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初调研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如皋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初调研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如皋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初调研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如皋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初调研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如皋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初调研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皋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初调研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如皋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初调研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一向关注传播的内容,但是现在随着传播媒介的快速更新换代,人们开给意识到,媒介形态本身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同样不行忽视。

最早的传播活动是借助语言进行的,由于言语稍纵即逝,具有特别记忆力的人便拥有了肯定的话语特权,这就是历史上祭司之类的人在肯定程度上能掌握首长的缘由。

随着文字及书写材料的消失,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但是,文字本身也造成新的社会隔阂。由于它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字世界,造成识字者与文盲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说话是通过生活就能获得的力量,识字和书写则需要长期的学习,只有极少数人有机会把握这种技艺并成为统治者,构成一种等级性极强的线性的社会权力链。文字虽然可以较长期地记录下历史的信息,然而手写文字对信息的复制效率过于低下,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传播,社会沟通的扩大要求人们设想可以复制文字的传播技术,于是,印刷术应运而生。

印刷术的创造通常被视为信息传播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11世纪,中国人毕异创造胶泥活字印刷术,在几百年内,这一创造并没有被用于新闻的规模化传播。在1450年前后,德国人谷登保重新创造出了活字印刷术,这项技术即被广泛应用。印刷文化隐藏了最近数百年人类的深刻思索,但是它的解放意义仍旧是有限的,它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又形成了新的传播垄断,由于数量巨大的没有足够读写力量的人自然被排解在外。随着19世纪中叶工业化国家普及国民教育,废除学问税,报刊得以进入千家万户。信息流淌的加快,打破了社会的封闭状态,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众传播首次显现出自己的力气。

从19世纪的电报、电话、电影,到20世纪的广播、电视、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电子煤介不知不觉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电子媒介打破了传播的文化条件的限制。电话、广播诉诸人的听觉,电视、网络传播同时诉诸听觉和视觉,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人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耳朵、眼睛获得信息。特殊是电视和网络。它们把人们的视觉和听觉都调动了起来,将鲜活生动的声音和画面呈现在人们面前。无形中,电子媒介转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

现在,连续分别争论印刷、广播、电视、电话、网络传播的意义正在减弱。全部的传媒技术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可能,"传播媒介"正在成为一个包涵性术语。这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既有正面的,当然也有很多意料不到的法律和道德的新问题。

当我们骄傲地回顾数百年来传插科技如何深刻影响着社会结构的时候,忧虑同样也相伴着。一旦这些不断更新的传播科技成为我们生活中须臾不行分别的东西,那么一种新的异化或统治便产生了。我们可能成为新的传播科技的奴隶,而痴迷于电视、网络的现象不过是一种极端的表现。人们制造了新的传播科技,会不会反过来被自己制造的东西所异化?不论将来的传播科技会变化出多少更新奇的媒介形态,这个问题始终应引起我们的警觉与思索。

(摘编自陈力丹《传播媒介变迁的社会影响》)

材料二:

从高中语文课本收入传播学文章,到近年来多省的高考语文试题涉及媒体的社会动员功能、信息茧房等传播学理论。专家认为,随着传媒的进展,媒介使用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紧密,特殊是青少年甚至儿童,他们不仅是被动地接收信息,也可能成为传播者,因此,我们对传媒学问普及,媒介素养教育应当更加重视,大力推广。

依据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进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为9.04亿,较2022年底增长750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

中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世界第一,互联网媒介越来越社会化、生活化,只有增加民众的媒介意识,提升其媒介素养,民众的文明素养、社会的稳定和谐、中国的软实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而青少年作为最简单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群体,理所当然成为提升全社会媒介素养的重要一环。

当下,人人都有麦克风,网络媒介的赋权使得人们在表达自我的同时,也可能会给他人带来言语甚至实体上的损害,在伴侣圈骂人已经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种种心情化的言论和表达经常在网上掀起一场又一场骂战;谣言的散布与传播消耗公众爱心、铺张社会资源;人肉、诋毁、谩骂导致的网络暴力甚至可以将一个人摧毁

社会上此类乱象、问题的发生,归根结底都与民众的媒介素养低下有关。因此,媒介素养应当在全社会引起重视,将来网络世界的受害者,下一秒,或许就是你我。

依据格伯纳的"涵化理论",大众传播的"象征性现实"对全社会具有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育效果",这主要表现在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而电视媒介在"主流形成"过程中尤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可以超越不同的社会属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培育"人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

