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讨论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支撑_第1页
分组讨论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支撑_第2页
分组讨论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支撑_第3页
分组讨论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支撑_第4页
分组讨论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支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组讨论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支撑小组一般以2—6人为宜,人太少、太多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而分组又是建立在教师对班级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知识水平差异等几个因素上,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组与组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形成各组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竞争”,也便于教师辅导。具体到在教学实践中的小组构建,我认为必须着重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一)人数结构的合理。一般地说,以上下两桌,四人为一小组。课堂上需要展开合作时,只要上桌的两位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运作,既节约时空,又方便灵巧,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二)认知结构的合理。四人中,优等生、学困生各一个,中等生两个,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于变化的“橄榄”形。在生生互动中,从最初的“帮扶”学习发展为互帮助互学,齐头并进。(三)情感结构的合理。孩子多是凭情感办事。因此,在教师指定好各组的组长之后,可以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甚至在合作过程中,允许“跳槽”。融洽的情感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大大在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二、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要讲究合作学习只是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它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环节的衔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教师要考虑这一环节中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务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最佳达成,才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千万不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估一估、量一量》这节课中的第四题时,题目的要求是要找一个比我高的人、比我矮的人、和我差不多高的人。在这里,必然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找出符合条件的人。如果这题没有限定是在小组内进行活动,会导致学生在班级内进行查找,这样就会导致了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三、 要帮助学生明确进行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每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的提出合作的目标和要求,教师一定要把这段时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要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因为开展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发起的,教师不是合作诸方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合作目标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而只有在学生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的基础上,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例如在教学《去商店》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下面请同学们进行购物活动,小组同学轮流当售货员,顾客要计算出所要买物品的价钱,售货员要算出应找回的钱。在这个环节中,任务和要求交代十分明确:(一)学生要进行购物活动。(二)顾客要计算出所要买物品的价钱。(三)售货员要算出应找回的钱。教师这样一布置完,各组都忙开了,先选出谁是售货员,再轮流进行购物活动,如果售货员把应找回的钱算错了,其余的同学帮助纠正。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十分钟,各个小组活而不乱,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在有的顾客和售货员计算钱数时,学生学会了倾听,然后自己对同学的计算结果进行重新验证,当同学出现错误时,进行纠正。每个同学在小组学习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四、 学生要明确个人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责任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任务。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中,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事可干,避免“闲人”的出现,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就需要学生在明确合作目标时,能够在小组内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工,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以几点:(一)职责分明,分工协作。职责明,动机纯,则热情高,凝聚力强。组长要认真组织组员开展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好记录,形成小组意见;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在组长代表本组发表见解时,组员要敢于大胆补充更正,甚至代替组长发言。(二)切中重点,有序动作。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合作伊始,就应围绕“示疑内容”抓住重点。