了起来,嘴角有一丝微笑慢慢地鲜活,慢慢地鲜活,最后连她都觉得那微笑已经如这三春暖阳ー样铺展开,让她的世界也跟着温暖鲜活了起来。(选自《羊城晚报》2016年4月10日).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ー项是(3分)()A.梦境是对现实的曲折反映。小说开篇对女主人公的一段梦境描写,用意在于表现女主人公长期以来对远在家乡的父亲安危的牵挂。B.小说中关于保姆的外貌描写,暗示这位保姆真诚、善良,表明女主人公的选择是正确的,也为后文老人被照顾安好做了铺垫。C.女主人公午睡做噩梦,惊心处“啊”的一声站起来,同事望了一眼又埋头工作,可见她所在的城市人情冷漠。D.女主人公没有能力将父亲带在身边,近两年又新换了工作,压カ大,任务多,オー直没办法挤出时间回去看父亲。解析:A项,“长期以来”错,女主人公是在听到保姆弑杀老年雇主的新闻后才加剧了对父亲安危的牵挂。C项,'’她所在的城市人情冷漠”错,小说只体现了女主人公单位工作的繁忙。D项,女主人公没有回乡看望父亲,更多的是因为她在母亲去世、父亲中风失语瘫痪在床后,有意识地逃避那个有亲人却没有温暖的家。答案:B.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ー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对待生病的父亲,她在情感上出现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答: 答案:第(1)问:女主人公是ー个有责任感、孝顺、有进取心、善于识人的城市青年女性。第(2)问:情感变化:①ー开始由于工作压カ,面对脑中风的父亲,在情感上刻意疏远;②在听到保姆弑杀雇主的新闻后,对父亲的安危感到忧心忡忡;③在火车上看到小孩向母亲提问的场景后激发起内心对父亲的依恋,产生了愧疚之情;④在听到的士司机的话后加深了对父亲的关切。
.小说中间为什么要写在回乡的火车上女主人公看到一个小孩向妈妈提问题这个情节?请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①内容上,这ー情节使她联想起小时候自己问父母稚气问题,父母无一例外慈祥地笑她,奖赏性地拥抱她,给她带来了幸福感,表明她的内心有了触动,重新感受到父母对她的深爱;②手法上,间接体现了父母对她深沉的爱,与上文写她在母亲去世父亲中风后,有意识地逃避那个有亲人却没有温暖的家的行为形成对比,体现她的愧疚之情;③结构上,与上文写她请假迫不及待地回家相呼应,体现了她对父母的依恋和牵挂。(或:与下文写她听到的土司机的话后忧虑更深做了铺垫,向读者交代了她牵挂父亲安危的原因。)(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独ー无二的贫民作家1911年,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ー个地主家庭。父亲专制而保守,在萧红初中毕业以前,就为她订了婚,毕业后不再让她上学。这样,她的接受教育及自由婚姻的权利过早地被剥夺了。周遭房客的女人、农妇,和她们的女儿,以不断重复着的险恶的命运呈示给她。她感到恐怖。出于叛逆和反抗,萧红离家出走,流浪生活。这使她由一个地主的女儿沦落为流浪者、穷人,进而构成她命运的全部,包括文学的命运。萧红的文化身份自然生成了两个视角:ー个是女性,一个是穷人。从写作第一篇小说《王阿嫂的死》开始,萧红就把她的文学,献给了“永远被人间遗弃的人们”,其实也就是穷人和妇女这两部分人。众多穷苦女性的受难与惨死,在萧红笔下,更多的是来自她们的丈夫、婆婆、尊长,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歧视、侮辱和迫害,来自文化压迫。但是,萧红并不作抽象的描述,而是把不幸和死亡联结在日常生活的每ー个细节上。每ー个字眼都透出人类的愚昧。萧红说过,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萧红在尝试创作时,曾经接受过左翼政治的影响,但在一生的写作过程中,基本上弃除了意识形态的规训,而坚持个人的自由写作。在她那里,穷人与女性的双重视角,充满着人本主义色彩,与当时建基于阶级斗争理论的中国左翼文学是很不同的。萧红与文学史上以表现乡土著名的右派作家,如废名、沈从文等人也有根本的不同。废名笔下的中国农村不曾出现压迫、苦难与挣扎,他写的是现代的“世外桃源”,恬淡、空灵,周作人称之为“梦想的幻景的写相’’。沈从文在ー些作品中虽然也写及农村的苦痛,但是,他和废名同样喜欢制作牧歌情调,说到底,它源自东方的ー种文人情结。萧红没有这种文人气,她直接介入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没有距离,没有创作家的所谓“美学观照”,她把自己也烧在那里面。即便是女作家,在写作中也未必一定用女性视角观察和处理生活。比如张爱玲,在她叙述的时候,她是冷静地旁观着的,使用的是“第三只眼”。五四时
的涂女士、卢隐,都是持女性视角的,但也跟许多知识分子作家一样,缺少穷人的视角。像萧红这样兼具了穷人与女性视角的“复眼”者,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恐怕是惟ー的。英国作家,女性主义者伍尔芙说:女性的风格是自由的风格。拿这句话来槪括萧红的写作,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萧红的自由的风格,表现在她对社会和人生悲剧的诗性书写上。同时,她将小说散文化,逶迤叙来,无边地伸展,只需忠实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通过自由联想连缀起来,而无须依赖虚构的想象。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学生机勃发。鲁迅曾经为《生死场》作序,赞赏作者的描写的细致、明丽和新鲜。胡风写了读后记,称之为“不是以精细见长的史诗“。他认为作者把ー种女性的纤细感觉与非女性的雄迈的胸襟相结合,在女性作家中是独创的。萧红同聂紺弩谈文学时,曾经这样说过:'’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ー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她不承认小说有所谓"范式”或者''顶峰”,不同意对她的小说的散文化写法的批评意见。她坚持自己。五四之后的一代作家中,萧红因袭的负担最小,她的文学资源主要来自新文学传统,这个传统刚刚形成,说不上深厚,但因此也就最少腐朽和保守的东西;它是现代的,开放的,尊重个性与自由的,这就给她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带上更多的个人天才的特点。(摘编自林贤治《回首看萧红》)相关链接:①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单ー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徐晓红《论萧红的小说创作》)②《生死场》是描写东北人民愚昧麻木的,是描写东北大地苦难生活的,是描写整个民族痛苦遭遇的,但更是描写东北人民对自身的拷问的,更是描写东北大地对"生”的追求的,更是描写整个民族对“自强”的渴望的。……阅读萧红的作品能够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这些对于生活在幸福之中的我们如何不断奋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今天我们再读萧红的意义所在。(刘勇《今天为什么再读萧红》).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萧红写作“自由的风格”这ー特点的ー项是(3分)()A.《生死场》是表现民族苦难的,阅读这样的作品会激发、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B.萧红的小说有别于传统的叙事模式,是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边缘文体。C.萧红的小说大多源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使得她的小说具有自传小说的特点。D.萧红认为小说没有一定的范式,认为作家是各式各样的,作品也是各式
