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黄冈市中医医院王小官2019-61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黄冈市中医医院1什么是
中医适宜技术2什么是
中医适宜技术2定义: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
“中医民间疗法特点:“简、便、效、廉”中医的精髓所在3定义: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3分类:一、针法类:“针”是指“针刺”,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1、针的类型:体针、头针、耳针、足针、
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
2、临床应用:传统医学对疑难病治疗常以针罐齐施、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获得最佳疗效4分类:43、针法:
“针法,重在得气,得气方法,提插捻转,虚实分清,补泻适宜”4、针法种类:
体针疗法、放血疗法、头针疗法
耳针疗法、足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梅花针疗法、火针疗法、电针疗法穴位疗法、针刀疗法等53、针法:5二、灸法类:
1、定义:“灸”是指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在体表穴位上熏蒸、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驱邪、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消肿散结等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法
6二、灸法类:62、功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人于无病时常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命门、中脘、神阙等穴,亦可保百余年寿也”
艾灸神厥穴可使人延年健康72、功用:预防疾病7三、按摩疗法: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
整脊疗法、捏脊疗法、拨筋疗法护肾疗法、按揉涌泉穴
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
按摩足底的涌泉穴能够起到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功效
8三、按摩疗法:8
四、中医外治疗法: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竹灌疗法、药摩疗法、天灸疗法盐熨疗法、熏洗疗法、药浴疗法香薰疗法、火熨疗法、外敷疗法膏药疗法、中药蜡疗、敷脐疗法等9四、中医外治疗法:9五、中药内服法方药应用:(老中医验案、民间土单验方应用、古方今用、成药应用、临床自拟方应用)
中药雾化吸入疗法、中药茶饮法、中药药酒疗法、饮食药膳、养生保健、中医护理、膏方疗法以及冬病夏治等10五、中药内服法10
六、中药炮制适宜技术:
“依法炮制,复方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种炮制是中医药的专业制药术语,其历史悠久,经过炮制的中草药降低或消除中药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提高了中草药的效果11六、中药炮制适宜技术:11适宜
区妇幼的中医适宜技术12适宜
区妇幼的中医适宜技术12一、目前儿科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1、穴位贴敷2、放血疗法3、刺四缝4、中药灌肠5、中药熏洗6、中药内服:膏方、汤剂、颗粒剂、成药(口服液、散剂、丸剂等)13一、目前儿科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1、穴位贴敷13二、目前儿科拟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1、艾灸2、推拿3、刮痧4、药浴5、香薰疗法6、敷脐疗法14二、目前儿科拟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1、艾灸14三、目前康复科开展的适宜技术由康复科有关人士介绍15三、目前康复科开展的适宜技术由康复科有关人士介绍15四、区妇幼应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资源重组优化布局16四、区妇幼应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资源重组16如何开展中医适宜技术17如何开展中医适宜技术17一、正确认识1、纵向:时代背景:过去:中医院校学生(专科、本科(经典班)、硕研、博研)医院中医民间中医现在:(临床实际)未来:(临床路径)(中医科研)(民间中医)???!!!18一、正确认识1、纵向:182、横向公立医院: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基层医院私立医院:以中医药为标志的服务场所:
