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编教材科学领域的数学部分修订编写及使用说明课件_第1页
福建省编教材科学领域的数学部分修订编写及使用说明课件_第2页
福建省编教材科学领域的数学部分修订编写及使用说明课件_第3页
福建省编教材科学领域的数学部分修订编写及使用说明课件_第4页
福建省编教材科学领域的数学部分修订编写及使用说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编教材科学领域的数学部分修订编写及使用说明课件福建省编教材科学领域的数学部分修订编写及使用说明课件幼儿的科学学习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

幼儿的科学学习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一.科学领域说明二、数学内容及各内容要点把握一.科学领域说明

一.科学领域说明

《纲要》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纲要》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各年龄班科学领域(数学)教育目标小班:1.认识并区分“1”和“许多”及其关系,能按物体一个特征进行分类,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体验和发现生活中的数,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各年龄班科学领域(数学)教育目标小班:各年龄班科学领域(数学)教育目标小班:3.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4.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形状感兴趣,能注意物体教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5.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各年龄班科学领域(数学)教育目标小班:各年龄班科学领域(数学)教育目标中班:1.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接续;能根据物体的多种特征进行分类。2.通过多种方式的实际操作了解10以内数与数之间的关系、10以内的序数,理解10以内物体的数量。3.能感知物体的长短、粗细、厚薄、轻重的特征。4.发现并理解基本几何图形的类别特征;能使用“上”“下”“里”“外”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能按物体的形体结构模仿拼搭。各年龄班科学领域(数学)教育目标中班:各年龄班科学领域(数学)教育目标大班:1.能发现和体会到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体比较整齐、美观。2.学习自然测量,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3.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各年龄班科学领域(数学)教育目标大班:各年龄班科学领域(数学)教育目标大班:4.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造型,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能辨别自己的左右。感知时间,认识时钟,学习看日历。5.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各年龄班科学领域(数学)教育目标大班:内容特点和使用说明主要讲数学内容的编写特点编写特点1:活动目标突出核心概念。如以“分类教育”为例。小班“按物体的大小分类”目标1:区分物体的大小,按大小的标记分类。目标2:能用“大”和“小”表述分类的结果。中班“图形分类(一)”目标1:学会按照图形的大小或形状分类,并能说明分类标准。目标2:学会用简单的表示做分类记录。大班“按物品的用途分类”目标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目标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内容特点和使用说明主要讲数学内容的编写特点内容特点和使用说明编写特点2:重视教育环境和材料的设计,活动密切联系幼儿生活,以富有趣味、可操作的方式呈现,以激发幼儿认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材料丰富、实用,随处可拿体现操作性。如小班上学期16个活动中12个活动都设计了幼儿操作活动材料;中班20个活动中13个活动都设计了幼儿操作活动材料;大班19个活动中12个活动都设计了幼儿操作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充分与材料互动中学习、理解数概念,学习数学。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操作性。内容特点和使用说明编写特点2:内容特点和使用说明编写特点3:活动过程设计中倡导从生活入手,以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与操作,如大班“学习自然测量”教师的引导语是:我们班的桌布破了,要请小朋友做新的桌布,要剪多长的桌布呢?(幼儿讨论用什么办法测量桌布);再如小班“配对”教师的启发问题: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鞋,请你从筐子里找出和它一样的鞋并放在一起。内容特点和使用说明编写特点3:内容特点和使用说明使用说明1:教师应整体把握科学与数学之间的内容、目标和教育侧重点,在实施过程中注意科学和数学的有机融合,注重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的方法探究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并在探究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运用数学、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内容特点和使用说明使用说明1:内容特点和使用说明使用说明2:在实施活动前,教师应对活动内容进行整体分析,把握教育活动的重难点和活动推进的序列,了解本班幼儿对相关内容的已有经验。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新的活动,形成收益终身的方法和能力。内容特点和使用说明使用说明2:内容特点和使用说明使用说明3:使用本领域内容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数学部分的编写中设计了与某个数学概念相关的多种变式活动,一方面为幼儿建构数学概念储备足够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活动的可选择性。同时,还应注意处理好数学生活化与数概念建构过程内在逻辑、系统要求之间的矛盾。内容特点和使用说明使用说明3:内容特点和使用说明使用说明4:系列区域活动材料不宜一次性投放,应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增加或更换。开展区域活动有困难的幼儿园,可将区域活动修改成小组活动的形式。使用说明5:学前期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内容特点和使用说明使用说明4:

