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情深:网络与大众文化_第1页
一网情深:网络与大众文化_第2页
一网情深:网络与大众文化_第3页
一网情深:网络与大众文化_第4页
一网情深:网络与大众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00R200

理解大众文化

四、一网情深:网络与大众文化张斌博士/副教授(上海大学影视学院)E-Mail:zhangbin111@你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轻易就把我困在网中央

我越陷越深越迷惘路越走越远越漫长2《时代》封面上的“网事”3本讲主要内容5.1、网络的产生发展与网络社会的崛起5.2、网络文化及其特色5.3、网络时代的艺术与审美5.4、网络与公共领域45.1、网络的产生发展与网络社会的崛起5.1.1.计算机的发明和网络的产生

5.1.2.互联网的基本特征5.1.3.网络社会的崛起55.1.1.计算机的发明和网络的产生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莫奇利任总设计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它重30吨,占地170平方米,共用18800个电子管,用十进制计算。61969年,在美国国防部的主导下,第一代计算机网络ARPANET诞生,这就是国际互联网的前身。71970s,第一代PC问世。右图是第一代苹果个人电脑。81990年,美国国防部正式取消阿帕网,取而代之的是美国科学基金会网NSFNET。1995年,NSFNET实现私有化,美国政府不再为网络的主干网提供资金,互联网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9互联网与万维网(worldwideweb)万维网只是互联网的界面之一。它得益于马克·安德森和埃里克·宾纳发明的网络浏览器“马赛克”。它和微软的视窗系统一起,让互联网进入普通民众中。10中国1986年启动CANET,1987年建立第一个电子邮件节点,9月20日一位学者通过互联网将一封名为

“AcrosstheGreatWall,wecanreacheverycornerintheworld”(越过长城,我们能达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电子邮件发往德国,中国从此进入互联网时代。11

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了1494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65.5%,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12

5.1.2.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电脑之间的互联还是电脑与人之间的互联?把网络看成电脑之间的连接是不对的,相反,网络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了。互联网的最大成功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对人的影响。

——戴维·克拉克13作为交流工具的互联网互联网对于人类而言首先是一种传播和交流的工具。私媒和公媒。1415作为互联网核心特征的开放性。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分布结构从技术上决定和保证了它的开放性特征。“无论是通过法律还是炸弹……讯息还是传送出去了,不是经由这条路,就是走另外一条路出去”。——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16

5.1.3.网络社会的崛起

当网络成为人的生活方式的时候,这一社会就进入了网络社会。人们依赖网络,使用网络,发展网络,网络成为社会的中心结构因素。171819198220215.2、网络文化及其特色

网络文化,在这里是指通过国际电子计算机网络传播的各种人类符号表意系统。网络文化具有两重意思或两种形态:

第一种是指在因特网传播中生成的文化。第二种则是指借助因特网的媒介技术去传输的文化,即在因特网上传输的现成文化。22怎样把握网络文化的特色?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D.Lasswell)认为大众传播涉及五个层面:谁(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对谁(To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s)23网络言说主体:谁与对谁的互换网络文本形态:说什么和渠道的合二为一网络传播语境:何种条件下有何效果24考察网络文化特征的三个主要方面

5.2.1.言说主体:虚拟化、交互性的符号自我

《我为什么上网?》

第一,虚拟化

第二,交互性

第三,符号性

25我为什么上网?

我为什么上网?/因为我虽然长得像只豺狼/却不折不扣是只羔羊/……于是/我们拥有了思想/在漫天阴暗里“轻舞飞扬”/我为什么上网?/因为我能摇身一变就是绅士的模样/所以我出了公司、进了银行/我笑容成熟并且灿烂/在每一个社区里/瞄准不计其数的花房姑娘/——她们既丑陋又漂亮/甜言蜜语她们魅力难挡/……

我为什么上网?/因为我能随时随地变作迷人的流氓/所以我蹲过苦窑、摆过地摊/我态度轻浮并且嚣张/在每一个黑夜里/追随一束擦身而过的馨香/——她们既矜持又放浪/波涛汹涌她们消极抵抗/我可以用九万里的沧海/汇聚成诱惑的船桨/也可以顺手抄袭何勇的叫嚷:/我没有汽车/也没有洋房/我只有一张吱吱嘎嘎响的床

我们上网/我们随心所欲地涂画淡抹浓妆/我们挖空心思地拼凑奇形怪状/悲惨地高尚/快乐地肮脏/可我们为什么还迷惘?/仍然没有进化的方向/我们找寻天堂/却只找到幻像/朦胧中听到一声巨响/那是尼采在说:上帝死了/……26虚拟化:网络言说主体的自我扮演方式