192、横向19二、抓住机遇
适时而起1、公立医院的公益性2、政府主体地位3、国家中医药政策4、经济利益的相对优势5、患者相对集中6、中医适宜技术自身优势20二、抓住机遇
适时而起1、公立医院的公益性20三、准确实施
疗效优先1、辨证施治2、个体化特色3、临床应用:内科基础(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口腔科、五官科、皮肤科、眼科、肛肠科、男性病科、养生保健、药膳等等)举例:咳嗽21三、准确实施
疗效优先1、辨证施治21辨证施治22辨证施治22辨证施治---咳嗽1、穴位贴敷治疗2、针灸3、推拿4、按摩5、中药灌肠6、中药洗浴7、中药内服23辨证施治---咳嗽1、穴位贴敷治疗23咳嗽概述: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症状、一种疾病咳----嗽----咳嗽临床上多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24咳嗽概述:24咳嗽概述:
《黄帝内经》---脏腑---五脏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隋代巢元方---十咳----五脏咳----风咳、寒咳、胆咳、厥阴咳等明代朱棣《普济方·
咳嗽门·
诸咳嗽》---热嗽、冷嗽、肺气嗽和饮气嗽----张介宾----外感、内伤两大类目前更重视环境因素及鼻、咽喉疾病25咳嗽概述:25咳嗽概述:
现代:防御反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
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
按时间3类:急性咳嗽---3周以内---普通感冒
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亚急性咳嗽---3~8周---感染后
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
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
慢性咳嗽---超过8周---咳嗽变异
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
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
食管反流性咳嗽等
26咳嗽概述:26咳嗽中医病因病机:病因:外感---六淫、疫疠时邪及环境因素内伤---饮食、情志、他脏疾患等内生病邪迁延不愈、脏腑功能失调,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
病势缠绵目前临床上常见外感症状已消失,而尚无明显脏腑亏虚之象,咳嗽频发,遇刺激尤剧之证,为邪气留恋,肺气上逆所致病机:肺气不宣,失于肃降生理:27咳嗽中医病因病机:27咳嗽---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外感: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均属实内伤: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见他脏证痰湿、痰热、胃气上逆、肝火犯肺多以邪实为主兼有虚象,阴津亏耗咳嗽则属虚其他:风盛挛急、气道失畅之咳嗽,以呛咳阵作、喉痒或胸闷为主,不伴有肺卫表证,亦无明显脏腑虚实表现28咳嗽---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28咳嗽---辨证论治2、治疗原则外邪内伤兼而有之
治随证出,法从候来,除止咳之外,尚有散寒、清热、润燥、疏风、缓急、宣肺、化痰、利咽、降逆、泻肝、养阴等法29咳嗽---辨证论治2、治疗原则29咳嗽---辨证论治
3、分证论治
30咳嗽---辨证论治3、分证论治30咳嗽---辨证论治风寒袭肺证
证候: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病机:风寒外束、内袭于肺、肺气失宣、肺气闭郁、不得宣通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处方:
炙麻黄9g杏仁9g荆芥9g桔梗9g
紫菀9g百部9g白前9g陈皮6g
甘草6g加减:
夹痰湿,咳而痰黏、胸闷、苔腻者法半夏9g、厚朴9g、茯苓12g以燥湿化痰风寒外束,肺热内郁,俗称“寒包火”
,可用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素有寒饮伏肺,而兼见咳嗽上气、痰液清稀、胸闷气急、舌质淡红、苔白而滑、脉浮紧或弦滑者,治以疏风散寒,温化寒饮,可用小青龙汤(《伤寒论》)加减31咳嗽---辨证论治风寒袭肺证31咳嗽---辨证论治
风热犯肺证
