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岳阳市十一校联考中考历史二模试卷_第1页
2022年湖南省岳阳市十一校联考中考历史二模试卷_第2页
2022年湖南省岳阳市十一校联考中考历史二模试卷_第3页
2022年湖南省岳阳市十一校联考中考历史二模试卷_第4页
2022年湖南省岳阳市十一校联考中考历史二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62022年湖南省岳阳市十一校联考中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1.属于半坡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是()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铁农具 D.曲辕犁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上述反映了丝绸之路的()A.背景 B.内容 C.时间 D.作用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包括()①自然条件优越②北人南迁③社会安定④南方的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反映这一主流的是()①文成公主入藏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③元朝回族的形成④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观察漫画,分析大清国不开门导致的消极影响包括()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遗迹是无声的历史。通过如图中的遗迹,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②清王室腐败奢侈的生活③列强对中华文明的摧残④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的辉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7.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A.广州起义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百色起义8.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工农红军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①井冈山②瑞金③遵义④南京。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他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下列哪些是1956﹣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出现的先进人物()①王进喜②邓稼先③焦裕禄④孔繁森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0.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经济特区的代表;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坡,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同时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坡”“创客之城”等美誉。“它”是指()A.汕头 B.厦门 C.海南 D.深圳11.古代欧洲有一个地方,成年男性公民普遍参政,工商业比较发达,曾是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该国是()A.斯巴达城邦 B.雅典城邦 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帝国12.“口号”往往是为了战争寻找到的合法借口。“为真主安拉而战”的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A.罗马征服地中海的战争中 B.亚历山大东征战争中 C.阿拉伯半岛统一的战争中 D.雅典城邦抵御波斯的战争中13.最先进行黑奴贸易的国家是()A.英国 B.西班牙 C.法国 D.葡萄牙14.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改革军制,建立新式军队 D.以才选官,废除贵族世袭15.中东问题矛盾错综复杂,其中关键的问题是()A.耶路撒冷城的控制权问题 B.种族生活习惯的差别 C.宗教信仰的差别 D.巴以冲突问题16.“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这一共同体后来发展成为()A.欧盟 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D.北约17.现代人习惯空闲时通过QQ与朋友聊天,在淘宝上购买漂亮的服饰,通过朋友圈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得以实现依赖于()A.互联网的发展 B.妇女地位的提高 C.社会平均收入的增加 D.大众教育的普及18.读图,根据所学判断,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性著作《离骚》产生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19.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A.重视证据 B.公平公正 C.契约至上 D.注重程序20.1949年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将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二、材料题(共4小题,满分60分)21.(16分)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浩瀚历史长河中经历过血与火的熔炼,凝聚着巍巍华夏的无穷智慧。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制度篇】材料一:中国古代中央机构(行政机构)改革图

(1)图中A处是指哪一个朝代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行政制度的推行有何重大意义(2)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是什么清朝设立军机处产生了什么影响(3)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8年6月9日至10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山东青岛在元朝属于哪一机构管辖【交往篇】材料二: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錟,穿越草原沙漠……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髙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千多年前为开辟亚欧非陆上“丝绸之路”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物是谁据材料概括丝路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材料三:如图

(5)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皙伦,而是图三的郑和。那么,郑和率领船队最远到达了哪些地方图中三位人物都出生入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们的壮举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2.(18分)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面对世界新形势提出的中国智慧与方案,这一全球价值观包括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其中大国的兴衰与大国关系的变迁,对实现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大国昨日的艰辛】材料一

“近代以来,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网站(1)英国能够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分别是什么(2)材料中中国人实践了“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是什么史实材料二历史学家张阴麟曾说过“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3)材料二中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三

(4)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命运受到法西斯的威胁,面对威胁各国协调行动形成的统一团体是什么战后西欧各国面对战后衰落和大国威胁采取了什么措施图4反映当时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材料四:“威胁近在眼前”,因而“必须不是走,而是在最短的历史时期内跑完由手工业和农村村社到发达的工业化的距离”,因此,“党不能选择除了加紧实现工业化之外的另外的历史道路”。﹣﹣冯绍雷《20世纪的俄罗斯》(5)材料四中,苏联为“加紧实现工业化”而形成怎样的发展模式结合材料,概括这一模式对苏联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材料五:“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美国总统奥巴马整个20世纪,美国一直不断地进行渐进的改良,这是美国一大特色,也是一大强项。﹣﹣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6)依据所学结合材料五回答,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一次“渐进的改良”是什么事件做出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大国今日的崛起】材料六: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请回答:(7)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30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三个重要的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大国明日的展望】材料七: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第五版)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办了名为主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8)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文明传播的根本原因(9)为实现全球的合作与共赢及全球治理体系的进步,中国政府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何现实意义材料八: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讲”。尽管这篇讲话被其幕僚称为“已释放出最太善意”,但面对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否承认“九二共识”,讲话着实令人失望,依然回避“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两岸关系的未来仍旧无法拔云见日。

