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导学案 市赛获奖_第1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导学案 市赛获奖_第2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导学案 市赛获奖_第3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导学案 市赛获奖_第4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导学案 市赛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导学案学习目标(1)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2)知识目标:=1\*GB3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2\*GB3②斯大林经济体制。知识准备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__________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______、______形势。2、内客:1农业方面:实行_______________。2工业方面:普遍实行__________,将_____________收归国有,对________实行监督。3商业方面:取消____________,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______________集中分配。4产品分配:强制劳动.实行“______________”的原则。3、评价:1作用: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____________,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2局限:许多措施超出了_____________的限度。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1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亟须___________。2政治:农民对________________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发生暴动。3_____________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2、目的:为解决国内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实现向社会主过渡。3、开始: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以_________代替__________,由此开始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4、内容:1农业方面:以固定的________________代替______________。2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__________所有,由_________经营;__________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________经营;恢复____________。3流通方面:由____________转为______________。5、意义:1理论意义:列宁找到了一条使____________占优势的俄国过渡到__________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____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现实意义:__________实施后,受到广大_______的支持,使________得到恢复和发展,________________到巩固。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1、确立:斯大林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主义建设,经过________和_________,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_________,逐步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2、主要特征: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________和______。2实行____的经济管理体制。3实行排斥_________的指令性计划经济。4主要以______________管理经济。3、评价:1积极影响;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_________。2消极影响:_______和_______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积极性不高。重点诠释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依据在于此政策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是成功的。因为在特殊的条件下被迫采取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这在当时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唯一可行的政策,它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随着国内战争即特殊历史条件的结束,苏维埃政府并投有停止此政策,而是继续用于恢复被破坏的国民经济,结果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的下降,这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因该政策有成功的一面而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借助这些非常措施可以加快消灭资本主义,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并视为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途径或模式,这就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最初目的,结果导致了1921年春的经济和政治危机。难点突破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目的、本质特征和意义原因:其出现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①直接原因是为了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造成的消极后果,摆脱面临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②从深层次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目的:为了正确地向社会主义前进,必须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新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新经挤政策是坚定的无产阶级政策,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但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容和方法上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本不同,这可以从农业、工业、流通和分配制度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其本质特征是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治、经济领导权的前提下:①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建设社会主义。②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③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利用物质利益,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意义: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②它探索出了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3\*GB3③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苏俄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制订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案,它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国际意义。学习活动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探究:为什么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斯大林体制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典例剖析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不同在于A.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领导B.为了战胜反苏维埃的敌人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D.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是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是否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是二者的根本不同。答案:C课堂达标选择题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苏维埃俄国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请回答1~2题。1.列宁指出,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问题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关系到()A.使农民获得彻底解放B.巩固工农联盟C.避免农民倒向资产阶级方面D.小农的经济利益2.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是一种恐怖政策B是一种应急措施C.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D.没有发挥积极作用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后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请回答3~5题。3.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4.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5.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苏维埃政权实施的经济政策最符合当时社会情况和客观经济规律的是()A.实行余粮征集制B.废除配给制,允许自由贸易C.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D.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在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形成了斯大林体制。请回答6~8题。6、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在于()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7.下列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变化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D.与当时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8、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是()①是在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列强包围的形势下形成的②它极大地调动了苏联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③它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④它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并对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其它各领域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课后练习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的内战和干涉对有关的所有党派都是一场灾难。它使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沿岸的俄国农村的土地荒废,使俄国人民大批死于战祸、饥饿和疾病。同样严重的是新成立的苏联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恶化了。苏联领导人怀有的“被资本主义包围”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担心进一步加深,而西方政治家则对1919年建立的共产国际的无用的宣言过于认真。这种相互的不信任既深刻又持久,因此毒化了随后十年的国际关系。——《全球通史》材料二、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全球通史》材料三、1922年4月,包括苏俄和德国在内的国际经济会议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根据列宁指示,苏俄代表团出席会议的基本任务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努力发展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正常贸易和经济合作。会议期间,协约国拒绝了苏俄的建议。但苏德双方签订了《拉巴洛条约》。条约规定立即恢复两国的外交关系并按最惠国待遇的原则发展两国的经济关系等。——《全球同时》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苏俄面临着怎样的内外形势。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新经济政策意味着“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3)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材料二、三中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的内外政策对苏俄(苏联)的重大意义。

(4)材料二、三中列宁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家庭作业10、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认为,“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你是否赞同布哈林的观点结合俄国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论证,并分析其中反映了哪些哲学原理?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师同你一起解决?

14课答案:学习活动:(1)因为列宁主张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指斯大林经济体制。(3)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没有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据题干可知,是指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一个政治问题”,即是为了解决当时的政治危机,因此是为了巩固工农联盟,进而巩固苏维埃政权。2.B解答时要注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战时”的含义,因此它是一种应急措施。3.C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国家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的,其具体体现就是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4.A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国家无条件的占有农民的一切余粮,新经济政策中农民处理的粮食必须是纳税后剩下的余粮,因此共同点是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5.B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实行配给制,取消商品贸易,不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这是不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状况的。6.A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而斯大林体制是排斥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的。7.D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超越了当时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8.B在斯大林模式下,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不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9、(1)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外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封锁。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答世界大战也可)(2)放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指导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3)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恢复,苏维埃政权巩固。和德国改善关系,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苏联的政策,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4)实事求是。依据国情和形势采取灵活的政策。解析:(1)问主要是依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来回答。(2)问注意新经济政策的特点的把握。(3)问要注意把材料知识与所学知识相结合。10、赞同。布哈林的观点正确反映了俄国的实际情况。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想消灭市场关系,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