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五石之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五石之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五石之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五石之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濠梁之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五石之瓠》庄子学习目标Contents123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等相关的文言基础知识,理解文章大意。2、体会庄子借助寓言,曲达旨意的写作手法。了解这则小故事的寓意。3、领略庄子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思辨性,恰当评价庄子的说理散文及其思想。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战国时宋国人,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逍遥游》。原系楚国王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庄子因崇尚自由,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对此社会上有两种解释,一说以漆园为古地名,庄子曾在此作官;另一说为庄子曾在蒙邑中为吏,主督漆事。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他继承并发扬老子思想,世称老庄。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

《庄子》一书,是道家经典之一,共33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道家经文。庄子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其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大小寓言二百多个,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价值、批判哲学等都有详尽的论述。《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结构变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庄子》

1.庄子的无神论和天道观。

老子说天是道的产物。庄子认为,道是无处不在的,但道又是没有具体形态和意志的,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原。(朴素的、原始的唯物观)

2.庄子的认识论。

庄子认为,人类拥有认识世界的能力,但是人永远也无法认清全部的世界,所以费心费力地去学习,是毫无意义的。3.庄子的人生观。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思想4.庄子的齐物论。这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础。庄子认为,这世界上的一切,其实从更高远的境界来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一切都是一样的。什么喜怒哀乐,什么荣华富贵,甚至连生与死,最终都是一样,他们之间没有差别。既然如此,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追逐那些荣华富贵了,既然如此,我们所谓的失败,所谓的挫折,那也只是过眼烟云了。5.庄子的辩证法。老子的思想中的一大特点就是辩证法。而庄子也继承了这一点。庄子认为,事物是由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对立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惠施,宋国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辩者-“名”“实”关系,以善辩著称)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惠子

解题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石shí:现在读dàn,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此义在古书中读shí)“五石”是指数量。“瓠(hù)”是葫芦的一种。“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1石=10斗=60千克5石=50斗=300千克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逍遥”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污秽,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写作背景明确字音。五石(shí)瓠(hù)瓠落(huò)呺然(xiāo)

掊之(pǒu)

不龟手(jūn)洴澼絖(píngpìkuàng)今一朝(zhāo)鬻(yù)

以说(yuè)

越有难(nàn)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huò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pǒu之。”惠子:即惠施,宋国人,曾做梁惠王的相。贻:赠送。举:拿起。为:因为。以盛水浆:以(之)盛水浆。用大葫芦盛水浆。实:盛放,容纳。坚:形作名,硬度。

【疏通词句】葫芦名作动,种植把……做成又写作“廓落”,宽大空旷的样子。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击破,砸破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澼pì絖kuàng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píng澼pì絖kuàng,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固:实在,确实。鬻:卖,出售。鬻技:出售制药的秘方。方:药方。制成药涂在手上,冬天可防冻疮。以说:以(之)说。说通“悦”取悦大:形作名,大的东西。

【疏通词句】洴澼:漂洗。絖:同“旷”丝絮。动词,做状语后置(皲)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píng澼pì絖kuàng,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将:动词,带领(军队)。裂地:割地,划地。一:同一,同样的。或:有的人。以:凭借。以封:以(之)封。大樽:大瓠形似大酒樽,拴在身上可使人漂浮渡水。俗称腰舟。而:连词,表转折。

【疏通词句】难:发难,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使用方法1、惠子和庄子是如何对待“大瓠”的。惠子:庄子:以盛水浆┄┄吾为其无用而掊之。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2、宋人和客是如何使用“不龟手之药”的。宋人:客: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以说吴王┄┄裂地而封之。3、宋人和惠子有何相同点?只看到世俗的小利,看不到背后的“大用”。研读文本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分别有什么用意?惠子用“五石之瓠”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惠子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巨大的葫芦,在惠子眼里一无用处,而且占地方,碍手碍脚。庄子是从审美主义的角度:它超越了某些世俗观念,大葫芦既没有被劈开,也没有被当成粗笨的器皿,在他眼里,大瓠可以用来泛舟江湖,诗意人生。他不仅保全了大户,还发挥了“大用”,很显然庄子达到一种“诗意的栖居”的境界。惠子和庄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认识大瓠的作用?这是有关什么话题的争论?合作探究“有用”与“无用”

这里蕴含着对“有用”和“无用”的认识的问题。庄子认为只要不凝滞于物,则大小皆为可用,这是有用。用必须超然物外,游于忘我之境。当然,最好是无用,无用无害,也无困苦,就可以逍遥自在、绝对自由了。因而无用是大用,这是庄子追求的理想境界。而惠子则基于对现实的认识,自然局限于一般的理解而有所困惑。对惠子和庄子的大瓠之争应如何理解?你喜欢“实用派”的惠子还是喜欢“逍遥派”的庄子呢?有用和无用是不是绝对的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矛盾?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试概括文中庄子和惠子的形象特征。形象惠子有才能,强调实用主义,但是容易流于斤斤计较,有过多外界与内心的束缚。庄子有智慧、善辩,放旷豁达,随顺自然,不拘于外物,主张物我合一。如何理解本文的寓意?

选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一“大”一“小”两个故事。“大故事”是“五石之弧”的故事,“小故事”是“不龟手之药”的故事。

“小故事”的寓意可理解为: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不同。因此,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在“大故事”中,庄子则运用了“小故事”中蕴含的方法论,借如何处置“五石之弧”,说明了“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道家哲学。本文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五石之瓠”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五石之瓠”的特殊价值。本文运用寓意深刻的故事,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主旨归纳写作特点

(1)用寓言故事和人物形象作为依托。文中刻画了惠子和庄子两个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庄子讲述了“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来反驳惠子认为“五石之瓠”无用的观点,很好地反映了人物的形象特点。(2) 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的一大特色,文中惠子和庄子两人的对话贯串始终,用两人对话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故事内核。

(3)以小见大,思辨性强。本文借助“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这两则小故事,深刻地阐明了“有用”与“无用”可以相互转化的哲理,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引发人们的思考。

楚国有个猎户,上山打猎回来,发现自己的弓丢了。家人催促他赶快上山找回来,可猎户却若无其事地说:“算了,楚人丢了,楚人捡,还去找什么?”事情传到鲁国,孔子说:“如果去掉‘楚’字,说‘人丢了,人捡’,就更有意义了。”庄子知道了此事,他说:“如果再去掉一个‘人’字,说成‘丢了,捡了’,其意义就更大了。拓展阅读猎户失弓一事,体现了三个层次的思想境界。胸怀国家胸怀世界已经超出人的范畴

庄子善于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所以他能用独特的眼光,发现大葫芦的使用价值,他的想法超越了世俗的眼界,而这些想法也恰恰源于他道家思想的主张。我们要学习庄子善于从别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的境界。小结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我世世为洴澼絖

通假释义

(“龟”同“皲”,皮肤冻裂)

(“絖”同“纩”,丝绵絮)知识梳理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吴王使之将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种植)(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将领)(名词活用为动词,充实,填塞)其坚不能自举也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硬程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大的东西)

为之于未有我世世为洴澼絖君王为人不忍使子婴为相窃为大王不取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何辞为

一词多义(动词,做)(代词,从事)(动词,对待)(动词,担任)(动词,认为)(介词,表被动)(语气助词)为

掊: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拙:夫子固拙于用大矣说:以说吴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