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综合选择与比较阅读题(解析版)-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_第1页
古诗词综合选择与比较阅读题(解析版)-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_第2页
古诗词综合选择与比较阅读题(解析版)-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_第3页
古诗词综合选择与比较阅读题(解析版)-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_第4页
古诗词综合选择与比较阅读题(解析版)-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考点集训06古诗词综合选择与比较阅读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答张十一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赏雪竞长纤纤笋,掷躅②闲开艳艳花。未③报恩波①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注】①本诗作于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一起被贬。张十一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那躅:杜鹃花的别名。③此处“未”字领起“报”与“知二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勾勒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猴猿啼鸣,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传递出人烟稀少的空寂。B.颔联是两组近景特写,小笋萌生、鲜花绽放之景为冷落荒僻的村野点缀了些许鲜艳明快的颜色,比拟手法使得描写生动传神。C.尾联直抒胸臆,点明忧愁的心境和原因。看罢书信顿觉白发加半,直接表达对仕途坎坷、年华逝去的悲愤,是与友人同感共悲的哀痛。D.诗中景物很契合诗人的处境与心情。环境之空寂更添远离繁华京城后的孤独凄凉,花开之悠闲更使身居闲地身为闲人的诗人触景生愁。[答案]C[解析]“斗觉霜毛一半加”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写愁不说愁,借白发陡加曲折说出,至于何以至此,尽在不言之中。诗意婉转含蓄,韵味醇厚悠远。答:[答案]①本诗主要谈论艺术见地。诗人首先表明赋诗论画的主张,不可只重“形似”,落入俗套,应自然天成、新颖不俗;接着评价王主簿的折枝画,印证这一主张。②《惠崇〈春江晚景〉》主要展现画面意境。诗歌描绘出花开、水暖、蒿满、芽短等早春时节生机盎然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画面内容的观察,对画作意境的把握。[解析]本诗,结合王主簿折枝画,抒写诗人对于“形似”论的意见。他认为,“以形似”作为论画的标准,和以为写诗只有写得形似才算好诗,都是错误的。他主张在“天工与清新”中赋咏事物的神韵。他之所以推崇王主簿此画,叹羡它能用“一点红”“寄无边春”,正是因为这幅画虽然着墨不多,没有在纤亳毕肖上下功夫,但画家善于捕捉事物的精神韵态,所以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做到了以少胜多。《惠崇〈春江晚景〉》诗,选择了“桃花三两枝盛开”“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满地萎蒿、短短的芦芽”“河豚往上游”等景物画面,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早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十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21〜22题。春居杂兴二首(其一)①王禹借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送春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注】①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佣因多次上书言事得罪皇帝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次年春写下此诗。.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首句写景,写竹篱下欹侧生长着桃杏树各一株,“斜•”字写出了它们的生长姿态。B.第一首诗第二句落实了首句景之所在,又引出诗人并点明其身份,为下句的发问做铺垫。C.第二首诗的子规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为不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D.两首诗写景都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第一首描写的景偏于静态,第二首描写则偏于动态。[答案]D[解析]“两首诗写景都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错误,两首诗均没有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两首诗都写到了春风,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答案]第一首诗:①凄苦与孤寂。