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精心整理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精心整理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精心整理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精心整理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精心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科的主干学科之一,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实质与规律的科学。横断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纵向研究设计:就是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聚合式交叉设计:将横断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构成聚合式交叉设计。观察法: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然后观察的结果。实验法: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调查法:指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试或有关人员了解其某种心理活动的发生极其有关条件。问卷法:指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学生心理活动的数据资料的方法。测验法:指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学生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生态学运动:指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强调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被试的心理特点的普遍倾向。人格:是一个人行为系统,即动作的总和。它是后天形成的,是人的各种习惯系统的产物。并且其中也有一些占优势的习惯系统。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工作。2.3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顺应:指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平衡:指同化作用服从于客体的性质,是同化与顺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2.6守恒:就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假设-演绎推理: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先提出一系列的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验证,从而得到答案。命题推理:指不必一定按现实的或具体的资料做依据,只凭一个命题就可以进行的推理。组合分析:指认知达到形式运算阶段的个体,不进可以从单一角度对问题作假设-演绎推理,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构成问题的全部因素作各种组合,然后逐一进行分析,最后达到对问题的解决。心理发展: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儿童通过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产生的手段,它带有自发的性质;狭义的教学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最系统的交际形式,它“创造”着儿童的发展。遗传:指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孟德尔法:主要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征(或特性),来此推断遗传作用,一般来说,该方法能查明单个基因或多个基因的作用。唐氏综合症:又称先天愚型,表现在第21对染色体中多一个染色体,导致儿童发育中严重的身体异常和智力缺陷。他们肢体发育短粗,体态动作笨拙,生活不能自理,智力测验分数严重低下,智商在50-60之间。3.4家谱分析法:就是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识特征的对象的数目。成熟:指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3.6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利手:也称优势手,指个体在活动中惯用的手,利手可分为右利手、左利手、双利手。游戏: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创造性游戏:是指幼儿通过创造性想象而形成的游戏。4.2教学游戏:指结合一定教学目的而编制的游戏。4.3活动性游戏:指发扎幼儿身体技能的一种游戏。视敏度:指辨别物体(或物象)细微差别的能力,俗称“视力”。4.5颜色视觉:指个体对光谱上不同长波的光线的辨别能力。婴儿对低频率(1000赫兹)方位知觉: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的位置的知觉,如对上下、前后、左右的知觉。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过程。4.8短时记忆:指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4.9长时记忆:指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具体形象思维:指幼儿的思维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进行,而不是凭借对事物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来进行的。理解:是依据旧的知识经验去掌握新的直晒经验的过程。积极词汇:指幼儿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4.13消极词汇:指虽有些正确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无声地、简略的、压缩的、在外部言语基础上产生的言语。4.15笑:是情绪愉快的表现。、依恋:指婴幼儿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开的一种情感。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调节。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的最为明显的、稳定的个性特征。链概念:维果斯基用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几何体,要求幼儿对它们进行分组,结果发现幼儿分类的标准不断变化,一会以形状分类,一会以颜色分类,一会以大小分类。4.20积极词汇:指幼儿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4.21消极词汇:指虽有些正确理解但不能正确实用的词。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无声地、简略的、压缩的、在外部言语基础上产生的言语。学习:侠义的学习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账务只是机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学习动机:指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这种行为,并使这种行为朝向某一目的进行的一种心理倾向性。兴趣:是一种立秋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学习态度:指学生对学习所做出的评价和学习行为倾向。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它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的反映。