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达埔中学高一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达埔中学高一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达埔中学高一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达埔中学高一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达埔中学高一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达埔中学高一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项中正确表示肽键的是(

)A.─CH─NO─

B.CH─NO

C.NH─CO

D.─CO─NH─参考答案:D2.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A.n+m

B.n-2m

C.n-m

D.n+2m参考答案:A3.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膜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拍摄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不属于细胞的物理模型C.矿工中常见的“硅肺”是由于肺泡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引起的D.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参考答案:C【分析】考查生物膜的组成、细胞器的功能、物理模型等有关的概念。【详解】生物膜是指构成细胞结构的膜,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正确;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是实物图片,不属于物理模型,B正确;硅肺是肺部吸入硅尘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引起,C错误;真核细胞中存在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它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C。【点睛】硅肺的成因是易错点,应是吞噬细胞内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4.下列有关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B.都是由C、H、O、N

4种元素组成C.基本组成单位都是五碳糖

D.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参考答案:D5.蛋白质和多肽的主要区别是A.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B.蛋白质的氨基酸比多肽多C.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多肽大

D.蛋白质能水解成多种氨基酸参考答案:A6.光合作用分为反应①和反应②两个阶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判断,进行反应①的场所是_______,物质A在光下裂解为O2、________。(2)反应①为反应②提供的物质B是______,ATP为反应②提供了_________,CO2进入反应②中的_____循环后,与RuBP结合首先形成的是_______碳分子。(3)分离玉米叶片中的光合色素时,添加_______可以保护色素,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可以反映叶绿素b对_________可见光的吸光率。(4)为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同化与去向,用_________的CO2供给小球藻,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并将样品立即加入到煮沸的甲醇中。甲醇用以杀死小球藻并__标记化合物。浓缩后再点样进行双向纸层析,使标记化合物___。根据标记化合物出现的时间,最先检测到的是三碳化合物。猜测此三碳化合物是CO2与某一个二碳分子结合生成的,但当__后,发现RuBP的含量快速升高,由此推知固定CO2的物质不是二碳分子。参考答案:

(1).类囊体膜

(2).H+和e

(3).NADPH

(4).磷酸基团和能量

(5).卡尔文

(6).六

(7).CaCO3

(8).不同波长

(9).放射性14C标记

(10).提取

(11).分离

(12).突然降低CO2浓度【分析】反应①利用光产生氧气,应为光反应,所以A为水。反应②利用了二氧化碳和光反应的产物,应为暗反应。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B应为NADPH。【详解】(1)反应①为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光反应时水被光解为O2、H+和e。(2)由分析可知物质B是NADPH。ATP水解释放能量,并产生磷酸基团可用于暗反应。CO2参与暗反应的卡尔文循环。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后首先形成的是六碳分子。(3)添加碳酸钙可以防止酸性物质破坏色素。不同色素吸收不同波长的可见光。(4)追踪元素转移用到的方法是:同位素标价法,研究光合作用中碳元素的转移,应用放射性14C标记的CO2。甲醇用以杀死小球藻使反应停止,从而固定产生的化合物,之后对化合物进行提取。双向纸层析是分离各种物质的方法。反应突然停止时,反应物的量会突然增加,暗反应时RuBP与二氧化碳结合,题目中说RuBP增多,说明暗反应应当减弱。7.一棵桑树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A.细胞→个体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C.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D.细胞→器官→组织→个体→系统参考答案:C【考点】11: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解答】解:桑树是植物,没有系统,所以桑树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故选:C.8.请完成下面的概念图,并将下列生物或结构对应的序号填入概念图中。①大肠杆菌

②发菜

③蓝藻

④酵母菌

⑤霉菌

⑥HIV

⑦水绵

⑧SARS病原体

⑨细菌

⑩噬菌体参考答案:9.葡萄糖被彻底氧化分解时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来源判断正确的是