诗人借春风吹折桃杏花枝,惊走黄莺,曲折地反映出诗人被贬商州后内心的孤寂凄凉。②蒙冤受贬的苦闷,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诗人以桃花杏花自比,用春风暗指皇帝,桃杏装点了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含蓄地谴责了皇帝的昏厥。第二首诗:①珍惜春光。诗人用子规的啼鸣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愿。②自信与执着。诗人坚信自己的顽强进取,执着追求一定能成功。[解析]第一首诗:“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写的是春风对花的摧残。诗人住所的竹篱下欹侧生长着桃杏树各一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的诗人简陋的住房就靠它装饰点缀着。可是这一n无情的春风不但吹断了儿根花枝,连正在树头噬鸣的黄莺也给惊走了。于是诗人责问春风:你为什么容不得我家这点可怜的装饰呢?春风无知,诗人责问得无理,但正是这无理的责问真切地描摹出了诗人心头的恼恨,由此也反衬出了诗人对那倾斜于篱前的桃杏树和嘴鸣于花间的黄莺的深厚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了诗人生活的孤寂凄凉。同时,这一责问还另有含意。灼灼桃杏和吻昉莺声本是装点这明媚春光的,而春风又正是召唤花开鸟嘴的春天主宰。这有功无过的桃杏与黄莺不为春风所容,正是隐喻诗人的遭遇,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也反映了诗人被贬之后深感被人“容不得”的孤寂凄凉之情。第二首诗:“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以拟人的手法描写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3〜24题。夜宿田家

戴复古

餐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崎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路歧”可见诗人四处漂泊,行踪无定;“旧征衣”可见道途久且远。B.颔联写诗人有雨行山路之苦,又有夜宿田家之喜。一“苦”一“喜”,对比鲜明。C.庄周化蝶,真实与虚幻难分,诗中运用典故,抒写了诗人迷茫怅惘之感。D.诗歌以景结情,以“自飞”写大雁,使客观景物带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答案]B[解析]“夜宿田家之喜”错,颔联表达的应是旅途的孤单寂寞和艰辛困苦。.辛弃疾《西红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赏析戴诗和辛词“蛙声”运用之精妙。答:[答案]①戴诗中,“蛙声”嘈杂喧闹,诗人以此衬托四处漂泊的羁旅之苦、久游思归的思乡之愁。②辛词中,词人夜行黄沙道中,夜深人静,稻花飘香,一片“蛙声”,词人以动衬静,以此抒发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解析]本题赏析的是戴诗和辛词“蛙声”运用之精妙。本诗是诗人在浪迹江湖时写下的作品,表现了其流落江湖时的感受以及思乡的情怀。“身在乱蛙声里睡”写诗人夜宿出家的情景,“乱蛙声”三字写出了乡村之夜所特有的声响。“蛙声”之“乱二则是诗人移情于物,辞因情发。而在“乱蛙声”中竟能慢慢入睡,这又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奔波一天之劳累。由于饱尝羁旅之苦,自然想家,因而下句则写梦中回乡。“蛙声”以哀景衬哀情,表现诗人羁旅之苦、思乡之愁。辛词”听取蛙声一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蛙声”以动衬静,写出夜行乡间的乐趣,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中国古典诗歌有“怨而不怒”的风雅传统。请据此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答:[答案]①“怨而不怒”是指心有不满但能节制住它的情感,不使之发展成为愤怒,是中国古诗抒发情感讲求节制有度的一种传统。②诗人称贬谪之地为“死所”,是“送生涯”的“炎瘴”之地,蕴含诗人因直言进谏而被贬的愤怨不平,以及回归无望的悲慨沉痛。③但是诗人的哀怨情感节制有度,以“莫令”劝解.自己和友人不要在“炎瘴”之地沉沦下去,并憧憬未来建功立业以“报君恩”,让本应浓重的愤怨显得敦厚平和。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城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D.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答案]C[解析]“'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分析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牧童抖动儿下手里的长鞭,怕牛儿相斗,“鼓长鞭”是对牛的警告。.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答案]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5〜6题。