各样的。解析:A项中“《生死场》表现民族苦难”主要是从萧红作品内容出发,“激发、增强读者的忧患意识”则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谈阅读萧红作品的感受,这些表述均不符合题干中所说的萧红写作的“自由的风格’答案:A.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萧红认为“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所以她的小说以塑造愚昧的人物形象为主,并予以批判,以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B.萧红的作品在今天仍有重要的价值,除了超前的文体风格外,主要还在于她作品中所描写的苦难和“自强”的渴望,会促使今天的人们奋进。C.萧红和许多女作家一样,并不以女性视角观察生活并进行创作,因为她们想要尽可能冷静客观地叙述,以避免过多融入自己的私人感情。D.萧红的文学创作受到当时多种思想的影响,尤其深受左翼政治思想的影响,使她的写作更多地关注底层的穷苦人民。E.萧红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自然是因为她左翼作家、女作家的身份,但更是因为她超越了这些身份,最终形成了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风格魅力。解析:A项“她的小说以塑造愚昧的人物形象为主”没有依据。C项萧红是以女性视角观察生活并进行创作的。D项原文只说受到左翼思想的影响,但不能称之为“深受”,尤其是后来“弃除了意识形态的规训”。答案:BE.为什么说萧红是“独ー无二的贫民作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答: 答案:①因为她是唯一兼具穷人视角与女性视角的作家;②她的创作不像左翼文学作家那样受意识形态的规训,也没有其他作家的文人气;③她的小说兼具女性的纤细感与非女性的雄迈,在女性作家中是独创的;④形成了别具ー格的“萧红体”;⑤她是少有的过着贫穷、流浪生活的作家;⑥她的文学创作是献给穷人和妇女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李逊,字友道。登进士第,辟襄阳掌书记。复从事于湖南,颇有声绩,累拜池、濠二州刺史。先是,濠州之都将杨腾,削刻士卒,州兵三千人谋杀腾。腾觉之,走扬州,家属皆死。濠兵不自戢,因行攘剽。及逊至郡,余乱未殄。徐驱其间,为陈逆顺利害之势,众皆释甲请罪,因以宁息。元和初,出为衢州刺史。以政绩殊尤,江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都团练观察使。先是,贞元初,皇甫政镇浙东,尝福建兵乱,逐观察使吴诜。政以所镇实压闽境,请权益兵三千,俟贼平而罢。贼平向三十年,而所益兵仍旧。
逊机事数日,举奏停之。逊为政以均一贫富、扶弱抑强为己任。元和十年,拜襄州刺史。时逊代严绶镇襄阳。绶以八州兵讨贼于唐州。既而绶以无功罢兵柄,命高霞寓代绶将兵于唐州,其襄阳军隶于霞寓。军士家口在襄州者,逊厚抚之,士卒多舍霞寓亡归。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霞寓本出禁军内官皆佐之。既贬官,中人皆言逊挠霞寓军,而以致败。上令中使至襄州听察曲直,奏言逊不直,乃左授太子宾客分司。十四年,拜许州刺史。是时,新罹兵战,难遽完缉。及逊至,集大军与之约束,严具示赏罚必信,号令数百言,士皆感悦。长庆元年,幽、镇继乱。逊请身先讨贼,不许。但命以兵一万,会于行营。逊奉诏,即日发兵,故先诸军而至,由是进位检校吏部尚书。寻改凤翔节度使,行至京师,以疾陈乡。长庆三年正月卒,年六十三,废朝一日,赠右仆射。(《旧唐书・李逊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ー项是(3分)()A.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霞寓本出禁军/内官皆佐之/B,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霞寓/本出禁军内官皆佐之/C•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霞寓/本出禁军内官皆佐之/D•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霞寓本出禁军/内官皆佐之/解析:注意名词做主语。答案:D.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ー项是(3分)()“掌マ年”,全名“节度掌书记”,唐代官制,是掌管一路军政、民政机关的机要秘书。“年”,官职变动。“左迁”是升迁的意思,文中“迁越州刺史”的“迁”就是“左迁”。“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就政事而言。“以疾陈年”中的“乞”,即“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ー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解析:“左迁”是“降职,贬官”,文中“迁越州刺史”的“迁”是“升迁”。答案:B.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逊担任池、濠二州刺史之前,濠州的都将杨腾裁撤了军队员额,濠州三千士兵谋划要杀掉杨腾。B.福建发生兵乱时,皇甫政因为自己所镇守的地方紧挨着福建边境,一直上奏请求增兵三千名,等到叛贼被平定后他オ作罢。C.高霞寓被贬官之后,宦官都说李逊阻挠高霞寓用兵,从而导致失败。D.李逊担任许州刺史,到任后,集合大军与他们申明军纪,并向他们表示赏罚必信,士兵都感到很高兴。解析:A项“削刻士卒”是“对待士卒非常苛刻”,而不是“裁撤了军队员额”;B项“请权益兵三千”是“上奏请求朝廷临时变通增兵三千,等到叛乱平定后就遣散”,而不是“一直上奏请求增兵三千名,等到叛贼被平定后他オ作罢”;D项“士皆感悦”是“士兵都心悦诚服”,侧重于感服(听从),而不是“士兵都感到很愉悦”。答案:C.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徐驱其间,为陈逆顺利害之势,众皆释甲请罪,因以宁息。(5分)译文: (2)既而绶以无功罢兵柄,命高霞寓代绶将兵于唐州,其襄阳军隶于霞寓。(5分)译文: 答案:(1)李逊缓缓地驱车进入濠州军营,向士兵们陈述了叛逆投顺的利弊形势,众士兵都脱下铠甲请罪,因此濠州之乱得以平息。/得分点:“徐驱”,乘车慢慢地走;“陈”,陈述;“释甲”,脱下铠甲;“因以”,因此得以;“徐驱其间”是省略句,需补充施事者“李逊”。(2)不久严绶因为没有功劳而被撤销兵权,朝廷命令高霞寓代替严绶到唐州统帅军队,严绶的襄阳军归属高霞寓。/得分点:“既而”,不久;“以”,因为;“代”,代替;“隶”,隶属,归属;“罢兵柄”是被动句,译为“被撤销(罢免)兵权”。【参考译文】李逊,字友道。李逊考中进士,被朝廷征召为襄阳掌书记,又在湖南担任从事之职,很有声望和政绩,多次升迁担任池、濠二州刺史。此前,濠州的都将杨腾,对待士卒非常苛刻,濠州三千士兵谋划刺杀杨腾。杨腾察觉到这件事,逃到扬州,但杨腾的家属都被杀死。濠州的士兵不能自我收敛,乘机大行掠夺抢劫。等李逊到郡所,余乱还未平息。李逊缓缓驱车进入濠州军营,向士兵们陈述了叛逆投顺的利弊形势,众士兵都脱下铠甲请罪,因此濠州之乱得以平息。元和初年,李逊出京担任衢州刺史。因为政绩特别突出,升任越州刺史,并兼任御史大夫和浙东都团练观察使。此前,贞元初年,皇甫政镇守浙东,当时福建曾经发生兵乱,叛贼驱逐了观察使吴诜。皇甫政因为自己所镇守的地方紧挨着福建边境,上奏请求朝廷临时变通增兵三千,等到叛乱平定后就遣散。叛乱平定已近三十年,但当年所增的兵员保持不变。李逊到任几天后,上奏遣散了所增的士兵。李逊治政以平均贫富、扶助弱小抑制豪强作为自己的职责。元和十年,李逊担任襄州刺史。当时李逊代替严绶镇守襄阳。严绶率领ハ州士兵到唐州讨伐叛贼。不久严绶因为没有功劳而被撤销兵权,朝廷命令高霞寓代替严绶到唐州统帅军队,严绶的襄阳军归属于高霞寓。家乡和亲人在襄州的军士,李逊用丰厚的待遇安抚他们,很多士兵舍弃高霞寓军营逃跑回家。不久高霞寓被叛贼打败,竟然将过失转推给李逊,说李逊供应军需不及时。高霞寓本来就出自禁军,宦官都帮助他。在高霞寓被贬官之后,宦官都说李逊阻挠高霞寓用兵,从而导致失败。皇上命令宫中使者到襄州探听审察谁是谁非,宦官上奏说李逊行为不公,于是李逊被贬为太子宾客分司。元和十四年,李逊担任许州刺史。这时候,许州刚刚经历了战乱,很难迅速恢复安宁。等李逊到任后,集合大军与他们约定军纪,并向他们表示赏罚必信,发布了几百字的号令,士兵都感服心悦。长庆元年,幽州、镇州相继发生叛乱。李逊请求朝廷让自己独自先去讨伐叛贼,不被允许。朝廷只是命令他率领ー万兵马,到行营与各路军马会合。李逊接到诏令,当天就出兵,因而比诸军先到达,因此升任检校吏部尚书。