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历史必修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具有上古血缘纽带和部落联盟体制遗存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始皇帝”的来历:嬴政统一全国后决定称皇帝,“皇帝”之称实际上就是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合称。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郡县制的建立:起源于春秋后期。秦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县”隶属于“郡”,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形成原因:(1)宗法分封制的破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战国时期,各大国国君擅自称王,卿、大夫夺位的政变也时常发生,田氏代齐、三家分晋是其中的典型事件。诸侯争霸战争逐渐演变为兼并统一战争。为增强竞争力,各诸侯国纷纷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进行变革,以法律的形式打破宗法分封制,确立封建制度。秦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统一日益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经过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也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内容:(1)皇帝制:秦王赢政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规定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2)中央官制: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3)郡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郡、县属于皇帝直接控制的地方政权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完全听命于皇帝,无独立特权。郡县制推行是中央集权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4)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更好地发挥应有效能;制定细密、严苛的秦法,秦法成为赢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负面影响: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3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A.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①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又废除秦朝苛法,有所损益。②汉朝实行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习惯称三公。③西汉汉武帝时用布衣为相,用身边侍从、秘书为尚书令等形成“中朝”,用三公九卿的机构称“外朝”。④东汉光武帝时扩大尚书台的权力,成为决策的中枢机构。⑤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⑥隋朝以尚书省,內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⑦隋唐时期,还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⑧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合称“二府”。后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削弱相权。⑨元朝综合汉蒙政治制度,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B.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①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继承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二制并行。郡守和丞相分别是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汉武帝时,解除王国军政大权,分全国为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②东汉时期,刺史逐步增添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到东汉末年,州逐渐演变成地方行政区。③隋初,隋文帝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制。④唐朝中后期,设置藩镇,形成藩镇割据局面。⑤北宋初年,宋太祖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宋朝地方政权分为州县两级。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特点:从汉至元,中央严格限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内阁设置:明太祖废除丞相后,重要政务都要皇帝亲自处理。为了分担皇帝压力,明成祖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明代的内阁制度至此正式确立。评价: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军机处设置:清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跪奏笔录.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它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但却导致了一人独尊,将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枯。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国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A:鸦片战争1840-1842虎门销烟;1939年6月,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沿海门户;(3)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国商定(协定关税).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C.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战役:丰岛海战、辽东之战、平壤战役、黄海大战(管带邓世昌)、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定〈〈马关条约〉〉(1895)(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极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款2亿两白银。(3)、开放重庆等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4)、允许日本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反映帝国主义时代侵略特点)影响:①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划分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②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使得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③在华投资办厂(资本输出),使得西方列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劳动力和市场,沉重打击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D.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爆发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结果:清政府与侵略者签定了《辛丑条约》。内容:(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赔款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这样的使馆界就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3)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这样,京津到山海关一线的广大地域,就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4)惩办“首祸诸臣”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面抗战地的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建立的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建立的过程: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帝出中国。②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④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建立的意义: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有工、农、兵、学、听商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侵华日军罪行:日本军队用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等残酷手段残害中国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建立汪精卫等伪政权进行殖民统治。在占领区推行“治安肃正运动”、“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进行残暴的统治。对敌后抗日根据地频繁“扫荡”,,实行残暴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宣言(2)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3)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4)关外人民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拒收日钞,要求政府对日经济绝交。(2)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正面战场:①平型关伏击战:1937年太原会战中八路军115师开赴山西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②台儿庄战役:1938年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敌后战场: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战胜利的意义:①国内: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②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胜利的原因: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目的与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内容:a.土地分配方法: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b.提高妇女地位:如可分得土地、参加考试、参军任职等。《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落后性:把封建自然经济作为理想化的追求目标,排斥商品经济,与工业化、近代化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空想性:平分土地无法实施,绝对平分产品更违背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施的原因:从客观上说,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从主观上说,平均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资政新篇》