二.数学内容及各内容的要点把握

二.数学内容及各内容的要点把握◆数学内容——集合、数、量、形、空间、时间六大块。◆各内容的要点把握:1.“感知集合教育”的要点把握2.“10以内数的教育”的要点把握3.“量的概念教育”的要点把握4.“几何形体教育”的要点把握5.“空间概念教育”的要点把握6.“时间概念教育”的要点把握二.数学内容及各内容的要点把握◆数学内容——集合、数、量、

各内容的要点把握

1.“感知集合教育”的要点把握

各内容的要点把握

1.“感知集合教育”的要点把握“感知集合”的教育内容包括:★分类★区分“1”和“许多”★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关系1.“感知集合教育”的要点把握★

分类

分类是指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东西归并在一起。关键点1: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大小、形状、颜色等)*按物体的用途、材料的性质进行分类(用途:吃的、用的、玩的;材料:塑料的、木头的、铁的等)*按物体间的联系分类(牙膏和牙刷,毛巾和脸盆,手和手套,鞋子和脚等)*按物体的一个特征的肯定与否定的标准分类

*按物体的数量分类★分类分类是指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分类关键点2: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幼儿要同时在头脑中考虑物体的两个特征或同时记住分类的两个要求。关键点3:多角度分类*是指对一组物体可以确定多种标准进行分类。*要求幼儿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同一个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能转换分类标准。如分糖(可按大小、种类、软硬)。关键点4:层级分类*按物体的某种特征,多级次地将物体连续分类。如分服装。★分类关键点2: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分类要注意的事项:1、要让幼儿充分地观察分类材料的特征2、让幼儿明确分类的要求(如“把xx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3、应尽量指导幼儿讨论与评价分类不同的结果(这样分对不对?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4、要引导幼儿表述分类的结果(如:小班会说“它们都是小碗。”中班会说“大三角形、小三角形它们都是三角形”,“大梯形、小梯形它们都是梯形”。)★分类要注意的事项:★“1”和“许多”“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也是表示集合中的元素数量的基本单位。“许多”是一个笼统多数的词汇,它代表含有两个以上元素的集合。关键点1: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关键点2: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1”和“许多”“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案例:小班“1和许多”

(P117)活动(一)的目标是:区分“1”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教师活动中设计是以“小兔过生日”的形式,让幼儿通过送生日礼物,对1个蛋糕、1辆汽车、和许多花、许多颗棒棒糖的实物观察和比较,来区分“1”物体和“许多”个物体。案例:小班“1和许多”(P117)活动(一)的目标是:案例:小班“1和许多”

(P117)活动(二)的目标是:1、巩固对“1”和“许多”的认识。2、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物体,“许多”是由1个1个物体组成的。活动设计是以“小熊请客”的游戏形式,通过小熊给客人分饼干、分苹果的形式,帮助幼儿直观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再通过小动物给小熊送气球的形式,让幼儿直观感知1个1个气球合起来是许多。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理解“许多”物体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物体,“许多”物体是由一个一个物体组成的。案例:小班“1和许多”(P117)活动(二)的目标是:★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

关键点: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教育,就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的相等关系(“一样多”)和数量的不相等关系(xx比xx多,xx比xx少)。要注意的:1、先用重叠对应比较再并放对应比较。2、应先引导幼儿比较两组“一样多”的物体,再比较“不一样多”的物体。★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关键点:各内容的要点把握

2.“10以内数的教育”的要点把握各内容的要点把握2.“10以内数的教育”的要点把握“10以内数的教育”主要包括:★10以内基数★10以内序数★10以内数的组成★10以内阿拉伯数字的认读和书写★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2.“10以内数的教育”的要点把握“10以内数的教育”主要包★10以内基数

一个数当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时,叫做基数,它通常用“几个”来表示,如基数“3”就是表示“有3个东西”。关键点1:计数活动

*按物点数,认识总数

*感官计数,强化总数(听觉、触觉、运动觉等)

*进行各种寻找活动(按物说数,按数取物)★10以内基数一个数当用来表示集合中★10以内基数关键点2:认识10以内相邻数活动

*认识两数之间的相邻关系:在自然数列中,相邻的两个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即位于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少1,位于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