(10)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材料中提到的“九二共识”,其核心意涵是什么(11)回首过去,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中国走上了一条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为加快实现富民强国和祖国统一的伟大梦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23.(16分)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化的变革首先是思想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4世纪至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西欧掀起的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名称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史上出现的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是什么(2)在17世纪、18世纪,英法通过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产阶级通过立法巩固统治。英国议会1689年通过的《》,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利,英国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法国制宪会议1789年通过的《》,法国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提倡人权,主张法治,实行分权,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3)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两次工业革命先后发生。科技发明促进了社会进步,改变着世界面貌,影响着人们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衰落,而西方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下列是一组近现代科技成就的图片。

①指出材料1所示科技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用序号答题)。②指出材料1中陆地交通工具使用的动力分别是什么材料2: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③请任选一项科技发明,论证科学改变“日常生活”同时也存在“潜在的危险”。24.(10分)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较量,给国际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材料一

材料二: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是势均力敌的一对冤家,在冷战中的很长一段时问里,双方在两徳都进行着极高规模的兵力对峙,仅装甲战斗车就达21万多辆,飞机18万多架,坦克5万辆以上。材料三:尽管美国同中国和俄罗斯的紧张关系加剧,在南中国海和日本海活动的美国舰船和战斗机却代表着美国﹣﹣太平洋关系的“新常态”。美国最近数月的行动促使中国和俄罗斯怒地提出抗议。中国和俄罗斯声称,奥巴马政府正在亚太地区推动不安,并在该地区进行非法和不安全的航行。﹣﹣摘自2016年5月30日《参考消息》

