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一中-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_第1页
甘肃天水一中-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_第2页
甘肃天水一中-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_第3页
甘肃天水一中-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_第4页
甘肃天水一中-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天水一中-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天水一中高一级-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让国宝开口说话的新颖角度、适应网络传播的“微纪录”样式、贴近年轻人日常的“萌言萌语”、各路高科技齐上阵的视觉奇效……都是助力《如果国宝会说话》成功的要素。但真实记录,才是纪录片的生命,一切的创新和包装都是为“真实”服务的,如果,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而让内容失真,反而会,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

()。不可否认,该系列纪录片在视觉呈现上,但为了追求这种好看却让内容失了真,在镜头前用戏剧化的手段来演绎历史,其根本目的是迎合后现代文化中的消费主义。反观《如果国宝会说话》,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一集5分钟,能打磨大半年。”这句话道出该片制作的关键在于。第二季创作扩大了文物选取范围,更为全面地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轨迹。另外,来自全国的50多家博物馆参与支持拍摄,使作品更加贴近学术前沿。而在制作层面,进一步采用新技术,呈现出精彩的动画演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本末倒置削足适履美轮美奂如琢如磨

B.舍本逐末削足适履光彩夺目精雕细琢

C.本末倒置生搬硬套光彩夺目如琢如磨

D.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美轮美奂精雕细琢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存在争议

B.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争议不断

C.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有争议

D.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争议不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B.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人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C.虽然观众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人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D.虽然观众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喋血(xuè)撂下(liào)磕磕绊绊(kē)忸怩(nie)

B.怯懦(nuò)踌躇(chú)似的(shì)包扎伤口(zā)

C.半晌(xi.ng)瞅见(chǒu)着恼(zháo)睚眦必报(zì)

D.创伤(chuàng)戊戌(xù)叱咤风云(zhà)发髻(jì)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惨淡诧异间牒欣然前往

B.和蔼编辑惩创殚精竭虑

C.暮霭苟活流言暗然神伤

D.流逝踌躇凶残绝秘文件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篇,内容分“风”“雅”“颂”三大类。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作者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D.《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7.下列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各扎成一个结,形如羊角,故称“总角”。

B.古人纪年由天干、地支组合而成,六十年为一循环,故称“花甲子”。

C.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4点.

D.《离骚》常以香草美人代表美好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人格。

8.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全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①五里一徘徊②便可白公姥③昼夜勤作息④本自无教训

⑤逼迫兼弟兄⑥我有亲父兄⑦否泰如天地⑧贵贱轻何薄

A.①③⑥⑦B.②③⑤⑥C.②④⑤⑧D.①④⑦⑧

9.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⑤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⑦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A.①④B.②⑤C.③⑥D.④⑦

二、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节选)

鲍鹏山

①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意。物理存在的屈原在纪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庇荫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②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诉说有三个对象:对君,对自己,对小人。简单地说,对君是忠,屈原标志着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履”的自由的否定,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

③忠而见疑,便是怨。这怨之来处,即是“忠”。由忠而见疑而产生的“怨”,是很近于“妾妇之道”的,是颇为自卑而没出息的。更糟糕的是,《离骚》还把自己的被委屈、被疏远、被流放归罪于小人对自己光彩的遮蔽,对自己清白的污染。这小人很像是第三者,插足在自己与君王之间,导致自己的被弃。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失意官僚普遍存在的弃妇心态,就是从屈原开始的。

④好在《离骚》中还有对自我的充分肯定与赞扬。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在屈原这样一位向君权输诚的人那里,这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表现得尤其强烈和突出:他那么强调自己、坚持自己、赞美自己。而且一再表明,为了坚持自己,他可以九死不悔,体解不惩。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在我们大力宣扬屈原忠君爱国爱民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他张扬个性的一面。这后一点,也许是屈原最可贵的东西。谁能像他那样让自己的个性直面世界的辗压而决不屈服?谁能像他那样以自己个性的螳臂去挡世界的战车?谁能像他那么悲惨,谁能像他那么壮烈?谁能像他那样成为真正的战士?

⑤在屈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见他的痛:“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屈原很执着地向我们诉说他受到的具体的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靳尚如何谗毁他……他起诉这些人对他个人的不公与伤害,指责他们道德上与智力上的双重昏聩。

⑥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这种锋利,一方面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就从这血泊中挺身立起。

⑦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看到了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看到了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又对人间的邪恶不停地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可他并不脆弱,并不告饶,决不退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于是,便出现了这样惊心动魄的对峙:一边是世俗的强大权力及权力控御下的人群及其观念,一边是孤独无依却一意孤行决不屈服的个人。屈原的伟大,即体现在这种对峙之中。所以,我曾在《屈原:无路可走》一文中说,“屈原之影响后世,是因为他的失败,这是个人对历史的失败,个性对社会的失败,理想对现实的失败。”