A.只来自葡萄糖

B.只来自水

C.只来自氧气

D.以上判断都不对参考答案:D10.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A.差速离心法 B.同位素标记法 C.沉淀法 D.吸水涨破法参考答案:A科学家用差速离心法能够分离各种细胞结构.其基本过程是:首先破坏细胞膜,形成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的匀浆;然后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考点定位】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11.下面是5位同学在显微镜观察实验中的具体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甲:用凹面镜对着光源以增大视野的亮度乙:用卫生纸擦目镜丙:使用低倍镜找不到细胞,于是立即换上高倍镜期望能快速找到丁:使用高倍镜已经看到细胞,但有些模糊,于是调节细准焦螺旋戊:发现被观察对象位于视野左下角,为将其移向视野中心,将玻片移向右上角A.甲、乙、丙

B.乙、丁、戊

C.甲、丁

D.甲、戊参考答案:C12.实施基因工程第一步的一种方法是把所需的基因从供体细胞内分离出来,这要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从大肠杆菌中提取的一种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能识别DNA分子中的GAATTC序列,切点在G与A之间。这是应用了酶的

(

)A.高效性

B.专一性

C.多样性

D.催化活性受外界条件影响

参考答案:B13.生长于较弱光照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并未随之增强,主要限制因素是A.呼吸作用和暗反应

B.光反应

C.暗反应

D.呼吸作用参考答案:B14.下列对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光反应过程中有ATP生成B.生成物O2中的氧都来自水的分解C.生成物葡萄糖中的氧都来自CO2D.暗反应过程中没有水生成参考答案:D15.转录和翻译是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的两个重要步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①两者需要的原料不同

②两者所需酶的种类相同③两者在同一场所中进行

④两者碱基配对的方式相同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B.只有两种说法正确C.只有三种说法正确

D.四种说法都正确参考答案:A16.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棉花纤维的粗与长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狗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D.玉米的圆粒和黄粒参考答案:B17.对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参考答案:C18.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因为细胞中无细胞壁有中心体⑨,所以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通过一个着丝点②相连C.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图示细胞含有中心体,但不含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A正确;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通过着丝点②相连,B正确;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⑤和⑥,C正确;在有丝分裂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是该生物体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所以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既有同源染色体,也有非同源染色体,D错误。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名师点睛】分析题图:图示含有同源染色体(④和⑦、⑤和⑥),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中①和③称为姐妹染色单体,②为着丝点,④⑤⑥⑦都为染色体,⑧是纺锤丝,⑨是中心体。19.某蛋白质由3条多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下列关于该蛋白质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该蛋白质时产生了N个水分子

B.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C.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N个肽键

D.合成该蛋白质至少需要20种氨基酸参考答案:B20.下列各项对组成细胞有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质中仅含有核糖核酸B.组成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C.多肽链在核糖体上一旦形成便具有生物活性D.质量相同的糖和脂肪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参考答案:B21.下图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参考答案:C22.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看不到染色单体的是(

)A.有丝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中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时

D.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时参考答案:D23.下列组合,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②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

③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A.①②④

B.③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参考答案:D24.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产生的配子是A.YR

B.yR

C.Yr

D.Yy参考答案:D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结合,D中Y与y决定同一性状却未分离,不可能出现。25.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C.施莱登和施旺发现了细胞,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创立者D.魏尔肖提出了“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参考答案:D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细胞学说没有揭示了生物体和细胞的多样性,A错误;细胞学说没有对所有细胞进行分类,B错误;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的细胞学说,但细胞并不是这两位科学家发现的,C错误;其他科学家对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的细胞学说进行了不同的补充,如魏尔肖提出了“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己存在的活细胞”,“新细胞是由老细胞通过分裂产生”,D正确。【点睛】熟悉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意义以及内容是判断本题的关键。26.下列物质变化示意图中,哪个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参考答案:D略27.具有DdTt基因型的个体进行自交,产生的子代中,ddTT和ddTt将分别占整个子代的比例是A.1/8和1/4

