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的新成就。
中外历史纲要(上)1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
中国古代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请看图文
以上图文材料反映了历史上哪种制度?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中国古代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选官制度2商周时期战国—秦朝汉代
魏晋南北朝隋唐—1905年依据标准选官方式血缘关系军功品行才能才能门第考试能力【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并思考,从西周时期到隋唐,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选官标准是什么?选官制度2商周时期战国—秦朝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1905年察举在汉武帝时形成固定制度,由郡国定期向中央推举人才(西汉时每年举1人),以及应中央政府的特殊需要,不定期推举若干专门人才。察举标准有四条,“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察举虽由地方官掌握,但前提往往是被选拔人当地的士人舆论,
当地舆论对所有人都有一个基本的评价,评价高者,很自然能够被推举。
——张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导论》选官制度选拔权力归属?选拔依据是什么?察举制选拔权力:中央掌握选拔依据:乡里清议、德才兼备察举在汉武帝时形成固定制度,由郡国定期向中央推举人才(西汉时选官制度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察举制异化选拔权力:从中央掌握到世家大族控制选拔依据:从德才兼备到门第门生选拔权力归属?选拔依据是什么?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选官制度举秀才,不知书,察举制异化选拔权力归属?选拔依据是什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是针对察举制带来的选举权流失的弊病,而采取的选举改革,其目的就是将选举权收回中央,由乡里评议改为官方评议,削弱地方化的倾向。具体方法是,每州设一大中正,每郡设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考。中正编订的本地人材料,在技术操作上分为两项:一是“家世”,二是“状”,即对本人道德状况、才能学识的评语。然后根据“状”,参考家世,评定每个人的“品”。——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选拔权力归属?选拔依据是什么?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是针对察举制带来的选举权流失的弊病,而采取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初创选拔权力:从世家大族控制到收归中央(中正官)选拔依据:从门第门生到家世、才能并重(定品)选拔权力归属?选拔依据是什么?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初创选拔权力归属?选拔依据是什么?人教版必选官制度中正评定人才,越来越依据士人的家世,父祖为高官者,在选举上占了越来越大的便宜。久而久之,门第高者品级就高,门第低者品级就低,朝廷任命中正官时,往往要征求本地出身的高官们的意见,连中正本身的公正性也逐渐丧失。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曹家这个来路不正的门阀做了皇帝,事实上不可能从根本上铲除门阀。所以,选官制度改革的举措适得其反,不仅没能实现重整官僚体系、重新确立皇权至上地位的目标,反而成了门阀政治的催化剂。——张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导论》选拔权力归属?选拔依据是什么?九品中正制异化选拔权力:从中央掌握到又被世家大族控制选拔依据:从家世才能并重到只看家世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选官制度中正评定人才,越来越依据士人的家世,父祖为高官者,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思考】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会怎样评价九品中正制?进步性:由于中正官
为中央派出,将选举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局限性:无考核标准,后期沦为士族门阀统治的工具。
在实行察举的两汉之际,还有考试这样一个辅助性的环节,到了魏晋时代,居然倒退到全凭中正官作出一个模糊评语的地步。总之,既然不能量化考核,必然没有考核标准,结果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喻大华《帝制往事》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思考】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会选官制度在士族的长期压抑下,这些下层士人始终地位卑下,他们既无悠久的家世可以炫耀,也无深厚的社会背景可以依恃,但他们入仕从政的愿望却十分强烈……士族长期垄断选举,明显地侵害了寒族的利益,然而仅就寒族来讲,他们无力发动选举制度的变革,要完成这一变革,改变自己的地位,必须依恃君主即皇权的力量。而要想君主来发动选举制度的变革,其前提是这一变革必须符合君主自身的利益要求。所谓君主的利益,从根本上讲就是重建并不断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陈秀宏《唐宋科举制度研究》寒门士人怎么办?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选官制度在士族的长期压抑下,这些下层士人始终地位卑下,他们既科举制发展完善历程时期内容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设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考试以明经、进士两科为主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科举制发展完善历程时期内容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设进材料一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关科举制的信息。①科举制创立的背景:世家大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的废除②科举制正式形成的标志:隋炀帝设进士科③进士科最重要,最受重视④进士科很难考(1)信息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材料一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的影响?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1)、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统治基础(2)、保障官员文化素质;(4)、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5)、被西国家借鉴,发展为现代文官制度(1)考试科目及内容以儒学经义为范畴,使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2)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阻碍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3)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文化专制加强,束缚人们个性与才能的发展。积极方面消极方面(3)、形成重学风气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三大选官制度比较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选拔途径选拔标准自下而上推荐中央采用考试方式选拔西汉至东汉前期根据才能和品德;主要依据考试成绩(才能)自下而上推荐依据门第族望东汉后期依据门第族望
实质: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三大选官制度比较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制度察举制九品忘吃药的晓公子视频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方法帮助您证明您的观点世袭制(夏商周)科举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军功爵制(战国)察举制(西汉)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血缘军功孝廉才能→家世考试成绩演变趋势选官制度(时期)选官标准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学识、才能,渐趋严密、科学