5.5观察品质:指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现的个体差异。元记忆:指个体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控制。(重点)元记忆体验:指伴随在记忆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元记忆监控:指主体在进行记忆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的,自觉地监督、控制和调件。5.9舌尖体验:就是话在嘴边但一时说不出来5.10判断:指肯定或否定某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推理:是由一个判断或许多判断推出另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5.12直接推理:指由一个前提本身引出某一结论的推理。5.13间接推理:指有几个前提推出某一结论的推理。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道德感:是人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索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完成预定的目的和任务的心理搓成。5.19自我意识:指个体对其自身特点的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认知: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识,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的认识。角色:指个体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必要的社会认知技能。注意的选择性:是指个体在某一时刻只注意某些对象而不注意另一些对象。注意的转移:指个体将注意有意地从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理想:即符合客观规律并有可能实现的幻想。空想:即不符合客观规律又没有可能实现的幻想。成人感:指初中生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承认,渴望参与成人的活动,要求独立,希望得到自尊的体验。自尊感:指对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自卑感:指一种轻视自己、不相信自己、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一种自我体验。发展任务:是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应该达到的成就。谋求独立:指初中生从他们的父母或成人那里获得独立。确定自我:指初中生要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并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性别角色:指根据社会文化对男性、女性的期望而形成相应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正式交往:指初中生在开展各种课外小组活动时与教师的交往。6.13非正式交往:指教师参与初中生各种节假日活动时的交往。情绪体验:指人在主观上感受和意识到的情绪状态。自觉性:指人对自己行为的目的和动机具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能坚持下去,使自己的行动达到预定目的的意志品质。果断性:指人善于及时而合理地采取决定的意志品质。自制性:指人善于支配自我和克制自我的意志品质。坚韧性:指个人在行动中能不断克服困难去完成艰巨任务的意志品质。人生观:是个体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看法。7.8代际差异:指两代人在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差异。群体差异:指的是以人的某种属性相区别的群体之间的差异。个体差异:指的是个体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又称个别差异。常模参照评价:将对一个人的测评结果同对一个组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准则参照评价:确定一个明确的最后标准,然后定期进行测量,以确定一个人达到目标的速度。8.5智商:是通过智力测量所得的结果。特殊才能:指个体在其特殊领域中表现出较高能力。一般特质:指在一定社会文化形态下,所有的人都具有的概括的倾向,它没有具体性,是性格的共同部分,且不能使一个个体同另一个个体相区别。特有特质:是由个体生活方式的特定环境造成的,它是使个体相互区别的主要因素,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方式。8.9首要特质:指代表个体最独特性格的特质。8.10中心特质:指代表个体性格特质的核心部分。8.11次要特质:指代表个体在特定情境中才表现出来的一种暂时的性格特质。基倾:指个体在特殊情境下表现某种行为的倾向,它不一定通过学习获得。8.13基本特质:位于基倾智商,它是由多个基倾所构成的。8.14类型:位于基本特质之上,它是由设计范围更广的多种基本特质构成。超常儿童:通常主要指智能明显超过同年龄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智力落后:一般来说,凡是智力(指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等)低于同龄儿童的症状就是智力落后。适应性能力:指一个人处理日常生活及其在环境中求生存的能力。8.18产前:指胎儿在母体中的阶段。产前因素:主要指胎儿在母体内遇到的一些“情况”或“事情”,它们对太尉的发育产生有害的影响。8.20产程因素:指孩子出生时所遇到的有害因素。学习:是凭借经验在主体身上产生的比较持久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智慧技能:即智力技能,之运用符号对外运作的能力,如:利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计算电费。认知策略:指对内的、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如写作策略。9.4言语信息:指能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如一个星期有7天。动作技能:指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如游泳。态度:指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如一个人是喜欢听流行歌曲还是喜欢听民歌。9.7反射的学习:是指掌握一定的刺激和一定的行为举止的学习。认知的学习:是指掌握一定的知识和一定的行为举止的学习。期望:指人的信息加工活动受目的指引。学习曲线:是描绘学习进程的图形,纵轴上描绘可以测量到学习结果,横轴上描绘尝试的次数或时间。准备律:指有机体对某些反应有所准备时,反应就满足,不反应就烦恼;如果没有准备,强迫有所反应,也会产生烦恼。效果律:指在情境与反应间的一种可以改变的联结,即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强化:凡施加某种影响有助于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生成:指形成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知识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动机:指积极性生成这两种联系的愿望,并且把生成联系的成效归因于自己努力的程度。注意:是指引生成过程的方向的因素,它使生成过程指向有关的课文、相关的原因知识和经验。预期的证实:指根据情境的感知,在头脑中有一种预期,为了正是自己假设正确与否,产生内驱力,这就是由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强化。9.18动作的认知组织:就是将保持中的动作观念选择出来加以组织。9.19实际动作:就是将观察中的动作表现出来。9.20动作监控:是对实际动作的观察和纠正。替代性强化:指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9.22直接强化:就是学习者行为本身受到强化。自我强化:是行为达到自己确立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奖励来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过程。