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8高三地理教案: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定位1.掌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采取的措施。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1.植被破坏
(1)原因:发展①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②资源。
(2)后果: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措施
(1)发展生态农业
加强④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⑤法制建设,依法保护⑥植被。
(2)加强⑦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
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⑧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思维活动
1.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恢复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对本地区带来哪些生态效益?
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局部小气候,减小气温差异;增加降水,减小风速;增加生物多样性。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
(1)作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现状:生物多样性正在⑨趋减。
2.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
(1)就地保护:建立⑩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
(2)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遗传资源种质库等。
思维活动
2.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有什么区别?
就地保护是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环境保护起来,以便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其范围比较广,保护的对象是生态系统。迁地保护只能是对单一的物种进行保护,它主要适用于对高度濒危的物种进行抢救,以避免该物种的灭绝。就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动、植物园等。
探究点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土地退化示意图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1年3月18日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xx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五年,我们……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新增沼气用户1650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0万千米。……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五年累计退耕还林、植树造林4.79亿亩,退牧还草5.19亿亩。加强土地和水资源保护,五年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289万亩。
(1)图中信息说明,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简述它们形成的主要原因。
(2)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应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
(3)开发和建设活动也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写出两个导致这些问题的开发和建设活动类型。
(4)报告中的“新增沼气用户”是为了改变农村的__________结构,目的是什么?
(5)报告中继续推进“生态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1)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原因:发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2)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3)矿产资源开采、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答出两点即可)
(4)能源消费改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可以减少人们对乔木、灌木、草等传统能源的需求,减少人为的植被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5)减少人为的植被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反思归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措施具体表现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禁止乱砍滥伐;退耕还林、还草;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工程措施修建梯田、打坝淤地、平整土地、开展土地复垦等
农业技术措施改良灌溉方式和技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科学施肥、选育良种、深耕改土、轮作套种、地膜覆盖等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有利于荒漠化的治理
生态恢复与建设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减少牧区水井数量;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调整农、林、牧用地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还牧
开发风能、太阳能、农村小水电、沼气,营造薪炭林等,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迁移应用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10年来,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1)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看,退耕还林还草具有哪些效益?
(2)从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属于________(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1)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
(2)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发展生态经济促进植被保护。
解答第(1)题,“退耕还林还草”将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是题眼,主要从其生态效益归纳。第(2)题,“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政策。
探究点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探究活动有人说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如果申请专利,他将超过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墨西哥电信大亨)、比尔盖茨(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沃伦巴菲特(美国投资人)等人成为全球首富。而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的水稻良种是利用我国西南深山的野生水稻基因杂交产生的。据此回答(1)~(3)题。
(1)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反映了()
A.要保护全球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B.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
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D.生物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是无限的
(2)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优质水稻的实验地点应在()
A.西北地区,温差大,有利于水稻中营养物质的积累
B.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紫外线强,可使水稻基因突变
C.海南岛,生长期长,可缩短实验的时间
D.东北地区,可利用黑土地肥沃的土壤培养优质水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重大,人类应加以保护
B.人类只需要保护对人类有贡献的物种
C.解决粮食问题,发展农业生产不需要科技创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B(2)C(3)A
解答第(1)题,物种对人类的价值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第(2)题,培育水稻良种需要进行无数次的实验,海南岛热量丰富,复种指数高。第(3)题,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大的直接、间接使用价值以及潜在价值,对人类影响极大。
反思归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
(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动植物园、水族馆、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3)建立濒危物种质库,如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4)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迁移应用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初,随木材贸易从美国入侵的江脂大小蠹1999年在山西省大面积爆发,使山西省1/3的油松林在数月间毁灭。入侵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豚草,入侵西南地区的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入侵广东的微甘菊,沿海地区引进的大米草等的蔓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已经达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材料二生物入侵现象在其他国家也存在,如澳大利亚曾经兔子成灾;新西兰引进鼬鼠,造成森林破坏,并使家畜和一些野生动物传染上结核病;金苹蜗牛入侵泰国,造成稻田绝收等。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告诫我们:人类千万不要盲目地破坏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平衡,因为一个物种无论是灭绝,还是过量繁殖,都会危及与它相关的物种的生存,进而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
(1)结合有关资料,说明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哪些影响。
(2)引进外来物种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1)积极作用:丰富人们食物品种和农业生产类型。消极作用:造成生物入侵,破坏本地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
(2)做好出入境检验,防止有害生物入侵。
解答引进外来物种有利有弊,可以丰富人们生活,推动生产发展,但也有可能影响当地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通过检验检疫进行谨慎地引进物种。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的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它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在一起,以取得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农业生态环境②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③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为治理山区的水土流失,对荒山应()
A.综合治理与开发B.全面封山育林、育草
C.修筑梯田D.烧荒耕种
3.山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压力很大,为此应()