这是太平天国在后期颁布的一个重要文件,是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内容: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经济: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厂,奖励技术发明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文教: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评价:进步性: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空想性:《资政新篇》: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加上缺少必要的条件,所以没有真正实行.历史地位:①它坚持斗争14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②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③它提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成为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1)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中国同盟会:目的:为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组织基础: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领导人:总理孙中山。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创立民国——民权(是核心内容);平均地权——民生);(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中华民国的成立成立: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是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辛亥革命的意义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①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④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⑤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五四运动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过程: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具有反帝反封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第二阶段:6月5日以后中心:上海主力:工人(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舞台)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②各阶层的作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③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中共一大: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制定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是新型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影响: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国民党“一大”:1924年初,广州;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6、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1926年7月,开始北伐,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也被打败,取得了巨大成功。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和红军长征。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领导人:贺龙、叶挺、朱德、周恩来等;影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10月,率领工农红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长征:原因: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内容:A、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C、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评价:A、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B、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长征结束。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全国的抗日战争的开始。过程:A、日本政策:战争期间,日本军队用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等残酷手段肆意残害中国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日本采取“以华制华”的策略,通过建立汪精卫等伪政权,进行殖民统治。B、国共关系: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①正面战场:抗战初、中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党组织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十几次大的会战,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持久战”。②敌后战场:中共坚持敌后抗战,1937年9月取得了八路军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平型关大捷。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C、历史地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结束。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意义: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做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四分之一的大国里扫荡了帝国主义的势力,从而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这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④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的经验表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北京。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做家做主的新时代。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一届人大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②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①背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②目的: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平等地位与共同发展。③法律保障: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同时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④五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⑤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曲折性。“文革”动乱是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措施及成就: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首要环节);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法制建设,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选举.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制国.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意义:使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一国两制”:一是指同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指两种政治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形成背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形成过程: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叶剑英提出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方针;20世纪80年初,邓小平提出构想并全面阐述;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实践: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可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挫败外来势力阻挠中国统一的阴谋,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原则立场:“一国两制”,和平解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2)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重大外交活动: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省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并且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2.简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背景:①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②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重要的力量③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成就: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打破了美、苏两大霸权对中国的“围堵”,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正常交往,为七十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3.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2)1972年尼克松访华成果:《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又称《上海公报》)意义:a.中美之间结束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中美关系的缓和,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的关键。(3)《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两国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订了联合声明;随后,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意义: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局面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主要活动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合理、公正地解决。(两伊战争问题、柬埔寨问题);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作为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主要活动(1)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2)加强与东盟的合作:1997年,对东南亚金融危机采取“感同身受,同舟共济”的态度;加强与欧盟的合作;(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在上海成立。六个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2001年上海峰会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了解古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古代希腊的地理理环境: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希腊小国寡民(古代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以工商、航海为主,向海外殖民扩张(民主的经济基础,富有开拓、冒险精神)。古代希腊的成帮制度: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性:①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了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②雅典民主制度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保证了他们较高程度的自由,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③处于群众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也减少了决策失误。局限性:①雅典民主制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②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不同,它仅仅是对男性公民群体而言,而非公民,女性都不能享有。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局限。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作为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篡》《查士丁尼新敕》罗马法的影响:(1)罗马法对当时的影响:维系和稳定了帝国的统治。(2)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①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②它不仅成为后来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其影响还波及到亚洲和整个世界。③罗马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后世许多法律制度和原则都可以从罗马法中找到源头,成为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法律遗产。