证候: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或稠黄,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病机: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肺失清肃,肺热伤津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温病条辨》)加减处方:桑叶9g菊花9g杏仁12g连翘12g
薄荷6g(后下)桔梗9g芦根15g甘草6g加减:
咳甚,加金银花12g、浙贝母9g、枇杷叶9g以清热止咳肺热甚者,加黄芩9g、鱼腥草12g以清泄肺热咽痛,加青果9g、射干9g以清热利咽内夹湿邪,症见咳嗽痰多、胸闷汗出、苔黄而腻、脉濡数者,加砂仁6g、佩兰
9g以理气化湿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质红,酌加南沙参12g、天花粉15g以清热生津痰中带血者,加白茅根30g、藕节9g以凉血若夏令夹暑湿,症见咳嗽胸闷、心烦口渴、尿赤、舌质红、苔薄、脉濡数,加六一散(包煎)以疏风解暑32咳嗽---辨证论治风热犯肺证32咳嗽---辨证论治燥邪伤肺证证候: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咳甚胸痛,或痰黏不易咯出,初起可有恶寒,身热头痛,舌尖红,苔薄黄,脉小而数病机:燥邪伤肺,耗津灼液,肺失清肃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温病条辨》)加减处方:桑叶9g杏仁9g北沙参9g浙贝母9g
淡豆豉9g栀子6g梨皮9g桔梗6g
连翘6g加减:
痰质清稀,恶寒无汗,苔薄白而干,脉浮弦,为凉燥之邪犯肺,卫气郁遏的表现,宜疏风散寒、润肺止咳,用杏苏散加减若痰中带血,配生地黄15g、白茅根30g以清热止血痰黏难出者,加紫菀9g、瓜蒌9g以润肺化痰咽痛明显者,加玄参9g、马勃6g以清润咽喉33咳嗽---辨证论治燥邪伤肺证33咳嗽---辨证论治
风盛挛急证
证候: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咽痒,痒即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外界寒热变化、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多见夜卧晨起咳剧,
呈反复性发作,舌苔薄白,脉弦病机:风邪犯肺,邪客肺络,气道挛急,肺气失宣治法:疏风宣肺,解痉止咳方药:苏黄止咳汤(《中国药典》)加减处方:炙麻黄6g蝉蜕6g紫苏叶9g紫苏子9g
前胡9g五味子9g牛蒡子9g枇杷叶9g
地龙9g加减:
偏于风寒者,宜加荆芥9g、防风9g、生姜6g以散风寒偏于风热者,宜加薄荷6g(后下)、桑叶9g以散风寒偏于痰热者加黄芩9g、鱼腥草15g、金荞麦15g以清热化痰偏阴虚者加麦冬9g、乌梅9g以养阴生津久病者,宜加川芎9g、红花6g以化瘀通络34咳嗽---辨证论治风盛挛急证34咳嗽---辨证论治
痰湿蕴肺证
证候: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黏腻或稠厚或稀薄,每于清晨咯痰尤甚,因痰而嗽,痰出则咳缓,胸闷,脘腹胀满,纳差,舌苔白腻,脉濡滑病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痰湿蕴肺,肺失宣降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药: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子养亲(《韩氏医通》)加减处方:法半夏9g茯苓9g陈皮15g苍术9g
白芥子6g莱菔子9g紫苏子9g炙甘草6g加减:
寒痰较重,痰黏白如沫,怕冷者,加干姜9g、细辛3g以温肺化痰久病脾虚,酌加党参12g、白术9g以益气健脾35咳嗽---辨证论治痰湿蕴肺证35咳嗽---辨证论治
痰热郁肺证
证候: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痰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病机:痰热郁肺,肺失清肃,热邪久郁,热伤肺络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医学统旨》)加减处方:桑白皮9g黄芩9g栀子9g知母9g
浙贝母9g瓜蒌仁9g桔梗6g橘红9g加减:痰热甚者,可加竹沥10ml、天竺黄9g、竹茹9g以清热化痰痰黄如脓或腥臭,酌加薏苡仁30g、冬瓜仁12g、金荞麦15g以清热化痰解毒36咳嗽---辨证论治痰热郁肺证36咳嗽---辨证论治
胃气上逆证
证候:阵发性呛咳、气急,咳甚时呕吐酸苦水,平卧或饱食后症状加重,平素上腹部不适,常伴嗳腐吞酸、嘈杂或灼痛,舌红,苔白腻,脉弦弱病机:胃气上逆,痰浊壅中,肺胃失和,气道受累治法:降浊化痰,和胃止咳方药:旋覆代赭汤(《伤寒论》)合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加减处方:旋覆花9g(包煎)赭石9g法半夏6g党参15g