玉华山刘慈翠婕千峰合,丹崖一径通。楼台上云气,草木动天风。野旷行人外,江平落雁中。伤心俯城郭,烟雨正冥蒙。【注】刘松生活于元末,时局动乱,诗人家乡江西地区也战乱频繁,玉华山是江西省清江县境内的一座山,距离刘松的家乡泰和数百里之远,这首诗是他第一次游山所写的。.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千峰”与“一径”对比鲜明,表现出峰峦的众多与山路的险隘。B.颔联诗人登顶之后,感觉楼台之上云雾缭绕,花草树木在天风中动摇。C.尾联以“伤心”二字揭示了“烟雨冥蒙”的“伤感”“愁苦”等意蕴。D.全诗对仗工整,巧用手法,写景抒情鲜明,语言典雅蕴藉,富有韵味。[答案]D[解析]“语言典雅蕴藉,富有韵味”错。此诗语言朴实质朴、清浅易懂。.“野旷行人外,江平落雁中”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对诗歌的情感表达起到什么作用?答:[答案]眺望山外旷野无际行人蜘隔,山中江水平缓鸿雁低飞。“视野开阔、行人来往不断、堤岸平整、波平浪缓,纷飞的大雁”以开阔的背景反衬内心的孤独寂寞,以环境的静谧、水面的平静、大雁反衬时局动乱,百姓流离失所,难以安居乐业,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和关爱,对发动战争的统治者的憎恨,期盼战争早日结束,社会太平,百姓和乐。对仗工整,用白描手法写实景,为下文抒发“伤心”之情张本。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野老杜甫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草堂之景,诗人以宁静的心境去观照外物,充满了村野之趣。.后四句脱离写景转入抒情,字里行间展示了一位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C.这首诗作者看似平静的心中却充满了无奈,是一种更为深沉的哀痛。D.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忧国忧民之情贯穿始终。[答案]B[解析]“脱离写景”错误,末句“城阙秋生画角哀”也是写景,以景结情。.赏析“片云何意傍琴台?”一句。答:[答案]①“片云”用以自喻,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滞留蜀中。②借景抒情。云傍琴台,本是自然现象,其实正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报国无门的痛苦。③运用疑问(反问)语气,突出强调了诗人的迷惘与无奈。[解析]“片云何意傍琴台?”中以浮云比喻自己,浮云漂泊不定,比喻自己蜀中漂泊滞留。借景抒情,看似写浮云依傍琴台,深婉含蓄,实则传达出自己孤身漂泊在外的孤独、报国无门的伤感。运用反诘的语气,更加突出自己流寓他乡的无奈孤独之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苍桧①陆游北风卷野天昼晦,雨如弩银穿屋背。老夫下床行蹑履,稚子抱书坐持盖。岂无长楸,与巨竹,干折枝摧共颠沛。孰能不动安如山?屹立庭前独苍桧。【注】①此诗作于嘉泰(南宋宁宗皇帝年号)三年,作者时年79岁,退居山阴。②长楸:高大的楸树。楸树是珍贵的用材树种之一,材质好、用途广、经济价值高。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描写呼啸的寒风席卷旷野,天色黯淡,渲染出“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有先声夺人之效。B.第二句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之猛烈,又隐晦表达了诗人生活之贫困,住宅简陋,不能躲避风雨。C.三四两句视线由外转内,诗人仓促地蹑履避雨,而稚子却安静地撑伞抱书,恰如安稳如山的庭前苍桧。D.五六句中的长楸与巨竹,非但不能抵抗风雨,反而枝干被风雨折断,备受摧残,落得狼狈倒仆的下场。[答案]B[解析]“又隐晦表达了诗人生活之贫困”错,说雨水像弓箭一样穿透屋子,只能说明雨之猛烈,并不能说明作者生活贫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答案]①这首诗写狂野寒天,风雨大作,作者下床看到自己孩子抱书持伞,泰然自若。表达了自己的欣慰,对孩子的期盼。②外面的长楸和巨竹,都被雨打风吹的枝干散断,都不如苍桧独自毅力在院子中间。表达了对苍桧赞美。[解析]首联写风雨猛烈,颔联写人物的行为,诗人仓促地蹑履避雨,而孩子却安静地撑伞抱书,两者形成对比,“抱书坐持盖”可见孩子的泰然自若,作为父亲,看到这样的景象,很是安慰,表达了对孩子的期盼。颈联和尾联形成对比,长楸与巨竹在猛烈的风雨中枝干散断,而庭前苍桧独自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真可谓“风雨不动安如山二作者在对比中赞美庭前苍桧不惧风雨的精神。六、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登总持阁①岑参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口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汽【注】①总持阁:在长安终南山上。②万井:古代一里为一井,万井形容面积宽广。③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逼诸天”“近日边”既是写所见,又是写感觉,“登临”二字则紧扣诗题。B.颔联中天气晴朗,村落历历在目;郊外烟雾弥漫,笼罩着五陵,使人产生哀愁。C.颈联“低秦岭”“小渭川”的表达效果与杜甫的“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前三联写景,突出一个“高”字;中间两联重点写登阁所见,所写之景俯仰结合。