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湖州市成考专升本政治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39edb1859eaeedb59bccef8f56732d/1239edb1859eaeedb59bccef8f56732d1.gif)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湖州市成考专升本政治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39edb1859eaeedb59bccef8f56732d/1239edb1859eaeedb59bccef8f56732d2.gif)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湖州市成考专升本政治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39edb1859eaeedb59bccef8f56732d/1239edb1859eaeedb59bccef8f56732d3.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湖州市成考专升本政治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在1956年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表述是()
A.知识分子是一个独立的阶级’
B.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C.知识分子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
D.知识分子不属于工人阶级
3.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这是
A.直接经济调控B.间接经济调控C.计划指导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D.市场经济体制
4.社会意识形态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统一
C.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D.社会意识形式的全部内容
5.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
A.思想政治工作B.组织作风建设C.思想作风建设D.组织制度建设
6.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战略
C.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深化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7.中国共产党各方面建设的基础是()
A.组织建设B.思想建设C.作风建设D.政治建设
8.
第
25
题
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9.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10.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最先从城市向农材转移的是【】
A.八一南昌起义B.湘赣边界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百色起义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证明,我国的强国之路是
A.依法治国B.改革开放C.和平共处D.以德治国
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制定的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持续的发展,这表明()
A.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积极的反作用
C.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D.经济基础随着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变化
1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根本区别是
A.实行按劳分配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C.实行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D.实行计划经济体制14.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A.A.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B.原子论唯物主义、气本论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列宁的唯物主义、毛泽东的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A.A.当代世界的新变化B.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C.国情与党情的变化D.中国人民的努力16.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最先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是()A.A.八一南昌起义B.湘赣边界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百色起义
17.人类历史是个自然历史过程。下列选项中对这个命题的错误理解是
A.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是个物质的存在
B.人类社会也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人类对社会的认识也能达到像自然科学那样的精确科学的水平
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运动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18.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C.新的中产阶级D.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19.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其中最基本的是
A.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B.提高社会主义社会的综合国力C.生产力标准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标准
20.我国目前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色是()
A.多层次、多渠道B.多层次、高水平C.多层次、宽领域D.多渠道、宽领域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主要运用()。
A.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B.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C.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D.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22.认为人类社会是个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庸俗进化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
24.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
A.“一个发展生产力,一个按劳分配”
B.“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
C.“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按劳分配”
D.“一个按劳分配,一个共同富裕”
25.社会存在是指()A.A.自然界各种要素的总和B.社会领域各种要素的总和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D.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形式是
A.按劳分配B.资产收益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需分配
27.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社会进步内容的是社会()
A.物质文明的进步B.精神文明的进步C.生产方式的发展D.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体进步
28.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指()
A.以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
B.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以个人劳动为基础,劳动所得为个体劳动者自己支配
C.股份制经济
D.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29.把人类社会同自然界联系起来的中介(或纽带)是
A.地理环境B.劳动实践C.思想意识D.语言沟通
30.生产力范畴所反映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劳动工具的关系D.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二、多选题(10题)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中“安定有序”是指()
A.社会组织机制健全B.社会管理完善和社会秩序良好C.社会保持安定团结D.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32.()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A.时代主题B.国际局势C.世界格局D.生产力
33.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鲜明特点是()
A.革命性B.科学性C.独创性D.全面性
34.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最重要的方面是()
A.共同富裕B.市场经济C.按劳分配D.公有制占主体
35.当前,整个国际态势处在()
A.总体和平、局部战争B.总体缓和、局部紧张C.总体稳定、局部动荡D.基本和平、部分动荡
36.党的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A.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B.加强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C.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D.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3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C.自由幸福、互助合用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8.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
A.实事求是B.独立自主C.与时俱进D.群众路线
3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
A.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C.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0.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其中包括()
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
C.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D.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三、判断题(5题)41.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42.人工智能就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典型表现,可以取代人的意识。43.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44.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45.意识具有主观特性。
四、辨析题(2题)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47.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在现阶段它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更重要。
五、论述题(2题)48.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论述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遁路的必要性。
49.试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六、材料分析题(2题)50.材料1、“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拉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状况的基尼系数急剧增长。"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白津夫教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透露,我国的基尼系数1981年是0.288、1990年0.343、1999年0.397,进入新世纪后则基本上在0.4以上的水平发展,2003年达到0.46后继续增加。
——摘自人民网(2006年6月26日)
材料2、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里,我国分配制度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就,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收入分配调节政策体系和调控机制基本形式,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悬殊,收入分配秩序混乱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分配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摘自人民网(2006年9月11日)
材料3、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摘自十七大报告
材料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摘自十七大报告
分析近年来收入差距过分悬殊的形成原因。
51.
参照材料3说明党是如何“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2.B历史知识,准确记住。
3.A
4.C社会意识形式中反映经济基础并为其服务的、属于上层建筑的部分,称为社会意识形态,故选“C”。
5.A
6.D
7.B
8.B
9.C本题考查了唯心主义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所犯的错误。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10.B本题考查了最先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武装起义。在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起义军失利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较弱的农村转移,实践了最先从城市转向农村、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
11.B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科学地总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其中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12.B
13.B
14.D
15.B本题考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16.B
17.D
18.B
19.C“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的内容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在“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中,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标准。
20.C
21.A
22.D
23.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决定我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摆脱落后的社会生产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4.B
25.C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有三方面: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6.A
27.D
28.A
29.B
30.B
31.ABCD
32.BC
33.BCD
34.CD
35.ABCD
36.ABC
37.ABD
38.ABD
39.ACD
40.ABCD
41.N(1)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这一原理根源于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正因为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所以生产方式的主体——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2)杰出人物不能取代人民群众而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代表,杰出人物的作用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作用。
42.N(1)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2)人工智能可以部分地代替人脑的功能,并且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人脑,可以提高人们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但是永远无法取代人的意识,其原因是:第一,人工智能属于无意识的机械或物理的过程,而人的智能活动则主要是生理和心理的过程;第二,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不会主动提出新问题,更不能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第三,与人的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不同,人工智能不具有社会性。
43.N(1)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都承认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不过历史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从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观点。
44.Y(1)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经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也正是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3)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45.Y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在形式上具有主观特性。主要表现在:意识只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意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对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反映形式;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受到其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等主观状态的影响,因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具有个体意识的差异性或区别性;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上存在的东西,而且是能创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的主观观念。
46.错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依靠力量。除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外还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错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依靠力量。除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外,还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47.答案要点:答:错误。上述说法颠倒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指一个国家自主地决定和处理本国事务,而不受任何外国的控制和干涉,并且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来发展民族经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更不是盲目排外,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但对外开放永远都不能取代或否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根本方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的根本立足点,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更好地发展我国经济,二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更好地加强自力更生的能力。
48.(1)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压迫;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豪华办公室租赁及商务接待服务合同
- 电子产品运输保险合同模板
- 工程管理与规范操作指导手册
- 投资融资协议书
- 工副业承包经营合同
- 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合作指南
- 个人租房合同协议书
- 原始股权转让协议书
- 承包注塑机维修合同
- 销售服务费合同
- 劳动合同薪酬与绩效约定书
- 消除医疗歧视管理制度
- JT-T-1180.2-2018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第2部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
- 2024交管12123驾照学法减分必考题库附答案
- 脑脊液常规检查
- 2024年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柴油机油-标准
- 监狱安全课件
- 《初三开学第一课 中考动员会 中考冲刺班会》课件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护理查房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能力结业专科技能考核(全科医学科)妇科检查及分泌物留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