干姜5g黄芩9g黄连3g枇杷叶9g。加减:
呃逆、泛酸较重者加吴茱萸15g、(煅)瓦楞15g以降逆制酸痰多者加浙贝母10g、紫菀10g以化痰止咳37咳嗽---辨证论治胃气上逆证37咳嗽---辨证论治
肝火犯肺证
证候: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咳引胸痛,可随情绪波动增减,烦热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条,口干口苦,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病机:肝失条达,郁结化火,上逆侮肺,肺失肃降治法:清肺泻热,化痰止咳方药:黄芩泻白散(《症因脉治》)合黛蛤散(《中国药典》)加减处方:桑白皮12g地骨皮12g黄芩9g青黛6g
海蛤壳15g(先煎)加减:
火热较盛,咳嗽频作,痰黄者,可加栀子9g、牡丹皮9g、浙贝母9g、枇杷叶6g
以增清热止咳化痰之力胸闷气逆,加枳壳9g、旋覆花9g(包煎)以利肺降逆胸痛配郁金9g、丝瓜络9g以理气和络痰黏难咯,酌加海浮石9g(先煎)、浙贝母9g、竹茹9g、瓜蒌9g以清热化痰降气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北沙参9g、麦冬9g、天花粉15g、诃子9g以养阴生津敛肺38咳嗽---辨证论治肝火犯肺证38咳嗽---辨证论治
肺阴亏虚证
证候: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见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午后潮热,
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咽燥,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病机: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滋润,肃降无权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减处方:北沙参9g麦冬9g天花粉9g玉竹9g
桑叶9g知母9g川贝粉2g(冲服)加减:
咳而气促,加五味子6g、诃子9g以敛肺气痰中带血,加牡丹皮9g、白茅根15g、仙鹤草15g、藕节9g以清热止血潮热,酌加功劳叶9g、银柴胡9g、青蒿9g(后下)、鳖甲9g(先煎)、胡黄连9g
以清虚热盗汗,加乌梅9g、牡蛎15g(先煎)、浮小麦15g以收敛止涩咯吐黄痰,加海蛤粉12g(冲服)、黄芩9g以清热化痰手足心热,梦遗,加黄柏9g、女贞子9g、墨旱莲9g、五味子6g以滋肾敛肺兼气虚者,可用生脉饮加减39咳嗽---辨证论治肺阴亏虚证39咳嗽---辨证论治中成药应用辨证使用中成药,并可与中药汤剂配合应用1、疏风宣肺,利咽止咳类苏黄止咳胶囊2、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类通宣理肺丸3、清热解毒,利咽止咳类蓝芩口服液4、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类清肺消炎丸40咳嗽---辨证论治中成药应用40咳嗽---辨证论治
其他治法1、针刺主穴:肺俞、中府、列缺、太渊。风寒袭肺证,加肺门、合谷;风热犯肺证,加大椎、曲池、尺泽;燥邪伤肺证,加太溪、照海;痰湿蕴肺证,加足三里、丰隆;痰热郁肺证,加尺泽、天突;肝火犯肺,加行间、鱼际;肺阴亏虚证,加膏肓、太溪。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平补平泻2、艾灸选穴大椎、肺俞(或风门)、膏肓。采用麦粒灸,3~5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或予艾条灸,每日1次,每次5~10min,以皮肤潮红为度,可与针刺配合应用,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3、穴位贴敷可用疏风宣肺、止咳化痰药敷贴胸背部腧穴,取穴天突、大椎、肺俞(双)、中府,每天换一次药贴,连续10天41咳嗽---辨证论治其他治法41咳嗽---辨证论治
调摄与预防①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尤其在气候反常之时更要注意调摄。②咳嗽痰多,饮食不宜肥甘厚味,以免蕴湿生痰。风热、风燥、肺阴虚咳嗽,不宜食辛辣香燥之品及饮酒,以免伤阴化燥助热。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③痰多者应尽量鼓励患者将痰排出。咳而无力者,可翻身拍背以助痰排出,必要时吸痰,但操作时要避免刺激或损伤咽部④增强体质,对慢性久咳的肾虚患者,应嘱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以提高肺的通气功能,增强抗病能力⑤药物预防:可根据患者体质,辨证用药。对于平素自汗,易于感冒属肺卫不固者,可服玉屏风散;对于气阴两虚者,可服生脉饮42咳嗽---辨证论治调摄与预防42中医的精髓在辨证施治43中医的精髓在辨证施治43中西医结合
优势互补
44中西医结合
优势互补44谢谢聆听!