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权利法案》(1)目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颁布系列法案限制王权。(2)概况: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法案规定,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3)影响:确立了议会的权利,限制了王权,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前期,英国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会议,成为实际上的首相,内阁对议会或首相负责,这就形成了责任制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实行分权原则。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1787年宪法地位: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宪法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民主原则。宪法的局限性:如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拥有与白人同等的权利,留下了种族歧视的烙印。意义:它所确立的联邦制度、三权分立开创了世界先例,有力维护了美国的独立和统一。该宪法是资产阶级最早的成文法,它的颁布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共和政体,进步巨大,影响深远。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突出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原则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立法权:属于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可用2/3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的否决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的主要规定(1)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妇女、军人无投票权)。(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可任命文武官员,提出法案,可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议会对宪法作了修正和补充,将《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为国庆日。宪法的一条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①行政权=1\*ALPHABETICA、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各邦保有一些民政自治权,而军事、外交、海关、货币、民法、刑法等权力均归中央政府。=2\*ALPHABETICB、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联邦主席,并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3\*ALPHABETICC、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首相是帝国唯一的大臣,首相之下不设立各部。②立法权: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帝国国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产生,有权提出法案并行使预算审查权。但帝国国会的立法必须获得联邦议会的多数同意。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代议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调节、缓和了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①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③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④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开始指导工人运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原因——临时政府企图偷袭国民自卫军的阵地巴黎公社的建立:经过1871年3月18日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经过选举产生自己的政权——公社巴黎公社政权建设:政治: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经济:维护劳动者利益;组成工人合作社;改善劳动条件。教育:用世俗教育全面代替宗教教育,实行义务教育。意义:(1)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2)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1)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必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决非简单地推翻旧政权即可一蹴而就。无产阶级的解放不仅仅是一场革命,还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2)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的领导。(3)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要建立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经过:A.二月革命(1)背景:一战造成俄国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1917年俄国发生“二月革命”(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结果:①推翻沙皇专制统治;②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B.《四月提纲》:(1)作者:列宁(2)内容: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实行土地改革,退出战争.(3)意义:称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逐渐得到人民支持拥护.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使俄国在短时期内摆脱封建残余的束缚,建立新型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指明了寻求解放的道路。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经过(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造)。(4)三大改造的完成:时间:1953年到1956年底部门: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结果: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2.意义:1)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几千年的阶级剥削的历史基本结束了;2)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A.杜鲁门主义(1)铁幕演说: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美国对苏“冷战”的序幕。(2)杜鲁门主义: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遏制共产主义”,史称“杜鲁门主义”。冷战正式开始。B.马歇尔计划1947年针对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的经济困难,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它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1949年,美国、加拿大、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定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5.华沙条约组织建立为了应付美国的扩张和威胁,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从而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约”北约和华约的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积极: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消极:(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2)美苏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3)美苏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2.简述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共体的形成: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原因:20世纪50年代,西欧国家随着自身实力的恢复与增强,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要求改变战后初期受美国支配的局面。同时,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6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2)扩大:70年代英国等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形成后政治经济联合的表现: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加强科技合作。影响:随着实力的增强,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在政治上,它们也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它的对欧政策,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表现: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8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2)原因:①战后日本的社会改革和民主改革,进一步扫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奠定了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②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③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大量订货的剌激④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方针,制定适合国的经济发展战略⑤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3)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日本开始谋求国际舞台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不结盟运动兴起:(1)原因: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了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2)概况: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的倡议下,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3)奉行的政策:非集团、不结盟政策(4)意义:第三世界兴起,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经济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以及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或:中国的振兴),共同构成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中国的振兴(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仍然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表现:我国已与俄罗斯、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意义: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丰富和完善,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3).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表现:2001年,中、俄及中亚四国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意义:在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方面做出了贡献。(4).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工作表现: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开展的各项工作,并在联合国事务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建设性努力。作用: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信赖和赞誉,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时间:1991年,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标志:苏联完全解体,标志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2).