不久改任凤翔节度使,到达京师,因为患病请求退休。长庆三年正月去世,享年六十三,朝廷停止朝会一日,追赠李逊为右仆射。(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唐]张继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5分)()A.结合诗题和诗歌内容可知,诗人与友人在杨公台上宴饮集会,共度重阳节。诗中涉及了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重阳习俗。B.颔联描写了高台所见之景,染上秋霜的群山寒浪阵阵,空中一行早雁已翩然飞来。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实、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广阔的秋景图。C.“捣练”是古代女性常见的劳作,即捣制煮过的熟绢,为缝制寒衣做准备。正日暮时分,孤城响彻捣练的声音,以声衬静,越发渲染了秋日黄昏的寂寥冷清。D,菊花三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笑”生动地写出了菊花绽放得灿烂热烈的景象。诗人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将盛放的菊与客之“哀”形成对比,更显其哀。E.诗歌观察细致,描写传神,用语清新,将秋日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熔于ー炉,以寻常语写眼前景,却能做到心物感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解析:B项非“白描”“不事雕琢”,上句描写群山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突出表现了其寒的特点,下句写高飞的雁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雁阵的整齐:D项菊笑与客哀没有反衬关系,菊笑暂时驱散了旅途的忧愁。答案:BD.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诗人的情感由悲转喜。首联“凄凄”“秋凉”寓情于景,表达了登台的凄凉心境,“客思哀”直抒胸臆,表达了思乡之愁。颔联写景,“寒浪”渲染了凄清的氛围,“早鸿”寄托着思乡之情。颈联虚实结合,诗人听到了妇女赶制寒衣的捣衣声,想象远方的游子写信回家索寄寒衣,归期杳杳,由个人之愁推及天下的游子思妇共同的忧愁;尾联收束到自身,表达了寓居他乡的漂泊之愁,而菊花三笑暂时驱散了郁结的忧愁,诗人暂时开颜,情感由悲转喜。(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诗经•氓》中,抒情主人公回顾了与男子由恋爱到结婚的情感经历,面对男子的背叛,她最终做出了这样的决定:,(2)韩愈在《师说》中对师生关系做出了全新的阐述,他认为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更贤明,因为“,(3)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情主人公梦回沙场,率领铁骑克敌制胜,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却跌回冷酷的现实,只能沉痛地慨叹答案:(1)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3)可怜白发生第II卷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ー组是(3分)()①文艺工作者只有走进群众、深入生活,一心不乱、聚精会神,才能用生荏妙笔展现生活的多彩和时代的伟大,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イ古②领导干部必须站位要高,具备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才能判断合理,决策准确,如果片面地看待问题,目不全牛,注定是不能成为好领导的。③近日,济南历城区发生交通惨案导致ー男子死亡。据查,肇事司机李某在他低头看微信时发生了碰撞,以为撞了电线杆就没有停车,竟不が为然地继续开车。④城市治霾是ー个科学治理的过程,应该立足长远,久久为功,而不应总是寄望于“一抓就灵”“一蹴而就”。⑤以前,大家还对互联网音乐嘆之以鼻,认为“网络歌曲”就是口水歌的代名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音乐产业的重要阵地。⑥车辆增多,直接导致校门拥堵,学校门口“险象环生”,这必须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动用资源在学校门口筑牢保护学生的“安全网”也是时下的当务之急。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③⑤⑥ D.①④⑤解析:②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并非看问题不全面的意思,用在此处错误。③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此处应用“不以为意”,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⑥当务之急: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此处与前面的‘‘时下”语意重复。答案: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厚重的主题,宏大的视角,恢宏的架构,以及数位戏骨级演员的精湛演出,让《北平无战事》成为当之无愧的品质剧。B.他的工作我从不过问,他有他的理想,身为外科医生出身的他,一直都在致力于慈善医疗事业,结婚以后,我也会和他致力于此方面的事业。C.德国一位外宾不慎遗失了自己的护照,他非常着急,赶忙联系使馆相关负责人员,事情总算得到了完满解决。D.课堂教育是显性的训导,校园文化是隐性的教诲,学校应该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潜能和各种有助于青年学生发展的机会,促进他们成长成オ。解析:B项"身为外科医生出身的他”属于成分赘余,删掉"身为”或''出身”其中的ー个即可。C项有歧义。"他”可以是“外宾”,也可以是与外宾相关的人员。D项句式杂糅,“学校应该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潜能和各种有助于青年学生发展的机会”应改为"学校应该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潜能,创造各种有助于青年学生发展的机会”。答案:A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得体的一句是(3分)()A.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奇着。B,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年年。C.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奉細。D,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雒氐。解析:A、B、C均是敬辞,只用于别人对自己。答案:D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台风、洪水等因瞬间破坏力巨大而更受关注,相比之下,①。其实,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在我国的气象灾害中是造成损失最重的。旱灾主要由气象因素造成,②:比如温室气体排放、植被破坏、水源过度开发等都会增加旱灾发生的频度和灾害程度。目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有限,气候稳定几乎完全依赖地球环境在可调节范围内的自我修复,③,或将造成雪崩式的环境突变,后果不堪设想。