45谢谢聆听!45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黄冈市中医医院王小官2019-646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黄冈市中医医院1什么是
中医适宜技术47什么是
中医适宜技术2定义: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
“中医民间疗法特点:“简、便、效、廉”中医的精髓所在48定义: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3分类:一、针法类:“针”是指“针刺”,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1、针的类型:体针、头针、耳针、足针、
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
2、临床应用:传统医学对疑难病治疗常以针罐齐施、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获得最佳疗效49分类:43、针法:
“针法,重在得气,得气方法,提插捻转,虚实分清,补泻适宜”4、针法种类:
体针疗法、放血疗法、头针疗法
耳针疗法、足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梅花针疗法、火针疗法、电针疗法穴位疗法、针刀疗法等503、针法:5二、灸法类:
1、定义:“灸”是指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在体表穴位上熏蒸、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驱邪、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消肿散结等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法
51二、灸法类:62、功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人于无病时常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命门、中脘、神阙等穴,亦可保百余年寿也”
艾灸神厥穴可使人延年健康522、功用:预防疾病7三、按摩疗法: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
整脊疗法、捏脊疗法、拨筋疗法护肾疗法、按揉涌泉穴
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
按摩足底的涌泉穴能够起到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功效
53三、按摩疗法:8
四、中医外治疗法: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竹灌疗法、药摩疗法、天灸疗法盐熨疗法、熏洗疗法、药浴疗法香薰疗法、火熨疗法、外敷疗法膏药疗法、中药蜡疗、敷脐疗法等54四、中医外治疗法:9五、中药内服法方药应用:(老中医验案、民间土单验方应用、古方今用、成药应用、临床自拟方应用)
中药雾化吸入疗法、中药茶饮法、中药药酒疗法、饮食药膳、养生保健、中医护理、膏方疗法以及冬病夏治等55五、中药内服法10
六、中药炮制适宜技术:
“依法炮制,复方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种炮制是中医药的专业制药术语,其历史悠久,经过炮制的中草药降低或消除中药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提高了中草药的效果56六、中药炮制适宜技术:11适宜
区妇幼的中医适宜技术57适宜
区妇幼的中医适宜技术12一、目前儿科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1、穴位贴敷2、放血疗法3、刺四缝4、中药灌肠5、中药熏洗6、中药内服:膏方、汤剂、颗粒剂、成药(口服液、散剂、丸剂等)58一、目前儿科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1、穴位贴敷13二、目前儿科拟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1、艾灸2、推拿3、刮痧4、药浴5、香薰疗法6、敷脐疗法59二、目前儿科拟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1、艾灸14三、目前康复科开展的适宜技术由康复科有关人士介绍60三、目前康复科开展的适宜技术由康复科有关人士介绍15四、区妇幼应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资源重组优化布局61四、区妇幼应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资源重组16如何开展中医适宜技术62如何开展中医适宜技术17一、正确认识1、纵向:时代背景:过去:中医院校学生(专科、本科(经典班)、硕研、博研)医院中医民间中医现在:(临床实际)未来:(临床路径)(中医科研)(民间中医)???!!!63一、正确认识1、纵向:182、横向公立医院: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基层医院私立医院:以中医药为标志的服务场所:
642、横向19二、抓住机遇
适时而起1、公立医院的公益性2、政府主体地位3、国家中医药政策4、经济利益的相对优势5、患者相对集中6、中医适宜技术自身优势65二、抓住机遇
适时而起1、公立医院的公益性20三、准确实施