期望:指学习动机,有了学习动机就可以引起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达到既定的目标。9.25执行控制:指加工信息的策略。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观察学习: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10.1陈述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10.2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智慧技能:指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的能力。动作技能:指在练习基本上形成的按某种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表征:指信息在人脑中挤在和储存的方式。命题: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是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命题网络: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成分,通过这种共同成分,可以把两个命题联系起来组成命题网络。图式:人们对客体和时间有关属性组合的知识知识贮存的方式。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他们代表什么。概念:符号所代表的具体有共同本质特征的一类事物或性质。10.11概念名称:指用词给概念的命名。概念定义:指在用语言描述概念时,明确界定了这个概念的范畴和特征。概念属性:指某一类事物或性质所具有的特征,也称本质或关键特征。概念实例:指概念的实际例子,符合定义所界定的本质特征的为正例,不符合的为反例。实质性联系:指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符号、概念、命题建立联系。10.16非人为行动的联系:指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建立合理的或合乎逻辑的联系。10.17下位学习(类属学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性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构成下位关系,又称类属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采用规一例法)10.18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当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性和概括水平上帝与新学习的知识。(采用例一规法)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已有观念既不是类属关系,也不是总括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时,便产生并列结合学习。渐进分化:是在教学中首先讲授学科最一般和最概括的命题和概念,然后根据细节和特性渐进辨认,其结果是导致认知结构中的概念和命题从上到下按层次不断分化。综合贯通:指在认知结构中已经确定了的知识,可以相互关联,产生新的组织,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生产式:是所谓条件—活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辨别:辨别可分为简单辨别和多重辨别,前者指区分两个刺激物的不同点,后者指区分多个刺激物的不同点。规则:人们在科学研究及社会实践中发现的规律、定理、计算公式和处理事务的法则等。例—规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例子发现规则的学习方法。10.26规—例法:是教师先讲规则再举例子的教学方法。学习策略:是指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运用和调整,特别是指依据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运用与调整。10.28元认知:就是对自己认知状况的认知和监控。言语化:指伴随思维过程的言语活动,它可能是思考者的自发言语,也可能是由实验者引发出来的言语活动。10.30一般性学习策略:是适用于多种材料、多种学习类型的学习策略。10.31特殊性学习策略:是只适用于某种学习材料或某种学习类型或某个学习环节的学习策略。10.32复述:指对学习材料的维持性言语重复或在选择基础上的保留重复。10.33复述策略:指对具体复述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整。10.34精加工:是对所学信息附加内容的过程,可以是逻辑上的推理,也可以是对信息的扩展与延伸,增加已知的例证,补充某些细节,进行某种类推或人为增加意义。10.35精加工策略:指对具体加工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整。10.36组织策略:是对具体组织方法的选择、运动和调整。概括:指在一组信息中以上位概念代替下位概念或抽出要义把材料组织起来。动机:是推动个体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心理状态。归因: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的解释或推论。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能力的自我批评和判断。动作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程序顺利完成某种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多余动作:指与完成某项任务无关但却在完成过程中参与其间的动作。练习曲线:是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期间所发生的动作效应变化的图解。11.4练习曲线上的“高原期”:在技能形成中,联系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示范:指教师通过动作和语言活动将动作技能演示给学生。反馈:指在学习和练习活动中,将学习与练习的结果信息返回传递给学习者。11.7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形式训练:认为学习内容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材料的难度,主张学习那些南极的古典语言、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难题。11.9可利用性变量:指认知结构中可利用起来固定作用的适当观念。11.10可辨别性变量:指新知识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系统的可分辨程度。11.11稳定性变量:指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品德:指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函,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它是由舆论力量与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分辨是非善恶的尺度。道德认识:指个体对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了解、领会及掌握。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确定道德目的和动机,并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和动机的心理过程。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道德动机系统:就是与道德有关的需要的具体表现,其核心因素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品德的定向系统:是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有个性的意识倾向,用以指导和调节自己的行为。