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西省晋中市成考专升本政治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晋中市成考专升本政治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晋中市成考专升本政治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山西省晋中市成考专升本政治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属于()A.A.感性认识的范畴B.理性认识的范畴C.对事物现象的反映D.真理性认识的形式

2.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周恩来

3.量变是指事物()A.A.渐进过程的中断B.矛盾双方的分解C.平衡、静止状态的破坏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4.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在()A.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5.事物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

A.真象是稳定的,假象是多变的

B.真象是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本质的表现

C.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D.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歪曲地表现本质

6.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A.实行真正的不结盟

B.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为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C.不打别人的牌,也不允许别人打自己的牌

D.对国际问题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

7.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A.王蒙B.莫言C.贾平凹D.刘震云

8.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殖民地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9.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尝试的标志性文件是()。A.《兴国土地法》B.《井冈山土地法》C.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D.《中国土地法大纲》

10.收入分配政策的主要任务是

A.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拉大个人收入的差距

B.实现收入平等和同步共同富裕

C.避免社会成员收入平均化和差距过大

D.控制货币总量

1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

A.相互平等B.和睦友好C.团结互助D.共同繁荣

12.提出“现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论断的领导人是()。

A.周恩来B.朱德C.王稼祥D.毛泽东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A.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多党合作制度D.参议会制度

14.衡量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最高标准是【】

A.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B.是否符合苏联模式C.是否符合共产党党员的意志D.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5.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说明了()

A.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B.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16.《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朴素辩证法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17.党内矛盾和斗争基本上是()

A.政治斗争B.思想斗争C.路线斗争D.阶级斗争

18.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

A.《井冈山斗争=》B.《反对本本主义>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A.A.和平B.发展C.民族独立D.经济联盟

20.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最基本标准是()

A.生态环境的优劣B.民主程度的高低C.自然资源的多寡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17世纪英国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22.我国在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赎买政策是

A.四马分肥B.定息C.加工订货、统购包销D.国家资本主义

2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4.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这种观点属于()

A.庸俗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经验论

D.客观唯心主义

25.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

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B.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影响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26.国家政权属于()

A.经济基础B.生产关系C.政治上层建筑D.思想上层建筑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A.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

2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确立是依靠()A.限制其他经济的发展B.凭借行政力量的支持C.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D.依靠产业政策扶持

29.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论人民民主专政》

30.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B.中共三大召开C.北伐胜利D.中共二大召开

二、多选题(10题)31.要在中国实现工业化,首先要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为此,毛泽东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有()

A.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B.多发展重工业,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C.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

32.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是()

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C.党的领导D.人民战争

3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生产资料公有制C.计划经济D.按劳分配

34.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既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使人民民主成为现实,又规范人民的民主行为,使()

A.民主总是具体的、相对的,不存在不受制约的民主和自由

B.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C.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和不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都是错误的

D.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3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中属于人民利益方面目标的是()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6.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最重要的方面是()

A.共同富裕B.市场经济C.按劳分配D.公有制占主体

37.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的论述主要有()

A.计划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B.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C.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8.我国采取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

A.不屈从B.不结盟C.不画线D.不对抗

39.“与时俱进”的含义是()

A.体现时代性B.体现科学性C.富于创造性D.把握规律性

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着力培育()

A.有理想的公民B.有道德的公民C.有文化的公民D.有纪律的公民

三、判断题(5题)41.公有制经济就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42.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才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3.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44.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4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好组织形式。

四、辨析题(2题)4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7.只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搞好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自然搞好了。

五、论述题(2题)48.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49.结合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

六、材料分析题(2题)50.材料1、根据世界银行《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的统计,全世界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1980年为7%、25%、56%,1998年变为5%、20%、61%,低收入国家的服务业在1998年为38%,中国的服务业在1080年为21%,1998年为33%。

——摘自《嘹望》2000年第11期

材料2、根据46个有代表性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的综合得分,在1998年我国社会发展综合排序中,上海市位列第一,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北京、天津、广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黑龙江和山东;居11~20位的是吉林、湖北、河北、山西、内蒙古、海南、新疆、重庆、湖南、河南;居21~31位的是陕西、宁夏、安徽、江西、四川、广西、甘肃、云南、青海、西藏、贵州。与10年前的1988年相比,福州从原15位升至8位,山东从14位升至10位,广东从8位升至4位。位次下降的,青海从19位降至29位,宁夏从16位降至22位,甘肃从22位降至27位,新疆从12位降至17位,陕西从17位降至21位。

——摘自《嘹望》2000年第10期

根据材料1,说明我国产业结构的问题。

51.