答案:①干旱则因成灾缓慢常常受到忽视②但人类活动(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小视③ー旦这种修复能力被破坏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①?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解析:首先,明确所给文段的主旨: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的好处。再次,仔细研读内容,找出推断存在问题之处。文段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推断不合理,取得好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浓厚的兴趣只是其中之一。“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的推断也不合逻辑,成绩好坏与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不存在必然联系。最后,参照例①的方式表达出来即可。答案:(示例)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ー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日前,有学者撰文称:四大名著不适合儿童阅读——《水浒传》讲打家劫舍,《三国演义》充斥阴谋诡计,《西游记》宣扬虚无主义,《红楼梦》大讲色空幻灭。这个观点引起了激烈讨论,有人撰文反驳:学者所指的负面内容并非四大名著的主旨,在整体上,四大名著何其大雅,负面影响何其微小;相比之下,社会复杂,人心难测,现实环境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远胜四大名著。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指导]作文有两个观点:ー是四大名著不适合儿童阅读,ー是四大名著适合儿童阅读。能说明理由就行。单元质量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70分)—'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书院是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也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制度。书院这个名词成为私人讲学的代表,是从朱熹开始的,但是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则起自唐代。从唐末到20世纪初年,书院教育持续了1000多年。一个制度能维持这么久,那么它的贡献也就可想而知了。“私人讲学”这四个字其实是ー个很现代的名词。因为在传统中国,公私的分别并不像现代这么清楚。唐末社会崩溃,世家大族早已陵夷,中央政令不行,原有的庙学教育也跟着衰落不振,于是便有了私人创办家族学校之举。其实私人教学,至少源始于孔子,但以家族之カ来创办学校,招收学生,延聘师儒,却是以前少有的事。从传统教育的立场来说,私人兴学不外是在官学崩溃的时候,模仿其体制和规模,继续其功用,并没有取代官学的意思或目的。这样的私人教育当然缺乏现代人“公”“私”分明的特点。但是在发扬儒家的“为己之学”或宋明理学的思想方面,书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讲学的风气以及制度化当然要归功于书院,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尚及学派往往依附书院而发扬光大。这是中国教育制度史上十分光辉的发展。西洋中古学术的发展往往依附于大学,迨文艺复兴,则“学院”兴起,日渐取代大学。而到了启蒙时代,沙龙更成了新思想的温床。可见学术的发达往往和思想家荟萃的场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言之,书院是宋明以来儒学发达的制度上的保障。政府对于书院所扮演的角色当然是很清楚的,因此有数次毁灭书院的纪录。也因此作为辅助官学教育的书院得以发展出其特立独行的性格,使它继续不断更新,创造新思潮,影响政治及社会。我们对东林书院和它所代表的实践精神的神往,无非是因为它所代表的正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独立理想。唯其独立而有尊严,唯其尊严而能靂续中国的人文传统。书院在各地发展的过程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不断地和地方既有文化产生交流。中国有学术地理,可说是自宋代而开始。先此当然有学术与地方文化结合的现象,但中国疆土自元以来,扩张得特别快,再加上外族入主中国,所以在整合各种文化和民族传统的过程里,教育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总之,书院教育舍弃在中国幅员犷张的过程时,追求政治上的齐ー性,而选择文化上的包容性。从宋元以来,替中国维持它作为ー个政治单位命脉的实在是这种文化上的弹性和教育、思想上的包容性。书院至少在充分官学化以前是这种文化命脉的主要机构。(摘编自朱汉民李弘祺主编《中国书院》).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ー项是(3分)()A,ー个制度如果能维持长久,那么就会产生一定的贡献,持续了1000多年的书院教育,其贡献也一定不会小。B,私人创办家族学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政治等影响外,还跟教育自身的衰落不振有一定的关系。C,在传统中国,公私分别并不清楚,私人教学,至少起始于孔子,但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却是唐代以前少有的事。D.书院作为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在发扬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尚及学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解析:C项的原文表述是:“但是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则起自唐代。可知,不是“唐代以前少有的事”,而是“唐代以前没有的事”。答案:C.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ー项是(3分)()A.书院也是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荟萃的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宋明以来儒家学术的发达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B.西方中古学术的发展历程,不同于中国的形式,而是从大学到“学院”,到了启蒙时代,很多新思想则来自沙龙。C,官方的打压,致使辅助官学教育的书院发展出其特立独行的性格,创造新思潮,影响政治及社会。D.学术与地方文化结合的现象早在宋代以前就出现,从宋代开始,学术地理得以继续保持,这有力地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整合。解析:D项原文表述是:“中国有学术地理,可说是自宋代而开始。”可见,“学术地理得以继续保持”的表述有误。答案:D.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ー项是(3分)()A.书院机构和书院制度,不是自古就有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但私人教学的现象则远比书院机构出现得早。B,中国古代的私人教育,缺乏现代人公私分明的特点,在体制、规模和功用上,往往具有明显的官学色彩。C.作为官学教育的辅助,书院慢慢发展出特立独行的性格,能代表传统中国读书人的独立思想,能债续中国的人文传统。D.在舍弃中国幅员扩张的过程时,书院教育依然追求政治上的齐ー性,并选择文化上的包容性,成为中国文化命脉的主要机构。