生成结构:指个体从非道德状态过渡到开始出现道德行为或初步形成品德时的心理结构,是个人所获得的某些道德规范认知,作为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定向与调节的成分同行为方式的内在启动部分,建立正或负的联系的过程。执行结构:指个体在品德生成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有意识地对待道德情境、经历内部冲突、主动定向、考虑决策和调节行为等环节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及其结构。15.24终结性学习评价:是在一阶段的教学过程结束时,为了解学生掌握该阶段教学目标情况所作的评价。12.11定型结构:15.24终结性学习评价:是在一阶段的教学过程结束时,为了解学生掌握该阶段教学目标情况所作的评价。对偶故事法:即向儿童提出各种成对的故事,在每对故事中都有某种故意或无意的行为造成的不良结果,然后问儿童引起这两种不良结果的哪一种行为是“更坏的”。道德观念: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对具体的道德现象的抽象概括,即对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的认识。意义障碍:指学生头脑中存在这某些心理因素,阻碍了他们对道德要求和意义的真正理解,不能把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12.15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奖励:泛指能引起学生愉快情绪体验的过程,它包括外部奖励和内部奖励。惩罚:泛指能引起学生不愉快情绪体验的过程,如罚站、批评等。12.18品德不良:指个体具有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品德。动机:是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这种行为,并使这种行为朝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归因:指人们对谈人或自己行为结果的产生原因的知觉或推断。心理状态:是一种介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之间的心理活动。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生理需要:指有机体对事物、水、氧气、排泄、避开外界的伤害刺激等的要求。心理需要:指对爱、感情、受人尊重、自尊、好奇心等的需求。内驱力:指由于需要引起的有机体内部产生的一种能量和冲动,它刺激行为去获得需要的满足。13.8目标:指满足需要的物体、情境或事件。13.9诱因:指能激起有机体定向行为的目标。学习动机:引起个体的学习行为,维持这种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认知内驱力:是把求知作为目标,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也就是想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愿望。13.1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的需要。13.13附属内驱力:指一个人为了得到某个人(如家长、教师等)的称赞或认可,而把学习搞好,工作做好的一种动机。强化:凡施加某种影响有助于有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学习动机迁移:指把其他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上来,或者把这一科目的学习动机转移到另一科目学习之中。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后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14.2他控:指教学活动由外界所左右。14.3自控:指教学活动由自己主动调节管理。教育机智: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地做出反应,过段得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品质。测量:在心理与教育领域中,测量是依据某种法则给客观事物或事件的某种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测验:在心理与教育领域中,测验有两个涵义,一是根据一定标准鉴别或事物性能的过程。二是实施测量的工具。15.3评价:即价值,表示评价价值的意思。15.4学习的测量: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测量。学习的评价:是在学习测量结果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发展状况做出即价值判断的过程。论文式测验:一般是由教师出一个或几个题目,有钱哦求学生以文章记述形式来回答的一种测验形式。15.7客观性测验:由客观性试题组成的测验。15.8标准化测验:是一种经过标准话过程而编制的测验。15.9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常模作为解释学生测验分数的参照标准的测验。15.10准则参照测验:是一种参照某种特定标准解释学生测验分数段额测验。15.11测验项目质量分析:对于学习测验而言,测验项目质量分析就是测验试题的分析。项目区分度:又称项目辨别力,指项目对学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或辨别能力。信度: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表示测量的可靠性。重测信度:用一种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前后两次施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表示的信度。复本信度:同一组被试接受两个等值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折半信度:对测验按奇数项目、偶数项目或其它标准分成两半,以两半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计算的信度。效度:指测验准确地测量出测验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内容效度:指测验项目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索要测量的全部内容或行为,或者说测验在测验目标所界定的呢绒或行为范围内取样的代表性。构想效度:指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理论上的构想或特质的程度。效标关联效度:指的是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车堵,可一定为测验分数和效标之间的相关程度。效标:是衡量测验有效性的参照标准,指的是可以直接而且独立测量的感兴趣的行为。15.22诊断性学习评价:是以诊断学生学习现状为目的的一种评价,又称为事前评价。15.23形成性学习评价:一种确认在某一教学过程中,个人或班级集体的学习能否成立的评价。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填空题)1.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性原则。1.2观察法的种类:长期观察法与定期观察法、全面观察法与重点观察法。1.3实验法的种类:自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单囚素实验和多囚素实验。1.4调查法的种类:直接调查法、间接调查法。1.5问卷法的种类: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个别问卷、团体问卷和邮寄问卷;成就测验、、。1.6测验法的种类: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文宇测验和非文宇测验。1.7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和个别差异及其丿原因。2.1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华生论儿童情绪发展、华生论人格发展、华生论的儿童教育观。2.2华生认为儿童有三种习惯系统:内脏或情绪习惯、喉头或发音习惯、身体技能的习惯。2.3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其人格发展的动力是:原我、自我、4-T7超我。2.4弗洛伊德提出本能的四个特征:来源、目的、对象、原动力。