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杆帽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铣5.5H9×14孔槽的夹具设计说明书_第1页
顶杆帽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铣5.5H9×14孔槽的夹具设计说明书_第2页
顶杆帽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铣5.5H9×14孔槽的夹具设计说明书_第3页
顶杆帽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铣5.5H9×14孔槽的夹具设计说明书_第4页
顶杆帽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铣5.5H9×14孔槽的夹具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5大学课程设计题目:设计“顶杆帽〞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铣5.5H9×14孔槽的夹具设计PAGE1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设计“顶杆帽〞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铣5.5H9×14孔槽的夹具设计二、原始资料(1)被加工零件的零件草图1张(2)生产类型:三、上交材料(1)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1张(2)工件的毛坯图1张(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张(4)与所设计夹具对应那道工序的工序卡片1张(5)夹具装配图1张(6)课程设计说明书(3000-4000字)1份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章节〕①目录②摘要〔中外文对照的,各占一页〕③零件工艺性分析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⑤指定工序的专用机床夹具设计⑥方案综合评价与结论⑦体会与展望⑧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包括书、期刊、报告等,10条以上)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律用A4纸、纵向打印.四、进度安排(参考)(1)熟悉零件,画零件图2天(2)选择工艺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5天(3)工艺装备设计(画夹具装配图及夹具体图)9天(4)编写说明书3天(5)准备及辩论2天五、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日期成绩评定采用五级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优秀:设计方案合理并新颖,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纸标准、内容丰富。在设计过程中勤奋好学、有创新思想;良好:设计方案合理,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纸比拟标准、内容比拟丰富。在设计过程中勤奋好学、有创新思想;中等:设计方案一般,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纸欠标准、内容一般。在设计过程中比拟勤奋、创新思想不明显;及格:设计方案不完善,存在一些小错误,说明书及设计图纸欠标准、内容一般。在设计过程中勤奋精神不够:不及格:设计方案有严重错误,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纸不标准、内容浅薄。在设计过程中勤奋好学精神不够。摘要这次设计的是顶杆帽。包括零件图、毛坯图、装配图各一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与工序卡片各一张。根据零件的性质和零件图上各端面的粗糙度确定毛坯的尺寸和机械加工余量。最后拟定顶杆帽的工艺路线图,制定该工件的夹紧方案,画出夹具装配图。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根底课、技术根底课以及大局部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实际的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缺乏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Abstract Whatthisdesignistheroofbarhat.Includingdetaildrawing,semifinishedmaterialschart,assemblydrawingeach,machine-finishingtechnologicalprocesscardandwithoperationcardeachone.Accordingtocomponentsnatureanddetaildrawingvariousendsurfaces'roughnessdeterminationsemifinishedmaterialssizeandmachiningallowance.Finallydrawsuptheroofbarhat'scraftroadmap,worksoutthisworkpiececlampplan,drawsthejigassemblydrawing.MachineryManufacturingTechnologycurriculumdesignisfinishedwelearnallthebasiccourseoftheUniversity,technologyandthemostbasiccourseafterthespecialized,whichisourgraduationprojectbeforeconductingthevariouscoursesofstudybyanin-depthcomprehensivereviewofthetotal,isalsoaTheorywithpracticaltraining,therefore,inourfouryearsofuniversitylifeoccupyanimportantpositionFormepersonally,Ihopethatthroughthecurriculumdesignoftheirfuturewillbeengagedintheworkofoneoftraining,whichtemperedhisanalysis,problem-solvingabilities.Ascapacityconstraints,therearestillmanydeficienciesinthedesign,askteacherstogiveguidance.目录1.