解析:D项的原文表述“书院教育舍弃在中国幅员扩张的过程时,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而选择文化上的包容性”,可见书院教育并不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答案: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苏七块冯骥オ①苏大夫本名苏金伞,民国初年在小白楼ー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ー给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钱亮。张ロ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ー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ー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①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他オ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伞了。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ー,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ー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ー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圏,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圆?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圆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圆“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毗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オ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圆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选自《俗世奇人》)注:①格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ー项是(3分)()A.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B.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当地的ー个治疗跌打损伤的医生,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既无医德,也无医术。C.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令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格、人品感到惊疑、
怪异之际,又油然对之萌生敬佩之情。D.小说中大量使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解析:B项,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既无医德,也无医术。”分析错误,从全文来看,首先苏七块医术非常高明,其次结尾也表明他并非不善良,也谈不上没有医德。答案:B.“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请结合句子含意和背景谈谈你的理解。(5分)答: 答案:①苏大夫他心里是愿意帮助张四的,但他立的规矩不能动。(表面义)②苏七块表面上面对弱小的“冷酷”,不过是为了掩饰他内心的善良,这是他的无奈也是当时社会的现实。(深层义)③民国初年是ー个没有“规矩”的时代。苏七块要在没有规矩的社会里生存下去,就必须立下他的“格色的规矩”。(背景义,时代义).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苏七块身上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答: 答案:①医术奇。侧面写苏七块的医术高超,“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正面写了他高超的医术水平,“双手赛ー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得疼,断骨头就接上了”,速度之快,手法之精,简直让外行人看到瞠目结舌的程度。②外形奇。先是远景“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接着近景“红唇皓齿,眸子赛灯”,最后又来个特写“下巴颁儿ー结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银亮”,把ー个有个性、精神、干练的人物活脱脱刻画了出来。③看病规矩奇。故事交代他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不论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否则绝不搭理。因此得了个挨贬的绰号“苏七块”。④为人处世奇。苏七块在给张四治病这个事上一分钱的便宜没占到,从中可以看出苏七块做人原则性极强,内心深处又不乏善良的一面。(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文心清如许,译笔生豪情1912年,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他幼年失怙,家境中落。然而,他痴迷读书,从无懈怠,从秀州中学到之江大学,教会学校的背景培育了他中英文俱佳的文学功底,诗文清秀,オ华颖脱。一代词宗夏承素先生执教之江大学,对这位学生的オ华“ー唱三叹”,赘为“不易オ”。20世纪30年代,朱生豪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此时国民党当局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进行文化围剿。他在当时上海的世界书局任职,耳闻目睹令人
窒息的文化封锁,思想上愤懑彷徨。书局英文部负责人詹文浒先生了解到朱生豪的中英文功底,向他作出了重要建议——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这个建议让这位温和腼腆、“渊默如处子”的青年文人,胸中翻涌起了豪迈的激情。朱生豪在给妻子的信中说:“某国人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我这两天大起劲……”朱生豪说的“某国”就是当时觊觎中华、到处挑衅的日本。莎士比亚戏剧大部分为诗体剧。一位学者曾评说:只有诗人方得译出诗人之剧。朱生豪在新旧体中文诗词方面极富オ华;他的英文诗歌创作也十分有灵气,具有清新自然的田园牧歌风格。然而,莎剧如按中文诗体来译,难度极大,且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受限颇多,最终,朱生豪决定用散文体来翻译莎剧。尽管如此,朱生豪在处理剧本中的歌词及念白时,仍尽量采取诗体形式,在韵律、节奏和意境的把握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图存留莎翁原本的风貌。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戏剧场景,分别采用了自由体诗或诗经体、骚体、古体诗等中国传统诗歌体裁,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文中角色所处的环境与情绪,竭力避免翻译文学中通常会出现的“洋味”和陌生感。翻译莎剧需要的不仅是激情,也不仅是オ华。梁实秋先生译莎剧,最后宣告要与莎士比亚“断绝来往”。虽为危言,并非耸听,梁公花费30余载始得译完莎翁全集。林语堂先生也曾面对翻译莎剧的邀约,但婉拒之,言到老年再作打算。然而,译莎并非年长者的专利。莎士比亚发表第一部剧作是在26岁,青年的热血激情只有同为青年的译者オ会感受深切。朱生豪翻译莎剧,消耗的是他22岁到32岁这样充满オ情、诗意、热情、血气方刚而义无反顾的精华年龄段!朱生豪深爱莎剧,在着手翻译之前早已熟读并反复揣摩了原作。