2.5弗洛伊德主要研究了两种本能:求生本能、死亡本能。2.6超我包括两个部分:良心、自我理想。2.7人格的控制系统:超我■、自我。2.8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与社会互相作用的结果。2.9划分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准或主要特征的是矛盾或危机。2.10适应的三种方式:同化、顺应、平衡。2.11皮亚杰用同化的概念,对行为主义的S-R进行了改造,这个公式应写成:S(AT)R2.12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自我中心主义、直观形象性、不可逆性。2.13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守恒性、去自我中心主义、进行群集运算、具体逻辑推理。2.14形式运算结算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假设演绎推理、命题、组合分析。2.15皮亚杰提出,心理结构有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自调性。2.16皮亚杰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是临床法2.17临床法的特点:丰富多彩的小实验、合理灵活的谈话法、自然性质的观察、借用数理逻辑来分析研究结果、在研究道德发展吋,提出了对偶故事法。2.18维果斯基提出人的高级心理是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受人类文化历史所制约的。2.19维果斯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味道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2.20基因突变可由环境中的某些因素所引起,例如,化学药物、病毒和射线等。3.1关于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常通过孟德尔法和高尔顿法来讨论。染色体异常疾病:唐氏综合症、特纳氏综合症、克兰菲尔特氏综合症。3.3基因-遗传疾病:苯丙酮尿症、杭亭顿舞蹈症。3.4高尔顿法主张用统计方法来推断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3.5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3.6大脑皮层机能的成熟水平可通过一些电生理学的方法来研究,脑电图法是最常用的一种。3.7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有两个:①概括作用②调节作用3.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3.9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知识的领会。3.10心理发展动力的实质就是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3.11关键期这一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于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印刻”3.12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变性。3.13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之所以是可变,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年龄特征的发展要受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制约。3.14格塞尔主张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3.15部分婴儿的缺陷出遗传因素外,还与怀孕母亲的营养、怀孕母亲的情绪、药物、酒精和毒品。3.16在个体心理发展上,教育与心理发展是辩证统一的。3.17遗传决定论主张,个体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的。3.18环境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3.19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刺激反应”公式表明,个体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和教育机械地决定。3.20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是心理发展过程中,外因与内因的关系。3.21心理发展的动力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3.22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和意志等。、3.23个性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3.24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3.25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4.1婴儿出生后的头几个月,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厘米以上,半岁以后身高增长速度逐渐缓慢,平局每月约增长"5厘米。4.2婴幼儿体重的增长与他们的骨骼肌肉的发育有密切联系。4.3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其脑重大约是師克左右,是成人脑重的25%。4.4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纤维视线髓鞘化的时间不同,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的额叶和顶叶部分的髓鞘化过程开始得最晚,大约7岁时才接近完成。4.52岁以前,脑神经纤维较短,多呈水平方向,2岁以后,出现了垂直方向延伸的分支。4.6大脑皮层的发育顺序是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4.7游戏的种类是单人游戏与集体游戏(2-2.5岁)和创性游戏、教育游戏和活动性游戏。4.8视敏度以物体与双眼之间的距离为测量变量。4.9研究后发现,新生儿的视敏度在6/60—6/120之间,其后迅速发展,到6个月时已接近成人的水平。4.10两种记忆都随被试年龄增加而增长,但整个幼儿时期无意识识记的效果好于有意识识记,标明幼儿期是无意识识记占优势。4.11婴儿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是以具体形象四位为主,抽象概括思维开始发展。4.12通过分类,幼儿可以逐步掌握概念系统。4.13幼儿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占优势,有意想象初步发展。4.14幼儿的言语主要是口头言语。4.15幼儿期言语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头表达能力和内部语言等方面。4.16幼儿语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逐渐完善和语音意识的形成两个方面。4.17幼儿初期,言语表达具有情境性的特点。4.18随着年龄的增长,情境言语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连贯言语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4.19连贯言语的发展使幼儿能够独立地、完整地、清楚地表现自己的思想。4.20内部言语是从幼儿期开始产生。4.21婴幼儿意志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他们动作的发展上。4.22人类婴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中,只有两种身体活动:一种是先天具有的反射动作,另一种是一般性的身体反应活动。4.23自我意识的三种形式: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4.24婴儿的自我评价刚处于萌芽阶段,幼儿的自我评价尚处于学习阶段。4.25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开始逐步发展,表现出对自己行为加以控制和监督。