疗效优先1、辨证施治2、个体化特色3、临床应用:内科基础(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口腔科、五官科、皮肤科、眼科、肛肠科、男性病科、养生保健、药膳等等)举例:咳嗽66三、准确实施
疗效优先1、辨证施治21辨证施治67辨证施治22辨证施治---咳嗽1、穴位贴敷治疗2、针灸3、推拿4、按摩5、中药灌肠6、中药洗浴7、中药内服68辨证施治---咳嗽1、穴位贴敷治疗23咳嗽概述: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症状、一种疾病咳----嗽----咳嗽临床上多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69咳嗽概述:24咳嗽概述:
《黄帝内经》---脏腑---五脏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隋代巢元方---十咳----五脏咳----风咳、寒咳、胆咳、厥阴咳等明代朱棣《普济方·
咳嗽门·
诸咳嗽》---热嗽、冷嗽、肺气嗽和饮气嗽----张介宾----外感、内伤两大类目前更重视环境因素及鼻、咽喉疾病70咳嗽概述:25咳嗽概述:
现代:防御反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
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
按时间3类:急性咳嗽---3周以内---普通感冒
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亚急性咳嗽---3~8周---感染后
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
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
慢性咳嗽---超过8周---咳嗽变异
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
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
食管反流性咳嗽等
71咳嗽概述:26咳嗽中医病因病机:病因:外感---六淫、疫疠时邪及环境因素内伤---饮食、情志、他脏疾患等内生病邪迁延不愈、脏腑功能失调,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
病势缠绵目前临床上常见外感症状已消失,而尚无明显脏腑亏虚之象,咳嗽频发,遇刺激尤剧之证,为邪气留恋,肺气上逆所致病机:肺气不宣,失于肃降生理:72咳嗽中医病因病机:27咳嗽---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外感: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均属实内伤: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见他脏证痰湿、痰热、胃气上逆、肝火犯肺多以邪实为主兼有虚象,阴津亏耗咳嗽则属虚其他:风盛挛急、气道失畅之咳嗽,以呛咳阵作、喉痒或胸闷为主,不伴有肺卫表证,亦无明显脏腑虚实表现73咳嗽---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28咳嗽---辨证论治2、治疗原则外邪内伤兼而有之
治随证出,法从候来,除止咳之外,尚有散寒、清热、润燥、疏风、缓急、宣肺、化痰、利咽、降逆、泻肝、养阴等法74咳嗽---辨证论治2、治疗原则29咳嗽---辨证论治
3、分证论治
75咳嗽---辨证论治3、分证论治30咳嗽---辨证论治风寒袭肺证
证候: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病机:风寒外束、内袭于肺、肺气失宣、肺气闭郁、不得宣通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处方:
炙麻黄9g杏仁9g荆芥9g桔梗9g
紫菀9g百部9g白前9g陈皮6g
甘草6g加减:
夹痰湿,咳而痰黏、胸闷、苔腻者法半夏9g、厚朴9g、茯苓12g以燥湿化痰风寒外束,肺热内郁,俗称“寒包火”
,可用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素有寒饮伏肺,而兼见咳嗽上气、痰液清稀、胸闷气急、舌质淡红、苔白而滑、脉浮紧或弦滑者,治以疏风散寒,温化寒饮,可用小青龙汤(《伤寒论》)加减76咳嗽---辨证论治风寒袭肺证31咳嗽---辨证论治
风热犯肺证
证候: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或稠黄,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病机: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肺失清肃,肺热伤津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温病条辨》)加减处方:桑叶9g菊花9g杏仁12g连翘12g
薄荷6g(后下)桔梗9g芦根15g甘草6g加减:
咳甚,加金银花12g、浙贝母9g、枇杷叶9g以清热止咳肺热甚者,加黄芩9g、鱼腥草12g以清泄肺热咽痛,加青果9g、射干9g以清热利咽内夹湿邪,症见咳嗽痰多、胸闷汗出、苔黄而腻、脉濡数者,加砂仁6g、佩兰
9g以理气化湿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质红,酌加南沙参12g、天花粉15g以清热生津痰中带血者,加白茅根30g、藕节9g以凉血若夏令夹暑湿,症见咳嗽胸闷、心烦口渴、尿赤、舌质红、苔薄、脉濡数,加六一散(包煎)以疏风解暑77咳嗽---辨证论治风热犯肺证32咳嗽---辨证论治燥邪伤肺证证候: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咳甚胸痛,或痰黏不易咯出,初起可有恶寒,身热头痛,舌尖红,苔薄黄,脉小而数病机:燥邪伤肺,耗津灼液,肺失清肃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温病条辨》)加减处方:桑叶9g杏仁9g北沙参9g浙贝母9g