B.1/8和1/16C.1/8和1/8

D.1/16和1/8参考答案:D28.生物膜上的蛋白质通常与多糖结合成糖蛋白。糖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外的信号传导中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下列生理结构中,糖蛋白含量最高的可能是(

)

A.类囊体膜

B.线粒体外膜

C.细胞膜

D.内质网膜参考答案:C29.在完全显性且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ddEeFF与DdEeff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A.5/8

B.3/8

C.3/4

D.1/4参考答案:A30.如图甲、乙、丙、丁是某个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戊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分析回答:(1)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条,图中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2)图乙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图丙细胞处于图戊中的

段.(3)图戊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CD段形成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1)4

甲、乙(2)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BC(3)DNA复制

着丝点分裂【考点】6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分析曲线图:曲线图分别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变化,其中AB段是DNA复制形成的;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解答】解:(1)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都是4条;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和乙.(2)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图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图戊中的BC段.(3)图戊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31.下列有关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中共有的唯一单糖,它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B.动物乳汁中含有丰富的乳糖,一分子乳糖可水解为两分子半乳糖C.构成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但两种物质中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不同D.多数糖类中C、H、0原子数之比为1:2:1,因而糖类又被称为“碳水化合物”参考答案:C动植物细胞中共有的单糖有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A错误;动物乳汁中含有丰富的乳糖,一分子乳糖可水解为一分子半乳糖和一分子葡萄糖,B错误;构成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但两种物质中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不同,C正确;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之比为2∶1,类似水分子,因而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D错误。32.由51个氨基酸形成某蛋白质的过程中共脱水48个,则形成的肽键数目、该蛋白质含多肽链的条数、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的氨基数目各是A.48、3、51

B.50、3、3

C.48、3、48

D.48、3、3参考答案:D33.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100人,在一次体检中发现,其中有女性携带者5人,女性红绿色盲患者1人,男性红绿色盲患者8人,那么该工厂职工中红绿色盲致病基因的频率为A.5℅

B.10℅

C.15℅

D.12℅参考答案:A34.物质X在跨膜运输时规律与曲线②和③相符,则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吐参考答案:B②曲线图中,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物质浓度增加,物质跨膜速率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不再增加,原因是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③氧气浓度变化,不会影响运输速率,说明物质的运输速率与能量无关,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因此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以曲线图为载体,巩固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①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是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②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a.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b.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③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a.载体(核糖体);b.能量(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5.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做如下处理:在3支试管中加人等量斐林试荆并加热至50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深砖红色,丙呈蓝色参考答案:D【Ks5u解析】在知识方面需要知道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葡萄糖等,且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麦芽糖、葡萄糖等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来鉴定,还原糖的量越多则砖红色越深。图中的甲和乙属于实验组,丙属于对照组,且甲和乙之间可以相互对照。由于丙中没有用淀粉酶,所以不会出现还原糖,故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时只呈现斐林试剂的颜色——蓝色。甲和乙都加入了淀粉酶,但由于淀粉酶产生时的温度不同,乙中加入的淀粉酶产生时的温度适宜,所以乙中的淀粉酶浓度大,故产生的还原糖的量大于甲,因此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时,乙的砖红色要比甲的深。36.大肠杆菌等细菌与酵母菌相比,它没有A.细胞膜

B.细胞质

C.核糖体

D.核膜参考答案:D37.下表关于生物膜的探索历程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实例(实验)结论(假说)A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红细胞膜中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后是红细胞表积的2倍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电镜下细胞膜呈暗-亮-暗三层结构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A.A

B.B

C.C

D.D参考答案:D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红细胞膜中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后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说明生物膜由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正确;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不能证明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38.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将胰岛B细胞合成的胰岛素,分泌到胰岛B细胞外

C.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D.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参考答案:D39.下列各组生物中,具有细胞结构而没有核膜的是(

A.SARS病毒、颤藻、念珠藻

B.乳酸菌、蓝细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