在此之前,为什么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参考答案

1.B本题需要分清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故选“B”,排除“A”。

2.A

3.D本题考查量变的概念,概念要记住。

4.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政策,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道路。故选“C”。

5.D

6.B本题考查了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2003年6月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指出:“争取和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对外工作的首要任务。”

7.B

8.B

9.B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权利。《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尝试。

10.C

11.D

12.A

13.B

14.D本题考查了衡量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最高标准。

15.D

16.C

17.B

18.B

19.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维护世界和平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实基础。其中发展问题是两大主题中的核心问题,故选“B”。“C”、“D”属于与题干无关的干扰项。

20.D

21.B

22.B

23.B本题考查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相关知识点。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为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24.B

25.D

26.C政治上层建筑是上层筑的一部分,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组织与设施,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因此,政权就属于政治上层建筑,“C”入选。

27.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决定我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摆脱落后的社会生产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8.C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已经积累了数额巨大的公有资产,这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重要物质基础。故“C”符合。

29.A

30.A

31.ACD

32.ABC

33.ABCD

34.ABCD

35.CD

36.CD

37.BCD

38.ABCD

39.ABCD

40.ABCD

41.N(1)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这就突破了把公有制经济仅仅理解为单纯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把公有制为主体理解为国有经济为主体的误区,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拆掉了藩篱,拓宽了道路。(2)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其资本和收益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当然属于公有制经济,其中由国家和集体控股的,更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经济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随着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今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分在整个公有制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

42.N任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能认为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才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理由如下:(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是说任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只不过反作用的性质不同而已。先进的社会意识由于正确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规律,因而能够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而落后的社会意识起阻碍和延缓作用。

43.Y(1)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历史人物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如实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无视历史人物的历史局限性,对其过分夸大、美化或拔高是不对的;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前人也是不可取的。历史人物本身是变化发展的,应当用发展的观点给予如实的评价。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在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时,同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一方面,要高度肯定他们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功绩;另一方面,又应指出他们在认识和行动上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包括不回避他们的失误和错误。

44.N(1)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这一原理根源于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正因为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所以生产方式的主体——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2)杰出人物不能取代人民群众而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代表,杰出人物的作用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作用。

45.Y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适当的组织形式,亦即政体,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原理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与我国人民革命斗争和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相结合的一个创造。它是人民民主专政最好的组织形式,体现在:(1)它全面、直接地反映了我国人民当家做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采用了民主集中制的政权组织形式,组织全体人民建设新社会,摒弃了独裁制度和西方议会制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不相适应的弊病。(2)它决定了我国的其他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它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是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最好的政治组织形式。

46.错误。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不能只说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否认实践标准的相对性。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确定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客观的和不可动摇的,认识是不是真理,只有最终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实践才是鉴别真理与谬误的客观标准。

(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任何实践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局限性,都会受到特定的社会历史的限制和影响,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所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和确定的,又是相对的和不确定的。

47.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的总和。精神文明指的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前提;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发展的思想保证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各有其特点和发展规律二者不能互相混淆和互相代替。(3)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但它不能代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果只抓物质文明建设就会诱发人们对物质利益的片面追求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因此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的总和。精神文明指的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前提;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发展的思想保证,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各有其特点和发展规律,二者不能互相混淆和互相代替。(3)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但它不能代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果只抓物质文明建设,就会诱发人们对物质利益的片面追求,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因此,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8.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三者的相互关系是:党的建设是核心,统一战线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武装斗争以统一线为基础;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1)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关系。当党的政治路线能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时,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要后退一步。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党才能充分认识到在各个不同阶段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并在统一战线中始终坚持独立原则,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策;才能充分发挥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增强统一战线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科学地总结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促进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党的建设和武装斗争的关系。当党能正确处理革命武装斗争问题时,党的发展、巩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