淡豆豉9g栀子6g梨皮9g桔梗6g
连翘6g加减:
痰质清稀,恶寒无汗,苔薄白而干,脉浮弦,为凉燥之邪犯肺,卫气郁遏的表现,宜疏风散寒、润肺止咳,用杏苏散加减若痰中带血,配生地黄15g、白茅根30g以清热止血痰黏难出者,加紫菀9g、瓜蒌9g以润肺化痰咽痛明显者,加玄参9g、马勃6g以清润咽喉78咳嗽---辨证论治燥邪伤肺证33咳嗽---辨证论治
风盛挛急证
证候: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咽痒,痒即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外界寒热变化、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多见夜卧晨起咳剧,
呈反复性发作,舌苔薄白,脉弦病机:风邪犯肺,邪客肺络,气道挛急,肺气失宣治法:疏风宣肺,解痉止咳方药:苏黄止咳汤(《中国药典》)加减处方:炙麻黄6g蝉蜕6g紫苏叶9g紫苏子9g
前胡9g五味子9g牛蒡子9g枇杷叶9g
地龙9g加减:
偏于风寒者,宜加荆芥9g、防风9g、生姜6g以散风寒偏于风热者,宜加薄荷6g(后下)、桑叶9g以散风寒偏于痰热者加黄芩9g、鱼腥草15g、金荞麦15g以清热化痰偏阴虚者加麦冬9g、乌梅9g以养阴生津久病者,宜加川芎9g、红花6g以化瘀通络79咳嗽---辨证论治风盛挛急证34咳嗽---辨证论治
痰湿蕴肺证
证候: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黏腻或稠厚或稀薄,每于清晨咯痰尤甚,因痰而嗽,痰出则咳缓,胸闷,脘腹胀满,纳差,舌苔白腻,脉濡滑病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痰湿蕴肺,肺失宣降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药: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子养亲(《韩氏医通》)加减处方:法半夏9g茯苓9g陈皮15g苍术9g
白芥子6g莱菔子9g紫苏子9g炙甘草6g加减:
寒痰较重,痰黏白如沫,怕冷者,加干姜9g、细辛3g以温肺化痰久病脾虚,酌加党参12g、白术9g以益气健脾80咳嗽---辨证论治痰湿蕴肺证35咳嗽---辨证论治
痰热郁肺证
证候: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痰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病机:痰热郁肺,肺失清肃,热邪久郁,热伤肺络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医学统旨》)加减处方:桑白皮9g黄芩9g栀子9g知母9g
浙贝母9g瓜蒌仁9g桔梗6g橘红9g加减:痰热甚者,可加竹沥10ml、天竺黄9g、竹茹9g以清热化痰痰黄如脓或腥臭,酌加薏苡仁30g、冬瓜仁12g、金荞麦15g以清热化痰解毒81咳嗽---辨证论治痰热郁肺证36咳嗽---辨证论治
胃气上逆证
证候:阵发性呛咳、气急,咳甚时呕吐酸苦水,平卧或饱食后症状加重,平素上腹部不适,常伴嗳腐吞酸、嘈杂或灼痛,舌红,苔白腻,脉弦弱病机:胃气上逆,痰浊壅中,肺胃失和,气道受累治法:降浊化痰,和胃止咳方药:旋覆代赭汤(《伤寒论》)合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加减处方:旋覆花9g(包煎)赭石9g法半夏6g党参15g
干姜5g黄芩9g黄连3g枇杷叶9g。加减:
呃逆、泛酸较重者加吴茱萸15g、(煅)瓦楞15g以降逆制酸痰多者加浙贝母10g、紫菀10g以化痰止咳82咳嗽---辨证论治胃气上逆证37咳嗽---辨证论治
肝火犯肺证
证候: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咳引胸痛,可随情绪波动增减,烦热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条,口干口苦,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病机:肝失条达,郁结化火,上逆侮肺,肺失肃降治法:清肺泻热,化痰止咳方药:黄芩泻白散(《症因脉治》)合黛蛤散(《中国药典》)加减处方:桑白皮12g地骨皮12g黄芩9g青黛6g
海蛤壳15g(先煎)加减:
火热较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监控设备等维护合同协议
- 团购单位白酒合同协议
- 小学智能机器人课程设计
- 磁性油墨模具转让合同协议
- 小学防暴教育主题班队会
- 四川遂宁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含答案2024年
- 国庆节幼儿园班级教育课
- 条形统计图的应用与制作
-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安全教育
- 车辆安全教育
- 临床急救常见急症详解
- 病例分型标准
- LongleyRice无线电波传输模型
- 幕墙工程重要环境因素及采取的措施方案
- 我的家乡烟台课件
- 二级板式换热器热网疏水回收的优势
- 2021届高考英语887核心词(打印、词频、出处、例句、背诵)
- 国外几家气压盘式制动器的比较
- 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 卒中相关肺炎的指南解读
- 六下统编版复习2形近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