*认识三数之间的相邻关系:认识三数之间的相邻关系,主要理解相邻数的等差关系,即自然数列中任意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比后面一个数少1,如5比4多1,5比6小少1。。★10以内基数关键点2:认识10以内相邻数活动★10以内基数关键点3: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单数就是两个两个数,数到最后多出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单数,如1、3、5、7、9。

*双数就是两个两个数,数到最后一个也不剩,如2、4、6、8、10。(如以找朋友的游戏形式进行)★10以内基数关键点3: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10以内基数关键点4:学习倒数

*倒数是指按自然数列顺序相反的方向数数。

*可以分两段进行:“5→1倒数”和“10→1倒数”。

*教具一般排成竖排,象阶梯形。

*最关键要使幼儿知道倒数时,一列比一列少1个。★10以内基数关键点4:学习倒数★10以内基数关键点5:按群计数

*按群计数就是计数时不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数群为单位。*以2为单位计数数到10,如2、4、6、8、10。*以5为单位计数数到50,如5、10、15、20。*以10为单位计数数到50或100,如10、20、30----。*以单数、双数为单位计数数到10,如1、3、5、7、9----;2、4、6、8、10-----。★10以内基数关键点5:按群计数★10以内基数关键点6:10以内数的守恒教育活动*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用同颜色、同形状、同大小的物体,改变排列形式学习守恒。▲同数异长。▲同数异位。▲异数等长。*用不同计数对象、对象的不同大小、不同颜色和不同排列方式等综合因素进行守恒练习。★10以内基数关键点6:10以内数的守恒教育活动★

10以内序数的教育

自然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一般用“第几”来表示。关键点1:基数与序数的区分。基数强调“这里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序数强调“大象排在第几个?”。关键点2:学习序数一般分成两段,先学5以内序数,再学10以内序数。关键点3:可以采用“小动物排队”的形式,提问幼儿:“第2个XX?”“XX排在第几个?”★10以内序数的教育自然数用来表示事★

10以内序数的教育关键点4:会从不同的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一般是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前往后→从后往前→综合练习。关键点5:判定物体位置的维度逐步增加,从单维判定—>双维判定—>三维判定。*单维判定:小猴的房子从左往右数是在第几座?*双维判定:小猴的房子从左往右数是在第几座,从右往左数是在第几座?*三维判定:把这封信送到从左往右数的第三座楼房的第三层,从右往左数的第3个房间。★10以内序数的教育关键点4:会从不同的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10以内阿拉伯数字的认读和书写教育数字是表示数的一种符号。数字所表示的物体数量就是数的实际含义,学习数字应在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关键点1:认读数字(中班)*使幼儿对数字的认识与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相结合*用形象的比喻,帮助幼儿记住字形。如“1”像小棍,“2”像鸭子,“3”像耳朵,“4”像旗子,“5”像秤钩,“6”像哨子,“7”像手枪,“8”像葫芦,“9”像勺子,“10”像小棍和鸡蛋。*会用普通话准确认读。特别是“3”“4”、“6”、“7”“10”等的音。*把字形读音和意义联系起来。如玩“连线游戏”、“按数画物”。*会比较区分形近数字。如6和9、3和5、3和8。

★10以内阿拉伯数字的认读和书写教育★10以内阿拉伯数字的认读和书写教育关键点2:书写数字(大班)*书写数字与数的组成教育同步进行*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教幼儿书写练习。(*认识日字格;*书空练习;*请个别幼儿试写;*全体幼儿使用描红本进行书写练习)*注意培养书写时要认真、细心、耐心,保持纸面清洁的良好行为习惯。★10以内阿拉伯数字的认读和书写教育关键点2:书写数字(大★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

