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4课 戊戌政变》19人教课件_第1页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4课 戊戌政变》19人教课件_第2页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4课 戊戌政变》19人教课件_第3页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4课 戊戌政变》19人教课件_第4页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4课 戊戌政变》19人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戊戌变法十堰市柳林中学李盈戊戌变法十堰市柳林中学李盈

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背景经过结果(影响)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第2课维新运动1895年3月,甲午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一个71岁的老人,中国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东渡日本,作为清朝政府的特命全权大使,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3月,甲午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一个71岁的老人,中《马关条约》的签订条约内容有哪些?反映出帝国主义的侵华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马关条约》的签订条约内容有哪些?反映出帝国主义的侵华方式有割三地: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两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四口: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设厂:直接掠夺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借款、修路、、开矿、设厂、开设银行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割三地: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商品输出以海关税款为抵押允许参与海关管理不准改变由英国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以海关关税为担保以内地税收做抵押由外国人控制海关附带条件清政府向列强借款情况表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以海关税款为抵押不准改变由英国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以海关关税1、该图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2、这幅漫画反映了列强侵华在政治上采取什么方式?3、图中的鹰代表哪个国家?其侵略方式与其他列强有何差异?有何影响?1、该图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占领,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借去的地区称做租借地。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概念阐释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都享有绝对的行政、司法、立法权。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占领,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实质影响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危机出现的原因:2、应付危机措施增加税收额度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加强鸦片税管理增加商税、扩大纳官3、结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偿还借款、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地的自然灾害引发财政危机(节支增收)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危机出现的原因:2、应付危机措施增加背景一:1、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2、甲午战争激化了中国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清政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戊戌变法的背景

外忧

内患

政治上背景一:戊戌变法的背景外忧534512465162084707资本额(千元)30%18官督商办、官办70%

63

商办甲午战争后77.6%19官督商办、官办22.4%

53商办甲午战争前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厂矿数类别

时间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的近代企业比较请用简洁语言概括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发展原因、影响。534512465162084707资本额30%18官督商材料一据统计,19世纪末,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为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额.

材料二19世纪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办有一家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治罪,他的机器磨房也因此被迫关闭.

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哪些特点?其发展存在什么困境?特点:初步发展、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材料一据统计,19世纪末,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背景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戊戌变法的背景

经济上背景二:戊戌变法的背景经济上

1、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时间:19世纪70年代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弊端使人们寻求新的出路代表人物:

王韬、薛福成、郑观应主张:经济: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同外商进行“商战”;政治: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文教: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一、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1、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一、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1、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评价: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一、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1、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一、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维新思潮《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变法通议》译《天演论》《仁学》变法图存,“民权论”用进化论和资经济学说解释变法批判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著书立说公车上书创办《中外纪闻》成立强学会保国会上书《应召统筹全局折》

著书立说《时务报》主笔创办《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原福》著书立说举办时务学堂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2、维新思潮《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宣传资产阶级改上书:著书立说:创办报刊:翻译书籍:成立团体:创办学堂:“公车上书”等《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变法通议》、《仁学》等《中外纪闻》、《时务报》等;《天演论》等强学会等广州万木草堂、时务学堂等

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对当时的中国能产生了哪些影响?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主要方式“公车上书”等《中外纪闻》、《时务报》等;A.启发民智——为维新运动奠定一定社会基础;B.组织力量——为维新运动奠定领导基础;C.制造舆论——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备,减少改革阻力;总之,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A.启发民智——为维新运动奠定一定社会基础;

戊戌变法的背景历史背景三: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为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思想上戊戌变法的背景历史背景三:维新思想的产光绪要求变法,他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吗,他的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直接目的富国强兵;同慈禧太后争夺最高统治权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直接目的富国强兵;戊戌变法的背景