请回答:(1)材料一图一中两大对立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是围绕哪一对主要矛盾形成的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一图二反映的事件是因为哪一对矛盾的激化发生的该事件的主要影响是什么(3)材料二中北约和华约这两大军事集团是围绕哪一对主要矛盾形成的他们之间的对抗主要以哪种方式进行对峙局面结束的标志是什么(4)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概括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1.【分析】本题以半坡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为切入点,考查半坡人。【解答】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为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有磨制石器。故选:B。【点评】本题以半坡人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2.【分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知道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与文化交流,都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解答】张骞通西域以后,西域和西汉的商人开辟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与文化交流,都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而题干中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正是反映了丝绸之路的作用。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3.【分析】本题考查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解答】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许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等也是重要因素。④南方的生产工具比北方落后,说其先进的表述是错误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原因。4.【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的民族政策、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回族的形成。【解答】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唐朝民族交流频繁,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蕃合同为一家,汉藏两族偶读交往密切。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时期,回族形成,这是各民族融合、发展的结果。故选:A。【点评】把握各个历史时期民族融合的史实。5.【分析】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解答】清初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即不许擅自出海贸易。统一台湾后,开放了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做出严格的限制;后来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清朝并没有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但限制了正常的对外交流活动。故①项错误,②项正确。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不利于社会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故③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闭关政策的影响。6.【分析】本题以圆明园遗址为切入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解答】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的辉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洗劫过后又放火烧园,圆明园化为一片废墟,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①②不符合题意,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基础知识的掌握。7.【分析】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解答】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故选:C。【点评】重点记忆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8.【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路线的相关史实.识记红军长征的足迹.【解答】解决本题的关键词,考查红军的足迹,选择红军战斗过的地方。陈毅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与毛泽东在井冈山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时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转战贵州,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长征胜利。中国工农红军没有到过南京。故选:A。【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工农红军的相关历史知识.9.【分析】本题考查了探索时期出现的先进人物。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解答】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包括孔繁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探索时期出现的先进人物与事迹。10.【分析】本题以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凵,是经济特区的代表;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坡,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同时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坡”“创客之城”等美誉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国人称之为“一夜崛起之城”,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坡”“创客之城”等美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对外开放的有关内容。11.【分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解答】伯里克利时代高度发展的奴隶主民主政治,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特点和表现。12.【分析】本题考查了伊斯兰教.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为真主安拉之道而战”,根据所学可知,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阿拉伯半岛统一的战争是以伊斯兰教为纽带实现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半岛统一的战争的史实.13.【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贸易”。因欧洲殖民者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导致美洲种植园缺乏大量劳动力,欧洲殖民者发现贩卖黑人奴隶有利可图,纷纷加入罪恶的黑奴贸易行列。【解答】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14.【分析】本题以“日本明治维新内容”为切入点,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解答】据所学知,1868年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在政治上,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在社会生活和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都是明治维新的内容。选项D以才选官,废除贵族世袭不属于日本明治维新内容。故选:D。【点评】注意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15.【分析】本题考查了中东问题。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矛盾尖锐起来。【解答】中东问题矛盾错综复杂,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巴以冲突问题。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的原因有大国争夺,由于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及石油资源丰富,列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该地区长期争角逐使矛盾更加复杂;历史因素,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领土争端;种族和宗教因素,阿拉伯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犹太民族信仰基督教;对珍贵水资源的争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城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等。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16.【分析】本题考查了欧盟。欧洲共同体属于经济组织,欧盟是一个政治经济联盟。【解答】“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这一共同体后来发展成为欧盟。1951年德法等六国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将三个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欧洲联合的过程。17.【分析】本题以现代人习惯空闲时通过QQ与朋友聊天,在淘宝上购买购买漂亮的服饰,通过朋友圈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依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QQ、淘宝、微信等社交购物软件的运用依赖互联网的发展。这表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因互联网的存在而发生改变,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18.【分析】考查先秦时期的文学成就﹣﹣楚辞的相关知识,学生读图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解答】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地区④是指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区,①是指燕国地区,②是指齐国地区,③是指秦国地区。《离骚》为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著,因此选D。故选:D。【点评】以文学作品为切入点,同时考查学生对地图的空间观念的掌握。学习过程中对课本涉及到的地图表格等非文字材料,一定注意。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相关史实。识读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由题干材料中“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表明了洗衣人与衣服的所有者之间已经达成契约,洗衣人有义务保证衣服质量不受损害,否则按照契约就要进行赔付,而题干洗衣人因为他的失职导致无法履行契约,由此分析可知,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罗马法的相关史实。20.【分析】本题以解放军解放上海的情景切入考查其认识。【解答】题干中“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这张照片表明解放军没有扰民,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这反映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将被推翻。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观点。二、材料题(共4小题,满分60分)21.【分析】本题以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浩瀚历史长河中经历过血与火的熔炼,凝聚着巍巍华夏的无穷智慧为切入点,考查我国秦汉元明清的相关史实。【解答】(1)图中A处是指明朝;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这一行政制度的推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设立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3)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8年6月9日至10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东青岛在元朝属于中书省管辖。(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千多年前为开辟亚欧非陆上“丝绸之路”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物是张骞,据材料“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錟,穿越草原沙漠……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可知,丝路精神的核心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5)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皙伦,而是图三的郑和。那么,郑和率领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图中三位人物都出生入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们的壮举产生的共同作用是增进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故答案为:(1)明朝;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3)中书省。(4)张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5)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增进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点评】本题考查再现材料相关信息的能力,把握我国秦汉元明清的相关史实。22.【分析】本题以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面对世界新形势提出的中国智慧与方案,这一全球价值观包括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为切入点,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洋务运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欧洲共同体、两极格局、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解答】(1)据材料一“近代以来,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能够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的政治基础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经济基础是在世界上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2)材料中中国人实践了“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器物,指的是洋务运动。(3)据材料二“历史学家张阴麟曾说过‘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指的是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经过八年的艰苦斗争,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4)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命运受到法西斯的威胁,面对威胁各国协调行动形成的统一团体是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战后西欧各国面对战后衰落和大国威胁欧洲各国采取了联合的方式建立了欧洲共同体。图4反映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5)据材料四“‘威胁近在眼前’,因而‘必须不是走,而是在最短的历史时期内跑完由手工业和农村村社到发达的工业化的距离’,因此,‘党不能选择除了加紧实现工业化之外的另外的历史道路’”可知,苏联为“加紧实现工业化”形成了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对苏联前期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强盛的工业国。(6)据材料五“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整个20世纪,美国一直不断地进行渐进的改良,这是美国一大特色,也是一大强项”可知,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一次“渐进的改良”是罗斯福新政,做出这一改变的原因是受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影响。(7)据材料六“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30年来中国踩着三个节奏是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2022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而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8)根据材料七“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文明传播的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9)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加强国家的友好关系,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10)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九二共识”,其核心意涵是一个中国原则。(11)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故答案为:(1)政治基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经济基础:在世界上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2)洋务运动。(3)抗日战争。(4)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欧洲共同体;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5)斯大林模式;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强盛的工业国。(6)罗斯福新政;受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影响。(7)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2022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8)科学技术的进步。(9)有助于加强国家的友好关系,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10)“一国两制”;一个中国原则。(11)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点评】本题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洋务运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欧洲共同体、两极格局、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改革开放、一国两制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23.【分析】(1)本题以14世纪至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西欧掀起的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史上出现的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文艺复兴、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2)本题以17世纪、18世纪英法通过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产阶级通过立法巩固统治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英国议会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法国制宪会议1789年通过的《人权宣言》。(3)本题以一组近现代科技成就的图片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科技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陆地上的交通工具使用的动力、任选一项科技发明论证科学改变“日常生活”同时也存在“潜在的危险”。【解答】(1)14世纪至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西欧掀起的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史上出现的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是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2)在17世纪、18世纪,英法通过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产阶级通过立法巩固统治。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革命发生后,制宪会议制定了《人权宣言》.法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制政权,提倡人权,主张法治,实行分权,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3)①观察材料1近现代科技成就的图片可知,A是1903年由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B是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C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D是1825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故材料1所示科技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是DBAC.②材料1中陆地交通工具是图B汽车和图D火车机车,使用的动力分别是内燃机和蒸汽机。③如火车的发明,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改变了交通方式,促进了各地经济交流,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论证了科学改变了“日常生活”同时也存在“潜在的危险”。故答案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