数的组成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它是指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数,几个部分数又可以合成一个数(总数)。关键点1: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上学期P198——P200)*知道除1以外,任何数都可以分为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仍是这个数。*知道在将一个数(除2以外)分作两份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即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如3可以分成1和2,也可以分成2和1)。*在将一个数分成两份时,能分出所有的结果(即能将全部分合形式分出)。*会用数字、分合号记录数的分合过程。*在教师引导下,能分析、比较记录的几份分合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数的组成★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关键点2:学习6、7、8三个数的组成(下学期)*学习按顺序将一个数的全部分合形式分出来。*在教师引导下,感知和体验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关健点3:学习9、10两数的组成(下学期)*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即对数的组成规律的感知),类推9、10两数的组成。*会按顺序或按交换的关系进行数的分合。*知道一个数与它分出的两个较小的数之间的包含关系。★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关键点2:学习6、7、8三个数的组成★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关键点4:应重视幼儿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其步骤为:幼儿探索,学会记录→教师指导幼儿探索→展示幼儿的操作记录→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规律。关键点5:运用多种方法复习巩固*实物操作练习,如撒豆豆、套圈、打保岭球等等。*采用作业单练习,如教师设计各种表格,幼儿练习。*游戏活动练习,如“碰球”、“对数”等。★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关键点4:应重视幼儿自己的操作和探索★“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教育”的要点把握10以内数的运算主要内容有:

*学习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自编简单口述应用题,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应用题结构;

*会简单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教育”的要点把握10以内数的*自编应用题的教育

关键点1:学习描述和模仿应用题。描述应用题:▲如教师拿出1盒橡皮泥说“我先买了1盒橡皮泥。”再拿出一盒橡皮泥,又说:“后来又买了1盒橡皮泥。我一共买了2盒橡皮泥。”接着提出:“谁能照老师说的样子,再说一遍。”陆续请个别幼儿模仿教师的叙述。▲其次,改换直观材料,让幼儿尝试独立描述。如“草地上有2只黄色的小鸡,又跑来了一只黑色的小鸡,一共有3只小鸡。▲第三、运用不同的直观材料(实物、玩具、图片等)让幼儿轮流学习描述应用题。*自编应用题的教育关键点1:学习描述和模仿应用题。*自编应用题的教育

模仿应用题,是在不要求幼儿掌握应用题结构(或三个条件)的前提下,让幼儿模仿成人的范例,独立地编出结构完整的应用题。

从描述应用题转向模仿应用题的关键:不要自己算出得数,把最后一句话,一共有3只小鸡,变成一个问题问大家,考考别的小朋友会不会算。*自编应用题的教育模仿应用题,是在不要*自编应用题的教育关键点2:提供各种编题的条件幼儿编题。*根据活动编题:如“教师手里有3支笔,又拿了1支笔,现在教师一共有多少支笔?”*根据情境编题:苹果颜色:大小:红3绿2大1小4牙刷颜色:大小:红3绿2大1小4*根据图片的内容编题:先提供有情节的图片;再提供集合图,让幼儿编题。*根据算式或数字编题:教师给幼儿一道算式题或两个数字,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成加法或减法应用题。*自编应用题的教育关键点2:提供各种编题的条件幼儿编题。*自编应用题的教育关键点3:自由编题(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

应用题的结构为:*讲的是一件事情;*要有两个数,这两个数说的是一样的东西;*最后还要提出一个问题。*自编应用题的教育关键点3:自由编题(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关键点1:理解加减法含义及认识符号和算式

*加法的提问:一共是多少?用什么方法算的?你怎么知道用加法?加法是什么意思?加法算出来的数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减法的提问:“原来有2个苹果,吃掉了1个,还剩几个?”

*“+”叫“加号”,读作“加上”。加号表示把东西合并起来,东西变多了。“=”叫“等号”读作“等于”,“等号”是表示左边的两个数加起来是右边的这个数。*“-”叫“减号”,读作“减去”。减号表示东西被拿走了、吃掉了,东西变少了。*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关键点1:理解加减法含义及认识符号和算式*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关键点2:学习列式和运算*根据教师口述应用题列式。教师演示教具→教师将演示过程编成口头应用题→让幼儿用数字卡片列出式子并运算。也可以幼儿操作学具→教师将幼儿的操作活动编成口头应用题→幼儿列式并运算。*根据图中的内容列式计算。如按汽球的颜色、形状、大小来列式并运算。*根据日常生活情境列式。如让幼儿观察活动室的情况,列出算式并运算。*教幼儿运算的方法。运用数的组成的知识;运用交换律和互逆关系。*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关键点2:学习列式和运算各内容的要点把握

3.“量的概念教育”的要点把握各内容的要点把握3.“量的概念教育”的要点把握量的教育主要包括:★量的比较的教育★量的排序的教育★量的守恒的教育★量的等分的教育★自然测量的教育3.“量的概念教育”的要点把握量的教育主要包括:★量的比较的教育