这种"涵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尤其大。青少年是网络世界的原住民,如今,短视频、直播几乎已经超越了电视的作用,培育和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爱好、世界观、价值观。从去年山东女孩哲哲仿照短视频自制爆米花被炸伤身亡,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嬉戏无法自拔、网红的低龄化趋势,青少年了解世界的渠道特别丰富,但由于筛选信息的力量不足,很简单被网上鱼龙混杂的内容裹挟,被"培育"成低俗、扭曲的人。

为了青少年健康成长,除了在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等硬性措施外,加强对青少年的蝶介素养教育,培育同学看待媒介、辨别信息的力量,是一种更为长远、有效的柔性措施。

(摘编自公众号文章《陈力丹文章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1.下列对"传播媒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言作为最早的传播媒介,是通过生活就能获得的力量,但不具有长效机制,记忆力超强的人拥有话语特权,把握肯定的社会掌握权。

B.文字作为传播媒介,可以长期记录信息,但本身造成了新的社会隔阂,识字者与文盲之间难以沟通,复制效率不高,不利于规模传播。

C.印刷术提高了信息复制的效率,但读写力量不足的人处于劣势,随着社会的进展,国民教育的普及,有所改观,彰显大众传播的力气。

D.电子媒介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打破了传播的文化条件限制,有利于人们获得视听信息,转变了社会结构,也产生了可以预见的新问题。

2.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断更新的传播科技目前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人们将成为新的传播科技的奴隶,甚至会产生极端的表现。

B.高中语文课本收入传播学文章,高考语文试题涉及媒体传播学理论,是由于传播媒介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紧密。

C.在媒介使用中,人们既可能是传媒的客体也可能是传媒的主体,对民众普及传媒学问、提升媒介素养值得重视。

D.如今,短视频、直播等媒介的影响超越了电视,青少年作为网络世界的原住民尤其要注意世界观价值观的培育。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新冠疫情期间,志愿者们在医院入口处关心教会老年人下载"行程码"和"健康码",便于他们顺当入院就医。

B.据报道,在不到4个小时的时间里,来自安徽省50个贫困县的102个农产品亮相某直播平台,销售额超过千万元。

C.某学校开展"护苗行动",转发"网络谣言常见的N个特征""清朗网络,从我做起"等博文,吸引广阔儿童参加。

D.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掌握电子产品使用""实施网络嬉戏总量调控".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如何提升民众的媒介素养,你有哪些好的建议?结合材料二分条列举。(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百合花(节选)

茹志鹃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我们文工团的几个同志,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关心工作。也许由于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最终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到包扎所时已是下午两点钟了,那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一边放东西,一边喘息地喝水,同时还掏出一包饭团来嚼着。他说的什么我没大听清。似乎是说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向老百姓去借,由于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

我和通讯员到四周一个村子,进村后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却是空空的。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量肯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悄悄的,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向里"大姐、大嫂"地喊。一会儿门帘一桃,露出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道款,讪讪地开口借被子。被子拿出来,我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愿借了。原来这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似乎是在有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他绷着脸,垂着眼皮,接过被子,慌惊慌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连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凹凸不愿。走出门不远,有人告知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千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后来她问我:"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说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我观察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了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涯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炮响起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马上紧急起来。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苦痛,只能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或是喂一点饭食。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特殊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做了我的下手。

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他支配在屋桅下的那块门板上,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也许记我当作医生了,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何要想方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他自己一下子扑在冒烟的手榴弹上"

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啊"了一声。我观察的是一张非常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者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回转身观察新媳妇已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怯已经完全消逝,只是庄重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低者头,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悄悄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观察,什么也没听到,依旧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犯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观察地眼里晶莹发亮,我也观察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

文本二:

茹志鹃在《我写(百合花)的经过》中写道:《百合花》里的人物、大事,都不是真人真事,也不是依据真人真事来加工的。但是小说里所写的战斗,以及战斗的时间地点都是真的。闻名的苏中七战七捷之一,总攻海安战斗的时间,正是一九四六年的八月中秋。那时候,我的确是在总攻团的前线包扎所里做战勤工作。我在包扎所的第一个工作,也正是去借被子。而该小说中对通讯员的描写,则主要取材于我在莱芜战役中和一位通讯员去战斗最前沿的亲身经受。我在确定小通讯员的性格、特点的同时,就消失了一个女性的"我",来串起整个故事。

茅盾在文中写道:"《百合花》有它独特的风格它的风格就是:清爽、俊逸。这篇作品说明,表现庄重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扬的笔调,还可以有其他的风格。""擅长用前呼后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细节描写,其效果是通高一气贯穿,首尾敏捷。""我以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千余短病中间最使我满足、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它是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高小说,但同时它又富于抒情诗的风味。"