历史背景四:康梁的推动,爱国官员和光绪皇帝的支持。戊戌变法的背景

历史背景四:康梁的推动,爱国官员和光绪皇帝的

戊戌变法的背景政治上: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激化了中国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政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思想上: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基础。重要条件:康、梁的推动,爱国官员和光绪皇帝的支持。(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戊戌变法的背景政治上: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维新变法运动的过程1.兴起——宣传维新变法;2.发展——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标志:1895、公车上书)3.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运动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材料一:自胶澳事后(德国占领胶州湾),瓜分豆剖,渐露机芽……自台湾事后……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回答:①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②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③材料三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材料三: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胡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①任用维新派进行变法②材料一指明当时阶级矛盾尖锐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家处于危亡时刻。材料二指明必须通过变法才能改变局面,挽救民族危机,缓解阶级矛盾。③材料三的观点不正确。通过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在我国行不通,变法不可能成功。①任用维新派进行变法②材料一指明当时阶级矛盾尖锐和民族危机的谢谢大家!再见2011年10月28日谢谢大家!再见2011年10月28日戊戌变法十堰市柳林中学李盈戊戌变法十堰市柳林中学李盈

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背景经过结果(影响)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第2课维新运动1895年3月,甲午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一个71岁的老人,中国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东渡日本,作为清朝政府的特命全权大使,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3月,甲午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一个71岁的老人,中《马关条约》的签订条约内容有哪些?反映出帝国主义的侵华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马关条约》的签订条约内容有哪些?反映出帝国主义的侵华方式有割三地: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两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四口: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设厂:直接掠夺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借款、修路、、开矿、设厂、开设银行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割三地: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商品输出以海关税款为抵押允许参与海关管理不准改变由英国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以海关关税为担保以内地税收做抵押由外国人控制海关附带条件清政府向列强借款情况表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以海关税款为抵押不准改变由英国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以海关关税1、该图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2、这幅漫画反映了列强侵华在政治上采取什么方式?3、图中的鹰代表哪个国家?其侵略方式与其他列强有何差异?有何影响?1、该图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占领,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借去的地区称做租借地。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概念阐释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都享有绝对的行政、司法、立法权。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占领,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实质影响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危机出现的原因:2、应付危机措施增加税收额度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加强鸦片税管理增加商税、扩大纳官3、结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偿还借款、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地的自然灾害引发财政危机(节支增收)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危机出现的原因:2、应付危机措施增加背景一:1、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2、甲午战争激化了中国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清政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戊戌变法的背景

外忧

内患

政治上背景一:戊戌变法的背景外忧534512465162084707资本额(千元)30%18官督商办、官办70%

63

商办甲午战争后77.6%19官督商办、官办22.4%

53商办甲午战争前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厂矿数类别

时间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的近代企业比较请用简洁语言概括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发展原因、影响。534512465162084707资本额30%18官督商材料一据统计,19世纪末,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为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额.

材料二19世纪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办有一家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治罪,他的机器磨房也因此被迫关闭.

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哪些特点?其发展存在什么困境?特点:初步发展、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材料一据统计,19世纪末,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背景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戊戌变法的背景

经济上背景二:戊戌变法的背景经济上

1、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时间:19世纪70年代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弊端使人们寻求新的出路代表人物:

王韬、薛福成、郑观应主张:经济: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同外商进行“商战”;政治: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文教: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一、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1、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一、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1、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评价: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一、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1、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一、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维新思潮《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变法通议》译《天演论》《仁学》变法图存,“民权论”用进化论和资经济学说解释变法批判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著书立说公车上书创办《中外纪闻》成立强学会保国会上书《应召统筹全局折》

著书立说《时务报》主笔创办《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原福》著书立说举办时务学堂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2、维新思潮《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宣传资产阶级改上书:著书立说:创办报刊:翻译书籍:成立团体:创办学堂:“公车上书”等《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变法通议》、《仁学》等《中外纪闻》、《时务报》等;《天演论》等强学会等广州万木草堂、时务学堂等

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对当时的中国能产生了哪些影响?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主要方式“公车上书”等《中外纪闻》、《时务报》等;A.启发民智——为维新运动奠定一定社会基础;B.组织力量——为维新运动奠定领导基础;C.制造舆论——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备,减少改革阻力;总之,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A.启发民智——为维新运动奠定一定社会基础;

戊戌变法的背景历史背景三: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为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思想上戊戌变法的背景历史背景三:维新思想的产光绪要求变法,他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吗,他的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直接目的富国强兵;同慈禧太后争夺最高统治权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直接目的富国强兵;戊戌变法的背景

历史背景四:康梁的推动,爱国官员和光绪皇帝的支持。戊戌变法的背景

历史背景四:康梁的推动,爱国官员和光绪皇帝的

戊戌变法的背景政治上: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激化了中国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政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经济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