“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具体表现特点:“一超多强”(美、欧、日、俄、中)表现:a、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b、欧盟成立: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经济政治一体化,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今25国),1999年1月,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欧盟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c、日本:经济大国,并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俄罗斯:继承前苏联政治遗产,加强经济改革(特别是普京的务实政策)e、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提高。(3).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标志: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得到成员国的批准并生效,欧洲联盟成立,简称欧盟。影响: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4).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①综合国力增强,已是政治大国②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③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制止亚洲金融危机恶化做出了贡献(5).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①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②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③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④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⑤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⑥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⑦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7.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至此,苏联完全解体,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坍塌,两极格局最终瓦解。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1、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目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美国)多强(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2、多极化趋势加强对世界的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及基本特点。耕作方式1.西周及其以前,耕作工具以耒、耜为主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逐步成为主要农具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在农业生产中运用。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铁农具逐渐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发明后,铁农具得以迅速推广,促使我国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3.唐代,传统步犁基本定型唐代,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曲辕犁的突出特点是将旧犁的长辕、直辕改为曲辕,使得犁更加轻便灵活。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演变:井田制商代就已出现,因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形,所以得名,西周时期达到鼎盛,春秋时期瓦解,战国时期废除。特点:井田之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2.春秋时期井田制的破坏原因: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大量“私田”被开垦出来;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各国的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表现:春秋时期大量“公田”被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贵族间争夺土地的现象也频繁发生。3.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私有主要是通过各国的变法改革得以实现的。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商鞅变法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制,并允许土地买卖。同时,商鞅还实行“依军功行田宅”,即奖励军功,培植了一大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这样,通过变法运动,土地私有制在各国普遍确立起来,并成为我国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基本特点其一: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其二: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其三: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其四:生产模式——精耕细作其五: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丝织业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1)上古时代:人们已学会养蚕缫丝;(2)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3)汉代:丝绸源源不断外销,中国获得了的“丝国”称号;(4)唐代:出现缂丝技艺。2.冶铸业的发展:青铜时代:a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b青铜冶铸业发达的表现:冶铸方法先进;青铜器数量多,种类齐备,使用广泛,技艺精湛;冶铁业的发展A、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B、汉代:开始用煤作冶铁的燃料;C、北宋时:普遍用煤冶铁;D、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E、明朝时:流行用焦炭冶铁。3、陶瓷业的发展制陶业A、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B、仰韶文化中期:C、大汶口文化晚期;制瓷业的发展—瓷器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A、东汉晚期:烧出成熟的青瓷;B、南北朝时:成功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C、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至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D、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E、元代:烧成了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F、明清: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瓷器与丝绸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原始晚期)②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民营、家庭)③地域分布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④生产水平长期领先于世,产品远销欧亚非⑤官营: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中后期不断萎缩。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主要生产军用品和皇室、贵族消费品;私营:不断发展,明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⑥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受农业制约(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始末期:出现偶尔以物易物行为,产生原始商业2.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产生(“商人”一词由来)3.周朝: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4.春秋战国:a.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出现许多大商人;b.各国纷纷铸造货币,黄金、白银也开始用为货币;c.商业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5.隋唐:发展原因:政治统一、大运河开通、开明政策发展表现:a.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都会;定点-市坊分隔;定时-市白天定时开放;西域、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频繁6.宋:a.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b.打破日中为市限制,夜市兴盛c.打破市坊界限,店铺随处可设d.品种速增,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城市中出现不同类型的集市7.元:广泛流通纸币。8.明清:a.城镇经济空前繁荣,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b.广泛使用贵金属白银,便利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集聚c.涌现出许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晋商。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①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②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③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④城市商业经济发达⑤汉至明朝前期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⑥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聚。⑦商人群体活跃。⑧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⑨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重农抑商”:基本含义:重视农业,抑制手工业和商业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2、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汉高祖严禁商人“衣丝乘车”和购置土地,并“重租税以困辱之”。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4、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大势,依然坚持抑商政策并实行闭关,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影响: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重农抑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已相当活跃,“重农抑商”政策就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强化了自然经济,而且造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海禁”政策及其影响含义:严格限制中外交流。影响:消极作用占主流地位。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农民贫困,购买力十分底下,影响了国内市场;②地主和大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③政府重农抑商,对工商业限制经营、苛税盘剥;④闭关政策限制海外贸易,不能拥有国外市场。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经济结构的变动①鸦片战争前,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②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大量手工业者、农民破产③由于列强对中国原料和农产品的掠夺,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④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洋务运动背景: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②有识之士(洋务派)的认识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实践活动: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号,开展起来。