网络言说主体是一种“人机共名体”27交互性:网络言说主体的自我生成机制

网络言说主体所进行的言说行为具有作者和读者的双向属性,而且两者的身份随时可以进行互换。传统言说主体的神圣性和接受的被动性被颠覆了。“我们找寻天堂,却只找到幻像,朦胧中听到一声巨响,那是尼采在说:上帝死了。”2829符号性:网络言说主体的自我存在形态

“泛人”与其说是人与人在交流,不如说是语言和语言在交流。305.2.2.文本形态:超文本性界面第一,界面文本。所谓“界面”即interface,本意是指两个系统之间通信的场所,也就是多种信息源面对面的交汇场所。

第二,超文本性。网络文本界面和传统界面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是一个超文本性的界面。

31界面文本

32超文本性(hypertextuality)

超文本是一种大型化的“超级”文本(容量)。海姆

超文本是一种多维文本(呈现方式)。超文本是一种无纸化的文本(媒介基础)。超文本是动态开放的文本(传播途径)。《为了忘却的纪念(现代版)》33海姆描述他理解的“超文本”

在一个文本中,或一整组文本中,栈[1]可以关联起所有的东西。这样,文本就变成了超文本,在超文本中,文本的每一样东西都和文本中的其他东西相互关联。超文本就是电子的文本间性(intertextuality)——所有文本的文本——超级文本。

[1]

指stack。34为了忘却的纪念(现代版)

我早已想说一点话,写一点文字,关于初中时的一个知心好友。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有关她梦魇般的蜕变,总时时揪痛我的心,迄今不曾终止,我只想借此耸身一摇,将这情感宣泄,给自己轻松一下。355.2.3.传播语境:虚拟现实

所谓虚拟现实,指的是网络通过数字化的处理方式,建构起现实的图景,为我们提供处身在一个真实空间中的幻觉。在这里,网络的语境空间既是虚拟的,又是现实的。一方面,它是现实的虚拟,是实际生活中各种欲望的真实性表达;另一方面,它是虚拟的现实,一切欲望的满足和意义的交换,又都是虚幻的、虚拟的,因而又是对现实的超越和夸张,成为对生活的想象性表达。

鲁迅的网络纪念馆

张国荣的网页36鲁迅的网络纪念馆

37张国荣的网页

38上面我们从网络传播主体、网络文本形态、网络文化语境三个角度,依次论述了网络文化的符号自我、超文本性界面和虚拟现实等三种角色。期中超文本性界面是会聚网络自我的符号表达平台,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而正是借助于这种表达,网络主体成为一种奇妙的符号性存在;与之相应,网络文化也就运行在一种真实和虚拟的情境之中,成为一种虚拟现实。简单讲,符号性、界面性、虚拟性成为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395.3、网络时代的艺术与审美

第一,网络对传统艺术与审美的影响首先体现为一种所谓“艺术作品的大众化”。

Flash

第二,网络对传统艺术与审美的影响还体现为一种“审美趣味的日常化”。

第三,网络对传统艺术与审美的影响还体现为一种“艺术媒介的泛化”。

40Flash415.3.1.网络文学痞子蔡宁财神李寻欢湘夫人俞白眉安妮宝贝慕容雪村当年明月十年砍柴南派三叔黄易……421991年王笑飞在海外创办了中文诗歌网。中国留美网络作家少君,1991年4月在网络上发表《奋斗与平等》,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一篇中文网络小说。1994年2月,方舟子等人创办了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1995年3月诗阳、鲁鸣等人创办第一份网络中文诗刊《橄榄树》。1998年,电子公告栏(BBS)上出现了蔡智恒所著的第一部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中文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1999年开始,更多的文学网站如榕树下、收费文学网站博库等大量成立。43“网络文学十年盘点”09年6月25日日正式在京落下帷幕,十佳优秀作品揭晓:《此间的少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新宋》《窃明》《韦帅望的江湖》《尘缘》《家园》《紫川》《无家》《脸谱》。44十大网络小说《小兵传奇》、《搜神记》、《极品公子》、《佣兵天下》、《紫川》、《飘渺之旅》、《风姿物语》、《诛仙》、《鬼吹灯》、《都市妖奇谈》45网络文学的特征:狂欢精神大众性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作品以供人阅读,网络写作是一种自由的、开放式的话语狂欢活动。网络使原本产生于民间的文学重新回归民间,网络文学因而是一种真正的大众的文学。46自由性与游戏性发表渠道极度自由;精神自由:自娱消遣、逃避孤独是网络写作的主要动力。47互动性和开放性网络文学打破了传统的读者和作者的绝对划分,使创作成为一种集体行为。接龙小说:《E情战事》《风中玫瑰》48去神圣化的语言游戏。戏拟与反讽解构与改写49戏拟与反讽索额图听了,皱起眉头,说:“竟然有这样的事!政府三令五申,要树立为民办事的观念,禁止乱收费,怎么下面还这么搞。不用担心,我回去下个文,一个月内全面改观。”商人们听了,都不禁喜上眉梢,连声道谢。索额图摆摆手,说:“还有一件事,差点忘了。我们那里的那顶轿子,也已经太旧了,所以开了会决定重新买一顶,不过最近经费不是很充足,看来又得麻烦大家了。”