如: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或是自己最没有把握的问题,或是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个别自学示疑,再小组合作议疑。在发表见解时,可以补充、更正、辩论;也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三)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好胜是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既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了解竞争与合作的相融性,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五、 要留给学生充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索的时间。这一点上教师应有特别强烈的“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匆匆走过场。特别是当学生围绕着任务要求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六、 对学生的评价要“突出两个结合”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十分重要。如果说组织工作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那么科学评价可以称得上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前者的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要注重小组集体,因为合作学习讲究的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要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统计》这一课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统计出庆祝“六一”儿童联欢会,班级应买几种水果。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学生就忙开了,商量应采取什么调查方式?组员应怎么分工?要绘制哪种统计图和统计表?在学生进行统计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采取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评价,如态度、情感、交往的方式,然后再从学生完成的统计图中了解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展示学生的统计结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负责什么工作,通过工作又学习到了什么。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七、 规划一个合理的学生发展蓝图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后,小组内也必然存在着差异。在课堂上,出现过“优”生不屑于与“差”生合作的情况或“差”生在小组内的工作由“优”生代劳了的现象。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了以下几点:(一)选准苗子,培养典型。实验伊始,教师应把力气下在十几位组长身上,得给时空,给任务,给方法,精心培育,使他们不但拥有很强的预习、质疑、思疑、议疑、解疑等自主自学能力,而且是一个巧于组织,善于团结,乐于助人的称职的小组长,成为小组中的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小老师。(二)一一对应,共同进步。这要分两步走:第一步:由组长带领中上水平的组员,作为第一梯队,重点扶持,使其尽早脱颖而出,达到与组长并驾齐驱的水平。然后,再由他俩各带一个组员作帮扶对象。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政策向“西部”倾斜,最大限度地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时空,让他们从台后移向台前,而组长则从台前走向台后。从扶到半扶半放,最后脱手,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八、 学生良好习惯要培养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合作学习既要发挥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作用。要使这两个作用相辅相成,教师必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要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努力。(二)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只有学会尊重他人,重视采纳他人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三)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四)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九、 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教师要做到:(一)多给学生帮助。当学生在小组合作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进行学习的自信心。全班十多个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尚不成熟,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应因组而异,对症施助。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很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忙。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并开拓学生的思维。(二)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起到“解惑”的作用。(三)要鼓励不同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想说就说,说不清楚的允许补充,说错了允许改正,有不同见解的允许坚持,保留看法。必要时,可按观点的不同设立小小的辩论台,教师要相机引导,适当评判,使辩论既有序,又能不断走向深入。(四)要适时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疑点和难点,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五)要多给激励。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杠杆,使每个小组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越是班级规模大、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但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小组内各自为政,有的学生自己埋头钻研,有的学生乘机以小组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注意要求学生应明确做法程序和注意事项。实