在《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译者自序”中,他写道:“余笃嗜莎剧,尝首尾研诵全集至十余遍,于原作精神,自觉颇有会心。”在译著进程之中,他更是每每大声反复吟诵,以此定夺文意优美且适合剧院演出的表达方式。他在1935年23岁之时开始筹备译莎大事,而手头的工具书只有旧版《牛津词典》和《英文四部词典》。从1936年开始的9年间,大部分译作陆续完成。由于日军侵华,译莎手稿两次毁于战乱。直至1944年病逝,他坚持重译被毁的部分,并继续提管不辍,一共完成31部半莎剧的翻译工作。自1954年以来,朱生豪散文体译本在大陆以单行本、戏剧集、校订补译本全集、英汉对照C主释)版等多种方式出版,出版延续时间之长、出版频率之高、印刷数量之大可谓空前,超过任何其他莎剧中译本。朱译本的社会影响也是最广泛的。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莎翁名句,如“生存,还是毁灭,这是ー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哈姆雷特》)、“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ー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威尼斯商人》)等均出自朱生豪的翻译。(选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01月I6日)相关链接:朱生豪翻译语言生动、华丽,初读便有起身想动起来的冲动。诚然,翻译是文字的功夫,更是文字之外的打磨。译文对戏剧舞台的亲和カ实在是身体カ行得来的,并无半分的臆断想象啊。(戏剧导演陈薪伊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ー项是(3分)()A.作者将梁实秋、林语堂翻译莎剧的情形和朱生豪进行比较,意在说明朱生豪翻译成就的伟大是他人难以比拟的。B.朱生豪对于觊觎中华、到处挑衅的日本,在给妻子的信中以“某国”称之,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C,朱生豪幼年热爱读书,勤奋刻苦,教会学校的背景使他具有深厚的中英文文学功底,这为他翻译莎剧奠定了基础。D.朱生豪的翻译语言生动、华丽,和舞台契合紧密,人们津津乐道的许多莎翁的名句均出自朱生豪的翻译。解析:A项,“翻译成就的伟大他人难以比拟”,理解错误。答案:A.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国民党当局进行文化围剿,朱生豪苦闷彷徨,为了突破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他在同事的建议下,走上了翻译莎剧的道路。B.文章记述了朱生豪翻译莎剧的坎坷历程,介绍了朱生豪在莎剧翻译方面的伟大成就,表达了对他献身文学的敬仰之情。C,朱生豪一生一共完成31部半莎剧的翻译工作,无论是译作的水平还是出版的热度、数量都超过了任何其他莎剧的中译本。D,朱生豪翻译莎剧采用的是散文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翻译的质量,但这只是白璧微瑕,对译作的艺术魅力影响不大。E.在翻译莎剧时,朱生豪对不同场景采用了自由体诗和诸多中国传统诗歌体裁,既准确再现剧本中的情景,又增强了民族色彩。解析:A项,'’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只是背景,作为目的,依据不足。C项,水平超过任何莎剧译本,无依据。D项,'‘影响了翻译的质量”“白璧微瑕”评价不当。答案:BE.朱生豪在翻译莎剧中,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借鉴?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4分)答: 答案:①对翻译满怀热情,消耗了全部青春年华。②坚定执着,译作两次毁于战乱,坚持重译。③精益求精,翻译前反复揣摩,翻译中反复吟诵。④不惧困难,在只有两本工具书的条件下,完成译作。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不,入太学。与同县崔铳及寇天叙、马卿、吕梢辈相砥砺,以学行闻。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入为御史。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日:“陞エ前直逆瑾纟变后.遭蓟盜工乳ぜ丕矩警ォ且兴居无度狎呢匪人积我过于禁止双千久于眇内彻昌趣遊互机丕理定信内停速乱朝级,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不报。出按凤阳。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①二于骆②前,号为“赐棍”,每以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日:“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垠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与小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到长安门外,词连宝垠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久之,擢知州。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筑堰溉田十顷,民利之。卒于官。(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注:①梃:棍棒。②典:骑马驾车的随从。.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ー项是(3分)()A.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D.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解析:这段话整句颇多,可据对偶的修辞特点先断出“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再据语境——指责皇帝不能见逆乱而警惕自己的行为,反而更加放纵,起居无度,整天燕游享乐,亲近奸人,以致朝纲大乱,故其余断为“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答案:D.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ー项是(3分)()A.乡试亦称“秋闱”,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和各省省城举行的考
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之为“会元”。B.文中“年僂”为年号。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ー帝一兀。“軍衣”即“锦衣卫”,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置,原为皇帝亲军,明成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兼管巡察、缉捕和刑狱。明代中叶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丛弟”即“堂弟”。唐以前,往往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唐宋以后,则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解析:乡试第一名称之为“解元”,会试第一名方是“会元”。答案:A.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ー项是(3分)()A.张士隆弘治八年乡试中举,和崔铳、寇天叙、马卿、吕梢等人交往,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土。B.张士隆性情耿直不阿,多次弹劾不法官吏,河东盐运使刘愉贪污、织造宦官史宣滥杀无辜、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利,都因张士隆的弹劾上奏而得到了应有的惩处。