4.26性格是婴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4.27母子关系在婴儿性格的萌芽过程中,起最重要的作用。4.28婴幼儿的同伴关系是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育中同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4.29性别角色在婴幼儿社会性发展中重要意义。5.1刚入学的小学生的脑重已经发展到成人脑重的餉%,到小学默契,他们的脑重已很接近成人了。5.2儿童的主导活动由游戏转变为学习。5.3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概括。5.4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概括的过程。5.5学习的过程是以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为主。5.6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5.7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表现在对待作业和对待学业分数上。5.8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识记有联系材料后保持的成绩高于无联系材料的。5.9无论是即时重现还是延缓重现,各年级小学生都是形象材料的成绩最好,具体材料的成绩次之,抽象材料的成绩最差。5.10元记忆主要包括:元记忆知识(知)、元记忆体验(情)和元记忆监控(意)。5.11兀记忆知识主要包括: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有关记忆任务方面和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识。5.12推理包括:间接推理和直接推理。5.13间接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5.14小学生的主要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5.15我国小学生中胆汁质、粘液质、胆汁粘液质和胆汁抑郁质等气质所占百分比超过10%以上.5.16同伴关系一般可分为有组织的集体和自发的团体两种。5.17小学生自发团体的发展可分为:亲社会团体、非社会团体和反社会团体。6.1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心理表现出的特点: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荡性。6.2初中生对所理解的概念分类处于从第三级水平向第四级水平过渡的状态中,他们能够对各类概念进行分类,也能说明理由,但在说明理由时掺杂着感性经验,即不能从本质上说明分类的根据。6.3幻想的两种形式:理想和空想。6.4理想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级发展水平:具体形象理想、综合形象理想和概括性-rm.ktL理性。6.5影响初中生识字量增加的因素主要是:方言的影响和错别字太多。6.6初中生产生的错别字主要有四类:字形、字音、字的结构和学生的主观臆造。6.7到了初中阶段,阅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是够形成默读习惯。6.8教师综合在通过日常生活、学习生活、文体活动和交往活动的了解,就能基本上把握初中生意志发展的现状。6.9初中生自我批评能能力如何从中级从中级水平向高级水平转化,并使用处于低级水平的人数降低到最少限度,主要取决于学校教育和教学质量。6.10赫洛克把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分为挚友、好友、伙伴。6.11容易使初中生形成同伴关系的因素:相互接近、同情挚爱、尊敬共鸣、集体合作、^年龄o6.12初中生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选择性、亲密性、易变性。6.13初中生与教师的交往主要有两种场合:课堂士和课外。6.14课堂上师生的根本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课外的师生关系不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从交往的性质来看,可分为正式交往和非正式交往。6.16预测初中生身高较理想的指标是骨骼年龄。6.17初中生体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肌肉和脂肪的迅速增加。6.18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在身体形态上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特征,即第二性征。6.19肌肉力量是衡量个人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神经的联络纤维越多,标明一个人越聪明。7.2高中生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平衡。高中生随着性意识的发展,逐渐对异性产生了兴趣,出现了要与异性实际接触的心理需要,表现为两种方式:相互显示和感情隐蔽。7.4高中生思维发展的总特点是思维能总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处于优势地位。7.5高中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已经发展到相当完善的程度,并在他们的思维活动中占优势地位。7.7辩证思维的三种形式:辨证概念、辩证判断和辩证推理。7.8四种辩证思维能力分别是透过现象揭露本质、全面考虑问题、分清问题主次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7.9高中生处于创造性思维最佳发展区的前端。7.10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散思维,它包括三个维度:流畅性、变通性和独A.l,k>l.创性。7.11高中生在默读时,基本上没有唇动发生,并能概括地复述默读的内容,还能概括出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7.12高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情绪的体验上。7.13意志行为主要包括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方面。7.14采取决定是意志行为的开始阶段,它决定着行为发生的方向。7.15执行决定是意志行为的完成阶段,它是意志行为的中心环节。7.16咼中生米取决定的主动性和计划性不断提咼。7.17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7.18价值观的特点:主观性、选择性、稳定性、社会历史性。&1差异心理学的范围非常广泛,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2评定成绩或结果的典型方法是测验健康状况、学业成绩、职业机能以及个人社会适应。&3评定愿意会条件的方法是,第一种方法的重点是大,第二种方法的重点是人的环境。&4人的特征的典型测量手段是智力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兴趣测验、人格测验或气质测验、态度测验和情绪的稳定性测验。&5第二种原因的差异在环境,可以通过观察和谈话对重要的环境因素作出评定。&6对测量结果的另外三种重要用途是确立标准、对人进行选择和编组和测量进步。&7判断一个人的进步有两种主要方法,常模参照评价和准则参照评价。&8学生在学习中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智力因素的差异和人格因素的差异。&9人的心理能力的个别差异非常复杂,就其表现范围而言,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学习领域与非学习领域的个别差异、表演领域与非表演领域的个别差异和学术领域与非学术领域的差别。&10根据人体在知觉过程中的特点可将智力划分为分析型、综合型和分析综合型。&11根据记忆过程中感觉到记忆效果可将智力划分为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和和混人#1合型。&12以高级神经活动中那种信号系统占优势可将智力划分为艺术型、思维型和中间型。&13特殊才能包括音乐才能、机械才能、绘画才能等。&141921-1922年,美国特曼用斯丹福比纳量表、特曼集体测验等方法,对学前至8年级的儿童进行了测查,鉴别出1528名天才儿童,这项研究是个领域规模较大,时间最长的一项著名的追踪研究。