《战斗中的另类百合》一文的史晓玮认为:《百合花》"关注于战斗中人物心灵世界的变化,以另类的艺术展现视角、情感视角和审美视角,对革命战斗和革命战士进行了另类的阐述,产生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为单命战斗题材文学开创了独特的艺术,制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一九四六年的中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运用历史大事的真实时间,带领读者走进那段峥嵘岁月。

B.新媳妇一开头不愿借被子的缘由许多,主要是由于这条全新的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也可能由于借被子的通讯员不善言辞。

C.新媳妇当着通讯员的面将被子借给"我",就是有意气通讯员,而"我"让通讯员抱走被子,缓和了紧急气氛,利于军民和谐。

D.在护理伤员时,新媳妇红了脸,只同意做"我"的下手,而在给通讯员擦拭身子时丝毫没有忸怩羞怯之态,显得庄重而虔诚。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斗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奇妙结合的佳作,对战斗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的审美感受。

B."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达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迁怒于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画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

C.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漂亮与纯净无瑕。

D."天涯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布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供应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思想情感的美妙起到了正衬作用。

8.找出文本中"前呼后应"的细节描写一例,分析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4分)

9.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观照战斗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3分)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就砺则利(靠近)术业有专攻(讨论)

枉用相存(同"荐",推举)使快弹数曲(畅快)

B.洎牧以谗诛(等到)廊腰缦回(萦绕)

度义而后动(相宜)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养)

C.翘然矜鸣(得意、傲慢)急逐趁之(追赶)

使之肖我(像)功施到此(施加)

D.披帷西向立(披着)唯君图之(盼望)

奏刀霍然(进)刑于寡妻(同"型",做榜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癸巳,书成,上之。上见书六月四日事①,语多微隐,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朕之所为,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即命削去浮辞,直书其事。

二十年秋九月,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宋公萧璃,性狷介,与同僚多不合。尝言于上曰:"房玄龄与中书门下众臣,朋党不忠,执权胶固,陛下不详知,但未反耳。"上曰:"卿言得无太甚。人君选贤才以为股肱心膂,当推诚任之。人不行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朕虽不能聪慧,何至顿迷臧否乃至于是!"瑀内不得意,既数忤旨,上亦衔之,但未忍废也。冬十二月,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行遐弃。陛下若以其年轻,亦当讽谕使之致仕,不行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

秋七月,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龄留守京师,疾笃,上征赴玉华宫,肩舆入殿,至御座侧乃下,相对流涕,因留宫下。闻其小愈则喜形于色,加剧则忧悴。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日下无事,惟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

柳芳曰:太宗定祸乱而房、杜②不言功,王、魏③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英、卫④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注】①六月四日事:李世民曾于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发动玄式门事变。②杜:杜如晦,店初名相。③王、魏:王珪、魏微,唐初名臣。④英、卫:英国公李世材、卫国公李请,唐初名臣。

11.下对文车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3分)

A.上曰/联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我/公可撰次以闻/

B.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

C.上曰联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

D.上曰联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癸已,干支之一。古人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用来纪年、月、日。

B.致仕,把官职交还给朝廷,即辞去官职。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C.司空,中国古代官名,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司空掌管军政和军赋。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封爵的官员之死为薨,也用于皇帝的高级妃嫔和皇子公主之死。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官所记,本应不虚美不隐恶,然而太宗时期的史官对玄武门事变的记载用词多有隐讳,太宗命令删去浮辞,照实记载。

B.房玄龄曾因年轻被遣回家中,褚遂良劝谏皇上不行轻易废弃几十年的功勋大臣,唐太宗最终听取了建议,马上召回房玄龄。

C.房玄龄病情加重,仍心系国事,群臣对太宗东征一事不敢进言,房玄龄认为知而不言,死有余责,在临终之前仍上表劝谏。

D.房、杜二人不自矜功伐,为人虚心,主动让贤,推行文道,使天下太平,却归功于君主,史臣柳芳认为二人堪称"宗臣"。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瑀内不得意,既数忤旨,上亦衔之,但未忍废也。(4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4分)

15.萧瑀诬陷房玄龄,唐玄宗认为萧璃之言太过分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6~17题。

武昌送唐善继①之长沙卫经受

【明】王佐

君家柏府旧鹓班,莲幕②官卑且自宽。

贞观传来犹有笏⑧,西都相望好弹冠。

白蘋洲畔休移棹,黄鹤楼中尽合欢。

若问长沙风景色,江城吹角水漫漫。

【注】①唐善继,琼山人,诗人的伴侣,监察御史唐颐庵的后代,御史署称为柏府,鹓班即朝班。②莲幕:幕府。③唐文宗问魏謩(魏征五世孙)曰:"卿家有何书籍?"魏謩答:"家书悉数全无,惟有文贞公笏板在。"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柏府"与"莲幕"前后呼应,交代了友人先祖德业辉煌和他现在为官的轻松。