[答案]D[解析]“俯仰结合”错误,中间两联写“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五陵烟雾迷茫动人愁思。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均为俯视、远眺之景,没有仰视。.请简要概括诗歌尾联的内涵。答:[答案]点出了这座高阁的作用是出家人用来修行的佛家建筑,同时概括了它清净的环境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此地的喜爱之情。[解析]尾联的意思是:早知佛教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这一联在前三联写其高的基础上,点出了这座高阁的作用是出家人用来修行的佛家建筑。其实诗人当然不会真的为了一座高阁而出家,而只不过是采用夸张的手法进一步说明这座佛寺古阁的环境清雅,表达作者对此地的喜爱之情。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秋日寄满子权①王令楼前暮霭暗平林,楼上人愁思意深。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②。【注】①满子权:满执中,字子权,扬州人,为王令少年时的至友,两人皆有治国安民之志。②“直弦”句:直弦,琴的主弦。旧时以琴弦断绝,比喻失去知音。据《吕氏春秋•本味》载:楚国人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最能欣赏和理解他的琴音。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没有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前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后句写此时此境诗人的思绪,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统摄全诗。B.颔联即景抒情,薄云未必降雨,秋日从来多阴,说明诗人对人生的清醒认知和豁达之情。C.颈联叙写诗人向朋友倾诉自己的境况,以“三年”表明迷归之久,以“一夜”突出心老之疾。D.本首诗语极沉重,所选意象如“暮霭”“平林”“薄云”“秋日”均含有萧瑟凄凉之感。[答案]B[解析]“说明诗人对人生的清醒认识和豁达之情”错,诗人写薄云未必能降雨,秋日从来多阴,体现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清醒认识,但未体现豁达之情,而是认识到人生多阴,难有作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悲。.尾联诗人写道“欲作新声寄遗恨,在诗中诗人表达了哪些遗恨?请简要分析。答:[答案]①羁旅他乡的凄凉。诗人漂泊他乡多年,难以归去,迷失了归家的路,抒发了自己独在异乡的无奈、凄凉。②壮志难酬的苦闷。西风一夜,壮心己老,面对无可奈何的处境,诗人深陷怀才不遇的哀怨苦闷。③知音难遇的悲慨。尾联用俞伯牙钟子期的典故,写出知音远去,无人理解的处境,表达出内心的悲怆。[解析]从文本“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可看出作者朋友少,有知音难觅感慨。从“三年客梦迷归路”中的“客”可以看出诗人漂泊异乡的愁苦。从“一夜西风老壮心”,可以看出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落叶送陈羽韩愈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飘终自异,邂逅暂相依。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一个“暂”字表明了两人偶然相遇但马上又要分别的境况。“悄悄深夜语”写出了两人友情的深厚、交谈的热烈。“悠悠寒月辉”寓情于景,以月之寒冷衬托出情之深切。D.尾联描写了两人泪眼相对、依依惜别的场景,给人以画面感。[答案]D[解析]分析有误,尾联的意思是谁说年轻人的分别都是泪眼相对依依惜别呢,表达出的是分别时的旷达。.诗中“落叶”和“断蓬”的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答案]诗人以落叶和无根的蓬草比喻自己与陈羽二人漂泊不定的境况,形象地描写了两人同为游子漂泊无依的境遇,传达出彼此之间惺惺相惜的友情。九、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7〜18题。昌谷北园新笋李贺其一薛落①长竿2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其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注】①绥(tui)落:笋壳落掉。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君看母笋是龙材”和《李凭箜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皆属侧面描写。“鸟重一枝入酒尊”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诗人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答案]D[解析]“诗人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错。第一首写新竹晶洁如玉,生机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