&15原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16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早期教育是超常儿童成长的关键。&17适应性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挥和保障自己独立性的程度,二是圆满完成他所接受的个人和社会责任的程度。智力落后的原因是以发生在母亲怀孕时、分娩时以及生产后来划分的,医学上称为产前因素、产程因素和产后因素。9.1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由低级到高级分为六级:知识、领会、运用、分析、/,宀人Hrt、E/人综合不和评价。9.2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把学习分为两大类:即反射的学习与认知的学习。9.3在认知学习方面,又分为感性学习与理性学习两类。9.4在理性学习方面,又分为概念的学习、思维的学习与技能的学习三类。9.5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律有:淮备律、效果律、练习律。9.6联结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普洛夫和斯金纳。9.7桑代克的理论是以动物实验为根据的。9.8桑代克把联结看成是行为的基本但愿,他把行为区分为先天的联结和习得的联结。9.9斯金纳在30年代发明了一种斯金纳箱的学习装置。9.10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原则是设定目标、小步了前进和及时强化。9.11程序教学的形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斯金纳提出的直线式程序,另一种是N.A克劳德提出的分支式程序。9.12苛勒进行一系列猩猩学习实验,主要包括系列,一种是利用工具克服阻碍的实验,另一种是“制造”工具克服阻碍的实验。9.13学科的基本结构有两个含义,一种基本,另一种是结构。9.14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9.15奥苏泊尔根据有意义学习的复杂程度,把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代表性(符号丿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9.16奥苏泊尔根据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方式,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三种同化模式,类属学习的同化模式、总括学习的同化模式和并列结合学习的同化模式。9.17奥苏泊尔提出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对当今的学习教育具有深刻的影响。9.18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理论,对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9.14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中的知觉和理解。9.15斯金纳揭示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提出了强化时程表,并依据对强化作用的研究进一步提出程序教育。9.16巴普洛夫是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动物和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的创始人。9.17巴普洛夫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观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9.18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其实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9.19威特罗克的生成学习理论独具特点,代表着认知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9.20生成学习模式包括四个主要成分,即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的知识经验。9.21先前的知识经验包括已有的概念、元认知、抽象知识和具体经验。9.22托尔曼的著名实验是白鼠走迷宫实验。9.23托尔曼作为目的行为主义者,却接受了格式塔心理学学习观的影响,提出了符号学习论。9.24班杜拉把强化理论和信息加工观点有机地结合,是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发展。9.25班杜拉提出榜样具有替代性强化的作用,观察学习过程对我们有效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也有启发作用。9.26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9.27动作再现是将记忆中的动作观念转换为行为,这是观念学习的中心环节。9.28动作再现过程主要包括动作的认知组织、实际动作和动作监控三步。9.29动作监控分为自我监控和他人监控。9.30人的活动的动机来自于过去别人和自己在类似行为上受到的强化,包括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与自我强化。9.31教师要善于运用外部强化并尽可能使之转化为学生的自我强化,来推动学生的学习。9.32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是50-60年代兴起的一个生气勃勃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罗杰斯和马斯洛。9.33储存于学习者长时记忆中的原有知识、技能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重要的内部条件。9.34学生的主动加工活动可用学习动机和加工信息的策略来解释。9.35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有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教师的教学技巧。10.1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大多同意将广大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0.2技能可以分为“智慧技能”(也叫智力技能、心智技能或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新近认知心理学又将智慧技能分为两个亚类,一类用于对外运作,一类用于对内控制,这一划分源于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10.4程序性知识也可以分为两个亚类:一类智慧技能,一类认知策略。10.5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都要经历:习得、巩固与转化、提取与应用三个阶段。10.6从学习结果来看,广义知识的学习可以获得三类结果:卩■—回答“是什么”问题、程序性知识之、程序性知识之二—对内控制(认知策略)。10.7心理学级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网络或图式进行表征。10.8命题一般包含两个要素:个关系和组论据。10.9现代认知心理学区分了两类图式,一类是关于客俸的图式,另一类是关于事件■的图式或做事的图式(脚本、。10.10奥苏泊尔将知识分为符号、概念和命题三类。10.11概念是有一定结构的,包括: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属性和概念实例。10.12根据概念的抽象水平,加涅将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10.13命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概念性命题,另一类是概括性命题。10.14新旧知识的三种关系导致了三种形式的学习,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构学刁。