关键点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和比较物体的量(视觉、运动觉、综合)

关键点2:寻找和描述物体的量寻找:引导幼儿在周围环境中寻找(长短、高矮、粗细等)★量的比较的教育

关键点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和比较物体★量的比较的教育

描述:*小班:描述单个物体量的特征:“红铅笔长,绿铅笔短”;“红铅笔比绿铅笔长”;

*中班:描述两个比较对象的互逆关系:“红铅笔比绿铅笔长,绿铅笔比红铅笔短”;

*大班:描述出中间的对象与其它两个对象相比较的结果:“黄铅笔比红铅笔短比绿铅笔长”。★量的比较的教育

描述:★量的比较的教育

关键点3:进行量的排序练习。*;量的排序是巩固幼儿对量的差异的认识。小班比较的差异大一些。*小班5以内的数量,中班7以内的数量,大班10以内的数量。

★量的比较的教育

关键点3:进行量的排序练习。★量的比较的教育关键点4:强调必要的比较要点。*比较“高矮”时,被比较的物体应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比较“长短”时,被比较物体的左端应对齐;*比较“宽窄”时,物体并放比较时不要重叠,重叠比较时应下面对齐;*重叠比较“大小”时,应将大的放在下面,小的重叠在上面。★量的比较的教育关键点4:强调必要的比较要点。★量的比较的教育关键点5:比较的“相对性”*是通过对三个不同量的物体的比较。*如比较“宽窄”要注意将三个不同“宽窄”的物体放在一起,先引导幼儿两个两个地比,即以中间的一块为准,将其与前面的比,与后面的比。*可以这样提问:“这块红垫板一会说它窄,一会又说它宽,那么请小朋友想一想,这块红垫板到底是宽还是窄呢?”引发思考。使幼儿明白“看一块垫板是宽还是窄要看它和谁比。”★量的比较的教育关键点5:比较的“相对性”★量的排序的教育量的排序,是将两个以上的物体,按照大小、长短等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排列成序。关键点1:利用一些序列玩具学习量的排序。如套塔、套碗、套娃娃等序列玩具,即寓量的排序于玩具之中。

★量的排序的教育量的排序,是将两个以上★量的排序的教育关键点2:在比较的基础上指导幼儿操作。其操作程序为:比较→排序→再比较→再排序→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排序结果,如“绿皮球最小排在前面,黄皮球比绿皮球大一些,排在绿皮球的后面,红皮球最大,排在最后面。”★量的排序的教育关键点2:在比较的基础上指导幼儿操作。★量的排序的教育关键点3:向幼儿说明排序的基本要求*明确排序的方向:应向幼儿说明是横向排列还是竖向排列。*明确排序的起始线:如长短排序,左边要对齐;高矮排序,下端要对齐。*明确排序的规则:要向幼儿说明是正排序(量逐一递增),还是逆排序(量逐一递减)。★量的排序的教育★量的排序的教育关键点4:探索并理解物体序列中的可逆性、双重性和传递性,主要的是要发展思维能力。

*中班幼儿逆排序后,教师问幼儿“你排得和刚才排的(从大到小)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理解可逆性;

*大班幼儿提出“你怎样知道黄棍子比绿棍子长呢?”让幼儿传递性(C>A);“为什么说10根排好的小棍,随便抽一根都是比前面一根长,比后面一根短呢?,从而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双重性。★量的排序的教育关键点4:探索并理解物体序列中的可逆性、双

★量的守恒的教育

守恒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理解到在物体外部形式发生变化后,总量不变。

关键点1:运用变式进行教育*长度守恒:可以用绳子、木棍、火柴等摆出长度的各种变式,引导幼儿观察、判断它们是否一样长。

*面积守恒:可用几何图形拼出各种面积变式,引导幼儿感知和判断它们面积是否一样大。

*容积守恒:可用装有水或沙子的各种杯子、瓶子或其他容器,作出容量的各种变式,引导幼儿感知和判断这些杯子里的水是否一样多。*体积守恒:用橡皮泥、积木等摆出体积的变式,引导幼儿感知和判断它们是否变大(或变小)了。