⑧屈原的作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关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血肉之躯与社会、文化发生冲突,并遭至毁灭的记录。所以,如果我们说,《诗》反映的是生活中的冲突,并因此被冠之以“现实主义”的名目;《骚》则由生活中的冲突深入到内心的冲突,是一个强悍不屈的个性心灵的痛苦心声。它体现了个性的深度、痛苦可以达到的深度,它是自我的觉醒,自我的坚持,自我的抗争,是追求自由、幸福与个人信仰的曙光。

(有删改)

10.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②③④三段肯定了屈原在《离骚》中对三种诉说对象的态度:对君是忠、怨,对小人是归罪、憎恶,对自己是赞扬、坚持。

B.第⑤段中,作者从主体、个性化程度、表达技巧等方面比较了《诗经》和屈原楚辞作品的不同。

C.这篇散文通过解读作品来挖掘屈原内心,塑造出了一个坚持自我、决不让步、愤怒而坚韧,代表个体向社会宣战的伟大斗士形象。

D.散文整体语言风格柔婉细腻、含蓄蕴藉,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旁征博引,把渊博的历史知识和丰厚的文化功底融入字里行间。

11.如何理解标题“面向风雨的歌者”?请简要说明。(6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①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十八岁行冠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称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的话。

B.苏轼勤政爱惜。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长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三、诗歌鉴赏(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6---17题

虞美人.寄公度(宋)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②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词上片写了残荷、落日、沧波、飞燕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苍茫渺远的秋景图,营造出苍凉高远的意境。

B.本词上片由上到下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营造出了苍茫萧索的氛围。

C.“贴云寒”,写出了燕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

D.最后两句实写远方友人也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表达相隔两地的人彼此思念。

E.作者借用了折梅相赠这一典故,试想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应该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

17.本词蕴藏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

四.默写题(每空1分,共10分)

18.默写

(1),靡有朝矣。

(2),不思其反。

(3)今我来思,。

(4),哀民生之多艰。

(5),固前圣之所厚。

(6),去日苦多。

(7),忧思难忘。

(8),依依墟里烟。

(9)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0),妾当作蒲苇。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43分)

19.请为以下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得超过15个字)(3分)

新华社上海11月2日电为解决租房市场房源信息虚假、价格不透明等问题,10月31日,北京租房新政策正式实施,住房租赁监管平台上线。此前不久,广州推出政府住房租赁平台——“阳光租房”;9月底,杭州市联合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打造的政府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也已正式启用。

“新华视点”记者发现,目前,全国十余个城市已出台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方案,均提及搭建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并明确了建设时间表。专家称,这是各地落实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关键一招”。当前,百姓租房存在几大“痛点”:虚假房源多;合同不报备,发生纠纷时租客维权困难;房东涨租、租期随意、二房东现象屡禁不绝;等等。各地推出的官方住房租赁平台,将通过收集和发布租赁信息、动态监测租赁信息、指导住房租赁价格等,有效遏制租房乱象。

标题: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岁月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请以“牵动我心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B

2.A

3.C

【解析】

1.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程度不同,前者指求末弃本,程度较重;后者指重末轻本,程度较轻;根据“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的语境应选“舍本逐末”。“削足适履”,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适应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和“生搬硬套”相比,前者更形象、更贴切;根据“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的语境宜选“削足适履”。“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以上按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所释)词义范围扩大,但形容电视节目的视觉呈现不妥。“精雕细琢”,对玉器仔细地雕琢,后来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认真细致;“如琢如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养,后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根据“一集5分钟,能打磨大半年”的语境,选“精雕细琢”。故答案选B。

2.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表达连贯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与上文衔接不紧凑,排除C、D项;“争议不断”与下文衔接不紧凑,排除B、D项。故答案选A。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本题,“观众虽然……但……”语序不当,分句主语不同,第一主语应放在第一关联词的后面,排除A、B项;“被……所吸引”结构混乱,应为“被……吸引”,排除B、D项;“抓住眼球”搭配不当,可改为“抓住人心”,排除A、D项。故答案选C。

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从题干来看,要求选出的是“全都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字形结构、词语意思进行辨析,尤其要关注多音字。

A项,“忸怩”的“怩”应读ní;

C项,“半晌”的“晌”应读shǎng,“着恼”的“着”应读zhuó;

D项,“创伤”的“创”应读chuāng,“戊戌”的“戌”应读xū。

故选B。

5.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时可通过语音辨析、字形辨析、语义辨析、结构辨析、语境辨析等方法判断用字是否正确。A项,“间牒”应为“间谍”,指潜入敌方或外国,从事刺探军事情报、国家机密或进行颠覆活动的人。C项,“暗然神伤”应为“黯然神伤”,是指心神悲沮的样子。D项,“绝秘文件”应为“绝密文件”,指极端秘密的文件。

6.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错误。应为“编年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故选C。

7.C【解析】此题考查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表述错误,【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相当于19时至21时。

故选C。

【点睛】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8.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言文实词中偏义复词能力。偏义复词:是指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合成一个词,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