C.因弹劾廖铠一事,张士隆得罪了钱宁,钱宁趁着张士隆调查薛凤鸣案的机会,让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审案不公,张士隆被下诏狱并贬官。D.世宗即位后,张士隆官复原职,并出任陕西副使,做了一些有利百姓的实事,如肃清盗匪、修筑堤堰灌溉田地等。解析:“受到应有的惩处”表述不妥,据原文,“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可见刘愉被免职;但史宣事“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原文并未提及结果如何。答案:B.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凤鸣者,宝垠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5分)译文: (2)词连宝诋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5分)译文: 解析:(1)“凤鸣者,宝抵人”是典型的“……者,……”判断句式;“坐”译为“因为”;“削籍”意为“取消官籍”,且宜补为被动句式;“善”意为“与……交好”,可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迁移。(2)据语境,“连”当作“牵连”解;“素”意为“平素,向来”,可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迁移;“悉”为副词,表全范围,可译为“全部,都”;“逮”可译为“被逮捕”。答案:(1)薛凤鸣,是宝土氐人,先前担任御史,(因)犯罪被取消官籍,逢迎侍奉众多奸佞之臣,尤其与钱宁交好。(采分点:判断句、坐、削籍、善、句意)(2)状词牵连到宝抵:县令周在和平素所仇视的几十个人,全部逮捕交付司法衙门,薛凤鸣却得以释放。(采分点:连、素、悉、逮、句意)【参考译文】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乡试中举,进入太学。与同县的崔铳及寇天叙、马卿、吕梢等人相互勉励,以学问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成为进士,授官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张士隆)入京任御史。巡查河东盐政,弹劾免掉贪污的盐运使刘愉。创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正德)九年,乾清宫发生火灾,上疏说:“陛下之前有叛逆刘瑾的变故,然后又遭蓟州盗贼的扰乱,还不知警惕。而且眼下(日常)起居无度,亲近行为不端的人。在宫禁之中积聚武将败类,在卧室之内耍弄武器。彻夜宴饮游乐,不理政事。宠爱偏信内侍,混乱朝纲。致使百姓困苦而盗贼四起,财物耗尽,军队疲惫。隐伏的灾祸在暗中蓄积,恐怕上天命授的大位不保。”没有回复。出京巡按凤阳。织造宦官史宣(出行时)在车夫的前面放两根黄色的棍子,称为“赐棍”,常常用来打人,有被打致死的,从都御史以下无人敢过问,张士隆上奏弹劾他。又弹劾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取利益之事,并且说:“廖铠凌虐陕西,正是他父亲廖鹏凌虐河南的旧习气。河南因廖鵬的原因招致民乱,廖铠又想祸乱陕西。(臣)请求将廖铠父子绳之以法,并召回廖銮,以此消除陕西民众的愤恨。”廖銮,是廖铠所随从镇守陕西的人。钱宁向来亲近廖铠,见到奏疏大为恼恨,于是趁张士隆调查薛凤鸣的案件时来诬陷他。薛凤鸣,是宝抵人,先前担任御史,因犯罪被取消官籍,逢迎侍奉众多奸佞之臣,尤其与钱宁交好。薛凤鸣与堂弟薛凤翔有仇,唆使侦缉搜捕的人揭发他的隐私,下交司法官吏被判处死刑。刑部怀疑有冤情,一并逮捕审讯薛凤鸣。薛凤鸣害怕,让他的小妾在长安门外哭诉冤枉(并)自杀,状词牵连到宝垠县令周在和平素所仇视的几十个人,全部逮捕交付司法衙门,薛凤鸣却得以释放。张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调查惩力、(此案),又逮捕薛凤鸣对证,(最终)释放了周在并恢复他的官职。钱宁愤怒,叫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许完审理案件偏私枉法。于是被关进钦犯监狱,贬张士隆为晋州判官。过了很长时间,(张士隆オ)升任知州。世宗即位,下诏恢复他的原职,出任陕西副使。汉中地区的盗贼王大等人藏身于豪门大户。张士隆下令,藏匿盗贼的人将罪及妻儿,且不被赦免。盗贼无处容身,于是束手就擒被消灭。(张士隆又)修筑堤堰灌溉田地ー千顷,百姓因此获利。(张士隆最终)死在官任之上。(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行香子
赵鼎
草色羊绵,雨点阑斑。榜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注】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秦桧做宰相后,将他ー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赵鼎最终绝食而死。.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草色羊绵,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D.“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然”,表现了被贬谪的愁绪。“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解析:A项,“以乐景衬哀情”错误,词中的“草色羊绵,雨点阑斑”不是乐景。E项,“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错误,“生寒”的意思是绿色的榕叶让作者内心升起寒意,身感悲凉。答案:AE.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作答本题,一定要知人论世,不能忽略诗歌后面的注释。全词写的是登楼远眺故都,抒发的是长期遭贬谪、希望终成失望的极度悲伤之情以及对故乡、故都的思念之情。答案:作者运用“雨点”“天涯”“山禽”“黄昏”等多种意象,写出了长期贬谪海上的内心孤独和落寞,表达了诗人无比凄凉,以及去国怀乡的复杂情感。如“举头见日,不见长安”和“尚凭阑”等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对国家的忠贞,其中也饱含了对权奸的愤怒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他无可奈何,只是给读者留一个“”的身影。(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3)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年华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答案:(1)小园香径独徘徊(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锦瑟无端五十弦ー弦ー柱思华年