顶杆帽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确实定61.1顶杆帽的用途61.2.顶杆帽的技术要求61.3.审核顶杆帽的工艺性71.4.确定顶杆帽的生产类型72.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72.1.选择毛坯72.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加工余量72.2.1公差等级72.2.2锻件重量8锻件形状复杂系数82.2.4铸件的材质系数8锻件分模线形状8零件外表粗糙度83.拟定顶杆帽工艺路线93.1.选择定位基准:93.2.外表加工方法确实定93.3.加工阶段的划分103.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103.5.工序顺序的安排103.6.确定工艺路线114.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124.1机床设备选用124.2工艺设备125铣环形孔槽的切削用量的计算126夹具设计136.1问题的提出136.2夹具设计14定位基准的选择147体会与展望148参考文献151.顶杆帽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确实定1.1顶杆帽的用途该顶杆帽在顶杆工作时要受到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钢度和韧性,以适应顶杆帽的工作条件。该零件的主要工作外表为顶杆帽外圆柱外表、内圆柱外表,键槽外表。顶杆帽重量为0.259kg,顶杆帽属于轻型零件,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予以保证。1.2.顶杆帽的技术要求按表形式将该顶杆帽的全部技术要求列表中表1顶杆帽零件技术要求表加工外表尺寸及偏差(mm)公差及精度等级外表粗糙度Ra(μm)外圆柱端面6.3外圆柱外表IT70.8内孔外表IT80.8φ5.5H9×14孔槽IT93.2球形外表R266.3锥销孔内外表φ41.6该顶杆帽形状的特殊、结构简单。在工作中需承受冲击负荷,为增强其耐磨性,该外表要求淬火处理,硬度为56~61HRC;为保证顶杆帽有准确的位置,顶杆帽采用锥销定位。锥销孔的尺寸为φ4。综上所述,该顶杆帽的各项技术要求制定的较合理,符合其在机械设备中所起的作用。1.3.审核顶杆帽的工艺性分析零件图可知,该零件除主要工作外表加工精度均较低,不需要高竣工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车床的粗加工就可以到达加工要求;而主要工作外表虽然加工精度相对较高,但也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刚法保质保量地加工出来。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1.4.确定顶杆帽的生产类型大批量生产。2.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2.1.选择毛坯由于该顶杆帽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顶杆帽的强度和冲击韧度,获得纤维组织,毛坯选用锻件。顶杆帽的轮廓尺寸不大,且生产类型属大批量生产,为提高生产率和锻件精度,宜采用模锻方法制造毛坯。毛坯的拨模斜度为3°。2.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加工余量要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应先确定如下各项因素。2.2.1公差等级由于顶杆帽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普通级。2.2.2锻件重量根据顶杆帽的体积和密度估算机械加工后顶杆帽的重量为0.259kg,由此可初步估计机械加工前锻件毛坯的重量为0.450kg。2.2.3锻件形状复杂系数对顶杆帽的零件图进行分析计算,可计算该顶杆帽锻件的形状复杂系数S==0.259kg/0.450kg≈0.58由于0.58介于0.32和0.63之间,故顶杆帽的形状复杂系数属级2.2.4铸件的材质系数由于该顶杆帽材料圆钢2-25-GB908〔GCr15-YB9-680〕,是碳的质量分数大于0.65%的钢,该锻件的材质系数属级。2.2.5锻件分模线形状根据锻件的形位特点,选择零件轴线方向为分模面。此分模面是对称的,分模线属平直分模线。2.2.6零件外表粗糙度由零件图可知,各外表的粗糙度。查表确定该锻件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所得结果如下表中。表2顶杆帽锻造毛坯尺寸公差及加工余量锻件的质量/kg包容体质量/kg形状复杂系数材质系数公差等级0.2590.450普通级工程/mm机械加工余量/mm尺寸公差/mm备注长度1.5表2-10厚度6.2表2-11半球行端面0.7半球形外表0.83.拟定顶杆帽工艺路线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那么,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是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准之分,通常先确定精基准,然后再确定粗基准。3.1.选择定位基准:〔1〕粗基准的选择: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外表为粗基准。而对有假设干个不加工外表的工件,那么应以与加工外表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外表作粗基准。因此,对于本零件选择零件的外圆柱端面为主要的定位粗基准。〔2〕精基准的选择: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那么和“基准统一〞原那么,以粗加工后零件轴线为主要的定位精基准。3.2.外表加工方法确实定根据顶杆帽零件图上各加工外表的尺寸精度和外表粗糙度,确定加工件各外表的加工方法如表加工外表尺寸精度外表粗糙度加工方案外圆柱端面6.3粗车球形外表6.3粗车外圆柱外表IT70.8粗车—半精车—精磨球形端面6.3粗铣φ10孔内外表IT80.8钻—镗—精铰环形孔槽IT93.2粗铣—半精铣φ4锥销孔IT1.6钻—铰3.3.加工阶段的划分该顶杆帽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划分成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几个阶段。在粗加工阶段。首先将精基准准备好,使后续工序都可以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外表的精度要求;然后粗车顶杆帽外圆柱端面、球形外表、顶杆帽外圆柱外表,粗铣球形两端面和两个环形孔槽;在半加工阶段,半精车顶杆帽的外圆柱外表,半精铣环形孔槽;在精加工阶段,进行顶杆帽外圆柱面的精磨加工,内孔精铰、铰锥销孔。3.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选用工序集中原那么安排顶杆帽的加工工序。