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选官的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忘吃药的晓公子视频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方法帮助您证明您的观点世袭中枢政务机构6秦代:三公九卿汉武帝:中朝、外朝东汉:尚书台魏晋南北朝:三省制隋唐:三省六部制中枢政务机构6秦代:三公九卿汉武帝:中朝、外朝东汉:尚书台魏7从唐代三省位置图来看,三省的分布呈现如下特点:中书省与门下省位于太极宫(皇宫)内南侧的东西两边,尚书省则距离皇宫较远,但居于皇城中心位置。这样的布局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三省六部的权力格局,即中书省和门下省侧重于辅助决策,而尚书省侧重于行政执行。在专制时代的中国,离皇帝的远近往往能体现权力的大小,由此,从位置图看,虽然尚书省在皇城中心位置,但中书省、门下省在宫城内,其权力和地位有可能逐渐超过尚书省。唐朝三省地位的升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出于维护皇权的需要,也同君权与相权之争密不可分。中枢政务机构——三省六部制7从唐代三省位置图来看,三省的分布呈现如下特点:中书省与门下18中枢政务机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为天子的秘书官,司掌起草诏令敕书、批答臣下的奏章。这些诏书的颁发或敕令的下行,要取得门下省的同意。门下省有反驳的权力,若中书省起草的文稿有不当之处,门下省可以批驳,甚至将其封还。因此,中书省和门下省须在政事堂达成协议才成。中央政府设政事堂,作为宰相的议事机构,一切重大事务,都要由政事堂会议讨论,经皇帝批准后颁行。三省的首长都是宰相,以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是宰相,所以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宰相多至一二十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省六部制的职责、运行程序、特点及影响?18中枢政务机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为天子的秘书官,司掌起草二、三省六部制皇帝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起草政令)(执行政务)(封驳审议)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特点:分工明确、彼此制约,;三分相权、节制君权意义:1、三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
2、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三省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4、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二、三省六部制皇帝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起草政令)(执行10中枢政务机构——三省六部制在秦朝三公多由贵族或士族担任,“九卿”中既有负责皇家事务的官员,如:郎中令主管宫廷戍卫和皇帝的侍从警卫。也有负责国家事务的官僚,如:治粟内史主管国家财政。这体现了“家天下”,家国一体的特点。唐代,担任宰相的寒门子弟渐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官僚政治的成熟。中书省印10中枢政务机构——三省六部制在秦朝三公多由贵族或士族担任,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三、赋税制度租调制与均田令(魏晋南北朝时期)租调制(魏晋):按户征收粮和绢帛。“租”“调”即为“田赋”和“户调”。土地会有的但不得买卖均田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租庸调制(唐朝初期)征收对象:实施办法: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课堂探究】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租庸调制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1)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劳动积极性也有所提高。(2)农民负担相对减轻,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3)政府的赋税收入得到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
特点:征收对象以人为主三、赋税制度租调制与均田令(魏晋南北朝时期)租调制(魏晋)
三、赋税制度
两税法(唐中后期)推行背景:开始推行:实施目的:实施办法分夏、秋两季征收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土地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即:土地兼并,政府财政收入减少)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解决财政困难。特点:征收对象人丁和财产并重三、赋税制度两税法(唐中后期)推行背景:分夏、秋两季材料二:此制与租庸调制之不同,最显著者,按唐时人说法,两税制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的。这是说你从江苏搬到湖州,也如湖北人一般,不管你是主是客,只要你今天住在这里,就加入这地方的户口册。如是人口流徙,较为自由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一:又说“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是说你有多少田,政府便向你收多少租。如是则义务劳役等种种负担,也获解放了。这不能不说是此制之好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根据材料分析两税制的影响?史料研习材料二:此制与租庸调制之不同,最显著者,按唐时人说法,两税制影响: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租庸调→户税、地税自耕农→商人、官僚、奴婢以人丁为主→人丁和财产并重唐朝后期:两税法局限性:①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激化了阶级矛盾;②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政府又增加许多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影响:租庸调→自耕农→商人、官僚、奴婢以人丁为主→人丁和财产租庸调制两税法背景目的标准影响均田制实施均田制无法推行巩固统治,保证财政收入缓和阶级矛盾,解决财政困难①对农民人身控制强②纳庸代役保证农时③政府赋税得到保障①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②简化税收名目③扩大收税对象④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人丁财产赋税制度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租庸调制两税法背景目的标准影响均田制实施均田制无法推行巩固统汉代——三十税一,人头税魏晋南北朝——租调制唐朝初期——租庸调制唐朝中后期——两税法人丁,实物户,定额税人丁,定额税实物土地,财产,实物与货币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商品经济发展赋税制度标准总结升华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查看离婚协议书
- 2025年iqc考试题大全及答案
- 工业互联网平台TEE在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 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块链智能合约安全漏洞挖掘与防范策略报告
- 树的认领协议书
- 校园影院协议书
- 核酸采集协议书
- 桌凳采购协议书
- 档案归属协议书
- 桥梁管理协议书
- 新入职员工职业素养培训
- 202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厌食-恶病质综合征诊疗指南解读课件
- 中国平安钻石俱乐部课件
- 质量改进活动管理制度
-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2025修订
- 2025年广东省高考物理真题(含答案)
- 驾驶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33523.7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区域法第7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仪器的校准、调整和验证
- 2025年陕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小螺号说课课件
- DZ/T 0179-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 00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