第n卷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ー组是(3分)()①中国有句古话叫‘‘的擧干案”,虽然现代人早已不把报平安的家信写在竹简上了,但青青翠竹的君子形象却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中。②中国的当前文化,未免过分热忱所谓的“房子、车子、票子”,一点不章K某軍地说,这种文化倾向,是漠视甚至鄙视平凡人的社会地位的文化倾向。③定北上广奋斗的年轻人不再认同父母所代表的文化,但又没有能力在各方面划清界限,这种首鼠两端似的尴尬最终导致了被逼婚时的难堪。④银行卡明明在自己手中,身份证也没有丢失,可是卡内的9万多元存款却不脸卽苦,这是发生在ー个市民身上的事情。⑤无数事实证明,好的家风源自好的榜样,身体カ行的示范胜过苦ル聊追的说教。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想不孝也难。⑥1905年的春天,俄罗斯人雷德洛夫兄弟来到哈尔滨。为了生存,身不长物的两兄弟利用祖传的烤制香肠手艺做起了小本生意。A.①③④ B.②③⑤C.①④⑤ D.②③⑥解析:①''竹报平安”:是个成语,出自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北都只有童子寺里有一丛竹子,刚数尺高,主管寺院事务的纲维和尚每日都向寺院有关人员报告,竹子没有枯萎,很平安,后以“竹报平安”指平安家信,也简称“竹报エ②“夸大其词”:说话或写文章不切实际,扩大了事实。③“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首鼠:踌躇。④“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播迅速。此处应为不翼而飞。⑤“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孤诣:独自达到的境地)。这里应为苦口婆心。⑥“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答案: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日前May。医疗机构的研究者发现,心音和心脏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系。这意味着在未来医生可能会把声音分析软件当作一种无创的互补性诊断エ具。B,青海16名驴友被困深山,经过30余名民警近5个小时的徒步搜救,终于确定驴友被困大致方位。随后,民警在ー悬崖上发现被困人员。C.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围绕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为我们讲述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D.连日来,云南彝良交警结合辖区实际,加快了对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カ度,形成了持续深入的严管态势,有效遏制和减少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解析:B项,主语残缺。可将“经过”调到“30余名民警”后;C项,句式杂糅。可以删除“围绕”;D项,搭配不当。“加快”改为“加大”。答案:A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惯用词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3分)()A.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皐家”。B,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華準準家。C,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XX顿首。D,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留裁。」解析:D项,“钧裁”是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答案:D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不同的自然观,使西方人与中国人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气质。前者焦躁、忧郁、痛苦而深沉,①。在中国文学艺术家眼里,自然本身的气质就是静,偏向女性的特征。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的大多是能生静之氛围的意象。西方人的自然常常是喧哗与骚动的自然,②,它的生命宛如炸药桶, 答案:①后者平和、达观(安详、静雅等)而洒脱②倒是有男性的特征③任何时候都有爆炸的可能(动感强等)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②0③。答案: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③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ー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6年10月フ日,经过连续搜救,17名擅自进入广西来宾市自然保护区露营被困失联的驴友,成功获救。来宾市为此次营救,耗费了巨大的公共资源,更严重的是营救中救援人员也面临巨大的危险。这ー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当地政府呼吁驴友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要擅自行动。有网友认为,驴友是公民,作为纳税人,有权享受公共服务,理应让救援买单;又有网友说“人生需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为他们的行为点赞。对此你有何看法?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指导]1.材料第一层给我们介绍了需要评说的事件。2,第二层则是这ー事件引起的社会的强烈反响,即给我们呈现了针对该事的三种观点:①驴友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能擅自行动。②驴友是公民,作为纳税人,有权享受公共服务,不应为救援买单。③“人生需要‘说走就走’的旅行”,为驴友的行为点赞。3,第二段表明写作要求,并问:对此你有何看法?4,立意时我们可参考材料所给的观点,也可针对事件生发合情合理的其他看法,比如谈权利和责任,谈自由与法制,批判驴友的任性行为等,但绝不能做不加思辨的“传声筒”,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5.要抓住“对此你有何看法”的“此”是什么,找准“就事论事”的“事”。写作时需针对驴友一事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态度,由表入里,在情、理、法的内在脉络中进行分析阐述,走向思维的深度。特别重要的是必须结合具体问题来具体分析,在事实和真相的基础上进行有理有据的逻辑分析。因此,审题时要细读材料,找到材料中有关立意的标志,抓住材料中譬如“擅自”“耗费”“巨大”“严重”“危险”等词。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70分)一ゝ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ー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内担保贷款合同示范
- 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的环保要求
- 2024公众号搭建合同
- 2024融资服务合同范文
- 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 2024终止合同协议书
- 2024水马购买协议合同
- 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协议书
- 2024年企业知识产权归属协议书
- 资金管理与账户监督合同
- 2021年大唐集团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DBJ53/T-39-2020 云南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课件PPT模板
- 实验五 PCR扩增课件
- 马拉松运动医疗支援培训课件
- 中医药宣传手册
- 不良资产处置尽职指引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23张PPT)
- 机械设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使用台账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四级上 Stop!Everyone Stop!教学设计
-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认识气温计》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