该顶杆帽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可以采用万能型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以提高生产率;而且运用工序集中原那么使工件的装夹次数少,不但可以缩短辅助时间,而且由于与一次装夹中加工了许多外表,有利于保证各种加工外表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3.5.工序顺序的安排〔1〕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那么,首先加工基准——顶杆帽外圆柱端面。〔2〕遵循“先粗后精〞原那么,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3〕遵循“先主后次〞原那么,先加工主要外表——顶杆帽外圆柱端面、外圆柱外表、内孔外表和顶杆帽环形孔槽外表,后加工次要外表。〔4〕遵循“先面后孔〞原那么,先加工顶杆帽外圆柱面,再加工内孔和环形孔槽。3.6.确定工艺路线4.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4.1机床设备选用选用X51立式铣床、CA6140卧式车床、四面组合钻床4.2工艺设备包括刀具、量具、夹具5铣环形孔槽的切削用量的计算进给量采用端面铣刀,齿数4,取每齿进给量=0.01mm/z。由?实用机械加工手册?〔马贤智主编〕故进给量f=0.04mm②铣削速度:V=〔m/min〕〔表4-57〕由?实用机械加工手册?〔马贤智主编〕中第四章表4-75得切削速度计算公式。根据实际情况算得V=16.2m/min即V=0.27m/s6夹具设计夹具是一种能够使工件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准确定位和牢固夹紧的工艺装备,它广泛地运用于机械加工,检测和装配等整个工艺过程中。在现代化的机械和仪器的制造业中,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率,降低制造本钱,一直都是生产厂家所追求的目标。正确地设计并合理的使用夹具,是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从而降低生产本钱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同时也扩大各种机床使用范围必不可少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并设计工序——铣φ5.5H14×9的孔槽的夹具。本夹具将用于X51立式铣床上。6.1问题的提出本夹具主要用来加工φ5.5H9×14孔槽,有一定的精度要求和公差要求。此外,在本工序加工时还应考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怎样限制零件的自由度;V形块限制4个自由度,压板限制1个自由度,螺钉限制1个自由度。怎样夹紧;设计夹具由螺旋夹紧配合V形块夹紧工件,安装地板起支撑工件的作用。6.2夹具设计6.1.1定位基准的选择为了保证顶杆帽外圆柱外表和内孔的尺寸和公差要求,因此采用外圆柱端面为定位基准。从而保证了加工部位的尺寸和位置要求。7体会与展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学会了更多专业知识,培养了实际操作和创新的能力。在过去的课程中,我们只是学习了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而没有切合实际的练习与测试。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遇到了许多难题和问题,通过指导老师的耐心讲解和指导,我又重新学习了以往遗漏和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六点定位原理,看似很简单的几行字,但是如果结合实际的工件就要认真的分析,如何完全限制它的六个自由度不要产生过定位和欠定位的情况。而夹紧装置的选择就要我们平时多留心和积累,掌握更多的典型夹紧装置,以便于在设计中灵活的运用。这次课程设计也是在为我们将来的课程设计打根底,为我们以后的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不仅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要积累更多的设计经验。8参考文献[1]陈宏钧,方向明,马素敏.典型零件机械加工生产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2]王季琨,沈中伟,刘锡珍.机械制造工艺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1[3]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工业大学.机床夹具设计[J].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4]李洪.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1[5]贵州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教研室.机床夹具结构图册[J].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6[6]龚定安,蔡建国.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7[7]孟少农.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9[8]?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M].s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9]孙丽嫒.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J].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9[10]杨叔子.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11]王绍俊.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1981.5[12]刘文剑,曹天河,赵维缓.夹具工程师手册[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2[13]上海市金属切削技术协会.金属切削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0[14]邱仲潘.计算机英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辽宁工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机械加工工序卡片工序名称粗铣环形孔槽槽工序号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