10.15下位学习有两种学习形式,即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奥苏泊尔提出要遵循两个教学原贝则: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10.17概念的形成过程是辨别(关键属性)、假设、验证和概括的过程。10.18邵瑞珍认为加涅将智慧技能五种,它们由下至上形成一种层次关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10.19概念和规则的运用是智慧技能(陈述性知识、的核心成分,又是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核心成分。10.20规则学习可根据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这两种方式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10.21学习策略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而是学习方法的选择、组织和刀口丄。10.22元认知包括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以及个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10.23兀认知的训练方法:言语化训练法、他人提问训练法、自我提问训练法。10.24已有大量研究证明,言语化能调动元认知监控的作用,因而能提高学习和思维的效率。10.25运用外部提示来训练元认知监控技能的实验,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训■练者在被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供一,另一种是学生相互提问。10.26概括策略是组织策略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10.27布朗和戴曾将概括方法从易到难归纳为五种基本方式:略去枝节、删掉多余、代以丄位、择取要义、自述要义。10.28学习策略的三个阶段:习得阶段、巩固与转化阶段、提取与应用阶段。元认知水平的高低制约着学生对策略的学习和应用。10.30记笔记和做笔记是心理学研究较多的一种精加工技术。10.31记笔记有两步:第一步是记下听讲中的信息,第二步是理解它们。11.1动作技能的特征:准确性、动作的速度加快、多余动作的减少、灵活性。11.2通常联系曲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工作效率作为纵坐标,另一种以练习中犯错误的多少作为纵坐标。11.3练习成绩逐步提高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短跑、跳高、跳远)、练习的进步先慢后快(投掷、学习游泳)。11.4练习的个别差异:速度较快,错误很少;速度较快,错误较多;速度较慢,错误)、、士心曰上卄、口4较少;速度较慢,错误较多。11.5练习曲线出现个别差异的原因: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态度、练习方式、知识经验、准备状况及努力程度等。11.6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主张分别训练心的各种官能,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以达到普遍迁移的目的。11.7形式训练说把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最重要的目标。11.8奥苏泊尔提出了影响学习迁移的三个主要的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变量、可辨别性变量、稳定性(包括清晰性)变量。11.9对策略作用的自我评价是影响策略迁移的重要因素。11.101985年泰勒等人研究了自我评价对迁移的影响。12.1品德具有如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品德必须以某种社会道德意识或道德观念为基础;,。二是品德具有稳定性特征。12.2在我国,许多学者认为,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组成,四者紧密相联,彼此依存。12.3林崇德认为,品德结构是个多侧面、多形态、多水平、多联系■、多序列的动态开放性的整体与系统。12.4操作系统包括同化、外化、具体化的三个过程。12.5品德反馈调节系统,它包括自我反馈和他人反馈,预期反馈和倒摄反馈,都通过自我意识来达到调节行为的作用,并加强或削弱行为动机。12.6章志光依据自己的实验研究,提出一个“品德形成三维结构"的设想。12.7品德结构可以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和定型结构三个断面或维度去进行探讨。12.8皮亚杰认为一个人道德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个方面,这就是皮亚杰划分阶段的标准。12.9道德认识的形成主要包括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信念的确立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12.10道德请情感的发展一般经历三种水平: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12.11道德行为的形成包括:道德行为方式与技能的掌握、形成道德行为习惯。12.12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是塑造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的一种经济、实用和有效的方法。12.13许多调查标明,品德不良的青少年的转化过程大体要经历醒悟、转变和自新三个阶段。13.1动机的内因---需要和内驱力。13.2动机的外因---、诱因和强化物。13.3赫尔认为,内驱力有原始内驱力和继起内驱力两种。13.4维纳从内外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划分归因为: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囚和不稳定性归囚,可控制归囚和不可控制归囚。13.5维纳认为,学生往往是以能力高低、努力程度、运气好坏和任务难度。13.6行为注意的晚近代表人物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13.7效果比较好的三种归因训练方法:团体发展法、强化矫正法、观察学习法。14.1作为教师,一要学习专业知识、二要学习教育理论、三要学习相关知识。14.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言语从内容上看,一要有新的思想内容和观念,给人以新鲜感;二要言之有情;三要言之有物。14.3在形式上看,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表现为,准确精炼、通俗明白、生动形象、严密含蓄、速度和语音要有变化。15.1客观事物或事件、法则、数字或符号是测量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15.2从评价标准来看,学习评价一般有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人内差异评价。15.3从评价的功能来看,学习评价一般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15.4学习测验是一种学习测量与评价的工具,它一般可分为教师自编和标准化测验两种。15.5通过编制测验计划表,确定不同水平试题的比例、不同教学内容实体比例及预定完成各测验内容的时间。测验计划表对试卷的学习行为水平、题型、题量、分数分布、时间及其分配等方面做出了固定,即试卷的结构框架得以确定,它在宏观方面保障和控制了测验试卷的质量。15.7通过编制双向细目表可以规范测验试卷以满足教学目标。15.8双向细目表是由教学内容和学习行为水平构成的二维表,表头纵表目为学怖为水平,表身横标为教学内容。15.9教师自编测验的种类主要有论文式测验、客观性测验。15.10标准化过程指:题目编制标准化、测试实施标准化、评分标准化、结果解释标准化。15.11常模参照测验和准则参照测验是根据解释结果的方式,即每名学生的测验分数参照哪种标准进行解释来区分。15.12测验项目质量分析包括项目难度分析和项目区分度分析。15.13经典测验理论主要由基本假设、信度、效度等概念组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斯皮尔曼的真分数模型.15.14/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