①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官僚资本性质)。代表: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最大)。②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代表: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煤矿。地位和作用:①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近代工业、近代海军、近代教育。②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也起了一定抵制作用;对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起了促进作用。洋务运动破产:①表现: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说明洋务派“求强”、“求富”的愿望破灭,洋务运动破产。②根本原因:洋务运动只重视技术上的变革,没有动摇落后的政治体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①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自身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也不可能成长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机器工业。②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③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④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⑤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并不是在自身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自然地发展起来的,而是在欧风美雨的刺激下产生的。是鸦片战争后,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兴起的。欧风美雨使中国封建经济结构逐渐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开辟出一定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而当时的一些封建官僚、买办、商人的投资成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原始积累的来源。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一阶段:1912民国成立——1918一战结束状况:进一步发展阶段(短暂春天、黄金时期)原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压迫,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外部条件);②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如抵制日货等以及“实业救国”风气的形成,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二阶段:1918一战结束——192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夕状况:发展受挫原因:①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加紧对华侵略②封建主义的压迫控制、封建军阀混战,没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第三阶段: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状况:获得显著发展(夏天)原因:南京国民政府推出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措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得到显著发展。第四阶段:1937-1945年抗战时期状况:日益萎缩(秋天)原因:①沦陷区,日伪政权疯狂的经济掠夺,日本侵华资本膨胀,毁坏或吞并民族工业②国统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空前加强。官僚资本乘战时民族工业之危,吞并民营企业,进行大规模掠夺。第五阶段: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状况:陷入绝境(冬天)原因:解放战争时期,为内战筹集军费,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掠夺措施①国民政府加紧剥削人民,苛捐杂税多如牛毛;②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③寻求美国的援助,使美国资本和商品大量涌入。④官僚资本依赖垄断地位排挤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苦挣扎的。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控制下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②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③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④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使之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①1953-1957年,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功起步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同时做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因此全面展开。②1956年中共八大作出了正确的决策内容:a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大会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影响: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③1958-1960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运动,犯了急于求成的严重“左”倾错误背景: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影响:“左”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群众生产积极性严重挫伤;造成连续三年的严重困难时期(1959-1961)。④1960-1966年,开始纠“左”,调整国民经济取得很大成就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⑤1966-1976年“文革”时期,“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国民经济损失惨重。经验:党勇于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犯了错误,就严肃对待,勇于正视,努力纠正,体现党对国家、人民的忠诚态度和负责的精神。并且在50-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仍取得丰硕的成绩。教训:①必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矛盾和基本国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是坚持和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基础。②必须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③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⑤要健全民主和法制,正确处理领袖、政党和群众关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防止个人崇拜,保证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⑥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既防右又防“左”,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①会议针对过去管理体制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②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会议指出:现行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让地方和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大力精简各级行政机构;应该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解决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问题,从而发挥中央、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使整个经济普遍地蓬勃发展。③会议深入讨论了农业问题,认为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明确提出要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肯定了包括“包工到组”“联产记酬”在内的多种形式。④对外开放方面,全会指出:应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而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局面。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背景: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束缚,中国农村实行的是集中管理、集中劳动、统一分配的僵化体制,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经济处于徘徊状态。内容:①概念: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②步骤:安徽、四川率先实行——1978年底11届3中全会提出应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但当时还“不许包产到户”——1980年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双包”生产责任制——1982年,中央认为“双包”责任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从此全国推广。安徽凤阳,最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川广汉,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作用:把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为中国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转化创造了条件。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不能解放生产力。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以改革总揽全局,把改革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随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改革内容:①改革管理体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②改革所有制,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③改革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④改革分配制度,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⑤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目标是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2)影响: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经济特区的创办:①含义: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方。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4 生物的分类》课件
- 医疗卫生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 国防建设目标
- 2024年山东客运上岗考试都考什么
- 2024年西安客运从业资格证操作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衡阳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
- 2024年清远客运从业资格证的考题
- 2024年西宁客运从业资格模拟考试
- 2024年湖州道路客运资格证考试题
- 2024年焦作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板
- (正式版)JTT 1482-2023 道路运输安全监督检查规范
- 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平台建设及运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MOOC 综合英语-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二模语文高分范文2篇:简单并不简单
- 幼儿园主题网络图
- MOOC 人像摄影-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印学话西泠》参考课件
- MOOC 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江苏无锡市江阴市江南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学教材、教辅征订管理制度
- (高清版)DZT 0213-2002 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