验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有利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住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作为一个新的课题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以达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和教育教学形式的改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积极响应和配合教师教学,甚至思考自身,反省自我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利用高度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应是新的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只有学生的主动“放电”,才能培养他们创新精神,把优秀的文化传承变为灵动的思想,发现和修正现实的发展,才能促使教师培养的“人才”,不在是高分低能而被社会所淘汰。学生阶段是其人生成长过程的一部分,有着从不成熟到成熟,不知到知之较多,更多的趋势。任何人都不是生而知之的。因此,学生绝大多数不能很好地脱离教师的“教”和“指导”而完全靠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自学成才”。按年龄划分为不同阶段,按成长规律接受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的教师的“教”的现实学习规律和班级授课制,便是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也是有效传承文化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应运而生的。有此可知,我们在强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不能避开教师的“引导”而单独为之,教师教的方法恰当,“引导”得巧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下面是我对学生主动学习管理方式的一些探索:(一) 自我学习管理(二) 学习过程自教(三) 小组讨论(四) 全班讨论,教师参与(一) 学习自我管理: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人,应是他自己,(当然不把学习当一回事,人云亦云者除外),如果学生主动分析自身能力的高低,自身学习的优缺点,学习方法的可行性,然后有针对性地给自己提出弥补方法,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也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样的学生由于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也为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试想,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用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做读书笔记和课堂记录的人,他的知与不知还会不清楚吗?一个会经常积极地寻找自己想看并适合自己的书来读,还能随时联系实际思考在学习和生活中加以运用的学生,一个对生活有感悟,对社会仔细观察的学生,写作文时还会干巴巴地“挤牙膏”吗?他还会行不成对社会生活客观公正的立场和观点吗?其实,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自我管理的意义还远非在语文学习中,在整个学生阶段也是非常有用和必不可少的,从学生的终身发展上看,也尤为重要。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经常反思,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才不会被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所淘汰。(二) 学习过程自教有了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行动作铺垫,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和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只要不是超出学生年龄和能力范围的学习内容,在学生一环扣一环的学习步骤上,按一定的程序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完全可能的,于学生讲也是力所能及的,同时,他们完成的效果远比教师口吐白沫的“讲”的结果都要好。我在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指导学生自教:1.在预习的过程中自教1.在预习的过程中自教刚进初一时,我利用几篇范文教给他们一篇文章基本的套路和方法,从自我预习,课堂学习,课后自我小结到复习,都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利用一些自读课文来训练他们的语文自学能力,一般放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巡视,检查,订正,指导,包括是否还有不会的生字词没查字词典,(教师个别询问学生读音,书写和解释等来提示学生),有价值的课文分析问题是否有遗漏,联系实际,该做那些思考等等,循循善诱地指导,适时地鼓励,往往能让学生信心百倍,热情高涨。问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开小差,打瞌睡,搞小动作,讲小话的现象越来越少,(面对面的与教师交流,注意力有所提高),一节课短短的45分钟,有种让我忙不开交的感觉,可很愉快,好象师生之间的一次次亲切会谈,距离不远了,心也近了。在我手把手指导了两个单元后,我放手让他们在预习中完成课文分析(如果你是老师,你要给学生从那些方面来分析课文)。从而要求学生学着对每一篇文章至少要提10个问题,并解答,学生由于有了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能力,很多都做得不错,有些学生的问题还提得非常有价值和水平。2. 在讨论中自教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极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潜力。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参考资料,学生大多都能完成得很好,由于是自己亲自进行的,所以集中的注意力更易于把握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便是此类学习的有效形式。可分两种形式,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人数2—5个左右,学习内容难度适中时,水平相当的学生一起讨论;难度教大时,好中差一起讨论,好的可起到教的作用。中间的变化也很容易。有时调整几个同学即可达到目的,对于还存在困难的小组教师可参与指导。在讨论中,都是与自己熟悉的同学合作,水平相差不是太大,亲切,自然,随便的学习氛围让任何一个学生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会因为紧张而不知怎样组织语言,害怕答错而顾虑重重,他们放得开,畅所欲言,另外,与同学切磋,积极性很高。就连平时不爱学习,回答问题一问三不知的问题学生,也积极参与,尽管还讲不出多少有价值,有见地的东西,但积极的参与,会自觉的动笔记一记,说一说,于他们也是一种进步(边远地区学生被动学习较多)。讨论尽管有诸多的益处,但如果教师主持,引导得不得当,往往会流于一种热闹的形式,表面看起来活泼生动,其实质确是自由散漫,而无效果。怎样才能引导得当呢?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不能把一篇文章盲无目的地抛给学生。