——《文嚎版鹿鼎记》50解构与改写四个人走到这里,前边一片密林,又没有路了。“悟空,我饿了,找些吃的来。”唐僧往石头上大模大样一坐,说道。“我正忙着,你不会自己去找?……又不是没有腿。”孙悟空拄着棒子说。“你忙?忙什么?”“你不觉得这晚霞很美吗?”孙悟空说,眼睛还望着天边,“我只有看看这个,才能每天坚持向西走下去啊。”“你可以一边看一边找啊,只要不撞到大树上就行。”“我看晚霞的时候不做任何事!”“孙悟空你不能这样,不能这样欺负秃头,你把他饿死了,我们就找不到西天,找不到西天,我们身上的诅咒永远也解除不了。”猪八戒说。“呸!什么时候轮到你这个猪头说话了!”“你说什么?你说谁是猪?!”“不是猪,是猪头!哼哼哼……”孙悟空咬着牙冷笑。“你敢再说一遍!”猪八戒举着钉耙就要往上冲。“吵什么,吵什么!老子要困觉了!要打滚远些打!”沙和尚大吼。三个恶棍怒目而视。

——《悟空传》5180%的网络上的写作都是令人生厌的,10%由于思想偏执而让人发狂,而只有10%是精彩而有趣的,值得让人拼命地想看完它的余下部分。——杰克·明戈(当代作家)525.3.2.博客文化私人书写幻觉。“草根”幻象。围观力量。53545.3.3.短信文学凭借人们对短信已经形成的习惯依赖,短信已经是人体“不可分割的电子器官”。

——千夫长(手机小说家)55Whysopopular?经济实用,费用低廉操作方便,即发即收,互动性强自由保密,符合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文化心理,便于沟通情感56文本无声、精确和耐久的优势——始终对声音的优势——终于再一次显示出自己的勇气。

——保罗·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57由短信形成的短信体,具有诗歌的简洁、灵动、含蓄;笑话的机智;相声的“包袱”;小小说的精致;散文的优美,一种新的文学语言景观已经形成。

——王一川《新编美学教程》58短信文学的特点简短。由于受制发送字数的限制,使得段子、民谣、打油诗、成语、歇后语、对联、顺口溜等文字简洁的文体构成了最常见的短信体,简洁的文言和古典诗词也在短信中东山再起。59诗词模拟长相思,晓月寒,情人佳节独往还,顾影自凄然。

见亦难,思亦难,长夜漫漫抱恨眠,问伊怜不怜。60中药药方模拟防非典秘方:快乐十分,运动七两,小心八钱,关爱一片,温暖半斤。闲心一份作引,与清风一丝、明月一轮共煮,熬至半夏,顿服一剂。61对联模拟任志强:上联: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下联:生日本人的气,砸中国人的车;横批:一群傻B网友:上联:喝拆迁户的血,秀观世音的心。下联:生共产党的气,是红官僚的种。横批:左右逢源62同感性。发送与接受相识相熟,短信源于共同的社群沟通、同感、同情、关爱或批判、传情、宣泄等需要。63感情已欠费,爱情已停机,诺言是空号,信任已关机,关怀无法接通,美好不在服务区,一切已与服务器断开连接,生活彻底死机!64医院四花:排队挂号,头昏眼花;医生诊断,天女散花;药品收费,雾里看花;久治不愈,药费白花。65速笑性。半分钟内要迅速引人发笑。特别是在笑话类的短信中。66人生最大的杯具在于,当你想跟刘亦菲表白时,输入“LYF”却打出了罗玉凤。67车胤囊荧读书,孙康映雪读书。一日,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出外捉萤火虫去了。”已而胤答拜康,见康闲立庭中,问:“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像个下雪的。”68从文体上看,短信文学中,诗歌散文占了绝大部分。69诗歌一个扛着梯子的人,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他在寻找从哪里可以登上青天。

——缪立士《扛梯子的人》70散文一残疾少年当街乞讨,无人问津。偶见一卖枣妇女经过,妇女卸担,捧出大枣塞给少年,笑说:“阿姨没钱”。见此,笔者三日不知肉味。71显然,短信文学是建立在私人媒介娱乐的基础之上的新型媒介文学样式。725.4、网络与公共领域(publicsphere)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Habermas)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批判学派的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