★量的守恒的教育

守恒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理

★量的守恒的教育

关键点2:用同等量的两份物体作守恒判断。

*可以引导幼儿先比较两份原形量,确认一样多→改变形式,让幼儿判断→可以引导将变式量与原形量作比较,以证实它们的量是一样。关键点3:用测量或计数加以验证

*如用同一个小杯分别量一量两个杯子里的水;数一数两排火柴的数量。

★量的守恒的教育

关键点2:用同等量的两份物体作守恒判断★量的等分的教育关键点1:将1个物体分成相等的2份或4份,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小(或少),2份或4份合起来是原来的物体。★量的等分的教育★量的等分的教育关键点2:采用不同的等分方法。*折叠法:主要用于长度和面积的等分。

*分割法(或切割法):主要用于一些不可折叠的物体的等分,如面积等分和体积等分等。*测量法:测量法主要用于容积等分,如等分瓶子里的水、杯子里的沙子等等。*计数法:计数法主要用于一些可以计数的物体,如将袋子里的糖果分成相等的两份等。★量的等分的教育关键点2:采用不同的等分方法。★量的等分的教育关键点3: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二等分→四等分;*等分长度→等分面积→等分体积→等分容积。关键点4:采用的材料应适合于等分*等分面积和等分体积,等分的材料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物体要轴对称的;等分的实物要大而软,容易切割的;切割的实物要不易破裂,不易出碎屑等。★量的等分的教育关键点3: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自然测量的教育

关键点1:用各种自然物(如手的虎口、臂长、脚步、小棍、筷子、绳子、瓶子、杯子和小碗等)作为量具(即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粗细、高矮和多少等。关键点2:测量的方法(举例P193)*从顶端开始按直线测量→在每一次测量的终点做一个记号→移动量具(中间不能留空,也不能重叠,即前面测量的终点是这次测量的终点)→量到终点→数一数记号→记下测量的结果。

★自然测量的教育

关键点1:用各种自然物(如手的虎口、臂

★自然测量的教育

关键点3:用不同工具测量不同的物体,学会做记录

*如用铅笔、小棍量椅子的高度、桌子的长度;用小杯、小碗量瓶子的水的多少;用绳子、带子量柱子的粗细等,并学会做简单的记录。

★自然测量的教育

关键点3:用不同工具测量不同的物体,学

★自然测量的教育

关键点4: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如可以让幼儿用冰棒棍和筷子测量同一张桌子的边长,幼儿测量后,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同一张桌子用冰棒棍和筷子测量,量出的结果会不一样呢?”让幼儿讨论,引导幼儿了解:测量的工具长,测量的次数就少;测量的工具短,测量的次数就多。

★自然测量的教育

关键点4: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结各内容的要点把握

4.“几何形体教育”的要点把握各内容的要点把握4.“几何形体教育”的要点把握几何形体的教育包括:★平面图形的教育★立体图形的教育4.“几何形体教育”的要点把握几何形体的教育包括:★

平面图形的教育关键点1:平面图形认识的难易顺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等。关键点2:每一个图形的某些重要特征*圆形——没有角、只有边,一条弧线围成圈。*正方形——四角方方一样大,四边直直一样长。*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长方形——四角一样大,对边一样长。*椭圆形——没有角、只有边,弧线围成鸭蛋圈。*梯形——四条边,只有两条平行线。★平面图形的教育关键点1:平面图形认识的难易顺序:圆形、正

★立体图形的教育

关键点1:立体图形认识的难易顺序是: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关键点2:感知形体的基本特征*球体——没有边、没有角,全身到处都一样,不管你往哪边推,它都滚滚向前方。*正方体——身体有6面,面面是方形。*圆柱体——竖着像根柱子,躺着滚滚向前,上下两个圆面,总是一样大小。*长方体——身体有6面,有的是方形,有的是长形。

★立体图形的教育

关键点1:立体图形认识的难易顺序是:球各内容的要点把握

5.“空间概念教育”的要点把握各内容的要点把握5.“空间概念教育”的要点把握关键点1:一是循着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认识空间方位;二是从以自身为中心认识空间方位逐步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认识空间方位。关键点2:从幼儿自身入手初步感知理解方位词。

*如认识左右时通过认识左手、右手;左耳、右耳;左眼、右眼等感知并辨别左右方位。5.“空间概念教育”的要点把握关键点1:一是循着上下→前后→5.“空间概念教育”的要点把握关键点3:以幼儿为中心辨别客观物体的方位*如分辨“我的上面”、“我的下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