毕竟,要大多数初一学生独立学习达到教学目的还不现实。我的实践经验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学生七嘴八舌提出自己找到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商讨修正,合并,整理出一定数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预习基础上讨论,查缺补漏,相对完善地拿出每一个问题的答案。比如,在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在学生纷纷提出问题的情况下与他们一起归纳,整理出以下问题:1. 课文有哪两个部分?能否颠倒?用哪些话过渡?找出来,并说说是怎样过渡的? 2. 找出文中的议论,抒情,描写语句,并说说哪些蕴涵了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感情? 3. 开头两句闻一多所说的话有何作用?4. 最后一段能否与前面合为一段?自成一段有何作用? 5. 16-20段一句话一段,能否合为一段?6. 找出文中的精彩语句来品析7. 16,17段的排比句有何作用?8. 文章的语言大呼小叫,用大词,文言词,是否不朴实?9. 文章标题好吗?为什么?10.选材有何特点?11.闻一多当街骂国民党是匹夫之勇还是深明大义? 其次,要有一定的方法指导没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学生的讨论效率就会受到影响。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能闲着,在学生相持不下或有疑难解决不了时,要平等地参与到他们中去,边指导边鼓励,从交谈式的“教”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找到答案。有了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大部分学生讲,学会所给学习任务并非难事。由于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每一个小组,所以还得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我在指导时首先叫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完成讨论内容。形式可分配每人一个问题,或共同完成每一个问题。然后在选一个督察员(以防有的同学乘机偷懒或捣乱)负责本组成员认真,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在这其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对于不太入群的学生,要采取一定的诱导手段最大限度的增加顽皮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三,要有相应的教师检查力度在小组讨论后,教师可灵活制定出相应的方法来检查学生的讨论质量和专心程度。 我针对少部分学生刚开始还积极性很高,慢慢的不太认真努力的情况,在讨论结束时进行提问(全班讨论,拿出相对完善的问题答案)时,被提问者(有时随机叫学号,有时有针对性地根据问题难易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什么都不会说的,(会说而说不对,或不完整都给予一定程度的鼓励和表扬,不给予惩罚),给予一定的惩罚,如课堂有空余时,可罚他给全班讲笑话,唱歌等,时间较紧时罚他参与值日。当这些方法还不凑效时,可规定只要组员什么都不会回答,小组其他成员也一起被牵连充为值日生,从集体荣誉感和个人羞耻感上激励他主动学习。作为特殊情况,偶尔使用,还挺有效。这类学生以后多少也会学着说一说,并主动参与进来。当然,在惩罚时要注意说话态度,让他们乐于接受并作改进。有时也会碰到屡教不改的学生,这时,可灵活地不让其他组员受连累,让他个人学习,教师个别耐心指导,也能增强他的学习自信心。 小组讨论完成后,并非就已完全达到学习目的,我在实践中常利用全班讨论。全班参与的讨论由于建立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因而几乎每个学生站起来都能谈出一些看法,我就利用提问少数,其他学生补充,纠正,教师指点,评价(教师主持,参与的方式可给学生一个答案的参照)。让他们明白自己学习已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为下次学习不断积累和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验,时间长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多有提高,慢慢的全班讨论还真有了“全班”参与的感觉,尤其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或问题,还没等发言同学说完,其他学生已纷纷开始反驳,气氛还挺热烈,这时,我允许他们畅所欲言,甚至不用起立,就把自己的见解表达了,形成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在这之中,学生思想的痕迹和动笔的行动已自然融入其中。教师教学生不同于种树,也不同于喂猪,一味给于养分就会有成效,你塞给学生知识(无论这知识多么地正确或深刻),还得靠他们积极感应,主动接受,否则,教师磨破嘴皮,恐怕只会换来学习的被动接受,限制想像力和创造力,甚至厌学。研究学生的性格,家庭,学习基础,方法,以及习惯等问题都应是新时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育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合理而科学的。只有深透研究学生并与之平等对话,只有教会学生怎样从自身实际来主动学习,他才能真正为自己学习,并获益终身。只有教会他们“渔”的方法和技巧,才会一生有“鱼”吃。从树立自学意识到了解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形成自我管理和学习的个性和能力,是我的教学过程也是目的。想以此达到让他们不仅在学习阶段能考好试,跨入社会后能终身自学并能做好“人”。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和教育教学形式的改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积极响应和配合教师教学,甚至思考自身,反省自我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利用高度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应是新的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只有学生的主动“放电”,才能培养他们创新精神,把优秀的文化传承变为灵动的思想,发现和修正现实的发展,才能促使教师培养的“人才”,不在是高分低能而被社会所淘汰。学生阶段是其人生成长过程的一部分,有着从不成熟到成熟,不知到知之较多,更多的趋势。任何人都不是生而知之的。因此,学生绝大多数不能很好地脱离教师的“教”和“指导”而完全靠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自学成才”。按年龄划分为不同阶段,按成长规律接受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的教师的“教”的现实学习规律和班级授课制,便是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也是有效传承文化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应运而生的。有此可知,我们在强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不能避开教师的“引导”而单独为之,教师教的方法恰当,“引导”得巧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下面是我对学生主动学习管理方式的一些探索:

(一) 自我学习管理(二) 学习过程自教(三) 小组讨论(四) 全班讨论,教师参与(一)学习自我管理: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人,应是他自己,(当然不把学习当一回事,人云亦云者除外),如果学生主动分析自身能力的高低,自身学习的优缺点,学习方法的可行性,然后有针对性地给自己提出弥补方法,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也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样的学生由于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也为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试想,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用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做读书笔记和课堂记录的人,他的知与不知还会不清楚吗?一个会经常积极地寻找自己想看并适合自己的书来读,还能随时联系实际思考在学习和生活中加以运用的学生,一个对生活有感悟,对社会仔细观察的学生,写作文时还会干巴巴地“挤牙膏”吗?他还会行不成对社会生活客观公正的立场和观点吗?其实,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自我管理的意义还远非在语文学习中,在整个学生阶段也是非常有用和必不可少的,从学生的终身发展上看,也尤为重要。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经常反思,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才不会被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所淘汰。(二)学习过程自教有了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行动作铺垫,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和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只要不是超出学生年龄和能力范围的学习内容,在学生一环扣一环的学习步骤上,按一定的程序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完全可能的,于学生讲也是力所能及的,同时,他们完成的效果远比教师口吐白沫的“讲”的结果都要好。我在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指导学生自教:1. 在预习的过程中自教刚进初一时,我利用几篇范文教给他们一篇文章基本的套路和方法,从自我预习,课堂学习,课后自我小结到复习,都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利用一些自读课文来训练他们的语文自学能力,一般放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巡视,检查,订正,指导,包括是否还有不会的生字词没查字词典,(教师个别询问学生读音,书写和解释等来提示学生),有价值的课文分析问题是否有遗漏,联系实际,该做那些思考等等,循循善诱地指导,适时地鼓励,往往能让学生信心百倍,热情高涨。问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开小差,打瞌睡,搞小动作,讲小话的现象越来越少,(面对面的与教师交流,注意力有所提高),一节课短短的45分钟,有种让我忙不开交的感觉,可很愉快,好象师生之间的一次次亲切会谈,距离不远了,心也近了。在我手把手指导了两个单元后,我放手让他们在预习中完成课文分析(如果你是老师,你要给学生从那些方面来分析课文)。从而要求学生学着对每一篇文章至少要提10个问题,并解答,学生由于有了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能力,很多都做得不错,有些学生的问题还提得非常有价值和水平。2. 在讨论中自教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极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潜力。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参考资料,学生大多都能完成得很好,由于是自己亲自进行的,所以集中的注意力更易于把握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便是此类学习的有效形式。可分两种形式,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人数2—5个左右,学习内容难度适中时,水平相当的学生一起讨论;难度教大时,好中差一起讨论,好的可起到教的作用。中间的变化也很容易。有时调整几个同学即可达到目的,对于还存在困难的小组教师可参与指导。在讨论中,都是与自己熟悉的同学合作,水平相差不是太大,亲切,自然,随便的学习氛围让任何一个学生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会因为紧张而不知怎样组织语言,害怕答错而顾虑重重,他们放得开,畅所欲言,另外,与同学切磋,积极性很高。就连平时不爱学习,回答问题一问三不知的问题学生,也积极参与,尽管还讲不出多少有价值,有见地的东西,但积极的参与,会自觉的动笔记一记,说一说,于他们也是一种进步(边远地区学生被动学习较多)。讨论尽管有诸多的益处,但如果教师主持,引导得不得当,往往会流于一种热闹的形式,表面看起来活泼生动,其实质确是自由散漫,而无效果。 怎样才能引导得当呢? 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不能把一篇文章盲无目的地抛给学生。毕竟,要大多数初一学生独立学习达到教学目的还不现实。我的实践经验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学生七嘴八舌提出自己找到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商讨修正,合并,整理出一定数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预习基础上讨论,查缺补漏,相对完善地拿出每一个问题的答案。比如,在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在学生纷纷提出问题的情况下与他们一起归纳,整理出以下问题:1. 课文有哪两个部分?能否颠倒?用哪些话过渡?找出来,并说说是怎样过渡的? 2. 找出文中的议论,抒情,描写语句,并说说哪些蕴涵了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感情?3.开头两句闻一多所说的话有何作用?抒情,描写语句,并说说哪些蕴涵了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感情?3.开头两句闻一多所说的话有何作用?4. 最后一段能否与前面合为一段?自成一段有何作用? 5. 16-20段一句话一段,能否合为一段?6. 找出文中的精彩语句来品析7. 16,17段的排比句有何作用? 8. 文章的语言大呼小叫,用大词,文言词,是否不朴实? 9. 文章标题好吗?为什么? 10. 选材有何特点? 11. 闻一多当街骂国民党是匹夫之勇还是深明大义? 其次,要有一定的方法指导 没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学生的讨论效率就会受到影响。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能闲着,在学生相持不下或有疑难解决不了时,要平等地参与到他们中去,边指导边鼓励,从交谈式的“教”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找到答案。有了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大部分学生讲,学会所给学习任务并非难事。 由于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