①改革耕作技术②调整农业结构③大力发展畜牧业④加强生态保护的法制宣传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D2.A3.C
解答第1题,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范畴,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也属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范畴。第2题,我国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大,全面封山育林、育草不现实;陡坡修筑梯田成本高,且易造成水土流失;烧荒耕种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第3题,为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应调整农业结构,改进传统的耕作技术,加强对生态保护的法制宣传。大力发展畜牧业会加重山区环境负担,故不合适。
4.对濒危野生动植物最有效的保护办法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动植物园
C.建立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
D.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
A
解答野生动植物的原生地最适合其繁衍和进化,因此,对濒危动植物最有效的保护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5.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1)cd(2)风力作用(3)③⑤土地荒漠化
(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解答解析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区域差异,因为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密切相关。(1)读图可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属于季风区,暴雨发生的频率较高,还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植被破坏严重。多暴雨、植被覆盖少、山地地形等都是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条件。(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属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的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3)根据图中各序号的位置和黄河、长江流域的范围作出选择。①工程位于西北地区,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4)④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①地的河西走廊地区位于祁连山北麓,地形较为平坦,但气候干旱,降水少。
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都存在
B.青藏高原因人类活动较少,所以没有生态环境问题
C.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锐减
D.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D
解答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在我国存在,故A错;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故B错;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C错;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2.下列对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森林破坏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
B.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宁夏及x疆等地
C.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
D.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
D
解答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虽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森林破坏,但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故A项错;内蒙古、青海、宁夏和x疆等地的生态环境问题虽然是由于草原退化而导致土地荒漠化,但荒漠化的分布不只在这四个省(区),它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半干旱区,故B项错;保护湿地的主要防治措施是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和退田还湖,故C项也错,排除前三项,只有D项正确。
下图是“我国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①a—饲料②b—养禽③c—秸秆④d—发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关于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②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③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④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
3.B4.A
解答a代表为养禽业提供饲料;b代表牲畜的粪便可以用来发展沼气;c代表秸秆作为发展沼气的原料,最终以废渣液的形式回归土壤,增加土壤肥力;d是用沼气发电改善农村的生活用能结构,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还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012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联合国设立“生物多样性日”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限度地开发生物资源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确保世界粮食安全
D.禁止开发野生动植物资源
B
解答当前,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全球范围内保护生物多样性势在必行。
6.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么快的灭绝速度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不断增长②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③全球气候变暖④生物进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A
解答在自然状态下,也会有物种灭绝,但速度要慢得多;题目中的“这么快”是题眼,应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思考。
7.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世界上建立了很多基因库,最主要的目的是()
A.维护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B.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
C.保证生物物种的延续和扩大
D.防止特有基因流失他国
C
解答“维护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保证生物物种的延续和扩大”才是建立基因库的最主要的目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防止特有基因流失他国的做法是错误的。
8.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就是物种多样性
B.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体现
C.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理象,所以我们人类不必杞人忧天
D.物种数量为500万~5000万种,物种丰富,所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不会对人类产生影响
B
解答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体现。物种灭绝可以影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的发展,因此应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可分为直接使用、间接使用和潜在价值,虽然有些价值还没有被认识,但如果因破坏而丧失,今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加以利用了。
能力提升
读下图,分析回答9~10题。
9.该图表示的主题是()
A.天然气资源的分布
B.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
C.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分布
D.森林资源的分布
10.图中A、B两地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
B.水土流失荒漠化
C.草场退化荒漠化
D.荒漠化水土流失
9.C10.D
解答分析图示地区,图例所示阴影地区是我国农垦区与牧区的交界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较为严重,是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区,图中A地处于塔里木盆地边缘,B地处于黄土高原。
1973年长江沿岸刀鱼产量为3750吨,1983年为370吨左右,2010年80吨,2011年12吨。2012年长江刀鱼开捕已经超过20天,镇江渔民却一点收获也没有。由于产量稀少,当下刀鱼卖到8000元的单价,冲上了天价的宝座。据此回答11~12题。
11.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有()
A.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
B.刀鱼生长周期长,目前处于幼鱼阶段
C.长江含沙量增加,不利于刀鱼生长
D.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12.下列有利于改善长江刀鱼现状的合理措施有()
A.修建水库、减少洪涝灾害
B.上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C.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
D.增加氮磷饵料投放量,使刀鱼生长加速
11.D12.C
解答由于刀鱼价格昂贵,吸引渔民大肆捕捞,导致刀鱼数量急剧减少,只有限定捕鱼量和捕鱼期,才能实现刀鱼的可持续捕捞。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是造成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很大作用
D.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后会有新的物种产生,所以人们应该顺其自然
D
解答相当一部分尚不为人知的物种,对人类的价值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无法估计,所以物种灭绝对人类来说损失巨大。
14.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考核试卷
- 电气机械工程中的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考核试卷
- 纺织业企业创新发展考核试卷
- 母爱让我感动初二语文作文
- 纺织品企业品牌形象设计考核试卷
- 纸张与纸板的功能性测试与评价考核试卷
- 矿产勘查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考核试卷
- 篷布制造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技术考核试卷
- 水产罐头市场营销策略考核试卷
- 畜禽产品市场分析与预测考核试卷
- 水肥一体化技术 稿课件
- 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卡(配电)
- 施工班组考核表
- 法理学-(第五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课件(最新)
- GB∕T 34876-2017 真空技术 真空计 与标准真空计直接比较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 2022年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国际五一劳动节颁奖荣誉晚会动态PPT模板
- 全院CRRT护理技能培训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消防安全知识课件PPT(72张)
- 后勤不“后”与“时”俱进——信息技术促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 公共厕所除臭工程设计方案和对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