B.白蘋洲与黄鹤楼是武昌典型自然风光,将其与饯别之会结合起来,自然而流畅。

C.尾联以"水漫漫"三个字,将想象之景与离别时内心的情感融为一体,情思深远。

D.全诗章法布局秩序井然,用语温厚和平,或直抒胸臆,或用典抒情,情感真挚。

17.全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在《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一句对"沧海"的描绘大气恢宏。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对洞庭湖的描写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写银河与明月映入湖中的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需持之以恒。

(3)"猿啼"在古诗文中常常消失,《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即有此意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勤的本义就是劳累,辛苦。《说文力部》上说:"勤,劳也。从力,董声。"从力表示艰苦用力之意。现代语境中,"勤""劳"并用,既指要勤于劳动,又蕴含着_________之义。

劳动对人的成长________。通过长期的劳动实践,深刻地使人们熟悉到劳动是"治生之本",是制造物质财宝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在精神层面上,劳动还能带给人们丰厚而长久的幸福感,使人们拥有愉悦向上的精神感受。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勤劳乃逸乐之基也。"

那么,勤劳美德如何体现呢?一是对待事情尽心尽力,努力去做。曾国藩说:"勤,不必有过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要做到"竭吾力",在劳动内容选择上不拈轻怕重,在劳动效率产出上不滥芋充数。二是要孜孜不倦,从不懈怠。无论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体力劳作,还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脑力创作,劳动的辛苦都________。但是,对于勤劳的人而言,其对劳动的喜爱执着以及对于劳动价值的深刻体会,使得他们能够克服并超越这些身心苦累,所以他们参加劳动的热忱从不消逝。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通过长期的劳动实践,使人们深刻熟悉到劳动是"治生之本",是制造物质财宝的必要手段和途径。

B.长期的劳动实践,使得人们深刻地熟悉到劳动是"治生之本",是制造物质财宝的必要手段和途径。

C.长期的劳动实践,深刻地使得人们熟悉到劳动是"治生之本",是制造物质财宝的必要手段和途径。

D.经过长期劳动实践,深刻地使人们熟悉到劳动是"治生之本",是制造物质财宝的必要手段和途径。

21.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C.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2题。

当今之世,为数甚多的年轻人,好像觉得舍弃开心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1)________________,我仍旧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宠爱的作品开头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2)________。杰作经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仔细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3)________。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规律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

23.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力量。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殊对世态炎凉有感受"阅读《呐喊》,举一个鲁迅笔下"世态炎凉"的例子,并写下你的感受。要求:内容合理,感悟深刻,不少于10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他们是人民的英雄,社会的榜样,国家的财宝。听到有人呼教后,人民老师王红旭百米冲刺、纵身跃入滔滔江水,先后救回两名落水儿童:为爱护同学,95后女孩崔译文阻挡万徒身中8刀,在ICU抢救了3天才转危为安,醒来后首先关怀的是同学的抢救结果怎么样;特大暴雨来袭,网约车司机杨俊魁在汹涌洪水中胜利救起5人,并先后提示150多辆车内的数百名群众平安撒离隧道不久前,第十四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召开,英雄模范的见义勇为善举,感动了很多人,也激励了很多人。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评论性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索。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3分)D("可以预见"错。)

2.(3分)C(A原文中用的是假设。B强加因果。D应为"几乎超越了电视"。)

3.(3分)B(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重视传媒学问普及、推广媒介素养教育",B选项不能体现。)

4.(4分)①首先提出,随着传播媒介的快速更新换代,媒介形态本身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不行忽视;②接着,按时间挨次分析语言、文字、印刷、电子媒介等媒介形态对社会结构的影响;③最终指出新传媒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应引起我们的警觉与思索。

评分建议:①③点各1分,第②点2分。

5.(6分)①国家层面:加强立法,增加民众法律意识;②媒体平台:优化技术设计,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等硬性措施;③民众个体:加强教育,提高道德修养,培育明辨是非力量。

评分建议:每点2分

6.(3分)C("有意气通讯员"理解有误。)

7.(3分)B(通讯员的话表达的是没有借到被子的不满,他得知真相后也没有自责。)

8.(4分)答案示例:前呼后应的细节:通讯员军装肩头上的破洞

第一处写通讯员肩膀处挂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